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wǎng)精心挑選了會議論文參考文獻格式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fā)你的文章創(chuàng)作靈感,歡迎閱讀。
會議論文參考文獻格式范文1
(1)化學課程與教材改革研究;(2)化學教學論學科內容與方法研究;(3)化學教師教育改革研究;(4)化學教學改革實踐研究;(5)中學化學實驗改革與教學研究;(6)中學生化學學習心理研究;(7)大學化學教育與中學化學教育的銜接研究。
參會者可圍繞上述主題內容提交會議論文,曾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表過的論文概不受理。提交的論文要重視研究方法的科學性,突出實證研究。2 參會人員
高等院校從事化學教師教育研究的教師、化學教學論專業(yè)研究生,大學化學教師、中學化學教師、中學化學教育研究人員等。3 論文提交與評審
(1)論文格式。參照《化學教育》期刊,題目四號黑體,正文五號宋體。有完整的論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結構要素。論文摘要需闡明研究方法、核心思想、關鍵數(shù)據(jù)和主要結論,以便匯編成集。
會議論文參考文獻格式范文2
國內外檢索系統(tǒng)通常不僅收錄論文的題名、關鍵詞、摘要,還收錄其參考文獻,其中參考文獻的質量和數(shù)量是評價論文的質量和水平、起點和深度以及科學依據(jù)的重要指標,也是期刊質量量化評價指標如影響因子、引用頻次等統(tǒng)計分析的重要信息源.因此參考文獻的數(shù)量和著錄的規(guī)范與否直接影響著論文的質量和出版物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格式
正確列出相關的參考文獻,不必大段抄錄原文,只摘引其中最重要的觀點與數(shù)據(jù),可以大大節(jié)約論文的篇幅.本刊要求來稿作者,凡是引用參考文獻的成果(包括觀點、方法、數(shù)據(jù)、圖表和其他資料)均需要對參考文獻在文中引用的地方予以標注,并在文后參考文獻表中列出.作者應按照國家標準GB/T7714-2015書寫參考文獻著錄項.
1、參考文獻的分類
按參考文獻的提供目的劃分,可分為引文文獻、閱讀型文獻和推薦型文獻3大類.
①引文文獻是著者在撰寫或編輯論著的過程中,為正文中的直接引語(如數(shù)據(jù)、公式、理論、觀點、圖表等)或間接引語而提供的有關文獻信息資源.
②閱讀型文獻是著者在撰寫或編輯論著的過程中,曾經閱讀過的文獻信息資源.
③推薦型文獻通常是專家或教師為特定讀者、特定目的而提供的、可供讀者查閱的文獻信息資源.
2、文獻類型和標識代碼
參考文獻目前共有16個文獻類型和標識代碼:普通圖書M,會議錄C,匯編G,報紙N,期刊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數(shù)據(jù)庫DB,計算機程序CP,電子公告EB,檔案A,輿圖CM,數(shù)據(jù)集DS,其他Z.凡無法歸屬于前15個類型的文獻,均可以用Z來標志.
3、參考文獻格式要求:
1.參考文獻按正文部分標注的序號依次列出,并在序號中加[].
2.對于常見的各類參考文獻標注方法如下:
1)著作:作者姓名,題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期刊論文:作者姓名.題名[J].期刊名稱,年,卷(期):頁碼.
3)會議論文集:作者姓名.題名[C]//論文集名稱,會議地點,會議日期.
4)學位論文:作者姓名.題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專利文獻:專利申請者或所有者姓名.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P].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獲取路徑.
6)電子文獻:作者姓名.題名[文獻類型標志(含文獻載體標志)見其它].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獲取路徑.
7)報告:作者姓名.題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標準:標準號.題名[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同一著作中作者姓名不超過3名時,全部照錄,超過3名時,只著錄前3名作者,其后加“,等”.
4.其他:數(shù)據(jù)庫(DB),計算機程序(GP),光盤(CD),聯(lián)機網(wǎng)絡(OL).
4、參考文獻著錄格式
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參考文獻:”(左頂格)或“[參考文獻]”(居中)作為標識;參考文獻的序號左頂格,并用數(shù)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以與正文中的指示序號格式一致.參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參考文獻條目的最后均以結束.各類參考文獻條目的編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劉國鈞,陳紹業(yè),王鳳者.圖書館目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辛希孟.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A集[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3]張筑生.微分半動力系統(tǒng)的不變集[D].北京:北京大學數(shù)學系數(shù)學研究所,1983.
[4]馮西橋.核反應堆壓力管道與壓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華大學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1997.
[5]尼葛洛龐帝.數(shù)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譯.??冢汉D铣霭嫔?,19%.
b.期刊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5]何齡修.讀顧城《南明史》[J].中國史研究,1998,(3):167-173.
[6]金顯賀,王昌長,王忠東,等·一種用于在線檢測局部放電的數(shù)字濾波技術[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33(4):62-67.
c.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A].原文獻主要責任者(任選}.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7]鐘文發(fā)·非線性規(guī)劃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應用[A].趙瑋.運籌學的理論與應用-中國運籌學會第五屆大會論文集[C].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468-471.
d.報紙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8]謝希德.創(chuàng)造學習的新思路[N].人民日報,1998-12-25(10).
e.國際、國家標準
[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9]GB/T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S].
f.專利
[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出版日期.
[10]姜錫洲.一種溫熱外敷藥制備方案[P].中國專利:881056073,1989-07-26.
g.電子文獻
[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fā)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曰期(任選).
[12]萬錦堃.中國大學學報論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
h.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文內參考文獻標注格式:
文內所列參考文獻應限于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最主要的、且為發(fā)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章.私人通信和未發(fā)表(含待發(fā)表)的著作及論文,一般不宜作為參考文獻.參考文獻還應注重權威性和時效性.文內標注參考文獻時應按文獻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碼,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分別按下述3種格式之一標注.
(1)文中已標明原始文獻作者姓名時,序號標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
例如:Vairaktaris等[7]研究表明,MMP-9-1562C/T基因多態(tài)性與口腔癌關系密切.
(2)正文未標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獻作者時,序號標注于引用內容的句末.
例如:……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具有保護神經的作用,減少缺氧、缺血對動物腦神經元的損害[1].
(3)正文直接述及文獻序號時則將之作為語句的組成部分時不用角碼標注.
例如:肱動脈超聲檢查的方法見文獻[2].
會議論文參考文獻格式范文3
文獻綜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閱讀過某一主題的文獻后,經過理解、整理、融會貫通,綜合分析和評價而組成的一種不同于研究論文的文體。
二、文獻綜述的寫作要求
1、文獻綜述的格式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tài)、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jù)提綱進行撰寫工作。
前言,要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寫作的目的、必要性、有關概念的定義,綜述的范圍,闡述有關問題的現(xiàn)狀和動態(tài),以及目前對主要問題爭論的焦點等。前言一般200-300字為宜,不宜超過500字。
正文,是綜述的重點,寫法上沒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較好地表達綜合的內容,作者可創(chuàng)造性采用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論據(jù)和論證兩個部分,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較不同學者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及其理論依據(jù),進一步闡明問題的來龍去脈和作者自己的見解。當然,作者也可從問題發(fā)生的歷史背景、目前現(xiàn)狀、發(fā)展方向等提出文獻的不同觀點。正文部分可根據(jù)內容的多少可分為若干個小標題分別論述。
小結,是結綜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總結,作者應對各種觀點進行綜合評價,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發(fā)展的方向和展望。內容單純的綜述也可不寫小結。
參考文獻,是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參考文獻的多少可體現(xiàn)作者閱讀文獻的廣度和深度。對綜述類論文參考文獻的數(shù)量不同雜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條以內為宜,以最近3-5年內的最新文獻為主。
2、文獻綜述規(guī)定
1. 為了使選題報告有較充分的依據(jù),要求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開題之前作文獻綜述。
2. 在文獻綜述時,研究生應系統(tǒng)地查閱與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文獻。通常閱讀文獻不少于30篇,且文獻搜集要客觀全面
3. 在文獻綜述中,研究生應說明自己研究方向的發(fā)展歷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趨勢等。
4. 文獻綜述要條理清晰,文字通順簡練。
5. 資料運用恰當、合理。文獻引用用方括號[ ]括起來置于引用詞的右上角。
6. 文獻綜述中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不能混淆作者與文獻的觀點。鼓勵研究生多發(fā)現(xiàn)問題、多提出問題、并指出分析、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針對性強。
7. 文獻綜述不少于3000字。
3、注意事項
⒈ 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的綜述。
⒉ 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xiàn)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⒊ 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于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引用文獻不過多。文獻綜述的作者引用間接文獻的現(xiàn)象時有所見。如果綜述作者從他人引用的參考文獻轉引過來,這些文獻在他人引用時是否恰當,有無謬誤,綜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間接轉引文獻。
⒋ 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5.綜述篇幅不可太長。雜志編輯部對綜述的字數(shù)一般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約定。作者在初寫綜述時,往往不注意這點,造成虛話、空話較多,重點不突出。綜述一般不宜超過4000字。 綜述并不是簡單的文獻羅列,綜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綜合和歸納。有的綜述只是將文獻羅列,看上去像流水帳,沒有作者自己的綜合與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復、費解,材料與評述協(xié)調。
三、學術論文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
1.專著: [序號]作者.書名[m].版本(第1版不著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 [序號]作者.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3.會議論文集(或匯編): [序號]作者.題名[a].編者.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4.學位論文: [序號]作者. 題名[d]. 學位授予地址:學位授予單位,年份.
5.專利: [序號]專利申請者. 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或地區(qū)):專利號, 出版日期.
6.科技報告: [序號]著者. 報告題名[r].編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7.標準: [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頒布日期.
8.報紙文章 : [序號] 作者. 題名[n]. 報紙名,年-月-日(版次).
會議論文參考文獻格式范文4
1.1制定本標準的目的是為了統(tǒng)一規(guī)范我院畢業(yè)論文的格式,保證畢業(yè)論文的質量。
1.2畢業(yè)論文應采用最新頒布的漢語簡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guī)定》,由作者在計算機上輸入、編排與打印完成。
1.3畢業(yè)論文作者應在選題前后閱讀大量有關文獻,文獻閱讀量專科不少于8篇,本科不少于15篇,將其列入?yún)⒖嘉墨I表。
2.編寫要求
2.1頁面要求:畢業(yè)論文須用西南科大畢業(yè)論文專用紙,一律采用單面打?。划厴I(yè)論文頁邊距按以下標準設置:上邊距(天頭)為:30mm;下邊距(地腳)25mm;左邊距和右邊距為:25mm。
2.2頁腳:從論文主體部分(引言或緒論)開始,用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頁,頁碼編寫方法為:第x頁共x頁,居中,打印字號為小5號宋體。
2.3前置部分從內容摘要起單獨編頁。
2.4字體與間距:畢業(yè)論文字體為小四號宋體,字間距設置為標準字間距,行間距設置為固定值20磅。
3.編寫格式
3.1畢業(yè)論文章、節(jié)的編號:按阿拉伯數(shù)字分級編號。
3.2畢業(yè)論文的構成(按畢業(yè)論文中先后順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中文的摘要、關鍵詞
英文的摘要、關鍵詞(本科必須有)
目次頁(目錄)
主體部分:
引言(或緒論)
正文
結論
致謝(必要時)
參考文獻
附錄(必要時)
4.前置部分
4.1封面:封面采用西南科技大學網(wǎng)絡教育畢業(yè)論文封面。封面內容各項必須如實填寫完整。其中論文題目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畢業(yè)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論文題目所用每一詞必須考慮到有助于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論文題目一般不宜超過30字,黑體三號。論文題目應該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寫詞、首字縮寫字、字符、代號和公式等;論文題目語意未盡,可用副標題補充說明論文中的特定內容。
4.2摘要:摘要是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應以第三人稱陳述。它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論文的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內容應包含與論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讀者確定有無必要閱讀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獻采用。摘要一般應說明研究工作目的、實驗研究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等,而重點是結果和結論。摘要中一般不用圖、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術語和非法定的計量單位。摘要一般為200-300漢字左右,“摘要”字樣黑體四號,內容用宋體小四號,摘要內容應包括關鍵詞。
關鍵詞: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瓣P鍵詞”字樣黑體四號,內容用宋體小四號。一般每篇論文應選取3~8個詞作為關鍵詞。關鍵詞間用分號分隔,最后一個詞后不打標點符號。以顯著的字符排在同種語言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盡量用《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提供的規(guī)范詞。
4.3目次頁(目錄):目次頁由論文的章、節(jié)、條、附錄、題錄等的序號、名稱和頁碼組成,另起一頁排在摘要頁之后,章、節(jié)、小節(jié)分別以1.1.1、1.1.2等數(shù)字依次標出?!澳夸洝弊謽佑煤隗w四號,內容用宋體小四號。
5.主體部分
5.1格式:主體部分的編寫格式由引言(緒論)開始,以結論結束。主體部分必須另頁開始。
5.2標題(引言和一級標題之間,以及所有一級標題之間空一行)
畢業(yè)論文各章應有標題,標題用阿拉伯數(shù)字編碼,層次格式為:
1××××(四號黑體,居中,左對齊)
××××××××××××××××××××××(內容用宋體小四號)。
1.1××××(小四號黑體,縮進二個字符)
×××××××××××××××××××××(內容用宋體小四號)。
1.1.1××××(小四號宋體,縮進二個字符)
××××××××××××××××××××(內容用宋體小四號)。
①××××(用與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
a.××××(用與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
5.3論文中的圖、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數(shù)字分別依序連編編排序號。序號分章依序編碼,其標注形式應便于互相區(qū)別,可分別為:圖2.1、表3.2、公式(3.5)等。
5.4注:論文中對某一問題、概念、觀點等的簡單解釋、說明、評價、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現(xiàn),可采用加注的形式。
注應編排序號,注的序號以同一頁內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單獨排序,用①、②、③……依次標示在需加注處,以上標形式表示。
注的說明文字以序號開頭。注的具體說明文字列于同一頁內的下端,與正文之間用一左對齊、占頁面1/4寬長度的橫線分隔。
論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資料,均須標出引用出處。
5.5結論:結論是最終的,總體的結論,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應該準確、完整、明確、精煉。
5.6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應是論文作者親自考察過的對畢業(yè)論文有參考價值的文獻。參考文獻應具有權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獻。
參考文獻以文獻在整個論文中出現(xiàn)的次序用「1、「2、「3……形式統(tǒng)一排序、依次列出。
參考文獻的表示格式為:
“參考文獻”字樣用四體四號。
著作:「序號作者.譯者.書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
期刊:「序號作者.譯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年份.卷號(期數(shù)).引用部分起止頁
會議論文集:「序號作者.譯者.文章名.文集名.會址.開會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宋體五號)
論文裝訂順序由上至下依次為:
1、封面
2、任務書
3、考核表
4、中英文摘要及關鍵詞
5、目錄
6、引言
7、正文
8、結論
9、致謝
10、參考文獻
11、附錄
12、封底
論文格式要求
論文開本大?。篈4紙;
頁面設置:左邊距:30mm,右邊距:25mm;上邊距:30mm,下邊距:25mm。
封面:論文題目小于25個字,隸書、二號、加粗,其他項為隸書、三號;摘要:300字左右,宋體、小四;要有英文翻譯;
關鍵詞:3~5個,宋體、小四、各關鍵詞間距3個空格;要有英文翻譯;
目錄:內容中一級標題宋體、四號,二級標題宋體、小四;
正文:宋體、五號,行間距18磅;
正文字數(shù):本科至少6000字,專科至少4000字
一級標題:宋體、三號、加粗,段前段后間距為一行、左對齊、單列一行,
如:1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
二級標題:宋體、四號、加粗,段前段后間距為一行、左對齊、單列一行,
如:1.1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
三級標題:宋體、小四號、加粗,段前段后間距為一行、左對齊、單列一行,
如:1.1.1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
參考文獻:本科至少15篇,??浦辽?0篇,宋體、五號,書寫格式應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書寫;摘要、目錄、后記、參考文獻、附錄:作為標題要居中,其他格式同正文一級標題。
圖(表):標題宋體、小五號、加粗,內容宋體、小五號,表注為宋體、六號;
會議論文參考文獻格式范文5
英文來稿必須包括英文標題,英文作者名和單位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中文標題,中文作者名和單位名,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等部分,并建議按此順序書寫.
1.文章標題英文標題一般在10個實詞以內,最多不超過15個實詞,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詞,代號等.
2.作者簡介作者真實姓名,作者單位全稱,所在城市,郵編;如有多名作者,在每一作者姓名右上角依次標出與作者單位相對應的序號,如:CHUNYu1,DONGXiao-xue2(1.DepartmentofElectronicEngineering,School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2.SchoolofMechatronicEngineering,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中國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姓前名后,姓氏全部字母大寫,復姓應連寫;名字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符.如:ZHANGYing-hui.單位名的英譯名應為完整的,正規(guī)的名稱,一般不用縮寫.于文章首頁地腳處注明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學歷,E-mail信箱等.
3.論文如有問題或已在公開期刊上發(fā)表,請在篇首頁地腳處注明.
4.摘要英文摘要一般為150-180個實詞,中文摘要一般在300字以內,中英文摘要應基本一致.其內容應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等,禁用"本文","作者","Thispaper"等作主語.詳見"科技期刊文章摘要的寫作要求".
5.關鍵詞每篇文章可選3~8個能反映文章主要內容的單詞,詞組或術語.英文關鍵詞應與中文關鍵詞相對應.
6.中圖分類號請查《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7.正文正文篇幅一般希望控制在成書5頁(記空格,圖表占位)以內.內容力求有創(chuàng)新,論證嚴謹,語句通順,文字精煉.
8.文中正體,斜體,黑體字符的用法:
⑴斜體.變量名稱用斜體單字母表示;下標若是由變量轉化來的則用斜體;坐標軸(如x,y)和變量(如i,j)用斜體.
⑵正體.下標由文字轉化來的說明性字符用正體;單位,詞頭用正體,如nm,pF等;幾個特殊常量用正體,如e,i,π等.
⑶黑體.矩陣,矢量名稱用黑體表示.
9.圖形要求
圖中所有線條,文字必須用黑色繪制;用線形或標識符區(qū)分;不得有背景;
圖中線條須清晰,均勻,刻度線向內側畫,并且間隔應均勻;
圖中坐標線粗0.5磅,曲線寬度為坐標線寬度的3倍;
10.表格要求表格采用三線表,表頭中使用物理量符號/單位,如下例:
x/cm
I/mA
v/(m·s-1)
h/m
p/MPa
10
30
2.5
4
110
11.參考文獻來稿引用他人觀點與材料,須將參考文獻按正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文中須在引用處右上角加注"[序號]".中文參考文獻必須列出相應的英文,并在后面加注"(inChinese)".引文作者姓名均為姓前名后,最多標3名,余下用"etal."代表.
著錄格式為:(按不同析出物分類說明)
[連續(xù)出版物]主要作者.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專著]主要作者.書名[M].出版地(城市名):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譯著]主要作者.書名[M].譯者.出版地(城市名):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論文集]主要作者.題名[A].編者.論文集名[C].出版地(城市名):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會議論文]主要作者.題名[Z].會議名稱,會議召開地(城市名),召開年.
[學位論文]作者.題名[D].所在城市:保存單位,年份.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題名[R].報告代碼及編號(或:保存地點:責任單位),年份.
[報紙]作者名.文章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電子文獻]作者.題名[EB/OL].………,發(fā)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專利]申請者.專利名[P].專利國名:專利號,日期.
[技術標準]技術標準代號,技術標準名稱[S].
投稿模擬樣本
NewImagingSpectrometricMethodforRotaryObject
CHUNYu1,DONGXiao-xue2
DepartmentofElectronicEngineering,SchoolofInformationScience
andTechnology,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
China;2.SchoolofMechatronicEngineering,Beijing
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Anewtechniqueforimagingspectrometerforrotaryobjectbasedon
computed-tomographyisproposed.Adiscretemodelofthisimagingspectrometric
systemisestablished,whichisaccordanttoactualmeasurementsandconvenient
forcomputation.Incomputersimulationswiththismethod,projectionsofthe
objectaredetectedbyCCDwhiletheobjectisrotating,andtheoriginalspectral
imagesarenumericallyreconstructedfromthembyusingthealgorithmof
computed-tomography.Simulationresultsindicatethattheprincipleofthemethod
iscorrectanditperformswellforbothbroadbandandnarrow-bandspectral
objects.
Keywords:aerodynamiccharacteristics;stealthcharacteristics;numericalcalculation;polarization
CLCnumber:TP374.2
引言(不編入章節(jié)號)
**************************************************************************************************************************************************************
1******************
*****************
1.1.1*****************
******************
******************
****************************************************************************************************************************************************************************************************************************************************************************************************************************
(1)
該論文為論文,不宜公開張貼或發(fā)表
該論文已公開發(fā)表
BiographyCHUNYu(1963—),professor,Ph.D.,abcd@.
*********************************************************************************************************************************************************************************************************************************************
******************************************************************************
******************************************************************************
******************************************************************************
******************************************************************************
******************************************************************************
******************************************************************************
n
f0/MHz
R/Ω
VSWR
BW/%
L/cm
line
955
36.4
1.36
15.4
7.0
804
30.7
1.56
22.0
7.0
1
750
27.8
1.73
17.3
8.6
2
706
23.6
2.0
12.7
10.2
3
670
21.6
2.17
9.4
11.8
4
642
20.1
2.37
6.38
13.4
References:
SchlkopfB,BurgesCJC,SmolaAJ.Advancesinkernelmethods–Supportvectorlearning[M].Cambridge,MA:MITPress,1999.
HearstMA,SchlkopfB,DumaisS,etal.Trendsandcontroversies–Supportvectormachines[J].IEEEIntelligentSystems,1998,13(4):18-28.
EricC.Hacker''''sattackanalyzeanddefense[M].SuLeitransl.Beijing:PublishingHouseofElectronicsIndustry,2002.
BurgesCJC.Geometryandinvarianceinkernelbasedmethods[A].BurgesC,SmolaA.AdvanceinKernelMethods—SupportVectorLearning[C].Cambridge,MA:MITPress,1999.
CunLY,JackelLD,BottouL,parisonoflearningalgorithmsforhandwrittendigitrecognition[Z].ICANN''''95,Nanterre,France,1995.
ChangCC,LinCJ.LIBSVM:Alibraryforsupportvectormachines[EB/OL].csie.ntu.edu.tw/~cjlin/libsvm,2001-06-19/2002-03-10.
SwansonRS,MusaS.Theestimationofobstacleandterrainclobberprobabilities[R].AIAA75-1118,1975.
YoungS,KershawD,OdellJ,etal.TheHTKBook(version3.0)[R].Cambridge:UniversityofCambridgePress,2000.
GJB736.8-90,Methodofinitiatingexplosivedevicetest,acceleratedlifetest,methodofthetestat71℃[S].(inChinese)
WhiteSA.Trackingfilterandquadrature-phasereferencegenerator[P].USP:5491725,1996-01-13.
JiaYubin.Astudyonmicroquartzangularratesensor[D].Beijing:DepartmentofOpticalEngineering,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1999.(inChinese)
Fig.1Thedualmeanderlinemonopoleantenna
b
b
β
h1
h2
α
w
d
Fig.2Flowchartofsimulationforstandingstartaccelerationprocess
end
establishingmodel
check
datacorrect
adjusting
importingdata
calculating
adjusting
databeingcorrect
addingthetrunk
calculatingresults
Y
Y
N
Y
N
N
會議論文參考文獻格式范文6
(一)論文題目就是開題報告的課題名稱
第一,論文題目要表達準確,題目要符合規(guī)范。所謂表達準確,主要是指論文想寫什么內容,研究對象是什么,這些信息最好能在題目中表達出來,讓人看到題目就知道這個論文是講什么的。
第二,題目長度要適中,不能太長也不宜太短,控制在8-20個字比較合適。
(二) 論文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xiàn)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xiàn)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論文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論文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主要內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 即根據(jù)什么、受什么啟發(fā)而搞這項研究。 ⑵ 通過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么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
(三) 本論文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文獻綜述)。
規(guī)范些應該有,如果是小課題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廣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尋找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從而確定本課題研究的平臺(起點)、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
(四)論文研究的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這個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學、政治理論,也可以是ZF的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
(五) 論文寫作的目標
論文寫作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后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論文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即本論文寫作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時要緊扣課題,用詞要準確、精練、明了。
常見存在問題是:不寫研究目標;目標扣題不緊;目標用詞不準確; 目標定得過高, 對預定的目標沒有進行研究或無法進行研究。確定論文寫作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六)論文的基本內容
研究內容要更具體、明確。并且一個目標可能要通過幾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實現(xiàn),他們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大家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tǒng)、模糊,把寫作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基本內容一般包括:⑴對論文名稱的界說。應盡可能明確三點:研究的對象、研究的問題、研究的方法。⑵本論文寫作有關的理論、名詞、術語、概念的界說。
(七)論文寫作的方法
具體的寫作方法可從下面選定: 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 個案法、比較研究法、文獻資料法等。
(八)論文寫作的步驟
論文寫作的步驟,也就是論文寫作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論文寫作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么時間開始,至什么時間結束都要有規(guī)定。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和時間安排包括:整個研究擬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起止時間
Ⅱ文獻綜述怎么寫
一、 什么是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閱讀過某一主題的文獻后,經過理解、整理、融會貫通,綜合分析和評價而組成的一種不同于研究論文的文體。
二、文獻綜述的寫作要求
1、文獻綜述的格式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tài)、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jù)提綱進行撰寫工作。
前言,要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寫作的目的、必要性、有關概念的定義,綜述的范圍,闡述有關問題的現(xiàn)狀和動態(tài),以及目前對主要問題爭論的焦點等。前言一般200-300字為宜,不宜超過500字。
正文,是綜述的重點,寫法上沒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較好地表達綜合的內容,作者可創(chuàng)造性采用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論據(jù)和論證兩個部分,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較不同學者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及其理論依據(jù),進一步闡明問題的來龍去脈和作者自己的見解。當然,作者也可從問題發(fā)生的歷史背景、目前現(xiàn)狀、發(fā)展方向等提出文獻的不同觀點。正文部分可根據(jù)內容的多少可分為若干個小標題分別論述。
小結,是結綜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總結,作者應對各種觀點進行綜合評價,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發(fā)展的方向和展望。內容單純的綜述也可不寫小結。
參考文獻,是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參考文獻的多少可體現(xiàn)作者閱讀文獻的廣度和深度。對綜述類論文參考文獻的數(shù)量不同雜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條以內為宜,以最近3-5年內的最新文獻為主。
三、文獻綜述規(guī)定
1. 為了使選題報告有較充分的依據(jù),要求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開題之前作文獻綜述。
2. 在文獻綜述時,研究生應系統(tǒng)地查閱與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文獻。通常閱讀文獻不少于30篇,且文獻搜集要客觀全面
3. 在文獻綜述中,研究生應說明自己研究方向的發(fā)展歷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趨勢等。
4. 文獻綜述要條理清晰,文字通順簡練。
5. 資料運用恰當、合理。文獻引用用方括號[ ]括起來置于引用詞的右上角。
6. 文獻綜述中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不能混淆作者與文獻的觀點。鼓勵研究生多發(fā)現(xiàn)問題、多提出問題、并指出分析、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針對性強。
7. 文獻綜述不少于3000字。
四、注意事項
⒈ 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的綜述。
⒉ 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xiàn)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⒊ 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于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引用文獻不過多。文獻綜述的作者引用間接文獻的現(xiàn)象時有所見。如果綜述作者從他人引用的參考文獻轉引過來,這些文獻在他人引用時是否恰當,有無謬誤,綜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間接轉引文獻。
⒋ 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5.綜述篇幅不可太長。雜志編輯部對綜述的字數(shù)一般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約定。作者在初寫綜述時,往往不注意這點,造成虛話、空話較多,重點不突出。綜述一般不宜超過4000字。 綜述并不是簡單的文獻羅列,綜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綜合和歸納。有的綜述只是將文獻羅列,看上去像流水帳,沒有作者自己的綜合與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復、費解,材料與評述協(xié)調。
學術論文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
1.專著: [序號]作者.書名[M].版本(第1版不著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 [序號]作者.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3.會議論文集(或匯編): [序號]作者.題名[A].編者.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4.學位論文: [序號]作者. 題名[D]. 學位授予地址:學位授予單位,年份.
5.專利: [序號]專利申請者. 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或地區(qū)):專利號, 出版日期.
6.科技報告: [序號]著者. 報告題名[R].編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7.標準: [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頒布日期.
8.報紙文章 : [序號] 作者. 題名[N]. 報紙名,年-月-日(版次).
9.電子文獻: [序號] 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fā)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10.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