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歐姆定律易錯點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歐姆定律易錯點范文1
一、明確知識板塊,抓住重難點和易錯點
蘇科版九年級物理由八章內容組成,現將每章的知識要點和重難點及易錯點呈現如下,供同學們參考.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與功
知識要點:杠桿五要素、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分類與作圖、滑輪和滑輪組及其他簡單機械、功和功率、機械效率與測量.
重難點及易錯點:杠桿的作圖(特別是最小力的畫法);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探究及應用(特別是動力變化的判斷);功與功率的計算;機械效率的計算(特別是三種功的判斷與改變滑輪組所掛重物時的機械效率)和機械效率大小變化及影響因素的分析.
第十二章 機械能和內能
知識要點: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及相互轉化、內能、熱量、比熱容、熱值、熱機.
重難點及易錯點: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影響因素實驗探究及相互轉化的判斷;內能、熱量、溫度的辯證關系判斷;比熱容的應用分析;熱機的工作過程;能量轉化判斷及效率的計算.
第十三章 電路初探
知識要點:電路的基本組成及作用、三種電路、電路圖、串并聯電路的特點、電路連接與設計及故障分析、電流與電流表、電壓與電壓表.
重難點及易錯點:利用串并聯電路的特點進行電路的連接方式判斷;故障分析及電路設計;串并聯電路的電流、電壓特點及應用;電流表與電壓表的量程選擇判斷.
第十四章 歐姆定律
知識要點:電阻、變阻器、半導體與超導體、歐姆定律及應用.
重難點及易錯點:影響導體因素的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的實驗探究;伏安法測電阻及特殊測量方法(如一表法、等效替代法);動態電路物理量變化的分析與計算及電路故障的分析.
第十五章 電功和電熱
知識要點:電能與電能表、電功與電功率、電熱與電熱器、家庭電路與安全用電.
重難點及易錯點:電能表參數的含義與應用(如測電能及測電功率);影響電功因素的實驗探究;影響電熱因素的實驗探究;多擋電熱器的問題計算;測量電功率的常用方法與特殊方法;燈泡亮度與電功率關系;家庭電路故障的分析排查;非純電阻電路的問題計算(如含電動機電路).本章是電學中的重點,通常問題的綜合性較強.
第十六章 電磁轉換
知識要點:簡單磁現象、電流的磁場與安培定則、電磁現象的應用(電磁鐵、繼電器、揚聲器與話筒)、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與電動機、電磁感應與發電機.
重難點及易錯點:磁現象分析與作圖;影響電流磁場的強弱及方向因素的實驗探究;影響感應電流的大小及方向因素的實驗探究;電動機與發電機的能量轉化及工作原理圖的識別.
第十七章 電磁波與現代通信
知識要點:人類特有的3種信息、信息傳播的5次巨大變革、電磁波、現代通信.
重難點及易錯點:電磁波特性的實驗探究;電磁波波長、波速、頻率、周期的關系及計算(特別是圖像題).
第十八章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知識要點:能源的分類、核能、太陽能、能量轉化與守恒規律、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重難點及易錯點:能源的分類判斷;核電站的能量轉化;人類利用太陽能的3種方式及能量轉化;能量轉化與轉移實例的判斷;能源可持續發展策略.
二、九年級物理學習與復習對策
1.細讀教材,關注重點
同學們在物理學習中,一定要注意仔細閱讀教材,因為教材是課堂學習的根本依據,也是中考命題的依據之一.閱讀教材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內容:①物理概念和規律形成的過程及伴隨的科學方法.在最近幾年的中考物理試題中,此類題目的分值要占到10%左右.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規律形成的過程經常采用“控制變量法”.如:速度、密度、壓強、比熱容等概念的形成過程,歐姆定律、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等物理規律的得到等,都是采用“控制變量法”來進行研究的.②教材中的實例分析(包括各類插圖、生活及有關科技發展的實例等).③各種實驗的原理、研究方法、過程.④相關的物理學史.
2.整理知識內容,歸類掌握
中考物理試題中的各知識點的覆蓋率較高,最近幾年都在80%左右,但以下10個重點知識點的覆蓋率則為100%:比熱容和熱量的計算、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鏡成像特點、凸透鏡成像規律、串并聯電路的特點、歐姆定律、電功率、力的概念、密度、壓強、二力平衡.同學們要對每個部分中的知識,按知識結構進行歸類、整理,形成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論相互聯系.如:在對速度這一知識進行復習時,就可以把研究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遷移到密度、壓強、功率、比熱容等其他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去,舉一反三,即要做到“書越讀越厚(知識內容多)——書越讀越薄(概括整理、總結)——知識越來越豐富”,這樣才能在考試時思維敏捷,得心應手.
3.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加強實驗探究能力的訓練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材和歷年各地的中考試題中都十分注重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近幾年來,中考物理中實驗考查的分值在逐年上升,而從試題內容上看,已從單純的記憶型逐步向實驗探究設計轉型.因此,同學們在學習中要多加強訓練.在實驗過程中,同學們尤其要注意題目中提供的信息,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的作用和選擇、實驗操作步驟,重視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歸納.
4.關注實際生活,做個有心人
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中有五大類熱點問題:①估計、估算題主要涉及同學們實際生活中與所學知識直接相關的實際事例.②動態、故障分析.③科學方法題主要考查物理概念、規律形成過程中的思想方法.④情景信息題,即在考題中提供較多的情景信息,要求同學們根據題目要求,從中篩選出有用的信息.⑤開放性試題(包括結果開放、條件開放、過程開放等),即同學們在研究過程中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進行研究的方法.手段可以多種多樣,沒有固定的模式和定勢,研究的結果也不唯一,表達的形式可以豐富多彩.特別要注意的是,要解決好第①類問題,同學們平時就應該學會關注實際生活,做個有心人.做到關注自己,如體重、身高、密度、體積、正常步行速度、正常體溫、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力和壓強等;關注周圍,如課桌多高、一層樓多高、一只雞蛋質量多大、家用電器功率多大、小轎車速度多少、保溫瓶容積多大、指甲刀及自行車所涉及的物理知識等;關注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如露水和霜的形成、為什么冬天水管容易破裂等;關注科學技術及社會,如溫室效應、城市熱島效應、光污染、人工降雨、航空航天、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
三、提高復習效率的策略
理清了學習與復習的基本思路及對策,有利于把握復習方向,而要提高復習效率同學們則應注意以下問題:
1.不要盲目使用資料
總復習階段同學們有相當多的各類復習資料,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復習資料,就顯得非常重要.目前,大部分復習資料所存在的主要缺陷是:題型過于陳舊,缺乏創新理念,常常會把物理學習引入了死胡同;或者過于追求新奇,把物理復習引上歪路.所以,任何資料在使用時都要加以分析、選擇,以避免浪費精力和時間.
2.切忌大量重復勞動
不少同學和家長認為,題目一定要多做,才能熟能生巧、觸類旁通.其實,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大量的題目,并不是明智之舉.因為,同類型的題做過了多次,就沒有新鮮感,也就缺少解決問題的欲望,并且題做得太多,會讓人鈍化,產生錯覺.所以,同學們應當對已經熟悉思路的題一帶而過,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有疑惑的問題上.另外,應把所做練習中的各類題型進行分析、比較、歸類,發現其中的異同點,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解決問題時多角度地理解題意,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3.防止身心過度疲勞
在最后沖刺階段,適度緊張是必要的,但過度疲勞則絕對不會有好的效果,因此,同學們要因人而異地合理安排進度和時間,將自己的學習和復習安排與老師的復習計劃同步協調,這樣才能提高復習的效率.
4.不要忽視心理調節
歐姆定律易錯點范文2
題面:一個汽車前燈接在12伏的電源上,通過它的電流是400毫安,那么汽車前燈的電阻是多大?若汽車前燈不打開時,通過它的電流是多少?燈的電阻又是多少?
題二
題面:以下是對歐姆定律表達式的幾種理解,其中正確的是( )
A.由 可得 ,表示在通過導體電流一定時,R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
B.由 可得 ,表示在導體兩端電壓一定時,R跟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
C. 表示在導體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
D. 表示在導體兩端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電阻成反比
題三
題面:如圖所示電路,R1=2歐,R2=4歐,電源電壓6伏,閉合開關S,通過R1的電流為多少安?
金題精講
題一
題面:一導體,當它兩端的電壓是5伏時,通過它的電流是0.4安,當它兩端的電壓是9伏時,能否用量程是0.6安的電流表測量通過導體的電流?
題二
題面:把標有“10Ω 1A”和“50Ω 0.5A”字樣的滑動變阻器,并聯接在某電路中,為了安全,電路兩端所加的電壓是多少?
題三
題面:把標有“10Ω 1A”和“50Ω 0.5A”字樣的滑動變阻器,串聯接在某電路中,為了安全,電路中允許通過的電流是多少?電路兩端所加的電壓是多少?
題四
題面:如圖所示,R1=10歐姆,R2=20歐姆,R3=30歐姆,電源電壓恒定不變。S1閉合,S2斷開時安培表的讀數為0.3安培。問:
⑴電源的電壓是多少?
⑵當S1與S2均斷開時,安培表的讀數是多少?R1兩端的電壓是多少?
⑶當S1與S2均閉合時,安培表的讀數又是多少?
通過R3的電流強度是多少?
題五
題面: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兩端電壓為6V并保持不變,定值電阻R1的阻值為10Ω,滑動變阻器R2的阻值為50Ω。當開關S閉合,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b端移到a端的過程中,求:(1)電壓表的示數變化范圍;(2)電流表的示數變化范圍。
參考答案
重難點易錯點解析
題一
答案:30歐姆、0安培、30歐姆
題二
答案:CD
題三
答案:1安
金題精講
題一
答案:不能
題二
答案:10V
題三
答案:0.5A,30V
題四
答案:(1)6伏(2)0.2安、2伏(3)0.3安、0.2安
歐姆定律易錯點范文3
一、人為夸大物理學習的難度,使學生產生了學習物理極強的心理障礙
學生接觸物理學科的知識、應用物理學科的知識最早應該在日常生活過程中。從書面獲得物理學科的知識應該在小學,原來的《自然》、現在的《科學》,只不過那時沒有指明,這之前應該對物理并不畏懼。當進入初二,正式接觸物理這門學科后,我們的教師為了讓學生重視物理學科的學習,往往強調說:物理這門學科很難,你稍不注意就會學不好,它比其它任何一門學科都難。高年級的學生也會以過來人的身份對學弟學妹們說:物理難哦,女生學物理很惱火哦。那么,物理就此貼上了“難”的標簽。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夸大了學習物理的難度。學生上課就特別專注,導致緊張過度,當然就不容易學好。剛開始一學不好,就更緊張甚至恐懼,形成惡性循環。有同學曾對老師說:我還是很想把物理學好,不知怎的想上物理課,又害怕物理課,越是專心越是聽不懂。而別的同學怎么就那么容易聽懂呢?
那么作為物理教師該如何作呢?我認為:首先物理教師不能說物理難。告訴同學:只要認真和努力物理很容易。古語曾說: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其次,列舉一些同學學習物理很成功的例子,也可列舉一些同學物理學科補弱成功的例子。這樣對初中物理沒有學好的高一新生是一次鼓勵。否則,會破罐子破摔,放棄物理學科。另外,適時通過小實驗和剖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甚至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成功。
二、學科間知識不能融會貫通造成分析、處理物理問題的難度增加
從我求學到從教至今,應該說學習物理的重要工具就是數學。有人曾說過,數學家不一定是物理學家,但物理學家一定是數學家。應該說物理學家在數學的某一領域一定有很高的造詣。中學階段物理學習中涉及的數學知識應該是非常基礎的。比如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時間(圖像)、位移——時間(圖像)、恒力產生的沖量——時間(圖像)等就是正比例函數的知識。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時間(圖像)、電學中路端電壓——電流(圖像)等就是一次函數的知識。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位移——時間(圖像)、平拋運動豎直位移——水平位移(圖像)等就是二次函數的知識。學生在遇到這類問題時很難與相關的數學中的函數解析式以及斜率、截距聯系起來。甚至有些疑惑:怎么物理中也有這樣的關系?或者不能大膽的、游刃有余的運用。
我在教學中遇到這類問題時,首先復習數學知識,并在教學中和學生共同討論哪一個量分別與數學中的量對應,這樣學生接受起來就很容易。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各學科之間不是截然分割而是有聯系有些甚至是相通的。那么以后再遇到同類的問題學生理解的難度就小多了,甚至處理物理問題很順暢。當然物理學習過程中還有很多地方要用到數學知識,比如方程組的求解、極值問題、臨界問題等。
又比如化學中學的質子、中子、電子、粒子、正粒子、負粒子的質量數和所帶的電荷數不能大膽的運用于物理也使學生感到物理難。當然還有生物等其它學科。
三、生活中的實際物理現象的干擾影響了對物理模型的理解
物理在研究某一問題時,為使其簡化,提出了很多理想模型。比如光滑、質點、點電荷、真空、不及空氣阻力、理想氣體、理想變壓器、理想電流表、理想電壓表、勻速、勻變速等。然而在實際中都不能達到,因此由理想情況下得出的結論和實際現象總會有差異,有時差異很大。而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處理物理習題時往往不自覺的與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或者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很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
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把每一個概念講懂、講透,讓學生真正透徹理解概念顯得尤為重要。把理想模型與實際物理模型處理好,在教學中承認差異,但只要差異小,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我們研究理想情況也就有價值了。如果能以實驗逐漸趨于理想化就更好了。比如在力和運動的關系,實際生活中勻速直線運動是沒有的,但我們可以通過給物體一個初速度,逐漸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物體運動的距離會越來越遠,速度改變越來越慢,當沒有摩擦,便作勻速直線運動,理論上是可以的。實際情景是不可能的,只能無限接近勻速直線運動。又比如在進行自由落體運動教學時,讓學生討論:你能讓物體真正地作自由落體運動嗎?如果你想,應該怎樣做?
四、不能恰當地類比,造成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難度增加
在氣體一節教學時,我們知道: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加劇是從宏觀總體效果來說的,有的分子運動反而變慢了。如果我們把這一現象與某一次考試某班物理平均成績上升了,但肯定有少數同學物理成績反而下降作類比對學生理解氣體分子的運動情況是很有幫助的。又比如在電流一節教學需讓學生理解: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我們可以把這一現象與體育課上學生在體育教師的口令下學生沿跑道進行的跑步練習做類比。又比如學生對看不見、摸不著的電場、磁場理解很困難,很容易犯的錯誤:電荷受電場力、磁場力變小了,電場強度、磁場強度也就變小了。對電場強度、磁場強度是由電場、磁場本身決定這一點很容易忽略,容易錯誤的認為沒有表現出來就認為不存在。這一點可以和我們的體重作類比:當我們站在體重計上有體重的顯示,那我們從體重計上下來后就沒有體重了嗎,回答是否定的,而且我們的體重不僅存在而且是由我們人本身決定的。
五、對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適用范圍、條件的理解不準確造成解題錯誤
歐姆定律易錯點范文4
關鍵詞:素質教育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知識結構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物理學習的目標是:學習物理知識和技能,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優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全面提高科學素質。也就是說,學生學物理不僅學知識,更要學方法,不但要得到一條魚,還要學會釣魚的方法。通過學習物理煥發的科學精神和掌握的科學方法,可以遷移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科學以外的其他領域,使他們終生受益。怎么才能學好物理呢?物理學家怎樣研究物理,我們就讓學生怎樣學習物理。
一、課前預習
預習不是簡單的了解內容,而是要帶著問題去預習。看看課本或資料上設置的練習,把課本內容閱讀一邊,通過閱讀、分析、思考,看看這些問題能回答多少。然后再縱觀新課的內容,找出各知識點間的聯系,掌握知識的脈絡。對已經忘記的知識,可以通過預習及時補上。把預習中不能回答的問題留下來在教師的講課中尋求答案。
二、抓住三個“基本”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
關于基本概念。例如速度,它是表示物體在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即v=s/t。
關于基本規律。比如說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也是v=s/t。它適用于任何情況,例如一個百米運動員在通過一半路程時的速度是10m/s,到達終點時的速度是8m/s,跑完整個100m花的時間是125s,問該運動員在百米賽跑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按平均速度的規律平均速度等于:v[X—]=100m/125s=8m/s。
關于基本方法,研究初中物理問題有時也要注意選取“對象”。例如:在用歐姆定律解題時,就要明確歐姆定律用到整個電路即整體上,還是用到某個電阻即單獨的某一個電阻上。
三、學會獨立做題
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四、緊扣物理過程
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做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特別是在解關于電路方面的題目,不畫電路圖是較難弄清電阻是串聯還是并聯的。
五、高效率聽課
帶著預習的問題聽課,可以提高聽課的效率,能使聽課的重點更加突出。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預習時的不懂之處時,就非常主動、格外注意聽,力求當堂弄懂。同時可以對比老師的講解以檢查自己對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學習教師對疑難問題的分析過程和思維方法,也可以作進一步的質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聽完課,不僅能掌握知識的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六、要記好筆記,經常整理筆記
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后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后要經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形影不離”。
七、學習資料要齊全
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學習資料要保存好,做好分類工作,還要做好記號。如何做記號呢,比方說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做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做不同的記號,以備今后閱讀,做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八、理順知識結構
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節。
九、認真學好數學
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沒有數學這個計算工具物理學是寸步難行的。在大學里,物理系的數學課與物理課是并重的。要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這個強有力的工具。
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歐姆定律易錯點范文5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
Challenge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Efforts to Improve Review Efficiency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Normal High School Students' Late Period Physics Review
HE Li
(Tianjiabing Middle School, Chongqing 400016)
Abstract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is coming, for the third grade students, how to continuous improve later review well becomes the key point for them to succeed in the exam. However, Physics is an hard discipline for the students, so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base on the normal students to rais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ir Physics review in their later period of third grade.
Key wordsdouble bases; part; key point; psychology
1 把握雙基,夯實基礎
高考是大規模的選拔性考試,同時又是常模參照性測驗,而且高考是“考查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因此考生必須把握住雙基,即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復習。這就要求考生們打開高中物理課本,并結合筆記,將書中所學的概念、公式、規律、定理、定律等認認真真地理解復習。不僅要記住各個物理量的定義,還要理解各個物理量之間的聯系;不僅要記住物理公式,還要理解公式成立的條件。
如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是與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那你就得牢記動摩擦力的方向是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而不是與“運動方向相反”,這“相對”二字可少不得。滑動摩擦力大小的計算式為F = FN,這樣一來,只要是物體間的滑動摩擦力,其大小就只與動摩擦因數和正壓力有關,與物理運動的快慢無關,與物體是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也無關。
再如功和能的關系。學生要熟記高中階段的幾種功和能的關系:合力做功改變物體的動能,W合 = EK;重力做功改變物體的重力勢能WG = -EP;電場力做功改變物體的電勢能W電 = -;等等。
因此,同學們在復習中不求達到溫故而大悟,但力求溫故而知新意。然后做適當的練習題檢驗所復習的結果。練習題不宜多,要有針對性,最好用曾經練習過的易錯的習題,以達到鞏固理解糾錯提高的目的。
2 理清思路,分清板塊
高中物理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原子物理幾部分,考試時這些內容相互交叉出現,故可以根據不同的方法將高中物理分為幾個板塊進行復習。現將高中物理分為如下幾個板塊,僅供參考。
板塊一:物體的運動。
單個物體在重力、電場力、洛侖茲力、安培力、彈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下,可能在水平面上、豎直面上、斜面上運動而處于不同的運動狀態,具有不同的特點及規律。現簡單例舉幾個典型的物體運動,設物體的初速度為V0。
(1)靜止F合 = 0;V0 = 0。一般解題步驟:確定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力的合成或分解由平衡條件列式或三角函數列式等解方程或方程組。
(2)勻速直線運動F合 = 0;V0≠0恒量。公式:S=V0t
(3)勻變速直線運動F合≠0恒量,a為恒量;F合的方向與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同向則勻加速,反向則減速直線運動。公式略。如自由落體運動、豎直上拋運動、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勻變速直線運動。
(4)非勻變速直線運動F合≠0 ;F合的方向與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常用動能定理、功能關系解題,也可用動量定理、動量守恒解題。如導體棒(單導體或雙導體或導體框)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運動,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變速直線運動。
(5)平拋運動F合≠0恒為重力,V0≠0; F合與V0的方向垂直,常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來解題(運動學公式和兩個矢量三角形)。
(6)類平拋運動(略),如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偏轉。
(7)勻速圓周運動F合≠0 ,V0≠0,F合的方向與速度方向時刻垂直,大小不變。公式:F合=F向;半徑、周期、時間及向心力公式略。如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勻速圓周運動,天體運動等。
(8)非勻速圓周運動:F合≠0 ,V0≠0,常用動能定理、向心力公式等解題。如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圓周運動。
(9)簡諧運動F回 = -kx,如彈簧振子、單擺。
多個物體相互作用的情況:多個物體相互作用時,先考慮動量、能量是否守恒,再考慮用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解題。多個物體相互作用后,就是單個物體重復上述各種運動,就用相應的運動規律解題就可以了。
板塊二:熱光原。
此部分知識以理解記憶為主,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知識。
(1)熱學:包括分子動理論,分子直徑的估算,熱力學三個定律,內能等。
(2)光和原子物理:①幾何光學包括光的直線傳播、反射、平面鏡成像,折射、折射率n的計算,全反射,臨界角C的計算,光的色散。②物理光學主要研究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要求同學們記住一些常見實驗及現象,并明白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如雙縫干涉、單縫衍射證明了光是一種波,光的偏振又證明了光是橫波,光電效應又說明了光是粒子,哪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結論:光既是波又是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當大量光子運動的規律體現波動性,單個光子運動體現為粒子性,當光的波長越大,波動性越明顯,頻率越高,粒子性越明顯示,貫穿本領越強。③量子論初步:原子的能級,原子的躍遷hv = EM - EN,電離。④原子核:原子的核式結構(粒子散射實驗,盧瑟福),,同位素,半衰期及原子的核反應。
板塊三:實驗。
考試時實驗主要考實驗原理的設計、器材的選取、實驗步驟、實驗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詳細實驗見物理書。其中力學實驗原理重點在打點計時器打的紙帶的處理。電學實驗原理以歐姆定律為中心,特別是滑動變阻器的兩種連接方式(分壓式和限流式)。電學實驗就圍繞著測電阻而展開(如測定值電阻的電阻、測小燈泡的電阻、測電流表的電阻、測電壓表的電阻、測電源的內阻等,采用的方法有伏安法、半偏法、等效替代法、伏伏法、安安法等等),經常要求選取恰當的儀器,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分析誤差。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有圖象法、列表法,圖象法要注意橫縱坐標的函數關系。
3 關注重點,鞏固知識
高考時物理試題共12個小題,120分。而高物理知識點百多個,一套試題下來,測驗到的知識點不足一半。而且在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內不可能將所有的知識都理解得徹底,因此建議學生們重點關注高考物理的重點和熱點,并加以反復訓練,強化復習效果。
從近幾年看,高考物理計算題多集中在以下知識點中:(1)物體的平衡及牛頓運動定律;(2)動量和能量及動能定理;(3)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4)電路與電磁感應;(5)天體運動。
實驗題要注意:(1)基本儀器的使用與讀數,如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秒表、電阻箱、打點計時器等。(2)注重實驗原理及實驗條件控制,如測電阻,測電源電動勢,測加速度等。(3)注重實驗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如列表法、圖象法處理數據,紙帶的處理等。選擇題則多集中在:物體的平衡、天體運動、機械振動和波、熱、光、原、電磁感應、交談電流等,以基礎中檔題為主,計算量小。
4 調整心態,迎接挑戰
高考不僅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同時又考查一個人的心理調控能力。而愉悅的心情可使人充滿活力、煥發生機,因此在高考中心態是一個人能否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出自身能力的關鍵。所以考生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情壯志。不要因為曾經考試不理想而缺失信心,也不要因為曾經考得較好而自滿得意,更不能因為擔心考不上好的學校而心情焦慮情緒緊張等等。
參考文獻
歐姆定律易錯點范文6
關鍵詞:物理復習課;教學原則;目標設計;方法規律;答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2)02-0020-04
復習課是對學生已學過的知識、技能、方法等進行回顧與再現、鞏固與提升性教學的一種課型。復習課教學效果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學生整個物理學科的學習效果及物理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復習課的教學效果決定了物理教學的成敗。因此,對物理復習課進行深入地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目前物理復習課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學目標不明確。不少教師的復習課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或等同于新授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無新意,無提升,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水平仍停留在新授課的層面上。
2.復習課上成“重復課”。教師或“舊課舊上”,或“舊課新上”,或“串講教材”等,與新授課的不同只是加快了進度。
3.復習課上成“習題課”。有些教師只是根據教材內容選擇若干習題,學生做后教師再“逐題訂正”,學生“重復練”、“機械練”現象嚴重。
4.對學情及課標要求分析不準,教學缺乏針對性。有些教師只是泛泛地“串教材”,對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不清楚,不能很好地把握課標及中考的要求。
5.學生不能充分參與教學過程。有些教師下大力講解精心為學生總結的“知識要點”,然后講例題,之后做習題,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學習積極性、創造性被扼殺。
二、物理復習課的特點分析
1.重復性。復習活動是學生對已學過知識的重復和再現,但不是機械、簡單的重復。
2.綜合性。復習課關注知識的前后聯系,注重綜合運用各部分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概括性。復習課注重對學生已學過知識的概括與總結,關注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注重解題規律的總結與解題策略的提升。
4.系統性。復習課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形成,關注體系內知識、技能、方法的完善、聯系與貫通。
5.大容量。復習課時間緊,任務大。復習課往往涉及較多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典型例題等,這些內容在教材中的跨度較大,從而使課堂內容增多。
6.快節奏。由于待復習的內容較多,教師就必須抓住并有效利用每節課有限的時間,指導學生復習更多的內容。同時,教師需緊緊圍繞復習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具體問題精講重點、難點、疑點、總結方法與規律等。故復習課追求“低投入,高產出”,快節奏,高效率。
三、物理復習課的教學原則
1.主體性原則。復習課跟其它課型一樣,學生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學生參與”環節,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如課本讓學生閱讀,思路讓學生分析,方法讓學生總結,疑問讓學生討論,錯誤讓學生指正,實驗讓學生操作,知識結構讓學生歸納等。
2.基礎性原則。夯實基礎才能建起高樓大廈。物理復習要特別關注“五基”,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實驗。實踐證明,扎實的“五基”是提升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有力保障。
3.系統性原則。物理復習要注重構建知識體系,并善于將有關知識放在體系中理解與應用,這有利于溝通知識間的聯系與知識的綜合應用。
4.針對性原則。物理復習特別是結業時的總復習,要特別強調“兩個針對”:一是針對《課程標準》及《中考文化考試說明》的要求。一般說來,中考要求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中考要求到什么程度,復習課教學就應該讓學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二是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摸準學情,弄清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薄弱環節、知識死角、思維障礙等,從而確定教學的起點和著力點。“學生實際”與“中考要求”的對接是搞好物理復習教學的重要原則。
5.重點性原則。復習課內容多,時間緊,不能面面俱到,教師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重要概念及規律的辨析與應用、解題方法的總結與提煉、類型問題的解題規律、典型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典型實驗的原理與操作等,要作為復習課教學的重點。
6.提高性原則。復習的目的在于鞏固和提高,沒有提高的“復習”不算成功的復習。因此,復習課一定要使學生深化理解概念和規律,構建知識體系,溝通知識聯系,總結方法規律,強化綜合應用,提升創新能力。
7.選擇性原則。習題教學是復習課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教師要講的例題,還是學生要做的習題,均需經過教師的精心選擇,要選(組、編)那些能體現本單元知識的綜合應用、承載方法和規律的典型題及類型題,使學生通過解題掌握必要的方法,會一題而能解一類題;重視“一題多解”與“多題歸一”,做到“以一當十”,觸類旁通。
8.思練結合原則。“課堂訓練”中“思”與“練”的結合是提高訓練效果的有效途徑。缺乏思維的訓練不會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訓練時要讓學生的大腦動起來,做到以思為基,思練結合,以練促思,以思強練,力戒和避免沒有思維含量或思維含量低下的機械訓練與重復訓練。
四、物理復習課的教學目標設計
復習課教學目標的設計,要著眼于落實復習課“溫故知新、查漏補缺、彌補不足、鞏固提高”等功能,特別是要有所“提高”。
1.梳理知識,查漏補缺,使知識結構化,系統化。
2.深化理解,溝通聯系,能綜合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學會分析解題思路,歸納總結解題規律與方法,提升答題策略。
4.強化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教學,訓練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每節課都要在上述總目標的引領下,依據課程標準與中考要求、命題改革趨勢和學生實際等,設計好明確、具體、可測的具體目標。
五、物理復習課的一般教學模式
1.教師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與要求,并以一組基礎訓練題引導學生復習鞏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等。題型以填空、選擇題為主。
2.通過學生閱讀課本、小組討論、交流、相互補充等,將知識形成網絡與結構,在此基礎上完成基礎訓練題,學生按學習小組將自己總結的知識結構與訓練題答案展示到黑板上,教師巡視輔導。
3.教師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重點提示與點撥,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等。
4.典型例題提升性訓練。教師所選例題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能體現本單元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點、疑點、易混點、知識聯系點等,并承載一定的方法與規律。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討論、“兵教兵”等嘗試解決。
5.教師對學生所做的題目進行講評。學生通過討論仍“不會做”的題目要作為教師講評的重點。對例題的講評要注重總結方法與規律,對類型題要形成答題策略。
6.達標訓練。關注“目標達成”即關注課堂效果,它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發現問題、改進教學。選取訓練題要兼顧基礎題、中檔題和綜合題等。
7.布置鞏固性作業。
六、復習課“講”與“練”的內容與方法
“講”與“練”是復習課的重要環節。教師“講”要“精”,要結合具體問題講到“點子”上,講到“關鍵”處。“練”不是越多越好,“練”要體現“選擇性”、“針對性”、“典型性”、“方法性”和“類型化”。
1.講思路、講方法、講規律。復習中學生遇到“不會做”的“難題”,往往不是相關的知識點沒掌握,而是對物理情景不清楚,解題思路不清晰,不會應用相應的方法等。教師講解時不能“就題論題”,不能滿足于學生會做“這道題”,而是透過具體問題講思路,講方法,講規律。
案例1:如圖1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動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電壓表V1示數變小,電壓表V2示數變大,電流表示數變小
B.電壓表V1示數變大,電壓表V2示數變小,電流表示數變小
C.電壓表V1示數變小,電壓表V2示數變小,電流表示數變小
D.電壓表V1示數變大,電壓表V2示數變大,電流表示數變大 (北京市中考題)
對這道題,教師要用“大視野”的觀點來處理,即將本題放在“大整體”中,指出這是“電表示數變化問題”的類型之一,先分析本題得出正確答案B,再適當補充幾道或做適當變換,總結出解這類題的一般方法:(1)判斷電路的連接方式;(2)判斷電流表測通過“誰”的電流及電壓表測“誰”兩端的電壓;(3)根據滑動變阻器滑片的移動,開關的通、斷或連接方式的變化,判斷電路中總電阻的變化;(4)根據歐姆定律和電源電壓不變判斷總電流的變化;(5)根據總電流的變化判斷各部分電路電壓、電流的變化。學生掌握了以上方法,此類問題就能順利解答。
2.講易混點、易錯點、易忘點。物理學概念多、規律多、方法多,相似、易混、易錯、易忘的現象、概念、規律、方法亦多。復習時教師要結合具體事例,在學生交流、討論的基礎上采取“比較中辨異同”的方法為學生解疑釋難,使學生透徹理解,牢固掌握。
案例2:重力和壓力是一對易混淆的概念,可列表辨析如下。
這樣的對比辨析,學生理解深刻,記憶久遠。
3.練綜合,練應用,明聯系。強化知識間的聯系,注重綜合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中考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應作為課堂訓練的重點。
案例3:如圖2甲所示是小華同學設計的一種測定油箱內油量的裝置,其中R0為定值電阻,R為壓敏電阻,其阻值隨所受壓力變化的圖像如圖2乙所示。油量表由量程為0~3V的電壓表改裝而成。已知油箱重80N,壓敏電阻R能夠承受的最大壓力為800N。電源電壓保持6V不變(g取10N/kg)
(1)若壓敏電阻與油箱的接觸面積是4×10-4m2,則壓敏電阻能承受的最大壓強為多大?
(2)若油箱內油的密度為0.8×103kg/m3,則此油箱最多可裝多少立方米的油?
(3)若壓敏電阻受到最大壓力時,電壓表的示數達到最大值,則定值電阻R0的阻值為多大?
(4)為了判斷此油量表的刻度是否均勻,需了解R0兩端的電壓U0與油量V的關系,請推導此關系式。(無錫市中考題)
此題涉及密度、壓力與壓強、質量與重力的關系、歐姆定律、串聯電路的規律及數學中的圖象、函數等知識,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應用性,教師講解時要著重講清裝置的物理原理(物理過程)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題目中油箱油量的變化導致油箱對壓敏電阻壓力的變化,進而引起壓敏電阻阻值的變化,這一變化又使串聯電路的電流變化,從而使定值電阻R0兩端的電壓變化。因此,用電壓表測出R0兩端的電壓,即可測定油箱內的油量,解題時逆推回去即可。本題是“用電表測量力”類型中的一種,題目一般給出作用在“變阻器”上的力與其阻值的關系,這一關系往往以圖像或表格形式給出,讀懂圖像含義是正確解題的關鍵之一。
4.練變式,練發散,求創新。中考命題創新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創新”離不開扎實的基本知識、技能與方法。實踐證明,注重對新情景問題的分析,加強題型的變式與發散訓練是提升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案例4:圖3是一個電路狀態可調的基本電路,給出電源電壓U,定值電阻R0及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值即可求出電壓表的示數(具體數據略)。適當變換可演變為許多形式新穎、很具應用性的創新題。
變式1:將R改為壓敏電阻(如案例3圖2甲),給出壓敏電阻的阻值隨壓力變化的關系(圖像或表格),計算出壓敏電阻的阻值即可知道壓力的大小。此即為電子壓力計(電子秤)的原理。案例3圖2甲實際為基本可調電路的變式之一,其實質為一電子壓力計,只是壓力來自油箱及箱內的油。
變式2:PTC是一種新型的半導體陶瓷材料,它的發熱效率較高,PTC有一人為設定的溫度。當它的溫度低于設定溫度時,其電阻值隨它的溫度升高而變小;當它的溫度高于設定溫度時,其電阻值隨它的溫度升高而變大。如圖4所示的陶瓷電熱水壺就使用了這種材料。它的工作電路如圖5所示,R0是定值電阻,其阻值不受溫度的影響。RT是PTC的電阻,它的阻值與溫度的關系如圖6所示。該電熱水壺在RT設定溫度狀態工作時,電路消耗的總功率為1100W。
(1)R0的阻值為多少?
(2)當RT的溫度為130℃時,電路中RT的實際功率為多少?(山西省中考題)
這也是由基本可調電路演變而來的。PTC的電阻RT是一個可變電阻,題中給出了其阻值隨溫度變化的關系,根據題意和圖象可知,RT設定的溫度為100℃,且在設定溫度時RT的阻值為34Ω。由于R0與RT串聯,由P=■得,R總=■=44Ω,則R0=R總-RT=10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