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英語演講話題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英語演講話題范文1
Me, my country, and the world
Man and the Internet
Unity and Diversity
Civilized Behaviour: Learning to Act with a Proper Sense of Honour and Shame
what can I do for my country
My collage life
Ethics in education
The Greatest...
Innovation Country & Innovation Talents
As the saying goes,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or money talks....
The quality of life is...
Self-education in Our Daily Life...
-
A day in the life
I am a student. I get up at half past six every morning. Then I have breakfast. At about 7, I go to school on foot, because my home is near the school. The lesson begins at 7:30. There are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 At about 12, I go home and have lunch. Then I have a break. At about 1:30, I go to school again. Lessons begin at 2:00 in the afternoon. There are two lessons in the afternoon. Then I can do some sports at about 4. I usually play basketball with my classmates, because basketball is my favourite sports. Sometimes I will play football with my classmates. At about 5, I go home and have supper. After supper, I will wash the dishes and do my homework. I don't go to bed until 10 in the evening.
-
Flowers in full bloom in this, green graof early summer, we have ushered in a grand festival of Children - June 1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I am very honored to share with the children together in this beautiful holiday. On that occasion, I would like to let me to all children, young pioneers holiday to extend my sincere regards to the hard work, dedicated gardener to cultivate the flowers of the motherland who pay tribute! Soon to be here today in recognition of the advanced collectives and advanced inpiduals exprewarm congratulations!
Pioneers, the children, we are now in a hopeful new era of challenges,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live in a state of concern about the survival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pursuit of maximum growth to meet the needs of schools; so one "give students the best childhood, most give a solid start in life "as the core concept of school, portrait of creating" education "brand School; an"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s the guide to the experimental school in English at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 Yucai School to serve the community for the meaning of new schools "; so one's own ideas and practice, practice, together with the parents," Our children, our schools, our joint efforts, "the slogan of the school co-operation of schools, the school environment of your grace, your skilled teachers , School of your high-qualit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s been very successful, you just give your School School Award is fully endorsed.
Pioneers, the children, you are lucky generation, the generation is shouldering the burden. There is an old statement: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 Youth are the beginning of a better life, clarity of vision, bred here, noble sentiments here at initiation, the habits of good form here, life here at the foundation of the glory and prosperity at the bright future of our calls. We must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of life in the new starting point, the momentum to become the new century, the need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homeland of the wood-Dong Liang.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also hope that our附小his utmost to achieve a greater honor.
在這鮮花爛漫,綠草如茵的初夏時節,我們迎來了孩子們的盛大節日——六一國際兒童節,我非常榮幸地與小朋友們一起共度這美好的節日。值此機會,謹讓我向全體小朋友、少先隊員們致以誠摯的節日問候,并向辛勤耕耘、嘔心瀝血培育祖國花朵的園丁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今天即將受到表彰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表示熱烈的祝賀!
英語演講話題范文2
關鍵詞: 高職學生 英語演講技能 存在問題 自主學習 培養方案
一、引言
演講能力被看成是成功人士的必備能力之一,是交際的必要手段?;诟呗毟邔.厴I生工作的需要,應用能力是教學環節中必不可少的培養方向。然而,傳統的課程設置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應用能力的培養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約。何其莘等在《關于外語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談道:“在語言技能訓練中往往強調模仿記憶,卻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獨立提出見解能力的培養。”高職英語教學中同樣存在這樣的情況。針對這一問題,我認為學習英語演講,積極開展演講活動,是鍛煉學生綜合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當代大學生順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本文就高職學生英語演講技能培養的重要性,目前所存在的問題,以及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演講技能培養方案進行探索。
二、高職學生英語演講技能培養的重要性
演講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是講話人在交流過程中處于中心地位向聽眾作連續性發言的行為,是人類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二十一世紀人才必備的技能之一。學習英語演講,積極開展英語演講活動,是當代大學生順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同時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說,又是鍛煉自己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演講理論認為一個成功的演講者應當具備至少八種素質:(1)自信;(2)能清楚地交代思想;(3)能很好地使用語言;(4)廣博的知識;(5)較強的思維和邏輯能力;(6)能抓住聽眾;(7)能夠激勵信念;(8)有幽默感。因此,把演講作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教學手段有著極大的實踐意義。它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可以挖掘潛能,培養學生獨立運用知識、思考分析和提出見解的能力;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文化素養;可以培養學生的勇氣、信心和快速反應能力。
三、目前學生英語演講中存在的問題
演講的意義毋庸置疑,但是,從英語演講中體現出來的問題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1.語言表達能力較差。
在進行英語演講訓練中,我發現許多學生都存在著一個共同又明顯的問題,即語言表達的困難。他們不能清楚流利地把自己針對某一演講話題的思想用英語表達出來,一些英語專業的學生也會有同樣現象。
2.演講相關理論知識薄弱。
通過觀察和與學生的交流,我發現大多數學生缺乏對英語演講的體驗,對于英語演講相關理論知識知道很少,更談不上系統學習,如演講的類型、形式,演講內容的選擇編排,演講稿的撰寫,演講技巧的合理應用,等等。要運用英語進行演講,除了英語的語言基本能力要求,更需要對演講本身有深入的了解。
3.當眾表達缺乏自信心。
當眾上臺演講需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很多學生一上臺就很緊張,語無倫次,滿臉通紅,額頭出汗,思維混亂,原本準備好的演講稿內容由于緊張全忘了。由此可見,由于缺乏口語鍛煉,尤其是當眾演講的能力培養,不少學生不敢、不愿開口講英語,形成了缺乏自信心不開口說英語缺乏自信心的惡性循環。
4.知識面狹窄,思辨能力匱乏。
很多學生對各種新聞時事或身邊發生的事件缺乏關注、缺乏思考,未能充分擴展知識面,對一些相關學科知識也不甚了解,導致演講內容匱乏,臨場邏輯不清,思維混亂,吞吞吐吐,詞不達意,條理不清。這些問題都充分反映出學生的思辨能力亟待提高。
四、高職學生英語演講技能培養途徑的探索
英語演講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必須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的職能只是給予指導,提供適合的材料,組織課堂,以及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大部分時間是由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觀看、模仿、討論、實踐、總結和進一步提高。也只有這種多層次、多角度、循序漸進性的實踐才能加強學生的演講技能。為此,我大膽地進行了一些實踐研究。
1.實踐研究目的。
(1)讓學生充分了解如何為英語演講做精心準備,并清楚地知道何為成功演講。
(2)能熟練使用基本的演講技巧,如演講稿的結構,視覺教具的使用,時間的控制分配,以及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等等。
(3)能克服怯場、緊張情緒,和觀眾進行自如交流。
(4)能進行演講稿的撰寫。
(5)掌握現代多媒體設備的使用。
(6)能成功地用15分鐘時間進行指定話題的現場演講。
2.前期準備。
為了不影響正常的教學計劃,我在任教的8個班級中隨機選出了32位有興趣參與的學生參加此次實踐,他們的英語水平基本上能代表學生的英語現狀。將他們按英語水平平均分為8組,每組4人。我們的任務都在課后進行。為期2個月。
3.開展過程。
(1)第一周:觀看。
觀看的目的是消除學生對演講的語言和思想障礙,激發他們對英語演講的興趣,理解英語演講的特點,并為下一步的總結和模仿做準備。教師可以推薦一些網站,提供一些經典的視頻和演講材料給學生觀看。學生也可以自己尋找材料。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語音、語調、語言的處理、口才、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精神狀態等方面,學會歸納和總結。
(2)第二周:總結。
每一小組4名成員都被分配到不同的任務:2人準備總結演講的結構框架、視覺教具和時間管理等內容;1人負責總結歸納演講技巧,比如肢體語言、目光交流、克服緊張,以及和觀眾間的交流;1人準備現代演講所使用的多媒體設備、硬件等的介紹。通過分工合作,最終完成每組的PPT,然后圍坐在一起分享、討論、交流心得體會。
(3)第三、四周:模仿。
從第一階段的觀看,總結歸納何為成功的演講之后,就可以進入第二階段――模仿。這一階段可以從朗誦演講稿原稿開始。要求學生先掃清語言障礙,徹底理解原文及當時發表這篇演講的背景,然后請學生大聲地模仿語音、語調,注意長句子的處理,以及非語言因素,如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精神狀態等。精彩的段落要求學生背誦。
(4)第五、六周:演講稿準備。
在學生對英語演講及其特點有了徹底的學習領悟之后,接下來可以讓學生掌握演講稿的撰寫。教師可以給定幾個話題,也可以讓學生自定話題,然后讓學生在課后收集材料,列提綱,撰寫演講稿。這時,教師需要多指導,幫助學生一起修改,給出意見,讓其他組的學生互相評價并多提意見,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修改,反復幾次之后,演講稿基本上可以成形了。這種準備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5)第七周:演練。
現在可以在小組內互幫互助,依次輪流演講,當其中1人演講時,另外3人做好記錄,記下優點和缺點,并進行錄像,然后各自根據大家的意見和觀看自己的錄像進行修改提高。本周的最后一天為小組內決賽,根據評分標準,選出本組最高分獲得者,參加與另外小組優勝者之間的決賽。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他們的興趣十分濃厚,參與非常積極,英語學習的興趣也大大提高了。
(6)第八周:成果展示。
參賽同學自發邀請了班上同學或其他班級同學來助陣,場面十分熱鬧而又緊張。也可以邀請部分老師和學生擔任評委,這可以給學生提供在公共場合發表演講和互相學習的機會,比賽分為三部分:自我介紹,命題演講和自由問答。通過角逐,最終獲獎的前三名同學將推薦參加全國或省英語口語類競賽。
五、總結與思考
此次高職學生英語演講技能培養方案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成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當然,由于不能改變學校原先統一規定的教學計劃,我們的活動主要安排在課后進行,因此在時間和精力上比較有限,同時未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也未能在即興演講、自由問答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指導,以后有機會的話,我們會進一步地完善。
英語演講課程的目的不是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優秀的演說家。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技能得到發展,尤其是個人綜合素質大大提高。在此次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激發,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懂得了合作與競爭,學習的目的性更加明確了,我認為這些對學生來說都是比演講本身更加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英語口語測試與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彭杏利.從英語演講比賽看大學英語口語教學[J].英語教學,2009,(17).
英語演講話題范文3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各個職位對于英語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現在對于英語的要求已經不再只是針對書面英語,現在英語更多的要求是在口語方面,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目光放在英語的聽、說上。其中,英語口語更顯得尤為重要,并且我國早已將英語列為大學生們的必修課程之一。但是,許多人現今大學生的英語素質的評價并不高,聽、說、讀、寫、考能力中只具備“考”字。他們認為許多大學生雖然考試能取得高分,卻聽不懂,說不清,讀不暢,寫不出原汁原味的英語。究其原因,大學生們沒有一個很好的學習英語的環境,更沒有自信去大聲的說英語……可見,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當今生活和學習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了。因此,本次舉辦的第七屆邢臺學院英語演講比賽,能很好的提高大學生們的英語口語水平,提供一個可以展現自我,激勵他人的舞臺,并且加強在校大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可以與外界的一些英語愛好者共同交談,提高自己的英語素質。
二、活動內容
時間:
初賽:3月27日晚上7點
復賽:4月02日晚上7點
決賽:4月07日晚上7點
地點:公共樓118
主題:Facingdifficulty,giveupornot(題目選手自擬)
參賽對象:邢臺學院大一學生
評委團:外語系老師,講師
邀請嘉賓:各社社長
主持人:待定
三、活動目的
本次舉辦的邢臺學院第七屆英語演講比賽,旨在提高大學生們的英語口語水平,提供一個可以展現自我,激勵他人的舞臺,并且加強在校大學生的競爭意識。用以加強在社會上的工作能力。
四、活動流程
報名時間:3月14號~3月21號。
報名地點:新操場北側(公共教學樓東側,擺桌,各部輪流值班)。
比賽前
⒈宣傳活動負責人:張宇函,陳平(宣傳部和文藝部合作負責比賽前期的宣傳工作,組織本部成員張貼海報,制作展板等。)
⒉嘉賓邀請負責人:胡媛媛,高偉(負責邀請,接待,迎送嘉賓)
⒊外聯負責人:胡媛媛,馬歡歡(負責聯系本次活動的贊助)
4.比分計算組負責人:任凱鑫,池廣超(組織本部成員負責比賽現場的統分工作,比賽前選手抽簽以及號碼牌的制作)
5.資料信息組負責人:盧森,胡存芳(即興演講話題的搜集,收集選手命題演講稿件)
6.文藝組負責人:盧森,高偉(負責禮儀方面,主持人選拔以及節目的排選)
7.網絡組負責人:楊娟(活動噴繪,橫幅設計,現場信息的收集,活動資料的上傳)
8.會場秩序負責:陳紅濤,趙春霞(現場秩序的維持和處理突發事件)
9.會場布置負責人:盧森,任凱鑫,段春紅,池廣超(負責比賽前后會場的清掃,以及會場的布置)
10.內務負責人:盧森,任凱鑫(負責場地借用,所有音響設備的的借用)
11.活動總結整理負責人:胡存芳,王慧敏(負責寫出活動總結,以及活動資料的整理)
比賽中
由主持人致開幕詞,介紹嘉賓和評委,宣布開始。
選手現場抽簽,決定上場順序,不得私自調換。
初賽、復賽:初賽中選手只參加命題演講的比賽,時間為5分鐘,從初賽選手中根據分數選出前50名進入復賽。復賽環節中除初賽中的命題演講外,還增設即興演講環節(題目有選手抽簽獲得)從復賽的選手中選出前20名進入決賽。
決賽:1、所有工作人員在6:30之前必須趕到比賽現場進行各部門
的準備工作,由紀檢部負責工作人員的簽到。
2、主持人致開幕詞并且介紹到場的評委、嘉賓、參賽選手。
3、主持人介紹比賽的規則評分細則。
4、選手根據比賽前的抽簽順序進行比賽。
5、在前五號選手參加完比賽之后,主持人第一次報分。
6、在前十號選手參加完比賽之后,中間邀請評委講話,調節比賽氣氛。中間插一段英文話劇。
7、待所有的選手比賽完后,邀請嘉賓上臺發言,工作人員進行統分。
8、嘉賓發言完后,主持人上臺宣布比賽結果(依次由優勝獎到一等獎)
9、嘉賓上臺頒獎。
10、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束,全體工作人員、嘉賓、評委、選手合影留念。
比賽后
由內務負責人負責整理教室,器材,打掃會場。
五、比賽獎項及獎品
一等獎:一名(MP5一個)
二等獎:兩名(MP3一個)
三等獎:三名(英語名著一套)
優秀獎:四名(紀念獎一個)
注:以上獎項皆有院級證書。
六、經費預算
噴繪:2幅100元橫幅:2條80元海報:40張40元
水費:40瓶40元獎品費:700元(MP5、MP3等,不包括贊助的獎品)
會場布置物品費用:100元招待費用:100元其他費用:100元
總計:1260元
七、后期工作
⒈所有記錄,材料,總結在三天內整理完畢,交給社長。
⒉把圖片、文字等資料及時上傳到網站上面。
⒊各個部門召開例會,總結活動并提出工作展望。
⒋定出下期活動的工作計劃。
八、備注
具體宣傳工作:
1、海報宣傳:在各宣傳欄張貼大量海報。
2、展板宣傳:在顯眼處展出展板,并有桌椅擺出來報名用以記錄。
3、噴繪(或橫幅)宣傳:在宿舍區前顯眼處掛出噴繪(或橫幅)。
4、在我協會網上及時比賽通知以及相關的比賽細則,鼓勵同學積極參與。
5、利用校廣播電臺進行反復宣傳。
可行性分析:
1、說好英語是每一個英語學習者的共同目標和追求,舉行演講比賽在形式上能吸引到很多的英語愛好者。
2、此次活動,可以很好的傳播校園文化,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3、絕大多數的在校同學都缺乏說英語的勇氣和決心,而對于以后有著出國留學夢想的同學英語口語顯得更加重要。
4、英語演講比賽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舉辦本次第七屆比賽在前六屆堅實的基礎上相信會取得更大的突破。
英語演講話題范文4
學習一種語言,需要在自己大腦里建立這種語言的意識,用這種語言思考和表達,而不是用中文思考,再轉換成外文。自我設置一種語言環境,就是自我充當由自己設定的語言環境中的某一角色,有聲地完成其語言任務。
比如,假定要召開一個英語演講會,自己是演講會的主持人,那么就應該設想如何約稿、如何布置會嘗大會主席該如何致詞等,讓自己進入這一角色,有聲地完成整個過程。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環境主題和角色”。在這樣一種口語環境下使用外語,有如音樂家在演奏時見到音符就出聲,拳擊手見對方的破綻就出擊,反應必須及時到位,要求的是一種“技能”,而不僅是“知識”,要求一定程度的“熟練”,而不僅是“知道”。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地、有針對性地對自己進行這樣的思維和訓練。要在自己的大腦中建立起外語語境,需要一個階段用一定的強度、用相當的數量對自己的大腦施以相當的“強制”來進行。過了這個階段,才是對新建立的語言體系進行補充,使其日臻完整。單靠平平常常的積累很難達到這個境界。
二、過好口語三關
發音關:
發音的正確清晰,是口語的第一關。生活在中文環境里的人,要準確掌握一門外語的發音,需要經過一個刻意追求的過程。學發音要有一個階段狠勁地注意口形和部位。不妨“勉強”一些,“夸大”一些,像京劇道白那樣“過分”地咬準。正確的發音習慣之后,會逐漸變得自然。我們聽外國人說中國話,只會對他們的發音準確而驚嘆,而不會對他們不像中國人那樣省力而認為不好。沒有經過刻意準確的階段就追求“自然”,這樣發出的音只是一種不三不四,大體上有點像,卻談不上正確的聲音。
有的音發得不準確,主要是口形和部位不到位。如th[][δ]是英語的一個特殊發音,許多人把它讀作[s],自認為比較接近了,其實是錯了。甚至有的中國老師這樣教:“讀這個音本應該將舌頭伸出來,但不伸出來也可以,外國人也能聽懂?!边@不是在教學生“中國式英語嗎?”如果自己發音不準,就很難分辨別人發音的正確與否。過發音關必須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地去練,只想順順當當聽其自然,常常最后學到的只是模棱兩可的聲音,談不上正確。
句型關:
句型是在自己腦海中建立外語語境的重要一環。掌握句型的要求是不但在大腦“貯存”足夠的句型,而且要在使用時靈活“調取”。英語中有許多與特定場景、氣氛等相應的特定句型。用這些句型可以表達建議、請求、命令、安慰、指責、興奮、憤怒等不同要求和情感。這類句型一般都很短,大都是簡單句,卻能表達出各種情形下的各種說法。要做到口語流利,就必須熟悉并掌握各種特定條件下的特定句型,形成對特定場景作出快速的語言反應能力。
掌握句型的方法是背誦和即席發言。學習外語的人一定要背誦好文章、好句子,一條好句子可以創造出許多好句子。背誦五十條句子,你的口語會好起來;再背五十條句子,你的口語會上一個臺階;如果再繼續背誦五十條句子,你的口語會進入一個新的境界。不是要求學生細微地捉摸、詳盡地分析每一課每一句,而是要求背誦到滾瓜爛熟的程度。其實并不是完全背誦,常常背到了一定的課數就在腦海中形成了外語的語境,建立了語感。熟讀是說的前題,只要讀得通暢,才會說得流利。古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熟練句型的第二個方法是即席講話。講話的題目應稍為廣一點,不要老是“Myfamily”“Myschool”。比如談論北京的話題,有的同學只說一句“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下面就不知要談些什么。實際上,有許多話題可以談論。例如:北京的歷史、氣候、大學、公園、交通、街道、建筑以及現代化建設等方面,還可以將話題引入自己感興趣的體育比賽、電視劇、文藝或小說中去談論一番。有的學生自尊心較強,害怕出錯,不敢張嘴。即席講話就是要求學生克服自卑與羞怯,大膽張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用英語進行交談,將所學句型用于談話當中,將話題引入自己所熟悉的話題和表達法中。
詞匯關:
提高口語能力的第三關是“詞匯”。詞匯量是解決表達“好不好”的關鍵。在掌握句型的基礎上擴大詞匯才有意義。在擴大詞匯方面,需要記一些常用詞、急用詞。按使用頻率、使用范圍,大約5000左右的詞匯就足以進行日??谡Z交流了??谡Z體不同于書面體,口語體中所常用的詞匯,大都拼寫簡單,發音流暢,多是小詞、簡單詞、常用詞。有一些“萬能詞”,像go,make,do等,這些詞在口語中的用法非?;钴S,表達生動活潑,簡明扼要,內涵異常豐富。掌握十來個這類詞,就能套用各種句型,輕松自如地進行口語交流了。因此,教師要盡量用一些小詞、短句和教過的英語教英語、解釋難句和課文意思。學生用學過的英語學英語,聽得清楚,理解得準確,這樣學生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必將有所提高。
三、在生活中練習口語
(1)收看電視中的英語節目
如今,許多電視臺都舉辦了英語節目,并有不少是為少兒錄制的,這是一個很有利的條件,收看這些節目就是很好的聽練機會。
(2)通過英語光碟收看“小電影”
市場上有許多少兒英語碟片,都是一些兒童喜歡看的動畫片、小電影,學生在自我休閑的同時,也能學到不少的知識。
(3)有條件的學生可以與家人之間進行英語口語交流學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其它途徑
英語演講話題范文5
關鍵詞: 口語教學 心理語言學 言語生成 辯論賽 公眾演說
一、引言
在歷史上,馬丁?路德?金曾以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喚醒了在種族問題上沉睡的美國民眾;在電影中,美國著名影星阿爾?帕奇諾在《女人香》中在短短五分鐘的時間里以精湛雄辯的演說折服了整個會場和學校的紀律委員會,挽救了一個受到冤屈的學生的前途;而在學術性辯論賽中,來自復旦大學的兩名男辯手以有理有據的幾次演說征服了在座的觀眾和評委,獲得了第11屆“外研社杯全國大學英語辯論賽”總決賽冠軍。好的公眾演說會在聽眾中產生強烈的共鳴,能夠改變人們看待事物和世界的眼光,甚至能夠改變個人和社會的行為方式。
自從2004年以來,筆者有幸受到邀請,每年赴北京參加“外研社杯全國大學英語辯論賽”的評委工作。在這幾年中,筆者深深地被一些優秀辯手們折服和打動:他們可以在短短30分鐘之內準備好一個臨時通知給他們的辯論話題,建設好己方的論點和論據,并且充分預測對方的論點和論據。而這一切的過程都是在沒有網絡協助、沒有電話外援的封閉情況下進行的。尤其是2007年5月初在北京舉行的第11屆“外研社杯全國大學英語辯論賽”的總決賽,正反雙方(復旦大學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就“英語是否要被定為中國的官方語言”這一話題展開激烈的辯論。最后,復旦大學代表隊(反方)的兩名男辯手以出眾的表現征服了觀眾和評委,捍衛了他們所辯護的信念“英語不應該被定為中國的官方語言”。
作為一名大學英語教師,筆者從上述的經歷中學到很多。其中,最為直接的收益就是在英語口語教學上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動力。
二、理論綜述
無論是辯論,還是公眾演說(下文均稱為“演講”)都與人際交往上的言語生成密不可分。根據《心理語言學》對于言語生成的觀點,Speech Production is a“process from thought to speech;a far more elusive process,with more human facilities(brain,muscles of articulatory organ,facial expression,body gesture,etc.) are involved;a more difficult subject to study”.(言語生成是一個從思維到言語的轉化過程,涉及到人類的大腦、發音肌肉、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等多方面因素,是一個比較困難的研究對象。)Carroll認為,言語生成大體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Conceptualization(概念形成機制),Formulation(形式合成機制),Articulation (發聲機制)and Self-monitoring(自我監察機制)。
1.概念形成機制(Conceptualization)是言語形成的第一步,涉及到需要傳達的概念。事實上,一旦需要被傳達的概念產生了,一個言語語篇就算是有了一個開始(a meaning to be conveyed occurs then the speech starts)。概念的形成是一個成功的言語形成的關鍵: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概念或者沒有好的概念,將沒有言語形成的原料和對象。
2.形式合成機制(Formulation)的過程就是將想要傳達的概念以具體的形式予以表現(give a form to the ideas that we want to deliver)。這一過程涉及到對于思路的整理,對于句式、時態、語態、詞匯的選取。好馬配好鞍,好的概念也需要好的組織和形式來呈現。
3.發聲機制 (Articulation)就是將已經存在和生成的概念和形式通過發聲系統表達出來,形成言語。這一過程其實就是大腦指揮人體的發聲器官,同時結合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將已經準備好的信息輸出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大腦會不斷地在執行計劃和準備計劃之間來回運作,以確保準備好的信息得以傳達,并且積極地準備和計劃下一秒鐘將要輸出的言語。(We alternate between planning speech and implementing our plans.)
4.自我監察機制(Self-monitoring)就是講話者在講話過程中持續不斷地對自己所講的內容進行監察和評估,在發現任何錯誤的時候及時進行修正。自我監察包括三個部分:首先是我們發現失誤后,自行打斷說話(self-interruption);其次是我們通常說一些表示正在編輯的插入語,可稱為編輯語(editing expressions),如:“呃,對不起”,“我的意思是……”;最后是糾正話語(self-repairing)。
三、言語生成理論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1.概念的形成(Conceptualization)
Sue Kay在她的《實用演講技巧》(Practical Presentations)中提到開始演講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而作為眾多需要準備的事項之一,做記錄 (note-taking)是非常重要的。[2]事實上,做記錄的過程就是進行一次頭腦風暴(brain storm)的過程。在一張空白紙上迅速而且盡可能多地寫下所有跟演講主題有關的字詞、短語、句子等,不分前后順序,不需要任何邏輯關系;然后再系統地整理這些零碎的信息。這事實上就反映了演講者在這一領域中最大的知識范圍和框架。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演講者形成概念,以順利地完成言語生成的第一步。
外研社近幾年開始在國內推廣英美國家的議會制辯論賽制。在議會制辯論賽中,評委們對正反雙方評分的時候著重從Matter(內容),Manner(風度)和Method(策略)三個方面去考慮。[3]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Matter(內容,即what you say)。一個好的辯論隊伍可以在僅有的30分鐘之內準備好攻擊性和防御性俱全的即興演講,其中很大的功勞要歸功于強有力的立論。對于Matter,Sue Kay的概括性說明如下:所謂Matter,包含了實際的材料、論點、推理、舉例、案例調查和事實列舉、反駁、Point of Information,當然還包括對論題的定義。[4]
除了做記錄以外,形成好的概念的另一個途徑就是大量地閱讀。人類的語言大部分情況下是通過接受外界信息并積累下來的總合,同時加上一些原創性的靈感。本次獲得辯論賽冠軍的復旦大學的兩名辯手平時經常翻閱很多英文讀物,例如China Daily,21st Century,Readers’Digest,Times Magazine等。從這樣的大量閱讀中,他們既獲得了大量有時代意義的信息,又增強了他們的英語語感。
因此,在英語口語教學的時候,也可以讓學生大量地浸泡在英語的環境中:大量地閱讀英文讀物,大量地收聽英文廣播,大量地觀看英文電影等都將有助于學生們構建寬廣的知識框架。
2.形式的合成 (Formulation)
包括Palmer和Michael West在內的國際知名語言教學專家們共同認為詞匯對于語言教學非常重要,Coleman Report(第一章)也提到了對于詞匯的重視。Palmer與West聯手合作,根據詞匯出現和使用的頻率,提取了大概2000個核心詞匯,并且于1953年出版了A General Service List of English Words。該書自出版以來,一直被看作是開發教學材料的標準參考文獻。Sue Kay在她的《實用演講技巧》(Practical Presentations)中也強調了準備一個演講之前對于詞匯的搜集和整理:通過運用詞典和頭腦風暴盡可能多地搜集與演講相關的詞匯,以備使用。
此外,Palmer還根據他在日本多年的教學經驗得出結論,認為英語的語法對于將英語作為外語來學習的學習者們來說非常重要。 同時,Hornby,Gatenby,以及Wakefield等學者也在各自的著作中強調了英語語法的重要性。[5]他們的理論為TEFL/TESL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因此,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該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多查詞典,多做頭腦風暴和多監察自己語法的習慣。在課堂上,給大家即興地出一個演講題目,留出5-10分鐘的時間,讓同學們使用詞典,使用手頭的參考資料(包括教科書、報紙、雜志等)盡力去準備。然后,當一名同學在作即興演講的時候,鼓勵其他的同學仔細聆聽,并且積極地指出該同學演講中出現的詞匯和語法錯誤。即使在沒有語言障礙的情況下,學生們都很難對一些時事問題作出深刻地思考和評論,更何況還有詞匯和語法上的障礙。
3.發聲的過程 (Articulation)
發聲的過程就是將思維中已經準備好的言語通過人體的發聲器官以聲音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個過程涉及到對于發聲器官的使用(即嗓音的使用)和肢體語言的使用。
一個人的嗓音是這個人性格的內在部分,因此,不要嘗試著去改變自己的嗓音或者假裝別人的嗓音。但是,要在作演講的時候除掉一些不好的習慣(例如每句話后面都說一個OK)。在演講的時候,盡力身體站直,以保證肺部有暢通的氣流進出;在演講的不同部分,可以使用不同的語調,以達到抑揚頓挫的效果;講話的時候張開嘴,以確保發音清晰――很多的人演講的時候咕噥著嘴,因此發音不夠清晰。Sue Kay認為使用肢體語言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強調力度或者是為了協助表述。因此,一個呆板木訥的獨角戲式的演講不會贏得聽眾的共鳴,同樣一個過于放松的手叉口袋的演講又會顯得很不專業。
因此,在英語教學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們保持自己原有的嗓音,多多使用不同的語調,恰當地使用肢體語言甚至目光交流。避免為了提高自己的語速而犧牲發音的清晰度。寧可語速放慢,也要盡力張開嘴,做到發音清晰。必要的時候,可以嘗試著將一個單詞按照音節拆分成很多零碎的部分,對每個音節實行夸張的放大,對每個音節的發音都做到準確和清晰到位。
4.自我監察 (Self-monitoring)
自我監察是一個有意識的、自我覺醒的過程,目的是為了確保講話者知道自己上一秒鐘都說了什么,怎么說的,從而達到“自知、自省和自制”的效果。
在教學中,應當努力提高學生的“糾錯意識”。不但是糾自己的錯,也包括糾他人的錯。具有很強“糾錯意識”的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在逛街時看到街邊商鋪的中英雙語招牌的時候、在聆聽他人進行英語演講的時候都會主動、自覺地去搜尋和發現錯誤。當然,在自己演講和寫作的時候,更是要有意識地去搜索和發現錯誤,以便改正。
需要指出的是,沒有人不犯錯誤――即使英語本土國家人士也會在講話中犯各種錯誤。因此,不需要求全責備,更不是要通過糾錯來進行人身和名譽攻擊。應當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四、結論
當前,我國的英語教學仍然面臨著“口語難”的處境。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的學生卻無法通暢地與英語國家人士進行交流,以致于全社會開始對于持有四、六級通過證書的學生采取謹慎保留、甚至懷疑的態度。這個問題亟需英語教育界高度關注,并且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采取措施。言語生成理論可以為英語口語教學的提高帶來積極影響。英語口語教學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合理的理論指導和大量的實際操練。學生需要積極主動地參加一些能夠鍛煉自己英語言語能力的活動,例如參加一個小型的英語演講俱樂部,一個英語辯論協會等,并且不斷地使用“概念的形成、形式的合成、發聲的過程和自我監察”等步驟指導自己的口語練習。
綜上所述,如果能夠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積極地應用言語生成理論,提高學生在概念形成、形式合成、發生機制和自我監察機制四個方面的意識,學生的英語口語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David Carroll,Psychology of Language (3rd ed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47-279.
[2]Sue Kay,Practical Presentation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134.
[3]http://省略.
英語演講話題范文6
關鍵詞 三本院校 英語口語 自信心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College Non-English Majors' Oral English Training
ZHANG Huimin
(Wuhan Yangtze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As the requirements about professions in society lie increasingly on the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English for social interaction and business work,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oral English levels of non-English majors. On the basis of those students' features and weaknesses in English learning, some improved teaching and training strategies will be raised in this thesis.
Key words college; oral English; self-confidence; teaching methods
隨著社會發展和對外聯系程度的加深,既有專業知識又精通英語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旺盛。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在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中,老師和學生還是重閱讀、寫作而輕英語聽說。雖然有些大學也開設了聽說課程,但是老師往往把時間大量花在聽力閱讀訓練上,而放在口語訓練上的時間有限,且活動設計單一,加上班級人數過多,使得口語課程效率不高,之后流于形式。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大學,應該把重心從傳統的語法、詞匯教學轉移到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上去。而作為三本院校的學生,本身英語基礎就相對薄弱,如何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使之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1 現狀和原因分析
1.1 基礎薄弱,信心不足
三本院校的學生在入學時英語成績普遍偏低。英語基礎薄弱,聽力不好,詞匯量少又造成他們在大學全英文授課環境中聽不懂,跟不上課堂的節奏。所以他們內心中會自我定位“英語差、不好、不會”。這種自卑心理,自信不足,已經成為他們進一步學習英語的攔路虎。Krashen 提出情感過濾(affective filter)學說,Krashen認為,情感過濾指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由于緊張、焦慮和動機不足等原因所造成的學習障礙。學習者的動機,自信心及憂慮程度等情感因素直接影響學習者的效果。學生的情感障礙越小,那么他們語言輸入量就越大。反之亦然。
1.2 學校和學生對口語的重視度不夠
在三本院校的招生大戰中,學校往往會把高四六級通過率等作為吸引生源的亮點,同時也把通過率作為衡量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標桿。在課程設置中,許多學校只開設大學英語讀寫教程,沒有單獨的聽說課程,在課堂上最多也只是抽取少量的時間供學生練習口語。教師也選擇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輔導,把教學的重擔放在應試內容上,忽略了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
2 解決方法
2.1 克服學生的情感障礙
首先,要創造輕松愉快的真實英語口語教學環境,營造情感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克服怕開口的畏懼心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以鼓勵為主,在學生說話的過程中不要打斷或糾錯批評,要樂于找出他們表現的優點和進步。教師可以預先調查學生的口語情況,根據水平高低對全班劃分幾個層次,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主題討論時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來因材施教。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學唱英語歌曲,模仿電影電視配音,或者一些簡單容易的英語小任務,一方面激發他們的興趣,培樣自信心和膽量,使其能夠克服自身的各種不利的主觀因素如壓力過大、焦慮感強,自信心不足等等。因為,情感障礙的克服更加有利于語言的輸入和輸出。另一方面能夠讓他們接觸地道的英語表達和語音,以此來糾正他們自己語音、語調上的不足。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學生品嘗到了成就感和口語的樂趣,反之進一步激發他們積極的主觀情感。
2.2 創新教法和活動
對于課堂活動設計,一定要形式豐富多樣,且能夠調動全班同學參與進去。老師在此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先從簡單的話題著手,引起學生的興趣,盡量誘發他們開口講話的欲望,并鼓勵他們能自然得站在聽眾前表現自己。然后再引導他們對話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并且口語的教材不能太陳舊老套,這樣也會讓學生失去興趣。在口語活動之前,老師可以播放或者展示一些好的范例,如音頻或者視頻,供學生模仿或者參考來提高他們的表現質量。教師可以開展英語演講、故事復述、情景劇表演、小組討論、辯論、游戲等形式豐富的活動,這些活動功用是多樣的。英語演講能綜合的訓練學生的詞匯運用,情感展示,語音、音調。由關鍵詞展開的復述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情景劇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膽量。小組討論使學生能夠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中進行口語鍛煉,并且增加成員之間相互的默契。辯論提高他們的反應能力和邏輯能力。英語游戲,如猜謎語,繞口令,英語接龍等,能夠活躍課堂氣氛,緩和學生的緊張心情,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課堂練習。
2.3 加強聽力和語音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先從聽力入手,聽說相輔相成,沒有英語的輸入就沒有輸出。長期不間斷的聽力訓練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趣味性的聽力故事還可以提高學生興趣,擴大詞匯量,并積累常用的會話句型與習慣表達。教師也應當注意聽力材料的選擇。與我們單純的聽力訓練有所不同,口語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所以聽力的材料最好是學生容易理解或者經常接觸的學習生活、文化或者學生的專業相關。在課外,教師應要求學生每天堅持“聽力半小時”,還要給學生樹立聽力的提升是靠日積月累的觀念。此外,由于三本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差,英語發音很不標準,甚至是看不懂音標。針對這一實際狀況,學校應該增設語音課來糾正學生的發音問題,在“發音,節奏,語調”上來系統地培養學生,讓他們體會到語言之美。再次,教師可以增加課外口語練習的比重。教師應當把口語教學延伸到課外??梢允紫葹閷W生收集整理一些慣用句型、名言警句、地道的英語口語常用詞匯,并要求他們每天花二十分鐘晨讀來背誦這些資料。還可以定期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參加一些重點大學的英語角、演講等活動。
3 總結
在英語運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的社會大環境下,三本院校的學生面臨更多的挑戰,如何在工作和求職中扭轉自己的弱勢,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三本院校的學生只能從自身出發,提高自己的學習動機,克服自信心不足等情感障礙,真正意識到口語能力的重要性。英語口語教師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從教學內容(詞匯、聽力、語音)和教學方法上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口語的學習中。
參考文獻
[1] 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 on,1981.
[2] 張俊英.互動交際活動中主體行為過程的情感歸因[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7 Serial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