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實驗創新設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實驗創新設計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實驗創新設計

實驗創新設計范文1

關鍵詞:粉塵爆炸實驗;裝置設計;點火系統;實驗創新

文章編號:1005C6629(2017)2C0059C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1 研究背景

現行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第138頁[實驗7-3]粉塵爆炸實驗裝置和實驗方法,以及目前絕大多數教師對該實驗的改進[1~5]中,都是用氣囊或打氣筒對裝置進行鼓氣,用硬紙板密封裝置,點燃的蠟燭引爆。這些實驗方法在裝置中產生的粉塵不連續、濃度不均勻,實驗成功率不高;當爆炸發生時,用來密封的硬紙板亂飛,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粉塵飛濺,污染實驗環境;這種實驗方法產生的爆炸現象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實驗的重復性差。為此,我們通過大量的試驗,利用玩具小風扇向裝置內進行鼓氣,在裝置中獲得連續、均勻的粉塵;用半固定在塑料筒上口的汽車輪胎橡膠皮來密封裝置,避免了密封蓋亂飛所造成的安全隱患和撿拾的麻煩;在爆炸后,半固定的汽車輪胎橡膠皮又能自動復位,重新封閉塑料筒,簡化了實驗操作;用丁烷打火機或電子打火槍進行點火引爆,并用一漏斗將火焰保護在其中,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

2 實驗裝置

裝置各部分的功用說明:

橡膠皮:由廢棄的汽車內胎切割而成,用于密封塑料筒。半固定在塑料筒上口,爆炸后能被彈開,又能自動復位而重新密封塑料筒,避免了其被炸飛而造成的安全隱患和撿拾的麻煩。

塑料筒:通過上口的橡膠皮和下口底座進行密封,為粉塵的爆炸創造有限的密閉空間。

塑料漏斗:由塑料飲料瓶的頸部切割而成,固定在底座上。將針管和導線罩在其內,避免點火時風扇產生的風力將火焰吹滅。

底座:用于承載和固定打火機(或電子打火槍)、玩具風扇和塑料筒。

丁烷打火機:作點火的氣源。

固定鐵絲:用于固定塑料筒和底座。

玩具風扇:為塑料筒提供持續穩定的風力,能將堆放在底座上的面粉揚起,在塑料筒內形成連續、均勻的粉塵,從而提高引爆粉塵的成功率。

3 制作材料

長30cm φ10cm左右的硬質塑料筒(糖果瓶、酒盒等)1個,φ15cm左右的塑料糖果瓶蓋1個,丁烷打火機1個,輸液器頭皮針1顆,玩具小風扇1個,260mL圓柱形礦泉水瓶1個,汽車輪胎橡膠皮,502膠水。

4 制作方法

4.1 底座的制作

在φ15cm左右的塑料糖果瓶蓋中央鉆一個與礦泉水瓶蓋外徑大小相當的孔,在礦泉水瓶蓋中央鉆一個小孔,將礦泉水瓶蓋塞入塑料糖果瓶蓋中央的孔中,用膠水粘牢固定(如果孔太大,可在空隙間填少許棉花,再滴入膠水進行粘接,如圖2a所示);然后截取一個260mL礦泉水瓶頸部(高約5cm),擰緊在礦泉水瓶蓋上即成(如圖2b所示)。

4.2 點火系統的裝配

取出丁烷打火機的壓電器,將兩根細導線的兩端除去絕緣皮后,分別與打火機壓電器上的導線和下端的金屬體相連(如圖3a所示),然后將壓電器裝回打火機原位;將一次性輸液器頭皮針剪去針頭帽,將細塑料管套在打火機的氣門柱上,用少許膠水粘牢密封固定(如圖3b所示);將壓電器上引出的一根導線破頭去掉絕緣皮后纏在頭皮針金屬針管上,再將頭皮針金屬針管和另一根破頭去掉絕緣皮后的細導線并排著(細導線去掉絕緣皮部分和金屬針管不接觸)插入底座中央的小孔中,調節細導線頭與頭皮針金屬針管出口相距0.5M左右,用膠水將兩者與底座粘牢密封固定(如果孔太大,可在空隙間填少許棉花,再滴入膠水進行粘接固定);在底座邊沿切開一個與氣體打火機罐體大小相當的缺口,將打火機氣罐插入缺口中固定,邊調節打火機氣體閥門邊進行點火試驗,直至能夠正常燃燒并形成2cm高左右的火焰為止(如圖3c所示)。

4.3 硬質塑料筒的加工

取長30cm φ10cm左右的硬質塑料筒,在其一端(下端)切一個2cm×2cm的缺口,另鉆三個間距相等的小孔;再在其另一端(上端)側壁上相距5cm鉆兩個小孔后,放上一塊厚度適中、φ15cm左右彈性好的汽車輪胎橡膠皮,用細鐵絲與小孔連接固定,細鐵絲與塑料筒接觸處用膠水密封(如果孔太大,可在空隙間填少許棉花,再滴入膠水進行粘接)即成(如圖4所示)。

4.4 裝置的組裝及完善

將加工好的硬質塑料筒放在裝好點火系統的底座上(缺口與打火機氣罐錯開成90°左右),再在對應塑料筒邊沿上小孔的位置的底座上各打一個小孔,用細鐵絲將硬質塑料筒和底座連接固定在一起;在底座邊沿上對準硬質塑料筒下端缺口位置切一個缺口,將一個玩具小風扇的扇葉對準硬質塑料筒下端缺口,插入底座邊沿的缺口中,用膠水固定即成(如圖1所示)。

5 使用方法

掀開塑料筒上口的橡膠片,向裝置內加入約20g干燥的面粉,使其平鋪在底座上(漏斗外),打開玩具小風扇電源,只需幾秒鐘,在塑料筒內就會形成濃度均頡⑽榷ǖ姆鄢荊按下氣體打火機打火器(電子打火槍)進行點火,就會產生響亮的爆炸聲和明亮的火光,塑料筒上口的橡膠片即被掀開,隨即又自動彈回封閉塑料筒。

每間隔幾秒鐘,再次按下氣體打火機打火器進行點火,就會重復產生上述現象。

6 創新點

(1)利用低速玩具風扇進行鼓氣,從而使得塑料筒內形成濃度均勻、穩定的粉塵。先吹風后再點火,可避免認為爆炸原因是鼓氣造成,同時也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

(2)利用低速玩具風扇進行鼓氣,在塑料筒內形成濃度均勻的粉塵的同時,也為塑料筒內提供了充足的空氣,增加了粉塵與空氣的接觸面,為實驗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3)利用固定在塑料筒口汽車輪胎橡膠皮來密封裝置,避免了原實驗中硬紙板亂飛、粉塵到處飛濺造成的麻煩,使實驗裝置實現了自動封閉的效果,簡化了實驗操作,使爆炸實驗安全可靠地進行。

(4)所有材料均為生活常備物品和廢棄物,且為塑料材質。材料易得,容易加工,制作簡單,成本低廉,容易推廣。

7 實驗說明

爆炸發生前,由于火焰處于漏斗內部,風扇形成的風力對其沒有影響,不會被吹滅。但爆炸發生后,爆炸形成的壓力會將火焰震滅。因此需要重復打火操作,才能實現連續的爆炸現象。

參考文獻:

[1]徐寧.對粉塵爆炸實驗的改進[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5):45.

[2]黃慶權.對粉塵爆炸實驗的再改進[J].化學教育,2012,(12):75~76.

[3]喬金鎖.粉塵爆炸實驗的改進[J].化學教學,2016,(2):67~69.

實驗創新設計范文2

關鍵詞:生物實驗;創新設計;課程理念;實驗分析;疏誤

湖南省郴州市教育裝備處2010年下學期舉行了第二屆中學生物學教師實驗技能比賽,鼓勵參賽者進行創新設計或對教材實驗進行改進。多數參賽者在實驗的創新設計或改進方面有良好的表現,也有部分教師由于對課程理念、課程標準和實驗目的認識不足而在創新設計方面出現疏誤。對參賽者的疏誤進行反思,筆者總結出生物學實驗創新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對實驗的改進要符合課程理念

教材安排的“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有利于學生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有位教師將此改為“探究α-淀粉酶對饅頭的消化”并陳述了改變的理由,理由是“學生取唾液感覺惡心”和“唾液因人而異增加了一個無關變量”。但這一“改進”及其理由未得到評委的認同。評委點評時堅持這個實驗應該使用唾液,并提出同一小組學生的唾液混合后再使用可以避免“因人而異”的可能差異,還建議教師應該設法消除學生取唾液感到惡心這一可能的心理障礙,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使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

把“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改為“探究α-淀粉酶對饅頭的消化”、把“同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改為在實驗室進行的模擬實驗。這類“改進”都忽視了探究的真實,背離了新課程理念。本來容易做的實驗或實習,遇到一點本可以克服的困難,就對實驗目標與實驗操作大打折扣,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理念將如何落實?

二、領會原實驗操作程序的含義,才能設計出好的實驗教學方案

教材安排的絕大多數實驗有其科學含義,如“探究鼠婦對光的反應”。因為鼠婦受驚可能會假死,實驗中容易受到聲音的干擾。故教材建議每班分6~8組、每組測10次,全班一共測60~80次,得到的實驗結果是能夠排除干擾而可信的。“多次測試”這一環節是統計學基本方法,承載有探究實驗方法訓練的目標。有的教師用“探究鯽魚對氧氣的反應”替代“探究鼠婦對光的反應”,這一替換忽視了原實驗訓練學習排除干擾的實驗方法的目的。因此,教師對教材安排的實驗進行改變,要先進行教學研究,只有掌握實驗原理、方法,理解實驗的目的與意義,才能設計出好的改進實驗的教學方案。

三、嚴謹的實驗分析是增強實驗課教學有效性的保障

實驗教學的實驗分析環節,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以適當的方法引導學生嚴謹地進行實驗分析。

新教材對“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實驗做了改進,但部分教師仍然采用類似舊教材的裝置圖進行演示講解。在演示過程中僅對實驗條件和結果作簡單陳述后就輕率地下結論:“只有A燒杯中間的種子萌發,這個實驗說明種子的萌發要同時滿足3個外界條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這犯了籠統作出結論的錯誤。

有的實驗,其總結論由幾個分結論組成。分析這類實驗時,要先逐項條件分析得出一一對應的分結論,再推導出總結論。如果對種子萌發條件的實驗簡單分析為“A1缺水、A3缺少空氣、A1~A3溫度適宜,所以,種子萌發所需外界條件為水分、空氣和適宜的溫度”是粗淺的,應該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即:A1與A2對比后導出水分條件,A3與A2對比后導出空氣條件,B2與A2對比后導出溫度條件,最后小結。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可使學生既理解實驗結果又了解對比實驗原理。嚴格的對比分析導出的結論才最可靠,若將B1與A2對比,就不能肯定B1不萌發是水分的影響還是溫度的影響。由此可見,在做實驗分析時,籠統地作出實驗結論有失嚴謹,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法的。如果將七年級上冊“植物呼吸作用的演示實驗”3個相關小實驗合為一套裝置,不要忘了分步設問或提問引導討論分析結果。其實,初一學生的科學分析能力較低,采取逐項分析、逐步推進的方法有助于低年級學生認識科學事實和科學原理。

在教學中,實驗分析是教學方法、思維方法和科學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啟發學生思維與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實驗分析的任何疏忽與失誤,都是同素質教育的原則與目標背道而馳的。因此,教師應認真、科學、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分析,還應設置新穎的實驗情境訓練學生,使實驗分析成為實驗教學過程中的點睛之筆。

四、學生分組實驗的可操作性是針對全體學生而言的

有位教師做“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為了在實驗創新設計方面有所作為,改用排水法比較產生氧氣的速度。原實驗操作方便,只需觀察氣泡的產生情況即可,實驗現象明顯可靠。如果非要追求完美的量化,就只會越弄越復雜。雖然設計是科學的,但自身在演示操作過程中因氣密性問題出錯而未成功,繁瑣的操作怎么面向全體學生?由簡到繁的“實驗改進”是不可取的。

實驗創新設計范文3

關鍵詞:氫氣;噴泉實驗;循環往復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4-0092-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35

一、 問題的提出

“噴泉”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一個演示實驗,高一化學教材在講到氨的性質時,安排了“噴泉”實驗[1]。由于“噴泉”實驗的趣味性和觀賞性強,直觀效果好,一直受到廣大化學教師的青睞。如今在許多優秀一線教師的改進下,已超越了教材中安排的“噴泉”實驗的范圍,演變成一系列的適合初中化學教學的“噴泉”實驗。但是縱觀這些“噴泉”實驗,都沒有克服兩個方面的問題:(1)發生的化學反應都是一次性的,下次使用前還需添加藥品,不能隨時發生隨時停止;(2)形成的“噴泉”都是一次性的,下次使用前還要把上瓶中的液體倒掉,還需在下瓶(或燒杯)中添加水等液體。這樣就給連續授課的教師帶來了不便,或者上課時學生進行演示實驗也只能進行一組。

于是,筆者經過反復的實踐和思考,對“噴泉”實驗進行了創新改進,設計了循環往復的“噴泉”實驗,有效克服了這兩個弊端。

二、最初的改進

筆者在最初的構思設計中,存在了以下幾個不足。

1. 沒有設計玻璃彎管(如圖1所示)

只能稍微傾斜碳酸飲料瓶,使鋅粒和稀鹽酸接觸,但產生的壓強不夠,噴出的效果不好。這樣形成的 “噴泉”不能算是真正的“噴泉”。

2. 沒有使用三通管(如圖2所示)

結果打開止水夾K2時,因為產生的氫氣沒有釋放出去,因此紅墨水并沒有流下來。

3. 上方的塑料瓶沒有去底,而是在瓶底打了幾個小孔(如圖3所示)

結果,許多的紅墨水溢出,桌面上都是紅墨水,且紅墨水越來越少,達不到循環往復的目的。

三、成功的改進

1. 實驗裝置(如圖4所示)

2. 制作材料

儀器:塑料碳酸飲料瓶2個;錐形瓶1個;止水夾2個;橡皮塞3個(單孔1個、雙孔1個、三孔1個);細長玻璃導管1支、彎玻璃導管2支、短導管2支;膠皮管4小段;T形三通管1個;拴著細線的紗網一個。

藥品:鋅粒;稀鹽酸;紅墨水。

3. 制作方法

(1)找1個錐形瓶,2個塑料碳酸飲料瓶,其中一個瓶子用剪刀剪掉底,把剪掉的部分反扣在瓶底部。

(2)根據瓶子的口徑大小,找相應的橡皮塞3個(單孔1個、雙孔1個、三孔1個)。

(3)根據玻璃導管的粗細,在橡皮塞上打孔,以利于玻璃管插入而不漏氣;用膠皮管連接各連接處導管和T形三通管,并加上兩個止水夾。

(4)把鋅粒放入紗網里,用細線拴住,旋緊橡皮塞,壓緊細線,確保鋅粒懸在瓶子的中上部。

4. 使用方法

(1)連接好如圖4所示裝置,檢查氣密性:輕輕擠捏碳酸飲料瓶,細玻璃管中紅墨水上升,保持癟度不變,細玻璃管中的液柱不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倒入稀鹽酸約占碳酸飲料瓶子容積的1/4,將包有鋅粒的紗網懸在酸液的上方,不與酸液接觸。

(3)倒立碳酸飲料瓶,(保持玻璃彎管口向上),讓鋅粒與酸液接觸,產生氣泡,剪掉底的碳酸飲料瓶中出現“噴泉”。當液面即將達到細玻璃管頂端時,直立碳酸飲料瓶,反應停止。

(4)先打開止水夾K1,再打開止水夾K2,上方瓶中的紅墨水流回下方瓶中。

(5)關閉兩處的止水夾,再次倒立碳酸飲料瓶,反應再次發生,如此循環往復。

5. 反應原理

倒立碳酸飲料瓶,鋅粒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瓶內壓強增大,把紅墨水沿細玻璃導管壓入上方碳酸飲料瓶中,形成“噴泉”。然后直立碳酸飲料瓶,打開止水夾K1釋放氫氣后,再打開止水夾K2,碳酸飲料瓶中的紅墨水流回錐形瓶中,如此循環往復。化學反應方程式為:Zn+2HClZnCl2+H2。

6. 改進優點

(1)反應可控:把鋅粒放在紗網里,懸在酸液上方。當瓶子倒立時,固液接觸,產生氣泡,反應發生;直立時,固液分離,反應停止。

(2)現象明顯:玻璃彎管的使用是本實驗的一大亮點。為了能夠產生更大的壓強,使現象更加明顯,富有觀賞性,需要讓稀鹽酸和鋅粒充分接觸反應,所以需把碳酸飲料瓶倒立。而玻璃彎管恰恰有效防止了稀鹽酸因為碳酸飲料瓶的倒立而進入三通管中,使實驗失敗。

(3)循環使用:當紅墨水進入細導管形成“噴泉”后,上方瓶子內的紅墨水越來越多,此時只需打開止水夾K1和K2,即可把上方瓶子中的紅墨水又重新流回下方瓶子中,可以循環使用。

(4)氣密性檢查操作簡單:連接好裝置后,只需輕輕擠捏塑料瓶,細玻璃管中紅墨水上升,保持癟度不變,細玻璃管中的液柱不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5)變廢為寶:使用的反應容器是丟棄的塑料飲料瓶,實現了廢物再利用,變廢為寶。

7. 注意事項

當打開止水夾K1時,由于噴出的是氫氣,具有可燃性,所以要遠離火源,防止爆炸而發生危險。

8. 實驗用途

本實驗主要用于在課堂上學生做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意識,可供多名學生演示使用;也可用于導入新課時教師演示使用。

四、實驗后記

該實驗設計集易操作性、趣味性、觀賞性于一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發揮了很大的魅力,因此在2015年徐州市優秀自制教具評選中獲得一等獎。當然,在鋅粒里也可適當添加1-2小片鎂條,可增大壓強;也可以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丸代替鋅粒和稀鹽酸,效果也不錯。作為化學一線教師,我們要不斷優化和創新化學實驗,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從而為他們的后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實驗創新設計范文4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創新

〇前言

在初中學生首次接觸到化學知識,因此這是學生的化學學習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而化學實驗是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因此化學實驗教學方法要不斷的創新,以便化學實驗教學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的吸引學生的興趣。下文中,筆者詳細的探究了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進行創新設計的措施,比如教師要時刻注重提高自身的創新素質、注重更新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在實驗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利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重新設計或改進實驗裝置、布置家庭小實驗任務以及適時的用微型化學實驗替代常規實驗等。

1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創新設計

1.1化學教師要時刻注重提高自身的創新素質:若想有效的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進行創新設計,教師首先必須做到自身具備很高的創新素養,只有如此,教師所進行的創新才會具備較高的水平,能夠贏得學生的崇拜和尊敬,教師的創新精神才能夠感染并帶動學生創新。化學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新的化學知識,不斷的探索實驗的新方法,多學習一些新興的化學科學,多了解新的化學發明。

1.2化學教師的實驗教學觀念要與時俱進:新課改要求教師及時的更新教學觀念,對于化學教師也是如此,比如學會實驗教學觀念的更新,而不能一味的堅持傳統的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學觀念下,化學課程多以理論講解為主,實驗操作課不多,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不到鍛煉。化學教師要注重改變教學觀念,做到理論的講解與實驗教學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要教學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鼓勵并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

1.3尊重學生在實驗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動手實驗機會不多,教師往往以演示實驗代替正規的實驗操作課,導致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明顯。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動手、積極參與,尊重學生在實驗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教師把實驗操作方法教給學生并向學生演示如何具體操作,提醒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然后鼓勵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并及時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并給出一定的指導。這樣學生能夠體會到實驗的神奇,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今后學習化學的興趣,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學生對于實驗創新的探索。

1.4利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化學教師可以在課前進行演示實驗,并把它錄下來,演示實驗的過程中要注意動作步驟清楚、節奏適中,同時要隨著每個步驟講解要領和注意事項,然后在實驗課上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這樣學生能夠清楚的看到實驗步驟,知道實驗過程中該注意哪些事項,然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如果有做錯的地方教師對其進行指導或者再次觀看視頻,分析錯誤原因并及時改進。利用多媒體輔助化學實驗教學有利于節省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同時能夠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得到加強。

1.5重新設計或改進實驗裝置:化學教材中的部分實驗裝置雖然非常規范標準,但是使用步驟過于繁瑣復雜,學生觀察和學習起來比較困難,而且這樣的裝置實驗效果未必理想,很多時候實驗現象不明顯,學生沒有覺得感興趣反而覺得化學實驗很困難,不利于激勵學生的化學學習。因此,化學教師可以適當的對裝置進行改進,或者依據課程需要對裝置進行重新設計,以節省時間的同時還能增加實驗效果,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能夠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1.6布置家庭小實驗任務: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進行創新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而布置家庭小實驗任務是創新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方法。家庭小實驗雖然是學生在家里進行而非課堂,但是它對化學教學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家庭小實驗能夠增加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的持久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對化學知識和實驗進行探索的欲望。而且家庭小實驗涉及到的實驗用品大多是家庭中常用的物品,使用方便、操作簡單,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獨立實驗能力,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學好化學的堅定信念。比如,教師在課堂上講完酸和鹽的性質之后,可以布置家庭小實驗任務給學生,讓學生回家把醋和小蘇打融在一起,觀察其反應,并將反應速度和狀態記錄下來,下節課時和大家一起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明白了酸和鹽的性質,又體會到了親自動手實驗的快樂。

1.7適時的用微型化學實驗替代常規實驗:隨著時代的發展,綠色化學理念逐漸的被倡導,因此,化學教師利用微型化學實驗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進行創新既符合新時代下教育發展趨勢,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微型化學實驗采用微型儀器,而這些微型儀器多數來自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廢品廢物,比如點滴板是利用不用的膠囊板。由此可見,微信化學實驗既能夠做到廢物利用、減少環境污染,還能夠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得到提高。

2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教育事業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新形勢下,初中化學教師要順應我國教育發展潮流,懂得對化學實驗教學進行創新,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創新素養,注重把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作為化學教學目標,實時的更新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希望以上我的建議能夠對其他的在實驗教學創新方面存在困惑的初中化學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2012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2]劉知新,對“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化學教育,1991,3:22~23.

[3]李文會,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及策略初探,網絡,2012,5.

實驗創新設計范文5

長頸漏斗、錐形瓶、橡膠導管、尖嘴導管、玻璃珠、自制底座、涼水、熱水、白磷。

二、實驗裝置連接時應注意的問題

1.在氧氣發生裝置的膠塞上連接一個氣球,起緩沖作用,防止產生的氧氣沖破瓶塞;

2.將二氧化錳裝入扎有小孔的塑料藥瓶中,并將藥瓶與銅絲相連,穿過膠塞,通過上下推拉來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

3.將大小適宜的玻璃珠塞入橡膠導管,擠壓玻璃珠就可以將氧氣通入長頸漏斗;

4.在長頸漏斗下端橡膠管中分別放入一小段尖嘴向上的玻璃管,防止長頸漏斗中的水下降進入橡膠管中。

三、實驗操作及現象

1.分別向三只長頸漏斗中注水,從左到右依次添加冷水、熱水、熱水;

2.向反應容器中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

3.向右側長頸漏斗內加入一小塊白磷,白磷沒有燃燒;

4.向左側長頸漏斗內加入一小塊白磷,擠壓玻璃球,通入氧氣,白磷也沒有燃燒;

5.向中間長頸漏斗內加入一小塊白磷,擠壓玻璃球,通入氧氣,白磷在水中燃燒了。(如圖2)五、實驗現象分析實驗中,分別將左側和右側長頸漏斗內的白磷和中間長頸漏斗內燃燒的白磷進行對比。右側長頸漏斗中放了熱水,雖然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但由于白磷沒有與氧氣接觸,所以白磷不能燃燒。左側長頸漏斗內的白磷雖然接觸了氧氣,但由于溫度沒有達到白磷的著火點,所以也不能燃燒。中間長頸漏斗內的白磷既與氧氣接觸了,溫度又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所以白磷就燃燒了。

四、裝置改進的意義

1.分別向冷水和熱水中的白磷上通入氧氣,冷水中白磷不燃燒,而熱水中白磷驚現“水火相容”的奇觀,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很好地證明了可燃物燃燒需要同時滿足與氧氣接觸和達到其著火點的雙重條件,效果很好;

2.實驗現象對比性強,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培養;

3.將白磷放置在水中,不污染環境,體現了環保的特點;

實驗創新設計范文6

關鍵詞:化學;探究性;實驗設計

探究性實驗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它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并將新課改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落實到實處[1

].

一、設計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的基本要求

1.要符合科學性.教師設計的探究性實驗,無論是對化學成份的探究還是對物質性質的探索,都要符合科學性,在探究過程中,提出的觀點,或者是對問題與現象解釋都要依據化學原理,不能隨意的臆造.比如,探索MnO2能不能在H2O2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不僅要看H2O2分解反應的速度有沒有發生變化,還要看MnO2在反應前后的質量與化學性質有沒有發生變化,這就必須要求學生在反應結束后提取MnO2,并測出它的質量是否與反應前一樣.如果要驗證它是不是MnO2,還可以讓它加入到氯酸鉀中,看看氯酸鉀的反應速度是不是變快了,從而確定它還是MnO2這個物質.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教學目的與教學方法之間的聯系性,還要注意教學過程的邏輯性,并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來設計探究性實驗.

2.要使實驗簡單化.初中學生所探究的化學問題,在化學學習中是早有定論的,之所以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實現學會向會學的轉變.教師在設計探究性實驗的時候,要考慮實驗的可操作性,初中學生的化學知識與生活經驗都很有限的,過于復雜的探究性實驗是無法完成的,如果學生在多次探究性實驗中都無法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勢必會失去信心.因此,在設計化學探究性實驗的時候,無論從器材的選擇上,還是操作上都要考慮初中學生的可行性,過于復雜的裝置或者實驗步驟,會使學生產生畏懼感,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設計化學探究性實驗的途徑

1.從常規實驗中出現異常來設計.由于化學藥品放置的時間長,或者是混有雜質的影響,使常規的實驗出現了預料之外的現象,此時,教師只作粗略的解釋是很難讓學生理解的,而且也不利于調動學生探知的積極性,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進行探究.比如,在裝有NaOH溶液的試管里滴幾滴無色的酚酞,溶液會變紅色,當向紅色的溶液中滴入稀HCl的時候,理應只看到紅色逐漸褪去,但在具體的實驗中還看到汽泡產生了,這是沒有想到的現象,教師可以根據這個“異常”現象設計一個讓學生探究的實驗.學生通過實驗最終探究出這一異常現象的原因是NaOH中混有一定量的Na2CO3.

2.利用學生的疑問來設計探究性實驗.初中化學對于才接觸化學學習的初中生來說是有難度的,尤其是化學上有很多的概念、原理,而且初中化學內容所涉及的生活知識也很多,實驗操作的要求也不低,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問題,產生了很多的疑問,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疑問來設計探究性實驗,這樣不僅讓學生解決了自己的疑問,還提高了探知的能力,并能更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效果遠遠比教師簡單的釋疑要好.比如,人們在進入深的山洞或者地窖的時候,要做個“燈火試驗”,測測里面的CO2氣體是不是很多,怕人窒息.有的學生查閱資料后提出: CO2在空氣中的體積比達到6%的時候,人就會窒息了,可是,蠟燭在6%的空氣里不一定熄滅,也就是說燈火試驗并不可靠!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最好是設計一個實驗讓學生探究一下.這個實驗的設計的關鍵是讓空氣中的CO2的含量怎么才能達到6%.教師可以這樣的引導學生:在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時候,我們是怎么知道它的體積百分比的?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后,想到了這樣的設計:在集氣瓶里事先灌注6%體積的水,然后用這個集氣瓶(排水法)來收集稀鹽酸與石灰石反應所產生的CO2,再利用點燃的蠟燭伸入該集氣瓶里,看看蠟燭火焰是不是熄滅了,從而驗證“燈火試驗”的可靠性.

三、及時做好教學的反思

在進行探究式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理解新課程教學理念,及時做好每一節課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有沒有將教學目的與教學方法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沒有凸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設計的實驗有沒有脫離學生的實際,有沒有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在學習的活動中有沒有積極的參與.教學反思的目的并不在于做“檢查”,而是為了今后的教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更好的培養.

總之,探究式教學是新課程教學的重要模式,而設計好各種探究性實驗是新課改對教師的一項重要要求,作為一名新課程教學的教師,應該勤于鉆研,并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總結,使駕馭新課程教學的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陆日韩欧美 | 国产日本在线视频 | 欧美综合亚洲 | 欧美高清第一页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鸭 | 国产精品免费播放 |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666 |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亚洲欧美网址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 日韩精品网址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 | 欧美成人禁片在线观看网址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成人 | 欧美人与禽zoz0性伦交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 | 九九国产精品九九 | 国产精品1000部在线观看 | 自拍偷拍亚洲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成人 | 欧美啊v| 国产欧美二区 | 在线色|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 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专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色另类 |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久 | 日本免费一区尤物 | 国产在线视频网 | 日本a天堂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