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痛風飲食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痛風飲食范文1
本病日常膳食應以低脂、低動物蛋白、低嘌呤、低糖飲食為宜。嚴格控制肉食、動物內臟、魚類、海鮮及酒等高嘌呤食物。鼓勵病人多食堿性食物,如杏仁、核桃、草莓、柑橘、蔬菜、蘿卜、土豆、洋蔥、竹筍及奶類等,因堿性食物可降低血尿酸的濃度,甚至使尿液呈堿性,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促進尿酸的排出。
1、飲食原則:應限制嘌呤類食物的攝取,以減少外源性的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對于防止或減輕痛風急性發作,減輕尿酸鹽在體內的沉積,預防尿酸結石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含嘌呤高的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100~1000毫克),如肝、腎、心、腦、胰等動物內臟;肉餡、肉湯;鯉魚,鯖魚、魚卵、小蝦、蠔、沙丁魚等;鵝,鷓鴣,此外還有酵母。以上食物在急性期與緩解期應禁止食用。含嘌呤中等量的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90~100毫克),如牛、豬及羊肉;菠菜,豌豆、蘑菇、干豆類、扁豆、蘆筍、花生等。含微量嘌呤的食品,如牛奶、雞蛋、精白面、米、糖、咖啡、可可及除第2類所列菜類以外的蔬菜及水果類。
2、急性期:應嚴格限制含嘌呤高的食物,以免外源性嘌呤的過多攝入。可選用含微量嘌呤第3類食物,以牛奶,雞蛋為膳食中主要的優質蛋白質來源,以精白面,米為熱量的主要來源。選含嘌呤低的蔬菜和水果,限制脂肪量。
3、緩解期:給予正常平衡膳食,以維持理想體重和正常血尿酸水平。由于蛋白質攝入能加速痛風病人尿酸的合成,每日攝入量不宜超過每公斤1克,并避免第1類食品,有限量地選用第3類食品,每周2日選用第3類食品,5日選用第2類含中等量嘌呤的食物。應繼續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體重增加,脂肪的限量要長期堅持。據報道:曾有2例病人人院前,每次飲酒或進高嘌呤飲食,尤其是進食蝦類后,關節疼痛腫脹明顯,在家服用藥物效果不好,入院后,仍給予入院前的藥物治療,按急性期的膳食要求進食,禁酒,5~7日后,關節疼痛很快緩解。
4、鼓勵選食堿性食品:增加堿性食品攝取,可以降低血清尿酸的濃度,甚至使尿液呈堿性,從而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促進尿酸的排出。應鼓勵病人選食蔬菜和水果等堿性食物,既能促進排出尿酸又能供給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以利于痛風的恢復。如蔬菜、馬鈴薯、甘薯、奶類、柑橘等。
5、合理烹調:合理的烹調方法,可以減少食品中含有的嘌呤量,如將肉食先煮,棄湯后再行烹調。此外,辣椒、咖喱、胡椒、芥末,生姜等食品調料,均能興奮植物神經,誘使痛風急性發作,應盡量避免應用。
痛風飲食范文2
1、痛風患者在飲食方面需要特別注意,盡量不要吃一些高嘌呤的食物。
2、患者平時可以多吃一些清熱解毒的食物,例如玉米須,玉米須可以降低尿酸,而且還可以排泄尿酸,從而穩定痛風的癥狀。
3、患者可以適當的吃一些魚類,例如草魚,可以補充充足的營養,還應該多吃蔬菜和水果補充水分和能量。
(來源:文章屋網 )
痛風飲食范文3
調整飲食結構 一般飲食分高嘌呤、中嘌呤和低嘌呤食物。痛風病人應少食中嘌呤食物,不食高嘌呤食物。這樣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而不至于產生尿酸鹽結晶,從而使關節組織免受損傷,避免復發。每100克食物含量小于50毫克嘌呤的為低嘌呤食物,有:米、麥、馬鈴薯、甘薯、面條、富強粉、雞蛋每天1只、鴨蛋每天1只、皮蛋每天1只、汽水、巧克力、可可茶、果汁、牛奶、乳酪、果凍及各種水果、蔬菜和油脂等。每100毫克食物中含50~150毫克嘌呤的為中嘌呤食物,有:豬肉、牛肉、羊肉、火雞、火腿、黑豆、綠豆、紅豆、花豆、豌豆、筍干、金針、銀耳、花生、腰果、芝麻、菠菜等。每100克食物中含150~500毫克嘌呤的為高嘌呤食物有:動物肝、腎、胰、腦等內臟,墨魚、鯊魚、鱈魚、海鰻、海蝦、鳳尾魚、蚌蛤、干貝、帶魚、扁魚干、沙丁魚、蛤蜊、牡蠣、鰱魚、鴨、鴿子、鵪鶉、鯉魚、肉湯、酵母粉及刺激性調味食品,應列為痛風患者不食之物。
需戒煙戒酒 酒中的乙醇可刺激人體內乳酸合成增加,而乳酸還可抑制腎臟排泄尿酸的功能,容易引起泌尿系統結石。尿中乙醇可直接增快人體內嘌呤合成的速度,使其產生量增加。尤其是啤酒在發酵過程中,可產生大量嘌呤,對痛風病人很為不利,應為禁忌。吸煙雖然沒有直接地證據證明使血尿酸升高或者引起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但會誘發或加重心血管疾病,痛風也是如此。當兩種危險因素并存時,其威脅性增加,痛風病人應當堅決戒煙。
食鹽攝入量需要限制 痛風病人每天食鹽攝入量限于10克以內。當痛風合并腎病變尤其是出現浮腫或合并冠心病及高血壓時,更應限制食鹽攝入,以每日不超過5~6克為宜。
必須喝足量的白開水每日飲水應保證在2000毫升以上,這不包括吃飯時喝湯及飲其他液體類食物(如牛奶、豆漿等)。每日飲水量2000毫升是一個參考數字。在炎熱夏季出汗多,飲水量可增加,才能保證理想的尿量。有時應根據病情而定。
痛風飲食范文4
一項來自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內分泌科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青島成年男性的痛風發病率高達2.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96%的2倍。本次調查還包括煙臺,日照、東營和威海,5個沿海城市成年男性痛風發病率平均為2%。研究者認為,海鮮(如蛤蜊)加啤酒的飲食習慣是導致青島痛風發病率“甲天下”的主要原因。在青島,可以隨處買到用塑料袋盛裝的既新鮮又好喝的啤酒,啤酒消費量極大。而蛤蜊被很多青島人視為啤酒的“絕配”,或蒸煮或辣炒,價格不貴,味道鮮美。
啤酒和海鮮都含有大量嘌呤,嘌呤在體內會代謝為尿酸,而血液中尿酸異常升高(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病理基礎。所以,啤酒和海鮮都是誘發痛風的高風險食物。海鮮,尤其是貝類,嘌呤含量極高,遠高于普通魚類和蝦類。啤酒不但含有較多嘌呤,其所含酒精還抑制尿酸由腎臟排泄。兩者搭配互相推波助瀾,極大地提高了沿海地區痛風(包括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本次調查中,東營雖然也是沿海城市,但受地理條件所限,其海鮮產量和消費量遠少于青島,啤酒的消費量也少得多,所以其痛風發病率也只有青島的50%。
從防治痛風的角度,啤酒和海鮮宜少不宜多。喜歡這樣吃的人,要經常體檢化驗血尿酸,一旦發現血尿酸異常升高,應立即停止飲用啤酒,并減少海鮮的攝入量,尤其不要吃“海鮮+啤酒”,以免誘發疼痛發作。為促進尿酸從腎排泄,吃海鮮、喝啤酒時要多吃蔬菜和水果,應多喝白水或礦泉水。
蜂蜜中含有較多的果糖,而果糖可以使尿酸生成增加。研究發現,不論健康人還是痛風患者,也不論口服大量果糖,還是靜脈輸注大量果糖,均可引起血尿酸升高,而且痛風患者血尿酸升高的幅度更為明顯。其可能的原因是,果糖大量進入細胞內快速代謝,使三磷酸腺苷合成增加,之后,三磷酸腺苷分解,并釋放出嘌呤,嘌呤最終代謝成尿酸,并使血尿酸升高。不過,必須指出,只有攝入果糖量較大時,其促使血尿酸升高的作用才比較明顯,少量攝入果糖(例如吃水果),并不會產生同樣的結果。所以,痛風或高尿酸血癥的患者不必禁忌水果。在天然食物中,只有蜂蜜中含有大量的果糖,其含量高達49%,幾乎是二分之一。因此,痛風及高尿酸血癥者不宜經常或大量食用蜂蜜。
除蜂蜜外,一些加工食品,如糖果、餅干、零食、甜點、速溶咖啡、飲料等中添加的糖漿,也含有較多果糖。自上世紀70年代,美國成功地利用葡萄糖異構酶使葡萄糖轉化為果糖,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生產出含果糖40%的混合糖漿(后來更高達55%、90%)以來,果糖開始在食品加工業大量應用,其甜度比蔗糖高,成本比蔗糖低,目前整體消費量甚至比蔗糖還多。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應該減少此類食品的攝入。
痛風患者要減少嘌呤攝入,因為肉類、魚類、內臟、大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通常含有較多的嘌呤,所以被列為“要少吃或不吃”之列。那么,痛風患者的蛋白質如何來滿足昵?最佳選擇是雞蛋和牛奶。
牛奶中不合有嘌呤。這是因為嘌呤實際上是核酸分子的組成部分。核酸是遺傳物質,遺傳物質一般存在于細胞核之中。牛奶是牛的乳腺細胞分泌的體液,里面沒有細胞結構,沒有細胞核,也就沒有遺傳物質,沒有核酸,所以也沒有嘌呤。
雞蛋中幾乎不含嘌呤。這是因為雞蛋雖大,理論上它只是一個細胞,只有一個細胞核,一套遺傳物質,很少的核酸,微量的嘌呤。
正是因為雞蛋和牛奶中的嘌呤含量極少,所以它們是痛風患者最佳的蛋白質來源。當痛風患者吃海鮮、內臟、肉類和豆制品很少時,可以通過增加雞蛋和牛奶的攝入量來滿足優質蛋白的需要。
痛風患者在減少嘌呤攝入的同時,還要想辦法促進血液尿酸的排泄。尿酸最終是由腎臟排泄出去的,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喝水(腎功能正常者)。
另一個有效促進腎臟排泄尿酸的措施是喝蘇打水。蘇打水有較強的堿性,在腎臟可以使尿液呈堿性,堿性環境有利于腎臟排酸。蘇打水一般以罐裝飲料的形式出售,通常還要加入碳酸氣。很多人不喜歡蘇打水的味道,但冷藏后口感有很大改善,所以蘇打水最好冷藏或冰鎮后飲用。實際上,在痛風的臨床治療中也經常要吃蘇打片,道理與喝蘇打水一樣――促進尿酸排泄。
痛風飲食范文5
痛風的營養治療主要是通過限制飲食中嘌呤的攝入,達到減少尿酸生成、降低血尿酸濃度的目的。
限制嘌呤的攝入 攝入過多嘌呤可促使血中尿酸水平升高,成為誘發痛風的主要原因。應根據病情采取限制嘌呤飲食,急性期每日控制
控制能量攝入,減輕體重痛風病人一般較為肥胖,應減輕體重,每日總熱量供給應比正常人低10%左右。能量應根據病情而定,一般控制在6 276~7 531 kJ。減重膳食必須循序漸進,以免體重過快,造成脂肪分解過多導致酮癥酸中毒而誘發痛風的急性發作。
適量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因蛋白質與核酸結合成白,最后降解為嘌呤,所以蛋白質供給應稍低。蛋白質以植物蛋白為主,每日每千克標準體重供給0.8~1.0 g,急性期主要以谷類、牛奶、蛋類為主;慢性期根據病情,在限量范圍內,安排一些含嘌呤少量或中等量的食物,如禽、肉、魚(煮后棄湯),忌用含嘌呤高的食物。腎功能不全者采用低蛋白、低嘌呤膳食。由于脂肪可減少尿酸排出,應少吃。痛風并發高血脂者,脂肪攝取應控制在總能量的20%以內。
合理供給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可防止脂肪分解產生酮體,能促進尿酸的排出,供給量應占總能量的60%。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飯、饅頭、面食等。合并有糖尿病者予以糖尿病膳食。糖類有抗生酮作用和增加尿酸排出作用,但果糖可促進核酸分解,增加尿酸的生成,應減少攝入。
足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多供給蔬菜和水果等堿性食物。建議每日攝入蔬菜1 000 g,水果500 g,因堿性食物可提高尿酸鹽的溶解度,有利于尿酸排出。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維生素C、B族維生素、鐵、鋅等營養素,可使尿液呈堿性。有利于尿酸鹽溶解,加速尿酸排泄,防止結石形成。此外,痛風病人常伴有高血壓和高血脂,應限制食鹽攝入,每天控制在2~5 g。
供給充足的水分多飲水,或選用含水分較多的水果和食品。每日應喝水2 000~3 000 ml,以保證尿量,促進尿酸的排出,防止尿酸結石的生成。睡前或半夜飲水,以防止尿液濃縮,必要時可服用堿性藥物,腎功能不全時水分應根據病情進行調整。
禁用刺激性食物 乙醇可使體內乳酸增多,抑制尿酸的排出,并能促進嘌呤分解使血尿酸水平增高,誘發痛風發作。因此,痛風患者不宜飲酒,尤其應限量飲用啤酒。另外,可可、咖啡、茶應少量食用。
痛風發病期的飲食控制
痛風病人應通過飲食治療限制外源性嘌呤的攝入,以有效地控制體內尿酸的水平。以下按痛風病發作的過程安排膳食。
急性期應嚴格限制嘌呤的攝入,蛋白質來源以牛奶、雞蛋蛋白為主,谷類也可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以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見表1),嘌呤的攝入量應限制
痛風飲食范文6
1 痛風病程
典型痛風的自然病程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1 無癥狀性高尿酸血癥:患者未曾發作痛風性關節炎,只是血液化驗時發現尿酸濃度超過正常值,這就已經進入到痛風的潛伏期。
1.2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高尿酸血癥患者遇到特定的誘因,使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周圍組織,引發急性劇烈的關節紅、腫、熱、痛癥狀,也就是痛風。
1.3 間歇期痛風: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后,經過消炎后,往往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癥狀,稱為痛風的間歇期。此期長短 不一,從一年發幾次到一個月發幾次。
1.4 慢性痛風石性痛風:痛風石是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內或關節周圍組織,逐漸增大,形成突出于皮膚表面的黃白色結節。痛風石不一定疼痛,但最后可導致關節變形,影響外觀及功能。此時如果再不進行溶酸、排酸,很快就會并發其它更為嚴重的疾病。
1.5 痛風性腎病:痛風腎是痛風特征性的病理變化之一,是由高尿酸血癥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腎臟所致,實際上包括尿酸鹽腎病(腎結石)和尿酸性腎病兩種病變。
2 臨床治療
痛風是尿酸鹽在關節周圍組織沉積引起的炎癥反應,以局部劇烈疼痛伴腫脹發熱,皮色暗紅為主要臨床表現,反復多次發作可致關節畸形、僵硬。目前西醫治療急性痛風關節炎主要應用秋水仙堿、非甾體類藥物或激素,并配合低嘌呤飲食而達到治療目的。但這些藥物雖然能在短時間內起到止痛、抗炎作用,對于緩解臨床癥狀,改善生化指標有較明顯作用,但其不良反應亦較明顯,尤以胃腸道反應明顯,部分患者有肝腎功能損害。因此,患者依從性低,難以徹底治療。根據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時關節紅、腫、熱、痛、活動不利的特點,本病中醫多辨證為濕熱阻絡,治療多從清熱除濕,通絡止痛入手。
3 健康宣教
首先對痛風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科學飲食的健康宣教,可采用多種形式詳細說明飲食的宜忌。并告知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講解不良的飲食習慣對痛風的危害性,指導患者制定合理的食譜,養成 良好的飲食習慣并鼓勵患者長期堅持不懈,從而有效地控制病情。
有很多痛風者,缺乏對痛風疾病的認識,初次發病時吃點止痛藥后就好了,而且和正常人一般,所以,痛風不發作時既不治療(降尿酸),又不禁吃喝,人體內的尿酸是越積越多,痛風發作越來越頻繁,越來越重,甚至產生痛風石及腎衰,才發現自己錯過了最佳的防治時間,后悔莫及。
4 飲食護理
嚴格掌握飲食原則,減少血尿酸來源,促進血尿酸排泄,限制食物中嘌呤的攝入。
4.1 控制蛋白質供給。可根據體重按照比例來攝取。1kg體重應攝取0.8~1g的蛋白質,全天在40~65g,以植物蛋白為主,動物蛋白可選用牛奶、蛋類,因牛奶、雞蛋無細胞結構,不含白,可在蛋白質供給允許范圍內選用,如果是瘦肉、雞鴨肉等,應該煮沸后去湯食用,避免吃燉肉和鹵肉。
4.2 限制總熱量的攝入:因痛風患者多伴有肥胖,研究表明肥胖是引起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重要原因,所以控制體重對于痛風來說非常重要,保持理想的體重,最好能低于理想體重10%~15%,但減輕體重應循序漸進,以每月減1kg為宜,否則容易導致酮癥或痛風急性發作,應限制熱量在1500~1800kcal/d為宜。
4.3 限制脂肪的攝入:因脂肪可減少尿酸的排出,因此脂肪的攝入應限制在每日60g以下,痛風并發高脂血癥者,脂肪攝取應控制在總量的20%~25%內,應適當限制在50g/d左右。盡量不食用肥肉、油煎、油炸的食物。
4.4 限制嘌呤的攝入:正常人膳食中每日可供嘌呤600~1000mg,痛風患者每日應控制在150mg以下,禁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動物的內臟,濃肉湯、海魚,限制食用肉、魚蝦、禽類、菠菜、蘑菇等食物。可食用含嘌呤少的食物,如奶及奶制品、蛋類、米、面、玉米、馬鈴薯,各種蔬菜如蘿卜、洋蔥、番茄等。特別指出的是少吃火鍋。調查證明:涮一次火鍋比一頓正餐攝入嘌呤高10倍,甚至數十倍。
4.5 供給充足的水分:每日飲水2000~3000ml,可促進尿酸的排除同時可預防尿道結石的形成。
4.6 禁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特別是啤酒和葡萄酒)、濃茶、咖啡、辣椒等食物可誘發或加重痛風。
4.7 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過度勞累、緊張、濕冷、穿鞋要舒適。 總之,痛風患者必須長期注意飲食,合理調配,嚴格限制蛋白、脂肪、嘌呤、熱量的攝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提高生活質量。
5 痛風患者一般護理
痛風患者的護理在患者發病時患者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關節,使患部休息,也可依病情冷敷患處,使用支架避免患部受壓,一般休息至關節疼痛緩解72 h后才可回復活動。生活上給予照顧,協助患者翻身,應穿寬松柔軟鞋,鞋襪切勿過小過緊過硬,防止足部損傷。床鋪、被褥、衣服要整潔無皺折。在治療及護理中動作要輕,盡可能減少患者疼痛。為防止關節畸形及肌肉萎縮,關節疼痛好轉后,鼓勵患者適當活動,并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醫療體育活動,如打太極拳等。
6 痛風患者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活動,作好疾病的解釋工作,消除影響疾病恢復的不良因素。本組均為老年患者,由于發病急,同時伴有劇烈疼痛,活動受限,多數患者表現為情緒煩躁,焦慮不安。因此,作為護理人員,我們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更加注意服務態度,對患者服務態度和藹,主動詢問患者疼痛部位及程度,及時解決患者的軀體不適,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同時,有計劃安排護理活動,合理安排給藥時間。針對本病特點把有關本病知識及治療效果介紹給患者,使患者能夠正確對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首發發患者由于不了解病情,思想顧慮多,擔心能否治好,經耐心解釋及初步治療后,關節紅腫消退,患者情緒好轉,主動詢問有關預防措施。
7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