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計劃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計劃范文1
【關鍵詞】健康教育;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015(2011)02-0041-02
我院心內科2010年1至12月,對115例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0年1至12月心內科共收治高血壓患者115例,其中男68例,女47例,年齡49~91歲,所有患者的診斷依據均符合WHO相關診斷標準。
2 宣教方法
護士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教會病人及家屬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掌握飲食、用藥、運動等相關知識,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同時借助科室制作的疾病宣傳卡圖片等形式,使病人及家屬了解血壓升高導致心腦腎等重要臟器損害的嚴重性,掌握疾病相關知識,防治措施,增強自我保健意識。
3 教育內容
3.1 飲食指導:科學合理健康飲食是預防高血壓病的重要措施,如肥胖、攝入過多動物脂肪、食鹽過多、含鉀的食物攝入過少、吸煙、飲酒過度等,都是引發高血壓的膳食因素。護士在健康宣教時,指導患者三餐飲食少量多餐,避免過飽;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攝入,少吃動物食品,如:牛、羊肉,多增加含蛋白質較高的而脂肪少的禽類及魚類,可多吃魚、蝦及豆制品,最好用植物油烹調蔬菜,如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少食鈉鹽是對心血管的一種保護,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個人的食鹽攝人量應控制在6克以下,高血壓病人應堅持做到這一點,少食各種咸菜及鹽腌食品。含鉀豐富的食物可以對抗鈉所引起的升壓和血管損傷作用,在飲食中多食冬菇、土豆、竹筍、莧菜、油菜、黑棗、杏仁、核桃、花生、香蕉、橘子等食物和水果,維生素C及維生素B有明顯的降壓作用,高血壓病病人宜多食用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黃瓜、芹菜、胡蘿卜、山楂等。
3.2 心理指導:害怕、焦慮、悲觀等心理會使體內兒茶酚胺釋放增多,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從而使病情加重。護士對待病人應耐心、親切,主動與病人交談,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可通過解釋、說服、鼓勵消除病人的緊張和壓抑心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消除不良心理影響,樹立戰勝疾病信心。
3.3 運動指導:科學、合理、持之以恒的運動,不僅可以控制體重,還可以使收縮壓和舒張壓下降(約降6 mmHg~7 mmHg), 并促進及鞏固藥物的降壓效果。所以高血壓患者應根據年齡及身體耐受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運動量、運動時間和運動方式的選擇以運動后自我感覺良好,體重保持理想為標準。運動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可選擇一些適當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慢跑步等,但要避免一些強體力活動或鍛煉,如快跑、舉重、踢足球等,如果運動中出現心慌、氣短等癥狀要及時停止運動,血壓不穩及有并發癥者不宜運動。
3.4 用藥指導:藥物治療是目前控制高血壓的主要方法。護士要向患者說明各類降壓藥的名稱,劑量,作用及副作用,服藥時間,觀察病人用藥效果,向病人講明高血壓需要長期用藥,規律用藥,不可隨意增減藥物劑量及停藥,如血壓控制不滿意或出現不良反應應隨時就診。
3.5 出院指導:教會病人及家屬正確測量血壓并記錄,定期門診復查,要戒煙限酒,飲食應低脂、低鹽、低膽固醇,控制體重,生活要有規律,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身體過度疲勞,對失眠的患者必要時可適當服用安眠藥。
4 小結
我院心內科對115例高血壓患者,根據個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同時采取宣傳圖冊等多種宣教形式進行高血壓疾病知識、飲食、心理、行為、藥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90%的患者改變了不合理飲食、吸煙等不良生活方式,增強自我保健護理意識,豐富健康知識,自覺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所以健康教育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手段,通過對高血壓患者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改變了患者的行為認識,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致殘率、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67-274
[2] 朱英.高血壓病人健康宣教體會[J].護理研究,2009,23(suppl.1):40
[3] 郝玉玲.臨床護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106
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計劃范文2
【關鍵詞】高血壓;健康教育;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1-0204-01
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和危險因素,影響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的結構與功能,最終可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和流行存在地區、城鄉和民族差別。高血壓病的患病率也隨年齡而上升,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據2002年衛生部組織的全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 ,全國病人約1.6億,與1991年比較,患病率上升31% 。高血壓病人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與1991年比較有所升高,但仍然處于較差水平。在我國迫切需要改善高血壓的預防、檢測和治療狀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我院曾有高血壓病人1262人,他們在住院前自知病情診斷者不足45%,正在服用降壓藥者不超過30%,僅有不足10%的血壓得到穩定控制。
1.2方法
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在護理上針對性制定適合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計劃及干預措施。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是確保健康教育效果的關鍵。具體方法是與患者個別談心,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分發圖文并茂的高血壓手冊,舉行小講課,發圖片、科普手冊,安排有經驗的病員當教員,現身說法更有說服力,觀看并發癥的錄像資料、照片等,使患者意識到防治并發癥的重要性,對某些重點的教育內容用不同的方式重復教育。
2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的內容
目前認為原發性高血壓是在一定的遺傳背景下由多種后天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壓調節機制失代償作用。一般認為遺傳因素占40%,環境因素占60%。調查表明與下列因素有關:年齡、飲食、肥胖、生活習慣、遺傳、職業、社會心理因素。一旦確診后患者心理負擔加重,醫護人員應該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讓病人充分認識到治療的長期性,在心理上具備一定的承受能力。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的內容分為:心理支持與自我調適、飲食與營養指導、休息與運動指導、用藥指導、健康護理指導。
2.1 心理支持與自我調適
長期或反復的精神刺激、過度緊張、情緒激動、嫉妒、生氣,均可導致大腦皮質功能失調引發高血壓占重要地位,因此,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態是十分重要的。針對病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社會因素進行疏導,指導病人自我心理平衡調整,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遇事冷靜,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激動,當遇到較大精神壓力時,應善于向朋友、親人交談,分散注意力和減輕壓力。盡量保持心理平衡,坦然處事,養成胸懷寬大、性格豁達的良好心理素質,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
2.2 飲食與營養指導
(1)高血壓病人平時以清淡素食為主,宜食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如魚類、瘦肉、牛肉、豆類及豆制品等。保證充足的鉀、鈣攝入,木耳、蝦皮、紫菜等食物含鈣量較高。香蕉、西瓜、山楂等含鉀較多的食品可適當多吃。(2)維生素有促進脂肪代謝的作用,特別是維生素C能降低膽固醇,如、芹菜、胡蘿卜等。(3)適當選食一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帶、葵花籽、芝麻等。平時燒菜要用植物油,最好是選擇花生油、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應少吃或不吃動物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如肥肉、各種動物油、魚籽、螃蟹等。多食一些粗纖維食物預防便秘,因用力排便可使收縮壓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4)要限制食鹽的攝入量,每天食鹽在3-5克,世界衛生組織提倡每人每天平均食鹽攝入6克,即普通啤酒蓋去掉膠墊,一啤酒蓋食鹽為6克,榨菜、咸菜、皮蛋等含鈉鹽高的食物也應少吃或不吃。(5)控制體重可降低血壓水平,肥胖者應有效減輕體重。合理飲食要定時定量、不宜暴飲暴食,忌食公雞、狗肉等。限制飲酒有利于血壓的控制,已習慣飲酒的健康人,每天飲酒限制在少量:即啤酒小于5兩或葡萄酒小于2兩,白酒小于1兩,婦女飲酒量減半,不提倡飲高度烈性酒。
2.3 休息與活動指導
(1)指導病人根據年齡和血壓水平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對中老年人應包過有氧、伸展及增強肌力3類活動,具體項目可選擇步行、慢跑、太極拳、氣功、騎車、健身操等。運動強度因人而異,根據病人的心臟功能、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況而定,提倡循序漸進,不宜做劇烈運動,常用的運動強度指標為運動時最大心率達到170減去年齡(如50歲的人運動心率為120次/分鐘),運動頻率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續時間30-60min.避免競技性和力量型運動。(2)起居有常,生活規律。根據人體的生物鐘節律要求,必須養成按時睡眠,按時起床,按時就餐的良好習慣。睡覺前1小時避免過度的思維活動或看電影、電視等。(3)一期高血壓患者可堅持工作,適當參加體力活動,但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注意環境安靜,保證充足的睡眠。二期高血壓病人應適當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體力活動,避免比較強的活動。三期高血壓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4)高血壓危象時,應解除躁動,制止抽搐,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取半坐臥位,加強防護,確保安全。
2.4 用藥指導
(1)指導病人正確服用藥物,強調長期藥物治療的必要性,用降壓藥物使血壓降至理想水平后,應繼續服用維持量,以保持血壓相對穩定。(2)藥物治療前,了解病人的病情,告訴病人所用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應,并提供書面材料。如哌唑嗪首劑量減半或睡前服用;硝苯地平的主要不良反應是便秘、頭痛、頭暈及反射性心動過速;卡托普利有干咳、味覺異常及皮疹等不良反應。(3)囑病人按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如果根據自覺癥狀來增減藥物、忘記服藥或在下次吃藥時補服上次忘記的藥量,均可導致血壓波動。可樂寧、甲基多巴等突然停藥會引起血壓反跳等嚴重撤藥反應等。不能擅自突然停藥,經治療血壓得到滿意控制后,可以根據醫囑逐漸減少劑量。(4)密切觀察降壓藥的效應:如發現血壓下降過猛,尤其是收縮壓小于90mmHg,舒張壓小于60mmHg,立即報告醫生。使用降壓藥時,應使普通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緩慢降低為宜,不宜將血壓降至過低,目的是為了避免減少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
3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的結果
在實施健康教育后,再次評價高血壓健康教育知識的效果,大部分患者對高血壓的相關知識的掌握較教育前明顯提高。但還是有一部分患者對相關知識掌握不太理想,主要是因為患者年齡大、記憶力下降等有關,影響教育效果。
4總結
健康教育是一項有目標、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教育活動,促進人們自覺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目前,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又是可以改變的因素,其中最主要、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針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干預不良行為。從而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促使自覺地選擇有益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險因素。使其認識到高血壓病的危害性,并能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較好地控制血壓。因此,采用一切機會不拘形式、通俗易懂的方法進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黃金 姜冬九 病人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
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計劃范文3
【摘要】通過對高血壓病人進行健康教育,達到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的目的,減少發病率。大量研究表明,要降低高血壓患病率,單純依靠醫院診治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重視并加強開展社區人群防治和針對高血壓患者開展以健康教育為主的高血壓綜合干預。為探索在社區居民中開展防治高血壓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血壓;健康教育
高血壓在我國發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輕化的趨勢,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做好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和生活品質,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進而維持血壓正常水平,是可行而有效的。
1 健康教育在預防高血壓中的應用
1.1 合理健全的生活方式:合理健全的生活方式對提高機體整體素質有積極作用。
1.2 合理膳食: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給予低鹽低脂低膽固醇,清淡少量多餐飲食,避免過飽及刺激性食物。指導少吃或不吃煎炸及腌制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及粗纖維食物,注意飲食搭配,保證營養需要,控制熱量攝入。
1.3 自我監控指導:病患學會測量血壓: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血壓的水平在受病患心理、環境、天氣情況改變的影響下,還會因服用藥物而發生變化,故指導病患及其家屬學會如何正確測量血壓,學會觀察血壓變化;指導病患學會自我檢測病情的變化:例如心前區疼痛、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因此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發生。如出現暈眩、頭痛、肢體反應遲緩、口吃不清,因此要注意腦血管疾病,迅速測量血壓。若血壓升高迅速,立即用藥,如舌下含服心痛定,促使血壓下降到正常范圍,同時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
1.4 保持心理健康:高血壓病患者有思想包袱,主要表現在采用飲食治療時,患者的食譜受到限制,從而影響家人的正常生活。因此應向患者及家屬做好疏導工作,講解飲食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爭取家屬的理解和支持,減輕患者思想上的顧慮。對血壓控制不理想,有并發癥或其他疾病的患者,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會使患者想到生命的終結,為此感到恐懼和緊張,因此,應更關心高血壓病患者,理解患者內心的痛苦,與患者保持長期聯系,給予心理上的指導,經常給予支持和鼓勵,讓患者樹立“長期堅持會使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已經存在的并發癥得到良好的控制”的積極觀念,增強治療的信心。指導學會自我調節,培養良好的適應能力,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遇事要冷靜、沉著,保持樂觀、穩定的心態,當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應向家人、朋友傾訴。
2 健康教育在臨床中的應用
2.1 研究人員的篩選:(1)醫院就診確認是原發性高血壓。(2)可以正常溝通交流,并能配合問卷調查。(3)自愿參加調研和合理健康教育,愿與指導者保持聯絡,簽訂“知情同意書”。
2.2 高血壓病患合理健康教育
2.2.1 應用中需要注意:(1)對老年的病患,交流語速要慢,聲音清楚,適當應用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交流指導。光線明亮,文件字體要大而清楚。(2)同時面對老年病患,可以適當應用聯想法等對記憶加工幫助記憶。在每次健康指導中,控制在30分鐘內,并安排休息時間。(3)給病患進行健康教育時,需想到到病患的生活精力和環境。(4)應注意不同指導對象的心理、行為方面的個體差異。內容和方法必須結合病人實際健康需求。避免照本宣科,程式化教育,幫助病患對教育內容產生興趣。(5)老年病患可能回謹慎和保守,需鼓勵他們盡可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對某些頑固不良習慣,如嗜煙嗜酒等,還需要指導病患家屬協同幫助。
2.2.2 方法:護理工作者對患者目前的生活方式進行評估:(1)了解病患的工作、文化水平以及病患的讀寫的能力來決定對病患進行健康指導的方式。(2)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通過了解病患性格內向,還是外向,來確定與病患的交流方式。(3)了解病患的生活。根據病患是否存在飲食、運動、煙酒等方面的特殊偏好,針對性地指導生活方式。(4)要了解不同教育對象的心理、行為特點,因人而異。內容和方式必須結合病人的健康需求。避免按照教育計劃單照本宣科,程式化教育,使病人感到教育內容重復、乏味、單調而無趣。(5)高齡患者有時會小心謹慎和保守,應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一些較難改變的不良嗜好,如戒煙限酒等,還應指導病人家屬參與。
2.2.3 健康教育:1)基本教育: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講述高血壓的臨床體征.危害及預防的意義。2)禁煙.禁酒教育:告訴病患吸煙的危害,如可導致動脈病變.動脈硬化,導致冠心病的產生。3)運動方式教育:在運動時應注意血壓的監控,血壓波動較大是切忌體育鍛煉。4)飲食教育:病患應減少鹽和脂肪的攝入,少吃或不吃油炸和含糖量高的食品,勿暴飲暴食。5)用藥教育:高血壓病患多需服用降壓藥。指導病患堅持合理用藥,保證血壓維持穩定,切忌不要血壓一下降就馬上停藥,血壓上升后又服藥,致使血壓波動頻繁,對健康有極大的危害。6)作息指導:指導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7)心理教育:指導病患保持心情的舒暢,避免焦躁引起血壓上升。
2.3 對健康教育前后病患各項指標,并進行對比。將研究病人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并對其教育效果進行短期和長期的評價,作出具體分析。高血壓是很常見的一種慢性病,也是我國現存的的一個重大社會健康問題。高血壓的發生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密切的關系。進行系統健康教育時,應關注病患文化背景,設計高血壓病患系統健康教育規劃時要更適合不同文化背景病患需求。
通過醫護人員的系統健康教育來提高病患對高血壓常識的了解,在系統健康教育中對藥物、并發癥等專業知識,要堅持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并持續強化。系統健康教育可以顯著改善高血壓病患在疾病知識水平和服藥的依從性,促使病患保持舒適的情緒,控制血壓水平,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降低高血壓病中急性心血管病變的發生率,降低病患的再入院率,同時節約了醫療資源。健康教育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幫助人們形成健康的行為,達到最好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進森.高血壓病人進行健康教育臨床對比研究[J].中外醫療,2010,6(a):138
[2] 張蕊;張麗.關注臨床帶教中提高護士人文素質的必要性[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0,05(25):266
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計劃范文4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068-01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壓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目前我國有1億多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病不僅發病率高,且常引起心、腦、腎并發癥,是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無形殺手”,但在我國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及控制率很低。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高血壓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種有計劃、有目標、有評價的、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方式的活動過程,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病的基礎和前提。精神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由于精神癥狀的影響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缺陷,對高血壓病認知水平低下,導致對高血壓治療的依從性差,如果采取傳統的護理方法進行健康教育,病人難以獲得滿意的效果。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而產生了循證護理,其核心是運用最新最好的科學依據為病人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以獲得最滿意的效果。
1臨床資料與方法?1?
1.1臨床資料
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精神科共收治精神病合并高血壓病人共91例,符合WHO指定的高血壓病診斷標準和分類標準?2?,其中病程最長30年,最短2年(10.03年±8.53年)。
1.2方法
1.2.1應用循證護理對觀察組病人進行健康教育中:步驟是(1)先提出問題: 如何進行精神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2)分解問題:將“精神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作為文獻檢索。(3) 以批判性評價精神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4)根據專家和試驗意見決定是否將最好的證據用于健康教育(5)通過自我反應、同行和患者的評估來評價其效果。
1.2.2運用傳統的護理方法對對照組46例病人進行健康教育.
1.2.3根據自己制定的精神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評定量表來評估兩組病員對高血壓病的健康知識及技能(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平衡膳食、運動指導、休息及睡眠、情緒調節、用藥護理、健康的行為及生活方式、自測血壓、自我保健及定期復查等)掌握和運用情況?3?,評估表包括20個問題,每個問題按掌握及運用良好、一般、差共三級評分,分別記3分、2分、1分,滿分為60分,得分越高,說明對高血壓病的健康知識及技能掌握和運用就越好。
1.2.2 統計方法 所有資料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表2)
3 討論
循證護理又稱實證護理或求證護理[4],其核心是以經驗為基礎的傳統護理向以科學為依據的有據可循的現代護理發展。護士慎重、正確、明確地應用當前所獲得的最佳研究證據,結合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臨床經驗,考慮病人的實際情況、價值和意愿,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應將上述3個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用現有最佳的研究證據去發現易被忽視、易危及病人生命的潛在的信息、同時根據病人的文化程度、理解及接受能力,制訂出適合病人實際情況的護理診斷和計劃,實施最佳護理措施的護理行為。循證護理已滲透至護理學科的各個領域和臨床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在精神科,臨床護士通過與病人交流,查閱病歷來了解病人主要癥狀、家族史、既往史、個人史、心里社會情況、體檢結果、有關輔助檢查情況、病人用藥療效及用藥后出現的不適癥狀等作為研究依據,根據個體差異展開循證護理。由于我們的服務對象是精神病合并高血壓的病員,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癥狀的影響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缺陷,導致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差,病人難以獲得滿意的效果,我們應用循證護理方法,通過對病人和家屬溝通,來了解患者在疾病,藥物、飲食、心理,行為與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進行系統文獻檢索,尋找實證并付諸實踐,提出相應的健康教育對策如下?5?:
3.1精神病合并高血壓健康教育干預內容與方法
3.1.1 干預方法:通過專題講座、科普宣傳手冊、電視、錄像、圖片、專欄等多種方式進行宣教。
3.1.2 健康教育對象:精神病合并高血壓病的患者及家屬
3.1.3干預內容[6]:飲食指導、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運動指導、用藥護理、戒煙限酒教育、自我血壓監測和記錄、松弛與應激處理訓練、自我保護的指導等。
3.2松弛與應激處理訓練: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和有無引起精神緊張的心理社會因素,根據患者不同的性格特征給予指導;訓練患者面對應激時,通過散步、走跑運動、氣功、太極拳、聽音樂、練書法、繪畫等活動,降低交感神經系統活性,提高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應激水平,達到提高對情緒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告知患者的親屬要盡量避免各種可能導致患者精神緊張的因素,盡可能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和矛盾沖突。幫助病人認識到不良心理狀態會導致精神病復發,也會對血壓造成的不良影響,保持樂觀的情緒,有助于血壓的控制及并發癥的預防。
3.3 飲食指導[7]:飲食治療是控制體重在理想范圍之內的關鍵的一步,指導病人嚴格遵照醫囑的要求進食,并保證營養成分適當的比例。(1)每日食鹽攝入量
3.4休息、睡眠和運動指導[8] :告知病人保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勞累,教會患者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運動時間、強度和頻率,運動強度應依心率而定(最大心率=170-年齡),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為 安全運動指標,還要結合患者自己血壓變化和自覺癥狀來調節運動量、運動時間、開始運動量宜小,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以后逐漸增加,并且要長期堅持,選擇行有氧代謝運動效果較好,但需注意勞逸結合,避免時間過長的劇烈活動,嚴重的高血壓病人應臥床休息,高血壓危象者則應絕對臥床,并需在醫院內進行觀察。
3.5 血壓監測技術訓練[9]:為病人和家屬示教血壓監測部位及方法,講解測血壓的相關注意事項,幫助病人和家屬掌握血壓監測技術和記錄方法。
3.6藥物應用指導:給病人及家屬講解嚴格遵醫囑使用抗精神病藥和降壓藥的重要性,了解藥物副作用的表現及應急處理知識,服用降壓藥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同時,密切觀察療效,如血壓下降過快,應調整藥物劑量。在血壓長期控制穩定后,可按醫囑逐漸減量,不得隨意停藥。某些降壓藥物可引起性低血壓,在服藥后應臥床2~3小時,待其坐起片刻,無異常后,方可下床活動。
3.7 自我保護的指導:告知患者,當出現頭痛、頭暈、面色潮紅、耳鳴、惡心,此時應立即休息及測量血壓,按醫師指示服藥,若未能緩解應立即就醫。采淋浴方式,水溫為4l~43℃,避免使用過熱之洗澡水,以免影響血壓。服藥時需坐著或躺著,且服藥前半小時盡量少運動,以免發生姿勢性低血壓。
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計劃范文5
【關鍵詞】高血壓;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8-0422-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改變,工作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增加,高血壓不僅呈上升趨勢,而且越來越年輕化。高血壓是一種具有多種發病機制以及與遺傳基因有關的疾病,它不僅是血液動力學異常的疾病,而且也伴隨脂肪、糖代謝紊亂和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我們根據病員的年齡、文化程度、社會背景對2009年8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壓病人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男133例,女67例,年齡28-86歲,大學文化88例,大、中專文化75例,小學文化37例,吸煙102例,嗜酒32例,飲食過咸46例。
2 健康教育的目的
通過健康教育,使病人和家屬了解高血壓的知識,遵醫囑服藥,使血壓降至正常范圍;防止或減少心腦血管及腎臟并發癥,降低病死率和病殘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3 健康教育的內容
3.1 飲食指導:讓患者了解合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以及在治療中的意義,低鹽低脂飲食,低膽固醇飲食,每日攝鹽量在4-6g,補充適量蛋白質,多吃含纖維素高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攝入足量的鉀、鎂、鈣,限制飲酒,減少脂肪攝入,脂肪少于25%,限制動物性脂肪,肉類50-100克,不喝乙醇含量高的白酒,可以喝適量紅酒,不喝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 日三餐七至八分飽,少食動物內臟、脂肪,避免暴飲暴食。
3.2 運動指導:無心、腦、腎損害的患者,在保證充足睡眠的前提下,適量運動,選擇氣功、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每天至少30分鐘。運動量不宜過大和劇烈,以免心率過快,不利于身體健康。避免長期過度的緊張工作和勞累,對于長期從事緊張腦力勞動者,應學會自己放松,調節工作和休息。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改善血管的運動,調節迷走神經的興奮性,從而降低血壓。還可以改善血液動力學反應,減輕了心肌工作量,穩定血壓水平,可以減少腦卒中發病率50%左右。[1]
3.3 用藥指導:告知病人服藥一定要按醫囑定時、定量,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不可自己隨便添加或少吃,更不可自行停藥,以免血壓驟升引起腦出血,血壓應慢慢地降,不可一下降至正常,以免血壓驟降影響心、腦、腎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2]必須做好長期服藥的心理準備,并了解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出現副作用時,及時報告醫生,調整用藥。應用高血壓藥物時,注意起身一定要緩慢,避免性低血壓引起暈厥,發生意外。教會病人自己測血壓的方法,做到定、定部位、定血壓計,定期到醫院復診。
3.4 心理指導:指導患者保持情緒穩定,生活起居要有規律,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緊,焦慮。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態與特點,與患者進行平等友好的交流,讓患者知道心理因素對疾病的發展和轉歸有重要的影響。有針對性地向病人講解高血壓的一般常識,使病人對病情及治療有大概了解。對疾病的危害認識不足的患者,應對其講明高血壓及并發癥的危害,使其主動配合服藥,達到提高生存質量的目的;對疾病有恐懼心理的患者,要做好心理疏導,告知病人,只要遵醫囑服藥,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還是可以健康長壽的。對血壓反復升高,難以控制在正常范圍的患者,幫助其找出治療失敗的原因并制定相應對策。避免不良的情緒刺激,培養樂觀、開朗、精神愉快的良好心態。
4 健康教育的形式
根據病人的年齡、文化程度、社會背景和經濟狀況等,實行個體化教育,對文化程度低的病人,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病人交談,不用醫學術語,或者再加以簡單易懂的圖畫作補充,對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除了跟他們交談,再利用文字材料作補充,給病人看與疾病有關的小冊子和標準教育計劃等。
5 健康教育的的效果
通過健康教育的實施,102例吸煙患者中,有96例戒煙成功,嗜酒的32例中,30例戒酒成功,46例飲食過咸的,全部改成了清淡飲食,情緒不穩定者,經過護理人員的宣教與心理護理,病人的不良情緒消除,對治療充滿信心,達到了理想的降壓效果,學會了疾病的預防和自我護理知,從而控制了高血壓的進展,預防、延緩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計劃范文6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社區系統規范的健康教育在醫療護理工作中顯的越來越重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高血壓患者發病率明顯增加。2002年我衛生部組織的全國27萬人群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已經達到18.8%。患病人數約1.6億,然而我國人群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僅30.2%,24.7%,6.1%,仍然很低。因此社區的護理人員對轄區內人員進行系統的規范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為了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健康教育,促使其采取有益的生活方式、自覺地遵守醫囑、提高高血壓的穩定治療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預防和延緩其并發癥的發生。我科對2010年510月的在科患者進行了全程的健康教育,并對其效果進行評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5~10月在科住院的高血壓患者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48±5.7)歲。
1.2 方法 以2010年5~10月為實驗期,期間對高血壓患者采取系統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內容: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引起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測血壓的注意事項、飲食的方法、有氧運動方法、服藥方法及注意事項、調整心態,保持情緒穩定、指導患者如何控制體重、出院指導。
1.3 健康教育方法 建立高血壓患者檔案:入院后即開始健康教育,由當班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相關規章制度,說明病情。首先評估所需指導內容,確定教育目標,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和實施方法。并請患者填寫健康檔案,在住院期間,責任護士根據建立的健康教育檔案,確定教育重點,在指導過程中,每天測量血壓、體重并填入健康檔案。
1.4 健康教育方式 ①集體健康教育: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學習室,提供相關書籍,供患者借閱學習;每周定時在學習室由專業人員為患者講解相關專業知識與行為療法。②圖文宣傳:采用科室走廊的宣傳欄、健康教育宣傳冊、圖文相冊、放VCD等形式,印制疾病宣教卡、檢查宣教卡、出院指導卡等。③示范訓練:指導患者如何測量血壓、如何數脈搏等。④重視患者的反饋意見,包括隨訪時間、聯系方式等。
2 健康教育實施
2.1 心理護理 人的心理狀態和情緒與血壓水平密切相關,及時排除負性情緒的影響,對于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2.2 觀察血壓變化 定時為患者監測血壓并做好記錄,還應定測量部位,時間,,定血壓計,并盡可能定測量者。
2.3 飲食指導 應予低鹽、低脂、低膽固醇,減少食鹽攝入
2.4 休息與睡眠 高血壓患者注意勞逸結合。 Ⅲ型高血壓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當頭痛、頭暈時抬高床頭,保持病室安靜。改變時動作要慢,防止頭暈加重,并指導使用放松技術。意識不清煩躁不安者,需加床欄,防止墜床。活動量應掌握在使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70%~80%(最大心室率=210年齡)。
2.5 藥物指導 制定《高血壓藥物知識》手冊,指導患者控制高血壓,告知患者常用抗高血壓藥物的分類、藥理作用、不良反應和用法等。
2.6 限制飲酒及戒酒 飲酒量和血壓的關系比較復雜,適度的飲酒可降低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但當飲酒量超過40 ml/d(或30 g/d)時,飲酒量和血壓間呈正相關。而且,大量飲酒還可減弱降壓藥的降壓效果。因此,避免長期大量飲酒是預防高血壓的有效措施,一般建議將飲酒量控制在30 ml/d。但是,國內外許多研究證明,大量飲酒具有增壓作用,而且易于引發心血管并發癥。為了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及并發癥,應做到:血壓正常者最好不要飲酒及少量飲酒,每天不應超過20~30 ml,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戒酒。
2.7 出院指導 為患者制定詳細的自護計劃,指導其學會自我護理的技術。學會家庭測量血壓,定時、定位、定血壓計。堅持服藥,觀察血壓變化,使血壓維持在理想水平,并定期去醫院復查。如果在服藥過程中血壓下降過快,同時伴有頭暈、頭昏等腦部缺血癥狀應積極尋找病因及時就診,調整藥物。創造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平穩樂觀,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3 結果
健康教育前自己對疾病有認識13例,有遵醫行為11例,飲酒33例,不飲酒17例,吸煙38例,不吸煙12例,生活有規律13例,收縮壓(120~130 mm Hg)12例,舒張壓(80~90 mm Hg)11例,與健康教育后比較,健康教育后自己對疾病有認識37例,有遵醫行為37例,飲酒18例,不飲酒32例,吸煙13例,不吸煙37例,生活有規律43例,收縮壓(120~130 mm Hg)36例,舒張壓(80~90 mm Hg)37例。健康教育后明顯好于健康教育前(P
4 討論
通過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對 高血壓病的認知水平,有利于患者掌握科學合理的自我管理方法,有效地控制血壓。通過實施系統的健康教育,高血壓患者在食鹽、吸煙、飲灑、運動、服藥方面都有了顯著好轉,高血壓患者更會自覺地采納健康的衛生行為,使血壓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