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電腦病毒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電腦病毒范文1
這時,爸爸媽媽也正好把飯煮好,就沖著書房喊:“陳小江,開飯啦!”
過了半晌,書房里才傳出陳小江慢騰騰的回答聲“來——嘍——”
然而,又過了好一會兒,陳小江還是沒有從書房里走出來。媽媽以為他又被電腦游戲迷住了,就生氣地向書房走去。來到書房門口,她頓時看傻了眼——陳小江像個初學走路的孩子一樣緩慢地擺手、抬腳向房門挪動。媽媽吃驚地問:
“陳小江,你在演什么戲啊?”
“你——不——是——叫——我——吃——飯——嗎?”陳小江一字一頓地把這個句子說完,足足用了半分鐘。
“你發什么神經啊?”媽媽仍舊以為陳小江在和自己開玩笑,就走上前輕輕地點了點陳小江的額頭。陳小江目光呆滯,如一樁木頭似的慢慢向后傾倒。
“啊!他爸,快來啊!”媽媽這才驚慌地叫了起來。爸爸來得很及時,在陳小江倒地之前抱住了他。
也就從這天起,陳小江像中了邪似的,變得癡癡呆呆起來。他渾身軟弱無力,成天癱在床上;吃不了飯,只能依靠打點滴維持生命;說話、走路,比蝸牛還慢。但在某一些時段里,他又會像吃了興奮劑一樣亢奮不已,不停地擠眉弄眼,嘴里唧唧哼哼地念叨著什么。為了治好他的病,爸爸媽媽帶看他到處尋醫問藥,給他做了許多檢查,卻查不出患了什么病,給他吃了許多藥,打了許多針,卻絲毫沒有作用。
就在陳小江的父母陷入絕望的時候,他們打聽到著名的醫學專家羅伯特醫生善于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就抱著線希望慕名求醫。驗血、B超、胸透、CT、腦電圖……羅伯特醫生給陳小江做了一連串的醫學檢查后,同樣也無法查出病因。
查不出病因,就無法對癥下藥。這可怎么辦呢?羅伯特醫生決定從入手調查病因。通過詢問,羅伯特醫生了解到陳小江是在一次上網后才出現這種癥狀的。他想,既然和網絡有關,那么會不會患了網絡綜合征呢?于是,羅伯特醫生把一臺電腦擺放在陳小江的面前想刺激他。但陳小江沒有像他所期待的那樣有所反應,仍舊昏昏沉沉地癱坐在床上。他又打開陳小江最愛玩的游戲,陳小江見了也只是眨了眨眼睛。
羅伯特醫生問:“陳小江,你喜歡玩這個游戲嗎?”
“喜……”陳小江過了老半天才吐出另一個字,“歡……”
“醫生,我的兒子到底得了什么病啊?”媽媽急切地問。
羅伯特醫生擺了擺手說:“我也還沒有弄清楚,先觀察一段時間……”
“¥¥#@……”醫生的話還沒有說完,陳小江突然坐了起來,全身顫抖,睜大眼睛口齒不清地念叨著什么,監測設備也發出急促的報警聲。
羅伯特醫生不知道出了什么狀況,慌忙對助手說:“快,準備手術車,送入急救室搶救。”
這回陳小江媽媽倒顯得很鎮定,安慰說:
“醫生,不要緊張。他每隔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就會這樣,不到一分鐘又會恢復正常的。”
果然,那邊手術車還沒有推來,這邊就恢復了平靜,陳小江又靠在床頭陷入昏迷。昏迷——亢奮一昏迷……陳小江始終保持著這種循環狀態。望、聞、問、切,外加一系列先進的儀器設備輔助檢查,翻閱大量病例,查閱大量的醫書,用盡各種辦法,求助于無數醫學泰斗,除了發現大腦信號紊亂外,沒有查出任何病因。這是羅伯特醫生自從醫以來,所遇到的最棘手的病號。
陳小江到底患了什么病呢?羅伯特醫生束手無策,坐在辦公桌前冥思苦想。這時,一個助手發現自己的電腦中毒了,就氣憤地抱怨說:“電腦中毒真是太糟了,想它打開的頁面爬得比蝸牛還慢,不想它打開的網頁又像機關槍子彈一樣不斷彈出來……”
“電腦會中病毒,那么人腦會不會中電腦病毒呢?”助手的話讓羅伯特醫生突發奇想,“陳小江的反應也像中病毒的電腦一樣,有時遲緩,有時亢奮。嗯,有這個可能……”
帶著這個離奇的猜想,羅伯特醫生向好友李昔良博士請教。李昔良人稱“殺毒王”,專攻電腦病毒的查殺。聽了羅伯特醫生的來意后,李博士興奮地說:“從理論來看,我認為完全有這個可能。黑客可以利用電腦微波,向人體傳播電腦病毒,對人體加以控制。走走走,快帶我去看看你的病號!”
“殺毒王”果然不同凡響,他先是判斷出陳小江亢奮時念念有詞的內容就是電腦程序中的字符,然后通過特制的儀器檢測到陳小江的大腦已經被~個遠程計算機所控制。找出問題的癥結,接下來的事就好辦多了。李博士一方面采用信號跟蹤系統鎖定~家非法網站,另一方面緊鑼密鼓地研制人體電腦病毒查殺工具。
“哧哧哧……”人體電腦病毒查殺工具研究出來以后,李博士馬上讓它發出微電波對陳小江的大腦進行掃描、殺毒。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治療,陳小江身上的電腦病毒被徹底清除,恢復正常了。他跳下治療床,口齒伶俐地說:“謝謝李博士!謝謝羅伯特醫生!哦,我餓了。媽媽,我想吃飯!”
“來了!來了!”媽媽歡喜地遞過一碗香噴噴的稀粥,陳小江馬上接過來狼吞虎咽起來。
電腦病毒范文2
我個人是十分憎恨“他”的,因為“他”把人們的快樂上網破壞了。我家的電腦就是因為病毒而無法啟動的,搞得到現在都還沒弄好呢。
記得有一次,我在舅舅家上網玩游戲,由于那個是是大型游戲,所以比較慢,我上去了,但速度慢,沒來得及玩,就莫名奇妙地被淘汰了。第二次玩倒還比較順利,只是在關閉的時候出了點兒小麻煩:想關卻無論如何也關不掉了。到最后用了最直接又最不好的辦法了:直接關閉電源。這是為什么呢?只有一個最大的原因:這臺電腦里有病毒!
我真是太希望有一些好方法能快速、便捷地“殺”除病毒,好讓所有使用電腦的人們能夠安點心。
如果現在能讓我許一個愿望的話,我希望能夠讓電腦里的所有病毒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電腦病毒范文3
1。“烏龜”牌“蝸牛”電腦病毒:電腦特別慢,慢慢吞吞的,一般的慢不是病毒,如果點個東西要過1分多鐘才出來,那才叫問題,網站慢了不是病毒,比如說,你點我的電腦,過了1分多鐘才出來,那就是病毒在搞破壞!
2。“網”山“網”海電腦病毒:你連上網,過一會兒電腦屏幕不斷出現廣告的網站,接踵而至,速度先是過一會兒出來一個,然后是飛快出現,你關都關不過來,關一個出1個,這也是該死的病毒干的“好事”,討厭!
3。開門“大錯”:你一開電腦,就出現一個錯誤的消息框,有的是2個,這說明了電腦中毒了,不是毒藥,是病毒,看病毒這家伙,好事不干壞事做盡了!
電腦病毒范文4
上周一,當老媽下載完一個軟件后,突然電腦的速度慢的像只吃飽了的蝸牛。
鼠標在屏幕上蹦蹦跳跳。要點開一個窗口慢的急死你,我耐不住性子就使勁點窗口,剛點的時候又不開,過了一會突然跳出了好多個窗口,把我急的差點跳起來!不禁如此,更讓人吃驚的是打出的字像“狗爬式”字體,歪歪扭扭,模模糊糊,似乎是對讀者眼力的最佳考驗呀。
于是媽媽屁顛屁顛地跑去臥室請來我們家的電腦高手“爸爸”。
爸爸帶著一副大框眼鏡,慢慢悠悠地來到電腦前,然后漫不經心地測試了一下。
不久,專家的鑒定結果出來了,原因是媽媽在下載的軟件中包含著一個木馬病毒,媽媽一點開這個文件,病毒就像一群餓了三天三夜的蟲子,以每秒111cm的速度在3秒之內將我們的電腦“侵蝕”了。
電腦病毒范文5
【關鍵詞】 腦電圖; CT檢查; 病毒性腦炎; 診斷;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 R51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9-0074-03
doi:10.14033/ki.cfmr.2016.9.041
近年來,病毒性腦炎患兒數量逐漸增加,在給患兒身體健康帶來威脅的同時,也給國家發展帶來不和諧因素,所以加強病毒性腦炎患兒診治尤其關鍵。病毒性腦炎通常為人體感染病毒后其腦實質以及腦膜受到影響所致,屬于神經科臨床多見病[1]。一般而言,病毒性腦炎患兒在疾病早期并不會有明顯癥狀出現,無法進行特異性的診斷,除了會對其早期治療造成影響以外,還可能會引起各種后遺癥,嚴重影響患兒預后水平,所以研發病毒性腦炎患兒早期診斷方案迫在眉睫。基于病毒性腦炎患兒而言,其臨床診斷手段涉及到免疫學檢查、CT檢查、腦電圖檢查以及腦脊液檢查等,盡管上述檢查方案都曾取得顯著成效,但免疫學檢查、CT檢查以及腦脊液檢查的陽性率普遍偏低,可能會造成漏診現象[2]。與之相比,腦電圖在病毒性腦炎診斷中的應用已經獲得認可,這是由于腦電圖在無創性以及簡便性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可比擬的優勢。為了評價腦電圖在病毒性腦炎診斷中可行性,本次研究以64例病毒性腦炎患兒為觀察對象,均予以腦電圖檢查以及CT檢查。通過觀察所有入選患兒診斷情況,對各項數據進行比較,重點分析提升病毒性腦炎診斷精準性的臨床方案,期待能夠為患兒接受早期治療提供理論支持,詳情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筆者所在醫院神經科2012年1月-2015年8月接收的64例病毒性腦炎患兒。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齡最大的14歲,最小的4歲。其中4~8歲的患兒20例,9~12歲的患兒25例,12~14歲的患兒19例,所有入選患兒均有頭痛或者是高熱等情況。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入選患兒均選擇腦電圖以及CT為主要設備予以診斷,其中CT診斷程序按照說明書要求進行,腦電圖檢查程序如下:(1)將檢查時間設定為患兒入院后1~3 d,如果其病情有明顯變化,還需予以腦電圖復查。(2)筆者所在醫院所用腦電圖設備的型號是Z2N-F16W型,檢查方法參考10-20系統電極放置法,將時間常數設定為0.3 s,靈敏度是50 V/5 mm,予以雙極導以及單極導聯合掃描,并將掃描時長控制在20 min以上。(3)囑咐受檢者過度換氣以及睜閉眼等誘發檢查,在進行回放時,結合患兒臨床指征對檢查方案進行轉換,采取多種導聯模式,同時予以數據分析。
1.3 評定指標
如果患兒檢查結果有大量α波,低波幅型慢波與β波都較小,代表正常;如果患兒檢查結果中的α波頻率明顯變慢,不僅波幅顯著降低,且有低等、中等波幅出現慢波活動,代表輕度異常;如果患兒檢查結果中出現大量H波,高幅分散于D波,不僅指數在25%~50%的活動表現出明顯優勢,而且存在著棘慢波以及尖波之類的癇性放電現象,代表中度異常;如果患兒檢查結果呈現出高度的慢波化現象,彌漫性的H波上有棘慢波、高波幅棘波以及尖波之類的癇性放電現象,不僅波幅以及雙側波形呈現出不對稱性特征,而且有暴發性的平坦活動或者是抑制活動出現,代表重度異常[2]。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種檢查結果對比
所有患兒接受腦電圖檢查以后,52例(81.25%)患兒存在異常狀況。同時,所有患兒接受CT檢查以后,發現38例(59.38%)患兒存在異常狀況,兩種檢查方法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重型患兒與輕型患兒的腦電圖結果對比
52例(81.25%)存在異常狀況的患兒中,包括46例輕型患兒和18例重型患兒。其中,重型患兒中有16例存在異常狀況,異常率為88.89%;輕型患兒中有34例存在異常狀況,異常率為73.91%,輕型患兒以及重型患兒腦電圖檢查的異常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一般而言,蟲媒傳播、腮腺病毒、腸道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都可能會誘發病毒性腦炎,予以腦電圖檢查除了可以直接反應患兒腦部的功能情況,而且還可以準確預測腦損傷指標,所以已經得到臨床認可[3]。腦電圖在病毒性腦炎診斷中的應用,發現其診斷異常率普遍偏高,通過合理預測病癥高峰期時患兒腦部功能狀況,達到早期診斷目標[4]。本次研究中,所有入選患兒均接受腦電圖檢查,在予以多次復查后,發現有52例(81.25%)患兒存在異常狀況。同時,所有患兒接受CT檢查以后,發現有38例(59.38%)患兒存在異常狀況,兩種檢查方法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除此以外,腦電圖、CT檢查以及腦脊液診斷均屬于病毒性腦炎診斷中的常見手段,且均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CT檢查以及腦脊液診斷不僅無法對病癥早期進行精確判斷,而且其陽性率相對偏低,因此會使患兒不能得到早期治療,腦電圖則可有效避免該情況的出現[7]。一般而言,如果人們出現疑似感冒的癥狀,包括惡心、頭昏、乏力以及頭痛等,同時合并精神異常狀況出現,就可將其定位為病毒性腦炎,通過予以腦電圖檢查,對患兒腦電圖實際變化狀況進行深入觀察,即可提升檢出率,防止出現誤診或漏診[8]。
腦電圖的電位以患兒神經元中的錐體細胞突觸后的電位為基本來源,一旦腦電圖呈現出異常改變狀態,H波以及D波的活動頻率變大,并出現棘慢波、棘波以及尖波等放電現象。李敏等[9]認為,腦電圖異常和患兒病情程度之間有密切關系,而本次入選的52例異常患兒中,發現46例輕型患兒以及18例重型患兒。不僅如此,在重型患兒中,16例(88.89%)存在異常狀況,輕型患兒中34例(73.91%)存在異常狀況,輕型患兒以及重型患兒腦電圖檢查的異常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研究表明,病毒性腦炎患兒選擇腦電圖檢查不僅可以提升患兒早期診出率,還能夠客觀評定疾病嚴重性,是患兒接受早期診療的重要保證,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鐘元枝,羅榮,樊愛軍,等.輔助檢查在小兒急性病毒性腦炎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廣東醫學,2012,33(6):830-832.
[2]金雅,何輝行,黃磊瑛,等.小兒急性病毒性腦炎超早期診斷依據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4):30-32.
[3]呂祖芳,李明磊,張立明,等.血清特異性烯醇化酶和腦電圖及顱腦磁共振成像對病毒性腦炎合并驚厥患兒預后評估價值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16):1870-1874.
[4]王雷生,高欣義,劉娟,等.小兒病毒性腦炎患者腦脊液中S-100B蛋白和MMP-9檢測的臨床意義[J].海南醫學,2014,25(21):3183-3185.
[5]王B,范瑋,李爾珍,等.腦電圖監測對兒童病毒性腦炎急性期病情及預后的評估意義[J].北京醫學,2014,36(6):440-443.
[6]曠小軍,楊理明,陳波,等.小兒病毒性腦炎后痙攣發作的臨床及錄像腦電圖25例報告[J].癲癇與神經電生理學雜志,2014,28(6):335-337.
[7]汪芳,邵良,王慧俐,等.腦電圖在以精神癥狀為首發癥狀病毒性腦炎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4):50-51.
[8]呂祖芳,張立明,韓春芳,等.小兒病毒性腦炎異常MRI與EEG動態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6):156-158.
電腦病毒范文6
【關鍵詞】腦炎 腦電圖
中圖分類號:R741.0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6-395-01
病毒性腦炎是臨床較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由于部分危重患者呈急性過程,以致于形成后遺癥甚至死亡,因而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極為重要。腦電圖(EEG)的應用為臨床上病毒性腦炎的診斷提供了重要參考。現將我科2001年1月-2010年9月間362例EEG異常擬診“病毒性腦炎”的病例資料分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362例中男202例,女160例。年齡均≤15周歲,其中年齡≤3周歲87例,4-6周歲98例,7-12周歲152例,13-15周歲25例。所有患兒均為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等表現,發病就診時間1-7天不等,平均3.2天。
1.2 病毒性腦炎診斷標準 (1)臨床表現符合腦炎,無其它顱內病變依據。(2)CSF細胞數增多或出現紅細胞,糖和氯化物正常。(3)EEG異常,尤其是一側或雙側額、顳葉周期性彌漫性高波幅慢波。(4)CT或MRI發現顳葉局灶性出血性腦軟化灶(5)雙份血清、腦脊液標本特異性IgG抗體檢測,恢復期標本HSV-1抗體有4倍以上增高,腦脊液中HSV-1的IgG抗體陽性。(6)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治療有效。
1.3 檢查方法 采用上海諾誠NATION-9128型16導腦電圖儀檢查,參照國際10-20系統放置16個電極,雙耳放置參考電極,單、雙導描記20分鐘,能夠配合的患兒均進行過度換氣誘發試驗。結果判斷參照《臨床腦電圖與腦電地形圖學》[1]的診斷標準。
2 結果
按照EEG的異常程度,將362例異常EEG分為廣泛輕度、中度、重度異常3類。其中輕度異常212例,中度異常108例,重度異常42例。有105例患兒在治療13-15天之間復查EEG,其中首次為輕度異常EEG有82例(占78.1%)恢復正常。23例(占21.9%)EEG基本同于上次檢查無明顯改變,其中有3例(占13%)EEG還有加重的表現,表現為EEG廣泛性慢波活動較前加重 。另有8例中-重度異常EEG患兒,經過治療后癥狀消失,復查EEG轉為輕度異常出院3-5月后EEG仍未恢復正常。
3 討論
病毒性腦炎其主要病理改變是,急性壞死性出血性病變,常累及顳葉內側和額葉下部。病情常在數日內迅速進展,故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關鍵。EEG是反映大腦功能狀態的指標,慢波實際上是神經元生理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所有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都可以產生彌漫性非特異性慢波為主的電活動。文獻報道,輕度異常EEG亦可見于10%-15%的正常兒童[2]。因此,對于散在慢波增加為主的輕度異常EEG,臨床診斷其是否是病毒性腦炎必須結合臨床癥狀、體征、GSF改變等相關檢查才能做出最后診斷。本組資料中,362例EEG異常患兒,有180例最終診斷為病毒性腦炎,當EEG顯示慢波明顯增多,呈中度以上EEG異常改變時,高度提示病毒性腦炎。EEG異常改變符合有關文獻報道的病毒性腦炎EEG異常率高達90-100%,其主要表現為α波逐漸減少,慢波增加(尤以δ波為著)、波幅增高,以至形成廣泛性慢波節律[3]。
本組資料說明,隨著臨床治療和病程的進展,輕度異常EEG一般在治療兩周內左右多數逐漸可恢復正常,而中-重度異常EEG恢復正常所需時間要更久,且EEG恢復正常較臨床癥狀恢復晚,臨床癥狀消失后EEG異常仍可持續存在。3例EEG加重患兒考慮可能是當時病期進展所至。絕大多數EEG的異常改變程度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隨病情加重而EEG異常程度加重,病情好轉而減輕。雖然EEG對病毒性腦炎缺乏特異性,不能作為定性診斷,但能夠較早的客觀的反映腦組織的損害及恢復程度,對協助病情的觀察及預后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譚郁玲.臨床腦電圖與腦電地形圖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