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透析護理綜述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透析護理綜述范文1
【中圖分類號】R 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077-01
血液透析是治療終末腎病主要替代療法之一,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極高,嚴重影響了疾病的預后及發展。國外報道[1],營養不良者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占相當高的比例。國內調查表明58%的血透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2]。明顯的營養不良可造成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免疫力下降、貧血加重,感染等多種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和長期生存率[3]。因此, 如何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的問題已成為臨床護理研究的熱點課題, 現就此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一個綜述。
1 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的常見原因
1.1 透析的相關因素
1.1.1 透析不充分:充分透析對血液透析患者的營養治療極為重要。鄭智化等[4]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患者的營養狀況與透析充分性明顯相關;而透析不充分會導致食欲不振、尿毒癥的毒素潴留、酸中毒等嚴重后果。尿毒素升高影響肌肉蛋白分解系統,使分解代謝增加。肝臟合成蛋白質營養成分減少,從而引起或加重患者營養不良。
1.1.2 透析致營養素丟失:血液透析本身可加重分解代謝,增加蛋白質及氨基酸的丟失,每次透析可使機體丟失氨基酸、肽類10~13g[2]。同時,應用肝素也會刺激脂肪分解[5]。
1.1.3 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透析膜的使用與血透患者的營養狀況也密切相關。膜的生物相容性差會加速蛋白質分解代謝,使用生物相容性較差的膜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漿c反應蛋白水平顯著高于使用生物膜相容性較好的膜的患者,周圍肌肉組織中氨基酸的釋放增加,導致營養不良。此外, 透析膜氧化應激, 透析液污染等因素均可導致機體的微炎癥反應, 促進營養不良的發生惡性循環。
1.1.4 透析的不良反應: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間或透析后, 常由于心血管系統功能不穩定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 引起飲食攝入量下降[6]。
1.2 患者的營養知識缺乏營養攝入量不足
血液透析本身也可發生惡心、嘔吐,使進食受限,從而導致蛋白質和能量攝入量明顯低于機體需要量[5]。多數血液透析患者對營養攝入的特殊需求知之甚少,仍然習慣于原先非透析療法時的營養方式,不敢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或因擔心血脂升高,限制糖、脂肪的攝入, 導致能量供應不足, 使蛋白質使用率下降。同時,對食物品種、水份不加以控制,造成膳食營養攝入不合理,蛋白質利用率下降,導致營養不良。
1.3 疾病本身因素
1.3.1 疾病的消耗: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原因, 引起機體免疫功能降低, 造成了機體負氮平衡和營養狀況的惡化。一方面,營養不良可導致機體防御功能下降,出現頻發感染;另一方面,炎癥通過細胞因子引起肌肉蛋白質代謝增加, 使體內蛋白質、脂肪儲存量減少。
1.3.2 患者體內代謝狀態的改變:代謝性酸中毒可促使蛋白質分解代謝和支鏈氨基酸氧化,促進負氮平衡;其次,由于疾病的原因,腎臟出現了功能障礙,引起內分泌功能的紊亂,導致蛋白質合成減少,分解增加,導致營養不良。
1.4 心理因素: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病程長,后期并發癥多,對治療信心不足以及對疾病危害性認識不夠。由于患者常伴有焦慮、煩躁和抑郁等復雜的心理,影響疾病的發展預后[7],同時在用藥、飲食上出現不遵醫行為,加重了營養不良的惡化。
2 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的護理
2.1 加強營養知識的宣教,選擇合理的飲食結構
血液透析患者中大多數存在對血透相關知識及飲食知識的缺乏。護士可采取講座、個別輔導、組織患者座談會等方式,就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的原因、臨床表現、并發癥等進行培訓及指導, 使患者充分了解到營養不良的危害及飲食管理重要意義,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對家屬進行知識宣教,鼓勵患者適當運動, 家屬保持與患者溝通,改善家屬對患者照顧態度, 加強支持系統等方式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加強營養知識宣傳有效性。使患者采用健康的飲食方式,減少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鼓勵患者少量多餐,進食時應細嚼慢咽,膳食應選用高熱量、高蛋白質、高鈣低磷、低鹽低鉀、低脂的食物,注意控制水分的攝入和補充適量的水溶性維生素。
2.2 心理護理:血液透析是一個長期治療過程,不良的情緒會影響治療效果。護士應主動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關心體貼患者,了解患者的思想狀況, 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 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對他們進行有利的疾病恢復的知識宣教,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能以良好的心態進行血透治療,鼓勵家屬及社區關心患者,積極支持與幫助患者,解除心理負擔,提高生活質量。
2.3 適當的體育鍛煉:鍛煉能增加代謝產物的排除,促進消化,改善食欲,還可以改善精神狀態,提高其戰勝疾病的信心。鼓勵患者根據自己的體力做適當的體育鍛煉或是通過參加集體活動, 做體操、打太極拳等活動來改善自己精神狀態, 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8]。
2.4 其他 除了針對患者具體問題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外,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積極預防感染的發生,充分的血液透析,遵醫囑給藥也能改善患者營養不良的狀況。紅細胞生成素在糾正貧血的同時還可改善血透患者的營養狀況;在透析治療時輸入血清白蛋白、鐵劑等營養物質也能改善患者的營養不良。
3 小結
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病患者的重要維持性治療方法,而血透患者的營養狀況與患者的預后、并發癥以及生活質量密切相關,改善血透患者的營養狀況十分重要。目前關于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的問題已引起了醫學及護理學界的廣泛關注[9],采取健康宣教, 飲食指導,心理護理, 鼓勵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等護理干預, 但事實上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如何更好地持續監測血透患者營養狀況,及時糾正血透患者的飲食方式,以及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和依從性是我們所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參考文獻
[1] Kopple JD.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AMI Kidney[J]. Dis, 2001, 37(1 suppl 2):60-70.
[2] 劉惠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營養問題[J].中國血液凈化,2006,5(10): 703-706.
[3] George AK. Malnutrition and the acute- phase reaction in dialysis patients- how to measure and how to distinguish[J].Nephrol dial Transpiant, 2005, 15: 1521-1524.
[4] 鄭智化,張滌華,張輝,等.透析充分性,微炎癥和殘存腎功能對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態的影響[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9,4(22):3-5.
[5] 沈瑞清,葉任高,余學清.血液凈化與腎移植[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9: 143-150.
[6] 魯慧,呂探云,王君俏,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原因及干預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 2005, 20(4):314-316.
[7] 高峰,賀曉,高德.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臨床分析[J].臨床軍醫雜,2007, 35(3):434-435.
透析護理綜述范文2
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病患者賴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基本要素,血管通路的功能狀態直接影響著血液透析的質量,本文綜述了血管通路的研究進展及護理。
1 血管通路的種類
1.1臨時性血管通路
1.1.1直接動靜脈穿刺 此法操作簡單,血流量充足,血液無重復循環,對心血管系統影響小。缺點是不能留置,每次透析需穿刺,易損壞血管,穿刺針不易固定,易形成局部血腫。
1.1.2股靜脈置管 此法有限制下肢活動、部位隱蔽、易感染,置管1個月后感染率達19%[1],易發生血栓、影響病人活動等缺點。
1.1.3鎖骨下靜脈置管 其優點是置管部位開放,易保持清潔,血流量充足,不損傷手臂血管,留置時間長,患者活動不受阻。缺點是易形成血栓,對穿刺者的技術要求很高,要熟悉其局解剖位置,操作不當可并發血胸、氣胸甚至動脈破裂出血。
1.1.4頸內靜脈置管 應用此法進行透析,是近幾年的研究方向,它具有鎖骨下留置導管的優點,而血胸、氣胸等并發癥較鎖骨下靜脈置管少。缺點是需反復試針,易形成血腫,個別可發生上腔靜脈破裂出血,有嚴重出血傾向的病人不宜使用。順利通過匯合處,臨床應用不多。
1.1.5帶cuff的中心靜脈導管 也稱之為永久性血管通路,但感染等并發癥限制了它的長期使用。頸內靜脈是目前首選的插管部位。
1.2長期性血管通路
1.2.1動、靜脈外瘺 優點是手術簡單,術后立即使用,不需反復穿刺。缺點是外瘺導管脫落可因大出血致死,易感染血管炎,血栓皮膚壞死,現已被動、靜脈內瘺代替。
1.2.2直接吻合的動、靜脈內瘺 優點是沒有外瘺導管脫落大失血的危險,患者活動不受限,感染及血栓發生率大大減少。缺點是術后至少要2-3周方能使用,易發生血腫、血栓,同一部位反復穿刺可并發動脈瘤,現在臨床上已廣泛使用。
1.2.3血管移植動、靜脈內瘺 包括自體血管移植、尸體動脈移植、人工血管移植等方法。目前在臨床應用較廣泛的人工血管是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但因其并發癥多,未能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2 血管通路的護理
2.1直接動、靜脈穿刺的護理 (1)嚴格無菌操作,熟練掌握穿刺技術,進針面與皮膚夾角為20-30°,穿刺成功固定好針柄,穿刺側肢體應制動。(2)若穿刺失敗,應另選一處。(3)穿刺引血后,若血流量不足,可調整針的位置。(4)透析過程注意管插穿刺部位有無滲血。(5)血透析結束拔針后壓迫位置要準確,24h后針眼無出血、血腫,可局部濕熱敷。
2.2靜脈置管術的護理 (1)導管的護理。透析接管時嚴格無菌操作,戴無菌手套,鋪無菌巾,消毒后擰開肝素帽,用注射器依次抽吸動靜脈管腔內封管的肝素鹽水棄去,確定無血栓后,可從靜脈端注入首劑肝素量,透析結束后先用生理鹽水將導管內血液沖洗干凈,再用肝素鹽水封管。擰緊肝素帽,用無菌紗布包扎,妥善固定防打折。(2)置管創面的護理。觀察創口有無出血、紅腫、深處和導管脫落。嚴格消毒創口及周圍皮膚,定期更換自粘敷料。
2.3動靜脈外瘺的護理 (1)新建外瘺最好48h后再用,術后遠端肢體適當提高數天以防水腫。(2)嚴格無菌操作,每次透析消毒瘺管和竇道出口的皮膚。(3)造瘺側肢體避免測血壓、輸液、抽血,在洗手和洗滌時防止弄濕引起感染。
2.4動、靜脈內瘺的護理 (1)術后抬高造瘺肢體,經常用聽診器聽有無血管雜音,用手觸摸有無震顫,發現異常及時處理。(2)鼓勵病人對造瘺側肢體進行功能鍛煉。(3)造瘺肢體避免壓迫、提重物、測血壓、采血、輸液等。(4)穿刺時嚴格無菌操作,不能在吻合口及靜脈瓣附近穿刺。采取繩梯式穿刺,若穿刺失敗,出現腫脹,應立即拔針按壓、膠布固定、冰袋冰敷。(5)透析結束,用無菌紗布卷壓迫穿刺點,力度以不出血且能觸及血管震顫為宜。
2.5人造血管內瘺的護理 (1)術后6-8周穿刺。(2)不使用止血帶,繩梯式穿刺。(3)拔針后,人工加壓止血5-20min,用力適中,膠布牽拉不過緊、不屈肘。術肢不能提重物,不受壓迫,睡眠時避免壓迫術肢。
3 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隨著血液透析技術與方法的日漸成熟,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越來越高,但人類糖尿病及高血壓的發病持續增長及外周血管疾病,批復留導管,多次制作內瘺、肥胖,術者經驗與技巧等問題給血管通路和建立帶來了挑戰。盡管生物醫學材料的快速發展為之提供了多樣的靜脈留置導管及人造血管,但臨床應用的效果并不樂觀。感染與血栓形成仍是急待解決的問題[2],因此預防感染、血栓、出血等并發癥,維持血管通路的通暢,建立穩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當前血液透析工作者研究的任務及方案。
參 考 文 獻
透析護理綜述范文3
關鍵詞:腹膜透析 健康教育 意義及方法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0-0313-01
腹膜透析是指向病人腹腔輸入透析液,利用腹膜作為透析膜,使體內潴留的水、電解質與代謝廢物經超濾和滲透作用進入腹腔,而透析液中的某些物質經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以補充體內的需要,如此反復更換透析液,以達到體內代謝產物和多余水分的目的[1]。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1]。近年來,在腹膜透析過程中,融入了健康教育,既減少了腹膜透析并發癥的發生,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筆者就其健康教育的方法及臨床意義等綜述如下。
1 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許多國家的護士法明確規定,“護理人員有教育患者的責任,患者有接受教育的權利”。護理工作者要不斷加深對現代護理觀的認識[2]。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是為滿足腹膜透析患者健康需求,而賦予腹透護士的重要職責。腹膜透析為居家透析,患者應完全熟練掌握腹膜透析操作流程、注意事項、并發癥及意外事件的應急處理等,這使得健康教育在腹透護理中顯得尤為重要。
2 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反應
2.1 不在乎心理。這類病人認為“治不好就是死了”,“無所謂”了,不配合醫護人員積極治療,以致疾病變重難以挽救,最后追悔莫及。
2.2 情緒激動。因同室病友病情惡化,家庭經濟因素等各種外來干擾可使患者情緒激動,發生異常變化。
2.3 憂慮抑郁心理。當個體遭受疾病,環境的打擊與變化時,會出現輕度的焦慮或憂慮情緒,這是正常的保護反應。如果腹膜透析患者自身心理調節能力差,心理素質低,家庭不和睦,子女不孝順等,這種心理反應未得到改善,將影響腹膜透析質量,不利于疾病治療,加重疾病惡化。
2.4 絕望心理。有一部分腹膜透析患者由于疾病長期折磨,無法根治,會喪失治療的信心,進而拒絕腹膜透析,產生絕望心理,甚至有輕生的念頭。
3 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3.1.1 口頭講解。腹膜透析置管前對患者做好術前教育,講解腎臟衰竭的有關知識,腹膜透析的原理、目的以及優點,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
置管后,教會患者洗手、戴口罩并講解目的,教會患者熱腹透液、正規操作腹膜透析,如何護理腹膜透析管路,如何觀察透前液及透出液,以及處理透析液引流不暢等問題的方法。可舉辦小型的腹膜透析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做好解答,使患者和家屬更快更全面的掌握腹膜透析的知識和操作。
3.1.2 圖文宣傳。為了使病人能盡快理解和掌握腹膜透析的知識及操作,除了上述的口頭講解外,可發放有關腹膜透析的書籍及材料。這種方式適用于一定文化程度的患者。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可提供宣傳畫冊、DVD等資料。
3.1.3 操作示范。腹透時,護士應演示腹膜透析操作流程并講解要點給患者及家屬。當患者或家屬能單獨操作腹膜透析時,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加以糾正和指導,不斷強化,并解釋其理由。
3.1.4 因人施教[3]。由于腹膜透析患者的年齡、文化層次、職業、地位及家庭條件不同,對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差異,為此,因人而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對老年人及文化層次低的患者采取口頭加書面教育相結合的方式,突出重點,通俗易懂,并反復提問、檢查、指導;對文化層次高、求知欲強、接受能力快的病人,可根據其需要增加教育內容;對記憶力差、重視程度不夠的患者,抓住重點,反復強化,反復檢查、指導,以增加其記憶力和重視程度,并做好家屬的教育和培訓。
3.1.5 集體培訓[3]。定期將腹膜透析患者或家屬召集起來,進行集體培訓,通過放圖片、講課,病友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等方式,讓其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識。并通過培訓了解他們在腹膜透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予集體糾正和指導。
3.2 健康教育的技巧。針對護理問題確定健康教育的重點內容,抓住關鍵把握階段性,靈活有序地掌握宣教時間。以自己的職業氣質效應使患者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4]。護士根據不同患者的需要針對性地給予有效宣教。宣教過程中抓住關鍵,把握時機,有序地掌握宣教時間,對腹膜透析患者的護理問題進行指導。掌握語言交流技巧,盡量應用安慰性鼓勵性積極的語言,不斷提高宣教水平和技巧,提高護理質量,取得最佳效果。
4 健康教育的臨床意義
健康教育是一種有計劃、有目標、有評價的系統教育活動,通過教育能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行為和觀念,促進身心健康[5]。通過對腹膜透析患者多種形式健康教育的實施,強化患者及家屬對腹膜透析知識的教育培訓,通過不斷評估反饋,傳授相關知識,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觀念和行為,減少與腹透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延長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唐維新.實用臨床護理三基理論篇.東南大學出版社
[2] 趙威麗.護理健康教育有關問題概述.實用醫藥雜志,2005,22(3):264
[3] 李會平,楊君,紀紅娟.腹膜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CHINESE GENERAL NURSING March,2010 Vol.8 No.3B
透析護理綜述范文4
【關鍵詞】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護理
【中圖分類號】R459.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0-0171-02
血管通路是每位血液透析病人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動靜脈內瘺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所必需的,但在動靜脈內瘺成熟之前或一些急診血液透析的病人,由于血管條件差,多次造瘺失效而無血管通路;嚴重冠心病或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常采用深靜脈雙腔導管留置插管,建立臨時血管通路。而血栓和感染等并發癥是影響雙腔導管留置的關鍵。近年來,醫護人員正在積極探索靜脈置管部位、置管后并發癥及護理等措施,現將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血管通路的方式
血液循環通路一般分為兩類,即臨時性血管通路和永久性血管通路[1] 。前者多為緊急血液透析(以下簡稱血透) 或短期血透所用,而后者多為維持性血透的必要通路。
1.1永久性血管通路
動靜脈內瘺是指鄰近動靜脈通過外科手術吻合起來的血流通道, 其創傷小, 使用時間長, 感染率低, 是目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安全的血管通路。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發生內瘺閉塞。季大璽等的研究報道內瘺在使用的最初1年, 約有30%的患者內瘺會發生阻塞[2]。
1.1.1 鈦輪釘內瘺
是目前國內較多采用的方法,其優點是操作相對簡單,不需要顯微器械,不需要血管縫合,內科醫生即可很快熟練操作。由于內瘺口內徑固定,所以不會出現血管痙攣,也不會因為吻合口擴張而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缺點是必須結扎動脈血管,血管破壞性大,容易造成組織缺血,吻合方式、吻合口大小和形狀均被限定只能做兩個口徑相等的血管的端端吻合,可致管腔狹窄,遠期通暢率比縫合法低。
1.1.2 縫合內瘺
隨著血管外科技術的發展,各透析中心均多為采用此種內瘺,其優點是動脈和靜脈的吻合方法較多即:①動脈與靜脈側側吻合;②靜脈與動脈作端側吻合;③動脈與靜脈作端端吻合。內瘺制作部位多,如標準內瘺、鼻煙窩內瘺、前臂內瘺、尺側內瘺、上臂內瘺、下肢內瘺等。一個理想的動靜脈內瘺,要求能提供足夠的血流量(大于250 ml/ min) ,又不致于發生動脈瘤和血栓形成,位置表淺易穿刺,又不致于影響病人的正常活動,可長期使用,而無副作用,安全可靠。嚴格參照血管通路制作的適應標準[3] ,因此手術成功率高,并發癥少。缺點:①可以出現“竊血綜合癥征”;②手背腫脹或靜脈怒張綜合征,嚴重者可致手指或皮膚壞死;③高輸出量心力衰竭等。
血透是目前治療腎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因此內瘺就成為腎衰患者的生命線,故對內瘺類型的選擇極為重要。維持性血透應選擇內瘺,最好為縫合內瘺;隨著血液凈化技術的發展,透析患者的生存率也越來越長,血管通路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制作血管瘺的醫生需要掌握各種復雜的、技術難度較大的血管吻合方法,才能處理各種血管通路問題。
1.2 長期深靜脈留置導管
對血液透析患者來說,最佳的血管通路是自體動靜脈內瘺,但是許多情況下需要使用中心靜脈導管。長期導管的適應癥:理想的血管通路包括適宜的血流量,長期的壽命和較低的并發癥,自體血管動靜脈內瘺目前仍是最為理想的血管通路[4],但是部分患者因表淺靜脈纖細、動脈硬化、內瘺管阻塞、肥胖等原因無法行動靜脈內瘺手術,個別患者因心臟功能過差亦不能行動靜脈內瘺手術,內瘺狹窄、閉塞或失敗者,害怕靜脈穿刺要求行長期留置導管者,心臟功能差不適宜額外增加心臟負擔者。優勢:適應范圍廣、手術方法相對簡單,術后成熟期短,緊急情況下術后可立即使用,易于護理及使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使用壽命長等。
總之,長期深靜脈留置導管作為部分無法使用自身動靜脈內瘺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替代通路,只要護理得當,感染發生率并不高,可長期使用。內瘺仍是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所以有條件的患者仍然應選用內瘺,永久性置管的并發癥較臨時性置管的要少,但仍比內瘺多。
2. 血液透析置管的部位
經皮中心靜脈留置血液透析導管常用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和股靜脈。
2.1 股靜脈置管
股靜脈置管的優點是操作簡易、快速、血流量充足, 不易發生危及生命的并發癥。一般醫師和透析護士均易掌握,因此應用廣泛。缺點是其置管部位因靠近會, 易感染, 活動受限, 不易長期留置。故大多僅作為小兒急癥透析的插管選位, 治療結束后不再留置。插管時以觸及股動脈搏動點內側0.5~1.0cm ,腹股溝線以下2.0~ 3.0cm處為穿刺點, 30°左右角度置入。
2.2 鎖骨下靜脈置管
鎖骨下靜脈留置導管患者活動影響小, 易護理,感覺舒服,不影響美觀和活動,但位置較深、不易壓迫止血、技術要求高,易出現氣胸、血氣胸、縱隔血腫等嚴重并發癥,且流量不足、栓塞發生率相對較高。
2.3 頸內靜脈置管
頸內靜脈留置導管有較大的優勢, 是最常用的穿刺位置。其特點:①血流量充分且穩定,不易受影響。②與鎖骨下靜脈置管比,置管手術簡單、容易定位。③與股靜脈相比較,易固定,便于觀察和護理,導管相關感染少,留置時間長,允許重復置。④血栓形成和血管狹窄發生率比鎖骨下靜脈低,原因是頸內靜脈走行途徑較直,血流方向與重力方向一致。⑤頸內靜脈壓力低止血容易。
由于上述原因,頸內靜脈置管是目前最值得提倡的臨時性血管通路[5]。一般的體會是對于血管條件不好不適宜內瘺手術、內瘺失敗等待腎移植的門診透析患者,采用鎖骨下靜脈置管;急救不能平臥的重危患者或急性腎功能衰竭及中毒等短時留置導管患者,選擇股靜脈置管,以便盡快建立血管通路。對于只治療1~2 次或臥床患者,常采取股靜脈置管。
3. 置管后并發癥
3.2 導管栓塞
導管栓塞也是較常見的并發癥,在長期留置過程中,有1/4的導管會發生栓塞,可由導管尖端觸及靜脈壁或導管扭曲所致,但最常見的還是導管頂端的小血栓形成[6]。因此,應加強血栓的預防。栓塞一般多在動脈端,可選擇導管靜脈端―外周靜脈建立血管道路,當抽吸不通暢時說明導管有堵塞,可向導管內注射與導管等容量的尿激酶溶液,超過30min后再用注射器抽吸,如不通,應考慮拔管,溶栓24h內觀察有無出血及其他不良反應。
3.3 導管脫落
導管留置時間長、人體對縫線的排斥作用和過度牽拉導管都會造成導管脫落。因此導管使用過程中,禁止牽拉導管,如發現縫線斷開或脫落,給予立即再次縫線固定,同時告知病人日常生活中注意勿牽拉導管,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務人員,門診病人萬一導管在院外脫落,囑其立即按壓傷口15min以上,并盡快到醫院就醫處理。
3.4 出血、血腫、動靜脈瘺、動脈瘤或者靜脈瘤
出血、血腫、動靜脈瘺、動脈瘤或者靜脈瘤為置管過程中常見的并發癥。因此, 要求術者要細心, 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 熟悉穿刺血管周圍組織的解剖關系, 有時遇到血管畸形或走形變異的情況, 可借助超聲引導穿刺。出現血腫時, 局部按壓15分鐘。如出現誤穿動脈而未置管, 應立即拔出穿刺針, 局部按壓15分鐘, 重新穿刺或行對側股靜脈置管, 并減少透析中肝素用量或無肝素透析。若誤穿動脈并置管, 可行動脈血透析, 注意上機時連接動靜脈管路時要小心, 防止失血。拔管時局部按壓15分鐘, 并用砂袋壓迫3小時。如出現動靜脈瘺、動脈瘤或靜脈瘤, 應及時手術修補。
4 置管護理
4. 1 預防局部感染
患者如需淋浴要將留置導管及局部用3 M膠帶密封,淋浴完畢及時更換敷料,保持置管局部的清潔干燥。夏季置管局部易發生感染、過敏,工作人員一定要嚴格無菌操作,最好每天局部消毒、更換敷料,保持置管周圍皮膚干燥,觀察透析情況和置管周圍皮膚局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延長導管使用壽命[7] 。
4.2 預防導管滑脫
臨時性深靜脈留置導管因保留時間較長,縫線易斷裂或人體皮膚對異物的排斥作用,使縫線脫離皮膚,致使導管滑脫,在護理的過程中要注意每次將導管牢固固定在與導管走向平行的位置,囑患者穿脫衣服時特別注意保護導管。
4.4 心理護理
目前大量研究已證明[8],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障礙的發生率較高,這類心理障礙可以影響病人的免疫功能、營養狀態和治療的配合性,甚至影響病人的預后。所以,應提高對病人的整體護理水平,重視心理衛生宣教工作,對減少導管相關并發癥有積極意義。
調查發現,患者在置管前得到詳細指導,了解置管知識和一些維護常識,不僅能消除置管過程中的恐懼心理,較好配合,使置管順利完成,對預防置管后的并發癥也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于宗周. 血液凈化外科學[M].武漢: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24 - 30.
[2]沙田柱, 季大璽.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及其并發癥[J].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1997,2(1):68.
[3](日) 佐中玫,秋葉隆. 透析療法[M] . 北京: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2000. 89.
[4]Xue JL,DahlD, Ebben J P,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initial hemodialysis access type with mortality outcomes in elderly Medi - care ESRD patients[J]. Am J KidneyDis, 2003, 42(5) : 1 013
[5]黎磊石,季大爾. 連續性血液凈化[M] .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68.
[6]封秀琴,金丁萍,梁皎,應用尿激酶疏通深靜脈堵塞的護理觀察[J]. 中華護理雜志, 2005, 9 ( 40) : 709~710.
透析護理綜述范文5
析)以及腎移植。血液透析(HD)是ESRD 患者腎臟替代治療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國內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支持水平
和生活質量相關性研究較少,為此,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調查,以期望為其護理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及
提高其生活質量提供指導。
關鍵詞血液透析生活質量護理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Zhong Huoying
Department of renal Internal Medicine Wuzhou city workers hospital,Guangxi,543001
Abstract the 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refers to the end stag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s of
blood purification (hemodialysis,peritoneal dialysis and renal transplantation).Hemodialysis(HD)patients with ESRD instead of
kidney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reatment.But at present o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t home and family support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related research is less,therefore,we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provide guidance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expectations for the nursing work.
Key words Hemodialysis;Quality of life;Nursing
終末期腎病(ESRD)發病率逐年增加,用于ESRD的治療費用不斷增加[1]。血液透析(HD)是ESRD患者腎臟替代治療的重要手段。筆者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調查,為其護理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及提高其生活質量提供指導。現綜述如下。
HD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工具
對于HD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多是通過問卷調查來完成的,目前國內有多種問卷的類型,國外廣泛應用的問卷主要是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問卷(HROL)。Rapp等指出,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問卷對于患者來說比較容易接受[2]。HROL量表主要包括了軀體功能、認知感覺、情感功能、社會和角色功能、癥狀、幸福感等6個維度。其中隨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的不同,內容也會有所不同,目前尚無統一形式[3]。但也有人在做過比較后認為信度和效度的評價不同人群而得到不同的結果,因此,說明在此類量表的引進和使用上,應當考慮到人群的特點、文化差異等問題[4]。
影響HD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
軀體方面的因素:軀體方面的不適使患者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心理方面的因素:尿毒癥患者進行長期血液透析時,其心理問題明顯增加并受某些社會及軀體因素的影響[5,6]。除了生理功能的缺陷,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中存在的另一重要問題就是心理功能的受損,只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因各研究者所選擇的生活質量測定工具不同,可能會使心理領域的問題表現在不同方面。如積極情感受損,或者是出現較多的負性情緒,也有認知功能、自主性、社會功能和角色功能方面的問題[7,8]。
社會方面的因素:隨著病情的加重,治療費用增加,會使患者的生活受到影響,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其他方面的因素:除了以上因素外,還存在個人、家庭、年齡、治療等等其他方面的因素,作為醫務人員也要深入了解,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的護理措施。
如何提高HD患者的生活質量
了解HD患者生活質量:生活質量是一個人在社會和日常生活中的機能能力和主觀感覺,包括生物醫學和社會心理內容的綜合概念[9]。生活質量是一個主觀的、多維的、動態的概念,涉及范圍至少包括軀體健康、情緒或心理健康、疾病本身及治療引起的癥狀和體征、社會支持狀況和目前經濟狀況,以及疾病對經濟狀況的影響等方面。HD對患者的負性影響非常之大,對于醫務人員來說要更多地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才能對癥改善HD患者生活質量:①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血液透析患者面臨著種種失落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包括生理功能下降、并發癥、住院、自理能力下降、經濟問題、家庭地位和社會地位的喪失、社會關系和社會支持的喪失、水和食物的限制、生活方向的缺乏及長遠生活目標實現能力的下降等[10]。所有這一切都將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本次調查顯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低于一般人群,這與前期岑瓊等的研究結果一致[11]。②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支持現狀:當家庭中出現血液透析患者時,為配合患者治療上的要求,全家人的生活習慣、資金分配都需要重新調整,長期下來,家人會產生厭倦心理;再加上患者情緒極不穩定而難相處,使家屬明顯感到生活負擔、安全感下降、對未來抱有不確定感。
改善HD患者生活質量:真誠而切實地支持能幫助患者堅持治療,緩解壓力,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可以改變其生活質量:①控制病情的加重和復發:血液透析為終末期的腎病患者維持生命的主要方法,伴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血液透析技術不斷完善,已成為尿毒癥患者延長生命、提高生存質量的主要方法[12]。②加強心理護理:心理護理干預是指在護理的全過程中,護士通過各種方式,幫助患者獲得最適宜的身心狀態,積極地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13]。因此,醫務人員要了解患者的內心,鼓勵和支持患者,幫助其提高生活質量。③加強社會宣傳和家庭的支持系統:患者得到社會和家庭支持越多,則他們生活質量得分就越高,我們在工作中應重視對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的健康教育,增加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力度,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HD患者普遍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長期存活率,因此,了解影響HD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及制定和落實相應干預措施,是未來值得關注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US Renal Data System:USRDS 2008 Annual Data Report.Chapter 11:Costs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Accessed April,16,2009,at http://usrds .org/2008/pdf N2-11-2008.pdf)
2 Rapp,Feldman.The promise and challenge of new biological treatments for psoriasisc how do they impact quality of life[J].Dematol-Ther,2004,17(5):376-382.
3 胡靠山.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測量與應用[J],國外醫學:管理分冊,1995,7(2):49-52.
4 Donovan K.Measuring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patients[J].J Clin Oncol,1989,7(1):28-30.
5 Kutner NG,Lin LS.Continued survival of older hemodialysis patients: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 predictors[J].Am J Kidney Dis,1994,24(2):42-49.
6 Tanaka K,Morinoto N,Tashiro N,et al.The featur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on hemodialysis[J].clinical Nephrology,1999,5(1):161-167.
7 Uzark K,Jones K,Burwinkle TM,et al.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in children with heart disease[J].Prog Pediatr Cardiol,2003,18(2):141-148.
8 Landoit MA,Valsangiacono Buechel ER,Latal B.Health-related Qualipy of Life in children and sbolescenis after open-hearit surgery[J].J pediatr,2008,52(3):349-355.
9 鄒建軍.癌癥患者生活質量評價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癌癥進展雜志,2004,2(5):352-354.
10 侯永梅,胡佩誠.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評估及影響因素[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4):85-88.
11 岑瓊,王君俏,王永芳,等.21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及影響因素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3):186-188.
透析護理綜述范文6
【關鍵詞】腹透;護理;綜述
【中圖分類號】R4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6-0102-02
1 概念
腹膜透析(PD)簡稱腹透,是利用人體內腹膜作為自然半透膜,輸入透析液,使體內潴留的水、電解質與代謝廢物或毒物擴散到入腹腔,而透析液中的某些物質經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以補充體內的需要,如此反復更換腹透液,達到清除體內代謝產物和多余水分的目的。其方法包括持續性非臥床腹膜透析(CAPD)、間歇性腹膜透析(IPD)、持續循環式腹膜透析。
2 患者的選擇及時機
大多數ESRD的患者都可以選擇PD。2001年K/DOQI指南建議腎小球濾過率(GFR)在10.5 ml/min•1.73 m2 開始透析。1999年加拿大腎病學會建議GFR
3 禁忌癥
無絕對禁忌癥,但有腹膜廣泛粘連或纖維化、彌漫性腹腔感染時不宜做。
4 優點與優勢
4.1 操作簡單,應用范圍廣泛,不需要特殊的設備,在基層醫院也可進行。病人可以在家中自己進行,基本不影響工作,攜帶方便。且不需要全身應用抗凝血藥,腹腔內用肝素量較少且不易被吸收,不增加出血危險,適用于有出血傾向的透析患者。
4.2 無體外循環,無血流動力學改變,透析平穩,避免了血容量急劇減低引起的低血壓,無失衡綜合征,故對于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伴循環不穩定的患者,安全性較大。
4.3 保護殘余腎功能 有較多的研究表明腹膜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下降速度明顯低于比血液透析的患者。而殘余腎功能對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期均是非常重要的。
4.4 對中分子物質的清除較血液透析好,對貧血及神經病變的改善優于血液透析。
4.5 腹透的優勢包括可延緩RRF的丟失,穩定血流動力學,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避免因血透而作血管穿刺和插管引起菌血癥的危險,減少輸血和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用量等。
5 透析前準備
5.1 腹腔插管:常用雙克夫Tenchoff直管,以恥骨聯合上緣作為基準位置,水平向上左旁正中8-9cm處作為置管點。腹透置管后盡可能的兩周后才透析,兩周內可采用臥位、低容量(小于1500ml)間歇性腹透。若置管后長時間不透析,應定期性腹腔沖洗。
5.2 病人準備: 排空膀胱;情緒穩定;了解腹透的注意事項
6 透析步驟
6.1 準備 清潔工作臺;準備所需物品:雙聯雙袋系統,口罩,碘液微型帽,藍夾子;戴口罩并清潔雙手,打開外袋,取出雙聯雙袋系統,檢查拉口環、管路、出口塞和透析液袋是否完好無損;取出身上的短管確保短管處于關閉狀態;稱量新鮮腹透液并做好記錄
6.2 連接 拉開接口拉環;取下短管上的碘液微型帽;迅速將雙聯雙袋系統與短管相連,連接時應將短管朝下,旋擰雙聯雙袋系統至于電管完全密合
6.3 引流 用藍夾子夾住入液管路;將腹透液袋的綠色出口塞折斷;懸掛透析液袋;將引流袋放低位;將短管白色開關旋開一半,當感到阻力時停止,開始引流。同時觀察引流液是否渾濁;引流完畢后關閉短管
6.4 沖洗 移開入液管路的藍夾子;觀察透析液流入引流袋;5秒后再用藍夾子夾住引流管路
6.5 灌注 打開短管旋鈕開關開始灌注;灌注完畢后關閉短管;再用一個藍夾子夾住入液管路
6.6 分離 撕開碘液微型帽的外包裝;檢查帽蓋內海面是否浸潤碘液;將短管與雙聯雙袋系統分離;將短管朝下、旋擰碘液微型蓋蓋至完全密合;稱量透出液并作好記錄;丟棄使用過的物品
7 透析注意事項
7.1 透析前房間以紫外線照射30分鐘,每日2次;用2%來蘇溶液擦拭病人的床、桌等用物、及墻壁、地面;更換病人床單、衣服、每日1次;還應注意房間通風換氣,門前放置來蘇水腳墊。
7.2 透析操作時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透析液注入管應采用密閉式每日換管一次。
7.3 透析過程中密切觀察透出液的顏色和澄清度,定期送檢做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
7.4 觀察病人體溫變化,腹部有無壓痛,如已有感染,按醫囑予抗生素治療。
7.5 有腹痛的病人可適當調整透析管的位置,透析液的溫度、流速和酸堿度。腹脹者可能由于腸蠕動減少所致,可熱敷或輕輕按摩腹部;鼓勵病人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必要時予以表飛鳴,新斯的明等藥緩解癥狀。
7.6 做好保護性隔離,住單間,嚴格陪伴、探視制度,以防交叉感染。入室前洗手戴好口罩帽子。
7.7 做好監測工作。每日應測體重、脈搏、中心靜脈壓,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危重病人做好護理記錄,還應詳細記錄透析液每一次進出腹腔的時間、液量、停留時間、定期送引流液做各種電解質及糖的檢查,透析過程中觀察有無脫水或水潴留、高鈉、高糖、低鉀、高鉀等并發癥狀,及時通知醫師及時調整。
7.8 飲食:補充高生物效價的蛋白質如牛奶、鮮蛋、牛肉等高熱量飲食,每日攝入熱量應大于35kcal/kg體重。應避免高磷飲食,對于體重迅速增加、浮腫或高血壓者,需限制水和鈉的攝入。
7.9 加強基礎護理:做好晨晚間護理及口腔、皮膚護理,對不能自理及活動不便的患者定時翻身,以防褥瘡及不必要的感染。
7.10 透析管的護理:每日透析前,需將導管及其皮膚出口處用絡合碘溶液消毒,蓋以敷料。并保持其清潔、干燥、如有潮濕,立即更換。平時應仔細觀察透析管出口處有無滲血、漏液、紅腫等,若有上述情況應做相應處理。患者如需淋浴,淋浴前可將透析管用塑料布包扎好,淋浴后將其周圍皮膚輕輕拭干,再用絡合碘消毒,重新包扎,但不宜盆浴,以免引起腹膜炎。
8 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8.1 出口和隧道感染: 從出口處排出膿性分泌物顯示存在感染。紅腫可能也可能不是代表感染(證據)。出口處感染是通過出口處膿性分沁物來確定的,伴或不伴導管和表皮接觸面的皮膚紅腫。導管周圍有紅腫而沒有膿性分泌物有時是早期感染的征象,也可能是普通的皮膚反應,特別是插管或導管損傷后。如果外口形態正常而培養陽性,表明有細菌移生但沒有感染。建議用消毒劑加強出口處的清潔(觀點)。
8.2 腹膜炎:在預防腹膜炎方面,沒有哪個特殊的導管明確優于標準的Tenckhoff導管。插管的同時給予預防性抗生素可以降低術后感染的風險。在插管前應該先看病人以確定理想的導管出口位置,并確定病人沒有便秘。在插管時應靜脈給予一次抗生素以降低術后感染 的風險。淺滌綸套應離出口處2-3cm。向下的隧道可能會減少導管相關性腹膜炎的風險。預防管路感染和由此引起的腹膜炎是出口處護理的首要目的,針對金葡菌的抗生素治療方案能有效減少金葡菌管路感染的風險。我們一定要教會病人無菌技術,特別是正確的洗手技術。如果洗手用水菌落計數較高,應鼓勵病人用酒精擦手。如果不慎將污染的腹透液灌入腹腔,或導管的開關開著暴露較長的時間,應該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對于一個明確的操作不慎,大多數腎病學家主張給兩天療程的抗生素。侵入性的操作可偶爾造成PD病人的腹膜炎。嚴重的便秘、腸炎與腸道細菌引起的腹膜炎之間有相關性。大多數真菌性腹膜炎發生之前都有抗生素使用史。
8.3 營養不良:腹膜透析時,合理的飲食可以起到保持健康和身心愉快的作用。腹膜透析患者可多食優質動物蛋白、富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的食物、含豐富纖維素的食物。科室應避免食用高磷高鉀食品、限制水的攝入、限制甜食和脂肪的攝入。同樣,熱量的攝入控制也很重要,因腹透患者在腹透液中會吸收部分熱量,所以每日所需熱能為:理想體重*25千卡。另外,因為腹透時每天大約會丟失8-10克蛋白質,所以每天必須吃適量的蛋白質來補充所丟失的部分。不過為了補充必需氨基酸,應該選擇多吃優質的動物蛋白。同時,要控制碳水化合物以及磷例如奶制品、黃豆等其他豆類、鉀例如香蕉、橘子、柚子、西紅柿等果蔬類以及酒類等的攝入。
8.4 腹膜透析充分性:自我感覺良好,精力充沛,食欲好,睡眠好,就說明透析是充分的。當然,還有客觀的評估方法,如果你覺得虛弱和貧乏、沒有食欲、惡心、眼瞼雙腳浮腫、皮膚瘙癢或者沒有上述癥狀每半年定期測定 KT/V(尿素清除指數)和CCR(每周肌酐清除率),醫生將根據這個結果評估透析是否充分。總KT/V推薦在1.5-1.7、周以上,總CCR在40-50L/WK/1.73以上。為了保證透析的效果,在日常治療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盡量增加每次灌入腹腔的液體量;保證換液次數;保證最佳的腹透液留腹時間;適當使用超水多的腹透液;定期回院檢查,保證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