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茶館的讀后感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茶館的讀后感范文1
茶花女的英語讀后感1
它,是一部感人肺腑的長篇小說,在小仲馬的筆下,主人公以分別寫下了悲傷的結局。它,就是那部舉世聞名的《茶花女》。
It is a touch one deeply in the heart, the novel, in Dumas's pen, the heroine to wrote sad ending. It is the Department, be known to all the world's "La Traviata".
當我看到瑪格麗特和阿爾芒在一起時,我比誰都高興;但她離開了一直深愛她的阿爾芒,我又為阿爾芒感到憤憤不平;終于,阿爾芒一次次傷害著心靈脆弱的瑪格麗特,我傷了心;最后,瑪格麗特無助的眼神,阿爾芒誠懇的懺悔,我不得不將眼睛從書上移開,心里好像被刀絞了一下,痛得不得了。
When I saw Margaret and Armand together, I ratio who all happy; but she left has been in love with her Armand, I feel be indignant and Armand; finally, Armand again and again hurt heart vulnerable Margaret, I hurt the heart; finally, Margaret helpless eyes, Armand sincerely repent, I have to the eyes away from the book, the heart seems to be a knife twisted up, painful.
雖然經過了那么多的轉折,有情人卻沒有終成眷屬,天各一方,然而,瑪格麗特是堅強的,因為她知道,只要她離開阿爾芒,他就會擁有一切,她沒有為了自己而依然和他在一起,而是忍痛割愛,為了阿爾芒的幸福著想,心痛的離開了他,這種品質是我們沒有的,雖說她是一個,卻有著如此高尚的品格,是多么叫人欽佩啊!
Even after so many twists, lovers never married, separated, however, Margaret is strong, because she knew that, as long as she left Armand, and he will have it all, she is not to own and still with him, but gives up reluctantly, in order to Armand happiness, heartache leave him, this quality is what we don't have, though she is a prostitute, so they have a noble character, is so admired ah!
我們是出身與良好家庭的,但有的人品質惡劣,欺軟怕硬,這種行為是不良好的,要像瑪格麗特一樣,出身卑微,卻是圣潔的。這樣一來,才能成為好孩子!
We are born with a good family, but some bad quality, bully the weak and fear the strong, this kind of behavior is not good, like Margaret, who was of humble origin, is holy. In this way, to be a good child!
茶花女的英語讀后感2
I rea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Camille” a few years ago. At that time I was deeply moved by the main character Marguerite Gautier. “Camille” or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by Alexandre Dumas, fils, is the story of Marguerite Gautier, a young courtesan, or kept woman, in Paris in the mid 1800's, and how she falls in love with a young man, Armand Duval, and then tries to escape from her questionable past. Unfortunately, it comes back to haunt her and she ends up returning to that life and dies painfully and alone, but with the knowledge that she was a noble woman at heart. When I first began to read the book, I did not care for Marguerite or her attitude or lifestyle, but as I got further into the narrative, I realized that her saucy attitude was a front to cover the lonely woman that she really was. She felt used, abused and unloved, until the gentle Armand Duval came into her life and showed her that he loved her as a person and not for what she could do for him. It must have taken great courage for Marguerite to leave the life she had lived for so long, knowing all along that it was probably too good to be true and would not last indefinitely. And it also showed that Marguerite really loved Armand Duval for she could even change herself for him.
茶館的讀后感范文2
關鍵詞:EB病毒感染;磷酸肌酸鈉;心肌損害
EB病毒是一種屬于皰疹病毒中的嗜B淋巴細胞的DNA病毒,調查顯示全球約有90%的人群受到EB病毒感染,可經口-口、空氣、血液轉播,口-口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1]。小兒EB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以發熱、單核細胞增多為主要病理表現,可感染全身各部位,研究證實一旦感染患者即成為終身帶毒者。不同EB感染患兒預后存在較大差異,多數表現為隱性感染,誤漏診率較高,急性原發EB病毒感染可致多器官、多系統損害。磷酸肌酸鈉是治療成人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肌損傷常用藥,本次研試探討其在小兒EB病毒感染中的心肌保護作用[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3年2月~2014年12月,醫院兒科收治的住院EB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臨床確診,參照化學發光法檢測VCA-IgM陽性;②未合并其它類型原發性心肌損害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窒息等;③知情同意。共納入患兒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14~30個月、平均(24.1±5.6)個月。其中典型31例、非典型9例。癥狀表現:發熱35例、咳嗽27例、淋巴結腫大15例、眼瞼水腫25例、肝脾腫大7例、肺部音21例。實驗室檢查WBC上升11例、下降5例。據入院順序,采用隊列插入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20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情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患兒均給予抗病毒治療,給予更昔洛韋,5mg/kg,靜脈滴注,輔酶Q10,10mg/次,口服,3次/d,以及維生素C 200mg/(kg?d)靜脈滴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磷酸肌酸鈉,0.5g+5%葡萄糖糖注射液30ml,靜脈滴注,1次/d,14d 1個療程,藥品主要成分為磷酸肌酸二鈉鹽四水合物。分別在入院24h內以及治療后,經股靜脈采集靜脈血4ml,自然凝固離心,300r/min,15min,分批檢測α-HBDH、LDH、CK、CK-MB。并在治療期間,進行心臟超聲檢測、心電圖監測,尋找心肌損害表現。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α-HBDH、LDH、CK、CK-MB水平[3];治療期間,出現的心肌損害表現。
1.4診斷標準 ①心肌損害癥狀:心音低純、心動過緩、心律失常、膚色蒼白、心力衰竭、心臟驟停;②心肌損害心電圖改變:心律失常、ST-T改變、T波異常、QT間期延長、P-R間期延長;③心臟超聲:左心射血分數下降。
1.5統計學處理 數據資料以EXCEL錄入,轉SPSS18.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若服從正態分布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否則采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以數(n)與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
2結果
2.1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α-HBDH、LDH、CK、CK-MB水平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心肌損害 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癥狀、心電圖異常、左心射血分數異常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EB病毒感染可致呼吸、循環、泌尿、免疫等多系統損害,其中心功能損害影響危害最大,影響最深遠,若治療不當,可進展為心臟病,甚至并發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嚴重影響患兒預后。研究中,治療前,EB感染住院患兒普遍伴有心肌損害癥狀,心電圖異常率在1/2以上、左心射血分數異常率在30%~40%,α-HBDH、LDH、CK、CK-MB水平均超出正常水平,提示患兒確實伴有心室、心肌功能變化。在給予治療后,所有患兒α-HBDH、LDH、CK、CK-MB水平與癥狀、心電圖異常、左心射血分數異常率顯著下降,但需注意的是,仍有相當一部分患兒仍有心肌損害癥狀、心電圖與超聲心電圖表現,提示EB病毒感染所致心肌損害是持久而深遠的。量變形成質變,有必要積極預防心肌損害,以避免病情向不可逆性終點變化,以改善患兒預后。
研究顯示,在基礎治療前提下聯合磷酸肌酸鈉,α-HBDH、LDH、CK、CK-MB水平與癥狀、心電圖異常、左心射血分數異常率下降更顯著,提示磷酸肌酸鈉確實有助于減輕心肌損害。研究中,觀察組α-HBDH、LDH、CK、CK-MB下降更顯著,提示磷酸肌酸的多靶點作用,從源頭上減輕了心肌損傷。
綜上所述:小兒EB病毒感染住院者普遍伴有心肌損害,磷酸肌酸鈉可減輕心肌損害,作用靶點較多。
參考文獻:
[1]王蕾,湯建華.小兒皰疹病毒感染臨床治療用藥的進展[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34(1):119-121.
茶館的讀后感范文3
【關鍵詞】 肝炎病毒; 抗結核藥物; 肝功能
中圖分類號 R5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8-0153-02
doi:10.14033/ki.cfmr.2016.28.085
肺結核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該病近年來的發生率呈逐漸回升趨勢,需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1-2]。雖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上對于肺結核的治療方案不斷的改進,異煙肼、利福平等藥物的應用均可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述藥物進行治療時,不可忽視其對肝臟細胞所產生的傷害性。根據臨床觀察,對于接受抗結核藥物治療的患者,易引發藥物性肝炎等并發癥,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時還要求暫停治療。在這一階段中,致病菌可能發生變異,產生耐藥性,降低后期治療效果。因此肺結核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療在臨床上成為較為棘手的問題。在本次調查中,筆者就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結核患者的抗結核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并重點了解患者治療后肝臟功能所受到的損傷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時間為2012年1月-2015年6月,調查對象為筆者所在醫院呼吸內科門診部收治的肺結核患者75例,其中包括單純肺結核50例,設為A組;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結核患者25例,設為B組。納入標準:(1)治療前檢查患者的肝臟功能未出現異常;(2)治療前未服用肝毒性藥物;(3)兩組患者對于本次調查情況知情。A組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20~70歲,平均(43.4±2.4)歲;B組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18~69歲,平均(44.0±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以抗結核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其中治療前4個月時,所使用的藥物為利福平(R)、異煙肼(H)、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首先服用H(300 mg/d),體重50 kg患者,服用R(600 mg/d)、Z(1500 mg/d)、E(2000 mg/d)。治療后,再以H、R兩種藥物維持治療2個月,即整體治療時間為6個月。
在接受治療后,每間隔2周對患者進行肝功能檢測,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2個月后檢查間隔時間為每個月1次。在檢測過程中,一旦出現肝功能檢查指標異常,可能有藥物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等癥狀后,則需立即停止抗結核藥物治療,并指導患者口服護肝藥物,護肝藥物服用至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均恢復正常。當患者的肝功能指標一旦恢復,則需繼續使用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
1.3 急性藥物性肝炎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1)藥物治療4周內肝功能指標檢測異常,提示存在肝損害;(2)伴有發熱、瘙癢、皮疹等初發癥狀;(3)臨床檢驗提示患者的嗜酸性粒細胞>0.06;(4)患者存在肝細胞損害、肝內淤膽等病變;(5)臨床檢驗提示巨噬細胞或淋巴細胞轉化試驗呈陽性;(6)肝炎病毒病原學檢測為陰性;(7)使用相同藥物治療后,患者肝損害癥狀被再次誘發。對于滿足第1條,或滿足2~7條中任何2條癥狀的患者,即可被判定為出現藥物性肝損害。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急性肝炎發生率比較
A組患者中5例發生急性肝炎,急性肝炎發生率為10%;B組患者中11例發生急性肝炎,急性肝炎發生率為4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A組患者的AST、ALT水平分別為(210.8±75.6)U/L、(209.8±14.8)U/L,均低于B組患者的(388.8±89.5)U/L和(373.8±92.3)U/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肝功能恢復時間比較
A組患者所需肝功能恢復時間為(27.0±2.4)d,短于B組患者的(42.0±3.4)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293,P
3 討論
肺結核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該病主要癥狀為咳嗽、氣喘、咳血等。近年來,我國肺結核的發生率逐漸呈回升趨勢,需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3]。肺結核的發生與多項因素相關,如身體虛弱、長期營養不良、遺傳等[1]。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上對于肺結核的治療水平不斷提升,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通常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使用抗結核藥物可對患者的肝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傷。尤其對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其在治療過程中誘發急性肝炎的概率將明顯的上升,這將會增加患者的痛苦[4]。而對于未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其誘發急性肝炎的概率則明顯的降低。本次調查結果也充分說明,25例結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其急性肝炎的發生率為44%,顯著高于單純結核患者的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若在治療前未對患者進行肝炎病毒學檢查,那么在治療過程中發生肝炎時通常被認作為藥物性肝炎,這就易造成誤診。許光輝等[5]的報道中指出,在對患者進行抗結核治療時,若患者的急性肝炎發作時間較晚,且其轉氨酶水平呈顯著上升趨勢,同時對其進行保肝治療時所需要的時間較長,那么這一類患者大多為病毒性肝炎患者。這為臨床診斷提供了一定的依據,但不可完全依靠這一結論進行判定。筆者認為,結合臨床特征同時輔以針對性的實驗室檢驗準確性可達到提升。
痰涂片診斷在急性病毒性肝炎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在治療過程中,隨著患者急性肝炎的出現導致抗結核藥物治療的暫停使用是具有一定的風險的[6-7]。在此階段內,致病菌可能發生變異,產生耐藥性,同時也可能增加疾病傳播概率,使得治療失敗。因此這就要求,對結核患者進行抗結核藥物治療的時候,應先進行肝功能的檢測,而后再進行抗結核藥物治療,這對降低后期風險有重要意義[8]。可以肯定的是,對于已經攜帶肝炎病毒的抗結核患者,其在治療過程中發生肝功能損害的概率是顯著高于單純結核患者的。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患者的AST、ALT水平均低于B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于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結核患者,以抗結核藥物治療可對肝功能造成的一定損傷,因此對于此類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需更加重視,及早且積極的對患者進行肝功能檢驗,降低對肝臟功能產生的傷害性。但本次調查因樣本容量較小,因此尚存在以的不足指出,筆者后期將繼續擴大樣本容量,以完善本篇報道,提供更加完善的參考信息。
參考文獻
[1]許東,趙滿芝,孫登順,等.87例肺結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結核治療的回顧性分析[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13,23(2):112-113.
[2]劉云,楊輝,馬克,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對骨關節結核病患者實驗室檢測結果的影響[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12,26(6):450-452.
[3]施海燕,廖寶林,林思煒,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肺結核患者抗結核治療中肝損傷的防治研究[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3,6(2):90-93.
[4]顧佳怡,爾西丁?買買提,向陽,等.肺結核病人中丙型肝炎分布特征及其與肝功能損害的關聯性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5,19(2):119-122.
[5]許光輝,陳志宇,甄志斌,等.肺結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與發生藥物性肝炎關系的隊列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2):4-6.
[6]鄧國防,雷建平,鄧群,等.28例肺結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重型藥物性肝炎預后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2,34(9):620-622.
[7]管鶴.肺結核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80例的臨床治療分析[J].醫藥前沿,2014,4(24):194-195.
茶館的讀后感范文4
一是情感意識。語文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交流互動的過程,始終是以情感為推動力的,語文教學的過程,必須挖掘學生個性的情感因素,讓學生主體對文本感同身受,并深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產生獨特新穎的個人體驗,才能有情感的自由和心靈的頓悟。學生只有深入到課文所創設的情感世界里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打動自己才能形成內動力,從而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為此,教師應不斷刺激和反饋,以情感傳遞人性,以情感表達活力,讓學生滿懷激情地參與語文學習。當然,教師在引導學生尋找作者的感情世界時,如果自己沒有澎湃的激情,則很難教出具有濃濃情味的語文課。
二是問題意識。問題是學生夯實基礎、形成能力的原動力,是產生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的催化劑。富有活力的語文教學,首先要從創設問題情境入手,誘發學生的參與動機,把學生的情感和思維引入到與文章有關的情境中來。因此,如何提問,至關重要。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在多而在精,應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比如:《囚綠證》,“囚”是什么意思,綠為什么要去“囚”?《裝在套子里的人》,人為什么要裝在套子里?《飛向太空的航程》,太空究竟有多少奧秘?這是任何一個青少年都想知道的。在講授這些課文時,教師要事先設置好問題,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探究性學習,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教師應著力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鼓勵學生質疑的勇氣,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學生有問題而質疑,教師因問題而解惑釋疑,從而將課堂教學的形式變得輕松快樂,學生的質疑也使其學習從被動變為主動,從接受走向體驗。可以說沒有學生提問的課堂是對學生主體的漠視。
三是活動意識。語文教學活動具有綜合性、長效性、貼近性、實踐性等特征,而實踐則是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的探究、操作、體驗、討論等活動為中心,借以塑造和構建學習主體。課堂活動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既可采用“茶館式”、“座談式”等現代教學方法,又可采用常規和傳統的“講述式”、“描摹式”的教學方法,這要因課文類型而定。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應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延伸要以教材為本,做到課內活動和課外活動有機統一。一堂好的語文課,如果沒有課外活動提供展示的舞臺,語文的工具性特點就無法得以體現。語文課外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如:作文競賽、辯論、演講、表演、墻報、筆報、讀后感、觀后感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表演”這種課外活動,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行的高中新課標實驗教材中的一些對話性小說和戲劇類課文,都可以用“表演”這種形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會文章里有關人物的性格特點,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題。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既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強化表達,又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茶館的讀后感范文5
弟子規學習的心得體會1
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讓我們寫《弟子規》的讀后感,在我的姐姐的引導下,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弟子”也有“規”。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弟子規》里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結鈕扣,有定位,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順便說一個故事:以前著名詩人王安石是當時國家的重臣,可他有一個壞習慣:不愛洗澡。有一次,國家開大會,他也參加了。正當國王在大會上公開地對王安石說話時,一只虱子,從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臉上,會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這件事就傳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話。所以我們要吸取教訓,不然也有可能成為別人的笑話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你會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學仁慈……現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親仁,當然好,好日來,壞日少”我們可要努力啊!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
這就是我的讀后感。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要以它作為行為準則。
弟子規學習的心得體會2
隨著自己對《弟子規》等圣賢文化的熏修,我感覺從個人到家庭都受益匪淺。孩子越來越懂事,家庭氣氛也越來越好,特別是夫妻關系得到很大改善。
我丈夫是刑警,工作很忙,所有的家務活、帶孩子基本是我自己做。而我在高中教學,工作也不輕松。丈夫回來,往往就是一堆臟衣服、臭襪子一扔,大丈夫相一擺,坐吃等喝。盡管我為家庭為丈夫以前所做不少,而丈夫似乎并不領情,而且甭說你對他發脾氣了,態度言辭稍有不好他就跟你斤斤計較。所以,我心中時常感到不平衡,總有種「忍辱負重之感,兩人之間也時常疙疙瘩瘩的。
隨著圣賢文化的熏修,我慢慢醒悟了,原來問題的根本就在自己身上,是我自己的心態不對,雖然為家庭為對方付出的不少,但并不是念念為對方好,而是時常在用得失心衡量:我為他做了多少,他又為我做了多少,總覺付出多回報少,故心含委屈。對方感受到這種不正的思想,必然反饋回來的也是不好的態度。
《弟子規》上說「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夫妻之間不也是這樣嗎?是自己太自私了,所以我就知過改過,首先改變自己的心態,多看丈夫的優點,盡量不看他的缺點,丈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果然變了,而且變成了我的「大恩人。因為是丈夫在社會上遮風擋雨,維護著我們這個家,治家理財也是多虧了丈夫;更主要的,正因為有了他的磨煉,我原來焦躁的性情才變得溫和、沉靜,狹小的心量也變得更加寬闊,是丈夫成就了我。所以,我發自內心地感謝他,感恩心一出來,恭敬心、真誠心都出來了。我也把這種心態傳遞給孩子,所以每當丈夫上班走時,我和孩子都送到大門口:「爸爸再見,您慢走。下班回來,孩子趕緊迎上去:「爸爸辛苦了!我則拿過毛巾給他擦汗。睡前孩子還要問安:「爸爸晚安,祝您做個好夢!
丈夫出差時,我會打電話問候,在生活上也盡量體貼丈夫。若自己在家吃就簡單對付,他回來時我就用心做一道菜;看到丈夫勞累,我自己再疲勞也要給他捶捶背,做做按摩,甚至打好洗腳水幫他洗腳。而且現在做這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平時我還常用手機給他發條短信,對他的優點或善行進行贊揚,因為《弟子規》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對他的缺點,盡量委婉地提出,一切事情都盡量考慮到他的感受。
前些天,我遇到一次學習圣賢文化的好機會,開始丈夫答應了,結果臨走前一天晚上,他又變卦了,盡管我非常渴望并珍惜這次機會,但為他我忍痛放棄了。我對他說:「我們學習圣賢文化的目的就是為了家庭、社會更加美好和諧,不能反而引發矛盾。我知道你也是為了我好,我也為了你,不去了!他說:「這樣的話,以后我支持你學!隨即,他出差去南方,回來時頭一次給我捎回了衣服,而且還是兩套;平時非常節儉的他,花60元錢為我買了一把精致的梳子,還讓人在上面刻上我的名字。
丈夫對我確實變了,大熱天他會滿頭大汗地搶著炒菜;衣服、碗筷有時也幫助洗;看到我很累時他還會為我捶捶背;甚至有時還幫我剪腳趾甲。當然偶而丈夫臉上也會陰云密布,我就趕緊反省自己,一靜下心肯定會發現自己心態或言行上有不好之處,只要糾正了,他也很快會「多云轉晴。
我越來越感到,家庭的幸福需要我們用愛心、感恩心來好好經營。同時我體會出遵循圣賢教誨的兩個原則,肯定你的家庭會非常美滿。第一句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自己想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不想得到什么當然也不能讓對方承受;第二句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也就是當出現矛盾或不順時,我們應首先好好反省自己,往往問題的癥結就在自己身上。其實只要念念為對方著想,一切就會無所求而自得,總之一句話:只要念念為對方,家庭就可變天堂!
弟子規學習的心得體會3
《弟子規》是一本教人怎樣做人、學習、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書。近學期,我校掀起了學習誦讀《弟子規》的熱潮,關于《弟子規》的各種活動也廣泛開來。
我在開始時覺得學習《弟子規》枯燥無味,我想:難道我們還學習古代人跪來跪去嗎?但是,經過后來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熱情,我被感染了,也加入了學習誦讀《弟子規》的行列中。在《弟子規》中,我最為喜愛的是“信”這一內容,講述了作為一個人應該怎樣誠實守信。“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說出去的話,誠信為先;欺詐別人或胡言亂語,那怎么可以呢?誠信是一種美德,只有擁有想、誠信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的生活。
還有一句是“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意思是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贊自己就歡喜,那么不好的朋友就會接近你,而真正的良朋益友逐漸疏遠退卻了。相反,那些正直誠實的有德之士,就會逐漸成為好朋友與你親近起來。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
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同學們,晏殊的這則故事不就是大家應當學習的典范嗎?我們缺失的不也就是這種精神嗎?
茶館的讀后感范文6
【關鍵詞】 拓展 ;農村 ;語文教學 ;課堂空間
在我們國家,農村初中的教學還處于相對薄弱的階段,農村語文教學的課堂教學的空間相對狹窄。因此,如何拓展農村語文教學的課堂空間,是作為一個農村學校的語文教師必須思考和探索的問題。近幾年,我曾在這方面做過一些有益的探索,下面我就談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1 第二課堂拓寬了語文教學的課堂空間,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
語文教育是一個由一、二課堂組成的完整的開放系統。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都分別是這個開放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它們相互依存,各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語文第二課堂一方面具有相對獨立的意義,一方面又與第一課堂互相聯系,互相促進,它促使第一課堂不斷擺脫傳統教學的影響,又激發著學生們的語文興趣,訓練其語文技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開拓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擴大了語文教育的陣地。
1.1 語文第二課堂拓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學生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一般還只完成了認識的第一個飛躍,而要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這個能動的飛躍,語文第一課堂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第一課堂的學習、訓練一般都有局限于某個章節或單元的范圍,多半是剛學過的知識,而語文第二課堂的容量則大得多。它豐富多彩的內容和生動活潑的形式,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最好場所,學生可以廣泛地、綜合地、跨學科地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創造性地運用聽說讀寫的種種技能,獨立地開展活動,使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際,完成認識上的第二個飛躍。如:學習的話劇《雷雨》在課堂上分配角色、指導朗讀、介紹劇情的背景。這也只能讓學生加強對劇情的印象,對人物的了解。如果指導學生組織排練演出,學生則不僅要了解劇情,體會人物的情感,還要了解作品的背景,人物的服裝,舞臺的道具,學習舞臺的表演藝術,多方面、多角度地感受作品的文化,由表及里地領會話劇藝術、作品的內涵。而他們展示個性的欲望又非常的強烈,活動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展示獨立個性和技能的舞臺,在他們宣泄某方面熱情的同時,個性也便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1.2 語文第二課堂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世界。充實的生活離不開豐富的情感,第二課堂活動的多樣性,從不同角度把學生帶進了容易融入的情感世界。配樂詩的欣賞、名著講座、課外交流等都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世界,充實了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校園生活的樂趣、語文學習的快樂。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能主動投入到他們熱愛的活動,并在活動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發展自己的個性,證實自己的價值,充實了自己的情感,他能沒有熱情,能不產生興趣嗎?
1.3 語文第二課堂培養了學生學習創造力。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愿望,可往往由于這些欲望得不到重視、發現和缺乏實現的條件而一閃而逝,或中途夭折,無法實現,因而挫傷了他們的創造欲望。再說,創造力來自于實踐,而第一課堂往往為完成教學任務,難以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語文第二課堂立足于實踐,又給學生施展才能提供了條件。學生的很多創造思維和創造才能都得以在這兒施展。我曾在學生學過《茶館》和《雷雨》之后,要求學生學寫短劇、學演短劇。本只為讓他們實踐一下,可學生交來的短劇作品卻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一位同學的《乘車》從擠上車、搶座位、鬧開窗一系列車上常發生的事,譴責了自私自利、缺乏公德的人。這個劇目在經過“乘車族”的七嘴八舌的集體修改之后,進行排演。經過再加工的劇情、人物、語言更具有感染力。觀眾看后捧腹大笑,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模仿力、表演能力得到了極大的發揮。表現出他們潛在的創造力。每一次語文活動老師是指導者,組織者和參賽者是學生自己。準備的過程、活動的過程,卻是他們創造的過程。為了求新,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和追隨者,得到好評價,他們往往會絞盡腦汁去設計、去組織、去準備,希望有“哄動效應”。而這全身心投入也必然會有創造火花的迸發。應該說,語文第二課堂課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實施的條件、創造的實踐。而實踐、實踐、再實踐的過程,就是創造、創造、再創造的過程。
2 拓展學生視野,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的關系
語文學習與生活有著全方位的聯系,可以說,學生身邊處處都蘊藏著語文學習的素材,學生時時都可以啜飲生活之蜜的營養。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和手段,多層次、多角度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的關系。
2.1 開展口頭作文演講活動,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生活,無論家庭還是學校,抑或社會都可以隨時有所見、有所聞、有所思、有所感,都可以隨時聯綴成篇,敷衍成文。比如介紹一件有趣的事、有啟發意義的事、充滿溫情的事,敘述同學間的一段友情、一個誤會、一場風波。而且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走進社會生活。記得有這么件事:一位孤寡老人含辛茹苦撿垃圾撫養了四十多個孤兒,并培養了十多個大學生,但這些大學生竟沒有一個人寫一封信或寄一張明信片給老人家表示感謝。聽了這個故事后,情動于衷而形于言,同學們熱情洋溢,痛斥這種不仁不義、無情的大學生。演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2 開展詞語積累的競賽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貧乏,是語文能力的致命傷”。語文學習的本質決定了它必須通過慢功夫去逐漸積累語言。這種積累過程盡管是枯燥的,但“思想上的壓力,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而且通過競賽也激發了他們的成功欲望。此外成語接龍,綴詞成篇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能力的良好習慣的另一種途徑。記得去年清明節,正是踏春的好光景。滿山林木蓊蓊郁郁,蒼翠欲滴,迎春花、杜鵑花姹紫嫣紅。有的含苞欲放,羞澀地掛在枝頭上,有的盡情綻放,裊娜地挺立枝頭,似乎向人們展示那不可一世的驕傲。雨后的花木,在春日的映照下,嬌媚極了,別有一種風致。此時,我就啟發學生積累與春天有關的詞語,看誰積累得多、積累的好。
2.3 建立班級圖書角,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課外閱讀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開發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從書本里學習語文的規律和運用的方法,而且課堂只是加油站,絕非語文學習的終點,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在課外。為此,我們班還建立了圖書角,除了向學校圖書館借一部分圖書外,我發動學生每人為班級捐出兩本圖書。定時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讀書筆記評比活動。此外,我還要求學生每學年必須讀兩本中外名著,書目以初中生課外閱讀書目為主。我們還自費訂閱了《讀者》《演講與口才》《科幻世界》《百科知識》《現代中學生》等十幾種報刊,來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開發學生的思維。
3 加強課外閱讀指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閱讀和聽、說、寫一同構成語文教學的四大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品質的鑄就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閱讀。閱讀有“課內”和“課外”之分。對課內閱讀,每個語文老師再熟悉不過,對其重要性及意義不言而喻。加強課外閱讀,不是單純地做“加法”就能奏效的,學生的課外閱讀一定要有正確的方法指導,否則,他們的讀書便只有數量而沒有質量。
3.1 指導學生掌握讀書的一般步驟。由于受文體、篇幅等因素的影響,讀書的步驟不盡一致,就一般的讀書通常有“通讀、熟讀、研讀、美讀”四個步驟。通讀是與文章的初晤,接觸的是文章的“肌膚”,要能把文章讀正確、流利,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熟讀接觸的是文章的“靈魂”,要能夠理解和感悟文章的內容,以及由內容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研讀就是研究性的讀,對文章中的好詞好句、表現手法、結構層次等進行賞析和評價,這一步驟一般適用于高年級,對低中年級不作要求;美讀是對文章的“反芻”,即把文章美美地讀出來,不僅要讀出文章的主旨,而且要讀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個性。當然不是所有文章的閱讀一定要有這四個步驟,對于一般的文章通讀即可,而對于有重要價值的文章則一步也有能少,甚至還要“不厭百回讀”。
3.2 指導學生學會邊讀書邊做記號。這是閱讀過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為重要的閱讀方法和要求,每個學生都應當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做到每次讀書時能夠在文章的緊要處、精彩處、頗有感觸處或疑難處圈圈點點、勾勾畫畫,做上不同的記號。如有疑難的地方畫個小問號,精彩的地方畫個五角星,好詞下面點上小黑點,好句下面畫上波浪線等等,同時在文章的行間或空白處寫一些隨感而發的簡短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