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大慶油田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大慶油田范文1
關鍵詞:大慶油田 聚合物驅 項目 管理
隨著能源形勢的日益緊張,大慶油田新增儲量的增長速度逐漸減緩,因此企業開始大力發展聚合物驅油,彌補了產量降低造成的損失。
1、項目開況簡介
大慶油田聚合物驅項目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投入開發,項目單元按照區塊劃分,每個單元均實行分層接替開發,每層又分為3個階段,首先注入前置液,前置液采用凈化后含有聚合物的采出水,或者低礦化度清水,注入時間持續3-6個月。之后注入聚合物溶液,溶液采用低礦化度清水制備,配制濃度為1000mg·l-1,注入時間持續3-3.5年。最后進入注水階段,根據具體標準,注入地面污水、含油污水以及含有聚合物的污水,進而驅替聚合物溶液,注入時間持續3-5年,3個階段總共需要7-8年來完成,上一層的3各階段全部完成后,開始下一層的作業,同樣按照以上3各階段進行開發。另一方面,由于在開發聚合物驅油的過程中,采出液中的聚合物含量以及油井產油量、產液量、含水率均呈峰谷變化,因此大慶油田聚合物驅項目在建設時按照周期性來進行。
2、大慶油田聚合物驅項目管理措施---以地面建設為例
2.1 項目布局
在大慶油田聚合物驅項目的布局方面,應該合理利用地面建筑的原有布局,盡可能與已經建成或者正在建設的水驅站相互結合,并且要按照注入的時間和順序,科學劃分聚合物配置站的位置,對于一些只在短時間內用到的設施,可以采用可拆裝式或者活動式。
2.2 項目流程
在聚合物驅含水原油的處理方面,雖然電脫水處理之前通常都是單獨處理,但也要將聚合物驅含水原油接入水驅采出液處理設施,以應對實際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變化。
此外,在聚合物驅項目中,電脫水處理需要與水驅采出液處理混合進行,工藝流程十分復雜,尤其是在聚合物濃度升到800mg·l-1之后,電脫水處理與水驅采出液處理都會面臨著更高的難度,因此在大慶油田聚合物驅項目中,電脫水處理與水驅采出液處理應該采取可分可和的工藝流程,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突況。
2.3 項目規模
針對大慶油田聚合物驅項目的特殊性,要依據注入周期、采出液濃度、開發順序等情況來確定項目設計參數,控制項目規模。
2.3.1 注入工程
在注入工程中,配置站是涉及技術最廣、投資成本最高的環節,在確定設計規模時,要按照每個區塊的注入時間來進行規劃,必要時應及時進行調整,本文以大慶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驅項目為例,該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對配置站規模進行了調整,調整之前的區塊劃分、注入時間、干粉用量、配置站規模如表1所示。
通過表1與表2的對比不難看出,合理控制配置站規模可以降低項目的成本,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嚴格規劃配置站規模。
2.3.2 采出液處理工程
在投產初期,雖然聚合物驅采出液總量很大,但是其中聚合物含量較低,這時可以按照水驅采出液的各項參數來選擇設備。隨著時間的推移,聚合物驅采出液中的聚合物含量會逐漸升高,當濃度超過100mg·l-1時,應該按照聚合物驅采出液的各項參數重新選用設備,不能再根據水驅采出液的參數來選擇設備,聚合物驅采出液與水驅采出液的主要參數如表3所示。
參考文獻
大慶油田范文2
關鍵詞:大慶油田;濕地;受損機理;自然因素;人為因素
一、引言
大慶油田湖泡濕地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是大慶市湖泊濕地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地貌為地勢低平的平原,無山無嶺,稍高處多為平緩的漫崗,平地多為耕地、草原,低處多為排水不暢的湖泊和沼澤。其地表水文表現為明顯的閉流區特征。因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境內湖泊、泡沼星羅棋布,但很多泡沼多為堿性泡子,堿性強、鹽分含量高,未經處理不能做灌溉用水。嫩江、松花江分別從其西、南邊界流過,為境內提供了部分淡水資源。通過排水系統將市區的自然降水和城市污水排入松花江。
近年來,大慶油田濕地面積減少、退化萎縮和污染現象較為嚴重,分析油田濕地受損機理,對區域濕地生態恢復有重要意義。
二、自然因素對大慶油田濕地的影響和作用
當研究某一特定環境中自然因素的影響和作用時,人們往往偏重于某個單因素的研究,而忽略了環境中整體性的、最普遍的自然地理過的影響和作用。由地球的內能和外能共同作用的自然地理過程,不斷地改變著地理環境的面貌和景觀格局,大慶油田環境也亦如此。自然地理過程對大慶油田濕地的影響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地貌結構制約著大慶濕地的形成與演變方向
由于地殼構造運動形成了松嫩平原沉降區,并匯聚沉降了巨厚的陸相碎屑物沉積層,構成了地質構造上的松嫩盆地的地質基礎。作為地貌形態展現的松嫩平原,形成了安達――齊齊哈爾――白城子三角地帶的盆地的“盆底”,即松嫩平原的最低區域。大慶油田就位于這個低三角區內。該三角區相對于周邊地區的地貌形態來說,屬于地貌上的“負地形區”,其西部為大興安嶺,北部為小興安嶺,東部為丘陵山地,南部為松遼分水嶺,均為該區域的“正地形區”。負地形區的地貌格局造成區域內地勢低洼,排水不暢,以及外營力的作用所形成的一些洼地,導致河流無尾、無出路,使本區域內形成規模較大的湖泊群,這是大慶濕地的主要成因。
負地形的地貌格局決定了在外力作用下,大慶地區不斷地接納、匯聚、堆積由四周正地形區搬運遷移的陸相碎屑物。“夷平填洼”是不可改變的自然地理過程中外營力作用的運動規律,只要這種正負地形差異格局的存在,就將持續地進行下去,直至夷平或填平。負地形的地貌格局也造成了地球化學過程中的易溶性鹽類在本區域匯聚沉積的機制。來自正地形區的易溶性鹽類(硫酸鹽、碳酸鹽、重碳酸鹽等)遵循“鹽隨水走,水走鹽留”的規律,富集于負地形區,形成了大慶地區大面積的鹽漬化土壤。在現地質階段松嫩平原地殼運動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從大慶地區的自然地理過程對區域內濕地的影響與作用的結果來看,其發展趨勢就是濕地被填平、面積在縮小。
(二)有些湖泡出現的變淺、變小的現象
除人為干擾、污染、加劇富營養化作用外,也存在著由湖泊的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的自身演化規律的變化,這是正常的自然地理過程作用的結果。目前,大慶地區的湖泊均已處于中老年期,因此,湖泊萎縮、變淺已成為大慶濕地演化的普遍現象。
(三)地帶性因素對大慶濕地演化的影響和作用
任何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形態和特征都受到地帶性因素與非地帶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響,且地帶性因素為主導因素,非地帶性因素為干擾因素。從地理位置來看,大慶地區處于北半球溫帶半濕潤西部黑鈣土亞地帶,位于溫帶半濕潤地區西部而接近于半干旱地區的邊緣地帶。受大氣環流、生物等地帶性因素的影響和控制,形成了本地區以地帶性的植被和土壤為標志的自然景觀類型――以羊草為建群種和優勢種的草甸草原黑鈣土生物群落,即本地區生物演化的頂級群落。這種地帶性的自然景觀類型標示出大慶地區自然環境演化的正向演替方向和基本自然規律。大慶地區所存在的沼澤植被、沼澤土壤、鹽沼等景觀類型是非地帶性因素干擾的結果,且是一種不穩定狀態。目前,大慶區域內,有些沼澤濕地已演變成沼澤化草甸和羊草草甸草原的現象,這實質是在本地區地帶性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抗干擾現象,是自然景觀類型在較穩定、較適宜的條件下,所發生的正向演替的結果。
(四)氣候變化的直接影響與作用
從大慶地區近20年溫度和降水的組合變化趨勢來看(圖2-1),大慶地區氣候顯示出較為明顯的暖干變化趨勢。這樣的氣候條件使地表水、土壤水和潛水被蒸發損失較大,加劇了大慶油田濕地水資源供給的不足。年平均氣溫上揚,天氣變化異常,高溫增多,降水量明顯減少,補給濕地水量減少等氣候因素對濕地萎縮、面積減少起到了直接的重要影響和作用。
三、人為因素對大慶油田濕地的影響和作用
由于人類具有主觀能動性,因此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人們從未停止過改造周圍環境的活動,以致現在地球上幾乎不存在不受人類影響的原始狀態的自然界。人類活動尤其是有組織的、大規模的生產活動(石油工業生產便屬于此種活動),對改變自然環境的速度是驚人的,其環境效應也是可觀的。人類活動所產的環境效應大體有五個方面。
(一)改變了地表狀態
人類的各項活動,可以把相當數量的巖石、砂土、水、植物等地表組成物質從一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或從低處遷移到高出,從而顯著地改變了原有的地表狀態,并造成了一系列的人為景觀。如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在草原和濕地上建起了油田和城市;運來建筑垃圾、砂土填埋了濕地再建起了樓房;大面積的湖泊被道路、管線、堤壩切割成小片的水泡等等。
(二)改變了物質循環
人類改變物質循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對水的控制、調整以及水循環的改變便是常見的現象。油田上生產設施的布設,阻斷了濕地集水區內地表徑流的通道,濕地補給水源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破壞和土壤的翻騰,使地表水的蒸發量增大,進一步加劇了小區域的干旱程度;油田地表植被的破壞,使匯聚到濕地中的鹽分增多,導致濕地水體的礦化度增大。此外,向濕地直接排放污水和傾倒垃圾也是改變物質循環的一種形式。
(三)改變了熱量平衡
一定區域的熱量收支,毫無例外地受到其下墊面狀態的影響。人類活動改變了地表狀態,也就相應地改變了地表的反射率和其它熱力特性,從而改變了區域的熱量平衡。油田開發使地表植被破壞,減少了綠地面積和濕地面積,導致小區域的氣溫日(年)較差增大,大陸度也變大。
(四)改變了生態平衡
人類活動總是不斷地干擾著自然生態系統,改變原有的生態平衡,并以新的生態平衡所代之。起作用有的是正向的,有的是負向的。如油田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對草原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的損害,減小了規模與面積,降低了該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并縮小了珍稀瀕危水禽等鳥類的棲息地和停歇地。這便是對生態平衡的負向改變。
(五)改變了自然地理過程的速率
雖然自然地理過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人類活動卻可以改變自然地理過程的速率。如:向濕地中直接排放污水等污染物質,使水體富營養化污染加劇,必將加速湖泡濕地老化的進程;人為減少濕地的補給水量,使濕地萎縮,必將加速蘆葦沼澤群落向草甸草原群落演化的速率。
四、結束語
大慶油田開發50多年的歷程,對于大慶生態環境來說,是人地關系發展變化的過程。本區域由開發前的幾萬人生活的環境發展到現在幾十萬人生產生活的環境,不僅增大了本區環境的壓力,而且人類的各種生產活動的頻繁開展,成為環境中最活躍、最直接、最顯著的影響因素,對環境的形態特征、景觀格局必然產生深刻的影響。
人為因素對大慶油田濕地的影響與作用是很明顯的。城市建設、石油工業生產的持續開展、直接占用部分濕地,造成部分濕地的消失;公路及油田管線的建設,既切割了濕地,又影響了地表徑流向濕地的匯聚;在濕地上打油井或水井,油井和水井井場的建設不僅直接占用了一定面積的濕地,而且在施工過程中還要損毀周圍的一部分濕地;跑冒滴漏的落地原油、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漿液、污水及垃圾等污染物質向濕地接排放,污染了濕地水體,破壞了濕地的生態功能。除以上生產活動對濕地造成直接的損害外,在油田上隨意濫取土、濫掘土坑(包括個人偷挖坑取土的活動),毀壞了平整的地面和草地。生產活動對地表的碾壓、挖掘、翻騰、覆蓋等加劇了油田土地的“三化”,而對濕地周圍相鄰的生態系統的損害,也是對濕地的間接損害。
通過對大慶油田濕地受損機理的分析,可以得出:大慶油田濕地受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為因素,又有自然因素,雖然以石油生產活動為主的人為因素是第一位的、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但過分強調人為干擾、破壞等影響因素的作用,而忽視自然因素的作用或者忽視人為因素的作用,都是不客觀不正確的。
參考文獻
[1]王繼富,劉興土,陳建軍.大慶市濕地退化的生態表征 與保護對策研究[J].濕地科學,2005,(2).
[2]張國發,崔玉波,史典義等. 大慶地區濕地現狀及生 態建設[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9, (4).
大慶油田范文3
關鍵詞:大慶油田;采油七廠;公園;環境;改造
中圖分類號:X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3)-06-0210-1
公園是為城市居民提供室外休息、觀賞、游戲、運動、娛樂,由政府或公共團體經營的市政設施。公園是公共團體或政府為保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國民教育素質,并自由享受園內的設施,兼有防火、避難及防災的綠化用地。公園為人們提供了風景綺麗的樹木、寬闊的草坪、五彩的花卉、新鮮濕潤的空氣。公園對在城市生活的人有著緩解身心疲勞的作用,被稱之為城市的“肺”。
迄今為止葡萄花公園已經建園26年,隨著采油七廠的人口增加,現有公園已經無法滿足職工生活需要。由于時間長,原公園內的動物基本瀕臨滅絕;園林植物沒有及時修剪;原水域水質變質,需維修改造。
廠區北廣場綜合改造工程是七廠的外延與連續,用發展的眼光把公園建成優秀、現代、兼顧未來發展的山水園林,對“可持續發展,創建綠色油田”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在公園規劃過程中應體現“生態”“城市”“公園”三個方面,體現植物生態保護性、植物景觀性、城市公園性相結合的理想場所。七廠遠離市區,地處偏遠,環境清幽被綠色植被環繞,污染小、可開發性強,打造綠色的空間潛力巨大。在廣場擴建過程中,規劃遵循著尊重自然、突出特色、提高城市建設文化品味的原則,把水域、綠化、道路、廣場、市政公共設施、燈光等方面有機組合,建成一道美麗的田園都市風景。
改造主要工程量及概算投資:擴建后生態環境將以水域、綠化為主;以鋪裝、小品等為輔,改建重點為水域、綠化及擴建后的景觀區域。
由原公園正北及正西方擴建,至北側及西側外環路,擴建后面積約為138.4wm2,約為原有面積3.3倍,機械清淤挖土方后擴建工程中規劃水域面積約為6wm2。其中原水域面積約為996m2,擴建水域面積約為0.5wm2,為生態環境中的主體景觀;利用地表高差不同營造自然的水渠并在水域與水渠交界建7座拱橋。
園路是綠地中的一部分,它的空間尺寸既包含有路面的鋪裝寬度,也有四周地形地貌的影響;考慮到園路的鋪裝寬度和園路的空間尺度新建彩色道板磚2.16wm2;新建道路1wm2。
在市政設施服務方面包括停車場、管理用房、燈光、果皮箱、休息凳、指示牌、鐘表等。廠區北廣場綜合改造中需新建混凝土場地6500m2,新建混凝土停車場4300m2。
公園因人活動的介入而顯得生機勃勃,富有魅力,而人們也是通過這些活動區感受空間,滿足社會性的需求。一個環境品質好的公園能夠吸引人的活動,人的活動反過來又為公園帶來生機與活力。本次設計的主要理念就是提高公園的環境品質以吸引更多的活動。
七彩廣場是新建廣場的中心景觀,由7種顏色鋪裝而成,廣場中心設主題噴泉,三層噴水孔,中間層和最外層向中間噴水,做成蘑菇的形狀。從正門開始經過引入廣場、七彩廣場,穿過主題噴泉、綠化道路至湖邊廣場,并在湖邊廣場設微縮景觀,通過4個層次不同變化加深游人的印象。
鋪裝面向道路正門,突出七廠,七種道板的顏色代表七廠。其中廣場周圍安裝健身器材,并在廣場周圍輔以小品、雕塑、亭廊等建筑小品,迂回相連。
室外環境的不斷完善,雕塑、水景、小品等的飾景照明要求也在日漸提高。考慮到周圍的環境功能采用不同手法突出夜晚亮化效果,植物以綠色光源為主,建筑以黃色光源為主,其他彩燈為輔,各種亮化手段與道路照明交相輝映,同時考慮水域與燈光的統一。
從環境條件、空間特征方面考慮,公園小二樓維修160m2,公園管理室維修400m2,為廣場的物業管理提供保障。
擴建以后的廠區北廣場綜合改造場地將以原來地表標高為主,并最大可能性保持原有自然地貌,并考慮原有公園的和諧統一。
基于城市形態的發展變化,可塑性空間的公園設計思路要不斷地應用到公園的建設規劃中。城市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公園及其周圍土地的利用方式未來難以預料,城市的發展往往造成公園因多次改造而難以協調。隨著城市的發展,能保持自身協調性、可塑性的公園結構是非常必要的。要以時代的眼光重新審視傳統,發現傳統的時代價值,從而使傳統獲得新生。發現是發展創新的基本要求。誠然,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各種園林樣式都已出現并相繼成熟了。要想在園林的整體上獲得突破與創新,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然而隨著新觀念、新思想和新要求的出現,園林局部的創新不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在強調生態型、節約型園林建設的背景下,注重自然資源條件、生態環境狀況和歷史地理特征的發展創新,加強對本土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社會發展狀況的研究,走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的發展之路。
大慶油田范文4
【關鍵詞】大慶油田;礦區基地建設;規劃
1.前 言
對于早期的油田基地礦區建設主要是在一個油田的地點建立起來的居民小區,然后隨著油田規模的不斷擴大,居民小區也逐漸的發展有學校、食堂等等各種基礎措施,經過不斷地完善,形成了一個逐漸成熟的礦區。早期的礦區建設為了滿足礦區生產者的生活,建立了學校、食堂、澡堂以及托兒所等設施,對于油田這個相對獨立和封閉的生產環境,也算滿足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所需。但是整體的規模、布局以及設施的配備算不上合理和適度。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大慶油田規模的不斷擴大,原有的礦區單位工作人員與礦區居民的利益發生了很大的分歧,很多原有的本礦區的工作者搬遷或者很多新人員住進礦區基地,這就需要及時的對礦區基地建設的結構進行調整,大慶油田礦區的基地建設進行更好地規劃。
2.大慶油田礦區基地建設規劃的指導思想及原則
2.1礦區基地建設規劃的指導思想
礦區基地建設規劃的主要指導思想是在市場經濟前提下,以大慶的規劃以及大慶油田的發展為基礎,對礦區基地的結構進行調整,重點在于以改革和發展的眼光,以新的規劃理念爭取在大慶油田的生產與生活兩方面達到協調,改善職工的居住條件以及解決油田職工居住困難的問題,實現油田自身發展以及房屋建設的科學可持續的發展以及礦區建設的良好循環[1]。
2.2礦區基地建設規劃的原則
1)遠見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要具有遠見的眼光,并且將近期的礦區基地建設情況融匯到一起,堅持在大慶油田本地的實際情況的條件下,對礦區基地的建設進行綜合治理,統一的規劃,并且引入配套的設施,分步驟的進行實施建設。
2)規劃的連續性完整性原則。正確的處理遠期的規劃與近期的需求之間的關系,保證油田礦區基地建設規劃的彈性和應變能力,促進大慶油田的整體發展。
3)土地資源的最優配置原則。大慶要在城市規劃與黑龍江省油田發展的整體布局要求下,科學合理的對大慶油田的整個礦區基地進行調整,在商業開發與有償置換等方法的使用下,達到礦區土地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4)調整教育醫療等資源的配置原則。隨著油田的不斷發展,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數量的需求,也為了將一些沒有得到很好利用的土地資源進行更好地利用,開發原來價值不高或者沒有開發價值的礦區土地,使大慶油田礦區房產升值,激活住宅的二級交易市場,實現房建的可持續使用,就要合理的對教育、醫療以及各種配置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滿足居民的需求。
5)處理好生產、生活、行政三區的原則。現代的油田礦區建設中生活的區域和行政區域應該進行有機的結合,然后與生產區域進行適當的剝離。對礦區基地的規劃應將礦區的一些零散地區進行有機的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居住地區以及進行規模化的經營和管理,進一步的提高小區的居住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油田的配置水平[2]。
3.大慶油田礦區基地的現實處境
3.1礦區與新居民區的差異
大慶油田已經有50年的發展歷史,老礦區坐落在油田早期的工作地點,生活區、生產區、辦公區三區在一個地點,這就對三者之間的功能沒有進行明顯的界定。原來居住在礦區基地的人口基本上為礦區生產者,但是隨著油田的發展,其他地區的人口也紛紛遷入到這里發展,加上老礦區的建設時間已久,就會與新的居民區產生很大的差異化,在區位和功能上存在很大的差異。
3.2礦區機構協調能力不足
隨著大慶油田的不斷發展,油田基地老礦區現有的單位比較弱勢,為了占據好的區位優勢,機關部門有的都進行不同程度的搬遷,沒有進行遷移的大部分是生產單位以及生產單位附屬的管理服務單位,這些單位的職能以生產為主,以管理為輔,管理和服務水平得到了制約,這些部門單位的制約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協調能力存在嚴重的不足,有很大的弱勢[3]。
3.3礦區服務功能殘缺化
在大慶油田建立的初期,為了滿足油田自身的職工的各種需要,相繼建立起了學校、食堂、澡堂以及圖書館等等部門,基本上可以滿足職工隊伍的需求,穩定油田的職工隊伍,保障油田的生產安全,礦區各個部門的建設對早期油田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油田的不斷發展,根據國家的相關精神,油田礦區的食堂、醫院以及學校等部門相繼的停辦。再者,加上大慶油田礦區處于城市郊外,周圍城鎮的社會服務功能也相繼較弱或者服務的水平不高,滿足不了大慶油田的生產者對社會的需求,這就導致了油田基地的礦區建設逐漸的殘缺化[4]。
3.4礦區居住人口復雜化
隨著油田的發展,礦區的人員逐漸呈現多元化以及外來化。隨著機構部門的變動和人員的流動,人員的進進出出,就使得油田基地礦區的居民成分也越來越復雜。存在很大一部分職工由于很多原因到礦區外買房居住,單位分配的礦區居住房就轉賣給其他外來人員,這就進一步的加速了礦區居住人員的復雜化以及多元化。另一方面,油田的服務部門有的不是很齊全,就會存在市場承擔起這份責任,退休職工或者外來人員相繼的承擔起這份社會服務義務,這就更加加速了礦區基地人員的外來化。
大慶油田范文5
關鍵詞:水平井 套管 漂浮
中圖分類號:TE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a)-0028-02
Horizontal Wells Casing Floa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 Daqing Oilfield
YU Xiao-bo LI Yu-hai WAN Fa-ming WANG Chun-hua XU Guo-lin LIU Wei
(Drill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da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mpany,Heilongjiang Daqing,163413,China)
Abstract:In the oilfield development, the late for remaining oil potential in horizontal well drilling technology, is to improve the oil recovery and important means of developing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reduces the risk of comprehensive cos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educe production covers,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inefficient reserves, improve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he oil and gas fields and the development benefit. Now as the level of horizontal Wells in daqing oilfield period lengthen, leads to casing down into difficulty, construction is force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casing centralizer, make the casing in medium can not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cementing quality is poo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the related technology research, developed a series of tools and formed a set of form a complete set of suitable for horizontal Wells casing floating technology in daqing oilfield, currently 115 Wells field applicat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s good, improve the casing into the limitation and the cementing quality.
Key words:Horizontal Wells Casing Floating
近年來隨著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深入,大慶油田水平井[1]鉆井數量逐年增多,特別是長水平段水平井數量增加較快。在水平井中水平段套管串因重力作用總趨向于緊貼井眼下側而形成托底,導致套管下入困難。
漂浮下套管技術[2-4]是解決上述水平井固井施工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該技術通過在套管串結構中加入漂浮短接,在漂浮短接與浮箍之間注入空氣或低密度鉆井液,利用其產生的浮力作用,降低套管下入過程中井壁對套管的摩阻,有利于套管安全下入。以前大慶油田應用該技術的相關配套工具均為國外產品,價格昂貴。因此大慶油田開展了“水平井漂浮下套管技術”研究,研制出新型漂浮下套管系列工具,有效提高水平井套管下入時效,降低了水平井完井成本。
大慶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于2012年開始開展相關研究工作,經過項目組研究,開發出水平井漂浮下套管相關系列工具,經過現場試驗表明該系列工具能夠提高套管下入時效,提高固井質量,降低鉆井成本等方面有十分顯著的效果
1 技術研究
水平井漂浮下套管技術系列工具主要包括漂浮短接、旋轉引鞋、半剛性扶正器等,該系列工具能夠解決水平井套管下入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從而提高套管下入時效。
1.1 漂浮短接
1.1.1 技術參數
適用井徑:215.9 mm
適用井型:水平井
工具尺寸:φ154 mm×880 mm
工具重量:30.96 kg
打開壓力:25 MPa
1.1.2 工具結構
漂浮短接主要包括上接頭、盲板、下接頭(見圖1)。
1.1.3 工作原理
通過在套管串中加入漂浮短接[5],利用其密封性能,將套管分隔獨立的密閉單元,漂浮短接以下套管段注入空氣,漂浮短接上面的套管正常灌注鉆井液,利用空氣與套管外鉆井液的密度差,使套管串產生向上的浮力,有效地漂浮在水平段鉆井液中,漂浮長度為漂浮短接與浮鞋之間套管長度。
1.2 旋轉引鞋
1.2.1 技術參數
適用井徑:215.9 mm
適用井型:水平井、定向井
工具尺寸:φ154 mm×430 mm
工具重量:17.8 kg
1.2.2 工具結構
旋轉引鞋主要包括導向頭、本體(見圖2)。
1.2.3 工作原理
旋轉引鞋其導向頭設計為非對稱偏心結構,該結構在受力時,能夠自動發生偏轉。因此,在下套管過程中套管串端部出現遇阻,可以通過上下活動套管串,旋轉引鞋導向頭受力產生轉動,引導管串順利通過遇阻點。
1.3 半剛性扶正器
1.3.1 技術參數
適用井徑:215.9 mm
適用井型:直井、定向井、水平井
工具尺寸:φ210 mm×290 mm
工具重量:6.37 kg
1.3.2工具結構
半剛性扶正器主要包括扶正楞、本體,(見圖3)。
1.3.3 工作原理
半剛性扶正器,其扶正楞設計為中空結構,下套管過程中如遇阻點在套管串中部,通過上提下放活動管串,當阻力超過30~40 kN時,螺旋中空扶正楞將會發生變形縮徑,順利通過遇阻點。此外,其扶正楞設計為螺旋結構,當水泥漿穿過時能夠改變流場,有效清除井壁泥餅,提高水泥漿頂替效率。
2 現場應用
在經過大量的地面試驗,多次對漂浮短接等工具進行性能檢測并不斷改進完善,達到了現場應用相關條件。大慶油田自行開展的水平井漂浮下套管技術自2012年5月開始,先后在大慶油田芳168―平X井、葡平X井、葡平X2井、齊平X等26口井進行了現場應用,現場應用效果良好,套管均順利下到設計位置,套管下入成功率達到100%;固井質量合格率達到100%。
應用最長水平段為葡平X井,完鉆井深2999 m,垂深1657 m,實際水平段長度1220 m。該井應用了2只漂浮短接,管串設計(見圖4)。
1#漂漂浮短接設計下深1900 m,則空氣段套管長度為1099 m,生產套管為5 1/2,鋼級P―110,壁厚9.17 mm,重量:29.7 kg/m,1099 m套管空重32.64t。該井鉆井液密度1.25 g/cm3,套管浮力系數為19.17 kg/m,空套管浮力為21.07 t。鋼級P―110,壁厚9.17 mm,5 1/2套管擠毀壓力76.5MPa>20.71 MPa(空套管段所受壓力),滿足施工要求。
為保證較好的套管居中度,該井水平段每根套管加放1只半剛性扶正器,造斜段為每根套管交替加放1只半剛性扶正器和1只彈性扶正器,直井段每5根套管加放1只彈性扶正器。該井套管下入順利,未出現明顯遇阻。套管下入至井底后,開泵憋通2#漂浮短接,其打開壓力等于漂浮短接額定打開壓力(25 MPa)減去靜液柱壓力16.9 MPa,為8.1 MPa,1#漂浮短接被直接打開。漂浮短接打開后灌滿鉆井液循環,進行后續固井施工作業。該井最終測井結果顯示,其固井質量介于合格與優質之間。
3 結語
(1)漂浮下套管技術是解決水平井套管下入摩阻大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應用該技術可以提高水平井套管下入時效。
(2)旋轉引鞋為偏心結構,導向頭受力能自動偏轉,有利于套管串端部遇阻時順利通過遇阻處。
(3)半剛性扶正器可以有效保證套管居中度,同時在遇阻時能夠變形,順利通過遇阻點,有利于套管安全下入。
參考文獻
[1] 孫莉,黃曉川,向興華.國內水平井固井技術及發展[J].鉆采工藝,2005, 28(5):23-30.
[2] 喬金中.漂浮下套管技術在大港油田埕海一區的應用[J].石油礦場機械,2009,38(12):78-82.
[3] 陳建兵,安文中,馬建.套管漂浮技術在海洋鉆井中的應用[J].石油鉆采工藝, 2001,23(5):19-22.
大慶油田范文6
一、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員工培訓現狀分析
大慶油田是于1959年發現的中國第一座大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油田,世界級特大砂巖油田,位于中國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于2005年5月成立,截止到2013年8月底,天然氣總資源量為20 287億方,探明地質儲量2 498億方,探明率僅為12.3%,未開發地質儲量1 049億方,天然氣的開發遠景可觀。
(一)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員工狀況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組建初期,各單位調入人員及大學畢業生組成管理、專業技術隊伍,截至2014年底,管理、技術人員共有610人,平均年齡 33 歲,其中,具有大學以上學歷的461人,占75.6 %。員工文化程度的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其人員均成為高級職稱50人,中級職稱159人,初級職稱282人;共有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94人,其中,正科級干部37人、副科級干部47人,機關33人,基層(作業區、大隊等)領導班子51人,基層隊干部222人。
通過綜合分析,員工結構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多四少”,即管理技術人員多,操作服務人員少;技術瓶頸多,核心人才少;管理難題多,專業隊伍少;新人新站多,管理經驗少。
(二)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員工培訓情況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以能力建設為核心,以調整結構為重點,以選拔激勵為手段,促進了各類人才的快速成長,人才培養成效顯著,隊伍整體素質穩步提升,具體培訓情況如表1所示。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立足當前,謀劃長遠,著眼于實現科學快速高效發展,確定了 “以氣補油”的戰略目標,全力推進油田可持續發展,在不同類型的人才培訓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復合型人才培養方面,實現從被動地選拔人才向主動地培養人才轉變;在管理人才培養方面,實現從滿足當前生產經營管理需要向滿足未來競爭優勢的高度培養人才轉變;在技術人才培養方面,實現從低層次人才運作向關鍵人才和戰略型人才轉變;在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實現從個別工種、少數人才的培養向各個層次、各個序列的人才培養轉變;在內部師資隊伍方面,實現從短期應急人才培訓向高層次儲備人才培訓轉變。
二、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員工培訓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一)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員工培訓存在的問題
根據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人力資源狀況和培訓工作可以看出,現有培訓工作中具有的主要優勢,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和完善[1]。
1.培訓目的不明確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樹立了“培訓是采氣分公司的長效投入,是發展的最大后勁,是員工的最大福利”的理念,但員工培訓沒有明確的目標,在培訓過程中,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培訓老師所講解的內容,針對性不強,效果不明顯。
2.缺乏對員工職業生涯的規劃與設計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目前在培訓方面根本沒有考慮到員工發展的需求,而是僅僅圍繞企業的發展目標來設計和實施培訓項目,培訓焦點落在了員工產品知識的增長和技能的提高,還沒有上升成為以能力開發為主的教育培訓體系[1]。
3.缺乏培訓需求分析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人事部進行的培訓主要為滿足公司的要求,主要是按領導層的指示進行,為完成任務而安排的,沒在員工中進行培訓需求調查,缺乏充分而準確的培訓需求調查,使培訓缺乏針對性。
4.培訓內容上存在缺陷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剛剛建立不久的培訓站主要是一些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而對觀念、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和習慣養成等則很少問及,教育內容的選擇相對滯后。
5.培訓實施方面的不足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建立培訓站以來,盡管培訓的手段和條件都有很大的改觀,但是企業培訓沒有合適的培訓教材,沒有好的培訓師,培訓方法缺少創新[2]。
6.無培訓評價與總結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較為重視培訓資金的投入問題,或如何改善培訓的方法和技術問題,沒有將精力放在培訓的評估工作上,并沒有建立完善的培訓效果評估體系,對培訓效果進行測評的方法單一,造成培訓與實際生產服務脫節。
(二)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員工培訓問題的成因分析
1.培訓觀念上存在誤區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的領導對培訓定位不清,沒有分析公司的困境是否通過培訓就可以解決,認為培訓就是組織理論學習,教會員工基本的崗位技能和知識,以至于將培訓變成一種盲目的救火式、應急式工作。
2.培訓目標上缺乏人崗匹配考慮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培訓主要目標是對各個崗位的員工進行崗位職能的培訓及企業文化培訓等等。但在制度上,近幾年來維持著企業內部員工子女繼承性的就業,多數人與崗位的技能完全不符,同時對崗位的興趣也不濃厚。
3.培訓內容上針對性不足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大規模的統一培訓內容難以滿足全體員工,水平較高的培訓內容相對低學歷人員可能難以理解和學習,水平較低的培訓內容相對于高學歷人員可能浪費了時間、精力和培訓經費等。
4.培訓軟硬件上設施不健全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成立時間短,培訓師資軟硬件都很匱乏的情況,有的培訓師的專業理論知識體系較為完整,但缺少實際操作技能經驗,而有些培訓師具有豐富的實際演練的操作能力,但是綜合素質和文化水平受限。
5.培訓結果與員工自身利益聯系不足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由于缺乏對培訓效果進行持續、系統的評估與反饋機制,并且僅采用培訓考核與員工薪酬相聯系的單一考核形式,沒有涉及到員工的晉升與職業發展,與員工自身利益聯系不足。
三、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員工培訓體系的設計
為提升員工基本素質,加大全員培訓力度,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員工培訓體系應本著超前儲備、分級分類、創新優化、實用效益和全員覆蓋等原則進行設計。
(一)員工培訓體系設計過程
圍繞分公司發展目標,按照推進“人才強企”戰略的要求,牢固樹立“培訓是最具效益的投資”,“持續培訓、終生學習”等先進理念。
1.培訓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是分析和評估組織中由于存在什么問題和原因而需要培訓、哪些人需要培訓、在哪些方面需要培訓,從而確定有無必要組織培訓項目,為確定培訓目標作好準備。因此,需求分析通常包括組織分析、工作分析和個人分析三方面內容[3]。
2.培訓計劃制定
一個良好的培訓計劃能夠使受訓者真正學有所獲,愿意接受培訓,促進培訓過程的良性循環。其過程主要有:人事部制定年度培訓計劃指導意見;所屬各單位、機關各部門提出培訓建議計劃,報送油田公司人事部;人事部進行審查、匯總,制定度培訓計劃,由人事部發文執行;人事部審批后,由各單位發文執行。
3.培訓方式選擇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目前主要用的培訓方式為課堂講授、多媒體講授、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公司內部經驗的人員做導師五種方式,除這五種方式之外,結合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作業專業性強、現場工作繁雜、技術含量高、風險性高的特點,將培訓方式確定為導向培訓、在職培訓、外部培訓以及商務和管理人員培訓等。
4.培訓的組織與實施
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的員工培訓體系在計劃制定好后,應系統地實施到采氣分公司中去。培訓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它決定了培訓項目是否可行、有效,有序高效實施培訓計劃主要涉及幾個方面:確定培訓師,優秀的培訓師既要有廣博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確定教材,主要有外面公開出售的教材、企業內部的教材、培訓公司開發的教材和培訓師編寫的教材;確定培訓地點,一般有企業內部的會議室、企業外部的會議室、賓館內的會議室等;準備好培訓設備,如電視機、投影儀、屏幕等;決定培訓時間;發通知,要確保每一個應該來的人都收到通知。
5.培訓效果評估
培訓效果評估是針對培訓需求分析和計劃過程,檢查是否存在可能導致培訓無效的問題,將實際的實施情況與計劃相比較,找出培訓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大慶油田采氣分公司在進行培訓績效評估過程中,往往因為現實的實際情況,對評估工作不重視,導致培訓效果不明確。對此,可以主要采用四種方式加以解決,即培訓開展過程中的培訓課程評估、培訓課程結束后的上崗考試、培訓對員工行為產生的影響的工作評估以及培訓產生的效果即員工的工作滿意度評估。
(二)員工培訓體系設計方案
1.新員工的培訓設計
對新員工的培訓注重提高其適應工作環境能力、了解公司文化能力和綜合素質。培訓的內容以企業文化與歷史、管理規章與制度、企業的環境以及團隊建設的管理培訓為主[4]。
2.技術員工的培訓設計
對技術專家、公技術員工的培訓注重提高其技術決策能力、攻關能力、創新能力、前瞻預測能力及培訓指導能力。培訓的內容以前沿科技、技術創新及崗位業務知識為主。
3.基層工作人員的培訓設計
對一般生產操作服務人員的培訓注重提高其崗位操作技能、安全行為約束能力、多崗通的復合技能。培訓的內容以本崗位及相關崗位的基本理論、操作技能和安全環保知識為主。
4.管理人員的培訓設計
管理人員的培訓注重提高其領導能力、戰略決策能力、經營管理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培訓的內容以工商管理知識、創新思維、法律法規、哲學、企業文化、職業道德為主。
(三)員工培訓體系實施的保障措施
1.提高管理者對培訓的支持力度
高層管理者對培訓戰略的發展方向以及企業能否進行有效的培訓起著決定性作用,可以積極為培訓提供必要的培訓資源和指導,并規定明確的培訓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管理者素質提高一管理者支持培訓一培訓效果優良一員工能力提高一吸引、保留、激勵人才一企業競爭力增強”這一良性循環。
2.創建學習型組織文化理念
培訓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培訓工作。提倡學習工作化,強化全員學習、終身學習與自主學習的理念,使員工的學習態度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轉變,營造一種人人學習、共同進步、比學趕超的文化氛圍,從政策和機制上引導和鼓勵員工自我開發,自學成才,加強終身教育的規劃和協調,形成多層次的培訓網絡。
3.創造良好的培訓實施轉化環境
加快形成從上到下重視培訓、支持培訓的良好氛圍,要讓高層領導熟悉、了解培訓工作,從而主動關心培訓工作,在各種場合上經常提培訓工作;加強培訓師隊伍建設,繼續開展內部培訓師的選拔、聘任工作,強化培訓師的使用、考核、激勵等措施,加大遴選聘請油田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力度,吸納外部智力資源為我所用;加強培訓基地建設,整合培訓資源,優化調整重點培訓基地專業布局,強化基層關鍵操作崗位實訓設施、場地建設;加強培訓課件的開發和利用,建立和完善相應案例庫,逐步建立“標準統一、內容規范、滿足需求”的培訓課件體系,進一步促進員工培訓的標準化、科學化和規范化[5]。
4.完善培訓相關管理機制
一是完善培訓動力機制。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和企業本身的吸引力,使員工與企業保持一種相互依存、榮辱與共的共同體意識和為企業積極做貢獻的動力;健全完善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制度,營造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圍,增加學習的動力;深化崗位管理、績效考核等制度改革,使員工感受競爭壓力,變崗位壓力為成才動力。
二是完善培訓激勵約束機制。實行經營管理人員“先培訓、后提拔”制度,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與職稱評聘掛鉤制度,生產操作服務人員培訓與職業技能鑒定和崗位薪酬聯系制度,強化對培訓的激勵與約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