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核電站爆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核電站爆炸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核電站爆炸范文1

[關鍵詞] 核能 核事故 福島 警示

人類幾千年來都是從自然界中取得能源,特別是工業化時代以后,主要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為能源,大量地消耗各種化石燃料,使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資源趨于枯竭。同時也由于大量“三廢”的排放,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污染。因此,人們總是在尋找新的能源。

1 核能是20世紀重大發現

自從20世紀30年代人們發現了原子核裂變現象后,人類就開始試圖利用原子反應釋放出的巨大能量。令人遺憾的是,核能一出現就被用于制造核武器,危害人類而沒有造福人類,直到5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開始和平利用核能技術建造核電站。利用核能發電不用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不會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而且核裂變能量大,可建造大功率發電站。因此,核能被認為是能量大、耗料少的清潔能源。隨后,核電站便開始迅猛發展。目前,全球有30多個國家擁有核電站,總數近500座。美國、法國、日本、俄羅斯和英國是擁有核電站最多的5個國家。核能的利用和發展成為20世紀的重大科技成果,在20世紀科技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對于能源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和地區,核能是目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唯一能代替化石燃料并大規模使用的能源。

然而,隨著核電站在發展過程中核事故的出現,特別是美國三里島及前蘇聯切爾諾貝利兩次核事故的出現,核電站的安全性問題日益突出,使人們對核的恐懼與日俱增。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的出現,則又一次加重了人們對核事故的憂慮,許多人甚至到了“談核色變”的程度。由于核電的優點和缺點一樣十分突出,有人甚至這樣形容核電:核電就像關在籠子里的老虎,正常狀態下是安全的,而一旦失控,就可能危害人們的安全。

2 福島核事故與應急監測

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為保證社會經濟發展的能源需求,自上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發展核電,全國有18座核電站,54個反應堆,大都是沸水堆。然而,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級強地震并引發高達10米以上的海嘯,導致東京電力公司下屬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一、二、三號運行機組緊急停運,反應堆控制棒插入,機組進入次臨界的停堆狀態。在后續的事故過程中,因強烈地震的原因,導致其失去場外交流電源,緊接著因海嘯的原因導致核電站內部應急交流電源(備用柴油發電機組)失效,未能正常使用,從而導致反應堆冷卻系統的功能全部喪失并引發事故。此次事故按照國際核事故分類等級,達到最高的7級,與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的事故相當,由于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是爆炸性、短時間高架排放,而福島事故排放持續時間較長,放射性排放位置較低,大氣彌散速度較慢,排放的放射性核素碘131總量僅為切爾諾貝利事故的1/10。

事故發生后,按照環保部要求,我國立即啟動核應急預案,開展環境輻射劑量率監測,加密測量頻次,并隨著事故狀態的變化,增加了監測點位和監測內容,監測結果及時上報上級部門。由于事故狀態發展存在著不確定性,制定了應對措施。從監測結果看,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中排放的放射性物質對福建省的影響是存在,但影響極其輕微。

3 福島核事故對核安全的警示

在當今有核電站的國家中,日本可以說是核電站建設較早的國家,已經有過多次小的核事故教訓,但福島核電站出現這樣的特大事故,確實讓全世界為之震驚。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因素外,也暴露出在核電站安全管理和技術上的一些問題。在對福島核事故造成的損失和影響表示同情和關注的同時,已投入運行和正在建設的核電站更應該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得到警示。

3.1 核電站建設必須綜合考慮經濟性和安全性

核事故的防范設施必須與核電站的建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和同時投入使用。核電的安全性是核電建設必須考慮的核心和關鍵問題,在經濟性和安全性關系上,應遵循安全至上的原則,絕不能為了節省核電站的建設成本而降低安全標準。比如,福島核電站由于對氣體排放管道監測不力,忽視了安全殼氫爆炸的可能,雖然在建設核電站時節省了成本,但最終造成氫氣向殼外泄漏而發生氫爆炸,使反應堆廠房受到破壞,產生放射性泄漏到環境中。同樣,核電站也不能為了提前發電產生效益而趕時間、搶速度,縮短建設工期,這樣可能會降低安全系數,也許提前發電對運營商來說是有經濟效益的,如果影響到安全,就可能埋下事故隱患,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得不償失。

3.2 要考慮多重因素的疊加效應

正常情況下,發生地震后,反應堆停堆,發電功能即停止。核電站可利用外部電源驅動冷卻和控制系統,即使地震對電網造成大規模破壞,核電廠備用的應急柴油發電機組也能準確啟動,提供電源。但是,因大地震并引發的海嘯接踵而來,摧毀了核電站的海水保護墻,淹沒了地勢較低的應急柴油發電機組,導致了核電站失去所有的外部電力供應,反應堆失去了強迫冷卻的手段,堆內溫度不斷上升,造成爆炸。福島核事故是因為地震與海嘯極端事件疊加效應造成的。因此,在核電安全性方面,應充分考慮多重自然因素影響的疊加效應。福建省核電站建在海邊,屬于濱海核電站,經專家評估福建沿海的海洋、地質環境不具備因地震引發大海嘯的條件,但福建沿海的臺風是常有的,每年會出現幾次,有些強臺風的能量大,破壞性強,帶來的暴雨也會造成洪水,引起塌方、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也可能造成供電中斷。也許幾種極端事件同時出現的概率非常小,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可以說,人類有記錄以來雖然沒有發生過的極端事件并不等于以后不會發生,汶川發生的8級地震、福島9級地震和海嘯以前也沒有記載過。

3.3 重視對小故障的排查

核電站雖然建立了縱深防御體系,但核電生產企業仍應該建立核安全文化體系,以科學態度和嚴謹作風管理核電站,重視對小故障的排查和修正,防患于未然。福島核電站的事故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因為早在幾年前,該核電站就曾發生過核泄漏事件,但日本核電部門為維護自己的形象對這一事件進行了隱瞞,也出現過試驗報告造假和溫度測定資料報告被篡改現象,被監管部門作停堆處罰過。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初日本能夠以小見大,對核電站各系統的安全隱患進行認真排查,也許就不會發生去年的爆炸事故了。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我國核安全監管部門對全國已經運行、正在建設的核電廠開展全面安全檢查,排查安全隱患。對于核電站來說,任何一點瑕疵,都可能埋下安全隱患。

3.4 加強核電科普,提高公眾應對核事故能力

福島地震和海嘯都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奪去上萬人的生命,損失大量的財產,但核電站事故最讓人擔心和關注。這次事故發生后,核電站周邊3公里開始撤離,隨著事態的發展,撤離范圍擴大到20公里,數十萬日本居民井然有序地撤離辦公室和住宅,前往安全地帶。20~30公里內的居民回建筑物就地隱蔽。日本公眾在撤離過程中服從指令,忙而不亂,表現出良好心理素質和應對能力。能做到這樣,與日本平常的核電科普宣傳和應急能力培養不無關系,這是值得學習的經驗。有關報道曾說,如果類似災害發生在其他任何國家和地區,傷亡人數恐怕都要大于日本。由于我國核電科普尚不全面,加上原子彈爆炸和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嚴重事故的陰影,使人們“談核色變”,這種恐慌心理在中國引起了荒唐的 “搶鹽事件”。因此,做好核電站事故情況下的應急演練,加強公民的自律和團結精神,提高應對核事故能力,應當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同時,政府應當及時向全社會普及核污染的基本常識,讓公眾了解一旦出現核電站輻射泄漏事故,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鎮定,聽從指揮,千萬不要驚慌,懂得做什么?怎么做?要盡量獲取來源可靠的信息,及時了解政府部門的決定、通知,切記不可輕信謠言或小道信息,讓公眾相信政府具有處置各種情況的能力。

3.5 加強核電技術交流與合作

采用先進技術,不斷發展新型的、更安全的核電站是提高核電站安全性的根本措施。福島核事故的影響說明了一個事實:一個國家核電站發生泄漏,全世界都可能影響,可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因此,在核電技術上,全世界都不要保守,要盡可能消除核電技術壁壘,核電技術發達的國家要盡可能向其他國家傳授先進技術。只有這樣,才能使全世界早日共享核能為人類帶來的共同福祉。

核電站爆炸范文2

很多人不解:地震、海嘯怎么會輕易摧毀發達國家日本的核電站呢?核電站就這么脆弱嗎?我們國家的核電站安全性又如何呢?核泄露事故帶來的危險可以規避嗎?應該怎樣規避呢?

筆者就此采訪了中國科學院黑龍江石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于霽厚和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譚曉筠等專家。

福島核電站爆炸是怎樣產生的?

據兩位專家介紹,福島核電站的核燃料在燃燒發電過程中,需要制冷系統降溫才能夠維持正常運轉,而這個重要的制冷系統需要外來的動力驅動,如柴油發電機或者蓄電池。核電站被海嘯沖擊以后,這些動力基本上處于癱瘓狀態,因而引發核電的制冷系統陷入停滯,導致冷卻水溫持續升高,達到沸點,逐漸蒸發。日本說,核反應堆芯附近蒸汽外泄以后,產生的氫氣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引發爆炸。就是說,還不是核爆炸。但是,東京空氣中已經檢驗出核污染超標。這些超標的核污染是哪里來的呢?據了解,貯藏核燃料的金屬罐可能發生了破裂,使核燃料泄露出來,泄漏的核燃料含有銫和碘,都是堆芯燃料鈾核裂變的產物,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不過,碘對人類威脅不太長,在三個月內就會全部揮發。日本向福島核電站灌注海水,是希望海水能夠把核反應堆的堆芯溫度降下來,消除核爆炸的危險;同時,這樣做也意味著放棄了這個核反應堆,不準備今后再使用了。

這次核污染,令人想起當年發生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的悲慘事件。在過去20年間,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害者總計達900多萬人,已經死亡9.3萬多人,還有27萬嚴重受輻射者,這些人隨時可能發生死亡。核爆炸太可怕了。

不過,日本福島核電站陸續發生的都是氫氣爆炸,還不是切爾諾貝利那種可怕的爆炸。就這樣,已經造成了核泄漏,美國馳援的“羅納德?里根”號航空母艦途中有十幾名士兵受到核輻射,立即向后撤退。

德、法、意等國爆發了大規模的民眾抗議示威,要求停止使用核電。

我國核電設施安全性如何?

核電是一種清潔、高效和相對安全的能源,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核電。我國目前有13座核電站在運行,還有若干座在建,從未發生過重大核輻射事故。核電廠所在地的大氣、地表水、地下水的放射水平維持在自然范圍內,安全狀況總體良好。

這次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對國內核電站的安全性十分關注。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特地做了說明。他說,我國在建核電站采用的是第三代核電技術,比福島的第二代技術更進步,安全系統屬于“非能動”,不存在啟用備用電源帶動冷卻水循環散熱問題。為了增加安全性,我國核電站還在放射性物質和環境之間設置了三道堅固的屏障:第一道是燃料包殼、第二道是反應堆壓力容器、第三道是核島安全殼,比日本福島核電站安全性能更高。

據專家介紹,日本處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核心位置,每年大小地震發生3000多次,遠遠高于我國。由于島弧相隔,能夠傳入我國近海的海嘯能量有限,環渤海海域、東海海域、東南海域和南海海域形成的海嘯波浪一般都比較小,破壞性也相對較小。不過,我國對此并沒有放松警惕。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提出,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率先發展,工業和人口密度大,要抓緊當地的海嘯災害危險評估和區劃工作,把海嘯應急預案上升為國家政府預案。

怎樣規避核泄露事故帶來的危險?

據了解,放射性物質以波或微粒形式發射出的一種能量就叫核輻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輻射。核輻射有α、β粒子和γ射線三種形式。α輻射只要用一張紙就能擋住,但吸入體內危害大;β輻射是高速電子,皮膚沾上后燒傷明顯;γ輻射和X射線相似,能穿透人體和建筑物,危害距離遠。放射性物質可通過呼吸吸入,皮膚傷口及消化道吸收進入體內,引起內輻射。γ輻射可穿透一定距離,被機體吸收,使人員受到外照射傷害。內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癥狀有:疲勞、頭昏 、失眠、皮膚發紅、潰瘍、出血、脫發、白血病、嘔吐、腹瀉等。有時還會增加癌癥、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影響幾代人的健康。一般講,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癥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越大。

當發生核泄漏事故、有放射性物質釋放時,要盡可能遠離放射源,縮短被照射時間,注意屏蔽,可以利用鉛板、鋼板、墻壁擋住或減少照射強度。在戶外的應盡快進入室內,關好門窗和通風系統,避開門窗等屏蔽性較差的部位隱蔽。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以減少對放射性物質的吸收,減少體內污染的機會。如果核事故釋放出放射性碘,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穩定性碘片,成人的量為100毫克。但有甲狀腺病史者和碘過敏者應該慎服。

核電站爆炸范文3

核能是解決人類能源需求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不能以一次突發嚴重事故否定核能對人類的便利功能,但是觸目驚心的核泄漏事件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給中國核電事業的發展提出了警示。

首先,中國核電發展必須嚴把質量關。核電是人類主要的清潔能源,具有高效、環保、低成本等特點,大力發展核電等清潔能源,是中國為了適應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需要而提出的重要經濟戰略,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目前中國已經進入了核電高速發展時期。根據中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占全部裝機容量的4%。在“十二五”規劃中,將建設28臺核電機組。所以必須十分重視建設質量,不能為了追求發展速度而降低了建設質量。

其次,中國核電發展必須充分考慮環境變化、天災的因素,確保安全。此次日本核泄漏是由于特大地震引發的。因此,中國核電建設在設計的層面上就應該充分考慮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在抗震方面的設計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

核電站爆炸范文4

水能:海洋能發展空間廣闊

水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是清潔能源,是指水體的動能、勢能和壓力能等能量資源。廣義的水能資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資源;狹義的水能資源指河流的水能資源。是常規能源,一次能源。

就河流發電而言,中國是水電大國,2012年中國水電發電總量達到8641億千瓦時,居全球第一。同年,美國的水電發電量為2793億千瓦時,居世界第二。位于中國湖北省的三峽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250萬千瓦;位于巴西和巴拉圭的伊泰普水電站是世界第二大水電站,裝機容量為1400萬千瓦。但是,伊泰普水電站的全年發電量達到946.84億度,超過了三峽水電站的843.7億度,這是由于三峽水電站每年會經歷6個月的枯水期,水量不足限制了其發電量,而巴拉那河供應伊泰普水電站的充沛水量幾乎不受季節影響。

就河流而言的水能發電技術已經相對成熟,水能發電的技術新領域是海洋能發電,海洋波浪能。這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污染可再生能源。在各國的新能源開發計劃中,海洋波能的利用都占有一席之地。日本、美國、英國,印度都建有海洋波能發電站。海洋波能雖然取之不盡,但也有難以搜集的難點。海洋波能發電,對人類能源利用而言,還是一塊尚待技術突破的領域。

氫能:觸手可及卻面臨技術瓶頸

氫氣是另外一種環保能源,氫燃料有很多優點。氫氣燃燒后產物為水,不污染環境,氫氣泄漏后,自動升空,不會聚集,爆炸危險相對較小,1公斤氫氣的熱值,是汽油的三倍。氫氧焰溫度高達2800度,高于常規液氣。氫氧焰火焰挺直,熱損失小,利用效率高。氫能來源于水,燃燒后又還原成水,理論上具備循環利用可能。氫氣是活性氣體催化劑,可以與空氣混合方式加入催化燃燒所有固體、液體、氣體燃料。加速反應過程,促進完全燃燒,達到提高焰溫、節能減排之功效。氫氣來源廣泛:氫氣可由水電解制取,水取之不盡,每公斤水可制備1860升氫氧燃氣,即產即用。

氫能的缺點是,目前的制取成本較高,電解水制氫工藝耗電量大。目前,科學界研發出一種氫電池,已經裝備在新能源汽車上,中國的氫電池技術目前主要裝備在客車領域,這種電池工作原理是:圓形容器內裝有一種特殊成分硅化鈉,與水相遇時便會產生氫氣。反應過程安全而且環保,唯一的副產品是一點點水蒸氣,使用時只需向下部容器中放置一些水,容器內的化學藥劑便能通過反應提取氫元素并為電池充電。日本已經將這種技術裝備到轎車生產領域。

核能:讓最危險的核反應變得安全

核能是通過轉化其質量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愛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常量。核能的釋放主要有三種形式:

核裂變,是通過一些重原子核(如鈾-235、钚-239等)的裂變釋放出的能量,是目前核電站普遍運用的發電核反應,核裂變發電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三代,目前正在進行四代核技術攻關。

核聚變,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氫原子核(如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同時發生質量虧損釋放出巨大能量的反應,這也是太陽的發熱原理。相比于核裂變,核聚變幾乎不會帶來放射性污染等環境問題,而且其原料可直接取自海水中的氘,來源幾乎取之不盡,是理想的能源方式,人類已經可以實現不受控制的核聚變,如氫彈的爆炸,但是還不能穩妥、持久地控制核聚變的速度和規模,實現持續、平穩的能量輸出,相關技術正在研究過程中。中國、美國、法國、英國的核聚變研究處在世界前列,知名的國際研究項目有美國的國家點火裝置,法國的熱核聚變實驗堆,中國的EAST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

核衰變,是一種自然的慢得多的裂變形式,因其能量釋放緩慢而難以加以利用。

就目前核電站普遍應用的核裂變發電技術而言,已經從上世紀60年代的第一代,發展到了現今的第四代。發生事故的切爾諾貝利可算作“第一代”核電站――石墨反應堆,既無內安全殼,更無外安全殼;福島可算“第二代”核電站――有內安全殼,但無外安全殼。中國在2012年底通過的《核電安全規劃》明確,新建核電站必須符合三代核電站安全標準:內外安全殼兼有。中國的第三代核電站,采用AP1000技術,配備“非能動”安全系統,在反應堆上方頂著多個千噸級水箱,一旦遭遇地震等緊急情況,無需交流電源和應急發電機,僅利用地球引力、物質重力等自然現象就可驅動核電廠的安全系統,冷卻反應堆堆芯,帶走堆芯余熱,恢復核電站的安全狀態。中國內陸的首家核電站目前已經選址在湖南桃江,進入前期施工準備階段。

第四代核電技術是指待開發的核電技術,其主要特征是防止核擴散,具有更好的經濟性,安全性高和廢物產生量少。包括釷基核電站,釷基核電站用金屬釷代替鈾作為核電站原料,釷基熔鹽反應堆主要優勢是:一旦發生地震導致的電力供應中斷,反應堆內的固態鹽就會熔解,液態燃料流入儲存池并固化,核裂變反應終止。釷基核電研發的難點在于,熔鹽的腐蝕性較大,對核電站的部件材料要求較高。

核電站爆炸范文5

關鍵詞:核事故;核電;不能;放棄

一、背景

在國家大力提倡建設核電,在三大核電公司積極搶占核電資源,五大發電集團也躍躍欲試欲涉足核電,甚至全世界都沉浸在核電美夢中的時候,一場夢魘悄然而至――日本地震引起福島核電站泄漏了,這引起人們極度恐慌:“核危機來了”!這不僅是日本的地震,更是全世界核電行業的大地震。讓人們不得不再次聯想起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泄漏事故。這座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卻由于反應堆在進行半烘烤實驗中突然發生失火,引起爆炸。據估算,核泄漏事故產生的放射污染相當于當年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產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事故已導致死亡人數9.3萬人,致癌人數27萬人。據專家估計,完全消除這場浩劫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至少需要800年,而持續的核輻射危險將持續10萬年。

核電站真的安全嗎?核電站非建不可嗎?縱使核電站在設計上已非常成熟,但天災人禍是防不勝防的。據稱智利大地震還可能移動了地球形狀軸,改變了整個地球質量的平衡。這似乎可以理解為以前的地質資料已不再可靠,僅參考之前若干年的地質資料做核電站選址依據已不再充足。

另外,核電站也和水電站一樣具有對戰爭、恐怖襲擊、強震的不可抗性。還有一個與核安全同樣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核電站退役以后含有高放射性的乏燃料的處理以及核電站本身的處理問題,這將是我們不久就要面臨的問題。

二、世界各國對福島核事故反應

繼日本福島核電站2011年3月11日因地震引起核泄漏以后,世界各國對核電站反應不一:

德國5月30日宣布,將于2022年前關閉國內全部17座核電站,成為“無核化”工業國家。

法國已明確表示,不會放棄建設新一代核電站的計劃。

英國稱,沒有必要削減核電計劃,并針對新核電廠興建計劃提出26項“建議”。

與此同時,歐盟決定提高現有核電站的安全標準。從6月1日起,歐盟委員會開始對成員國核電站進行“壓力測試”。測試內容除了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外,還包括恐怖襲擊、飛機墜毀等人為因素。

美國稱在安全可控的范圍內繼續堅持核能。

俄聯邦原子能機構表示,將建設全球第一座海上浮動核電站,并在浮動核電站領域開展同其他國家的合作。

而至今尚未從福島核事故中走出來的日本,卻發出“不會停運全國核電站”的信號。

面對各發達國家對核電站態度的強烈分歧,3月16日國務院稱“將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暫停審批核電項目。”的確,在核電站的安全性未得到充分論證之前,誰也不愿意在自己的國家裝上“核炸彈”!

三、我國的電力構成及現狀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我國2010年底發電裝機容量已達9.62億千瓦:火電7.07億千瓦占73.41%,水電2.13億千瓦占22.17%,風電3107萬千瓦占3.23%,光伏發電60萬千瓦占0.06%,核電1085.4萬千瓦占1.13%。世界核電平均比例為17%;法國80%;韓國35%;美國30%;德國26%。相比較世界平均水平,我國核電比例還有待提高。

我國火電比例的偏高決定著我國對火電的過度依賴,一旦發生供煤緊張,則對全社會用電都將產生極大影響,這就是為什么我國近幾年來電荒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我國的國情是“少油、缺氣、貧水”,隨著一次能源的快速消耗以及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供電緊張將會進一步加劇。目前我國正面臨著能源供需缺口加大,石油、天然氣后備資源不足,以煤電為主的能源結構帶來嚴重污染三大矛盾,迫切需要快速發展清潔能源以緩解供電壓力。目前國內各種電源經濟效益對比如下(僅供參考):

單位千瓦造價(元/kW):水電4000~20000、火電3500~5000、風電8000~15000、核電12000~14000;

最大單機容量(萬KW):水電80、火電100、風電0.15、核電175;

年利用小時數(h):水電3700~4400、火電5000~5500、風電1800~2800、核電5600~7900;

運行成本(元/kW•h):水電0.04―0.09、火電0.25~0.35、風電0.1~0.2、核電0.2~0.3。

雖然水電運行成本較低,但目前國內大中型水電資源已開發殆盡,不少待核準項目估算單位千瓦投資都已接近2萬元左右。此外,水電站會帶來大量的征地移民、生態環境惡化以及泥沙淤積等負面影響,并且一旦大壩遭遇戰爭、恐怖襲擊或者強震發生潰壩,其后果將不堪設想。1938年為阻日軍下令炸開黃河大堤,頃刻之間89萬百姓命喪洪水的慘痛歷史,至今仍觸目驚心。

風電雖在環保上占了優勢,但其是間歇能源,接入電網在技術上有瓶頸。當前已投入運營的風電機組多數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在電網出現故障導致系統電壓降低時容易脫網。光伏發電也具有與風電類似的問題存在。

這些都表明我國在其它能源方面的發展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從環保的角度看,對比各種發電能源,核電基本實現了溫室氣體的零排放。以在建的浙江三門核電為例,據測算,一期工程(2臺單機125萬千瓦)與建設相同發電能力的最先進的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相比,可以每年減少500萬噸優質動力煤(從北方產地到浙江)的運輸量、11490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9088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345噸煙塵排放量。

2011年3月14日,十一屆四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綱要確立的“十二五”主要目標中,有關電力的核心內容和節能減排目標是:

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別減少10%。

2.到2015年底開工建設核電4000萬千瓦。

這些信息表明,在我國未來能源結構調整及節能減排工作中,核電將扮演著重要角色。

四、我國將建設“更安全” 的核電站

從上世紀60年代后期以來,世界上陸續建成壓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等核電機組。目前世界上商業運行的400多臺機組大部分在這段時期建成,稱為第二代核電機組。福島核電站是在上世紀70年代建造的,也屬于第二代核電站,其反應堆是沸水堆。第二代核電站的缺點是應對嚴重事故的措施比較薄弱,在設計上并沒有把預防和緩解嚴重事故作為必須滿足的要求。第三代核電則把預防和緩解堆芯熔化作為設計上必須的要求。

目前,世界上技術比較成熟、可以據以建造的第三代核電機組的設計主要有:美國的AP1000(壓水堆)和ABWR(沸水堆),以及歐洲的EPR(壓水堆)等型號,它們發生嚴重事故的概率均比第二代核電機組小100倍以上。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已投入商業運行核電機組13臺,在建28臺。

與福島核電站沸水堆不同,我國核電站都采用了世界上較先進的反應堆型,多為二代改進型機組,有的甚至接近第三代技術水平。安全性能優于福島。并且我國核電站都吸取了切爾諾貝利事故教訓,采用了當時世界上更為嚴格的標準。

在建的浙江三門核電站和山東海陽核電站則引進了美國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是一種先進的“非能動型壓水堆”核電技術。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湯紫德受訪時表示:“這種‘非能動’安全系統,是靠自然力驅動和維持安全系統運作,即使失去動力,安全系統也可以自動啟動,不受影響;能將堆芯熔融物保持在壓力容器內,使大規模放射性物質釋放到環境的概率比現有的第二代核電機組大約低100倍。”即使遇到地震和海嘯的雙重疊加作用,也不會產生類似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核泄漏事故。”

我國將通過在建的4臺AP1000核電機組來引進、消化、吸收最先進的核電技術。CAP1400就是在此基礎上通過再創新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機容量為140萬千瓦的先進非能動核電技術”。

核電站爆炸范文6

“三里島”一夜成名

在1979年之前,幾乎很少有人聽說過“三里島”這個名字,但一場危機讓這座位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東北部的核電站一下子聞名世界。在那場持續一周的危機中,世界的目光被定格在哈里斯堡(賓夕法尼亞州首府),記者們喧嚷著擁入該地區,有人發誓說他看到輻射物像水珠一樣從反應堆建筑物的一側滲出、滴落。工程師們在全力對付復雜的核技術難題,世界則屏住呼吸注目事態發展。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要從1979年3月28日說起。那天凌晨4時許,三里島核電站第2組反應堆的操作室里突然一片慌亂。原來,反應堆二次回路冷凝水泵出現故障,由于兩天前維修時的一個出水閥門沒有打開,反應堆的冷卻水不斷流出,但一時間沒人察覺,而系統自動添加高壓注入冷卻水不久,卻被控制人員錯誤地關閉閥門給擋了回去。這一系列失誤造成的結果是反應堆堆芯冷卻水逐漸喪失,部分燃料棒鋯包殼和鈾燃料熔化,大量放射性物質,特別是氙、氪之類的氣體與碘一道從反應堆釋放出來,并有少量放射性物質隨部分冷卻水的泄漏而釋放。

美國相關部門對這起事件的反應是迅速的。當日上午7時45分,美國核管理委員會設在賓州普魯士王市的辦公機構接到消息,15分鐘后,該機構位于華盛頓特區的總部發出警報,其行動中心動員起來,并派出一隊人員前往出事地點。與此同時,美國能源部、環境保護署也動員各自部門的反應部隊。9時15分,白宮接到了通知。11時,所有無關人員被要求撤離核電站。一場美國史上前所未有的核危機就此拉開帷幕。

恐慌情緒蔓延到整個美國

最初傳出的信息是模糊而矛盾的。運營三里島核電站的公司稱局勢可控,但該地所屬市的市長辦公室官員在向白宮報告時,卻表達了對形勢惡化的擔憂,甚至擔心發生氫氣爆炸。在距離核電站10英里外的哈里斯堡,賓州新州長正為是否馬上將可能受到影響的60萬民眾轉移而苦惱,助手們在這個問題上意見不一。在100英里外的華盛頓,美國核管理委員會的官員也很焦慮,他們迫切需要可靠的信息,以便引導地方官員,并向總統提出建議。

如果說前48小時低估了事件的危險性的話,美國核管理委員會隨后又走向另一個極端,關于核泄漏危險性的報告。正是在該機構的建議下,30日,賓州州長下令核電站方圓5英里內的孕婦和兒童撤離,10英里內的學校全部關閉。但很多人舉家出逃到12英里外。全美國為此震驚,附近有核電站以及有在建核電站的城市,民眾紛紛集會示威,要求停建或關閉核電站。首都華盛頓到處是反核標語。

作為一名核工程師,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得到消息后并沒有慌張,他派核管理委員會的一名官員代表他去了哈里斯堡。但隨著美國媒體和國際媒體連日來將三里島事件作為頭條新聞報道,一些著名的美國媒體人開始用“恐怖”這樣的字眼描述該事件,還稱“情況會更加糟糕”。4月1日,卡特親自視察三里島核電站。就在這次視察后不久,美國的各路專家得出一致結論:氫氣爆炸基本上不可能,危機基本解除了。大家虛驚一場。

美國民眾對核電的信心受重創

事后調查發現,除了設備本身的問題外,三里島事故的發生與一系列人為操作失誤有很大關系。而且事故產生的重大破壞力量,主要在反應堆內,對于外界的輻射出乎意料地小。以在事故中泄漏的放射性碘的影響為例,它比之前的預想小得多,只有核管理委員會假定的三千分之一,居民所受輻射劑量如此之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到1980年4月,核管理委員會裁定,三里島事故不是一次“非常核事故”。

盡管三里島核事件沒有造成一個人死亡,也沒有導致核電站被毀,但該事件的影響巨大。

不考慮諸多賠償,三里島電站僅二號堆的總清理費用就達10億美元。而一號堆盡管可以使用,卻在此后遭到當地居民的反對,電站不得不向鄰州,甚至一度計劃向加拿大購買電力以維持當地居民供電。電站所屬的公司1979年的收入下降31%,保險公司截至1980年2月,對因事故遭受損失的人的賠償已達1.3億美元。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自拍 | 国产原创一区二区 | 国产未成女年一区二区 |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二区 | 韩国精品一区 | 免费视频二区 | 欧美在线视频二区 | 日本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色图日韩色图 |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 成人a毛片一级 | 欧美性xxxx极品高清 |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91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98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 91精品欧美 | 久久96国产精品久久久 |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 日本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 国产手机精品自拍视频 | 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一级毛片免费下载 | 操日韩| 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国产日韩亚洲欧美 | 欧美精品福利 |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亚州 | 国产精品va一级二级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