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中文書信格式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fā)你的文章創(chuàng)作靈感,歡迎閱讀。
中文書信格式范文1
March 26th, 2009
Dear Cathy,
I like your program very much. It has a lot of interesting stories, attractive games and popular English songs. From your program we can learn many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We can improve ou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English .We can also know more about the culture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a word, we learn a lot from your program.
I‘m sorry to tell you that I can’t follow you easily sometimes because you speak little bit fast. It‘s also a pity that we can only watch your program twice a week.
Thank you for giving us a lot of fun! I wish your program a bright future!
Yours sincerely
WangPing
(二)電子郵件(e-mail)
To: Kayla @hotmail.com
Cc: None
Subject: Re: Pen-pal wanted
Hello, Kayla,
I’m Mike. I am 15 years old. I‘m glad to know that you would like to have a pen-pal. I also want to find a pen-pal from the Internet. When I’m free, I like to listen to the music, go hiking and play basketball. I‘m good at English and art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be good friends. I hope to hear from you often.
中文書信格式范文2
英文書信和中文書信的寫作有那些不同呢?
信封(Envelop)
與中文信封相反,英文信封上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寫在信封的中間,發(fā)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寫在信封的左上角,或信封背面。
英文書信的地址應從小寫到大,先寫門牌號碼,再寫街道、城鎮(zhèn)、省或州及郵政編碼,最后是國家名稱。國家名稱的每一個字母都要大寫。
信頭/個人信頭(Letterhead/Personal Letterhead)
公司信紙上一般都印有其名稱、地址和聯(lián)系號碼,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信頭。在沒有信頭的普通信紙上寫信,作者就需要寫明回郵地址和聯(lián)系號碼。
封內日期(Date Line)
封內日期是寫信或打字時的日期。封內日期寫在信頭或作者地址的下兩行。
封內地址(Inside Address)
封內地址是收信人的地址,包括姓名,職務(如適用),公司名稱(如適用),街道名稱或信箱號,城市,州或省,郵政編碼和國家。
封內地址通常寫在左手邊,在日期線和稱呼之間。
稱呼(Salutation)
稱呼是一封信開頭對收信人的稱呼,寫在封內地址或提示句下兩三行。稱呼后可以寫冒號或逗號。
在商業(yè)信函或其他正式書信中,用冒號。
在非正式書信中,稱呼后用逗號。(注意:盡量避免使用“To Whom It May Concern”或“Dear Sir or Madam”,因為這種稱呼已經過時,并且不很友好。改進方法是爭取確定收信人的姓名,或使用“Dear Human Resources Manager”,“Dear Friends”這樣的稱呼。在給律師或外交領事寫信時,可以使用“Esquire”或“Esq.”這樣的頭銜,但它們不應出現在稱呼中。同樣,如果收信人的姓名后面有“Jr.”或“Sr.”,如“George Bush, Jr.”也不能把它們包含在稱呼中。)頭銜(Titles)
除非寫信人與收信人熟到可以直呼其名,通常要在收信人名字前加上“Mr.”,“Professor”等表示禮貌的頭銜。
提示句(選擇性)Attention Line(optional)
提示句的用途是指明把信送給某個具體的人或部門處理,盡管信是寫給這個組織的。另外,在指明的收信人不在時,它也允許組織中其他人查看信的內容。提示句通常寫在封內地址的下兩行或封內地址的上面。
主題句(選擇性)Subject Line(optional)
主題句簡要說明信的內容。通常寫在封內地址和稱呼之間。如果寫信人不知道收信人的姓名,也可以用主題句代替稱呼。為了收到最佳效果,可以給主題句加下劃線,或大寫主題句。正文(Body of the Letter)
正文的格式多種多樣。商業(yè)信函最好使用齊頭式。而私人信件通常不用齊頭式。在齊頭式書信中,全部內容包括日期和信尾問候語,都從左側頂格開始。段落開頭不空格,各段之間空兩行。修正齊頭式,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格式,商業(yè)和私人信件都可以使用,盡管在私人信件中不一定要寫回郵地址和封內地址。使用沒有印刷信頭的普通信紙時,這種格式最合適。與齊頭式
不同,發(fā)信人地址、日期,信尾問候語和簽名都從中間開始寫。其余部分從左邊開始。寫信人簽名(Writer's Identification/ Signture)
寫信人的簽名、名字和頭銜(如果適用),寫在信尾問候語同側三四行以下的位置。附注(Notions)
附注寫在寫信人簽名下兩行的位置,附注包括參考縮寫,附件的數目和內容以及將收到這封信副本的人員名單。附注寫在左側。
信尾問候語(Complimentary Closing)
信尾問候語是寫在信尾的告別話語,例如“Sincerely”,“Sincerely yours”。通常位于正文兩三行以下。第一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要大寫,最后以逗號結尾。
中文書信格式范文3
根據《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和勞動人事部《關于改由各主管部門審批提前退休工種的通知》的精神,決定在新聞出版企業(yè)的印刷和印刷器材兩個行業(yè)中試行溶鉛工等17個工種提前退休辦法(詳見附件:《新聞出版企業(yè)試行提前退休工種名稱表》)。凡從事上述工種中有毒有害作業(yè)累計滿8年的,可以按照《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一條第(二)項的規(guī)定辦理退休。
新聞出版企業(yè)中的其他通用工種,在工種名稱、勞動條件與國家有關部門已批準的提前退休工種相同的情況下,可參照有關部門的規(guī)定執(zhí)行。
現在試行的新聞出版企業(yè)提前退休工種的范圍,是根據國家對從事特別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有關規(guī)定,結合新聞出版大多數企業(yè)現有設備、生產工藝、勞動條件確定的,如個別企業(yè)與本文所規(guī)定的生產工藝,勞動條件差異較大(或以后設備、生產工藝、勞動條件發(fā)生變化時),不得按此文件執(zhí)行。如需執(zhí)行,應報我署審批。
新聞出版企業(yè)試行提前退休工種名稱表
行業(yè):印刷
------------------------------------
|序|工種|工種| 勞 動 條 件
|
|
|號|名稱|性質|
| 備
注
|
|-|--|--|-----------------|--------|
| |
|有 |工藝流程:將散鉛加熱熔化,用氫
|
|
| |熔 |
|氧化鈉、硫磺洗鉛、撈過浮渣(雜
|
|
| 1|
|毒 |質),鑄成鉛錠。
|
|
| |鉛 |
|勞動條件:熔鉛作業(yè)全部是人工操
|
|
| |
|有 |作,在鉛鍋旁進行,鑄型時鉛蒸氣
|
|
| |工 |
|大量揮發(fā),操作工人不僅接觸鉛煙
|
|
| |
|害 |和高溫,而且勞動強度大。
|
|
|-|--|--|-----------------|--------|
| |熔 |有 |工藝流程:將鉛錠放進鉛鍋,熔化
|
|
| |鉛 |
|后注入放有紙型的澆版機中鑄成鉛
|
|
| 2|澆 |毒 |版。
|
|
| |版 |有 |勞動條件:工人在熔鉛鍋旁操作,
|
|
| |工 |
|手工澆版,勞動強度大,接觸鉛煙
|
|
| |
|害 |和高溫。
|
|
|-|--|--|-----------------|--------|
| |熔 |有 |工藝流程:將鉛錠放進鉛鍋,加熱
|此工種限于塵毒 |
| |鉛 |毒 |熔化,在機械壓力下注入放有字模
|治理前(指工作 |
| 3|澆 |有 |的盒中。鑄成鉛字。
|場地空氣中含鉛 |
| |鑄 |害 |勞動條件:工人操作時長期接觸鉛
|濃度超國家標
|
| |字 |
|煙,工作場地噪音大,夏季溫度高。 |準)在本崗位工 |
| |工 |
|
|作累計滿8年的 |
| |
|
|
|工人。
|
|-|--|--|-----------------|--------|
| |
|
|工藝流程:將剛加入二異氰酸甲苯
|
|
| |鑄 |有 |脂的篦麻油或聚脂放在反應釜中密
|
|
| |
|
|封攪拌30分鐘,然后倒入鑄膠筒中, |
|
| 4|膠 |毒 |待其自然固化或在230℃烘箱中固
|
|
| |
|
|化制成膠輥。
|
|
| |輔 |有 |勞動條件:上述過程都是手工操
|
|
| |
|
|作,在配藥倒膠和打開烘箱時,接
|
|
| |工 |害 |觸劇毒物質二異氰酸甲苯脂。
|
|
------------------------------------
新聞出版企業(yè)試行提前退休工種名稱表
行業(yè):印刷
------------------------------------
|序|工種|工種|
|
|
|號|名稱|性質|
勞 動 條 件
| 備
注
|
|-|--|--|-----------------|--------|
| |壓 |有 |工藝流程:將塑料膜放在機器上
|
|
| |塑 |毒 |經膠輥涂膠、吹干,粘在印好的封
|使用有毒有害原 |
| 5|料 |有 |面上,加壓、使膜與紙成為一體,整 |輔材料的壓光工 |
| |膜 |害 |個過程在機器上完成。壓膜膠中有
|可參照此條執(zhí)
|
| |工 |
|甲苯、丙酮、少量二異氰酸甲苯脂。機|行。
|
| |
|
|器運轉中,工人要續(xù)頁收活、加膠、 |
|
| |
|
|檢查質量,接觸甲苯等有害氣體。
|
|
|-|--|--|-----------------|--------|
| |凹 |有 |工藝流程:把拼好的陽圖曬在事先
|
|
| |印 |毒 |用4%重鉻酸甲溶液敏化的碳素紙
|
|
| 6|版 |有 |上,過版至銅滾筒顯影。吹干后用苯 |
|
| |腐 |害 |墨填版,再用二氯化鐵腐蝕,最后用 |
|
| |蝕 |
|二甲苯洗凈版面膠膜和油墨。
|
|
| |工 |
|勞動條件:手工操作,接觸重鉻酸
|
|
| |
|
|鉀,三氯化鐵,苯墨,二甲苯。
|
|
|-|--|--|-----------------|--------|
| |電 |
|工藝流程:根據印刷版材的要求,
|
|
| |鍍 |有 |進行鍍鎳、鍍銅、鍍鉻。
|
|
| |工 |毒 |勞動條件:首先對鍍件進行表面處
|
|
| 7|鍍 |有 |理,配鍍液藥水,然后進行滾鍍
|
|
| |鎳 |害 |(掛鍍)、澡洗、砂版。在生產過程中|
|
| |、 |
|工人需對鍍液成份和溫度進行監(jiān)測。 |
|
| |銅 |
|整個過程手工操作,直接接觸硫酸
|
|
| |、 |
|鎳、濃硫酸、硫酸銅等有害物質。
|
|
| |鉻 |
|
|
|
|-|--|--|-----------------|--------|
| |塑 |
|工藝流程:把制好的版滾筒裝在印
|
|
| |料 |有 |刷機上,通過壓力把版面圖紋印在
|
|
| 8|印 |毒 |塑料膜上。
|使用苯墨的凹印 |
| |刷 |有 |勞動條件:印刷過程中用苯、灑精、 |印刷工可參照此 |
| |工 |害 |醋酸乙酯等有機溶劑,人工調墨擦
|條執(zhí)行。
|
| |
|
|版、洗墨槽,工人直接呼吸甲苯氣
|
|
| |
|
|體,并且每半小時卸裝塑料膜一次
|
|
| |
|
|膜卷重70~80公斤,勞動強度大。
|
|
------------------------------------
新聞出版企業(yè)試行提前退休工種名稱表
行業(yè):印刷器材
------------------------------------
| |
|工種|工種|
|
| |序號|名稱|性質|
勞
動
條
件
|
| |--|--|--|-----------------------|
| |
|
|有 |工藝流程:將碳酸鈣、白碳黑、氧化等原
|
| |
|配 |
|料過篩,然后按規(guī)定計量,分盛或混盛在溶
|
| | 9 |
|毒 |器內。
|
| |
|料 |有 |勞動條件:全部手工操作,接觸碳酸鈣、白
|
| |
|
|
|碳黑、氧化鎂、防老劑、硫磺、促進劑等粉
|
| |
|工 |害 |塵。
|
|橡|--|--|--|-----------------------|
| |
|煉 |有 |工藝流程:將天然橡膠或丁腈、氯丁、丁苯橡
|
| |
|
|
|膠、稱量破碎,放入煉膠機塑煉,逐步加入
|
| |10 |膠 |毒 |配好的碳酸鈣、白碳黑、硫磺等粉料,反復
|
|膠|
|
|
|混煉成片狀膠料。
|
| |
|工 |有 |
|
| |
|
|
|勞動條件:操作中接觸多種有毒粉塵,并有
|
|布|
|
|害 |少量氯氣、丙烯腈等氣體揮發(fā)。
|
| |--|--|--|-----------------------|
| |
|掏 |有 |工藝流程:將切成小片的混煉膠料、苯溶劑
|
| |
|∩ |
|加入淘漿機,由機械轉動攪成糊狀膠漿,注
|
| |
|濾 |毒 |入網中連續(xù)兩次過濾。
|
|生|11 |∪ |有 |勞動條件:過濾時苯氣體揮發(fā),工作場地所苯
|
| |
|漿 |
|濃度超國家衛(wèi)生標準。
|
| |
|工 |害 |
|
| |--|--|--|-----------------------|
| |
|
|有 |工藝流程:將桶裝的橡膠漿料用勺子連續(xù)盛
|
|產|
|刮 |
|倒在漿機循環(huán)轉動的布料上,壓勻、刮平、
|
| |
|
|毒 |至工藝厚度,同時用蒸氣管加熱,以揮發(fā)苯
|
| |12 |漿 |有 |溶劑,直至表面干燥。
|
| |
|工 |害 |勞動條件:工作場地常年溫度在40.5℃~
|
| |
|
|
|43℃左右,空氣中苯濃度較高。
|
------------------------------------
新聞出版企業(yè)試行提前退休工種名稱表
行業(yè):印刷器材
------------------------------------
| |序號|工種|工種|
|
|橡|
|名稱|性質|
勞
動
條
件
|
|膠|--|--|--|-----------------------|
|布|
|硫 |有 |工藝流程:將成卷的橡膠布鋪開送入鼓式硫
|
|生|13 |
|毒 |化機的軋輥中,通過蒸氣加熱,進行半硫
|
|產|
|化 |有 |化、定型。然后裁后單張,分疊在架子上送
|
| |
|
|害 |入硫化罐加熱加壓進行全硫化。
|
| |
|工 |
|勞動條件:工作場所溫度在37℃左右,并有
|
| |
|
|
|氯氣、丙烯、防老劑、苯等有毒氣體。
|
|-|--|--|--|-----------------------|
| |
|煉 |
|工藝流程:將苯酚、甲醛送入高溫反應釜中
|
|油|
|
|有 |(300℃),加松香、胡麻油、桐油等輔料縮合
|
| |14 |油 |毒 |成酚醛樹脂,再沖入煤油制刮成油墨連接料。
|
| |
|
|有 |勞動條件:反應中有害氣體丙烯逸出。操作
|
|墨|
|工 |害 | 時接觸苯酚、甲醛有害物質。
|
| |--|--|--|-----------------------|
| |
|配 |有 |工藝流程:將連接料與鉻黃、華蘭、炭墨、
|
|生|
|
|
|環(huán)烷酸鉆及附加料按生產配方進行配料,用
|
| |15 |料 |毒 |攪拌機混合成油墨初始材料。
|
|產|
|
|有 |勞動條件:在混合過程中接觸鉻黃、碳黑等
|
| |
|工 |
|粉塵。每班配料約4500公斤,全部手工操作、
|
| |
|
|害 |勞動強度大。
|
|-|--|--|--|-----------------------|
| |
|熔鉛|有毒|
|
|字|16 |鑄字|有害|參照印刷行業(yè)熔鉛鑄字工執(zhí)行
|
|模|
|工 |
|
|
|制|--|--|--|-----------------------|
|造|
|電 |有毒|
|
| |17 |鍍 |有害|參照印刷行業(yè)電鍍工執(zhí)行
|
| |
|工 |
|
|
| |
|工 |
|
中文書信格式范文4
[關鍵詞]數字文學 文學理論 文本 超文本小說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3-0048-02
文本(text)原指編織之意,引入文學理論中是指文學書寫符號的織體(fabric)。20世紀前的傳統(tǒng)文論用得更多的是“作品”而不是“文本”,文本被引入文學理論帶有濃厚的“以文為本”的意味,但是很多時候在強調文本的獨立性的同時也阻斷了文本與生活情境的連續(xù)性,造成了對文本這個概念的僵化理解。
作為20世紀西方文論的重要轉折,俄國形式主義文論強調用科學實證方法研究詩歌,俄國形式主義文論家認為要切斷詩歌和作者以及讀者的聯(lián)系,把注意力放到詩歌自身的文本結構上才能實現科學的研究。茨?托多羅夫說:“形式主義者認為,不能根據作家生平、也不能根據對當時社會生活的分析來解釋一部作品。”[1]這意味著文本的封閉性和獨立性正是對它的科學研究的保證。新批評派也有類似的主張,即注重對文本自身進行研究。維姆薩特和比爾茲利合寫的兩篇文章《意圖謬見》和《感受謬見》,最能體現這種以文本為中心的批評方法。所謂“意圖謬見”,即他們認為文學研究要拋開作者的意圖,宣稱“就衡量一部文學作品成功與否來說,作者的構思或意圖既不是一個適用的標準,也不是一個理想的標準”[2];“感受謬見”是指要進一步把讀者對文本的感受駁斥為一種謬見,感受謬見在于將詩和詩的結果相混淆,也就是混淆了詩是什么和它所產生的效果。通過對意圖謬見和感受謬見的批評,維姆薩特和比爾茲利切斷了文學文本和作者以及讀者的聯(lián)系,也就使文學批評集中在對文本自身的詞語、語義、句法、結構等的研究上。結構主義文論將這種以文本為中心的思想又往前推進了一步,結構主義文論更傾向于尋找文本各種因素下隱藏的深層關系。比如,結構主義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認為在各個民族和國家不同的神話表面之下隱含著一些相同的關系和結構,因此他主張“對每個神話分別進行分析,把故事分解成盡可能短的句子”,[3]然后通過橫豎排列尋找其中的二元關系。這種結構主義神話學暗示了相同的結構關系和意義可以表現為不同的文本組織,但反過來也可以說不同的文本組織其實都具有相同的或者固定的意義和結構關系,而不管文本的具體語境和歷史如何。
羅蘭?巴特為后結構主義文本觀打開了大門,代表了當代西方文論在文本上的新看法。在《從作品到文本》一文中,巴特從7個方面列舉了文本和作品的區(qū)別:(1)文本應不再被視為一種確定的客體;(2)文本不能理解為等級系統(tǒng)中的一個部分或類型的簡單分割;(3)文本常常是指所指的無限延遲,文本是一種延宕;(4)文本是復數,它能夠獲得意義的復合;(5)作品是在一個確定的過程中把握到的,它要受外部世界(如種族、歷史)、作品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對作者的認定來決定作品,文本卻不需要這些關系的擔保;(6)作品一般是作為閱讀的消費對象,而文本要求讀者主動地合作,不僅是閱讀,還是寫作;(7)文本的閱讀是享樂和愉悅。[4]巴特的文本觀打破了那種視文本為符號的固定織體的觀念,與列維-斯特勞斯尋找不同文本背后相同的結構和意義不同,羅蘭?巴特把文本視為“可寫”的,也就是說文本在與作者脫離后就成為邀請讀者參與其自身建構的存在,文本不再是具有確定意義的封閉實體,而成為開放的語言游戲的場所。在后來的《戀人絮語》中,巴特強調了“情境”在文本中的重要性,他說情境從詞源上看是東跑西顛的動作,應該從體操或舞蹈的角度去把握,而不是對靜止對象的凝神觀照。當人們在稍縱即逝的語流中辨認過去曾經閱讀過、聽說過或感受過的某種東西時,種種情境便會顯現出來。在這里我們看到,與俄國形式主義、新批評派和結構主義竭力把文本和現實情境分離不同,文本在巴特這里又開始和現實情境相結合,但是和20世紀之前的傳統(tǒng)文論強調文本是反映情境的固定織體不同,文本在巴特那里是情境化的嬉戲,它盡力追逐情境化的戲劇場景,就像腦海中倏忽閃現的情景那樣漫流四射。
我國現今的文學理論教材使用的文學文本這個概念,主要采納的是西方傳統(tǒng)文論和20世紀前期文論關于文本的界定,即把文本視為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固定織體,而文本的開放性和情境化的特征則大多被忽視了。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文學理論教程需要一個可以對之進行分析的穩(wěn)定對象,羅蘭?巴特提出的開放的文本觀雖然誘人,但是過于強調動態(tài)性的特征而很難成為分析的對象。
現今數字文學的出現為這種開放性文本觀的教學提供了條件:一方面以電子計算機、互聯(lián)網、CD-ROM、U盤等為基礎的硬件載體為文本分析提供了穩(wěn)定的對象;另一方面,通過這些載體傳達的超文本小說、互動文學、多媒體文學等新的文學類型又為教學雙方體驗開放性文本提供了條件。比如超文本(Hypertext),指的是運用超鏈接將不同文本塊組織在一起的網狀文本。邁克爾?喬伊斯1987年創(chuàng)作的《下午,一個故事》通常被視為第一本超文本小說,這部超文本小說由539個段落和951個鏈接構成,講述的是一個男人在早晨去工作途中目睹一場車禍的故事。但是這部超文本小說并不是按照傳統(tǒng)小說那樣安排好固定情節(jié)結構等待讀者去閱讀,而是把小說分成了539個段落并在這些段落之間提供了951個超鏈接,讀者可以自行選擇不同的鏈接進行閱讀,從而形成自己的閱讀順序和段落的組合。這就好比把小說分成一副牌,每一次把牌打亂之后閱讀,每次看到的故事也就不相同。
超鏈接的運用,使超文本小說的文本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文本結構的非序列性。泰德?尼爾森對“超文本”有個著名的論斷,他說:“關于‘超文本’,我指的是非序列性的寫作――文本相互交叉并允許讀者自由選擇,最好是在交互性的屏幕上進行閱讀。根據一般的構想,這是一系列通過鏈接而聯(lián)系在一起的文本塊,這些鏈接為讀者提供了不同的路徑。”[5]在超文本小說中,所謂非序列性也就是說事件之間并不遵循時間的順序,每次閱讀都可能帶來不同的秩序。可見超文本小說實現的是真正文本結構上的開放性,而不僅僅是傳統(tǒng)文學的那種想象上的空白點。
二是讀者閱讀的參與性。任何文學活動都缺少不了讀者的參與,這是在接受美學出現以后就成為幾乎常識的文學原理。但正如上文提到,在接受美學那里讀者的參與大多是以想象性地填補空白為特點的,并沒有改變文學文本自身的結構。超文本小說除了想象性的參與,讀者甚至可以改變文本自身的結構。在超文本文學中,“讀者成了作者”是廣為人知的觀點,由于讀者參與了文本自身結構的構成,使得傳統(tǒng)文學中作者和讀者之間涇渭分明的界限開始模糊,讀者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作者的角色,他不僅閱讀文本,也重組文本,改變文本。
三是作者寫作的高技術化。伴隨著計算機、互聯(lián)網、多媒體等高科技的出現,高技術化是貫穿數字文學活動整個過程的突出特點。在數字化技術如此發(fā)達的年代,技術已經不僅僅像在傳統(tǒng)文學中那樣被視為一種寫作工具了,而是作者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合作者。有學者提出賽博格作者(cyborg author)這個名詞來描述這種人機協(xié)作的新型作者。人機結合為新型的表達和文學交流開辟了可能性,隨著越來越多的作者通過計算機軟件和互聯(lián)網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活動中的人機協(xié)作現象將會成為今后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
我們看到在這個例子中,文本不再是凝固的織體狀態(tài),而是被不斷地打斷又在閱讀中不斷地形成新的結構,文本結構的形成是要依賴于現實情境的――讀者的選擇。如果我們能在文學理論的教學中運用這種超文本小說的例子,那么傳統(tǒng)的文本概念將會改觀,并促進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深度參與和共同創(chuàng)造。文本不再是冷冰冰的被分析的對象,而是在師生交流情境中不斷被打破和不斷重組的開放性文本。繼續(xù)發(fā)掘數字文學在教學中的潛力和價值,是高校文學理論課程教學改革值得關注的重要方向。
[ 參 考 文 獻 ]
[1] 茨?托多羅夫編選.俄蘇形式主義文論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2] 維姆薩特,比爾茲利.意圖謬見[C].趙毅衡編選.“新批評”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3] 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著,陸曉禾、黃錫光等譯.結構人類學――巫術?宗教?藝術?神話[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
中文書信格式范文5
論文摘要: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教學形式一直延續(xù)著“一支粉筆,三尺講臺”的教育模式,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充分在教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質量,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自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開展以來,由于硬件短缺、觀念認識膚淺等諸多原因,在培訓過程中,遇到了種種問題,嚴重的影響了信息技術培訓的質量,阻礙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和。因此,發(fā)現并解決在信息技術培訓中的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運用,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教育成為教師教育的重要內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和,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由此可見,作為教學前沿的教師,認識、掌握并創(chuàng)新的運用信息技術已成為必然,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加強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我國廣大中小學,尤其是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qū),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困難。在此,筆者就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做一些淺要的分析。
1 觀念滯后 培訓目的不明確
觀念問題是制約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健康發(fā)展的一大瓶頸。在調研中,一些教師對信息技術培訓工作存在著質疑,他們認為信息技術的引入會使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過于分散,最終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不見得就好,而且認為目前不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工作,教學效果也不錯,由于這些觀念上誤區(qū),致使仍習慣與傳統(tǒng)授課的模式,一些教師在接受信息技術培訓工作中熱情不高。
由于觀念的陳舊導致了培訓目的的不明確。開展技術培訓,目的在于樹立現代教育新觀念,掌握教育新技術,并輔助與教育教學過程,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而一些地方對過分的強調培訓人數,培訓效果的好壞僅以教師是否考試及格、是否拿到證書或是會做課件為評價標準。為此,教育有關負責人強調,開展信息技術培訓,讓教師掌握技術是應該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技術的過程中轉變教師的傳統(tǒng)觀念,如果只僅僅停留在知識的范疇,停靠在技術的亮點,教師只學會把教案生搬到電腦上,那就成了“穿新鞋走老路”,培訓也就無法促進受訓教師在觀念上的轉變、教學方式的轉變和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如果培訓只僅僅為了考取一個“證書”,那就有可能游離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宗旨和目標。
2 培訓方式單一 存在著“一刀切”
據調查,教學一線的教師大部分是歡迎信息技術培訓的,然而,教師繼續(xù)教育中的團體推進、整齊劃一的運作方式難以激發(fā)教師的學習興趣,不能滿足學習的需要。比如,一些地方把全員培訓簡單的理解成全體教師集中培訓,教師不論學段、學科,全部集中在一起學習,講到基本操作還行,但講到信息技術如何與學科整和時,問題就凸顯出來了,由于學科教學內容的差異,對學科教師的技能要求不同,教師培訓要求也就不同,所以,有的教師認為培訓內容與自己所教課程關系不大時,興趣就大大的降低了;另外,雖然要求上機時間應占到整個培訓時間的三分之二,但有些地方因開辦規(guī)模過大,設備過少等原因,仍以從上到下“滿堂灌”的培訓方式為主,教師想到自己動手操作的時間太少了,培訓方式的“一刀切”,使教師對不適合自己教學實際的培訓產生了不滿與懈怠,使得操作技能極強的信息技術培訓只能流與形式,使得受訓教師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難以發(fā)揮出來,即不能保證促成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和,也不能培養(yǎng)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培訓的效果當然就無從談起。
3 師資力量的薄弱
調查顯示,目前廣大農村擔負中小學信息技術工作的培訓點由于師資力量薄弱,計算機專業(yè)或是電教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寥寥無幾,專職信息技術課的教師大多是從其它學科教師經過培訓或從其它行業(yè)招聘而來,這些教師絕大多數都缺乏信息技術知識,充其量也就是“一桶水”。有些教師反映,一些培訓班的授課教師有的只懂技術,不懂教學;有的只講理論,不聯(lián)系實際;不注重教材的研究,照本宣科;不注重教法的探討,并因材施教。導致課堂氛圍乏味、枯燥,淡化了教師接受培訓的積極性,抑制了教師學習信息技術的求知欲,更談不上如何引導參培教師把信息技術融入到所教學科中。
4 學“不致用”
要使培訓活動堅持下去,就應為教師提供運用信息技術的機會,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大部分教師對學習信息技術很困惑,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目的是服務教學。而教師回到教學第一線后,要么是學校硬、軟件資源的短缺,無法運用計算機去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致使參培教師有勁使不上;要么是學校領導觀念跟不上,無法運用各種激勵措施調動教師將信息技術服務與教學的積極性;要么是教師的評價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造成信息技術與教學出現嚴重的斷層,久而久之,教師所學的就會逐漸淡忘,難怪有些教師對學習信息技術感到困惑。筆者認為,要改變這種信息技術與教學上的“空中樓閣”,亟需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1)籌集資金,優(yōu)化資源配置。“工欲善其事,比先利其器”。現代化的設施是實施教育現代化的前提條件,農村中小學面對現代教育的落后面貌,僅僅依靠財政投入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是不夠的,應想法設法多方籌措資金,解決信息技術硬件資源的不足。比如爭取學生家長的贊助,挖掘學校自身潛力,綜合各方面的力量等,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資源庫,將優(yōu)秀的教學軟件輸入資源庫,使之完善和不斷的豐富,以此優(yōu)化設備,為教師實施現代化教學搭建舞臺。(2)改革評價體制,建立激勵機制。為使農村中小學普及信息教育技術,使應有的設備發(fā)揮其作用,學校應該有意識的改革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建立激勵機制,使教師對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成為一種內心的需求,并把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依據。
其實,當前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培訓中的問題遠非以上諸種。高水平基地的欠缺、培訓中的功利主義色彩等都是影響著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培訓工作健康發(fā)展的因素。筆者認為,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是一項嶄新的工作,尚處在探索階段,要解決培訓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務必從中小學教師教學實際出發(fā),面向中小學教師,研究中小學課程;從本地教師隊伍的實際出發(fā),按需施教,學用結合,切實加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實踐性,使信息技術培訓工作更加趨于完善,為信息技術培訓和學科整和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教師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培訓中來,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參考文獻
中文書信格式范文6
各位好!
感謝大家在這個寒冷的季節(jié)來到北京,為著兒童文學這個溫暖人心的事業(yè)。我謹代表中國作家協(xié)會,向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的隆重召開,向主辦方中國作協(xié)兒童文學委員會、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兒童出版社、廣東出版集團新世紀出版社,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加研討會的各位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出版家以及兒童文學的從業(yè)者們,致以親切的問候與誠摯的謝意。
在剛剛過去的三十年里,我國的經濟建設凱歌高進、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繁榮,對于我們的兒童文學事業(yè)來說,這三十年更是值得書寫、紀念、思考與探討的。改革開放給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帶來各種深刻的變化,也給我們的兒童文學事業(yè)帶來了全新的精神資源、創(chuàng)新機制與寬松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這三十年也因此成為中國兒童文學事業(yè)發(fā)展最快、變化最大、成績顯著的一個時期。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很大一批作家的成長經歷、創(chuàng)作體驗,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也得益于這三十年的發(fā)展的兒童文學事業(yè),也有很多作家的創(chuàng)作,最初是從寫兒童文學作品開始的。
因此,通過各種方式,對兒童文學事業(yè)在這三十年發(fā)展中的價值與經驗進行梳理,是尤為必要的。年內,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出版集團新世紀出版社,率先推出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兒童文學金品30部》叢書,上海出版集團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中國兒童文學》,兩書各有特色與重點,從作家與作品的不同角度,對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中國兒童文學事業(yè)進行集納與解讀。今天,諸位兒童文學界的專家們齊聚一堂,對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中國兒童文學進行專業(yè)的探討、熱烈的交流,回顧歷史,總結傳統(tǒng),積累經驗,增強信心,凝聚力量,以爭取進一步的發(fā)展。
兒童文學是一項屬于未來的事業(yè),它關懷當代少年兒童的精神生活與心靈健康,它直接參與未來民族性格的塑造,從這種意義上說,它正是以一種獨特的角度,積極參與了改革開放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兒童文學實現了跨越式的發(fā)展:創(chuàng)作觀念逐步回歸到“兒童”本身,創(chuàng)新意識大大增強,兒童文學作家隊伍與出版陣地也大規(guī)模擴大,更為重要的是,這三十年的兒童文學,影響了至少兩代青少年的成長歲月。
在此后的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里,我們的兒童文學事業(yè)依然任重道遠,需要我們的廣大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出版家們以及兒童文學的從業(yè)者們,滿懷愛心地務實工作,學習從冰心、嚴文井、陳伯吹以來,數代中國兒童文學工作者的品德、智慧與才情,繼承他們的崇高目標、人文精神與美學追求,將中國兒童文學的百年事業(yè)進一步傳承和發(fā)展下去。
祝愿我們廣大的兒童文學作家們童心永在、創(chuàng)作豐收,并提前祝在座各位新年快樂!
再次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