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我國領土面積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我國領土面積范文1
俄羅斯北極科考隊于2007年8月2日完成了北極探險最重要的表演,深海潛水艇成功潛至4300米深的北冰洋海底,并將一面俄羅斯國旗插在上面,再次向世界表明了俄羅斯對北極宣誓之心。
以上的跡象表明,隨著對資源的需求量的增大,對大陸架的爭奪也愈演愈烈,大陸架面積的增多,也就預示著一個國家所管轄海域的面積的增多?,F在,國內可能人人皆知我國陸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千米,這不能不歸功于地理教學。但應明確指出960萬平方千米僅僅只是中國的“領陸”部分,這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臺灣及其包括在內的附屬島嶼、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所有屬于中國的島嶼。地理教學應該適當增加一些有關領土的內容,以便讓學生較系統完整地了解領土的概念。如:
1、領土
領土是指國家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的總稱。
2、領陸
領陸是指國家國界范圍內的陸地及底土(地面以下的部分)。領陸既包括大陸部分,又包括其所屬島嶼。國家有權對所屬陸地、地表及以下無限深度的資源進行勘探、開采、修建隧道、鋪設管道和經營其他事業。領陸只是領土的一部分。
3、領水
領水是指國家管轄下的全部水域及其底土,領水中的“水”有內水和領海兩部分。因此領海只是領水的一部分。其中內水包括河流及其河口、湖泊、港口、內海等水體,如我國的長江、黃河、鄱陽湖等都屬于內水。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內海,它主要指一國領海基線以內的海域,包括領灣【海岸屬于一國,灣口距離不超過24海里(1海里=1852米)的海灣】和領峽(兩岸屬于同一國家領土,寬度不超過該國領海寬度1倍的海峽)。如我國的渤海、瓊州海峽,日本的瀨戶內海等。
4、領海
領海是指沿海從海岸基線向外伸展一定寬度,并處于該國管轄下的海域,是領水的主要組成部分。與內水不同,在一國領海內,外國非軍用船舶享有無害通過權(不損害該國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全球144個沿海國家的領海為12海里。
在領海的概念中提到“海岸基線”。海岸基線不同于海岸線,它是指沿海國劃定其領海外部界限的一條起算線。在國際實踐中,有三種劃分方法:
(1)低潮基線,在退潮時海水退出最遠的那條海岸線,也稱正?;€。適合海岸線平直的國家。
(2)直線基線,在大陸上和沿海外島嶼上選定適當點作為基點,然后將相鄰的基點用直線連接起來,所構成的連續折線。適用于海岸線曲折的國家。
(3)群島基線,連接群島最外緣各國和干礁的最外緣各點的直線。適合于一些群島國家。
我國1958年9月4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于領海的聲明》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的領海以連接大陸岸上和沿海岸外緣島嶼上各基點之間的直線為基線,從基線向外延伸12海里的水域是中國的領?!薄?/p>
人們還會經常提到“專屬經濟區”的概念,專屬經濟區是指該國自海岸基線向外延伸200海里的海域。在專屬經濟區內享有勘探、開發、利用、保護、管理海床上露水域及其底土自然資源的。如我國對東海油氣田的開發就屬于在此區內作業,具體圖示如下:
5、領空
領空是指國家領陸和領水的上空,國家有權禁止任何外國飛機在其領空飛行,但是各國可以通過締結雙邊或多邊協定,進行定期空中往業,或允許民用飛機臨時進入和通過。對于領空的上限,國際上還沒有統一規定,大概有以下三種意見:
(1)以不同的空氣構成作為領空的劃分依據(各種氣體比例、成分等);
(2)以航空器向上飛行的最高度(距地面30~40千米)為限;
我國領土面積范文2
3100年8月27日,來自Z國的14名公民擅自駕駛太空飛船登上了神馬星。
神馬星是一顆遠離地球7萬光年的行星,面積略比地球大些,在5月初剛剛被天文學家發現。發現這顆行星的時候,它正如神馬飛奔在浩瀚的宇宙中,所以被命名為神馬星。
消息一傳出,各國專家都希望找到更多的事例和緣由,用來論證這顆行星的領土歸屬。航空事業的迅速發展,讓綜合國力強大的國家對地球以外的星球虎視眈眈。因為,這是自3000年以來人類發現并可能開發的最大星球。
對太空的探索日益變成了一部激烈的資源搶奪史。
先是R國以不容置疑的實力占有了金星。“我們在金星的地表下面發現了可供人類繼續使用的石油和寶貴的鉆石資源,這將是R國航空航天史上光輝的一筆?!盧國總統向全世界發出了如此具有誘惑力的消息。各國政府立馬先后頒布了大力發展航空航天探測事業的重要文件。地球上的資源已經向人類的極速發展亮起了紅燈,占據更多的太空和資源成為了一個國家發展甚至是人類生存的必由之路。
再后來,M國占據了天王星、W星,更多資源被高價出售,不僅在國家與國家之間進行交易,還變成了國家政治斡旋的砝碼。
星球爭奪大戰已經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
但是隨著星球爭奪大戰愈演愈烈,星球的所有權也越來越難以確定。
神馬星就是這樣一個有爭議的星球。F國在神馬星被探測到的第一天就立馬發表聲明,“阿爾法博士是神馬星的重要發現者,阿爾法博士是F國的優秀公民,因此,神馬星球是F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
消息一出,便在Z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按照國際慣例,新被探測的星球應該歸距離其最近的已明確的星球國所有。
離神馬星最近的星球是Z國的天神星。Z國是實力不容小覷的國家,在3100年以前,已經擁有了大大小小59顆星球,在地球國家的排名中位列第3?!癋國的丑陋行徑不會得逞,神馬星是Z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Z國全體公民當誓死保衛國家?!盳國總統次日回應了F國總統的講話。
我國領土面積范文3
建立小島國聯盟
為了共同面對發展問題和環境危機,小島嶼以及低海岸國家于1990年成立了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該國家聯盟的主要職責是,在聯合國的協商框架內,作為一個整體為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發出聲音,爭取權利。目前該組織在全球擁有39個成員和4個觀察員,占發展中國家總數的28%,占總共51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84%,匯聚了該群體的主要力量,同時憑借37個席位占到聯合國192個成員國的五分之一。它們大多分布在亞太地區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人口總和4000多萬,其中人口最多的古巴有1124萬(2009年),而諸如紐埃這樣的國家人口還不足2000人(2009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平均每天去紐埃館參觀的人數相當于其總人口的4倍以上。這些國家的地形多為火山、巖石、小島、珊瑚礁或是低海拔平原,普遍有較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領海,例如密克羅尼西亞由2000多個小島嶼構成,海岸線長達6112千米。小島國聯盟成員領土面積總和約為77萬平方千米,同我國青海省的面積相近,占世界領土總面積的千分之五,其中巴布亞新幾內亞面積最大,為46萬多平方千米。小島國聯盟成員國的政體類型多樣,例如馬耳他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實行議會君主立憲制,其中大部分尊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斐濟等國采用總統共和制;新加坡、蘇里南等國是議會共和制。許多國家的政體受原殖民宗主國的影響較深,目前,大部分國家政治穩定,民主體制日臻成熟。
與歐盟、東盟這樣的國家組織不同,小島國聯盟沒有正式的,沒有日常的預算,甚至也沒有秘書處,用國際組織的特征來衡量,它還處于一個較為初級和松散的階段。正是這個組織承擔起了拯救氣候變化中最脆弱一環的重任,這與該組織誕生的時代背景有很大關系。冷戰結束后,環境問題躍升為國際政治經濟關系與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氣候變暖因其廣泛性、長期性、不確定性而更加復雜,那些低海拔和小島嶼國家在氣候變暖引起的種種災禍前首當其沖。由于事關生死存亡,小島嶼國家對于減緩遏制全球變暖意愿很高,但是國家實力微弱,故而他們通過力量的匯集與整合,向陸權或是發達國家呼吁、聲明、施壓,期望得到全球主要力量的支持。小島國聯盟成立以來的行動力和影響力表明,盡管全球變暖和發展方式轉變這些議題的推進依然以大國的關注和投入為前提,但是小島國聯盟畢竟已經活躍在許多全球機制當中,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他們的現狀,用“國將不國”的事實增加了大國在溫室氣體減排問題上的道義壓力――小島國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其他國家的明天。
困難重重的小島嶼國家
對低海岸和小島嶼國家來說,海平面的不斷上漲以及更加頻繁猛烈的氣象災害是無法回避的致命問題,由此可能導致的領土減少甚至領土消失、環境難民等一系列問題也擺在了他們面前。
早在2001年,圖瓦盧就宣布,由于國土正在被不斷上漲的海水所吞噬,政府計劃將人民移往新西蘭。2003年一場風暴侵襲南太平洋,致使許多島國完全沒入水下,其中包括了基里巴斯95%的領土和圖瓦盧的9個島嶼?;锇退箍偨y隨即開始為“喪國之日”作準備,希望有臨近的國家能夠接納他們。2004年印度洋海嘯中,馬爾代夫首都幾乎一半被淹,其總統透露,他們正在海島上修建堤壩,以避免馬爾代夫的島嶼被海水淹沒和侵蝕,當地甚至打出了“趕在我們消失前來享美景”的旅游廣告。
然而,問題還不止于此。資源匱乏、經濟結構單一、對外依賴性強、可持續發展難以為繼等同時構成了小島國生存發展的重大挑戰。受國家面積小以及與大陸距離遠等地理條件影響,小島國的能源供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石油進口,一些國家每年的此項花費甚至占本國GDP的25%~30%。多數小島嶼國家難以形成配套的產業鏈條,多以出口農產品和礦藏原料為主要收入來源,商品與服務的出口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普遍較高,平均達到GDP總值的四成以上,經濟上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較弱。這些因素致使許多小島嶼國家經濟困窘,前途未卜。截至目前,小島國聯盟中還有海地等10個成員被聯合國認定在“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范圍之內。
行動與呼聲
我國領土面積范文4
1、國土面積容排名前十的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阿根廷、哈薩克斯坦。
2、國土面積最大的俄羅斯國土面積1710萬平方公里,中國國土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里,哈薩克斯坦國土面積為272萬平方公里。
3、中國領土,中國所管轄的地球的特定部分。既有寬廣的陸地,又有遼闊的海域。中國陸地面積960余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面積的1/15,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廣闊的陸地使經濟發展有了充分的空間條件,也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布局提供了可靠的物質基礎;我國遼闊的國土使軍隊機動作戰有了充分的回旋余地。當然,遼闊的國土也為鞏固國防提出了十分艱巨的任務。中國廣闊的陸地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目前已發現的礦藏就有140多種, 是世界上已知礦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在這些礦物資源中有30多種居于世界前列。
(來源:文章屋網 )
我國領土面積范文5
二十世紀下半葉,全球人口激增,各國的國民經濟迅速增長,信息科技日新月異,人們對土地的開發利用逐漸向更廣闊的方向發展。在土地開發不斷擴大加深的同時,各國幾乎同時出現了不同的環境問題,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就是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在嚴峻的環境問題面前,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緩解環境問題,同時又要不斷促進經濟發展,是各國都需要面臨的一項重大問題。
國土資源特點
熟悉了解我國的國土資源才能更好的開發利用,對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1 土地總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我國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但是人口數量龐大。13億人口的土地人均占有量非常少,人地資源十分緊張。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雖然歐美等國家土地資源不是非常豐富,但是由于人口基數小,人均土地占有量較大,生存空間不擁擠,生活相對輕松。但是在我國,由于人均土地占有量小,生活空間非常狹窄。同時,由于人土地占有量少,人均可利用資源也就相對減少。
2 山地多耕地少
我國領土分布呈階梯式,至西向東依次為第一階梯,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占據了我國大部分領土,但大部分都是山脈和高原,不適合耕地。而在我國的東部,也就是第三階梯,平原分布較少,且江南地區多丘陵,可用耕地面積少。我國人口眾多,較少的耕地養活眾多的人口,土地資源壓力確實較大。
3 分布不均
我國地勢分布不均,可用耕地幾乎都分布在東部地區,山川河流雖然發源于中西部地區,但是由于氣候和地形原因,流量少,水量充沛的河段幾乎都集中在東部地區。無論是地勢優勢還是水源優勢都集中在東部地區,致使西部地區發展速度較低,經濟發展緩慢。
4 后備土地資源有限
我國歷史悠久,農業發展歷史也相對悠久。在耕地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很多資源較好的土地被開墾。但是隨著國家的發展,人口的增長,可利用耕地越來越少。原有耕地養分減少,有沒有太多新的可利用土地,所以我國后備土地資源有限。
5 水土資源不平衡
我國能資源較為豐富,但是水資源較少,且大部分集中在東部地區。而且受到氣候和地形的影響,降水量分布也非常不均勻。中西部地區地勢較高,多山脈,植被覆蓋率地,人口資源少,降水量也非常有限,尤其是新疆青海等地區,多沙漠化地帶。
國土資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1 國土資源的種類狀況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國土資源的種類包含大類和亞類,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十大類資源(根據資源存在的形態不同,主要包括土地、水、礦產、森林、牧草、物種海洋、氣候、旅游、自然信息等)均擁有狀況良好,那么,它一定具備建立完備產業門類體系的物質基礎。相反,對于內陸國家,尤其是對缺乏足夠牧草地資源的國家來說,就不具備建立海洋業、畜牧業的物質基礎。
2 國土資源的數量情況對產業規模的影響
首先,國土資源總量影響整個產業經濟的總體規模,一組配套資源的總量則影響相應產業的規模;其次,資源的數量關系既影響個別產業的規模,也影響產業之間的規模比例,進而影響產業的總體規模和產業結構。同樣,由于產業(部門)之間具有一定的投人產出關系,從而,產業之間應有一定的規模結構,并對每一種產業都有一定的量級要求,當有些產業達不到這種量級要求時,整個產業經濟的規模就會由量級最低的產業規模決定;再次,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影響產業結構模式的選擇。對于一個資源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國家來說,為了該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必然會選擇資源節約型的產業結構模式。
3 國土資源質量狀況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首先,資源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資源開發的成本和效益,影響到資源產業的競爭力。另外,資源的質量狀況還影響到相關產業鏈的復雜程度、后續發展規模及發展潛力。
與國外相比,我國國土資源的質量狀況并不樂觀。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是“一多三少”,即總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質量的耕地少,可開發后備資源少。而且其中支柱性礦產貧礦和難選冶礦多,富礦少,開采利用難度很大。我國的資源質量狀況對未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4 國土資源分布對產業布局的影響
首先,資源分布直接決定第一次產業的布局。這里的第一次產業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林木采伐業、水產捕撈業、礦產采選業等;其次,資源分布是影響和制約原材料產業、能源產業等基礎產業布局的重要因素。這些產業的勞動對象是已脫離自然狀態的初級產品,其數量很大。資源分布對這些產業布局的影響和制約,主要通過運輸距離及其費用發揮作用;第三,資源分布對第三產業的布局也有重要影響,主要是通過環境資源來發揮這種影響作用。如地質環境資源的分布直接決定旅游區和旅游景點等的布局。自然環境的優美、特色及保護等狀況是影響第三產業布局的重要因素等。
我國領土面積范文6
選擇中國紅作為烏蘇大橋外觀顏色的緣由
烏蘇大橋的中國紅情緣最早要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釋名》訓“赤”為:赤,太陽之色也?!逗榉?。五行》則訓“赤”為“火色也”。《廣雅·釋天》訓“朱”為“日色也”。因此,中國紅是古代對日神虔誠的膜拜,是中國人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中國紅代表吉祥、高貴、富貴發達,代表莊重和威嚴,同樣也是中國魂的代名詞。在中國人的潛意識中,中國紅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國人所在的地方,在當今,更成為愛國精神的所在。
烏蘇大橋的建設源于我國黑龍江省撫遠縣黑瞎子島的回歸,2008年10月14日,俄國將搶占了一個半世紀的島嶼,歸還了一半的面積給中國,從此黑瞎子島處于“一島兩國”的政治格局。烏蘇大橋作為連接黑瞎子鳥和祖國大陸的唯一通道,具有一定的政治意義,其大橋主體設計為寶劍形狀也是寓意我國領土的不可侵犯性,周身中國紅色更是為了彰顯對我國領土的捍衛。從俄國的境內遠望,烏蘇大橋好似一柄筆直的紅色寶劍,其威懾力足以提醒外國人打消對中國領土的貪念,這也是選擇中國紅色作為外觀漆的初衷。
準確定義出烏蘇大橋的中國紅色
一般情況下,我們的人眼可以識別出自然界中700萬種顏色,根據環境、經驗的差異,一個中國紅色的定義在不同人的腦海中會演繹出千萬種“中國紅”色彩:中國國旗上的紅色是中國紅,故宮城墻上的紅色是中國紅、世博會中國館的紅色也是中國紅,等等。準確定義出最適合烏蘇大橋涂裝的中國紅色——烏蘇紅,是通過顏色視覺傳承中國文化、表達政治思想的必要前提。
從科學的角度出發,需要考慮自然環境色彩對于大橋顏色的視覺影響,以及當地天氣、氣候等條件下顏色的顯現效果。黑瞎子島地處中國最東端,是中國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凌晨三點日出,傍晚五點日落,全年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冬天氣候嚴寒、干燥、持續時間較長;夏季受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氣候溫熱;春秋兩季氣候多變,四季溫度變化顯著,凍結期長。所以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色彩研究所對烏蘇大橋中國紅的設計與實施,考慮到高溫日曬、低溫冰凍以及雨水沖刷的重要因素,進而為通島烏蘇大橋中國紅色彩裝飾的涂裝實施提供專業的技術依據、技術參數與技術指導。
烏蘇大橋的烏蘇紅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