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宣傳新聞稿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宣傳新聞稿范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根據會議安排,下面,我將自己近兩年來在新聞宣傳崗位上所做的工作做簡要匯報,不當之處,請予批評指正。
兩年來,我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宗旨不動搖,采、編了一批有份量、有影響、有價值的新聞報道、較好的完成了崗位職責所賦與的采寫職能、編輯職能和綜合管理的職能。具體來說有三個方面:
一方面,把握大局,緊盯重點,采寫了一批重頭報道。
1、在行風建設中,努力打好戰。從2003年年底的全市行風測評到2004年的全市萬人行風測評,我局都被納入參評單位。我在中心總體部署下,對內,通過內部宣傳載體積極營造聲勢。對外,將我局加強行風建設的系列舉措、行風建設中涌現的先進事跡和典型人物及時宣傳報道出去,先后采寫了“借得東風開百花”—我局行風建設回眸等系列報道。為我局行風建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在“9.1”發生后,掌握主動打好翻身戰。2004年“9.14”事件發生后,我在中心的部署下,迅速展開宣傳報道。一方面將局里的整改舉措通過內部網絡、報紙迅速向下進行傳達,一方面,將我局迅速應對突發事件,正確認識問題,積極進行整改的舉措和姿態對外進行宣傳報道。并在事件發生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對我局各單位尤其是事故單位的安全整改過程進行跟蹤報道。先后對內、對外發表了“珍愛生命、遠離違章”、“激活細胞、健全肌體”等一些有分量的報道。
2005年,針對省公司將對我局進行9.14安全整頓驗收的情況。我按中心的安排提前介入、營造氛圍:結合局工會開展的[本文轉載自“前方監督、后方叮囑”活動,與通訊員合作完成了《親情牽緊安全弦》的重頭報道;結合我局迎峰度夏期間保安全供電的系列舉措,進行了宣傳報道;結合李維建總經理來我局調研期間所做的重要指示,完成了《為了總經理的安全重托》—益陽局近期安全工作側記的重頭報道。這些都為安全整改順利通過驗收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原創:其中《親情牽緊安全弦》一文還獲得了省公司“懷電杯”精品新聞大賽二等獎。
3、在“抗冰保網”中,全力以赴打好突擊戰。從大年初七起,我和中心同事就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冰保網宣傳報道當中去。在對冰災情況和抗冰動態及時進行報道的基礎上,我通過深入采訪和反復提煉,先后撰寫了《千里冰霜腳下踩》、《蔣勁松下山了》等一批有分量的報道,及時在各大媒體上進行了發表,生動的再現了我局一線職工抗冰保網的英雄壯舉。3月中旬,為申報國網公司抗冰保網先進集體和個人,我和同事又連續奮戰兩天兩夜,趕寫了16篇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事跡匯報材料,為最終我局獲得“國網公司搞冰保網先進單位”的殊榮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4月中旬,益陽市委、市政府為我局舉辦抗冰保網專場演講報告會,根據分工,我負責撰寫兩篇演講稿,并作為演講團成員參加了匯報演講,演講報告會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為樹立起“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益電人形象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在抗冰保網宣傳報道的幾個月里,隨時準備接受任務、凌晨兩三點回家這些都已經太為平常。值得欣慰的是,最終,我們不辱使命,勝利完成了抗冰保網宣傳任務。市委、市政府專門發文,號召全市人民學習益陽電業抗冰保網精神,這既是對益電人的最高嘉獎,也是對我們勤奮工作的一種肯定。
4、在農電改制中,深入挖掘打好攻堅戰。2005年,是我局農電體制深化改革的頭一年,我與中心李主任一道,對農電改制的新舉措進行深入采訪,通過反復挖掘和提煉,在相關領導和部門的大力協助下,完成了《原野在呼喚》的通訊稿,該通訊在《省電力報》、《華中電力報》和《中國電力報》上發表后,吸引不少兄弟單位前來取經。此文同時也獲得了省電力公司“懷電杯”精品新聞大賽三等獎。
5、在“創學活動”中,突出打好特色戰。打造學習型企業是我局的一項基本方針,我局的創學活動也是極具特色的,如五個現場培訓基地的建立、每年兩次對中層干部的集中培訓、對技術比武的尖子進行重獎等系列舉措,我都不失時機的對內對外進行了宣傳報道,在系統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中由我采寫的“電線桿子我來爬”一文獲得省公司2004年度十佳新聞作品獎。
6、在負面影響形成之前,及時打好攻防戰。2004年,部分安化小水電對在并網發電過程中,我局削減其電量、限制其上網時間以及稅收等方面的政策產生了一些誤解,在相關部門和單位的配合下,我及時深入安化山區和有關部門進行調查和分析,與李主任合作完成了《大山在呼喚》的新聞調查,在《益陽日報》、《中國電力報》等媒體上進行登載,為及時消除負面影響起到了較好作用。
除此之外,兩年來,我和辦公室的同事一道,還圓滿完成了“企業是我家”三個一系列活動的報道、完成了班組建設的系列報道、同業對標的跟蹤報道、世羽賽等重大活動的保電報道、服務之星評選等優質服務工作的報道、以及黨員先進性教育報道和扶貧工作報道等重大報道。
此外,我還參與了“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等多部專題片的攝像;參與了城網二期改造成果宣傳畫冊攝影制作和《益電服務、日日進步》、《熱血融冰》以及《企業是我家》三本書的編輯工作,2004年及時更新宣傳窗12期等。
據不完全統計,兩年來,我個人累計對外發表新聞作品300余篇,2004年發稿量在省公司排在第二位,其中有多篇文章獲獎。對內發表新聞作品600余篇,較好的履行了崗位職責賦與我的記者職責。
第二方面、披沙揀金,不折不扣,完成了內外編輯和組稿任務
按照崗位職責分工,除進行新聞采寫外,我還肩負著對內、對外新聞稿件編輯審核和組稿的職責。
兩年來,對內,經由我編輯的網絡益電新聞達到2500多條、綜合新聞5000多條、《益陽電業管理動態》雜志文章近百篇,《益陽電業報》62期報紙共1200余篇稿子。其中,對重要內容通過在報紙上開辟專欄、專版和專刊、通過開展有獎征文活動等,活躍了辦報形式、起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對外,經我審核出口的新聞報道達650余篇。其中,在《益陽日報》上開辟的、由我負責組稿的“益電服務、日日進步”欄目開辦以來,為樹立“益電服務、日日進步”的企業形象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這些工作,我較好的履行了崗位職責賦與我的編輯職責。
第三個方面,兢兢業業,不厭其煩,完成好日常基礎管理工作
在重點完成業務工作之余,我積極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日常管理工作:1、在科教科的指導和配合下,成功組織了兩期通訊員培訓班;2、在部門領導的指導下,對《新聞中心章程》進行了修訂;3、兩年來,協助部門領導接待各大媒體記者300余人次,較好的融洽了與新聞媒體的關系;4、每年對各單位上稿量及通訊員稿費情況進行了統計和發放;5、在部門領導的指導下,撰寫了新聞中心年度工作總結和計劃。6、積極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臨時性任務等。較好的履行了新聞中心賦與的綜合秘書的職責。
二、工作啟示
回顧幾年來的履職經歷,在領導的關懷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我在實踐中不斷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也對企業新聞宣傳工作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我認為企業新聞宣傳工作要真正變“務虛”為“務實”,就要緊緊圍繞六個字做文章,即“造勢、成事、求是”。
所謂“造勢”,就是新聞工作者要增強新聞敏感性,對重要工作、重大活動要提前介入,營造氛圍;所謂“成事”,就是在事情進行當中,新聞工作者要深入調查研究、對執行情況和存在問題予以報道,為領導修正決策提供依據,為職工執行政策指明方向,促成事情圓滿完成;“求是”,就是總結規律,推廣經驗。只有做好了這六個字,企業的新聞宣傳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三、存在問題和努力方向
總結幾年來的工作,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習尤其是業務知識學習還有待加強;二是工作主動性不強、深入基層不夠;三是創新意識不足,未能進行足夠的新聞理論思考和探索。
2006年,我將進一步樹立信心,揚長避短,努力在本職崗位上做出新的貢獻。一方面,我將進一步加強學習,原創:努力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另一方面,我將牢固樹立“五個意識”,努力做好新聞宣傳工作:一是牢固樹立“大局意識”,以建設“一強三優”電網企業為目標,以局“兩會”精神為指導,努力營造良好的有利于改革發展的濃厚氛圍;二是牢固樹立“精品意識”,深入基層,采寫更多貼進生活、貼進群眾的報道,更多有影響力、有深度的報道。擴大新聞宣傳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三是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加強輿情監測與分析,嚴防負面報道;四是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加強與各基層單位通訊員的聯絡,更好的為基層工作服務、為基層通訊員的成長成材服務;五是牢固樹立“創新意識”,開拓思路,轉變視角,努力實現報道實事求是、職工喜聞樂見、社會影響深遠廣泛的目的。
總之,兩年來,我在各位領導和同事們的幫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借此機會,我謹向一貫關心、支持和幫助我的各位領導、同志們表示誠摯的謝意。在新的一年里,我將以更大的勇氣、更高的目標、更廣的視野,將各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好,為益電的大發展再做新貢獻。
宣傳新聞稿范文2
(一)高校新聞媒體對校園生活關注不足根據傳播學接近性原理,受眾在接受信息的時候,總是會對那些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具有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高校新聞宣傳工作過程中,工作者應該根據學校師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新聞宣傳工作,然而,很多高校新聞媒體工作者過于偏重報道學校的會議、校領導活動以及學校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對普通教職工和學生的教學和生活介紹的卻很少。
(二)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程式化現象嚴重在高校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新聞媒體工作者雖然做了大量的宣傳報道工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校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學活動等都具有周期性的特點,而學校的媒體工作者在進行新聞內容的寫作和播報時往往會采用傳統的寫作模式,導致了高校新聞媒體工作的內容出現程式化,廣大師生的新鮮感降低,興趣消失,新聞宣傳工作失效。
(三)高校新聞宣傳策劃意識不強在進行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寫作和報道過程中,首先應該做的是對新聞報道和宣傳工作進行詳細地策劃,以便新聞宣傳工作能夠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積極引導校園文化輿論,傳達信息。然而,在當前的高校新聞宣傳工作中,宣傳工作人員對新聞媒體工作的策劃不夠重視,在進行新聞宣傳工作策劃過程中沒有明確目標,新聞報道不夠深入,不能給廣大的師生留下全面、深刻的印象,不能給觀眾、聽眾帶來思想上的啟迪。
二、校園文化視野下加強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措施
(一)樹立務實的新聞宣傳工作理念在加強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過程中,高校的黨政領導和分管新聞宣傳工作的相關負責人都要改變傳統的工作理念,樹立一種務實的校園新聞宣傳工作理念,要重視宣傳學校在落實和貫徹黨政工作要求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宣傳學校的發展歷程中先進的個人和事例,為學校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高校的新聞宣傳工作就是要把學校先進的發展事例經過文字組織和內涵提煉出來,宣傳出去,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為學校的改革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只有樹立起這種務實的新聞宣傳工作理念,才能走出一條有高校特色的新聞宣傳之路。
(二)加強新聞媒體與校園文化資源整合
1.優勢互補、協調聯動,強化服務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力度。在高校新聞宣傳工作中,不同媒體形態的宣傳效果也不盡相同,例如,報紙的優勢就在于可以深度挖掘相關的新聞信息,其劣勢就是時效性不高,受眾覆蓋范圍不夠廣泛。網絡平臺的優勢在于“短、平、快”,極大地提高了新聞的時效性,擴大了受眾的覆蓋面,但對新聞內容的挖掘深度不夠,這都是由新聞閱讀者對不同媒體形態的接受程度和習慣來決定的。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應該針對建設需求,選擇適當的新聞宣傳媒體,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來滿足校園文化建設需求,努力實現高校新聞媒體宣傳工作效果的最大化,校園媒體平臺根據自身優勢,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實現優勢互補。
2.在新的傳媒環境下加強文獻資料的積累。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載體,因此,文化建設必須有一個物化的載體。而高校新聞媒體宣傳工作中恰恰形成了大量的文本和音頻、視頻資料,這些都是記錄了學校發展歷程和重大事件的寶貴資料,是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力見證。因此,在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建設過程中,一方面應該對新聞宣傳中的各種資料進行整理和處理,另一方面應該加強高校新聞宣傳工作者的觀念轉變,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
(三)加強校園文化與新聞宣傳工作良性互動在高校的新聞宣傳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應該不斷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和新聞宣傳工作的良性互動發展,不斷探索和創新,形成一套完整的互動發展機制,努力探索互動發展的路徑,打造一支校園文化建設與新聞宣傳工作良性互動發展的隊伍,不斷地完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新聞宣傳工作的良性互動關系,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結語
宣傳新聞稿范文3
2008年3月至5月底三個月時間,我在招遠市委宣傳部新聞科實習。雖然領導沒有給我安排很具體的工作,但這是第一次正式與社會接軌踏上工作崗位,開始與以往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每天在規定的時間上下班,上班期間要認真準時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凡事得謹慎小心。 “天下英雄皆我輩,一入江湖立馬催。” 從學校到社會的大環境的轉變,身邊接觸的人也完全換了角色,老師變成領導,同學變成同事,相處之道完全不同。
在這巨大的轉變中,我們可能彷徨,迷茫,無法馬上適應新的環境。我們也許看不慣同行之間殘酷的競爭,無法忍受同事之間漠不關心的眼神和言語。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沒有受到領導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無關重要的雜活,自己的提議或工作不能得到領導的肯定。做不出成績時,會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領導的眼色同事的嘲諷。而在學校,有同學老師的關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課,很輕松。實習過程中有兩件事對我觸動挺大的。一件是當我滿懷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剛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一個同事就問我:“你學什么專業的?”答曰公共事業管理。“后這個專業啊,你會寫稿子嗎?” 看著他那一臉茫然與不屑,任何解釋都是多余的,我決定用實際行動證明給他看看。另一件事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我總是不失時機地展現自己,工作中領導安排給我的寫稿和改稿的任務,我都認認真真的完成,從來不敢馬虎,當我將自己辛辛苦苦寫的稿子一下,必恭必敬地遞到領導桌前時。領導接過說了一句:“好,有時間我會看的。”便隨手丟在了桌子的一角,繼續他的工作了,而且事后他竟然把這事給忘了。 常言道:工作一兩年勝過十多年的讀。三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關于做人,做事,做學問。
宣傳新聞稿范文4
說服,是用理由充分的話使對方心服:宣傳是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人傳達、灌輸某種理論、觀點、信念、主張,以影響、控制受眾的思想和行動的一種行為。說服與宣傳,似一對孿生姐妹,具有天然的聯系。
當然,宣傳與說服還是有區別的。宣傳面對的是大眾,而說服面對的是個人或是“小眾”;宣傳效果的反饋具有滯后性。而說服效果的反饋具有即時性;宣傳一般要借助某種大眾傳播媒介,而說服一般直接進行。無需借助大眾傳播媒介,等等。盡管如此,如果我們新聞宣傳工作者能借鑒說服的技巧,深諳說服的藝術。那么對宣傳工作還是大有裨益的。那么,作為新聞宣傳工作者,我們可以從說服的技巧中得到哪些啟示呢?
一、用換位思考說服受眾
在《觸龍說趙太后》一文中,秦兵壓境,趙國勢危,群臣提議讓長安君為質,從齊國借兵。對此提議,趙太后盛怒之下傳出話來:“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局面很僵,看來誰也說服不了趙太后了。但左師觸龍憑三寸不爛之舌,硬是讓趙太后回心轉意,同意讓長安君為質。別人去說不行,為什么觸龍卻能馬到成功呢?因為別人都是從社稷安危、黎民利益的角度來勸說趙太后的。而趙太后心中是把小兒子長安君的安危、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這樣雙方自然談不攏。觸龍恰恰能換位思考,從趙太后最關心的事人手,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結果既為趙太后分了憂,又為國家解了燃眉之急。
觸龍無疑是個做說服工作的高手,他能夠實行換位思考,能夠從對方的立場出發。為對方著想。這樣做既能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又能拉近雙方的距離:既能增強對方的信任度,又能增強說話在對方心中的份量,自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說服如此,做宣傳工作也是如此。比如在文明創建活動中,上級要求我們宣傳臨街店鋪應搞好“門前三包”工作,如果我們只是板起面孔提要求,發號召,宣傳效果肯定不會好。經營戶最關心的是什么?當然是賺錢。我們就從這一點出發,采訪經營戶,請他們談賺錢與經營環境的關系。他們一致認為門前清潔、環境優美才能吸引到更多的顧客。這些采訪播出后,廣大經營戶都自覺地實行了“門前三包”。這樣的宣傳受到了群眾的信任和歡迎,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事實上,我們黨除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私利,群眾的利益就是黨的利益,群眾的利益和黨利益是一致的。這是我們新聞宣傳工作者能夠從群眾的利益出發,宣傳好黨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前提和基礎。
二、用鮮活的事例打動受眾
在說服的各種方法中,舉例子是很能增強說服力的。“炒股票了嗎?炒股票只要你看得準,保你穩賺不賠……張三炒股,賺了十來萬,李四也賺了八萬多,快炒股吧!”很多時候。在說服的過程中,與其說是道理讓人心服不如說是事例讓人怦然心動。
事例可以讓人心動。這是因為人具有模仿的天性。心理學家艾伯特一班杜拉認為:各種生動、形象的描述和形象本身的展示,都可以成為人們模仿的榜樣,榜樣通過不斷的重復刺激,引起認同、模仿,最后可以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這是事例可以說服人的理論基礎。
在新聞宣傳中,報道鮮活、生動的事例是增強宣傳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李長春同志說:“要始終把工作視點對準火熱的生活,關注樸素平凡的生活細節,聚焦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從現實生活中挖掘生動事例、汲取新鮮營養,顯示未來生活的美好前景,激勵人民群眾同心協力,奮發圖強,為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奮斗。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加人情人理,充滿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氣息。”事例最有說服力,事例最有力量。空泛的概念和說教。令人乏味的說理過程和枯燥的數字,這種新聞很難抓住受眾,很難感染鼓舞教育人。比如,要宣傳動員大家種草養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舉幾個種草養羊致富的例子,讓他們現身說法,談一下種草養羊的效益。這樣的宣傳肯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用生動的群眾語言感染受眾
做說服工作,使用的語言必須是對方可以接受的語言,否則說服就不能進行下去。新聞宣傳工作,也要使用受眾能夠接受的語言,也就是群眾語言,否則我們所說的一切都只能是“無用功”。
群眾語言是指規范了的群眾的口頭語,它具有鮮明、生動、形象、活潑等特點。大眾傳播心理學認為。如何使受眾對信息從感性接觸的層次上升到理性理解層次,必須為受眾提供一種愿意深入理解的文本。新聞文本與受眾的心理距離越小越容易被受眾理解。親切、自然、樸實的群眾語言符合群眾的接受習慣。“家有兩頭牛,花錢不用愁;三頭四頭牛,蓋個小洋樓;五頭六頭牛,富得流了油。”這樣的語言對人民群眾具有與生俱來的親和力,老百姓易于接受。它縮小了新聞文本與受眾之間的距離,符合受眾的心理特點,新聞信息就更易于“裝進”受眾的大腦。
宣傳新聞稿范文5
以黨的十精神為指導,以“中國夢”、“夢”、“夢”、“夢”和“我的夢”為重點,突出“勤儉”、“敬業”、“誠信”、“友善”四個主題,圍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道德行為、建設生態文明及與人民群眾生活關系密切的交通、食品安全等方面展開,著重把“熱愛祖國”、“生態文明”、“行為規范”、“傳統道德”作為常態化宣傳內容,長時間、不間斷推出公益廣告作品,樹立正風正氣,培育良好風尚,充分發揮公益廣告在社會教育、文化傳播、輿論導向等方面的功能。
二、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我辦“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工作的領導,特成立“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工作領導小組如下:
三、具體安排
各村(社區)、各企事業單位,特別是轄區各級各類文明單位,要高度重視此次公益廣告宣傳工作,認真組織、確定專人管理。要緊扣“講文明樹新風”主題,可自行設計制作貼近生活、新穎美觀、群眾喜聞樂見的公益廣告,也可以直接從新華網、中國文明網等多家國家級網站免費下載、轉播,并在顯著位置持續刊播,形成規模,形成聲勢,形成廣泛社會影響。
(一)各村(社區)要通過黑板報、宣傳欄等形式刊載宣傳,適時更新內容,特別是沿街、沿公路兩側的各類圍墻,都可用作公益廣告宣傳陣地,號召大家從點滴做起,成為公益廣告宣傳的倡導者、參與者、踐行者,形成良好的宣傳氛圍。
(二)各企事業單位要通過電子屏、橫幅、網站等形式開展經常性的“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活動。電子屏、網站,每月更換一次相關內容,在重要節日期間,加大刊播公益廣告頻次。
(三)各項目單位要在建筑現場以圍擋欄為主要陣地,通過橫幅、噴繪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倡導文明施工、共建綠色家園、爭做文明表率,形成濃厚的比學趕超的氛圍。
四、相關要求
(一)高度重視。各村(社區)、各企事業單位要高度重視,要將“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活動擺上工作日程,切實做好此項工作,推動正風正氣形成。
宣傳新聞稿范文6
關鍵詞:圖片報道 高校新聞工作 “吸引眼球” 紀實性 藝術性
高校作為優秀人才和先進思想的匯集地,面對的宣傳對象主要是具有高職稱、高學歷的廣大教師和大學生,是一群思維活躍、富有時代精神,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群體。針對這個群體的特點,高校新聞宣傳工作者在實踐工作中充分運用圖片報道的方式,圍繞高校校園中優秀教師形象、獨特學術風采、典型學生事跡、學校改革創新發展中的重要事件等各方面的情況,通過校報、校園網站等校園媒體向廣大師生讀者群體進行全面的宣傳報道并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圖片報道作為新聞報道中一種獨特類型在高校新聞宣傳工作中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結合圖片報道的特點,對其在高校新聞宣傳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做以下探討。
一、圖片報道的形象性、直觀性特點在高校新聞宣傳報道中對讀者所產生的“吸引眼球”作用
圖片報道,是新聞報道的一種類型,是新聞圖片輔之以簡明文字的方式對正在發生著的新聞事實所進行的報道。它屬于新聞的一種特別類型――形象性新聞,借助于攝影手段,用新聞圖片的形式來表達新聞信息。因此,它具有明顯的形象性和直觀性。通過圖片所展示的畫面,從視角上為讀者帶來一目了然的直觀感覺,在接觸圖片的瞬間就能被吸引住眼球,激發繼續關注具體報道的欲望。有人說:在信息社會,緊張而忙碌的讀者往往沒有時間閱讀海量的新聞信息,更樂意接受圖片所傳播的信息。對于高校的師生讀者,圖片報道形象、直觀、生動的特點正好滿足了他們快捷獲取信息的需求,能夠在校報或是校園網站的各種文字報道信息中第一時間吸引住他們的眼球,從而引發對報道內容的進一步關注。
要實現通過圖片就能快速吸引讀者眼球的效果,需要對記者所提供的圖片質量有相關的要求。要求記者在抓拍過程中要把握好新聞圖片的獨特視角,做到有目的地去抓拍、有想象力的去構圖,并要清楚意識到所拍照片需要表達的目的何在。達芬奇說過這樣一句話:“畫面展示的,比鉆石更可貴”。 的確,在圖片報道中,恰當的圖片可以形成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增強新聞的力度,吸引住讀者的眼球,起到“一圖勝千言”的作用。高校是座新聞富礦,蘊藏了很多的新聞資源,需要高校新聞工作者充分發揮自身的新聞敏感,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高校生活中每一個有意義的瞬間,留下學校發展的足跡和歷史的印記。高校新聞工作者者要善于捕捉校園生活中最富信息量、最動人的瞬間形式,凝聚于鏡頭,使之成為歷史存照。在眾多的圖片資料選擇過程中最動人的瞬間形象,往往就是典型環境中最富有人情的細節與動態,也是最能吸引眼球的因素。因此,校園記者在平時的新聞實踐過程中要學會關注那些能打動自己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件。在校園報道中,圖片報道能以其形象、直觀、一目了然的鮮明特點,受到廣大高校讀者的喜愛。因此,圖片報道的這一特性在高校新聞宣傳報道工作中對讀者起到快速吸引眼球的作用。
二、圖片報道以其真實性的特點發揮紀實性作用,記錄高校發展過程中重要的歷史印記
常言道:“耳聞是虛,眼見為實”。圖片報道具有再現新聞現場、記載真實瞬間的作用。因此,圖片報道被譽為“瞬間的歷史”。在新聞報道的類型中,圖片報道所起的實證作用遠遠超出文字報道,可以通過真實的畫面獲得“一圖勝千言”、“百聞不如一見”的紀實性作用,給人以強烈的現場感和真實感。圖片具有紀實性作用,它不僅可以從側面印證新聞報道的可信度,而且可以給人們帶來無盡的美感。圖片能證明歷史和遠方的事物的確鑿性。所謂紀實性指的就是真實性,即新聞中反映的必須是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不能弄虛作假,這是圖片報道的生命之所在。紀實性中還包含了典型性。用于圖片報道中的照片,絕不是簡單C械的照相或自然隨意的使用,它所選擇的每一個瞬間和場面,都應該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在高校生活中,圖片報道能以其新聞真實性的特點如實記錄下學校發展過程中值得記憶的點滴,成為廣大師生精神家園中美好的回憶:在眾多歷史定格的畫面中,有師生們收獲了科研學術研究成果等各種榮譽的喜悅場景;有領導到校關心師生學習、生活的場景;有師生們開展各種豐富多彩活動的熱鬧場面;有優秀教師潛心教書育人的動人畫面;還有莘莘學子勤學苦讀的勵志情景……這些動人的畫面,配上相得益彰的文字說明,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創作出記錄學校發展進程的圖片報道,而這些報道在高校的宣傳工作中很自然成為了激勵廣大師生繼續前行的精神食糧。“今日之新聞,明日之歷史”。在高校新聞宣傳工作中,通過圖片報道可以真實記錄一個高校發展進程中的軌跡,有效發揮其紀實性作用。
三、圖片報道以其藝術性在高校新聞宣傳工作中發揮著傳遞美感、傳播正能量、陶冶讀者情操的作用
在圖片報道中,好的圖片需要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較強的藝術表現力。就像采寫其他題材的新聞作品需要講求謀篇布局、修辭潤色,使作品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一樣,新聞照片也需要講求構圖、用光、色調等技巧,使作品和諧美觀、形神兼備,具有感染力。圖片報道運用攝影藝術手段,增強了圖片畫面的美感,不僅不會削弱新聞價值,反而能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因此,圖片報道具有藝術性。攝影家王文瀾說:攝影記者要用照片說話,既要說清楚,又要說精彩。這句話對圖片報道所含藝術性就是很好的詮釋。在高校新聞宣傳工作中,圖片報道為廣大師生讀者帶來了視覺上和精神上美的享受。通過圖片報道,師生們從一張張能引發注意力的照片和相關的文字說明中獲取到讓人感動的、發人深思的、令人振奮的各種信息。師生們從中獲取了正能量,從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在讀圖時代,高校新聞工作者要善于運用圖片報道的優勢,在實踐工作中有效發揮圖片報道的特點和作用,不斷提高高校新聞的可讀性、知識性、趣味性,達到抓住讀者眼球、吸引讀者注意、激發讀者美感、陶冶廣大師生情操的效果,進一步提升圖片報道在高校新聞宣傳工作中的新聞價值。
參考文獻
[1]《圖片報道》,(劉源 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11.
[2]《新編新聞報道與寫作培訓教程》,(張浩 著),海潮出版社,2012.5.
[3]《大學校報:理念與實踐》,(于媚 著),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1.
[4]《新聞工作散論》,(徐體義 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