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英語詞匯測試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英語詞匯測試范文1
【關鍵詞】自主學習 分級詞匯測試 自我檢測
詞匯學習是語言學習的基礎,Wilkins 曾指出要是沒有語法,很多東西無法表達;要是沒有詞匯,什么東西也無法表達。可見,詞匯是語言表達的載體,詞匯也是理解閱讀與進行有效語言交際的材料。掌握的詞匯越多,聽、說、讀、寫的能力也就隨之提高。在知識快速發展的時代,教師的傳授無法滿足日新月異的知識更替。對于非英語國家的學生,課下的英語學習顯得更為重要。這就要求學生在課下進行自我補充和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才能不斷進步,成為適應社會的人才。研究和開發一套完備的詞匯測試體系,既能讓學生隊自己的詞匯學習進行有效評估,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也能讓老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有效的監督。
早在20世紀80年代,國外學者開發了英語水平測試系統,如Nation的“英語水平測試題”(Vocabulary Levels Test,簡稱VLT)是最出名的廣度測試工具。許多學者,例如Laufer & Goldstein、Read、Greidanus & Nienhuis等學者,利用VLT對詞匯的廣度和深度進行了測試,其中有機試也有紙質測試。
國內對詞匯測試的研究主要還停留在理論研究方面,尚缺乏一個詞匯測試的系統。近二十年里我國學者對詞匯測試方面的研究主要進行了關于詞匯量與學習者語言能力之間的關系研究,例如“利用Laufer等的詞匯強度概念設計了英漢詞匯強度測試題,對英語學習者的詞匯強度知識進行測試”,還有部分通過選擇詞匯測試題和完形詞匯測試題作為詞匯深度的測量工具。但是對于《大學英語課程要求》中的詞匯量檢測,國內尚未有完整的試題或檢測工具。目前,對于一個學生詞匯量的統計尚未有科學可行的方法,但若在有限的詞匯范圍內,卻可以有效衡量學生的詞匯量。
詞匯的廣度知識一般泛指學習者掌握的詞匯量,大多數研究者認為詞匯知識是復雜多維的,要掌握一個詞不是單一地掌握對應的意思,而是要了解該詞的相關知識,例如拼寫、發音、與其它詞的句法和語義關系、同、反義詞等等。因此,考察詞匯知識的強度也是要從多個方面進行的,Laufer采用的的是積極\消極,回憶\識別兩種劃分方法,也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學生的詞匯強度知識可以通過這四個層次掌握的詞匯情況來進行測量,這四個層次分別是積極回憶(提供對應詞的詞形)、消極回憶(選擇對應詞的詞義)、積極識別(提供對應詞的詞形)、消極識別(選擇對應詞的詞義)。但是詞匯的深度知識體現的是學生所掌握的詞匯知識的質量,其中包括對該詞匯的搭配,多義詞等方面的掌握。根據Nation提到的詞匯深度知識,他認為這會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研究者很難設計出一個能包含各個方面的詞匯深度知識測試。本研究通過考察單詞的近義詞和搭配來測量學生的詞匯深度知識。
設計思路:本文的研究根據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要求》中的一般詞匯量,按照從易到難的方式分為1、2、3、4、6,共四個等級,其中1-3級是高中范圍的詞匯,4級是大學英語四級的詞匯,6級則為大學英語六級的詞匯,每級包括若干單元,每個單元大約40詞或40短語。每單元測試卷共分五大題,前面四個題是參照了Laufer的設計,分別為積極回憶測試:細胞 名詞c ;消極回憶測試:pollute w (根據拼音字母寫出中文);積極識別測試:給出中文和五個英文選項;消極識別測試:給出英文和五個中文選項;最后是詞匯深度測試(前四項為選擇同義詞,后四項選擇搭配詞)。每份測試將含目標詞約45個。出題過程中每單元的目標詞將在選項中重復出現,其不同含義也會在不同的題目中被測。同時也設計了一個網絡在線測試網站,在設計好題目后就把題目導入網絡系統里,讓學生在課后可以進行機試。
教師在網絡系統上布置好每個階段學生要掌握的單元詞匯量,并且布置相的單元詞匯練習,學生在課后按時完成詞匯任務,在做完每套題系統都會直接給出分數并顯示錯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實現課后學習也能有針對性地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查缺補漏。此外,我校獨立學院學生大部分英語基礎較薄弱,分級詞匯中的1-3級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鞏固基礎。教師通過網絡檢查學生的作業,這樣大大提高了效率。
在詞匯網絡系統投入使用后的一個學期里,我們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對系統的使用是較為滿意。持續觀察整套測試系統的應用,并不斷完善本測試系統。通過對學生使用該系統的情況進行分析和改進,以期對大學英語教學有所啟發。
參考文獻:
[1]Laufer,B.,Elder,C.,Hill,K.& Congdon,P.Size and strength:do we need both to measure vocabulary knowledge[J].Language Testing,2004(21):202-226.
[2]Nation IS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350-351.
英語詞匯測試范文2
關鍵詞:語境輸入式;詞匯學習;教學策略;高中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6-0164-02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階段學生需要掌握3000個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而制約高中生英語學習和運用能力的重要因素是詞匯量不足、詞匯學習效果差。教師的詞匯教學策略形式散、效能低,方法欠佳。本文以語境輸入式詞匯教學策略為手段,以語境理論為指導,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探究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策略及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二、語境輸入與詞匯教學的關系
1.理論基礎。認知主義知識觀強調個體原有認知結構的優化十分重要,面對新攝入的知識內容,學生認知結構可利用性越高、可辨別性越大、穩定性越強,則越有助于新知識的內化遷移。這就要求詞匯教學要以促進知識由書本向學生遷移為目標,平時注重改進學生原有認知結構體系。課堂教學要堅持輸入語境、善于設置語境,變革詞匯知識的呈現方式,將學生從板書筆記的填鴨式僵化教學中解脫出來,轉而習慣在語境下學習掌握詞匯知識。建構主義知識觀特別強調個體學習知識的主觀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1]。這就要求教師教授詞匯知識應當讓學生主動處理新信息、解決新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主觀建構性,加強能力內化;應當學生充分參與課堂的互動,通過角色體驗英語語境下的西方社會文化知識,加快知識積累;應當要加強學生的情境性認知,促進學生促會知識量的動態性變化。
語境即語言使用的具體環境,具體包括上下文詞組、短語、搭配、句子、段落和篇章共同構成的內在具體語言環境,也包括言語發生的情境、參與者自然信息和關系、用語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等外在宏觀非語言環境,以及影響交際者語用的內心心理知識結構即認知語境[2]。詞匯作為語言的一部分,只有在整體情境中才具有明確而實在的意義。語言交際活動中,詞匯的選用得體和語義準確表達都必然遵從于特定具體的語境。
語境之于語言的具體功能性劃分,國內外學者各自持有不同看法。如日本的西真正光將語境功能劃分為絕對功能、制約功能、解釋功能、設計功能、濾補功能、生成功能、轉化功能和習得功能[3]。錢姝南則將其分為確定功能、確指功能、補足功能、預測功能、選擇功能、生成功能、修辭功能。但無論何種劃分,具體語境對言語意義的制約功能和解釋功能體現的最為明顯。譬如,英語中指代性的指示語使用頻繁,且具有眾多的多義詞,因而依靠語境判斷詞匯所表達的詞義尤為常見。
2.語境輸入與詞匯教學的關系。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基礎環節。正如教育家胡春洞所言,詞匯教學的有效性,學生詞匯量的大小及學生學習和記憶詞匯的能力將決定外語教學能否取得成功[4]。英語詞匯教學主要包括語音、詞形、詞義、語法、語用五大方面[5]。在新課程標準體系下,高中階段英語學習對詞匯學習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進一步增加。這無疑對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詞匯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標準。隨著教育策略的不斷變化,詞匯教學方法經由強調字面釋義的翻譯法、語法翻譯法,向增加詞匯量的閱讀法,以及注重交流應用的交際法等教學法的過渡和轉變[6]。以語境輸入為先導的詞匯教學,旨在將詞匯知識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給學生,幫助其把握詞匯的重點、正確記憶和運用詞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擅于科學創設語境輸入詞匯知識,不斷提高學生對具體語境的認識和敏感性,持續引導學生基于語境自主學習、理解、記憶和運用詞匯的能力。
三、語境輸入式詞匯教學策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為驗證語境輸入式詞匯教學策略的有效性,結合高中生的學習規律和身心特點,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測試等科學方法在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策略。
本研究以象是內蒙古赤峰學院附屬中學2014級高中二年級六班和七班學生。兩班學期末英語成績相當,平均分為68.68和69.52。A班47人,B班46人。時間為期18周,以詞匯和閱讀教學為主,使用統一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5。A班作為實驗組,采用語境輸入式的詞匯教學法授課。B班作為對照組,運用傳統以語法翻譯法為主的詞匯教學模式。確保信度和效度,進行了前測和后測,兩次詞匯測試難度相當,取材于大綱詞表,主要考查學生的詞匯掌握情況。
前后測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實驗組采用的語境輸入式詞匯教學相較于對照組傳統詞匯教學模式具有優越性,顯著減輕了學生學習詞匯的抵觸心理,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了其詞匯教學的滿意度。同時,實驗過程中實驗組學生比對照組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也更為積極。前后測試統計結果如下:
結果顯示實驗組及格率和平均分都有明顯的提高,對照組兩項成績變化不顯著。說明語境輸入式詞匯教學對學生的記憶水平和綜合運用能力均得到明顯提升。在語境中教授詞匯能夠增強學生參與性、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詞匯學習應用能力。詞匯運用能力的增強提升了學生的英語總體成績。這說明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語境輸入式的詞匯教學策略,對學生詞匯學習和運用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
四、在語境中加強詞匯教學的啟示和建議
當前,詞匯量不足、詞匯學習效果差,是制約高中生英語學習和運用能力的重要因素。盡管在語境中實施英語詞匯教學得到廣泛支持和肯定,但從教學法角度觀之,詞匯教學不佳的成因更多地在于語境輸入式詞匯教學策略在操作層面上的形式散、效能低。
通過本文研究論證內容,筆者認為提高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水平應當注重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要加強對語境教學法和相關詞匯學習策略等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升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鼓勵學生自主利用語境學習、推測詞匯的能力,確立英語詞匯聽說讀寫的語境意識,完善語境下學習建構詞匯知識的主動性;課堂上要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學生運用生詞,依托語境鮮明的例句展現詞匯釋義,幫助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記憶詞匯。
五、結束語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新課程標準愈加強調教學實踐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實證研究表明,高中英語教學遵從語境理論要求、科學創造設置英語語境,有利于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理解、記憶和運用,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語用水平,既是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的重要方面,亦是改進和完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劉東.語境理論在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2]李美玲.語境理論在職業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渤海大學,2015.
[3]孫紅瓊.故事情景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構建[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2,(4)
[4]李小雪.基于語境理論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實證研究[D].渤海大學,2015.
英語詞匯測試范文3
關鍵詞:大學英語;A、B級考試;詞匯;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8-0144-01
大學英語A、B級考試是一種全國范圍的英語測試,其考試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學生的語言知識、技能和運用英語處理處理有關一般業務和涉外交際的基本能力。任何一門語言考試,都離不開詞匯的學習,因為沒有詞匯的語言,傳遞不了任何信息。由此可見,詞匯的學習在大學英語A、B級考試中是非常關鍵的。雖然很多大學教師也注重讓學生背單詞,但真正在做題運用詞匯時,收效甚微。實踐證明,學生英語詞匯匱乏,影響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技能的提高。因此,為了全面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必須充分重視詞匯教學。筆者認為,只有找出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提出詞匯教學對策。
一、大學英語A、B級考試中學生詞匯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大學英語A、B級考試中發現,學生在詞匯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總結起來表現為三個方面。表現之一為學生詞匯記憶方法單一,不會巧用多種記憶方法,單純的背單詞,而不聯系詞匯的語境。實踐表明,鼓勵語境的記憶單詞的方法不能有效提高詞匯量,并且學生忘記單詞的時間也很快。表現之二為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很難辨析同義詞和近義詞,不能正確理解單詞在句子中的含義。表現之三為學生對所學的詞匯記憶不夠牢固。因為學生每天需要接觸新的詞匯,所以大多學生花時間記憶新詞匯,進而導致忽略對已學過詞匯的鞏固,因而在考試過程中經常會知道這個空該填什么單詞,但是卻不會拼寫,最終導致失分。
二、大學英語A、B級考試詞匯教學策略
針對上述中大學英語A、B級考試中學生詞匯方面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結合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詞匯教學,提高學生詞匯量。以下筆者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創新詞匯教學法,提高學生詞匯記憶效率
英語詞匯教學方法頗多,如聯想法、構詞法、語音教學法等,但是大學英語教師只有在實踐中摸索利用哪種教學方法,才能提高學生詞匯記憶效率。當然,詞匯教學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師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法進行詞匯教學,還可以創新詞匯教學法,摒除傳統的詞匯教學法,提高詞匯教學效率。如教師可以利用聯想法教授以下詞匯,使課堂氛圍活潑生動。Forget,忘記的意思,可以分為for(為了)和get(得到),教師可以聯想成為了得到新的,需要先忘記舊的。又如boom這個單詞,表示繁榮的意思,boo看起來像600這個數字,而m可以聯想成麥當勞,即一條街上竟然開了600家麥當勞,真是繁榮啊。筆者發現,通過利用聯想法進行詞匯教學,既可以提高學生詞匯記憶效率,又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非常適用于大學英語A、B級考試的學生。
2.教學生從分析句子當中判斷所填詞匯的詞性
大學英語A、B級考試中會涉及到詞匯填空,需要學生依據句子判斷所填詞匯的詞性,并正確拼寫。總的來說,一般會涉及到動詞轉換成名詞,形容詞轉換成副詞,名詞轉換成形容詞,形容詞轉換成名詞等。那么英語詞匯有那么多的詞性,教師應該怎么樣進行教學呢?總的來說,應該從整個句子進行分析,判斷正確詞性,再回憶單詞如何拼寫才正確,確保得分。而詞匯在變化的過程中,一般都有規律可循,教師就可以針對考試,總結變化規律,進行教學。
3.注重總結詞匯的固定搭配
由于大學英語A、B級考試群體大多英語基礎較差,而且學習主動性較弱,主要依靠老師進行英語學習。而對于詞匯方面的學習,主要依賴于教師對固定搭配進行總結,提高學生記憶詞匯能力。如某些單詞既可以接動名詞,也可以接不定式,比如變現情感的詞匯,love,hate,like,dislike等詞匯,而有些既可以接動名詞,也可以接不定式,但是表現的意義卻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加以區分。如stop doing sth,表示停止做某事,而stop to do sth則表示停下某件事情,而去干另一件事情。類似的還有forget,remember,regret等詞匯。而有些詞匯加上動名詞卻是做賓語,如admit,finish,quit,pratice,enjoy等。大學英語教師可以依據考試試卷題型,總結這些固定搭配,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這些固定搭配,并學會使用。當然,脫離語境的詞匯學習效果不佳,所以教師在進行總結時,還應該適當舉例,把這些詞匯置于一定的語境當中,加深學生對固定搭配的印象。
三、總結
總之,詞匯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不斷積累,才能有質的飛躍。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善于總結A、B級考試中學生詞匯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提出符合教學實際的詞匯教學對策,提高學生詞匯水平。除了創新詞匯教學法,提高學生詞匯記憶效率、教學生從分析句子當中判斷所填詞匯的詞性和注重總結詞匯的固定搭配以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其他教學對策提高詞匯教學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龍春芳.芻議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性[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7).
[2]張蓓蓓,王曉芳.大學英語詞匯策略調查研究及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2).
英語詞匯測試范文4
關鍵詞:英語詞匯學習 記憶 策略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詞匯學習是語言學習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對于詞匯的重要性,英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威爾金斯(D. A. Wilkins)說:“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一個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的多少和運用詞匯的準確程度,是衡量其語言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然而許多資料表明,詞匯是制約學生英語水平提高的一個瓶頸,詞匯量偏低已成為影響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閱讀能力的主要障礙。
一、英語詞匯的主要分類
根據構詞法來分,英語的詞匯可分為簡單詞、派生詞和復合詞。簡單詞是由單一自由詞素構成,主要是一些短小的詞,如hand, foot 等。此類詞在英語詞匯中占少數,但出現頻率較高,且有較強的派生能力,所以它們是構成英語基本詞匯的主體。派生詞是由詞根詞綴構成。詞根是派生詞的基礎,同一詞根加不同詞綴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或不同的詞性。復合詞通常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自由詞素構成,主要有復合名詞,復合形容詞,復合副詞等。通過對詞匯分類的了解,學生在學習時可以針對不同的詞類采用不同的記憶和學習策略。
二、記憶的主要規律
1.時間律研究表明,每次信息的重復輸入,其維持記憶的時間是各不相同的。以外語單詞記憶為例,第一次可能幾秒鐘;第二次、第三次就可能由幾分鐘到幾小時;再重復就能幾天,甚至幾個月。重復次數越多,記憶時間就越長。
2.聯系律認知的循序漸進規律,揭示了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任何新知識的獲得都是由原來知識發展、衍生或轉化而來的。所以,對新信息的記憶,通過和原有知識的各種形式的聯想(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形成新、舊知識之間有機聯系的系統,是有利于知識儲存的。
3.數量律當需要記憶的材料數量偏大時,會給記憶帶來困難。研究表明,在這種情況下,把記憶的組織適當分散成若干小單元后,再依次存貯,記憶的效果就可能好些。
4.干涉律當一個新的信息輸入后,它與原有的知識儲備之間會產生一種相互干擾。一是前后信息互相加強,稱為“正干涉”;二是前后信息互相干擾,稱為“負干涉”。正干涉有利于記憶,負干涉則對記憶起抑制作用,所以, 在學習時要充分利用正干涉而避免負干涉。
5.轉化律記憶是一個不斷鞏固的過程。由瞬時記憶到短時記憶再到長期記憶有一個轉化過程;由感知保持到理解、到衍生新知也有一個轉化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質變之后外來信息就能長期、牢固地保存在腦海中。
6.強化律刺激強烈、新鮮能激起興趣,使人感受突出,就會使記憶強化。
三、詞匯記憶的主要策略和方法
1.簡單重復記憶策略
心理學識記理論認為識記分三個階段,即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其中短時記憶就其功能來說是操作性的,它對來自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儲存的信息進行有意的加工;有用的信息復述輸入長時記憶儲存,沒用的信息隨即消失;因此短時記憶是識記效果非常關鍵的階段。如果在瞬間記憶的基礎上,稍經啟發,就能引起聯想和回憶,轉化成長時記憶,因此,在記憶單詞時,只在短時內(一,二分鐘內)記熟所學的新單詞是不夠的,還需要重復強化變瞬間記憶為長時記憶,因此學習者要有計劃地經常復習已學過的英語詞匯。
2.語境記憶策略
語境策略就是學習者通過上下文,即語言環境,所提供的信息對出現在語境中的生詞進行猜測,從而習得這個單詞。實踐證明,通過語境學習詞匯是擴大詞匯量的十分行之有效的手段。
3.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指通過對學習材料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內在的深層意義并促進記憶的一種策略。
最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是聯想。聯想又可以分為:詞綴聯想、對比聯想、關系聯想、接近聯想、相似聯想等。心理學認為,聯想反映了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系。它在促進人的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運用聯想學習詞匯時,通過串聯歸類,縱橫聯系,辨析分解,在腦際建立相互依存的知識結構,從而戰勝遺忘,增強記憶。
因此,當學習者的詞匯達到一定數量時,可對詞匯進行精加工,即單詞發音、拼寫、語法范疇、語境意義及其縱橫聚合關系等。學習者通過自主地系統地精加工過程形成了知識網絡,激活了深層記憶。
詞匯學習是英語語言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英語語言的基礎。學習者應該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 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有意識培養詞匯學習、記憶策略,改變以往單一的學習模式。同時學習者要考慮到自身因年齡、性格、性別等因素存在著相當大的個別差異性,所以,選擇詞匯學習的策略要因人而異。
參考文獻:
[1]桂詩春.應用語言學[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英語詞匯測試范文5
關鍵詞:初中英語 詞匯學習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2-0141-01
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英語的學法指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英語教學過程的兩個方面。教師既要注重英語課堂的教學方法,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英語方法的指導。如果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方法不當,必然會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弱化學生的學習英語的熱情,時間長了,就會讓學生產生厭倦的學習情緒。運用英語詞匯的學習策略,學生快速地將新英語詞匯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英語詞匯進行整合和梳理,使學生的已有英語知識結構的條理化,有助于學生短時間內完成英語目標單詞的記憶,增加學生的英語詞匯量的有效途徑。
1 合理科學的記憶法
學生在學習中記憶英語單詞時,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勤奮學習英語,抓住零散的時間進行記憶學習。在教學實踐中,學生記憶英語單詞時,還有以下方法可以操作:
用腦:學生背英語單詞時大腦要時刻想著。
用眼: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時要仔細觀察其寫法。
用口:嘴里要常念英語單詞。
用手:用手在課桌上或練習本上寫。
這樣調動各個器官,學生就會記住較多的英語單詞。
2 找準拼讀規則加強記憶法
英語語音音標在教學實踐中,通常是提前集中教學,以強化學生學習英語的拼讀能力。現行英語新教材是在學完 音標26 個字母之后,把國際音標分散在每個單元中去分散學習,中學生一開始學習英語的是單詞本身,而不是這個英語單詞的讀音。中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時首先是讀單詞,而不是讓他們去熟記英語單詞,這不能有效地讓學生很好記憶。作為老師在教學中不應扶學生走路,倒不如給學生學習的拐杖,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走,這時英語的音標就起了學生學習拐杖的作用。實際上,最初學生學習英語音標是為了最終脫離音標,因為英語單詞時一種“音形”文字,其單詞讀音與英語拼寫都是有規律的。在教學實踐中證明,那些先學習了26個音標的學生,在學習英語拼讀時,學生都顯示出更強的拼讀英語單詞能力和自學英語單詞的能力,學生如果是把英語單詞的音、形、義三者結合記憶單詞,他們在學習英語時更會流暢開口,不依賴英語的教學錄音帶,往往是他們的英語詞匯記憶的能力顯得強于其他學生。因此在學習英語單詞時,還要認真學習音標,學生學習英語的字母和字母組合的通常讀音的規律。找出這些規律,再將符合特別規則的單詞給予歸類進行記憶。如:
(1)按閉,開音節記憶,學習元音字母的讀音。
(2)按英語單詞字母組合去學習,拼讀時按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組合的讀音,如:bee,meet,keep等等,ee字母組合;chair,ch 字母組合讀 。同時學生背單詞將它的音、形、義結合起來,這些學生記憶很牢固,記憶的速度也快。讀準單詞的語音,了解英語單詞的形,明白英語單詞的義,還要掌握一詞多義,學生記憶時才能提高準確率。如:orange是個兼類詞,它作可數名詞的意思是“桔子”;作為不可數名詞的意思是“桔汁”,作形容詞的意思是“桔色的”。而英語單詞讀音只有一個,單詞詞形相同。學生有意識地去學習分辨記憶的效率就提高了。
3 學習英語單詞的聯想記憶法
3.1 對比聯想記憶
把那些英語單詞的音、形、義三者都相同、相近或相反的單詞收集在一起,然后去分析它們的特點,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然后多角度的進行比較,通過學生分析對比去發現這些單詞的相同點和不同的地方,并掌握各自的音、形、義的規律。
反義詞:如:big(大)small(小),hot(熱) cold(冷),thin(瘦)(胖),south(南) north(北)等。
同義詞: good/fine/well/ nice(好的),door/gate(門)等。
同音詞:too(也) two(二),for(為) four(四),right(正確) write(寫),by(乘) buy(買),blue(藍色的) blew(blow 的過去式),sea(海洋) see(看見),son(兒子)sun(太陽), whether(是否)weather(天氣)單詞的形相近的比如:want(想要)wait(等待),read(讀)ready(準備好的),wall(墻)walk(走),quite(很)quiet(安靜的),present(禮物)parent(父母)等放到一起對比記憶。同時還要聯想到那些形不同義同的英語單詞。如:看到cost就會聯想到take ,pay 和 spend,并將這些單詞的相對的意義、相同的詞形或相同的讀音的詞的各自用法進行條理的系統比較。
3.2辨析單詞結構聯想記憶
英語單詞的詞匯非常的豐富,但英語單詞的詞根和詞綴都是有限的,但是英語單詞的使用頻率卻相當的高。學生只有掌握了英語的詞根、詞綴,才是學習好英語的有效的學習詞匯的一條良好途徑。按英語單詞的特點進行教學,像英語單詞的派生詞和復合詞的結構特點,來進行分解進行分析教學,這有利于學生的判斷明晰單詞的結構,理解英語單詞的含義,從而,使學生較有效的以點(單詞詞根)帶面的學習形式,有效正確的去記憶一個個單詞。在眾多的英語單詞詞匯當中,基本的單詞詞匯只占英語單詞學習中的一小部分,并且,學生通過對英語單詞的派生法和合成法構成的分析,會發現英語單詞的派生法和合成法構成詞匯數量很多,比重較大。所以,教會學生分析單詞的構詞法和掌握一定數量的詞根、詞綴是學習英語學好英語的重要途徑。在英語教學中還要教會學生利用同詞根去聯想記憶。如單詞care既具備動詞性質又具備名詞性質。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證明,英語教師通過以上教學方式去進行講解,讓學生去理解和記憶英語單詞就變得容易接受,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記憶英語單詞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英語詞匯測試范文6
詞匯是構成語言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學習和記憶英語詞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是大有必要的。本文從五個方面探討了有效的詞匯教學方法。首先強調了構詞法教詞匯,結合音、形、義聯想對比教詞匯,通過語境在詞組、句子以及課文中教詞匯,運用英語釋義來教詞匯,又提出通過詞源典故和文化背景知識學習詞匯的策略。
關鍵詞:
新課標 高中英語 詞匯教學 策略 嘗試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高中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其中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而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方面的內容。為了能用英語流暢、得體、準確、恰當地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為了提高閱讀速度,培養閱讀能力,就要不斷地增加詞匯量。新課程標準對高中畢業學生英語詞匯的掌握有一定的要求:運用詞匯理解和表達不同的功能、意圖和態度等;運用詞匯描述比較復雜的事物、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學會使用3500個左右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這對師生來說都是個不小的挑戰,要達到這一詞匯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不斷探索,總結出有效的詞匯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獲取詞匯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英語詞匯學習的重要性
詞匯是構成語言的基本元素,是語言最基本材料,掌握盡可能多的詞匯是學好語言的基礎。學習英語,也和學習其他語言一樣,離不開詞匯的學習。正如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威金斯(D.A.Wilkins)所說:“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離開語法,所要表達的東西是有限的;離開詞匯,則一切無從談起。)” 詞匯教學貫穿整個英語教學的始終,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一項繁重而艱巨的任務。通過詞匯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學到一定數量的單詞,而且要使他們掌握學習詞匯和快速記憶單詞的方法;培養學生根據構詞法、語境和文化常識等知識推測詞義和理解句意的能力;培養學生在閱讀時能夠準確地掌握同詞根或多義詞在文中的意思并準確理解文章。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是相當重要的。
三、有效英語詞匯教學方法的嘗試
教學方法恰當與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教法,筆者在詞匯教學中常嘗試以下方法:
1. 利用構詞法教新詞
英語構詞法有三種基本形式,即合成(compounding),轉換(conversion)和派生(derivation)。詞的成分有三種:前綴,詞根和后綴。一般來說,英語詞匯的結構,除詞根外,基本上是由詞根加前綴或后綴構成。詞根和詞綴為我們提供了釋譯生詞的重要線索,它可以幫助我們想象詞義,幫助我們記憶單詞。
(1)分析合成詞。合成詞在英語詞匯中占很大的比重,需要靠學生多了解,多積累。比如學習mate一詞,通過合成可以進一步學到schoolmate (同學),classmate(同班同學),roommate(室友),deskmate(同桌)等。
(2)利用轉換法。大多數英語單詞都有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等不同詞性的轉化形式,如succeed―success―successful―successfully;例如:Mr. Li died (v.) last week and his death (n.) was caused by a deadly (adj.) bite from a kind of poisonous snake. His dead (adj.) body was buried in the hill behind our school. 注意有些詞詞性改變后,重音會發生變化。如:water n. 水 ― v. 澆水; present /preznt/ n. (禮物) ― v. /preznt/ (介紹)等等。
(3)前綴通常不改變詞性。如:前綴“bi”,表示“兩個”,構成的詞有:bicycle(自行車)、bilingual(雙語的)、bilateral(雙邊的)、biweekly(雙月刊)等。再如:前綴“mis”,表示“錯誤”,構成的詞有:mistake(錯誤)、misunderstand(誤解)、misspell(拼寫錯誤)、mislead(誤導)等。
(4)后綴通常改變詞性。如:后綴“ee”,多附在動詞后,構成名詞,表示“受動者”或“處于某一情況的人”等,構成的詞有:employee(雇員)、interviewee(被采訪者)、returnee(歸國者)、refugee(難民)、trainee(新兵)等。再如:后綴“en”附在形容詞或名詞后,構成動詞,表示“使……”,如:strengthen(增強)、lengthen(延長)、sharpen(削尖)、widen(拓寬)、shorten(縮短)、deepen(加深)等。
2. 音、形、義相結合,通過聯想對比教新詞
無論就音形而言,還是就意義而言,眾多英語單詞都同其它詞有一定聯系。教師要向學生展示英語詞匯的構詞法或相關性,使學生掌握英語詞匯在各方面變化和轉化的規律,變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及時歸納對比形、音、義,同時應注重拼讀與拼寫的聯系。拼讀是單詞的音,拼寫是單詞的形。音形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其間有規律可循。例如:book―look―cook―took―good―foot―brook這組單詞中,字母組合oo都發/u/。有時,不同的字母組合也可以發同樣的音,如:chair, bear, there 三個詞中的 air, ear, ere都發//。
3. 通過語境,在詞組、句子以及課文中教新詞
語境(context)可以展示詞語的具體用法以及它們的搭配。通過語境學習詞匯,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改變那種孤立地背詞匯表的做法,真正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這樣學生才會感到有趣,學得靈活,有成效。只有把單詞、詞組連成句子,用不同的句型造出相應的有實際意義的句式加以鞏固,才能實現其交際功能,達到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目的,提高自己的語言活用能力。比如,學習sleep, 連同asleep―sleepy―sleepless 一起記憶學習,放在詞組中擴展記憶。如go to sleep,fall asleep,be sleepy,without sleep,spend a sleepless night 等。再如,學習spend時,應結合spend time ( money ) on sth., spend time ( money ) in doing sth. 句型。由于英語中有些詞匯意義不止一個,就會產生歧義。可見語境對學習英語詞匯之重要。這樣學習詞匯有實在感,避免單調、枯燥的感覺,能夠培養和提高語言的活用能力。
4. 利用英語釋義教新詞
用英語解釋詞義既能增加使用英語的量,溫故而知新,鞏固和擴大詞匯量,又能促進英語語感的培養,加速建立英語詞與客觀現實的直接聯系,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在真實的英語課堂教學情景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活動的能力。例如:recently―not long before; practice―the actual doing of something; We have worked out the plans recently, and now we must put them into practice.
5. 通過詞源典故和文化背景教新詞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方式所負荷的內容。教師在教會學生掌握詞匯的概念意義的基礎上,要挖掘詞匯內容的文化因素,展示其中的文化內涵,適當進行中西文化的對比。例如,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龍)是兇殘肆虐的怪物,是邪惡的代名詞,而龍在中國文化體系中是高貴、神圣、偉大和強大生命力的化身。又如,meet ones Waterloo,如果知道這個詞組的典故就不難記住。十九世紀初拿破侖稱雄歐洲一時,最后終于戰敗于比利時的滑鐵盧,后來人們將“遇到滑鐵盧之戰”喻為“慘遭失敗”。
四、結束語
任何教學手段都需要積極大膽地探索與嘗試。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最主要的是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采用適當的行之有效的詞匯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詞匯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使其能夠真正理解、記憶、運用詞匯進行語言交際和語言運用,為他們進一步學好英語打下堅實的詞匯基礎。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胡春洞. 英語教學法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余德敏. 探索英語詞匯教學 .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1月.
4. 程曉堂,鄭敏. 英語學習策略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