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對商業文化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對商業文化的理解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對商業文化的理解

對商業文化的理解范文1

關鍵詞: 成人高等教育 商務英語教學 西方文化教學

自從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商務英語一躍成為了各大全日制高校的熱門專業,受到許多優秀學生的追捧。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商務英語專業的重要性將與日俱增。與全日制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同步發展的是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商務英語專業。目前,許多高校的成人教育都設置了商務英語專業,并建立了獨立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與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改革齊頭并進,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商務英語教學經歷著不斷的變革,從早期的商務語境下的詞匯教學已經發展到現在以交際教學法為中心的全方位教學。筆者對部分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商務英語課程進行了調查,發現均沒有開設獨立的文化課程。筆者也對已有的商務英語課程進行了調查(如商務英語閱讀),發現很少有涉及到文化領域的課文。也就是說成人高等教育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是缺失的。在當今全球化加劇推進的背景下,在全日制高校商務英語教學由語言交際向文化交際轉變的趨勢下,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商務英語教學也必須與時具進,意味著也要從語言交際教學向文化交際教學轉變。

1.成人高等教育商務英語教學的文化教學現狀

成人高等教育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文化現狀及對文化的需要和期待決定了在多大程度上需要開設文化教學。為了突出大學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商務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筆者作了兩項調查。調查一中,筆者設計了10道關于文化的選擇題用來考察學生的文化知識和能力。其結果由以下圖表顯示。

第二項調查是調查成人教育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對文化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的意見,結果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贊成開設文化學課程。

從兩項調查可以看出,成人高等教育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文化基礎薄弱。學生不能理解主要西方國家的一些文化現象。尤其是把西方國家的文化進行對比、比較的時候,學生更加束手無側。學生也不知道如何利用文化知識幫助自己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或者商務談判。正因為如此,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渴求還是比較強烈的。他們也希望能夠開設文化課程并用這些文化知識來指導商務實踐。

2.文化教學內容

假如開設文化教學課程是必需的話,那么文化課的教學應該圍繞著什么展開呢?筆者認為文化課教學內容的選材必須與商務結合,并能夠幫助學生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以下將圍繞著成人高等教育商務英語教學的文化課內容進行探討。

2.1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

關于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大部分學者把文化劃分為兩類: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這種劃分的根據是文化在交際過程中的作用。如果文化知識是兩種文化的有效交流所必需的,就稱作交際文化。否則就是知識文化。知識文化指的是某種文化的具體的言語或非言語的知識,它不會阻礙文化間的交流。知識文化跟語言有關,主要指的是表達或者行為的基本概念和意義。而交際文化指的是直接影響到不同文化的人們交流的知識。交際文化關注的是某種表達或者行為的文化意義,缺乏交際文化會導致交際中的誤解,所以交際文化是商務英語教學的重點。

2.2交際文化的內容

交際文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語言和實用交際文化、非言語交際文化和概念交際文化。具體來說,語言和實用交際文化涉及問候、祝愿、感謝和道歉等;非言語交際文化包括肢體語言和副語言等;概念文化包括宗教和價值觀等。商務英語教學應該重視非言語交際文化和概念文化教學。

2.2.1非言語交際文化

非言語交流是人類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趙愛國指出65%的信息是通過非言語交際的方式尤其是肢體語言傳達的,而只有35%的信息才是通過言語傳達(趙愛國:204)。[1]非言語的交流方式通常都是無意識的,但卻表達出人們的真實情感。Mehrabian指出93%的有效信息都是通過非言語傳達的(Mehrabian:51-52)。[2]當一個人的語言跟他/她的非言語表達相沖突時,我們傾向于相信他/她的非言語表達。

在商務交際中,非言語信息尤為重要。因為在商務背景下,人們傾向于敏感。由于一方對于另一方來說是陌生的,所以商務交際中,雙方非常注重觀察對方的非言語表達,希望能從中了解對方的內心狀態。賈指出,非言語交際研究應該包括空間價值、姿勢、身體接觸、外表、眼神接觸等。

2.2.2概念文化(文化的深層結構)

概念文化具有暗含性的特點并對某種文化的人產生深遠的影響。所有的文化行為都可以從文化的深層結構中找到它的根源。概念文化的構成要素指的是那些能夠從深層次上并持續地影響信仰某種文化的人的東西,如宗教、價值觀和時空觀等。

2.2.2.1宗教

Nanda指出,“宗教探討的是生與死,宇宙的起源,社會和種族的起源,人和群體的關系以及人和自然的關系等”(1994:349)。[3]宗教不僅影響到人的精神及心理需求,而且給我們指明了文化的社會性。以下我們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作為例子說明宗教如何影響商業行為。

(1)基督教

首先,基督教徒相信有組織的禮拜。基督教的自我觀是相互聯系的自我。這種宗教管可以解釋美國人喜歡歸屬于某個群體。他們更為公開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西方人的為人處世方式都可以從基督教中找到根源。再者,耶穌扮演環游世界的救世主的角色,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么美國人喜歡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

(2)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影響著阿拉伯世界的所有生活。可蘭經滲透到法律體制、社會體制、人們普通生活的方方面面。Esler指出,“伊斯蘭傳統導致了一個膨大的宗教律法體制、宗教道德、社會行為、商業及婚姻關系”(1992:257)。[4]所以要理解阿拉伯世界的商業行為就必須了解伊斯蘭教。

總之,宗教對一個國家的影響是深遠而全面的,同時也必然影響到其商業價值觀和商業行為。所以,宗教這一類深層次文化結構必須貫穿到教學當中。

2.2.2.2價值體系

文化價值觀的劃分的根據是不同的主流文化的文化模式。由于我們都接受由于各種社會因素造成的原因,不同文化的個體差異性很大。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價值觀對人的行為的影響力最大。雖然社會在變,文化都在變,但是文化的深層結構是抵制變化的。文化系統有多個方面:Kluckhohn和Strodtbeck的時間導向、人性導向、行為導向和社會導向;Hall的高語境和低語境交際;Hofstede的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男人氣質和女人氣質等。在這里,筆者舉例說明Hofstede的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男人氣質和女人氣質的價值觀如何影響商業觀念和商業實踐。

(1)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價值觀對商業思維的影響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探討的是社會個體的相互依賴程度。個人主義者偏向于喜歡較松的社會框架。在崇尚個人主義的文化中,社會普遍鼓勵競爭,以及人們更多地依賴自己的觀念和思想作出判斷。這種文化強調個人推動力、個人成就和個人決策。Hofstede的研究結果表明,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傾向于個人主義。相反,集體主義的特點是有嚴格區分群體的僵硬的體制。“我們大家”的意識比較濃厚。集體主義者認為身份是基于社會系統。個人決定于社會機制和機構。崇尚集體主義文化的國家有中國、日本、韓國等。概括地說,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這種文化價值觀往往能影響到某種文化里的人們的商業思維,如商業問題和困難的解決辦法、商業人際關系的建立、企業的管理模式和體制、商業成就的認可、商業動機和推動力等。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2)男人氣質和女人氣質對商業的影響

男人氣質文化指的是很大程度上社會的主導價值觀是以男人為導向的。日本、墨西哥等國的文化屬于男性氣質文化。在這樣的社會里,男性占主導地位。男性占據了話語權和決策權。來自男性氣質文化為導向的國家的商人是任務型和目標型的商人,他們比較直接和高效。而以女性氣質文化為導向的國家強調體貼、關愛和修養,來自這種文化的商人比較保守并且重視合作伙伴之間的關系,因此,在談判前跟他們建立好關系是必要的。

3.從文化現象到案例學習再到文化深層結構的漸進式教學

文化教學必須從熟悉和解釋各種文化現象開始。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需要選取與商業有關的各種文化現象并把它們介紹給學生。在這一階段教師需要學生理解各主要國家的文化差異。教師也需要將文化跟商業聯系起來并讓學生理解文化是如何對商業起作用的。為避免教學枯燥無味,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如電影、電視、廣告、互聯網等。如教師可以將世界不同國家的麥當勞文化進行對比,解釋麥當勞文化所帶來的文化同化現象,然后解釋本土文化對美國麥當勞文化本土化的作用。最后是文化的雜交與融合現象。

經過一段時間給學生介紹和解釋各種文化現象之后,教師可以再進一步:商業案例分析。具體做法是: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成功的商業案例,給他們展示“文化”對商業所產生的重要作用。如教師可以列舉一些跨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經營的成功經驗,證明對各國文化的理解正確與否決定了公司的成敗。

無論是各種文化現象也好,案例分析也好,教師要完成的最后一步必須是理論化。也就是要從深度上挖掘文化現象背后的實質。比如,教師在講解尊重文化多樣化(cultural diversity)及反對文化民族中心主義(cultural ethnocentricity)這一話題里,應引導學生追溯中心主義在西方文化里的由來。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回到柏拉圖的中心說(Logocentrism),并詳細講解兩千多年來這種中心文化根源對歐美等國文學文化的影響。再進一步解釋商業文化如何受中心主義的影響。在理解了文化中心主義的由來之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如何打破這種本質主義和中心主義,提倡文化多樣化和平等性。這時,為了把文化多樣化和文化平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教師可以引入語言學的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和后結構主義思想(Post-structuralism)來解釋打破中心主義的必要性。

文化教學經過這三個步驟之后,學生可以從中了解和熟悉了各種文化現象,以及這種文化現象對商業實踐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可以從案例中得知在實際實踐中如何利用對文化的正確理解來創造商業成就;更重要的是學生也能夠從深層次、從文化學和哲學的角度理解各種文化現象。

4.結語

文章一開始就通過一定的調查研究,用證據證明了成人大學教育商務英語教學課程中開設文化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接著,文章初步論述了文化課上應該教授的文化學內容。包括非言語交際文化和概念文化等。最后,文章指出了文化任務型教學的教學層次和步驟:先從各種文化現象入手;接著使用各種案例來說明文化對商業的作用;最后探討從哲學的層面去理解文化現象。

參考文獻:

[1]趙愛國.應用語言文化學概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2]Mehrabian,municationwithout Words.Psychology Today,1968,2:51-52.

[3]Nanda,S.Cultural Anthropology.5th Edition.Belmont,CA:Wadsworth,1994.

對商業文化的理解范文2

關鍵詞:商務英語;文化差異;翻譯;措施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日益發達,企業的跨國經營也隨之日漸頻繁,因此商務英語翻譯變得越來越重要,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存在,這就不得不要求商務英語翻譯工作者必須去深入了解并學習西方文化,與中方文化進行融合,有效的規避文化差異可能會帶來的翻譯問題,以體現商務英語翻譯工作者的專業化和高水準話以及整個商業活動的順利完成。

一、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差異體現幾個方面

(一)對事物認知有差異

對事物的認知來源于各個感官的綜合感受,看、聽、聞、觸等,由于文化差異的影響,來自不同國家或民族的人們對于事物的認知也不盡相同。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按詞匯原本的含義去進行翻譯,勢必會造成語境的不符,因而導致翻譯錯誤,不管是翻譯工作本身,還是正在進行商業活動,都會造成不可估計的影響。

(二)對數字理解有差異

受到本國或者本民族的文化影響,不同國家或民族的人們對于同一類或者同一個數字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喜好。在中國,人們比較偏好雙數,認為這是吉祥、好運的象征,中國有好事成雙的說法。比如說6和8,通常6被理解為一帆風順、六六大順的意思,而8直接取于它的音譯“發”,也就是發財的意思,因而商務活動也經常用到,意義在于一切順利、生意興隆。所以,中國人偏好這類數字。但是,在西方國家完全是相反的認知,比如說666和888這樣三個相同數字在一起,在圣經里面比喻成是魔鬼,人們相當避諱。因此,在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一定要避免這個問題的發生,以免造成對方的反感和不必要的誤會,否則將會影響商業英語翻譯的工作效率和商業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對顏色感知有差異

上文提到中西方文化差異導致對數字的理解和認知是截然不同的,那么顏色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體現。眾所周知,中國人偏愛紅色,認為紅色代表喜慶,代表幸運,代表美滿,因此在比較熱鬧和喜慶的場合中會大范圍的使用到紅色。春節時,對聯、窗花、鞭炮、燈籠等等都是最直接的象征。中國人的婚禮也是如此,新娘新娘的禮服和大大小小的裝飾都是主打紅色,非常耀眼和喜慶。因而,中國商人形成了“開門紅”的一個經商意識,人們也非常推崇。但是,在西方國家普遍認為紅色是負面的,人們認為紅色是血的顏色,代表著不吉利和暴力。因此,在進行商務英語翻譯時,要避開西方人所忌諱的顏色,避免因顏色詞的使用不當二影響到商業活動。以此類推,西方人更愛白色,認為白色是美麗、純潔和美好的象征,而中國人卻非常忌諱白色,認為白色是不吉利的。因此,從顏色的喜惡上和運用上,可以很直觀的體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所在。

二、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差異應對措施

(一)重視各國的文化背景

商務活動是來自不同國家或民族的商人所進行的商業行為活動,商務英語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要與對方進行一次專業的、融洽的商務會談,必須熟知其國家的文化背景和內涵,這就要求商務英語翻譯工作者必須提前做好這項準備工作,在日常學習和積累過程中,要不斷的學習和豐富外國文化知識,以至在正式進行翻譯工作時避免一切文化差異問題的發生,確保翻譯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二)注重翻譯時的語言環境

商務英語翻譯時的語言環境決定著翻譯的準確度,商務英語翻譯的最大禁忌就是按部就班,意思是翻譯時完全按照詞匯原本的含義來進行,沒有考慮到當下商務活動的實際語言環境,這樣會造成不合時宜的交流氛圍,讓交流顯得尷尬,甚至影響商務活動的正常進行。因此,商務英語翻譯工作者需要具備強大的邏輯思維,要根據實際語言環境來對交流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和翻譯,使交流氛圍融洽、舒適。

(三)提高英iY,-~語的理解能力

商務英語翻譯最重要的一個準則就是等值轉換,意義是譯文與原文內容及中心思想完全一致,沒有一點偏差或誤差,也就是高精準翻譯。因此,一個高專業水平的商沼⒂鋟譯工作者必須同時具備英漢雙語的超強理解能力,其中包括熟悉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掌握幾大翻譯方法和技巧,了解各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特色及文化差異,進行綜合理解和吸收,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翻譯能力,也為今后的翻譯工作做足了準備。這個過程是艱巨而有嚴酷的,但結果卻是非常理想,這也是商務英語翻譯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專業素養。

(四)尋找文各國化差異的契合點

不同國家或民族之間文化差異固然存在,也要求商務英語翻譯工作者盡可能多了解和學習到更多的外國文化知識來解決翻譯工作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但是如果能夠盡可能的找到更多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契合點,對于提高翻譯工作的效率是非常有效的,而且能夠一定的減少翻譯的工作量。契合點就是共通點,就像日常交流當中尋找共同話題一樣,商務英語翻譯工作者要盡量的從契合點去突破,對于營造一個良好的、舒適的交流空間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對商業文化的理解范文3

關鍵詞:功能對等理論 廣告翻譯 文化缺失 翻譯補償

引言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尤金?奈達從功能語言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翻譯中的形式對等和動態對等。形式對等指對原文形式的忠實再現,而動態對等則指原文與譯文具有相同的超語言的交際效果(張美芳,2005)。動態對等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對等。

最佳的翻譯既不是拘泥于形式對等以求“信”的翻譯,也不是置形式對等于不顧,片面追求譯文的“達”與“雅”的翻譯,而是最接近原文的功能對等翻譯。功能對等理論打破了傳統的以原文和譯文的關系作為衡量翻譯正確與否的標準,將翻譯關注的重點從文本轉向讀者,從信息的形式轉向讀者的反應。在商業廣告翻譯中,譯者需要掌握商業廣告翻譯的特點,采用適合廣告文體語言特點的翻譯原則和策略。

商業廣告的語言特點

廣告就是廣而告之。人們必須了解商業廣告的目的是引起人們的注意,吸引消費者去認識產品或服務,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最終使他們采取消費行動(趙靜,1992)。因此,商業廣告語言在詞匯、句法、修辭等方面表現出與其他文本不同的特征。

在詞匯方面,為了使產品更加受眾,廣告詞匯簡潔別致又富于創新,具有口語化特點,力求用最簡潔、最準確的文字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產品信息,使讀者一目了然、過目不忘。在句法方面,廣告語言要求簡潔明了,引人注意,通常使用祈使句、簡單句、省略句,不僅使消費者印象深刻,同時達到節省篇幅的目的。在修辭方面,為了使廣告獨樹一幟,引人注目,通常使用比喻、擬人、押韻、重復、雙關等修辭手段,使公眾過目不忘、回味無窮(曹煒等,2009)。

根據功能對等理論,譯者要使用符合商業廣告的語言特點對廣告語的功能進行有效傳遞。不同的文化中廣告訴求點不同,因此在商業廣告翻譯過程中,譯者在理解和詮釋異族文化特有的語言和文化現象時,如果按照自己的文化習慣進行認知推理,就難以準確把握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必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文化缺失現象。

商業廣告翻譯中的文化缺失現象

文化是一個民族長期積淀下來的思想和精神財富,具有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之處。文化缺失是指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思想觀念、規制禮儀和言語行為等在另一文化環境中的缺失現象(李建軍,2010)。

正如美國漢學家John Deeney所說,“每一種語言都從文化中獲取生命的營養,所以我們不能只注意如何將一種語言譯成另一種語言,還必須力求表達兩種文化在思維方式與表達情感方面的習慣”(John Deeney,1989)。例如:杜康酒的廣告語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在對外銷售時譯為“Nothing But Du kang Liquid to Mitigate Sorrows”。這是一則典型的文化缺失的廣告譯文,廣告原文引用了曹操在《短歌行》中的佳句,其中也包含了其品牌名稱杜康美酒,它是我國的歷史名酒,因中國糧食釀酒的鼻祖夏朝君主少康即杜康始造而得名,有“貢酒”、“仙酒”之譽。而譯文并沒有標注歷史和文化背景,完全不能向目標語讀者傳達出廣告原文所蘊涵的歷史、人文知識和杜康酒這一品牌的悠久歷史,而且會使目標語讀者誤解為杜康酒真的能夠解憂,還可能因此帶來酗酒的后果。

商業廣告翻譯在文化轉換的過程中要盡量擺脫源語語言形式的約束,充分考慮目標語語言的文化習慣以及受眾心理,采取合理的針對性的翻譯補償策略彌補文化缺失,以達到最大程度的文化對等。

商業廣告翻譯中文化缺失的補償策略

文化缺失具有鮮明的文化特性。針對商業廣告翻譯的文化缺失現象,合理的翻譯補償策略是十分必要的。翻譯補償是以目的語手段為主,輔之以符合目的語規約或規范的其他語言手段,根據文本類型和翻譯目的,對翻譯過程中潛在的或發生的損失進行的修復或彌補(夏廷德,2006)。馬(2003)將翻譯補償策略劃分為兩類:顯性補償和隱性補償。顯性補償指明確的注釋,體現譯者的異化翻譯傾向。隱性補償指譯者充分調動各種譯入語手段,對原文加以調整,以求達到讀者反應對等,反映出譯者總體上的歸化翻譯策略。簡而言之,顯性補償是通過某種手段加以標記,向讀者明示補償內容,而隱性補償就好像譯者隱身一樣,不暴露補償的痕跡。

為解決文化缺失給廣告譯文讀者造成的語義空缺,對廣告原文進行音譯或直譯可保留原作的異域風情,而加注釋能夠給目標語讀者補充缺失的背景知識,增加對廣告原文的理解。顯性補償主要有注釋法,分為音譯加注釋和直譯加注釋兩種。

由于不同的文化差異,一種文化中被推崇的事物在另一種文化中未必會產生同樣的共鳴。例如:建設銀行的龍卡廣告語為“衣食住行,有龍則靈”,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指會吃人的噴火怪獸,屬于不祥之物,完全不像中國文化中將“龍”作為高貴和神圣的象征。因此在翻譯這則廣告語時,就應該考慮到不同受眾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審美心理,龍卡可以模仿MasterCard的聯寫法,直接音譯為Longcard,并且在后面加上注釋a kind of credit card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直譯加注釋法通常在原汁原味的表達法的基礎上呈現出廣告原文信息的字面意思后,在注釋中對缺失的信息進行填補或解釋,使目標語讀者獲得異質文化的新鮮感受(李家春等,2007)。例如:靈芝藥酒的廣告語為“美女化西施,美酒推靈芝”,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因美貌得寵,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如果說美人當屬西施,那好酒則當屬靈芝酒的譯文給中國讀者呈現出靈芝藥酒是最美味的酒的意象。盡管如此,很少英語讀者知道西施此人。對于他們,維納斯女神或者蒙娜麗莎才是美麗的代表。如果把廣告原文的西施用維納斯或者蒙娜麗莎來代替翻譯的話,這就抹殺了源語文化。因此譯者賦予了西施原始觀念的形象,并且在廣告譯文后面添加注釋Xishi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 and she was the emperor`s favorite,這樣就彌補了英語讀者對西施的不熟悉并且維持了目標語的美學功能。

顯性補償的可行性在于它對異域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利用注釋比較詳細地介紹空缺的背景文化知識,讀者可通過注釋建立語篇連貫(王東風,1997)。但是當原文中的文化缺失現象比較密集時,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影響讀者閱讀的連貫性。作為另一種有效的翻譯補償策略,隱性補償將原文文化中的異質成分轉化為目的語文化中人們熟悉的內容,盡可能利用目的語中人們的已知信息以減輕對異族文化的排斥感,容易使讀者產生親切感和認同感。隱性補償主要包括釋義法和虛實轉化法。

釋義法不是逐字逐句移譯原文,而是直接向譯語讀者解釋原語詞句在上下文中的意味,用譯語習語和文化真實地再現原文信息的一種手段(樂金聲,1999)。例如:速效救心丸廣告語為“隨身攜帶,有備無患;隨身攜帶,有驚無險”,廣告原文指速效救心丸要隨身攜帶,以防患于未然,譯文可以套用英語諺語,譯為“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不僅能揭示廣告原文的概念內涵和該藥的功效,而且縮短了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賦予該藥以生命力、人情味和可信度。

英漢雙語中,某些詞語、句子或篇章的表層含義相當具體或抽象,實則它們具有濃重的文化內涵,反映各自民族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內容,在廣告翻譯時,充分理解廣告原文,發揮想象力,尋求跨文化的對等詞語,使具體的抽象化、抽象的具體化,即虛實轉化法(宋連香,2011)。例如:奔騰的廣告語為“Intel Inside”,廣告原文簡潔有力,若將其直譯為“電腦的芯片”,顯然無法吸引消費者,此廣告的感染力損失殆盡。因此利用虛實轉化法進行翻譯補償,可譯為“給電腦一顆奔騰的芯”,將抽象意義的“inside”轉化為具體意義的奔騰電腦的“芯”,喻指本廣告所推廣的產品,“奔騰”又與所推廣的品牌契合,在使用巧妙創意的同時,近乎完美地兼顧了說服力和號召力,引起廣大消費者的興趣。

隱性補償的可行性在于它能夠使讀者迅速建立語義連貫,將源語的行為模式納入目標語讀者的文化范疇,使讀者更容易接受(張錫偉,2010)。但是由于隱性補償重感染效果輕文化色彩,隱性的含蓄變成了顯性的直白。兩種翻譯補償策略各有利弊,把兩者結合在一起運用于廣告翻譯中能夠最有效地彌補文化缺失,達到最大程度的文化對等。

顯性補償與隱性補償相結合就是意譯與注釋相結合,即文內對文化缺失進行意義上的補償,并且在文內或文外加注釋,既可傳達原文信息,又可引入新的文化意象。例如:中國聯通的廣告語為“情系中國結,聯通四海心”,中國聯通用“中國結”作為其廣告宣傳詞,既含有連接千萬家之義,又能有效地激發民族情結。“中國結”是獨具中國特色的民間藝術品,其淵源久遠。但是,“knot”無法使西方讀者聯想到“團結”“和諧”,反而會將其等同于“死結”。因此,若將其譯為“Chinese Unicom links China with Chinese Knot”,盡管傳遞了廣告原文的信息,但并沒有表達出廣告的文化內涵,無法達到聯通廣告的宣傳目的。出于文化傳遞的目的,翻譯時不保留原文的字面意義,對原文進行意譯,簡潔明了,通順達意,并且在廣告譯文后面加上注釋能夠使西方讀者更加了解中國聯通的品牌意義。因此“情系中國結,聯通四海心”可譯為“Chinese Unicom binds Chinese together.(Chinese Unicom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communication companies in china. It makes us communicate more conveniently)”。

結論

廣告譯文的質量直接影響廣告的宣傳效果和促銷作用,功能對等理論對于商業廣告翻譯具有切實可行的指導意義。商業廣告翻譯作為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既有表層的詞匯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由于在商業廣告翻譯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文化缺失,因此要充分考慮不同文化的差異,采取合理的針對性的翻譯補償策略彌補文化缺失,以達到最大程度的文化對等。

參考文獻:

1.張美芳.翻譯研究中的功能途徑[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2.趙靜.廣告英語[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2

3.曹煒,高軍.廣告語言學教程[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

4.李建軍.文化翻譯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5.John Deeney.熟悉兩種文化與翻譯[J].中國翻譯,1989(5)

6.夏廷德.翻譯補償研究[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7.馬.翻譯補償手段的分類與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0)

8.李家春,崔常亮.跨文化翻譯中的文化缺省現象與文化補償策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2)

9.王東風.文化缺省與翻譯中的連貫重構[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7(6)

10.樂金聲.欠額翻譯與文化補償[J].中國翻譯,1999(2)

11.李玉英,邱晴.呼喚型文本的翻譯補償策略[J].江西社會科學,2011(12)

對商業文化的理解范文4

關鍵詞:商業銀行;合規文化建設;思考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9-0351-01

一、引言

時至今日,“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合規管理文化,滲透到社會的各種行業中,商業銀行也不例外。先進的合規文化具有強烈的導向引領作用,如何在新時期進一步加強合規文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是我們面臨的共同課題。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行業競爭壓力不斷加劇,為了有效地應對錯綜復雜的經濟金融局面,商業銀行必須加強合規文化建設和提高合規風險管理能力。

二、我國商業銀行合規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在合規意識、合規理念、合規管理、合規實踐和合規文化的建設上,仍存在較大差距,不能滿足全球化金融改革和發展的要求,操作風險和合規風險的管控方面出現了不適應狀況,風險事件、案件頻頻出現。

1.組織架構與流程控制存在矛盾。雖然許多商業銀行設置了合規管理部門,但大部分都是非獨立部門,掛靠于其他科室。合規管理部門不能根據流程控制的需要而“分權設置”,導致合規管理部門與法律部門、審計部門在職能上存在著許多交叉,從而使合規文化建設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不能與銀行的整體發展相適應,結果花費大量人、財、物設計出的合規制度形同虛設。

2.合規文化思想意識淡薄。首先,部分銀行管理者對合規文化建設不夠重視,使得合規文化建設地位邊緣化。管理者的合規意識不強,對規章制度了解不夠、把握不準、理解不深,職員上行下效,重業務拓展、輕合規管理,為實現既定目標和完成考核任務,不惜違規操作,最終釀成風險事件。其次,對合規風險的預防性控制意識欠缺,以事后管理處罰和采取補救措施為主,缺乏風險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

3.合規制度建設滯后,操作性不強。一方面,合規制度建設有待完善,職員在執行中沒有明確的合規參照標準,業務操作上缺乏標準化、規范化,阻礙業務發展。另一方面,一些規章的制定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操作性不強,不利于因地經營,出現了“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弊端。

4.合規制度執行力度不夠。行為習慣的偏差,導致規章制度剛性特征無法實現,在執行上大打折扣,存在簡單化執行、選擇性執行、表面化執行等問題,導致效力“縮水”。此外,對商業銀行系統內合規制度的執行情況缺乏科學的量化指標體系,考核績效機制不健全,導致規章制度執行很難落到實處、見到成效。

三、加強商業銀行合規文化建設的對策

新形勢下,商業銀行的合規建設應和銀行的經營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本文針對商業銀行合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合規文化建設的幾點措施。

1.加強合規文化組織機構建設,高層率先垂范。各級領導班子應根據自身發展戰略目標定位,完善合規文化組織機構建設,帶動和影響職員自覺遵守各項制度,為全體職員作出表率,起到標桿作用。為了確保合規部門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需成立專門機構,配備專職管理人員,明確具體職責和工作內容,保證合規文化建設沿著預定軌道良好運行并不斷推進深入。同時,合規文化建設要求全體職員一起發揮集體效應,形成共同協作、齊抓共管、層層負責的態勢,從而提高整個組織成員的合規水平。

2.全面推行合規文化建設,培植深厚的合規文化理念。合規是商業銀行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也是其穩健經營的內在要求,還是所有職員必須遵守的根本準則和具備的基本素質。堅持“合規從高層做起”、“合規創造價值”、“合規人人有責”、“合規與監管有效互動”、“主動合規”等合規文化理念,把合規文化的理念融入到銀行的決策和日常經營管理中。加強合規文化宣傳教育,培養合規自覺性,營造蓬勃向上且富有活力的合規文化氛圍,提高職員對于合規內涵的認識及合規與發展共生關系的理解,以確保合規風險管理切實有效。

3.及時修訂完善規章制度,強化制度落實。首先,商業銀行在由“部門銀行”到“流程銀行”的轉變中,嚴格的規章制度是做好風險防控和合規操作的重要保障,通過對相關規章制度的梳理、歸納、總結,編制《金融人員從業合規手冊》,確保合規文化有規可依。其次,要求職員養成良好的職業操守,做到主動合規,使之成為日常工作的自覺行為。最后,要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監控,抓好制度的落實。充分利用科技力量,進行非現場數據分析及遠程控制,掌握規章制度的執行、落實情況,并出臺有較強針對性的防控措施。

4.進一步強化合規績效考核,建立長效機制。首先,將合規管理指標納入各經營單位、各條線的績效考核體系中,有效平衡“業務指標”和“合規指標”的考核。其次,建立健全合規問責體系,使職員在考核中體會到合規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嚴肅性,促進合規文化建設向縱深發展。再次,主動改革和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形成一個長效的合規文化建設機制,讓全體職員長期接受合規文化的“洗禮”和“教化”,自覺合規。最后,建立獎懲結合的考核體制,對違規操作加大懲戒力度,實行“零容忍”制度,對合規工作做得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正向激勵,從職員的薪酬、管理授權和職務升遷等方面給予獎勵。

5.學習國外商業銀行的成功經驗,完善合規文化建設制度。深入研究分析我國商業銀行合規文化建設的薄弱環節和以往出現的各類案例,學習借鑒國外商業銀行的成功經驗,前瞻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實現經營管理的風險最小化和效益最優化。

對商業文化的理解范文5

關鍵詞:商業文化;校園文化;影響;對策

一、商業文化內涵

商業文化的含義是:與商業經濟發展相適應、受社會制度及社會文化影響和制約,通過商品交換反映出來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觀念和傳統習俗的總和。文化是商業的靈魂,商業是文化的表現,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商業文化源于商品交換,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傳統。商業文化是具有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把吸收外國的優秀商業文化,加上現代的商品意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意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文化,從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和文化現象[1]。這種文化的形成必須依靠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商業文化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其既繼承傳統文化、又體現時代特征的鮮明性和進步性。

二、校園文化商業化的必要性

校園文化商業化是高校培養目標的內在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最大程度的對學生開展社會主義商業文化教育,符合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因為高校畢業生要成為在商業經濟領域的高級實用型人才,商業文化教育必不可少。校園文化商業化是市場經濟不斷深化和影響的結果。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完善和價值規律的調節,推動了高等教育的發展及思想觀念的更新[2]。高校作為中國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與社會各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作用。校園文化商業化是社會文化沖突的結果。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型,各種文化沖突在校園內部上演。高校要在競爭中取勝,順應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趨勢,應實現校園文化與外來商業文化的互動對接,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

三、商業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

(一)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影響

優秀校園文化應該在全校范圍推行,并且具有獨特的價值觀、社會心理學以及美學等特色,當商業文化走進校園,由于盲目擴張和無限追求私人利益,利益相關的商業生產的商業文化對人的影響難以想象。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對于利益的追求在于現實和功利,往往非常在意物質生活所帶來的,把金錢給他們帶來的那種感官上的享受當做是一種追求。從而使他們價值觀和人生目標變得低俗,嚴重的還會導致個人主義意識的膨脹。高校大學生的心態發生不好的變化離不開這種商業文化的侵蝕,很多學生甚至覺得那些在圖書館學習的人很做作,認為他們在圖書館都是在裝樣子,沒有什么用,就算是認真學習的那也是死學習不會學習的書呆子,書本上的知識拿到生活中并沒有什么用。校園環境逐漸開放,學生的個人視野也隨著逐漸擴大,由于價值觀評判標準的不同,大學生更多的表現出世俗性與復雜性,甚至許多不合理現象都采取“理解”的態度,這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

(二)商業文化對校園學術文化的影響

一所大學的精神文化體現在這個學校文化水平和氛圍上,大學不僅要有“建筑物”還應該有“大師”,人才和有名的學者不僅僅體現在其學術研究成果上,對于校園文化也具有深遠持久、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文化之所以能夠發展,是因為他們具有好的學術氛圍,這是發展校園文化應該具備的前提。在大學校園中,學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有很多形式,比如:研討會、座談會、講座等社會實踐活動。然而當企業走進校園文化中時,幫助學校開展一系列的活動都是在為自己考慮,也就是說從中謀取利益,想通過這些活動來尋找潛在的消費群體,從而提高自己企業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企業文化。或許很多學校老師覺得企業協助學校在校園里舉辦活動目的在于雙贏,企業在尋找自己的消費群體,而這些消費群體都是在校大學生,所以想通過學校這一渠道來拓寬自己的市場,弘揚企業文化[3]。在這一過程中,學校也試著給學生上一節課,即步入社會的社會實踐課。盡管如此,我們還是不能讓過多的商業文化步入到校園中來,以免侵蝕了校園這片干凈的文化領域。

(三)商業文化對校園環境的影響

學校的校風和教師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都也體現在學校的建設上,比如花草樹木,讓周邊的生活環境作為教書育人的另外一種資源。校園的環境不僅能夠帶給人們美的感受更能夠給人啟發。如果有過多的商業文化進入到校園內,商業廣告的進入破壞了校園原有的風氣,甚至會破壞校園公共設施。比如:宣傳欄原本是用來宣傳校園文化或者是與學生交流,方便學生利用宣傳欄及時了解校園情況,而現在由于商業廣告的介入,學生丟失了及時了解學校文化的機會。而且,由于商業文化介入校園,校園的發展也越來越趨于商業化,多數學校里的基礎設施都變得十分相像,能夠體現人文精神的東西逐漸變少。許多著名大學在校園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也都形成了獨特的建筑和景色,因為他們十分注重景觀建設帶來的效果及影響。例如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以及朱自清的塑像都體現了校園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遠持久,同時也飽含歷史歲月的滄桑。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校園環境上理應少一些商業意識,把重點放在整體布局和安排上,讓學生感受到視覺上美的沖擊,隨時都能感受到文化氣息。

四、商業化下如何建設校園文化

(一)普及商業文化知識,形成正確健康觀念

商業文化進入校園有很多種形式,第一,當然最好的形式是把商業文化作為一門課程,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商業文化基礎知識,根據學生需求并開展一系列課外活動。從實踐和理論兩方面來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學習這一相關理論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商業高校應非常重視這一點。那種對社會主義商業文化不以為然的態度是不正確的,過去我們沒有重視,那么就應該從現在做起,亡羊補牢,還來得及;第二,商業文化可以與其他課程相結合,相輔相承,和社會主義商業文化有關的內容貫穿到教學中去,這個辦法被廣泛應用。到現在為止,許多高校都開設了許多有關商業方面的課程,比如:市場營銷、商務信息管理、現代推銷技巧、商品學等極具專業性的課程。說到底,這些課程都隸屬于社會主義商業文化的范疇。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自覺地把社會主義商業文化帶進課堂,這樣可以實現高效社會主義商業文化的繁榮。

(二)圍繞商業文化主題,開展各式活動

在大學校園里有許許多多的社團,會定期舉辦一些活動,而這些活動就可以圍繞商業文化主題來開展,允許社團開展各種各樣的學術活動。文藝社團就可以舉辦“流行時裝表演”諸如此類的比賽,文學社團也可以開展一系列的調查報告、專題通訊征文比賽,在原有的征文基礎上增加一些新形式,讓人耳目一新。高校大學生經常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在參加實踐的過程中也可以自行組織關于“強化商戰中的文化意識”這一主題活動,讓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深入到社會主義商業文化中去,使社會主義商業文化逐漸發展以致繁榮。通過上面所舉辦的活動,不但豐富了具有青春活力的校園文化,而且還加強了教師學生的文化意識,使得師生感受到更高層次的熏陶,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更能夠全方面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跟上時代步伐,適應時展。

(三)促進人文精神和商業文化有效融合

俗話說,一個民族若是沒有了希望,那也就等同于沒有靈魂。許多偉人也同意這一觀點,比如,愛因斯坦曾經指出:只教給學生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受過專業教育的人,他可能會變成一臺有用的機器,可是他不會成為一個能夠和諧發展的人,最基本的就是先讓他對價值有所理解,同時還能產生強烈的感情。而他就一定得具備對道德和美的辨別能力[4]。高度專業化的教育模式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培養目標僅僅局限于專業技術人才,在許多方面都混淆了大學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區別。在當今社會,大多數人都物質至上,很多青年都受到了很大影響,泯滅了勇于嘗試探索的想法。在學校里不免出現看重實用知識,不注重基礎理論學習的功利化學習傾向,青年人的探索能力變得扭曲。根據市場對于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首先,學校的課程和專業設置應根據市場的需要而變化;其次,大力宣揚人文精神,不斷提高大學生的修養,最后實現人文精神與商業文化相結合。

(四)促進高校校園文化管理的建章立制

現今社會,商品經濟占據主導地位,高校作為一個社會組織的重要成員,當然必不可少的會與外部市場有關聯。我們應該適度的把商業機制引進校園,為校園文化注入全新的血液,但是如果引入過度的話,則會導致一些麻煩。所以,在這種新的經濟形勢下,高校相關的管理部門應盡可能地嘗試通過建立有效的系統和流程來對商業經濟進行指導和管理,這樣方便高校校園文化步入正軌。高校相關部門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設立一個這樣的平臺:第一,利用學校里的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一個指標管理系統,與此同時,借助身邊的資源來追溯校園商業文化的來源;第二,使用數據管理系統進行預測,即對高校內部校園文化進行預測,把已經掌握的信息進行分析;第三,制定關于高校校園管理商業文化趨勢的對策。在商品經濟盛行的時代,高校校園文化不能夠獨立存在,離不開商業經濟活動。為了應對商業文化給校園文化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我們應該跟隨時展潮流,在適當的時候抓住機會,勇于迎接挑戰,做到不但能夠推動大學生為社會服務,奉獻自己的力量,更應該把學校本身的核心價值保護好。

參考文獻:

[1]李芳,趙新泉.高校校園文化商業化傾向探析[J].價值工程,2010,29(28):185-186.

[2]張玉虎.建設具有商業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J].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2001,18(1):5-6.

[3]錢麗莉.商業城市中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J].商情•科學教育家,2008,(6):119.

對商業文化的理解范文6

企業文化是由西方學者以及企業家共同發起研究,并逐步興起的。它是全人類文化、民族文化發展的成果。以美、日為代表的西方企業管理已經由經驗管理、科學管理提升到現代管理、文化管理。有遠見的企業管理者普遍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及其員工的精神支柱;是企業可持續發展,造就“百年老店”、“航空母艦”的基礎條件;是企業戰略創新、制度創新、經營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的理念基礎;是企業精神升華、品牌延伸、形象提升、效率提高、效益增長的文化保障。進入新世紀以來,企業文化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推動著企業的發展。從調查了解的情況看,當前,在商業銀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需要注重研究和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要在認知、認同商業銀行企業文化的科學內涵上下功夫

認知是認同的開端,認同是信奉的前提,信奉是自覺行動(實踐)的基礎。商業銀行廣大員工對企業文化只有做到明確的認知、高度的認同,才能真正信奉它,才會自覺自愿地付諸實踐。

(一)要正確領會商業銀行企業文化的基本涵義。商業銀行作為金融企業,其自身的企業文化應當是具有行業特色、鮮明個性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制度規范、行為準則和品牌形象的總和。也可以說,它是全行員工認同、信奉并付諸于實踐的價值理念。因此,從形式上看,它屬于思想范疇的概念,是法人及其全體員工的價值理念;從內容上看,它反映了本行的全部經營管理活動的價值理念,是本行制度安排和戰略選擇在人的價值理念上的反映;從性質上看,它不只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導的價值理念,而是要付諸于實踐的價值理念;從屬性上看,它是企業法人的價值理念,也就是本商業銀行的靈魂;從作用上看,它是規范、約束經營管理活動和員工行為的價值理念,是著眼于解決改革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正因為如此,那種把“企業文化”僅僅當成口號、標語、企業標識,或者簡單地認為“企業文化”就是政治思想工作,甚至以文體活動代替“企業文化”等,顯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糾正的。

(二)要準確把握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本質要求。著眼于樹立全行統一的企業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塑造商業銀行品牌形象;著眼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著眼于弘揚和培育團隊精神、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全面增強全行的親和力、凝聚力、創新力和競爭力;著眼于為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金融企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是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精神實質和本質要求。它要求我們在工作指導和具體實踐中,必須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保持先進性,使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充滿活力。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所著力鍛造的文化特色、文化優勢、文化力,是親和力、凝聚力、創新力和競爭力的有機統一。那種把“企業文化”理解為“親情化”文化、“家族式”文化、“庭院式”文化的想法,顯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糾正的。

(三)要深刻認識企業文化就是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銀行家、經濟學家、管理學家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員工的精神支柱,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行動指南,強有力的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商業銀行的企業文化及其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作風、經營管理理念,反映了商業銀行的企業愿景和理想信念,體現了商業銀行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格,全體員工一旦由認知、認同、信奉,進而轉變為自覺意識和實際行動,那么所形成的企業文化力量,不僅將深深熔鑄在商業銀行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而且會使該行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得以增強。全體員工特別是各級領導者、管理者,應當深刻認清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強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不斷提升本行的核心競爭力。那種把企業文化建設視為“軟”任務,說起來是“核心競爭力”,做起來是“邊緣化”;認為“緊抓松抓,多抓少抓,有人抓無人抓,無礙大局”,或者僅僅當成分管領導和具體部門的工作,甚至還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上、墻壁上、廣告上”等,顯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糾正的。

二、要在自覺實踐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及其價值理念上下功夫

國內外優秀企業的成功經驗表明,企業文化不僅是企業決策者倡導、全體員工共同信奉的價值理念,更重要的是將價值理念付諸于實踐。也就是說,企業文化要真正地指導企業制度的建立、戰略的選擇,規范、約束企業的運行行為和員工的行為。那么,看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能否充分發揮其導向、凝聚、激勵、約束、協調、輻射等功能,關鍵是要靠全行各級領導者、管理者和廣大員工自覺實踐企業文化及其價值理念。

(一)要建立健全與企業文化及其價值理念體系相適應的管理體制、機制和制度。這是推進企業文化建設、貫徹落實價值理念的根本保證。一方面,要使企業文

企業文化是由西方學者以及企業家共同發起研究,并逐步興起的。它是全人類文化、民族文化發展的成果。以美、日為代表的西方企業管理已經由經驗管理、科學管理提升到現代管理、文化管理。有遠見的企業管理者普遍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及其員工的精神支柱;是企業可持續發展,造就“百年老店”、“航空母艦”的基礎條件;是企業戰略創新、制度創新、經營創

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的理念基礎;是企業精神升華、品牌延伸、形象提升、效率提高、效益增長的文化保障。進入新世紀以來,企業文化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推動著企業的發展。從調查了解的情況看,當前,在商業銀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需要注重研究和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要在認知、認同商業銀行企業文化的科學內涵上下功夫

認知是認同的開端,認同是信奉的前提,信奉是自覺行動(實踐)的基礎。商業銀行廣大員工對企業文化只有做到明確的認知、高度的認同,才能真正信奉它,才會自覺自愿地付諸實踐。

(一)要正確領會商業銀行企業文化的基本涵義。商業銀行作為金融企業,其自身的企業文化應當是具有行業特色、鮮明個性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制度規范、行為準則和品牌形象的總和。也可以說,它是全行員工認同、信奉并付諸于實踐的價值理念。因此,從形式上看,它屬于思想范疇的概念,是法人及其全體員工的價值理念;從內容上看,它反映了本行的全部經營管理活動的價值理念,是本行制度安排和戰略選擇在人的價值理念上的反映;從性質上看,它不只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導的價值理念,而是要付諸于實踐的價值理念;從屬性上看,它是企業法人的價值理念,也就是本商業銀行的靈魂;從作用上看,它是規范、約束經營管理活動和員工行為的價值理念,是著眼于解決改革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正因為如此,那種把“企業文化”僅僅當成口號、標語、企業標識,或者簡單地認為“企業文化”就是政治思想工作,甚至以文體活動代替“企業文化”等,顯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糾正的。

(二)要準確把握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本質要求。著眼于樹立全行統一的企業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塑造商業銀行品牌形象;著眼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著眼于弘揚和培育團隊精神、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全面增強全行的親和力、凝聚力、創新力和競爭力;著眼于為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金融企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是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精神實質和本質要求。它要求我們在工作指導和具體實踐中,必須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保持先進性,使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充滿活力。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所著力鍛造的文化特色、文化優勢、文化力,是親和力、凝聚力、創新力和競爭力的有機統一。那種把“企業文化”理解為“親情化”文化、“家族式”文化、“庭院式”文化的想法,顯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糾正的。

(三)要深刻認識企業文化就是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銀行家、經濟學家、管理學家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員工的精神支柱,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行動指南,強有力的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商業銀行的企業文化及其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作風、經營管理理念,反映了商業銀行的企業愿景和理想信念,體現了商業銀行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格,全體員工一旦由認知、認同、信奉,進而轉變為自覺意識和實際行動,那么所形成的企業文化力量,不僅將深深熔鑄在商業銀行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而且會使該行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得以增強。全體員工特別是各級領導者、管理者,應當深刻認清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強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不斷提升本行的核心競爭力。那種把企業文化建設視為“軟”任務,說起來是“核心競爭力”,做起來是“邊緣化”;認為“緊抓松抓,多抓少抓,有人抓無人抓,無礙大局”,或者僅僅當成分管領導和具體部門的工作,甚至還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上、墻壁上、廣告上”等,顯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糾正的。

二、要在自覺實踐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及其價值理念上下功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好骚综合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综合第一页 | 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 亚洲综合欧美日本另类激情 | 国产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九九国产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一区 | 黄色a免费 | 欧美另类一区 | 另类第一页|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欧美亚洲网 | 久久永久免费视频 |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亚欧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在线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亚洲久热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一区精品麻豆经典 | 国产精品糟蹋漂亮女教师 | 久久99一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最近中文字幕电影在线看 | 国产麻豆自拍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明星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特黄特黄aaaa级毛片免费看 |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 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 |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 免费一级毛片 | 伊人久久成人成综合网222 |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