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泄漏電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泄漏電纜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泄漏電纜

泄漏電纜范文1

關鍵詞:多點泄漏;電力電纜高阻;故障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F40 文獻標識碼:A

2002年6月28日,我局110kV樂園變電站10kV母線顯示存在不完全接地故障,母線三相電壓不平衡。經檢查確認,10kV廣電線電纜存在接地故障,下文就這個問題展開分析,通過對多點泄漏環節的優化,實現對電力電纜高阻障礙的有效解決,保證其故障探測環節的優化,以保證日常工作的穩定發展,實現對其多點泄漏環節的研究深化。

1 故障電纜技術參數

發生故障的10kV廣電線屬全線電纜線路,其技術參數如下:

電纜名稱規格型號長度(m); 敷設方式中間接頭數量(個) ;投運日期:1997年5月。廣電線: YJV22-8.7/15-3*300mm 1092 ;電纜溝:3個。

2 故障性質的確認

(1)將廣電線出線電纜退出運行,并進行長時間的放電后,用2500V兆歐表搖測電纜三相對地、相間絕緣電阻值,搖測結果如下。

測試項目首端(兆歐) 末端(兆歐) 備注

A 800 800

三相對地絕緣電阻 B 800 800 非測試相接地

C 50 50

AB 無窮大無窮大

三相相間絕緣電阻 BC 850 850 非測試相接地

CA 850 850

(2)為進一步確認電纜三相線芯導體的連續性及故障性質,又分別在該電纜兩端進行電纜線芯直流電阻的測量。

測試相首端(歐姆) 末端(歐姆)

AB 0 0

BC 0.8 0.7

CA 0.8 0.8

3 故障點的定位

由于故障電纜C相存在高阻接地故障,而高阻接地故障相對于其它所有的電纜故障而言,屬最難確定的故障之一。筆者使用了傳統的脈沖電流沖擊閃絡法配合山東淄博科匯電氣有限公司生產的T-903A故障測距儀對該故障進行粗略定位。

在測試接線工作之后,由于調節調壓器的影響,會導致其電容電壓的提升。當高壓測電壓超過一定的限度時,會產生電容的放電現象,在其放電過程中,其聲音是比較低的,并且其放電的間隔時間是比較長的,具備不穩定性。故障測距儀檢測到的是一個逐漸衰減的振蕩波形,出現這種情況的因素是比較多的,比較常見的是纜故障點并未完善被擊穿,從而導致這種現象的發展。

經過半天的反復試驗,包括采取調整球形放電間隙J的寬度以提高加在電纜上的電壓值、延長充閃時間等方法,但故障現象及T-903A測出的波形仍同1點,然后我們又拿著精確定位儀沿途定位,在該過程中,依然難以實現對故障點的排除。通過對先前操作經驗的分析,得知其電纜外頭出現了一系列的故障,通過對身體感官的應用,發現其電纜的外頭有著細微的放電聲。這對這種現象,就實施了電纜外頭的解剖。結果發現其C相電纜主絕緣具備相關程度的豎向劃痕,并且其水樹的現象是比較明顯的,其高阻故障一直沒有得到排除。

通過對其試驗環節的優化,得知其軟故障的發生因素。在測量過程中,天氣狀況是小雨,其陰濕情況比較嚴重。在經過一系列的充閃試驗過后,發現其C相對地絕緣電阻值的變化幅度是比較大的,并且具備重復變化性。在天氣狀況比較晴朗的時候開始測試,發現其上述環節的C相對地絕緣電阻值的故障現象是不存在的,其電阻值是比較穩定的。通過對其泄漏電流試驗的應用,可以發現其相關的泄漏電流值的變化,引起了我們重視。

此時用故障測距儀檢測到的波形依然沒變。綜合上述現象分析判斷,我們得出相關結論。由于受到潮氣的影響,其故障點的絕緣性能是比較低的。特別是高阻故障點的絕緣性能更是比較差的。因為其不具備完全擊穿放電的條件,其故障測距儀是難以實現對有效波形的記錄。為了滿足現實工作的需要,需要確保其故障點的完全擊穿,以方便其完全放電。

通過對上述幾個應用環節的分析,來實現日常工作行為的優化,促進其故障處的電壓幅值的有效應用,保證其充放電環節的優化。經過一定的時間,其放電聲是比較大的,也是比較穩定的,這說明其故障點已經被完全擊穿了。在遙測環節中,我們發現故障電纜的C相對地絕緣電阻值發生了一系列的降低。

為了滿足日常工作的需要,通過對相關型號的故障測距儀的應用,實現故障電纜的故障點的有效定位。該種故障測距儀的型號是T-903A,其通過對放電脈沖的記錄,來滿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在其工作過程中,主要是對兩個放電脈沖波形展開分析,就是故障點擊穿及其不擊穿放電模式的分析,從而實現對故障點的有效定位,以滿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通過對實地測量模式的優化,滿足現實工作的需要,在應用過程中,其#1電纜的接頭距離測試端大約有300多米。在電纜精確定位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該電纜的中間接頭處,發出聲響比較大的放電聲,其聲音大而沉悶。通過對解剖環節的研究深化,得知其中間接頭內部的C相主絕緣對接地銅帶多點放電且較嚴重。經分析,該電纜中間接頭制作工藝不合格,僅用扁銅帶恢復兩端銅屏蔽層的連接而沒有用銅網恢復,使電纜絕緣表面電場不均勻造成嚴重放電現象。將#1中間接頭的接地銅帶解開并排除對地放電現象后,對故障電纜再次進行沖閃試驗,發現仍有非常明顯的放電脈沖,再次用T-903A故障測距儀測距,測出散障點在距離測試端約600米的#2中間接頭處,就在這個環節中,聽到了一系列的放電聲音,該聲音是清脆響亮的。經過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就可以實現對主要故障點的判定。經解剖發現該中間接頭制作工藝同樣不合格。

4 故障分析

此次故障探查,查找出了真正的故障擊穿點,也找到了兩個嚴重的故障隱患,同時也讓我們了解到多點大泄漏電流對電力電纜故障探測的影響很大。多點大泄漏分散了擊穿能量,從而使得真正的故障點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擊穿放電,無法查找出真正的故障點,延長了故障定位的時間。本次事故中,電纜戶外終端頭由于制作時對電纜主絕緣的表面創傷嚴重,經過五年時間運行在電纜主絕緣長出很多水樹并有放電現象,形成了一個大電流泄漏點。而該電纜#1中間接頭由于制作時未按制作工藝要求恢復電纜主絕緣的內外半導層以及銅屏蔽層的連接,破壞了中間接頭電場的均勻,引起電場畸變,經過長時間運行造成纜芯通過主絕緣表面對接地銅帶多點放電,形成另一個典型的大泄漏電流點。重新制作戶外終端頭并消除#1中間接頭泄漏現象后,真正的故障點馬上獲得足夠的能量擊穿放電,為故障點的最終準確定位奠定了基礎。

多點嚴重泄漏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電纜施工人員進行電纜頭施工時,不按相關施工工藝的規范要求進行施工,破壞了電力電纜原有的電場結構,投入電網運行后,纜芯絕緣表面的局部電場發生畸變,這種畸變引起電場應力高度集中,使得某一絕緣薄弱點擊穿、放電,過長時間運行逐步形成泄漏直至發展成為電纜故障。

用沖擊閃絡法對電纜高阻故障進行定位,當存在故障點不能擊穿放電或放電不充分,除利用大電流、高電壓進行沖擊外,可以將球形放電間隙調整至較小位置,對故障點進頻繁、重復沖擊,直至故障點完全擊穿放電,這樣有利于故障的定位亦避免對電纜本身造成過大損壞。

5 對策

電力電纜高阻故障點擊穿放電或放電充分與否,是沖擊閃絡法配合T-903A電力電纜故障測距儀實現故障點測距的基本條件,實際操作中應設法首先實現。

如T-903A電力電纜故障測距儀一次錄波效果不理想,應進行多次采集,直至記錄到有典型波形為止,以便于分析、比較和確定故障點。對各類波形要進行詳細、全面的分析,避免受到其它諸如人為因素如老經驗、急躁心理等的影響,這是快速、準確確定故障點的基本保證。

6 發現及遺留問題

通過此次實例,筆者對多點大泄漏電流對電纜故障查找的影響有了深刻的認識。要避免多點大泄漏電流產生,就要嚴格對電纜頭制作工藝的要求。因此我們向單位生產技術管理部門匯報,建議對全局的電力電纜施工人員進行系統的技術培訓和考核,施工時要求持證上崗,電纜頭制作必須嚴格按所使用電纜頭的制作標準嚴格規范施工。

為了滿足現實工作的需要,要針對電力電纜高阻存在的故障展開分析,從而促進相關問題的解決。在此過程中,要針對電纜本身的表面電流泄漏現象展開優化,實現其電纜頭制造工藝的優化,從而避免出現一系列的泄漏電流現象的產生,這些環節如果得不到解決,會阻礙高阻故障的查找定位。如何準確、有效、快速地進行精確定位,至今仍為一重大的科研課題。使用沖擊閃絡法進行故障點定位,時間長效果不明顯,對電纜本身破壞性很大,故障測距儀記錄的放電波形亦較復雜,對分析能力及工作經驗的積累要求較高,應探索其它簡單、快捷的故障測距、定位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勞動強度。

參考文獻

[1]韓伯鋒.電纜故障閃測儀原理與電纜故障測量[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泄漏電纜范文2

關鍵詞:直流耐壓;泄漏電流試驗;微安表

前言:電力電纜在生產、安裝及運行過程中所進行的例行試驗、交接試驗和預防性試驗中都要進行耐壓試驗。耐壓試驗的基本方法是:在電纜主要絕緣上施加高于其工作電壓一定倍數的電壓值,并保持一定的時間,要求被試電纜能承受這一試驗電壓而不擊穿。從而達到考核電纜在工作電壓下運行的可靠性和發現絕緣內部嚴重缺陷的目的。耐壓試驗根據所加電壓的性質可分為交流耐壓試驗和直流耐壓試驗兩種。電纜的出廠例行試驗一般為交流耐壓試驗,而電纜線路的交接試驗和預防性試驗,一般均采用直流耐壓試驗。

1.直流耐壓試驗的優點

直流耐壓試驗比交流耐壓試驗具有以下優點:可以用較小容量的試驗設備,對較長的電纜線路進行高壓試驗;可以避免交流高壓對良好絕緣起永久性的破壞作用;對絕緣內部缺陷更敏感,即可以在較低電壓下發現電纜的缺陷。因為在電纜絕緣內部如果存在會發展的局部缺陷,而且絕緣中某一部分的電導升高,則大部分的電壓降作用在其余未損壞的部分上,所以與交流耐壓相比,用較小的直流試驗電壓就易發現缺陷;試驗時間較短。直流耐壓試驗時,擊穿電壓與電壓作用時間關系不大,一般缺陷在加壓1min后即可發現、縮短了試驗時間。進行直流耐壓試驗時,電纜導體線芯一般是接負極。如果接正極,當絕緣層中有水分存在時,將會因電滲透性作用,而使水分移向電纜護層,結果使缺陷不易被發現。當電纜導體線芯接正極時,其擊穿電壓較接負極時約高10%。這與絕緣厚度,溫度及電壓的作用時間均有關系。一般絕緣材料的直流擊穿強度要比其交流擊穿強度大一倍左右,因此,直流耐壓試驗的電壓比交流耐壓試驗電壓高。在進行直流耐壓試驗的同時,一般均進行泄漏電流的試驗,以反映電纜的絕緣情況,測量泄漏電流時,電纜的導電線芯與其他線芯和屏蔽或鎧裝間形成兩個電極,中間是絕緣體,當在兩極上施加直流電壓時,絕緣體內部和表面均有微弱的電導電流流過,該電導電流又稱為泄漏電流。泄漏電流和絕緣電阻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普通的歐姆定律關系式表示出來。

泄漏電流的試驗原理與搖表測量絕緣電阻完全相同,但泄漏電流試驗中所用的直流電源,是由高壓整流設備供給,試驗電壓較高,并可借助調壓器調節直流電壓,比較容易發現絕緣缺陷。在升壓過程中,可以隨時監視泄漏電流值得大小,以了解被試電纜的絕緣情況。由于微安表的量程可以根據泄漏電流的大小進行選擇轉換,所以泄漏電流值得讀數比搖表更精確。良好的電纜絕緣,其泄漏電流應與試驗電壓近似為線性關系,而當電纜絕緣有缺陷或受潮時,其泄漏電流值將隨試驗電壓的升高急劇增長,破壞了伏安特性的線性關系。因此,泄漏電流試驗較絕緣電阻試驗更容易發現絕緣缺陷,是電纜試驗中的重要項目。

2.試驗方法

直流耐壓和泄漏電流試驗,根據微安表及整流設備所處的位置不同,可有許多種接線方式,但嚴格地講,按微安表所處位置的不同來區分,只有微安表在低壓端和高壓端兩種。

2.1 微安表在低壓端

硅堆或整流管在低壓端、微安表在低壓端地試驗線路特點如下:線路優點:燈絲變壓器在低壓端所需絕緣低,體積小;微安表在低壓端讀數操作方便,比較容易保護。線路缺點:必須有兩個高壓出線套管的變壓器;當試驗電壓較高時,由于高壓引線的電暈放電電流流過微安表,因而誤差較大;由于被試品對于試驗變壓器線圈對地電容的反充電作用的存在,使在試驗小電容設備時,直流電壓因為充電作用而降得很低,因而試驗結構不夠準確;由于被試品的反充電作用,有交變電流流過微安表,因此微安表指針有可能搖擺不定;硅堆或整流管在高壓端、以高壓絕緣燈絲變壓器作燈絲電源的泄漏試驗線路特點如下:線路優點:泄漏電流指示比較準確;可以用只有一個高壓套管的試驗變壓器,降低試驗變壓器的造價;微安表在低壓側便于操作。線路缺點:需要一個高壓燈絲變壓器,體積和重量大。無法避免試驗變壓器的泄漏電流影響。

2.2 微安表在高壓端

硅堆或整流管在低壓端而微安表在高壓端地試驗線路特點如下。線路優點:燈絲變壓器位于低壓端,對絕緣強度要求不高。由于微安表處于高電位,測出的泄漏電流準確,不受雜散的電流影響;線路缺點:微安表對地絕緣要求高;測量泄漏電流時,調換量程用絕緣桿操作、讀數不方便;高壓試驗變壓器必須有兩個引出線套管。

3.影響泄漏電流值的因素

3.1 不同試驗線路的影響

當采用微安表位于低壓端的測試線路時,其受雜散電流的影響較大,因此測得的泄漏電流值可能產生誤差。當采用微安表位于高壓端的測試線路時,微安表受強烈的電磁場的影響,因此必須將微安表很好的加以屏蔽。其方法是:采用透明的導電玻璃,或將表頭轉動線圈部分加以鋁箔屏蔽,否則會造成較大的誤差。

3.2 高壓端引線的影響

當微安表位于高壓端,采用話筒屏蔽線作高壓引線時,其外表面地泄漏電流被屏蔽而不流過微安表,因此無測量誤差,否則將產生較大的誤差。當微安表位于低壓端時,采用屏蔽線就沒有作用了,這時接到被試電纜的引線,在其電場強度(取決于導線直徑和形狀)大于20kV/cm時,沿導線表面的空氣發生游離,對地有一定的泄漏電流并流過微安表,因此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度。其改善方法是:加大高壓引線的直徑,縮短長度,減少其表面毛刺和增加對地距離。

3.3 溫度的影響

直流泄漏試驗與絕緣電阻試驗一樣,溫度對試驗結果的影響十分顯著。隨著溫度的上升,泄漏電流增加。值得指出的是:在電纜線路檢修或制作三頭、尤其是灌注內部熱絕緣膠后,在其冷卻之前,如果進行直流耐壓和泄漏電流試驗,不僅泄漏電流很大,而且隨著加壓時間的延長增加很快,甚至導致熱擊穿。

3.4 表面泄漏的影響

泄漏電流有表面泄漏電流和體積泄漏電流之分。要測量的是體積泄漏電流。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以及電纜終端頭臟污、受潮時,電纜的表面泄漏電流很大,甚至超過體積泄漏電流,致使泄漏電流試驗結構不準確。此時必須采用屏蔽方法,以消除表面泄漏電流但對泄漏電流試驗的影響。

泄漏電纜范文3

【關鍵詞】GSM-R 隧道覆蓋 BBU RRU

1 前言

因其具有“風一樣的速度”,高鐵被喻為“拿掉了翅膀的飛機”,如今國內和國際鐵路均進入了高鐵時代,適用于高鐵的無線通信技術應運而生。GSM-R(GSM for Railway)正是這樣一種專門為滿足鐵路應用而開發的數字式的無線通信技術。它在國際移動通信標準GSM的基礎上專門針對鐵路通信中的列車調度、列車控制等需求開發了許多定制的附加功能,從而實現在單一系統中整合鐵路通信所需的語音和數據通信服務。

對高鐵來說,真可謂“穿山越壑尋常事”,在山區路段,鐵路沿線經過長短不一的隧道是常見的情形,而隧道這種特殊的狹長型區域導致無線信號波動大,按照常規組網方式往往造成覆蓋弱甚至覆蓋盲區。GSM-R如何通過無線網絡規劃,來保證隧道內的信號覆蓋和通信質量?本文將對此進行探討。

2 GSM-R隧道覆蓋設計原則

GSM-R隧道覆蓋的設計目標有三點:一是實現雙層網絡覆蓋備份,二是實現隧道內部信號的良好覆蓋,三是解決隧道出入口的切換問題,從而保證在單點故障的情況下,網絡也能正常良好運行。

2.1 雙網備份策略

首先來看如何實現雙層網絡覆蓋備份設計目標。所謂雙層網絡,指在單層網絡的基礎上增加一層無線覆蓋網絡,當其中一層主用網絡發生故障時由另一層備用網絡提供服務,從而提高系統整體的可用性。

實現雙網覆蓋備份一般有兩種類型:同址雙站、不同站址交叉覆蓋。同址雙站雙層網絡是指兩個基站并列設在同一站址,配置兩套BTS,兩套BTS相對獨立,雖處于同一地點但有各自的傳輸、電源等設備,其余配套設施如機房、鐵塔可以共用,這樣形成的兩個無線網絡層,每一層將各由一套BSC控制管理。不同站址交叉覆蓋雙層網方式,則是在鐵路沿線上,兩套BSC下的BTS交錯分布,形成雙層交織冗余的覆蓋方式。

2.2 天線與泄漏電纜

為了實現隧道內部信號的良好覆蓋、解決隧道出入口的切換問題,在隧道場景GSM-R組網中,建議采用BBU+RRU方式,天饋部分主要涉及到天線和泄漏電纜:

天線

在隧道出/入口建議利用天線做冗余覆蓋,避免在隧道內和隧道口切換重選,盡可能使小區間的切換重選發生在空曠平坦的地帶。

對于天線的選擇,建議采用高增益高指向性的天線,比如增益21dBi、水平波瓣角35度左右的天線。天線掛高根據隧道的高度而定,一般建議掛高20米左右為宜。

泄漏電纜

泄漏電纜具有特殊的信號泄漏功能,因此,在隧道中采用泄漏電纜覆蓋方式能很好的解決隧道的覆蓋問題。在實際組網中,需要根據隧道長度和覆蓋電平要求,計算出泄漏電纜的長度和輸入功率要求。

泄漏電纜的電平計算公式如下:

Pr=Po-Lc-La-Lm-d*Lt

其中:Pr為移動臺接收到的電平強度,Po為輸入泄漏電纜的功率,Lc為泄漏電纜的耦合損耗,La為附加損耗(即連接電纜加上連接電纜頭的損耗),Lm為預留的余量(包括列車損耗、人體損耗、寬度因子等),Lt為泄漏電纜線路衰減(通常以百米計)。

2.3 隧道覆蓋設計新嘗試

根據GSM-R系統在隧道場景的三個主要覆蓋設計目標,結合RRU可拉遠的設備類型,中興通訊在GSM-R無線網絡覆蓋設計方面有了新的嘗試:

采用BBU+RRU的方式

隧道的出入口放置RRU連接定向天線,解決出入口的切換問題

隧道內采用RRU連接泄漏電纜,實現隧道內的無縫覆蓋

采用2個RRU連接泄漏電纜覆蓋同一段隧道實現RRU的互相備份

采用最末端RRU連接鄰近BBU的方式實現BBU之間的互相備份

每個BBU連接的多個RRU配置成同一個邏輯小區,即多RRU共小區

3 隧道覆蓋解決方案

鐵路沿線隧道長短不一,因此隧道的覆蓋也不可一概而論。一般需要劃分為短、中、長三種類型的隧道,劃分的長度界定需要根據覆蓋能力的預測來決定。一般而言,當兩個隧道之間的開放距離大于2km時,認為是孤立的隧道,反之則認為是隧道群。對于孤立的隧道,其長度小于300m屬于短隧道,長度在300m~1km之間的屬于中等隧道,長度大于1km屬于長隧道。

隧道內建議采用BBU+RRU配合泄漏電纜的方式,共同完成對隧道的無線覆蓋,以保證列車在高速行駛情況下能進行正常的高質量的服務等級,并且即便在單點故障的條件下,網絡能維持預定的服務等級,保證列車的正常運行。

3.1 短隧道覆蓋

對于短隧道的覆蓋,可以采用兩種方式:

方式一:定向天線

直接在隧道出口和入口放置定向天線,由天線覆蓋隧道內和隧道的出入口,適用于短隧道內無法安裝任何設備的場景。

此種方式下,隧道入口的天線可以覆蓋整段隧道,隧道出口的天線也能覆蓋整段隧道,由此來做到覆蓋的雙備份。也就是說,如果隧道入口的設備(RRU或天線)出現故障,隧道出口的設備同樣能夠完成隧道的覆蓋,反之亦然。這樣就實現了RRU之間的覆蓋互相備份。

整段隧道包括出入口都用同一個基站完成覆蓋,這一個BBU連接兩個(或多個)RRU,應用多RRU共邏輯小區(分布式小區)的組網方式,這些RRU配置成同一個邏輯小區,在隧道內和出入口的范圍內,不需要進行小區間的切換重選。

方式二:定向天線+泄漏電纜

對于隧道內可以安裝設備的場景,考慮到GSM-R對網絡覆蓋互相備份的高要求,建議隧道出入口放置定向天線、隧道內使用RRU+泄漏電纜進行覆蓋。組網方式見圖1。

這種方式下,隧道內由RRU連接的泄漏電纜完成覆蓋,隧道出入口由定向天線覆蓋,BBU連接的多個RRU配置成同一個邏輯小區,避免在隧道內和隧道出入口發生切換重選。隧道內兩個RRU連接同一段泄漏電纜,以此做到隧道內的覆蓋雙備份。當一個RRU出單點故障時,不會影響隧道內的覆蓋。

另外,最末端的RRU通過光纖連接到鄰近合適的BBU上,兩個BBU之間通過E1連接,并在鄰近BBU上預先配置好這個小區的數據,不過正常情況下并不激活。當負責隧道覆蓋的BBU(圖中左邊)出現單點故障時,系統檢測到BBU故障時,將發命令激活鄰近BBU(圖中右邊)的數據配置,使正常工作的BBU接管這個邏輯小區,從而實現隧道內的通信不受影響,因而巧妙地實現了BBU之間的備份。

3.2 中等隧道覆蓋

一般認為隧道長度大于300m、小于1km屬于中等長度隧道。對于中等隧道覆蓋,建議在隧道出口和入口放置定向天線,隧道內采用“3個RRU+2段泄漏電纜”的方式進行覆蓋,如圖2所示。

對于中等隧道覆蓋,需要根據隧道長度和泄漏電纜的參數,計算出泄漏電纜的長度、輸入泄漏電纜的功率大小。在隧道出/入口處,為了更好的覆蓋效果,也可以再接一段泄漏電纜,其末端接負載以吸收多余的功率。

3.3 長隧道覆蓋

對于長度大于1km的長隧道,不僅僅在出入口放置定向天線,在隧道內需要放置多個RRU,每個RRU連接泄漏電纜,以此實現對長隧道的覆蓋。如圖3所示。

長隧道的場景下,因為連接RRU的個數可能會比較多,需要特別關注BBU對連接RRU的個數限制。

3.4 隧道群覆蓋

當多個隧道的距離不遠,每兩個隧道間的開放距離小于2km時,即形成了隧道群的場景。對于隧道群,建議負責各個隧道的BBU互為備份,組網方式建議如圖4所示。

泄漏電纜范文4

關鍵詞:通信、軌道交通、無線覆蓋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軌道交通也進入大發展時期。截至2010年底,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已經達到900多公里。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步入一個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空間的商用通信系統無線覆蓋的問題也日趨突出,本文就目前業界城市軌道交通商用通信無線系統覆蓋主流技術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一、城市軌道交通商用通信無線覆蓋系統概述

1、城市軌道交通商用通信無線覆蓋系統是將各運營商的無線信號完成對城市軌道交通所有地下車站的站臺、站廳、隧道及相關區域的無線信號覆蓋。

2、城市軌道交通商用通信無線覆蓋系統支持的移動信號業務類型有:

中國移動 GSM900、DCS1800、TD-SCDMA;

中國聯通 GSM900、DCS1800、WCDMA;

中國電信 CDMA 800/EV-DO , CDMA2000;

4)廣電CMMB業務

3、城市軌道交通商用通信無線覆蓋系統POI寬帶合路平臺、光纖直放站和天饋系統等組成。其具體工作方式為:

各運營商將其基站接引至沿地鐵線路的每個車站商用通信機房內,且規劃好每個車站內的基站之間、每個車站內基站與地面基站之間的小區劃分與頻率配置。并根據業務量與覆蓋情況設置小區參數。設于每個車站商用通信機房內的寬帶合路平臺POI 與各運營商基站設備射頻接口耦合聯接。下行 POI 對各運營商基站發射端下行信號、CMMB信號進行合路后通過天線陣系統實現對站廳的覆蓋;通過低頻接入器接入 POI 后端主干,主干信號由寬帶分路器分配到站臺和隧道的 LCX,通過空中耦合送達移動接收端、CMMB用戶手持終端上;從隧道 LCX 和天線陣系統傳送來的移動臺發射的上行信號由寬帶合路器合路后,上行 POI 分路后送到各運營商基站上行信號接收端。從而完成了上、下行鏈路信號的傳送(廣電CMMB信號暫時不需要上行無線通道)。

二、城市軌道交通商用通信無線覆蓋系統組成

1 城市軌道交通商用通信無線覆蓋系統總體系統組成如下圖所示:

四、城市軌道交通商用通信無線覆蓋系統分析

1、無線鏈路指標要求

1)、下行無線鏈路指標:

移動業務 無線覆蓋指標 備注

GSM/DCS 同頻載干比(C/I): ≥ 12dB (不開跳頻)200kHz鄰頻道干擾保護比≥-9dB 邊緣場強≥-85dBm 滿足95%時間及95%區域覆蓋,接通率:≥98%

CDMA800/EV-DO FPICHEc≥-85dBm,Ec/Io > -10dB 同上

TD-SCDMA PCCPCHRSCP≥-85dBm

Ec/Io ≥-3dB 同上

WCDMA CPICH RSCP ≥-85dBmEc/Io > -10dB 同上

CMMB 邊緣場強≥-75dBm,C/N≥14dB 同上

2)、上行鏈路基站側噪聲

移動業務 噪音電平 備注

GSM ≤-120dBm/200kHz 在基站接收端位置測試無身體遮蔽情況下測試

CDMA ≤-105dBm/1.25MHz 同上

3G TDD 3GPP規范 同上

3G FDD 3GPP規范 同上

2、下行覆蓋分析

1)、隧道內場強覆蓋分析

隧道內覆蓋模型如圖所示:

按車內用戶最不利位置距離泄漏電纜最遠端 4 米處場強為:

X-(漏纜耦合損耗+瑞利衰落+寬度因子+車體損耗) (dBm)

X 為泄漏電纜輻射功率,根據饋入功率-泄漏電纜傳輸損耗計算而得;

漏纜耦合損耗可以根據泄漏電纜廠家提供的技術指標獲得;

瑞利衰落(含人體損耗):6dB(經驗值);

4m 時寬度因子:α=20D/2=204/2=6dB

車體損耗:5dB。

因此距離泄漏電纜最遠端 4 米處場強為:

X-(漏纜耦合損耗+瑞利衰落+寬度因子+車體損耗) (dBm)

= X-(漏纜耦合損耗+6 dB+6 dB +5 dB) (dBm)

= X-(漏纜耦合損耗+17 dB) (dBm)

根據泄漏電纜廠家提供的技術指標,為滿足≥-85dBm 的場強要求,我們可以測算出各頻段需要的最小功率:

頻段 邊緣場強 各頻段耦合損耗 最小輻射功率 X 要求:X-(漏纜耦合損耗+17 dB)≥邊緣場強

GSM/DCS ≥-85dBm 72 dB X≥4dB

CDMA800/EV-DO ≥-85dBm 72 dB X≥4dB

TD-SCDMA ≥-85dBm 72 dB X≥4dB

WCDMA ≥-85dBm 72 dB X≥4dB

CMMB ≥-75dBm 68 dB X≥10dB

經過核算得出的各站隧道內不同系統于漏纜上最弱值都能滿足要求(95%測試區域)

2)、站臺內場強覆蓋分析

站臺內覆蓋模型如圖所示:

站臺寬度為 12 米,按站臺內距離泄漏電纜最遠 10 米距離進行估算,則場強為:

X-(漏纜耦合損耗+瑞利衰落+寬度因子+屏蔽門損耗) (dBm)

X 為泄漏電纜輻射功率,根據饋入功率-泄漏電纜傳輸損耗計算而得;

瑞利衰落(含人體損耗):6dB(經驗值);

10m 時寬度因子:α=20D/2=2010/2=14dB

屏蔽門損耗:5dB(經驗值)

因此距離泄漏電纜最遠端 10 米處場強為:

X-(漏纜耦合損耗+瑞利衰落+寬度因子+屏蔽門損耗) (dBm)

= X-(漏纜耦合損耗+6 dB+14 dB +5 dB) (dBm)

= X-(漏纜耦合損耗+25 dB) (dBm)

根據泄漏電纜廠家提供的技術指標,為滿足≥-85dBm 的場強要求,我們可以測算出各頻段需要的最小功率:

頻段 邊緣場強 耦合損耗 最小輻射功率 X 要求:X-(漏纜耦合損耗+25 dB)≥邊緣場強

GSM/DCS ≥-85dBm 76 dB X≥8dB

CDMA800/EV-DO ≥-85dBm 76 dB X≥8dB

TD-SCDMA ≥-85dBm 76 dB X≥8dB

WCDMA ≥-85dBm 76 dB X≥8dB

CMMB ≥-75dBm 68 dB X≥10dB

而信號饋入點就在站臺上面,饋入功率都高于 20dBm 以上,因此各個頻段信號在站臺內都能滿足要求(95%測試區域)。

3、上行覆蓋分析

系統無切換時的Ec/Io分析,Ec/Io與負荷消耗 X%之間的關系如下:

Ec/Io dB = -10 lg ( 1 / ( 1 X % ) )

當負荷容量為 50% 時

Ec/Io dB = -10 lg ( 1 / ( 1 50 % ) ) = -3dB

能滿足導頻 Ec/Io≥-6 dB 的要求。

有軟切換時 Ec/Io 分析,負荷容量為 50%時,最惡劣的情況為兩小區信號電平相等的情況,此時Ec/Io 計算如下:

Ec/Io dB = -10 lg 2*( 1 / ( 1 50 % ) ) = -6dB

而且可以通過多徑信號最大比合并以獲取多徑增益,這樣可以改善 Ec/Io,因此能滿足導頻 Ec/Io≥-6 dB 的要求。

泄漏電纜范文5

關鍵詞 電動鏟運機;漏電;接地;防護;保護;安全

中圖分類號TK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57-0140-02

電動鏟運機一種高效率、低能耗、無污染的無軌裝運設備。在冶金礦山它擔負著井下運巖、運礦任務。由于井下作業條件差,環境潮濕,電動鏟運機經常出現漏電現象,直接危害生產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為此必須采取切合實際,合理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加以防護,才能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下面結合我單位使用WJD-1及WJD-2型電動鏟運機實際情況,談談防護電動鏟運機漏電幾種方法和措施。

1 電纜漏電防護

電動鏟運機工作在井下炮煙、粉塵、頂板滴水、地面渣石、積水,巷道壁巖石凸凹棱角,高頻率轉彎極惡劣的環境中。其供電電源采用橡套或硅橡膠軟電纜,由電動鏟運機卷纜器排纜、卷纜拖拽電纜始終和巷道、采場的地面或巷道壁摩擦接觸,致使電纜絕緣極易損壞而漏電,進而導致電動鏟運機帶電。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和辦法對電纜進行防護,才能減少或杜絕電動鏟運機漏電問題。措施和辦法如下:

電動鏟運機的動力電纜需要一端處于牢固的狀態才符合運行條件,若電纜的固定端出現脫落,電源開關配電箱將被拖拽移動,嚴重時將導致安全事故。電纜固定要用焊有鐵鏈的鐵電纜卡子夾住電纜(放入電纜卡子處的電纜要做防護后再安裝電纜卡子),防止電纜損壞而漏電,在巷道壁距地面0.5m左右的地方打孔插入鐵固定錨桿,將電纜卡子鐵鏈的另一端固定在錨桿上,實現可靠固定。同時還需做到電纜卡子不與電纜接頭及電纜破損處接觸,以防漏電。不允許用風、水管道做固定點,不允許電纜搭在風、水管道上,嚴禁電纜接頭及電纜破損處與風、水管道接觸以防電纜漏電而使風、水管路帶電,導致人身傷害。

要隨時檢查電動鏟運機卷纜器導引電纜橫向托輥、縱向托輥運行情況,不允許有托輥卡阻現象,當托輥磨損到極限時應及時更換以防電纜損傷而漏電。

電動鏟運機卷纜器內存放電纜長度,不允許超過其技術參數規定的長度,要隨時檢查卷纜器運行情況,發現卷纜器卷纜不正常時應立即將其調至最佳狀態,以防止電纜損壞。

電動鏟運機在巷道內轉彎時,電纜與巷道壁巖石凸凹棱角接觸破壞電纜絕緣,引發電纜漏電。在巷道轉彎內角處必須采用由鋼管、圓鋼焊接而成的電纜防刮器對電纜進行防護,可重復使用。在使用過程中,不能與電纜接頭及電纜破損處接觸,避免損壞電纜絕緣而漏電。

為了保持電纜最佳絕緣狀態,電纜嚴禁放在水溝中及巷道內積水處,尤其是電纜接頭及破損處。

制作電纜接頭時,電纜芯線應焊接或熔接,接頭的外層膠用硫化熱補法進行補接;或采用礦山專用插接件連接。當整條電纜接頭達到規定數(4個)應予報廢更換使用新電纜。

電纜使用過程中嚴禁電纜第四芯(接地線)斷線。要隨時對電纜第四芯線與接地網的連接情況進行檢查發現有問題時要立即處理;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電動鏟運機至接地網間的電纜第四芯(接地線)進行檢測其電阻值應不大于1歐姆,若超出1歐姆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解決。

2電動鏟運機漏電保護

安全生產,是人類生產活動中永恒不變的主題。要實現電動鏟運機在井下惡劣的環境中安全高效地進行生產作業,必須采取安全可靠的漏電保護措施,才能克服它因漏電給井下生產作業人員帶來的危害。

2.1接地保護

2.1.1完善井下接地網對電動鏟運機實行保護

《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規定,井下必須裝設接地系統。在井下水倉和積水坑中至少裝設兩組主接地極(面積不小于0.75m2、厚度不小于5mm的鋼板)。在采區變電所和固定設備地方設置局部接地極設置于排水溝中(局部接地極面積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5mm的鋼板)。用接地線干線(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00mm2、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鋼,或直徑不小于12mm的圓鋼)全部連接起來,形成井下接地網。當任一主接地極斷開時,其余主接地極連成的接地網上任意一點測得的接地電阻值應不大于2Ω。

事實上,在離主接地極、采區變電所較遠采場末端(400m~600m),實測接地電阻值在6Ω~8Ω之間,已達不到電動鏟運機漏電保護作用,當電動鏟運機漏電,人體觸及它時,將會發生觸電事故,其后果是非常嚴重的。要想在井下安全使用電動鏟運機,必須將電動鏟運機作業地點處接地干線上的接地電阻值降至小于或等于2Ω。其方法是:

選用直徑12mm的圓鋼,將每根焊接連接起來放在水溝中做采場接地干線,并將它同井下總接地干線焊接在一起。

在采場聯絡巷、采場巷道終端有積水的水溝或水坑內設置局部接地極,將局部接地極和采場接地干線焊接在一起。

將給電動鏟運機供電的配電箱(安裝在巷道壁上),用直徑12mm的圓鋼,同采場水溝中接地干線焊接連接起來。并將采區變電所引至采場的動力電纜保護接地線同配電箱進行可靠連接。

完成上述工作,便完成了采場內接地網(重復接地)的敷設。這時,再對采場接地網的接地電阻值進行測試,其數值應在1Ω~2Ω之間,若大于2Ω應采取增加局部接地極的辦法予以解決。

每季度要進行一次接地網接地電阻值測定,若接地電阻不符合使用要求,應采取措施進行處理,使其達到要求后再使用。

2.1.2使用接地鏈進行漏電保護

接地鏈是一端固定在電動鏟運機機體上,另一端和地面接觸的鐵鏈。他的作用是電動鏟運機漏電時,實現電動鏟運機接地保護。每臺電動鏟運機至少要配置2條接地鏈,和地面接觸長度30cm最佳。在電動鏟運機電纜第四芯線(保護接地線)完好的情況下,它能起到降低電動鏟運機接地電阻的作用。當電動鏟運機電纜第四芯線(保護接地線)斷線時,它是能提供電動鏟運機接地保護的最后防護設施。因此,在使用電動鏟運機進行生產作業時,要隨時對接地鏈進行檢查,發現其缺少、磨損、接地長度不夠時要及時安裝或更換接地鏈。以保證生產作業人員的安全。

2.2、選用漏電保護斷路器進行保護

漏電保護斷路器是一種當電路中發生漏電或觸電時,能夠自動切斷電源的保護裝置。并可對線路進行過載、短路和欠電壓保護。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生產方針的要求,在井下潮濕惡劣的環境下,對電動鏟運機漏電進行預防性保護,是防止電擊事故有效措施。

井下采用中性點不接地三相供電方式對采場供電,加之采場內環境潮濕供電線路及電動鏟運機對地泄漏電流較大,不同環境下的采場對地泄漏電流又有所不同。選用漏電保護斷路器時,必須采用極數是3極,剩余動作電流及剩余電流分斷時間可調的漏電保護斷路器,對井下電動鏟運機漏電進行保護,才能適合井下特殊環境的使用要求。

例如: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NM8L系列漏電保護斷路器,可滿足使用要求。其中NM8L-630/3型,額定電流400A的漏電斷路器,可滿足剩余動作電流0.2-0.5-1和剩余電流分斷時間0.2-1-2-3S任意搭配組合使用,特別適合采場內數臺電動鏟運機同時作業使用。一般情況下剩余動作電流選為0.5A、剩余電流分斷時間選為1S則可達到電動鏟運機正常使用條件。

在具體選擇漏電斷保護路器時,要根據具體采場實際情況來決定。首先要明確,采場內使用電動鏟運機臺數、供電線路載流量,并對使用電動鏟運機采場的供電系統進行對地泄漏電流測算后,再合理地選擇漏電保護斷路器的品牌、系列和型號,才能對供電線路進行保護,實現電動鏟運機漏電防護最佳效果。

在日常使用漏電保護斷路器時,要注意漏電保護斷路器發生動作后,應根據動作的原因排除了故障,才能進行合閘操作,不允許帶故障強行送電。每月至少要對漏電保護斷路器檢查(外觀檢查,試驗按鈕試跳,接線檢查,信號指示及按鈕位置檢查)一次,并作好檢查記錄。

3檢查維護預防電動鏟運漏電

對電動鏟運機體、供配電設施進行檢查維護是防止電動鏟運漏電行之有效的方法。

電動鏟機司機在啟動電動鏟機前,應合上電動鏟機(含電纜)電源開關,用驗電筆對電動鏟機機體、電纜接頭、電纜破損處等易發生漏電部位進行漏電檢查,確認無漏電后方可啟動電動鏟機進行作業;作業過程中要隨時停機進行漏電檢查安全確認,作業任務結束時,要進行漏電檢查,確認無漏電后切斷電動鏟機(含電纜)電源,方可結束本工作班作業任務。在整個工作過程中,若發現漏電應確定漏電位置采取穩妥的方案予以處理,同時要做好漏電期間他人觸電的防護工作。

在日常的檢查維護工作中,要隨時對電動鏟機配電箱內衛生進行清理(清除導電粉塵),保證其清潔美觀,并對配電箱內的電氣元件及配電線進行漏電檢查。同時,還要對電動鏟運機電纜第四芯線(保護接地線)與電動鏟運機機體、接地網的連接情況做重點檢查,若發現問題應及時的予以維護排除,以確保電動鏟運機使用的安全性。

進行電動鏟運機檢查、維護時要做到停電、驗電、在供電電源停電開關上掛“有人工作,禁止和閘”警示牌方可進行。

4結論

綜上所述,對電動鏟運機進行漏電防護,可有效地降低觸電事故發生率,減少電動鏟運機漏電故障停機率,對電纜漏電防護的同時,延長了電纜的使用周期,降低了生產資金的投入,保證了電動鏟運機安全、高效、經濟運行。

參考文獻

[1]李曉飛,薛劍光.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武漢:長江出版社,2006.

泄漏電纜范文6

關鍵詞:電纜故障 故障測尋 高壓電纜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電力電纜得到廣泛的應用,電纜數量成倍增長。在這樣規模龐大的電纜網絡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電纜故障頻發。因此,熟悉電纜故障發生的原因,了解電纜故障發生的種類,在一定程度上,確保電纜正常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1 電纜發生故障的原因

電力電纜在生產、敷設、三頭工藝、附件材料、運行等環節,如果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導致電纜產生故障。產生電纜故障的原因主要有:

1.1 機械傷害

因機械傷害引發的電纜故障,其形式主要表現為停電事故。通常情況下,電纜受到的機械損傷主要有:

①外力損壞。在進行地下管線施工、打樁、起重、轉運等意外損傷電纜。

②施工損傷。在牽引過程中因牽引力過大而拉傷電纜。絕緣層或屏蔽層因電纜彎曲過度遭到損傷。絕緣層和保護層因野蠻施工受到損傷等。

③自然損傷。穿越公路或鐵路以及靠近公路或鐵路并與之平行敷設的電纜,因行駛車輛的振動或沖擊性負荷,導致電纜外護套出現疲勞裂損。

1.2 絕緣受潮

通過絕緣電阻和直流耐壓試驗發生絕緣受潮故障,一般表現為絕緣電阻降低,泄漏電流增大。造成絕緣受潮的原因有:

①電纜中間頭或終端頭密封不到位或者密封失效。

②電纜制造存在缺陷,電纜外護層有孔或裂紋。

③電纜護套被異物刺穿或被腐蝕出現穿孔。

1.3 絕緣老化

電纜運行過程中,出現不當在較短時間內發生絕緣強度降低,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

①電纜選型不合理,導致電纜在過電壓下長期工作。

②電纜距離熱源較近,使電纜局部長期受熱出現老化。

③化學藥品對電纜絕緣層起不良化學反應導致其發生老化。

1.4 過電壓

因雷擊或其他沖擊過電壓導致電力電纜發生故障。經過現場研究分析,電纜被擊穿點存在嚴重的缺陷,這種出現故障的電纜自身的缺陷主要有:

①絕緣層出現氣泡、雜質,以及絕緣油干枯。

②電纜內屏蔽層出現節疤或者存在遺漏。

③電纜絕緣嚴重老化。

1.5 過熱

造成電纜過熱的原因主要有:

①電纜在過負荷下長期工作。

②電纜因火災引發過熱,甚至被燒傷。

③長期接受其他熱源的熱輻射。

在電纜過熱故障中過負荷是直接誘因。電纜長期工作在過負荷的環境中,沒有考慮電纜溫升和整個線路情況,致使電纜發生過熱現象。例如電纜密集、電纜溝及隧道通風不良的地方,或者電纜穿在干燥的管中等,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加速損壞電纜的絕緣層。經過長期過熱后,橡塑絕緣電纜的絕緣材料出現變硬、變色、失去彈性、出現裂紋等現象。對于油紙電纜表現為絕緣干枯、絕緣焦化,甚至出現一碰就碎的現象。另外,過負荷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造成鉛包疲勞而受到損傷。對于大截面、長電纜來說,如果裝有灌注式電纜頭,在線脹系數方面,由于灌注材料與電纜本體材料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容易發生脹裂殼體的現象。

1.6 電纜的質量缺陷

在電纜線路中,電纜及電纜附件兩種材料質量的優劣,在一定程度上對電纜線路的安全運行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施工單位由于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導致制作的電纜三頭存在較大的質量問題。電纜的質量缺陷歸結為:

①電纜本體存在質量缺陷。油紙電纜鉛護套存在雜質沙粒,以及電纜受到機械損傷以及壓鉛出現接縫等。在橡塑絕緣電纜主絕緣層的偏芯內出現氣泡、雜質等,節疤、遺漏在內半導電層出現,沒有進行封端面處理使得電纜在儲運中導致線芯大量進水。上述缺陷通常情況下難以發現,其絕緣電阻低、泄漏電流大,甚至耐壓擊穿等,往往只在檢修或試驗中發現。

②電纜附件存在質量缺陷。傳統三頭存在的質量缺陷是鑄鐵件有砂眼,而瓷件的強度不夠強,并且組裝加工部分粗糙,以及防水膠圈規格不符合要求或出現老化等。熱縮和冷縮電纜三頭存在的質量缺陷是絕緣管中有氣泡、雜質、厚度不均勻,密封涂膠處出現遺漏等。

③電纜頭制作存在質量缺陷。傳統三頭制作存在的質量缺陷:絕緣層繞包不緊,存在空隙、密封不到位、絕緣膠配比不對等。熱縮三頭制作存在的質量缺陷:處理半導電層不凈、安裝應力管的位置不當、熱縮管的收縮不勻、安裝地線不牢等。預制電纜三頭安裝存在的質量缺陷:剝切不精確、套裝絕緣件時剩余應力過大等。

④電纜接地系統缺陷。電纜接地系統包括電纜接地箱、電纜接地保護箱(帶護層保護器)、電纜交叉互聯箱、護層保護器等部分。一般容易發生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箱體密封不好進水導致多點接地,引起金屬護層感應電流過大。另外護層保護器參數選取不合理或質量不好氧化鋅晶體不穩定也容易引發護層保護器損壞。

另外,拆卸舊電纜及附件應用到電纜線路中,在一定程度上雖然有利于重新利用材料、節省資金,但影響設備完好率,該方法慎重對待。

1.7 設計不良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電力電纜逐漸完備,結構與形式已趨于穩定,但是電纜中間頭和終端頭的各種附件處于不斷地改進過程,由于新型電纜附件缺少足夠的運行數據在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上選用時要慎重。為了避免造成大面積質量事故,最好根據運行經驗的成熟度,采取逐步推廣的方式使用。電力電纜在設計方面存在的弊病:

①防水效果不好。

②材料選用不合理。

③工藝流程不成熟不合理。

④缺乏足夠的機械強度。

2 電力電纜故障的種類

根據故障的性質電纜線路故障可分為:

①低阻故障,也就是低電阻接地或短路時發生的故障。所謂低阻故障是指導體的連續性良好,但是電纜的一芯或數芯對地的絕緣電阻或者芯與芯之間的絕緣電阻小于100kΩ,被稱為低阻故障,通常情況下低阻故障分為單相接地、兩相短路或接地等。

②高阻故障,也就是高電阻接地或短路時發生的故障。所謂高阻故障是指導體連續性良好,但是電纜的一芯或數芯對地絕緣電阻或者芯與芯之間的絕緣電阻高于100kΩ,但是遠遠低于正常值被稱為高阻故障。通常情況下高阻故障分為單相接地、兩相短路或接地等。

③斷線故障。電纜中有一芯或數芯導體不連續,但是其余各芯絕緣均良好,稱為斷線故障。

④斷線并接地或短路故障。電纜有一芯或者數芯導體不連續,經過電阻接地或短路,被稱為斷線并接地或短路故障。

⑤泄漏性故障,是高阻故障極端形式,是指進行電纜絕緣預防性耐壓試驗時,隨著試驗電壓的升高其泄漏電流逐漸增大,直至超過泄漏電流的允許值。

⑥閃絡性故障,是高阻故障的另一種極端形式。所謂閃絡性故障是指進行電纜絕緣預防性耐壓試驗時,泄漏電流小而平穩,當試驗電壓升高到尚未或者已經達到額定試驗電壓時,泄漏電流驟然增大并迅速產生閃絡擊穿。短期內存在閃絡性故障的電纜,在較低的電壓下,可能會完全停止閃絡擊穿的現象并顯現良好的電氣性能。

3 電纜故障的測尋步驟

①確定故障性質。

②故障點的燒穿。即通過燒穿將高阻故障或閃絡性故障變為低阻故障,以便進行粗測。

③粗測,就是測出故障點到電纜任意一端的距離。粗測的方法有多種,一般可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電橋法,另一類是脈沖發射法。

④敷設測尋故障電纜的路徑。其方法就是將音頻信號電流通入電纜中,通過接收機,利用接收線圈對此音頻信號進行接收。

⑤精測故障點(定點檢測),通過采用聲測、感應、測接地電位等方法,對故障點的精確位置進行確定。

上述步驟只是一般性的測尋步驟,進行實際測尋時,要區別對待,例如,電纜敷設路徑的圖紙很準確時可以忽略測敷設路徑;對于高阻故障,利用閃絡法直接進行粗測等等。

4 電纜頭制作質量缺陷引起的故障舉例

某110kV變電站360出線電纜為交聯單芯絕緣電纜,長度為230m,投運時間為2009年10月13日,2009年12月17日,發生A相電纜放電擊穿現象,且在B、C相電纜頭接地辮絕緣包封處變黑,查閱交接試驗報告未見異常,經多方查閱有關資料認定,電纜頭上接地辮絕緣包封處變黑系電暈放電時吸附灰塵所致。經分析造成這種現象可能是在電纜頭制作過程中,應力管安裝位置不當、熱縮管收縮不均勻、地線安裝不牢造成電場分布不均勻,引起放電。鑒于以上情況,對B、C相電纜頭進行解體,發現兩相電纜應力管安裝位置不當,與絕緣屏蔽層沒搭接,有一定的距離。這是一起典型的電纜頭制作不良引起的故障。在重新更換制作電纜頭,并將應力管與絕緣屏蔽層接觸良好后,至今運行正常。

參考文獻:

[1]王潤卿,呂慶榮.電力電纜的安裝、運行與故障測尋[M].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1994.

[2]張棟國.電纜故障分析與測試[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 | 国产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91 |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 免费观看的黄色网址 | 与子乱刺激对白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精品自由自在 | 明星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九九福利 | 一区在线看 | 欧美一区二区高清 | 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成人免费久久精品国产片久久影院 | 国内一级一级毛片a免费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 | 日本高清天码一区在线播放 | 一区高清| 欧美日韩国内 | 午夜欧美性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区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 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 |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www.日韩视频 |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高清不卡 | 91久久国产情侣真实对白 | 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 一级毛片私人影院免费 | 日韩v欧美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九九九国产 |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 欧美成人禁片在线观看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