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時尚設計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時尚設計范文1
家里的東西都是由一些小的記憶片段構成的,要么是我們小時候用過的一些東西,要么是我們的父母和祖父母留下來的,還有一些是親戚們送給我們的。這些舊物都不昂貴,基本上都是重新回收利用.
夫婦倆總是從經歷中得到鼓舞和啟發,
時尚其實是一種“重新詮釋”,這個房子也一樣,它總在演變、進步,但總也不會完美。
1.門廳和主臥室之間是由彩色浴鹽瓶組成的隔斷,這些瓶子是廢棄了的水晶和壓制玻璃構成的奇妙組合,在光線下閃爍著五顏六色的光澤,并隨著光線將色彩灑到地面上,十分好看。
2.他們的東西是由一些小的記憶片段構成的,要么是小時候用過的,要么是載有感情成分的東西;在前門的門廊處,就掛著一輛從舊貨店里買來的自行車,與這個家庭過去的生活痕跡有機地搭配在了一起。
3.在這個被夫婦倆稱作“懷舊風格”的家中,很多東西都是他們的父母或祖父母留下來的,主臥室床的上方懸掛的小畫就是Gian Paolo的父親在羅馬的集市上發現的。
4.各種帶著感情的小裝飾品和旅行中收集來的裝飾物混搭在一起,夫婦倆收集的東西都是旅行時從各種各樣的人那里買來的,這些東西記載著他們的經歷。
生活是一部戲,要盡情享受!
對于時尚設計師夫婦Gideon和Gian Paolo來說,春天里最美好的事物便是那些顏色鮮嫩、正在發芽的葉子和夕陽余暉下的一杯雞尾酒。生活在南非德班,一年四季總是充滿變化,充滿不可思議的戲劇色彩,這種氛圍也感染著這對時尚設計師的生活。
如果問他們最喜歡家庭生活的哪一點,Gideon和Gian Paolo會這樣回答:“每天最開心的時刻是繁忙過后坐在屋子外面,計劃著在這個時尚世界里新的冒險。”喜歡寵物的夫婦倆養了4只狗和3只貓,為了讓它們能在家里獲得最大的自由,他們從來沒有像大部分家庭那樣及時地修整庭院,而是任由草叢瘋長,幾乎高到眼皮底下,庭院里高大的香蕉樹伸展著巨大的葉子,野生藤蔓植物爬上了窗子,茂盛的草木幾乎包圍了整個房子的外部空間,把房子和庭院外繁忙的世界隔開,變成一個幽靜、私密的庇護所。每逢周末,便是夫婦倆躲進這個庇護所的時候,他們在家悠閑地烹飪、閱讀、睡懶覺。而這對想法層出不窮的夫婦還喜歡不停地變換房子里的擺設,拿走一些舊的東西,增添一些新的東西,所以這個家的樣子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讓這個家有著千般變化的,便是夫婦倆喜歡收集的靈魂。
一個家不能缺少寵物、藝術品和書籍
Gideon和Gian Paolo的家溫暖、隨意、放松,家里的大部分物件都色彩鮮明。他們最初住進來的時候,精心打造的是一個“巴洛克風格”的家,大約5年前,他們終于忍不住要改變一下家里的風格,決定增添一些樂趣和顏色,于是撤下了波斯地毯和古董,用可愛的傳家寶和各式各樣、帶有一點兒靈性的收藏品取代了所謂的風格。
時尚設計范文2
時尚圖案在進行面的分割時要明確地形成圖案的骨架和結構。如果說圖案是一幅設計作品的眼睛,那么結構便是設計作品的靈魂。結構即為圖案組織形式,在組合圖案過程中,設計者會不自覺地思考作品需要呈現的是什么樣的感覺,這首先要靠結構設計來實現。有的結構較為明確和顯露,而有的結構則較為隱蔽。在時尚圖案設計中,較為隱蔽的結構形式往往更有時尚味道,更能體現時尚氣息。在設計結構時需要很好地掌握設計稿的比例,各種圖案、圖形的大小搭配和布局安排,這樣,在添加圖案時能很好地表現結構,在設計結構時也能有意識地突出所要突出的重點圖案形式。當然,再時尚和有設計感的結構形式也一定要與后期的圖案安排搭配相得益彰,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時尚圖案中時尚形象個體的變化。時尚圖案中適當安排時尚的個體形象是很重要的一點。時尚個體的變化感要求設計師很好地掌握個體的天然特征。優秀的設計,個體形象一定不會脫離自然形態的主要特征,而是在自然形態基礎上選擇具有表現性的部分大膽的夸張變形和安排添加。可見,時尚圖案的設計要求設計者思維大膽創新,要有力度的夸張、添加,以時尚感和設計出特殊效果為原則,使得時尚圖案的主體形象鮮明、醒目,具有充分的時尚意識和設計思維。總之,要有變化才有新鮮的效果,才能達到給人以深刻印象的目的。
運用各種色彩使圖案具有時尚特征,是時尚圖案設計的一種必然追求。無論是時尚色彩還是普通色彩,調整畫面的統一、整體、協調都是靠顏色的冷暖、濃淡、深淺、面積來實現。隨著人們追求的變化、時尚界推崇內容的變遷,近些年,越來越流行“撞色”的搭配,適當地運用對比色成為年輕一代躍躍欲試、競相追趕的一種潮流。而所謂的“撞色”也不是胡亂地運用對比色或者非常鮮艷的顏色隨意穿著。顏色深淺的選擇、使用面積的大小、應用的材質和著裝的季節,都在影響著美感。也就是說,無論時尚如何變化,時尚色彩都需要調和的過程。只有熟練地掌握了時尚色彩之間的這些微妙關系,才能更好地調配畫面中的色彩面積、強度給人的觀感。時尚色彩要適應時尚圖案,時尚圖案也要能很好地彰顯時尚色彩的魅力和時尚性,才能稱之為好的設計作品。
時尚設計范文3
而那些足夠幸運的人,敢于聽從內心的聲音追尋所愛,發揮這種天賦,像是《三傻大腦寶萊塢》里的攝影師、工程師,以及他們的“圣人朋友”,再比如這位韓裔的手包設計師CuR——開心生活其實很簡單,卻也足夠昂貴。
有些是家庭的潛移默化
之所以敢言CuR有天賦,是因為從小她就會淘氣地去把母親的高級定制時裝剪開。像每個小女孩都樂此不疲的一樣,給芭比娃娃做一系列小衣服,甚至開辦了“芭比時裝周”。其中聽來讓人覺得最過分的一回,是她犧牲了媽媽的古董級的絲綢和羽毛的Christian Dior裙子——不過這點也算是遺傳,畢竟她的祖母和母親也經常將復古的粗花呢、珠皮呢、雪尼爾和千鳥格的Chanel套裝裁開,做成小短裙和外套打扮C。這大概她一直對黑白和復古的事物相當有興趣的原因之一。
當然從這段描述中我們聽得出來,CuR的家庭是非常富裕的。她的祖母深愛時尚,有一位全職貼身的設計師,從家族成員,到司機園丁,都由他來設計服裝;她也深愛高級定制,雖然當時韓國還沒有風靡,但祖父也樂于前往歐洲去為她購買服裝和飾品。它們精致特別,并且沒有顯眼的logo(這讓人心生好感),也喜歡收集很多minaudiere女士獨特不可仿效的無帶包包。家里的女性甚至有一個稱之為P&G的準則:4P指的是外在的美貌非常的優雅、沉著、禮貌和謹慎(polished,poised,polite,prudent);而2G指的是內心的仁慈慷慨(gracious&generous),不僅限于對家人和朋友,更包括對那些不幸的人。
優渥的環境以及家族的風格影響了CuR,滲透到她如今每次材料選擇和設計制作手包的過程中,比如那些世界各地搜尋而來的材質和大多無帶的設計,同時也決定了她的時尚態度和做人方式。
關鍵是推倒重來的勇氣
在我面前的CuR是典型的韓國樣貌:小眼睛,長直發,完美妝容,聲音溫柔纖細有禮貌,流利的英文和一點中文交替使用,當然還有一位精通中文的老公時不時做客串翻譯,這讓我們的交談方便了許多。
還是學生的年代,CuR在清華和北大念完了法律和歷史。之后去到紐約獲得了律師執照,在金杜律師事務所開始了收入優渥、穩定的工作,借由律師身份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足跡遍布亞洲的少數民族村落和國際大都市。她得以接觸到很多特別材質的東西:泰國的蛇皮、澳洲的鴕鳥皮……在西雙版納深山的少數民族村落里,一位布朗人送給她一件蛇皮樂器作為禮物,當地人吃完蛇肉,會把皮曬干做成樂器——看似平常,CuR卻認為這是一種“不浪費、不愁缺”的概念:材料的消耗最好能以一種道德或環保的方式把對于社會和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就這樣,CuR沉睡的時尚心開始逐漸蘇醒,蠢蠢欲動。DimSum of all things Asian(D-SATA by CuR)的品牌和“Waste not,Want not”的想法就是在這眾多旅行和對于復古事物的喜愛中誕生的,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傳承“慢時尚”、“持續性”的概念。幾乎沒怎么經歷所謂“糾結、反復”思量,她就辭掉了掛牌律師的工作,開始了從小夢寐的設計師生涯。當然我相信,家中兩位熱愛時尚的祖母和母親對于CuR的這一決定,也是支持的。
原生態的手工
雖然對歐洲的復古風非常著迷,但CuR卻熱衷于在亞洲各地親手挑選材料制作手包,認為這不僅能結合傳統與時尚,也是民族風和環境意識的體現。很多人錯誤認為吃過后回收的動物皮會便宜,實際上恰恰相反,它們質高量少,并且昂貴。
在泰國、越南、菲律賓和印度,CuR有自己的家庭式手工作坊。每年每季,她會到亞洲各地自己挑選材料,花上幾個月親手制作手包樣本,然后交由作坊工人繼續手工生產,每個式樣首批產量不多,也就幾十到百來余件。之前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材料從未用來做手包或配飾,當地人編織金絲草做水罐、用T’nalak做草墊……這些編織手法由婦女一代代傳承,一個草墊要花3個月時間才能編好。
借由CuR的作坊,當地婦女得以賺取更多收入,重要的是,這是一份有尊嚴的工作。“就像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材料,每個地區的婦女也都有獨特的、一代代傳下來的手藝。我喜歡和這些人一起工作不僅是因為她們誠實可信,更因為她們對于手藝的那份驕傲。每件產品代表了她們個體,同時也是家庭、村莊和文化遺產的象征。”
從少數民族婦女手工編織的金絲草和T’nalak,到湯姆森絲綢、織錦、蠟染紗麗、和服和韓服,CuR選擇并尊重工人們的勞動成果,而當地人也以誠信和用心來予以回報。某次在泰國,她想看經由工人們手工染色后的蟒蛇皮,但卻遭到拒絕——原來她們覺得成品顏色和CuR給出的樣本顏色有所差異,堅持重新染色,甚至拒絕接受報酬,直到和樣本完全匹配。
究竟什么是時尚?
由于并非科班出身,CuR獲取靈感的方式更多來源于周游列國的經歷,那些自然的、手工制作的材料和物品給了她很多想法;有些更是受到閨蜜的啟發,她為朋友的首次設計亮相于OLIVIA在紐約舉行的冬季婚禮:minaudiere包,由手工鑲入白色的牡蠣殼和鑲滿珍珠粉的手工染制而成的奶白色的牛蛙皮制作而成;白色泰國絲綢露背禮服,奶白色的鑲嵌白色牡蠣殼和金色胸針的開司米披肩,以及鑲嵌珍珠粉的手工染制的奶白色牛蛙皮制成的禮帽——OLI這個系列由此開始,發展到現在擁有各種顏色和材質。
時尚設計范文4
太古里由歐華爾顧問公司指導及日本前沿建筑設計師隈研吾領銜設計,太古里19座獨立的建筑采用了大膽的動態用色和不規則的立體線條,開放的空間加上點綴其中的花園、庭院,以及四通八達的胡同,營造出一種引人入勝的全新格局。在項目的創作中,隈研吾更大量地運用自然材質,打造別具一格的空間感,使得太古里從眾多傳統設計的購物中心里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城里的玩樂熱點。
我喜歡老北京風情,
胡同、街道、小巷,
還有后海的景致,
這些因素串成了我印象中的北京。
稍有遺憾的是,
在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中,
有些傳統的東西在慢慢流失。
因此在受邀參加這個項目時,
我就為整個項目定下了一個整體基調——讓經典脫胎,重生于當代。
——隈研吾(Kengo Kuma)
隈研吾:
日本著名建筑師,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建筑融合古典與現代風格為一體。曾獲得國際石造建筑獎、自然木造建筑精神獎等。著有《十宅論》、《負建筑》。
隈研吾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縣,1987年建立“空間設計”事務所,1990年創辦隈研吾建筑都市設計事務所,近期主要作品有馬頭町広重美術館、那須石頭博物館、長城腳下公社——竹屋、“水/玻璃”和1995年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等,并贏得了多項國內國際大獎,包括芬蘭自然木造建筑精神獎(2002)、日本建筑學會東北設計大獎(2000)和日本建筑學會獎(1997)等。
隈研吾建筑都市設計事務所完成了50多個工程——包括櫪木縣那須市的Bato-machi Hiroshige博物館、“高柳社區中心”、山口縣“木佛博物館”、北京“竹墻”和在東日本的“蓮花房”等。
傳承區域文化精髓
太古里的設計靈感來自老北京的“胡同”與“四合院”,并融入時尚元素。在傳統的基調上,賦予古老事物以時尚的新面貌。
經過歐華爾顧問公司為太古里進行的建筑風格定位,一群享有盛名的建筑師在日本前沿建筑大師隈研吾的帶領下,也加入了這次項目的設計。隈研吾最擅長的是以自然為主題,通過不規則的幾何造型和色彩斑斕的建筑材料,賦予每幢建筑獨特的外觀和個性,打造出一種具有國際性的外觀設計。在三里屯的南部,隈研吾設計了一間非常時尚的五星級飯店——瑜舍,這間飯店具有強烈的設計感,裝潢儉約的風格,猶如一座現代美術館。
太古里的外立面采用玻璃格子裝飾的鉆石形建筑,由于建筑風格、外觀、建筑材料的特殊運用,使得一些品牌能以三維建筑去宣示品牌形象。太古里不僅僅建筑外觀設計方面極具美感,建筑內的布局也是緊湊而合理,置身其中恍如感覺到了香港、倫敦,亦或是日本。太古里的建筑有以下特色:1.保留北京老建筑的特色,將胡同和四合院的文化融入現代化的建筑中。2.建筑外部的色彩是鮮艷的但又保持某種低調,把一些較暗的色調廣泛地運用其中,給人以視覺沖擊。3.“開放”設計,開放的城市、開放的建筑,形成人和物的互動,增強了項目的靈活性和靈動性。4.“可滲透”的城市街區,街區內部空間是可達的,街區是可以穿行的,相比于其他封閉的大型購物中心而言,太古里不僅便利了交通,增加了與使用者的互動,同時也加強了視覺上的連接感和穿越感。5.公共空間的巧妙運用,通過多處大面積的公共空間的連接帶動整個項目的人氣,不僅能吸引目的性消費的客戶,更增加了大量潛在消費群體。
大師解讀:讓經典重生于當代
數名來自英國、美國、日本以及中國香港的新銳建筑師參與設計了太古里。其中,日本前沿建筑大師隈研吾(Kengo Kuma)成為了太古里主創設計者。這位蜚聲國際的建筑師一向以擅長采用自然材料、注重文化傳統而著稱,對于這個令他一見鐘情的項目,大師也有著自己的解讀。
隈研吾致力于為太古里打造的第一印象是——極具實驗性的幾何美感。通過不規則的幾何外形和大膽飽滿的建筑用色,賦予每幢建筑獨特的外觀和個性。獨特的用材也成為太古里的一大特色,嘗試性地大量采用玻璃及塑料管材,打造一種更具實驗性的外觀。此外,自然材料的運用,是典型的隈研吾建筑風格。木頭、石頭和竹子都是這里的主要建材或裝飾性材料。
與傳統的購物中心所不同的是,太古里是一個大型開放式購物區,由19幢低密度的時尚當代建筑布局而成,顧客既可以在戶外的商業街區隨心漫步,也可以享受室內餐飲和娛樂的空間。花園、庭院和小巷點綴其間,格局開闊,整體設計凸現空間無界的概念,讓人漫步其中,體會無窮樂趣。
太古里整個項目分為南北兩個區域,既與周邊建筑融合在同一個區域之中,同時也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南區主要面向年輕時尚人群,建筑風格前衛個性、色彩繽紛,獨棟建筑之間縱橫交錯的連接體現了老北京胡同的風味;北區開放庭院式格局的設計靈感主要源自北京的四合院,建筑風格更多地突出了城市財富和生活風尚,多棟鉆石形建筑,與其周邊波浪形的高雅建筑外墻設計,凸顯了奢侈品品牌的尊貴地位。
時尚設計范文5
(1)滿足新生代消費群體的審美需求
對于汽車設計而言,要想被具有新的價值理念的消費群體所接受,汽車設計必須去迎合他們的個性化審美需求。對于消費群體潛在的審美需求的發掘,成了汽車設計的關鍵。按照BICC(消費、品牌層次發展)理論,消費者在內外消費環境影響下的消費審美需求。由此可以得出產品的個性化形象處于消費審美的最高端。現在的汽車購買主體主要是80后甚至90后的年輕人,他們正是時尚化產品的追捧者,他們渴望自己的物品具有個性,不落伍,緊跟潮流。70后之前的這類消費群體,他們比較實際,對汽車的功能、樣式、配置要求不高,只要汽車結實、實用、空間大、省油,略微好看一點即可。而80、90后這類新生代的消費群體,他們的價值觀和消費理念與其父輩們不同,他們希望汽車既能滿足基本功能的需要,又可以滿足他們對于時尚的追求和個性的凸顯,就像他們追捧NIKE或ADIDAS的球鞋一樣,這種消費觀念對汽車設計是一個挑戰。
(2)促使汽車生產廠家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
汽車生產廠家要想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個性化審美需求,就要不斷的開發新車以適應這種形勢。汽車生產廠家開發新車的方法主要有兩個:1)運用新的技術,增加新的功能,提升汽車的品質。2)通過不斷地設計外觀來實現汽車的創新。方法一的實現,可以遵循汽車設計的時尚化原則,借鑒其他行業流行的新技術、新功能、轉移到汽車設計中來,從而開發出新概念下的汽車,整體提升汽車的品質;關于外觀設計的創新,這一點很重要。國內眾多汽車生產廠家如今還停留在模仿西方車型的階段。這樣設計出的汽車,不僅沒有新意,體現不出個性化的設計,也不能滿足市場的變化,甚至還會招來市場給產品奉上“山寨貨”的稱謂,這種局面對于汽車生產廠家自身品牌的拓展和未來的企業發展都是有弊的。因而在汽車外觀設計中適當融入時尚化因素既可以創新汽車的外觀走出模仿、山寨的怪圈,又可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2汽車設計時尚化的表現
(1)LED燈的時尚化運用
2008年,大眾旗下的奧迪汽車公司在A4車上使用了LED示寬燈,受到了市場的青睞。之后不少汽車生產廠商都開始效仿,嘗試運用LED示寬燈。由于之前的汽車都沒有運用LED燈技術,所以當現在這種技術成為了汽車設計的一種時尚,并已經在汽車行業成為一種廣泛認同時,如果有廠商在新的豪華車型上不運用LED燈技術,依然墨守成規,那么它就會被市場定性為該車型是落伍的、不時尚的。而這種印象最終不利于廠商對該車型的進一步市場推廣,同時潛在消費群體也會變窄。
(2)內飾風格時尚而現代
汽車雖然早在2002年便大幅度地走進國民家庭,但國內的汽車時尚化設計也只是在這兩年才開始,并逐漸地從外形設計時尚化蔓延至內飾設計時尚化。在中控臺的設計上,很多廠家開始將設計語言簡化,把以往中控臺上繁多的按鈕轉化為一個智能操作系統,只留下少量的按鈕。而苦守傳統按鈕布局的汽車廠商也有新舉措,采用了眾多金屬材質以及潮流元素,讓以往單調乏味的中控臺變得時尚、現代,使車子本身顯示出了個性。例如,VolvoXC60整個中控臺全部改為觸控摸式,而VolvoS40漂亮的漂浮式中控臺則成為它的標志性設計之一,其簡潔和現代感已經成為整車設計的語言風格。
(3)顏色越來越“潮”
在過去的幾年,由于銀色有助于突出車身線條,所以汽車廠商最常用的顏色一直是銀色。在2007年以后,銀色的霸主地位受到了白色的劇烈沖擊,最終在北美、亞洲地區,白色成了汽車裝飾色的新寵。如今人們對于顏色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人們希望車的顏色能夠表明自己的個性和審美水平,因而一些亮麗、獨特的色彩被眾多年輕消費者追捧。同時汽車色彩設計也把其他領域(如服裝、陶瓷等領域)的一些流行色借鑒到汽車的配色中來,并且獲得了市場的青睞。
3汽車設計時尚化的方法
(1)汽車造型的時尚化
汽車的外形,它是汽車最明顯的特征,無論是過去的流線型,還是現在的鋒銳風格,汽車的外形除了遵從自己的設計風格外,每個時期的汽車設計者們在“萬變不離其宗”的設計理念下,又學習屬于同一個時期的流行文化,讓汽車不再是一個外表冷峻、讓人敬而遠之的硬漢,而成為一個時尚的寵兒。例如,60年代中期流行的迷你裙、厚劉海、熱褲及Go-Goboots(一種長及小腿肚,前面呈方圓形的靴子)都是那個時代流行的指標,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精神,代表了文化以及個人意識,那時候人們想要的車輛就要帶點撒野的“情緒”,不能呆板,而當時的福特Mustang正體現著這樣的精神。
(2)汽車色彩的時尚化
對于大眾來說,買一輛車,外形一定是必要的考量因素之一,而汽車本身的顏色又是購買者所要考慮的重中之重。時尚的顏色不僅可以讓車子變得更加光彩奪目,同時也體現了汽車擁有者的性格和生活品位。汽車色彩的時尚化,需要設計開發者具有前瞻性的時尚主張,能夠發掘出消費者內心對于汽車色彩的需求。同時,在汽車的設計中,我們還應該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參考其他領域中的流行色彩,并將這些色彩理性的運用到汽車設計中來,從而讓汽車的“外衣”也可以緊跟潮流,甚至引領潮流。
(3)汽車技術的時尚化
一輛汽車,它是眾多技術的集合體。無論是發動機技術,還是皮墊座椅的縫紉技術,只有不斷地拓展自身的技術,學習和借鑒其他行業成熟、前沿的技術,這樣才能使汽車本身始終處于汽車行業的前列。當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對于環境質量的重視,環保、新能源、高度信息化的汽車是汽車未來發展的前景,在這個大環境的要求下,汽車設計就需要整合多個領域的成熟技術,只有將某些領域的成熟技術結合到汽車上,未來的汽車整體技術才能突破現在,適應時展的需要。
4結論
時尚設計范文6
關鍵詞:時尚;產品設計;關系
中圖分類號:F7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3-0176-02
現代“時尚”這個詞語已很流行,常常被人掛在嘴邊;“時尚產品設計”也已經成為了當今廣告宣傳的常用詞匯 [1],甚至很多學校已經把“時尚產品設計”獨立成為一門課程;同時“時尚敏感力”這樣的說法也已經頻繁出現在設計公司招聘啟示的要求之中。由此可見,時尚與設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時尚與設計到底有怎樣的內在聯系?對時尚的把握真的有利于設計的創新和發展嗎?本文將結合實際的產品案例淺析時尚與產品設計的關系。
一、時尚和產品設計的定義
時尚是抽象的,產品設計則是具體的。時尚它是在當時特定社會、文化、人文等背景影響下產生的一種在一定群體范圍內被普遍認同的并會隨之改變的意識形態,是當時人們能夠表達人們內心心情的流傳現象,時尚不能被看做是一種具體的產品,而產品設計則不同,產品設計就是通過最終的產品形態而展示在消費者面前的,它包括了形態、功能、結構、材料、色彩、技術、品牌、服務等外在表現形式。
二、時尚和產品設計的關系
時尚和產品設計在當今社會發展中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同時時尚與產品設計兩者相互制約相互影響,但時尚與產品設計到底誰引領了誰?透過現象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其實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沒有固定的大小,沒有固定的次序,就像是雞和雞蛋一樣,說不清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也說不清是先有時尚還是先有設計。
1.時尚是產品設計的指向標:時尚是某種社會背景下普遍被大家崇尚的一種意識形態,敏銳地捕捉到這種日新月異發生變化的意識形態,就能抓住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其實就是通過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獲取利益。如果不能最大程度地滿足消費者審美、功能、情感上的需求 [2] 及欲望,就不能最大程度地占領該領域的市場,也就是生產出來的產品無法得到利益回報,這樣的虧本生意設計公司是不會做的,所以時尚在一定程度上是設計的推動力,并為產品設計指明方向。
如圖1所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個性化的需求是現在人們內心深入的一種欲望,人們會通過各種方式試圖讓自己使用的產品與眾不同,所以隨之產生的產品美容也在市場中流行開來。不管男女老少,很多人都嘗試著在手機、相機、服裝、MP3上貼鉆,這已經成為了時尚達人的表現之一,這也就促使了很多設計公司根據這樣的流行趨勢開始對手貼鉆市場大做文章,謀取利益,幾元的至幾百的甚至幾千塊的鉆也因其檔次不同在不同收入的群體中流行開來,在大眾之間也展開了一場產品美容效果的大比拼,甚至也因其出現了產品美容師這一行業,專門幫助個體消費者做產品的美容,如同非常流行的美甲師。其實貼鉆只是大家追求個性化的手段之一,因為有了個性化的需求,才有了隨之而來的各種時尚的掛件以及配套包裝美容設施,如:款式多變的交通卡貼。
時尚化產品已經成為了現代產品的發展趨勢,時尚感也已經成為了現在產品設計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而時尚的符號性,恰恰是產品設計不斷追求的,所以現代產品設計都朝著時尚的領域靠近,時尚就像前方的指向燈,為產品設計指明方向。
2.時尚成為產品設計的特性和賣點:時尚往往被當做產品設計宣傳時的一種口號,以此來吸引消費者駐足,現代產品設計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外觀設計,已經變成了一個整體系統設計的過程,從產品開發的前期就在同步考慮后期的宣傳和推廣,采用什么樣的宣傳手段,而很多設計公司在前期就以時尚作為推廣該產品的口號在進行產品概念的最后定奪,這也許是這個時代獨有的特征。
如圖2所示,ZIPPO打火機, 它是世界上唯一擁有眾多的故事和回味的打火機品牌,這些故事以營銷為目的,以時尚為賣點來獲得時尚愛好者的認同,并告訴他們擁有ZIPPO就是時尚達人的象征及標志。所以對于很多男士來說,ZIPPO是他們的至愛和樂此不疲的話題,同時也是他們邁向時尚成熟男人的標志;對于女士,在心愛的男人生日那天送給他一支ZIPPO,也許就可以獲得他的信賴和關愛。
3.產品設計是時尚傳播的載體:時尚是抽象的,而時尚被認作是實體被廣大群眾所采用時,這時我們看到的時尚也許只是它的表面或者說是化身,也就是一種具象的產品,因為只有通過具象的產品我們才能傳播時尚,人們也都會用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來描述時尚,也就是說時尚是通過產品設計這個載體來進行傳播的,下面我就舉例來說明。
Mini自行車如圖3所示,20世紀80年代的社會背景下,人人都以擁有鳳凰牌自行車而感到驕傲,但隨著科技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自行車越做越小,越做越簡潔,一個高大魁梧的人騎著一輛mini的自行車就成為了現代人口中的“潮人”,也成了眾人想要模仿的對象。簡約便攜的時尚趨勢也就通過自行車行業的發展表現出來,自行車的mini化也就是在傳播這種簡約的時尚概念,通過這樣具象的尸體大家就能清晰的感覺到當下時尚是什么。
又如蘋果公司所推出的一系列產品ipod\iphone\i touch等(如圖4所示),這些都是基于簡潔便攜這樣一個時尚要求下產生的產品,它以符合時尚需求的產品形態、大膽刺激的時尚色彩突出特定的蘋果品牌,并以產品加之品牌的附加價值為時尚的概念廣做宣傳,不失為最佳的宣傳載體。
設計通過它的外在形式反應了時尚、傳播了時尚,但是透過時尚,也反應了當時社會的背景和經濟狀況,還表達了這個時代的精神內涵和美學風尚。也就是說設計順應時尚,設計也造就時尚。
4.產品設計強化時尚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時尚為產品指明方向,但時尚往往是在特定社會、文化、人文等背景影響下產生的,它雖不是空穴來風,但又無聲無息,然而產品設計從設計到投產的整個過程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所以要在負荷上某個階段的時尚,產品設計必須提前根據時尚產生的原因推測時尚的發展趨勢,并根據趨勢來驗證是否正確。特別是知名公司和企業往往以特定人群的生活形態作為切入點來進行分析和預測時尚,并找到適當的產品形態來強化和鞏固他們的預測,而預測一旦符合了現實,則這種產品形態也就被認為是該種時尚的代表,反過來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簡而言之,時尚總是用新的東西去打破舊的傳統,并且吸取歷史上的一些元素來滿足人們內心的回歸感,它本是社會背景下生活趨勢的一種迎合或者反襯,而往往在這種生活趨勢模糊的階段,市場上形式多樣的產品在不斷的嘗試之中尋找最恰當的表達時尚的設計作品贏得大家認可,而往往被認可符合時尚潮流的那些設計作品就反過來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舉例來說,當今人們工作和生活的狀態復雜多變,就業壓力大,讀書壓力也大,然而在這種情境下,如圖5所示的韓國小產品迎合或恰當地反襯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激進”的那種狀態,與現在人們的心靈產生共鳴或碰撞,所以那種情趣化的、情感化的產品成為了當今時尚,在大街小巷流傳開來。 這種產品的形態是通過對人們生活形態的分析得來的,反過來人們也通過這樣一些表現得激進的產品設計作品來釋放心中的壓力,轉嫁心中的負擔,在緊張的學習和生活氛圍中輕松一笑,同時也提高了現代人們生活的情趣與質量。
三、總結
時尚價值是消費者追求的基本價值之一。時尚的生活行為、消費方式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握時尚消費的規律、挖掘時尚文化之源,關注社會生活中時尚的發展變化,以時尚前沿的思維、敏銳的眼光去設計創造、引領產品設計時尚特色,運用時尚的語言,把時尚有機地融入到產品設計當中,這才是對時尚與產品設計關系的最佳把握。
參考文獻:
[1]陳曉華,何人可.產品設計的時尚化趨勢[J].包裝工程,2002,(3):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