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園林植物的生態功能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園林植物的生態功能范文1
關鍵詞:城市景觀;園林植物
1 園林植物在城市景觀中的作用
園林植物在城市景觀中不僅可以改善環境,為人們提供舒適的休閑和進行文化娛樂活動場所,而且還為人們創造游覽、觀賞的藝術空間。它給人以現實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風景的再現和空間藝術的展示。園林植物有美化環境、凈化空氣、降低噪音、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環境、氣候、防風和庇蔭等功能。
①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園林植物是生態環境中的重要因子。園林植物能有效吸收太陽輻射,降低空氣溫度的作用;園林植物通過自身的蒸騰作用有效調節空氣濕度;園林植物具有凈化水體,保護水土的作用。②美化環境、陶冶情操。城市景觀不僅給城市增添生機與活力的景色,還能陶冶人們的審美情趣和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園林植物以其不同的姿態、色彩、氣味,使人通過視覺、嗅覺、觸覺等獲得對大自然的審美享受。
2 園林植物在景觀設計中應用的原則
2.1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
園林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活體,每一種植物對其生態環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進行城市景觀設計時必須先滿足其生態要求。因此,在城市景觀設計時,應根據立地條件,結合園林植物的自身特點和對環境要求來設計,使植物本身的生態習性和栽植地點的環境條件一致。
2.2 生物多樣性原則
在城市景觀設計中,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合理選配植物種類,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群落結構,以利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要使城市景觀穩定、協調發展,維持城市的生態平衡,就必須保證生物的多樣性。
2.3 藝術性原則
園林植物配置應遵循美學原理,重視園林的景觀功能。在遵循生態的基礎上,根據美學要求,進行融合創造。城市景觀設計中,植物的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但又要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統一感,同時注意植物間的相互聯系與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感。不僅要講求園林植物的現實景觀,更要重視園林植物的季相變化及生長的景觀效果,達到“步移景異,時移景異”,創造“源于自然,勝于自然”景觀效果。
3 景觀設計中園林植物的應用
3.1 綜合利用各類園林植物
園林植物品種的選擇要在統一的基礎上力求豐富多樣。在城市景觀設計中,要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立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的植物群落。應以喬木為主,喬木、灌木、藤本、草本園林植物等的綜合應用。城市景觀中的喬木配置,要根據樹形高低、樹冠大小和形狀、落葉或常綠,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應用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模擬自然植物群,做到喬木與灌木,常綠與落葉,喬灌木與地被、草皮相結合,適當點綴些草花,構成多層次的復合結構,組成有層次、有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
3.2 結合景觀設計地形特點合理選用園林植物
園林植物空間設計要依椐地形起伏狀況和空間大小等方面的條件和藝術要求,合理配置。園林植物空間的輪廓線要有高有低,有平有直,與地形的起伏變化相結合。等高的輪廓線,雄偉渾厚,但平直單調;不等高輪廓線豐富自然,但切忌雜亂無章,特別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園林中,更要注意。立體輪廓線可以重復,但要有韻律。
3.3 應用植物的季相變化合理配置園林植物
不同的園林植物有不同的季相變化。城市景觀要有四季變化的自然景觀。在城市景觀設計時可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進行選擇,如早春開花的有迎春、碧桃、玉蘭、丁香等;初夏開花的木槿、紫薇和多種草花等;秋天觀葉的楓香、紅楓、銀杏等;冬季翠綠的松、柏、竹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區由于氣候條件不同,植物的季相變化時間會有差異。因此,在園林植物季相搭配時要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選擇不同的植物品種進行搭配。
3.4 園林植物與其它景觀要素的組合
園林植物不僅具有獨立的景觀表象,還是園林中的建筑、山水、道路、雕塑及噴泉等園林景觀小品構景的重要組合材料。
4 結語
園林植物作為城市景觀設計中重要的景觀要素,在景觀中的應用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栽培種植上,而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營造出符合時代需求的城市景觀。園林植物的應用要從景觀藝術效果、生態、文化、場地功能、經濟性、環保等多方面考慮,全面提升園林植物在景觀中的應用水平,營造出理想的景觀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祥榮.生態園林與城市環境保護[J].中國園林,1998(2)
園林植物的生態功能范文2
關鍵詞:園林;植物配置;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K92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城市園林作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在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環境質量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園林植物的配置不但要求城市綠起來,而且要美觀,要與環境在生態適應性上相統一,更要滿足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需要,使植物景觀的生態功能、景觀功能和經濟效益得以充分體現。本文就目前城市園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發表己見,希望能對城市園林植物景觀建設提供參考。
一、城市園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問題
1.植物配置不科學,造成資源浪費嚴重
(1)大樹進城帶來的不利后果 “大樹進城”就是從農村或山區購買大樹,移植到城市。“大樹進城”在許多城市至少有 10 多年的歷史,把大樹搬進城市,或作為景觀樹配置,或作古樁盆景,塑造“一夜森林”,希望在短時間內就建成了“森林城市”、“生態城市”,其結果多數事與愿違。一是因為移植過程中的斷根、鋸截、修枝,造成原本華蓋濃蔭、體量高大的大樹傷痕累累,稍有不慎就會死亡,造成自然資源的浪費;二是造成大樹原產地生態破壞;三是進城大樹不僅樹木價格和運輸成本高,而且栽培養護管理費用也高,造成有限的綠化資金大量浪費。
(2)盲目引用外來植物 鄉土植物往往具有適應性和抗逆性強,養護管理成本低的特點,本應成為城市園林植物配置的主要植物。但為了豐富景觀,或者為了推銷利潤高的植物,目前在城市園林植物配置中限制價廉物美的本地鄉土植物,盲目引用外來植物的現象屢見不鮮。盲目引用外來植物,雖然短期內增加了當地的植物景觀,但往往由于未經引種馴化,對當地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不完全適應,有的生長不良,有的根本不能成活,既增加了管理難度和管理成本,又延緩了生態效應的發揮。
(3)配置密度不合適 在一些城市園林綠地植物配置中,由于人們對植物生長預期效果缺乏預見性,不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或者以“贏利”為目的的故意炒作,使配置密度出現過大和過小的現象。配置密度過大,定植幾年就會擁擠,不僅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長,成齡后難以形成完美的樹形,移植也不易成活,造成植物資源浪費;密度過小,達不到一定的綠化覆蓋率和綠量,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
(4)園林植物配置結構不合理 目前,城市園林植物配置在結構上存在兩個極端:一是把本該建綠量大、容納游人多的開放式休閑綠地的空間,變成封閉式的大觀賞草坪、模紋花壇等,從而拒人于綠地之外,不能發揮此類園林綠地應有的功能,造成巨大的地力浪費。二是不分綠地性質、面積大小和環境負荷而一味采用喬、灌、草相結合的復層綠化,沒有因地制宜地按需配置,使植物群落的生態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
2.植物配置缺乏多樣性和穩定性
城市園林植物配置的多樣性有利于形成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局部生態環境,多樣性的植物群落能有效改善綠地土壤條件,更好地發揮調節氣候、穩定水文、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作用,也可使病、蟲失去適宜的生存環境,抑制病蟲害對綠化成果的威脅。同時,植物多樣化是園林景觀多元化的基礎,不同植物其尺度、形態、色彩、質地、季相不同,復合的植物群落在不同的視角和不同的時期可呈現出變化多樣的視覺效果,并帶來不同的環境空間氣氛。然而,當前城市園林植物配置中,運用的植物種類并不多,大多局限于觀賞價值較高、人工栽培的所謂“園林植物”,加之長期以來重視景觀視覺效果忽視生態效益,常把自然生長穩定的野生鄉土植物視為雜草雜木而斬盡殺絕,造成配置的植物種類單一、植物色彩單一、植物功能單一和空間利用單一,使城市植物配置缺乏多樣性和穩定性。
3.植物配置的生態觀具有片面性
近幾年,雖然生態園林的理念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但也只是停留在改善環境溫度、濕度、光照、吸塵降噪、吸收有害氣體和殺死有害病菌等方面,并沒有充分考慮植物、動物、微生物之間的生態交互性,更沒有兼顧生態系統之間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同時,在配置中,多以人的暫時需求為中心,沒有把人和自然和諧共生的全面生態理念加以運用,既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也不利于生態效益的發揮和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持續發展。
4.生物間的相互關系考慮不全面不同園林植物配置在一起,不但要考慮相互間的生長速度、種間競爭或互助或共生的關系、陰陽性、觀賞性、病蟲害的交叉感染性及防治難易程度等,還應充分考慮植物高低順序與游人視線的空間展示序列、植物景觀樹種的選擇問題、植物季相變化與景觀效果和使用功能等因素。但是,當前城市園林植物配置中對植物間的關系考慮不夠全面,諸如:注重綠化設計的觀賞和休閑需求,熱衷于配置整齊劃一,種類、年齡、層次趨于一致的植物;注重喬木和草本的應用,而不能將喬、灌、藤、草、竹、花并重;以及不考慮種間競爭關系,在茂密的喬木樹林下栽植耐陰性差的地被植物等,使配置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5.缺乏文化品味,難覓歷史文脈
城市園林植物配置絕不是簡單的將樹、花和草進行拼湊,也不是只從生態學原理來種植好花草樹木,而是將植物及其他園林物質要素進行科學組合,形成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優美生態環境。因此,在以自然生態條件和地帶性植被為基礎進行城市園林植物配置時,應將民俗風情、傳統文化、宗教、歷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園林植物配置之中,充分體現出城市特有的地域特征、歷史特色和人文底蘊。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城市都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歷史脈絡,城市園林植物配置必須充分考慮和運用這些文化背景。然而近些年來,一些城市的園林植物配置往往偏離了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偏離了城市自身的歷史文脈,或生搬硬套使用別人的成功之作,或在配置設計中不注重文脈營造,結果是人們很難從城市園林植物景觀中品味出人文風格,更難從中讀出歷史文脈,從而使城市喪失了自身應有的獨特性和吸引力。
園林植物的生態功能范文3
關鍵詞:園林植物,園林景觀,功能,建議
中圖分類號:K928文獻標識碼: A
在經歷了快速的工業化進程后,全球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喚醒了人們的生態意識,在我國興起了花園城市、森林城市等評比活動,所以植物的生態作用也越來越重要。這些都表明園林植物在現代園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1 城市園林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功能
園林植物在現代園林景觀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塑造空間,包括形成空間的領域感和在空間內部對空間的強調與界定等。植物是作為一種軟質材料進行空間的分隔的。相比于墻體這種硬質分隔材料,植物的好處在于使人感到親近和可以弱化空間的邊界,所以植物是園林中用于分隔空間的最重要材料。在園林的序列形成過程中,園林植物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入口處,高大喬木的對植可以作為入口處的強調,是為起。在承的過程中,植物通常是郁閉的,是要起到欲揚先抑的效果。為了不使承的過程感到單調,可以加入一些配植的手法,比如在道路的轉折處或視線的焦點處種植彩葉植物等。在轉的部分常常視線開闊,并通過植物的配植著重突出重要節點。而對于尾聲的處理,若空間的結尾是直接與外部相連的,則應該植物茂密郁閉,走出空間方覺豁然開朗; 若空間的結尾是需要一定轉折再與外部相連的,則應該在視線的結尾處種植高大喬木作為尾聲。植物因為可塑性強,易于與環境相融合,在增加景深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空間內,沿著預定視線方向錯落種植植物群落,可以增加可見層次。而近處種植高大喬木,遠處種植低矮植物,則增加透視感。
園林植物作為一種生命體,最重要的作用是利用其光合以及水土保持等能力體現生態的作用。除此之外,作為一種生命體還可起到創造動態的觀賞景觀、襯托;作為區域的觀賞主題體現意境、創造隨機的效果;通過園藝技術對植物塑形;作為其它設施的模仿對象等作用。園林植物可以用來襯托園林建筑。首先是色彩的襯托,其次是以植物的自然形態和質感來襯托建筑的人工質感和規則的形體。另外,園林植物對園林建筑有自然的顯露作用,依照顯露出來的比例,可以表達設計者所要表達的意境。
2 關于園林植物應用的建議
作為園林四大造園要素之一的 “植物”,以其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和生命活力,為城市園林綠化增添了獨特的視覺景觀盛宴,在未來的園林植物應用中,應該合理地發揮不同觀賞特性的園林植物,運用好園林植物的色彩、形態和質感,在園林植物科學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的基礎上,發揮其改善環境的生物功能作用和美化環境的景觀作用。
2. 1 回歸自然,充分利用鄉土植物
園林綠化的主要宗旨是改善生態環境,美化環境。各地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的鄉土樹種,不但節省養護費用,栽培管理較粗放,節省造價外,對于維持地方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 2 注重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
現代城市中,由于科技的不斷發展、高層建筑頻繁出現,鋼筋混凝土的硬質景觀逐步取代了原始、自然的大面積綠地,生態環境日益遭到破壞。為了增加人們親近自然的需求,在園林綠化中,除了 “見縫插綠”地充分利用空間營造綠地系統以滿足人們親近自然的需求外,還應增加諸如屋頂綠化、垂直綠化等綠化覆蓋面積,創造多維的城市植物應用空間。
2. 3 注重彩葉植物的應用
彩葉植物是園林植物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彌補一般植物在色彩方面的不足,極大的豐富城市色彩。彩葉植物的應用方式靈活多變,但如果應用時不注意彩葉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習性,就會適得其反,失去其應有的觀賞效果。因此,建議彩葉植物在應用配置時,應在符合其生態習性和美學原則的前提下,創造出完美的植物景觀,達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同時,還要加強養護管理工作,因為彩葉植物通常是作為模紋圖案的植物材料,應該經常修剪、定期養護,延長其觀賞期。
2. 4 注重芳香植物的應用
相較于彩葉植物,芳香植物在園林植物中的應用則更不被大眾所關注。雖然我國是芳香植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但大多集中在對其香精的提取和應用上,較少關注其在園林設計方面的應用。在未來的園林植物設計中,若能適當將一些兼有園林植物功能的芳香植物應用到植物配置中,如一二年生草花、地被等,將彌補我國園林植物設計在嗅覺上的欠缺,從而使得植物培植具有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相融合的多維美感。
3 植物景觀的營造與生態美
植物景觀的營造還有一種當今社會條件下必須重視的,也是當下的熱門話題――生態園林,本文中稱其為園林的生態美。近幾年由于城市發展速度的加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大,高樓大廈林立,硬化面積不斷增加,城市熱島效應越來越明顯。加之汽車數量越來越多,城市的汽車尾氣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基于以上原因,園林綠化中的植物景觀營造僅僅滿足以上幾個方面的要求是遠遠不夠的,除滿足以上幾方面的要求外還應讓其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生態效益。這樣對園林的景觀要求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就要求現在的園林不僅要做到形式美、意境美,同時還應做到生態美。生態美的創造就是利用植物的各種生態功能,如: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功能;某些植物的能吸收有害氣體的功能;調節環境的溫度和濕度的功能及降噪防風滯塵殺菌功能等等。因此園林工作者在對園林綠地進行設計施工時除掌握植物的季相色彩的變化,植物體的形態特點及寓意外,還應掌握植物的各種生態功能。有關資料數據顯示:城鎮中鬧市區空氣里的細菌數比公園綠地中多7倍以上。夏天懸鈴木樹蔭下的溫度要比陽光下的溫度低4.3℃。城市綠化與不綠化濕度相差14%。另據調查顯示,遼寧省古榆鎮通過“三北”防護林建設、126骨干帶建設、東遼河護堤林建設等防護林建設工程的實踐,選擇沙棘、旱柳、傅雜2號楊、1號楊等抗旱性強的樹種,在古榆鎮建成了一條東西寬30千米,南北長27千米的“三北”速生林體系,有效遏制了風沙的侵襲,春季風速減緩了1.7米/秒。從而使被防護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未來人類優良生存環境的獲得主要靠植物的生態功能對現有的環境進行改善和提高。
4 植物景觀的營造與植物生態習性的關系
園林植物的生態習性把握的到不到位對所營造植物景觀的觀賞效果的穩定性及其相關功能的發揮有很大影響。植物的生態習性把握的好,植物景觀的營造就能達到設計的預期效果;植物的生態習性把握的不好,那么營造的植物景觀的觀賞效果及其相關功能的發揮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的可能是所有功能的喪失。因此在設計時,應做到充分了解所選用園林植物的生態習性,做到適地適樹,以鄉土樹種為主,這樣才能使栽植的植物得到健康的生長,使所營造的植物景觀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使植物各方面的生態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植物景觀的營造在城市園林綠地建設中重要性不言而喻,植物材料的應用不是在園林綠地中雜亂無章的簡單堆砌,應該是利用園林的審美規律和植物造景手法,在充分了解各種植物的生態習性、形態特征、觀賞特性及生態功能等基礎上。從以人為本的觀念出發,結合用地環境準確的選擇園林植物進行設計施工。園林設計歸根結底是植物材料的設計,是將植物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由于植物材料是有生命的建設材料,因此其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要想使一件園林作品做到完美,充分發揮園林植物各個方面的作用,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從設計到施工及以后一定時期內的養護管理都應做到全程跟進。在城市的建設中盡可能的將每一塊園林綠地都建設成美觀、舒適、宜人的生態綠色空間。
參考文獻:
[1] 王峰.園林種植在園林綠化施工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09,(3):254.
[2] 程波.園林種植技術在園林綠化施工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1,(12):271.
園林植物的生態功能范文4
[關鍵詞] 城市 園林植物 配置方法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087-01
一、引言
城市園林景觀為人們提供了休息和娛樂的場所,不僅幫助廣大群眾舒展身心,緩解壓力,同時對美化環境有重要的作用。園林植物本身的線條、紋理、色彩等配置成一副完美的植物景觀,達到科學和藝術的統一性,整體藝術溝通簡單文雅,為城市增添了一抹綠色。浙江處于我國東部沿海,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給植物生長體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二、園林植物概述
園林植物是指一切適用于園林建設的植物材料。涵蓋范圍廣,主要包括:花草、觀葉、觀姿等植物,以及各種防護植物和經濟植物。園林植物在城市綠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城市發展進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園林植物是園林建設中重要的材料,其作用廣泛。當前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隨之而來的城市空氣質量也不斷下降,噪聲污染、水污染、氣體污染等多種污染物嚴重威脅城市的整體發展,為了改善城市當前的發展現狀,必須種植大面積的園林植物。園林植物具有美化環境,改善空氣質量,降低噪聲,吸收各種有害氣體的功能。其次園林植物在園林保護地和原理濕地中有重要的作用,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護土地資源等多種功能。[1]
三、城市園林配置方法
園林植物配置方法要嚴格遵循生態化管理理念,以植物學理論為指導,以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為出發點,最終實現提升城市環境質量的目的。浙江省在季風氣候的影響下,夏季炎熱多雨,動地低溫少雨于,全年雨量豐沛,為植物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以下將針對浙江省的園林植物配置特點,對其配置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議。
1.重視城市園林植物配置的生態理念
當前生態科學建設理念在城市建設中逐漸被采用,但是僅僅停留在表面。很多人將園林植物景觀建設認為是美化環境的裝飾品,忽視了植物作為棲息地的作用。園林植物配置的首要理念就是在科學的生態觀下進行植物配置。掌握每個植物的習性和生活狀態,重視植物的內在功能,將植物美化環境和觀賞的作用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園林植物和周圍的其他建筑物有效的結合起來,同時與鳥類、昆蟲、等其他生物聯系在一起,促進整體協調發展,保證植物、人類、環境和諧共生,共筑美好園林。[2]
2.注重城市園林植物配置的科學性
園林植物建設最重要的是注意配置的科學性。在自然界中,每個生物都有自身存在的固定環境,有其適宜的生理條件。在園林植物配置中要根據周圍環境和各種植物的生長環境、生長規律,科學的選擇植物。要將因地制宜的生長種植歷練貫徹到實際中,將喬木、灌木、花草等其他植物有機聯合起來,注意配置的合理性。
3.合理配置,因地制宜
根據浙江的環境特點和氣候特點,要求針對不同的地理環境種植不同的植物。在公路附近要種植吸收污染物能力強的植物,例如樟樹、樸樹、鳳凰木。在醫院附近種植具有消毒功能的植物,例如天竺桂、香樟、白玉蘭等植物。在工廠附近重視密集度高,具有吸收減少噪聲的植物,如枇杷、羅漢松、龍柏等植物。因地制宜的布局理念既有利于發揮植物本身功能,同時對城市綠化有重要的影響。[3]
4.突出地方特色
城市園林配置要結合當地的自然因素、人文資源、地方特色。園林植物景觀要注重融合地方特色,提升城市的整體品位。浙江省代表的植物是銀杏樹、香樟、蘭花、桂花等,為了提升城市品位,要求結合浙江省的地理特點,將各種植物有機搭配起來,保證園林充滿詩情畫意,滿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5.倡導以“以人文本”的理念
城市園林植物配置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生態理念的協調作用。以人的基礎活動為基礎,注重保健型植物群的配置,將芳香型植物、保健型植物、聽覺類植物進行統一的整合,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注重緩解人們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壓力。同時盡量使用均衡配置原則,色彩濃重、數量多的植物給人的印象是厚重踏實的感覺。色彩暗淡、體量小的植物給人輕巧的感覺。要求結合周圍環境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系統化設置。
四、結束語
城市園林植物配置要結合當地的實際發展情況和氣候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植物,提升植物的質量。在園林植物配置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配置理念,以凈化空氣、改善環境為出發點,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目的,同時緩解人們的心理壓力和精神上的壓力,為廣大人們提供更多的健康舒適的場所,激發人們對城市的熱愛,提高城市居住幸福感。
參考文獻
[1]于曉森.淺談植物生態學原理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河北林業,2011(01):38-39.
園林植物的生態功能范文5
【關鍵詞】園林;植物景觀設計;
1、植物景觀設計的概述
植物是園林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作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園林要素,能使園林空間體現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時的變化。植物景觀設計是20世紀70年代后期有關專家和決策部門針對當時城市園林建設中建筑物、假山、噴泉等非生態體類的硬質景觀較多的現象再次提出的生態園林建設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為主體進行園林景觀建設,運用喬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結合考慮各種生態因子的作用,充分發揮植物本身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來創造出與周圍環境相適宜、相協調,并表達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藝術空間,供人們觀賞。但是,植物景觀設計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時代背景的。隨著生態園林建設的深入和發展以及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等多學科的引入,植物景觀設計的內涵也在不斷擴展,現代的植物景觀設計概念不但包括視覺藝術效果的景觀,還包含生態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觀,甚至更深更廣的含義。
2、植物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作用
園林景觀主要是體現在植物上,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所以園林景觀的設計離不開植物的點綴和映襯,這些植物不僅可以增加園林的藝術效果,對環境也有很大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空間塑造上的作用:植物可作為空間塑造材料使用,對空間進行分隔、連接與引導,并形成不同的空間比如私密性空間,開放性空間等;其次,遮掩不良的景觀,形成主體屏障,同時,還可引起到框景的作用等。
2.2改善環境的作用:植物景觀的適當利用可以改善戶外的環境品質。如:水土保持,減弱噪音,凈化空氣,控制光線和眩光,影響局部微氣候的變化等。
2.3生態上的作用:提供生物棲息、繁衍、覓食的空間,建立生態保育的基礎。
3、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原則
3.1自然性
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要符合區域自然因素,并且按照植物的特點進行配置,更多的體現植物群落的特色。
3.2地域性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應該結合當地的地形以及水系分布情況,充分體現出地域性特點,包括自然風土人情以及人文特性。例如,在我國的海南地區,在園林中種植大片的椰樹,這就體現了濃厚的地域風情。
3.3多樣性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不能過于單一,否則就顯得乏味,沒有美感,設計的時候要能夠體現出當地豐富多樣的植物品種。使植物景觀具有多樣性,這就需要合理的配置,不同的物種相互搭配。無論是在色彩上,還是在高度上等都要互補互襯。
3.4指示性
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要以具體的自然條件為前提,具體包括地形、土壤的土質、當地的氣候條件、降水量大小、光照是否充足等,所選擇的植物種類要適宜生存,否則就會出現枯死或者發育不良等現象,這樣不僅不能美化環境,反而使園林景觀看起來死氣沉沉。
3.5時間性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開花或者結果期,也有固定的枯萎期。所以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不同植物的時間性。避免所選植物的繁茂期在同一時間段,最好是不同時間段的植物交叉輝映,保證在一年四季任何時間都有枝繁葉茂的景觀。
3.6經濟性
園林植物景觀建設是一個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且后期維護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所以在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經濟因素。不能為了追求藝術美而選擇一些過于珍貴的品種,造成經濟負擔。還要主要盡量不要選擇一年生植物,這樣反復栽種也會增加成本。
4、園林植物的景觀設計要點
4.1樹立園林植物景觀的規劃意識
園林綠化是基礎設施與植物景觀對立統一的有效柔和點,沒有園林綠化配置的亭臺樓閣都是生硬和呆板的。因此,決策者應做到“先規劃,后施工”,組織專業人員對園林植物的景觀設計方案進行論證,衡量其是否與整體景觀自然和諧。如多功能的城市性綜合公園,應有供健身活動的大草坪,還要有為滿足安靜休息需要的疏林草地或密林;無論是濃蔭蔽日的幽林小徑,還是色彩艷麗、花香果佳的花灌叢,都要極大限度地滿足園林綠地的使用功能和景觀要求。
4.2滿足園林植物生長的生態要求
園林植物的景觀種植設計要遵循植物生長的自身規律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具體到園林植物生態配置,應該重視以下幾點:一是因地制宜、科學設計、適地而生。根據立地條件,結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點和對環境要求來安排,使其能生長健壯、優美;不能盲目引進推廣外來園林植物,而應注重開發和應用鄉土植物;--是重視生物多樣性。如果植物種群過于單一,在生態上是貧乏的、景觀上也是單調的。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應注意喬、灌、草結合,模擬和創建自然生態系統,有利于增加植物群落的穩定性、提高景觀質量和生態效益。
4.3考慮園林植物景觀的藝術要求
園林融自然美、建筑美、繪畫美、文學美于一體,是以自然美為特征的空間環境藝術。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不僅要滿足綠地實用功能上的要求,取得“綠”的效果,而且應按照藝術規律的要求來選擇植物種類和確定植物種植方式,給人們以美的享受。
4.4結合園林綠地的經濟要求
城市園林綠地在滿足使用功能,保護城市環境、美化城市面貌的前提下,還可結合生產增加經濟效益。因此,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在不妨礙滿足功能、藝術及生態等要求時,可考慮選擇柿子、枇杷等對土壤要求不高、養護管理簡單的果樹植物,或選擇核桃、樟樹等油料植物,或選擇桂花、茉莉、玫瑰等芳香植物,選擇杜仲、銀杏等具藥用價值的植物,還有荷花等既可觀賞又可食用的水生植物等,以充分發揮園林植物景觀的綜合效益,達到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
5、園林景觀設計的生態化發展趨勢
近些年來,園林植物景觀的設計逐漸開始擺脫原先的蕭條和單調局面,植物的種類也逐漸開始從少到多發展,在園林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有些設計師單純追求大手筆和大尺度的設計,很少栽植喬木樹種,采用的通常都是由低矮的植物以及草坪所組成的不同的圖像,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講,植物綠化園林逐漸成為展覽品,違背了其生態發展的原則,也不是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有效途徑。生態化是當前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根本途徑,也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環節,設計者應當將園林植物的適應性生態發展當做植物種植的主要依據,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的特點,真正體現出現代景觀的整體風貌,遵循當地植被生長的一般規律,充分應用已有的植物特性,構造出城市綠化發展的多層次格局。
6、結語
城市的園林綠化是城市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園林建設的基礎就是植物材料的選用,園林植物景觀在園林的建設當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價值,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植物景觀也能夠形成豐富多彩的動態景觀,園林植物設計的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對園林植物的配置和選擇,從不同的園林植物所具有的景觀性質進行植物的景觀設計,才能創造出長效、優美的花卉風景。
參考文獻:
園林植物的生態功能范文6
關鍵詞:城市園林;植物綠化;配置
1 園林綠地植物配置存在的問題
1.1 綠地植物結構單一
在目前的城市園林建設中為了獲得整齊劃一的人工美,往往在層次結構上采用單純的草本、灌木或喬木,對生態穩定性最強的喬灌草結構很少應用。尤其是近年來在城市中興起的草坪熱,更是把這種單一性推向高峰。許多園林植物配置與園林的整體效益可持續發展性很低,植物配置沒有體現園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則,而是簡單的組合與隨意的搭配,急功近利現象嚴重,沒有從長遠角度去考慮。
1.2 更加注重裝飾,弱化了其功能
從我國目前多個城市的園林景觀來看,過多的追求視覺的審美效果,大量采用幾何模紋、選用低矮灌木和草坪,把植物作為城市空間的裝飾與點綴,大大弱化了園林植物應有的生態功能。
1.3 城市園林建設缺乏人文內涵
城市森林植物配置一味求古、求新、求奇,忽視植物生物學特性和當地植物的建種群落,不僅有損美觀,而且削弱了城市森林的生態功能。與此同時,也忽視了植物的象征寓意。在綠化過程中,不考慮環境條件、氛圍的需要,片面追求古、新、奇,選用一些昂貴的、造型獨特的樹木。在城市植物配置的過程中,忽略了對文化的揣摩,對精神方面的考慮,所以如今的園林建設缺少文化底蘊,缺少詩情畫意,缺乏了中國深邃文化的園林已禁不起人們細細品味,剩下的只有空泛的植物景觀。
2 城市園林植物配置方法
2.1 植物種類的多樣性
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由于其結構簡單,從本身來說是一個脆弱的生態系統,容易遭受病蟲的襲擊。為了維持城市園林植物正常生長,每年要使用大量的化肥農藥,不但成本高,而且容易對環境產生危害。增加植物種類能夠提高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減少養護成本與使用化學藥劑對環境的危害。我國園林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素有世界“園林之母”之稱。當前卻熱衷于從國外引進許多植物種類,如金葉女貞和紫葉小檗,而我國許多鄉土植物卻被忽視。
2.2 注意彩色植物的應用
當前園林植物配置中,過分追求綠色,導致色彩單一。色彩選擇不當,不僅達不到美化環境的目的,反而會帶來負面效應。例如,在一些中小學校園里種植了許多常綠植物,如雪松,其深綠的葉色,代表了莊嚴肅穆,同青少年活潑好動的特點是十分不協調的。在可供綠化配置的植物中,許多植物色彩是十分豐富的。例如傳統栽培的雞爪槭和紅楓,紅葉片十分優美;銀杏在秋天到來時,葉片變成燦爛的金黃色,在秋天的陽光下,宛如鍍上一層黃金;烏柏和衛矛在秋天則變成深紅色;紫葉李一年四季全株葉片紫紅。更不用說那數以百計葉色各異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了。只要配置得當,不同的季節,植物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令住在城市里的人們感覺到大自然季節的四季轉換。
2.3 園林植物綜合功能的利用
園林植物除了觀賞功能外,還有防塵、隔音、凈化空氣、保持水土等諸多功能。例如夾竹桃具有很強的抗SO2作用,在發電廠和鋼鐵廠周圍種植,能夠清除空氣中SO2;法國珊瑚具有抗燃燒的功能,在易燃的房屋周圍種植,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大面積的草坪在遇到地震等自然災害時,可能成為避災的場所,在日本過去發生的幾次大地震中,大面積的草坪就起到很大作用。
2.4 立體空間的利用
當今世界園林綠化建設正朝著利用立體空間發展。從植物特性看,每種植物都具有不同生態的位置,占據不同的空間。因此,將喬、灌、草、藤和地被植物搭配種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在我國的園林規劃中對藤木植物和地被植物資源的利用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我國有豐富的藤木植物和地被植物資源,再如:可以用來進行墻體、坡面和走廊綠化的藤本植物有爬山虎、五葉地錦、美國凌霄、金銀花、藤本月季、云實、葡萄、紫藤等多種;可以用來進行林間和坡面綠化的地被植物有長春藤、紅花酢漿草、迎春花、微型月季等。
2.5 以生態原則作為指導思想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城市生態環境功能弱化,已經開始影響到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保持城市生態平衡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為此要運用生態學的觀點和途徑進行植物配置,使園林綠地在生態上合理,構圖上符合要求,具體地來講,園林綠地植物配置,應以植物造景為主,在生態原則和植物群落原則的指導下,注意選擇色彩、形態、風韻、季相變化等方面有特色的樹種進行綠化,景觀與生態環境融為一體,或以園林景觀反映生態主題,使植物景觀既發揮了生態效益,又表現出園林景觀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