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校園短篇小說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校園短篇小說范文1
我們學校圖書館的二樓,有好幾個書架上擺放的全部都是小說類型的書籍,我平常沒事的時候,經常去那里,借閱小說,坐在閱覽區細細的來看。
圖書館小說的種類很多:青春校園版的額,懸疑恐怖版的,都市情感類型的,散文游記,心情札記,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聊齋志異等等,好多精彩的書籍,應有盡有。我最喜歡看的是青春校園類型的小說,這這類的書中,我能看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感覺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我的某個同學,故事里的情節,就好似自己親生經歷過的一般,看完小說之后,會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真的是棒極了。
看小說真的很有趣,不過當然還是要分清主次,先把學習搞好再說吧。
校園短篇小說范文2
校園短篇小說出版啦,主要寫了初一三班驚異事件,大家快報名吧,有意者請報名,給我發紙條。
人物介紹:
慕容組:天真可愛、支持正義
老大:慕容婉兒(會飛的綿羊)學習優秀,大大咧咧,馬馬虎虎,熱愛美術,關愛妹妹。
老二:慕容玉兒(
)學習優秀、做事慎重、莊嚴,但也不是十分古板。
老三:慕容琪兒(
)學習還行,做事慎重、可愛、愛好美術、好看書。
老四:慕容嬌兒(
)學習優秀、大大咧咧、馬馬虎虎、風風張張、懂事。
老五:慕容薇兒(
)學習優秀、細心、漂亮、愛撒驕、大大方方、可愛。
上官組:愛搞惡做劇和慕容組作對。
老大:上官千琳(
)為人莊重,但是愛笑,做事專一、愛搞惡做劇,喜歡掌控別人。
老二:上官美卓(
)為人搞笑,專一,不像大姐一樣表情動作都顯露出來,心里暗暗較勁。
老三:上官楠宇(
)為人善良、經常不同意大姐、二姐的看法,所以大家對她冷漠。
老四:上官千璐(
)為人和善、專一很聽大姐的話。
老五:上官夢鈺(
)老小、為人可愛、聽話、喜歡和慕容薇兒在一起,被二姐極力阻止。
其它:司馬俊英(
)本獨來獨往,但被上官千琳控制的紫夢仙麗的魔法利用,改名上官俊英,后被慕容薇兒無意解除魔法
海星駿男(
)可惡告密者。
校園短篇小說范文3
萬億是誰?
萬億,16歲。成都市雙流棠湖中學高中生。12歲,出版第一本小說《暖雪》,13歲,推出《十三歲花季》,14歲, 出版《漂亮女生許菲兒》《夏桃子的紫色年華》,15歲又推出短篇小說集《你送我的年華我留著》。16歲,主編《校園風尚》,上月正式出版發行,他還將出版《我在成都等你》《我們一起走過花季的日子》《青春漂流記》三本新書 。日前,他主編的全國校園類刊物《校園風尚》已由中央編譯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TA說:
寫作于我而言,就像是創造一個屬于自己內心的世界,而把自己創造的故事展現給別人看,讓讀者跟著故事里的人物喜怒哀樂,這不能不說是最大的滿足。在一個故事被人們認可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寫更好的故事。所以,我開始迷戀文字,追求著不斷提高寫作水平,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對話萬億
Q:未來你會選擇更適合你的道路還是你自己最喜歡的道路呢?
對于未來,我當然是想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寫作,我一定會堅持。職業也許會當一名正式的編輯,把我的雜志繼續辦下去。或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也想嘗試做導演,把自己的更多作品拍成電影。
Q:能否給課堂內外喜歡寫作的讀者們提一些寫作建議呢?
《課堂內外》是我非常喜歡的雜志。內容豐富有趣,很適合學生看。對于愛好寫作的同學而言,能把自己的作品變成鉛字無疑是一種鼓勵,寫作,就像是創造一個屬于自己內心的世界,而把自己創造的故事展現給別人看,讓讀者跟著故事里的人物喜怒哀樂,這不能不說是最大的滿足。所以在寫作時,一定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寫出來,做到以情動人。
校園短篇小說范文4
現象之一: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
初中有不少學生流連于網吧,沉迷于網絡游戲,老師家長多次教育卻收效甚微,學生依然在老師和家長的心痛與著急中癡迷于網絡游戲,有時甚至有逃課去網吧玩游戲的現象,更有極個別的夜宿網吧通宵玩游戲,媒體上報道的學生連續幾天玩網絡游戲的,也不在少數。
現象之二:學生三五聚集玩牌賭博
有些成年人因文化活動的缺乏,精神極度的疲乏,聚眾賭博的現象是司空見慣的。
活動目標
綜合性目標:通過“暢游書海”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豐富學生知識的積累,同時也讓學生不斷積淀文化素養,厚實文化底蘊。
階段性目標:借助“暢游書海”的活動,指導學生有效的閱讀,初期目標是在閱讀與引導中不斷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后期目標是培養學生對書籍的甄別能力,能選擇價值大、人文底蘊厚的書籍閱讀。
活動過程:
一、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調查:
據調查情況顯示,初中學生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只讀語文課本,就連蘇教版的配套教材《語文讀本》,老師不講也就不讀,只讀書后的附錄——調研考試時考的30條名句;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生對武打和魔怪小說著迷、女生迷戀校園言情文學,他們著迷到上課也偷著看;另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有較為良好的閱讀習慣,喜歡閱讀《讀者》等雜志,對閱讀也缺乏明確的目標。
由此可見,初中生的課外閱讀狀況堪憂。
二、宣傳發動階段:
1、利用學校櫥窗、黑板報等場地大力宣傳。
2、利用校園廣播每周作一次好書推介,有故事情節的概述,有精彩篇章的宣讀,也有個別學生的閱讀體會。
3、班主任配合語文老師組織好班級流動圖書箱,可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兩本自家的圖書,語文老師予以編號并做好登記,登記圖書名稱、價格及借閱者,如有丟失按價賠償。
4、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的圖書資料。
三、推薦閱讀書目簡介: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建議閱讀書目
2、語文課本上推薦閱讀的書目
3、根據我平時的閱讀,我推薦了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目:
反映孩子生活類的小說:如秦文君的《男生賈里》《女聲賈梅》系列等;黃蓓佳的《我是好孩子》
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百年孤獨》(馬爾克斯)、《老人與海》(海明威)、《雪城》(川端康成)《蛙》(莫言)等。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平凡的世界》(路遙)、《歷史的天空》(徐貴祥)等。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的作品:契訶夫、歐~亨利、莫泊桑
中國現代文學大家的作品:老舍的《茶館》《駱駝祥子》等;的《雷雨》等;巴金的《家》《春》《秋》等;魯迅的《朝花夕拾》等;
世界名著:《童年》(高爾基),《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唐吉訶德》(塞萬提斯)等。
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
百家講壇名人作品:于丹的《論語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國》《品人錄》,王立群讀《史記》等。
四、走進名著:
第一階段:暢游書海,擷取養分
通過多種方式組織書源,讓學生手頭有書看。首先是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這一廣博的教育資源,讓學生走進圖書館。其次,可以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辦好班級圖書角,讓班級圖書以流動的狀態,成為學生的精神食糧,讓漂流的圖書發揮最大的作用。
劃定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節假日的空閑時間,可以每周抽出一兩節課,專門用于學生的自由閱讀。也可把學生用于機械重復作業的時間節省出來讓學生自由閱讀。
初期,宜向學生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趣味性強、情節性強的小說,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先調起胃口,再尋求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糧。如可以利用閱讀課時給學生讀路遙的短篇小說《在困難的日子里》,生動地故事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一定給學生留下的難忘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再向學生推薦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教師培養了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之時,也是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之時,學生暢游于書海之中,情感上受著熏陶,文化積淀上也不斷地豐厚。名著中弘揚的正氣,也能提升學生的人格;名著中蘊含的審美標準也能不斷地牽引著學生的美感需求向著更高的方向發展。
第二階段:閱讀交流活動——“靚出你自己”
例如我們舉辦好書推薦榜活動:讓學生寫推薦詞,談閱讀體會
《上下五千年》——推薦人 (封志華)
打開《上下五千年》,一幅幅隨時間流逝的歷史畫面展現在我的面前。征戰沙場的霍去病,忠肝義膽的岳飛,運籌帷幄的張良,叱咤風云的李世民,彪炳史冊的文天祥……《上下五千年》是一面鏡子,既教會了我們如何觀照歷史,又啟示我們如何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紅樓夢》——推薦人 (姚瑤)
走進紅樓,領略眾芳的艷麗,浪漫的大觀園終歸繁華落盡。柔情似水的女子在那高墻內呼喊自由,愛情的焰火時燃時熄,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于是青春在人們眼中消失,紅樓一夢,引人三思。
《老人與海》——推薦人 (孫進)
桑地亞哥老人在海上打魚,連續84天沒能釣到一條魚,但他仍不認輸,依然充滿著昂揚的斗志,終于在第85天上釣到了一條比船身還長的大魚,奮力拼搏后,老人精疲力竭,可魚最終也剩了骨架,你想知道具體情況吧,還是看《老人與海》吧。
第三階段:讀書匯報會
準備階段:
1、以“走進名著”為主題,學生每人自辦一期《文萃報》。
2、自選一部作品,寫讀后感或進行評論。
具體過程:
1、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讀書匯報活動,每組推薦一人參加班級匯報活動。
2、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讀書匯報活動,在小組推薦的基礎上全班抉擇,推薦參加本年級讀書匯報活動的人選。
校園短篇小說范文5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屆評獎過程中,一些在小讀者心目中有著較大知名度的作品,因有關單位未及時申報參評而未能入圍,不免留有遺憾;也有一些曾獲過獎的作家,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因而梅開二度,在本屆評獎中再度獲獎。我認為這是正常的,本屆評獎雖有“遺珠”之憾,但無“混珠”之嫌。縱觀初評入圍與終評決出的作品,整體上反映了近幾年我國兒童文學創作的藝術成就與審美追求。堅持兒童本位的寫作立場,高揚以善為美的美學旗幟,始終將目標鎖定在民族下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長,努力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少年兒童提供時代性、藝術性、可讀性兼具的作品,加強兒童文學題材內容、文體類型的多樣化建設,這是目前我國兒童文學的整體發展態勢,我國正從兒童文學大國向兒童文學強國邁進。
第一,堅持導向性:以善為美,以愛為旗,打造良好的人性基礎。
縱觀本屆評獎,一個突出的感受是:我們的兒童文學作家自覺地將文化擔當與社會責任放在首位。盡管當下少年兒童的文化生態環境有這樣那樣的混亂、陷阱、不盡人意,盡管有暴力、惡俗、垃圾充斥視覺感官,但只要一進入兒童文學領域,孩子們整體上獲得的是安全、淡定、向上,獲得的是人性善與人間愛的滋潤和陶冶。新世紀兒童文學堅持把導人向上、引人向善、養成兒童本性上的美質、夯實人之為人的人性基礎堅定地寫在自己的文學旗幟上,用曹文軒的話說就是“追隨永恒”。
黃蓓佳的《你是我的寶貝》、李建樹的《真情少年》(此為初評入圍作品,以下凡同類作品均以“初評入圍”表明)兩部長篇小說之所以感人肺腑、一讀難忘,就因為浸透在字里行間的作家對人性美的禮贊、刻繪與追隨。黃蓓佳一直抗拒世俗對童心的侵害,通過智障孩子貝貝水晶般純潔的眼睛,不僅寫出了善良者的人性溫度與冷血者的人性丑陋,更將人性的光芒指向如何讓每一個生命都獲得有尊嚴的生活。李建樹筆下的少年張軍數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地背殘疾同學林樹上學、謀生,這決非出于“施恩”與“做好事”,而是基于兩個少年之間彼此的欣賞、性格的投緣和對未來的共同追求,這是生命對生命的尊重,真情與人性點燃的真作品。
兒童文學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對人類崇高精神的詩化。金波的《藍雪花》、馮海的《早安天使》(初評入圍)兩部長篇抒情童話講述的都是關于犧牲、舍己、苦難、寬容的主題,童年的夢幻與現實的真情交相輝映,演繹著人間大愛的活劇。屬于同樣暖人心扉的作品還有彭學軍調動童年記憶與湘西風情寫就的長篇小說《腰門》、滿濤抒寫殘疾孩子自強自勵的長篇小說《一條會飛翔的魚》(初評入圍),以及張秋生的童話《爸爸狗和兒子貓》(初評入圍)、安武林的童話《核桃鼠和他的伙伴們》(初評入圍)等。
兒童文學尤其是童話的藝術特征之一,在于人類愿望特別是兒童愿望的表達和滿足。我們在李東華的長篇童話《豬笨笨的幸福時光》中看到了一種可愛的愿望表達與滿足。天真笨拙的“豬笨笨”形笨實不笨,豬笨笨在豬媽媽滿腔摯愛的呵護下一樣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作家倡揚了一種腳踏實地、自信滿滿、質樸誠實的人生價值觀,透顯出對普通孩子滿懷愛意的成長期待。一樣的美麗愿望,不一樣的生命個體和成長經歷,在眾多作家筆下,化成了絢麗的人性光芒與生氣盎然的藝術文本。我們在湯素蘭的長篇童話《奇跡花園》、周靜的長篇童話《跟著音符回家》(初評入圍),吳然的散文集《踩新路》、黨興昶的散文集《北方的家》(初評入圍),傅天琳的兒童詩集《星期天山就長高了》(初評入圍)、蕭萍的詩集《狂歡節,女王一歲了》,白冰的幼兒文學《狐貍鳥》、保冬妮的幼兒文學《元霄燈》(初評入圍),湯湯的短篇佳作《到你心里躲一躲》、孫雪晴的短篇佳作《我和媽媽的粥》(初評入圍)等作品中,都能細致入微地體驗到愛的溫度和善的滋潤,使千百萬小讀者獲得一種高貴的、甜蜜的、詩意的,但也是沉甸甸的精神享受。而商澤軍的長篇抒情詩集《飛翔的中國》(初評入圍),則以宏大敘事的筆力與激越奔放的情感旋律,抒發了對祖國、對人民、對兒童熾烈的愛與赤誠的情,這是大氣之作、催人奮進之作,是兒童生命成長的精神補鈣之作。
第二,堅持多樣性:勇于開拓,善于創新,不斷豐富兒童精神世界的審美空間。
新世紀兒童文學的一個可貴品質就是不滿足、不守成,不斷為豐富兒童精神世界的審美空間而探索、跋涉。曹文軒是其中突出的“這一個”。這些年他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身,由純美小說創作轉向幻想文學,多卷本《大王書》的第一部《黃琉璃》正是曹文軒力圖扭轉當今國內幻想文學“有幻想無文學”窘境的探索之作。作品以恢宏的氣勢,在美丑對照的原則下,書寫永恒的善惡對決主題;并一改以西方巫術幻想為中心的時尚思維,使小說在充滿普適性的原始想象和哲理奧義的同時,又深具中國特有的審美意蘊和諸多東方文化元素。雖然這部作品在可讀性方面尚需加強,但卻為探討漢語言幻想文學敘事的多種可能性提供了新鮮經驗。張之路的科幻小說《小豬大俠莫跑跑?絕境逢生》也是一部富有創新氣息之作,作品以“轉基因計劃”與“極限穿越器”的科學元素,傳達了一個關于親情、友情、正義的永恒話題。此外,翌平的長篇小說《少年摔跤王》書寫的特殊競技題材與勇于進取、矢志不渝的少年形象,董宏猷的長篇小說《“好大膽”與“好小膽”》(初評入圍)對幼兒心理的嫻熟把握以及對幼兒題材小說的藝術建構,葛冰的《神龜“曹操”》(初評入圍)、蕭袤的《吐火者的后代》(初評入圍)對童話題材與藝術手法的開掘,吳然、樊發稼、黨興昶的兒童散文《踩新路》、《小溪與湖泊》(初評入圍)、《北方的家》(初評入圍)所體現的對標準、優美的漢語書寫的追求,蕭萍、王立春的兒童詩《狂歡節,女王一歲了》、《寫給老菜園子的信》(初評入圍)所透顯的詩人的超凡想象與描摹奇特意象的才能,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現實主義精神在魔幻、驚悚、刺激元素風行的當下文壇,依然被堅定地定格在新世紀中國兒童文學的美學坐標上。秦文君的長篇小說《云裳》(初評入圍)、楊紅櫻的長篇童話《那個黑色的下午》《一頭靈魂出竅的豬》(未申報),均以兒童視角直接表現地震災難,以兒童文學的敘事藝術闡釋當代中國的重大現實生活。邱易東的報告文學《空巢十二月:留守中學生的成長故事》、王巨成的長篇小說《穿過憂傷的花季》、曾小春的短篇小說集《公元前的桃花》、胡繼風的短篇佳作《想去天堂的孩子》(初評入圍),緊貼現實的中國土地,揭示農村兒童的生存困境與精神掙扎,與他們一起歌哭嬉笑,有苦難,有困惑,有憧憬,有希望,也有溫暖與陽光。
關于現實主義兒童文學,近年還涌現了一批“70后”、“80后”創作的抗戰題材作品。薛濤的長篇小說《滿山打鬼子》,充滿濃郁的東北地域特色,將一位集頑蠻的孩子氣與英雄主義于一身的少年滿山刻繪得栩栩如生,是近年抗戰題材頗具藝術魅力的優秀之作。毛蘆蘆以江南水鄉抗戰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柳啞子》(參評)、殷健靈以上海“孤島”為背景的長篇小說《1937?少年夏之秋》(參評)、童喜喜以為背景的長篇童話《影之翼》(未申報),均是值得關注的同類題材作品。雖然早已遠離了我們,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鳳凰涅的民族精神永遠鮮活地流貫在兒童文學的藝術版圖中,成為激勵民族下一代精神成長的動力。
動物小說與大自然題材的作品在本屆評獎中十分引人矚目。黑鶴的《狼獾河》,夾帶著一股雄渾、悲壯的東北叢林之風,并突顯出鄂溫克族人獨特的生存流光,在對叢林、人、動物三者復雜關系的細膩刻繪中,不斷探索著天人和諧的共存意境,力圖以文學的形式留下正在遠去的那一段獨特的民族文化剪影。沈石溪的《中華龍鳥》(初評入圍)、牧鈴的《艱難的歸程》(初評入圍)、金曾豪的《義犬》(初評入圍),均是近年動物小說的可圈可點之作。位夢華的科學紀實作品《獨闖北極》,以大手筆表現北極的獨特風韻,作者集科學家、探險家、作家于一身,以其故事全部出自作者親歷、親見、親聞的真實性與感染力,讓我們驚奇地看到了愛斯基摩人與北極一樣的厚實、遼遠與夢幻。劉先平的《走進帕米爾高原:穿越柴達木盆地》(初評入圍)也是一部值得稱道的大自然題材作品。以上這些作品,指向關于生命、關于生存、關于地球等“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指向關于力量、意志、挫折、磨礪等少年兒童精神成人的根本性命題,因而是少年兒童的重要精神鈣質。發展繁榮包括動物小說、大自然文學、少年科學文藝在內的生態文學創作,已經成為新世紀兒童文學的重要趨向。
少數民族兒童文學是我國當代兒童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從張錦貽的獲獎論文《改革開放30年的少數民族兒童文學》中,充分感受到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的發展軌跡、藝術成就與民族化特色,以及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獨特的精神之美、詩性之美。這篇具有歷史穿越感和質感的論文,是張錦貽的心血之作,而她扎根內蒙古、畢生獻身少數民族兒童文學事業的精神也讓兒童文學界深深敬佩和感動。
第三,堅持兒童性:兒童本位,服務到位,營造多層次的兒童文學藝術格局。
兒童文學說到底是服務兒童的文學,兒童文學是一種基于童心的特殊寫作。堅持兒童本位的寫作立場,充分關注并兼顧少年、童年、幼年三個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們對文學作品的接受心理與審美趣味,這是兒童文學創作的重要原則。因而不同層次、不同題材內容的兒童文學與少兒出版的“多元共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藝術格局。
進入新世紀以來,原先“兩頭大、中間小”的藝術窘境(即服務中學生年齡段的少年文學與服務幼兒園小朋友的幼年文學發展較好,而處于中間核心層次的服務小學生年齡段的童年文學則長期薄弱),已有很大改變,為小學生年齡段服務的童年文學,正在日益成為兒童文學創作的主體,我認為這是符合兒童文學的藝術本質與其特殊性的。近幾年,小學生校園文學尤其是小說創作,十分紅火,涌現了楊紅櫻、湯素蘭、鄭春華、伍美珍、郁雨君、郝月梅、商曉娜、趙靜、葛競、周志勇、王勇英、徐玲等一大批深受孩子們歡迎、擁有廣泛“粉絲”的小學生校園小說作家。這一創作現象在本屆評獎中自然也有充分反映,鄭春華的長篇小說《非常小子馬鳴加精選本》,正是這一類作品的代表性文本。這部作品全方位地觀照小學生馬鳴加的校園生活,細致入微地刻繪馬鳴加性格中的真摯、急切、簡單和虔誠,也有因無知、粗率、自私和小心眼而產生的笑意。馬鳴加的成長故事具有充分的藝術真實性與感染力,既有這一代獨生子女的共性,也有其獨特的個性,因而這是一個立得住、傳得開的藝術形象,自然與一般的“類型化”寫作區別了開來。
校園短篇小說范文6
(一)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
毋庸置疑,小小說仍屬于小說。既然是小說,它就必須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初習作小小說的中學生,往往把小小說與記敘文等同起來,這是不恰當的。小小說從另一角度(文章的表達方式)上講是記敘文,但記敘文不全是小小說,只有那些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在小小說中,有時環境描寫也可省略),來反映社會與個人生活的記敘文,才能上升到“小小說” 這種文學作品的高度。由于小小說的“虛構性”決定了小小說的人物是“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鮮明形象,因而,中學生在初習作小小說時,一定要有選擇地科學使用那些來自于生活中的“有嚼頭”素材,切不可為了保留“有嚼頭”素材,讓人物形象支離破碎,模糊不清。
(二)反映出積極健康的小說主題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最終要反映作品的核心主題,即作品的中心思想。初習作小小說的中學生也許能構思出較為精彩的情節,可在主題表現上往往顯得不足,最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小說主題不深刻。情節很精彩,人物塑造也很鮮明,只是在人物塑造的背后沒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意義,給人留下的只是“天下奇聞”般的故事。2、小說主題不積極健康。在塑造人物時,作者的立場有悖于道德常理,如羨慕奢侈,仰慕暴力,禮贊邪惡等。因而,中學生在習作小小說時,應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出純樸善良、見義勇為、真情摯愛等傳統美德以及積極向上活潑健康的文章主題。
(三)精當的選材
小小說在小說這個大家族里表現出的最顯著特點就是“小”(一般篇幅在1500字左右,中學生一般在1000字左右),這一“小”就決定了它必須精當選材。小小說的素材大多來源于當前社會生活,作者一般截取主人公生活的一個片斷或一個橫斷面,當然,這個片斷必須能集中反映人物的性格特點。這很像一般記敘文里面的“記某某事”的模式,不過,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必須能為“塑造人物形象” 這一中心服務。小小說的另一個選材模式類似于史書中的“紀傳體”,即以一個人物為中心,穿插人物的幾件典型事例。在選取事例時,一定要注意詳略,把最能體現人物主要性格的事例詳寫,次要的略寫。此外,小小說的“小”特征,也決定了塑造的人物不要過多,情節也不要過于復雜。
(四)簡潔的語言
有人戲稱小小說,是小說中的“麻雀”,創作小小說是“在螺殼里做道場”,這話說得特貼切。可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田螺殼再小,也要做出來完整的道場(要表現出小說的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來。這就使得小小說的語言必須是簡潔的、精致的。中學生習作小小說,必須摒棄“無物之言”,必須滌除花招似的贅語,所有語言必須簡潔精要。
初習作小小說的學生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往往喜歡采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環境描寫等表達方式,但是,在使用多種表達方式時,一定要精心選擇,精心裁剪,絕不可多多益善。語言描寫要鮮明,動作描寫要準確,外貌描寫要有個性,環境描寫要精當,那些作用不大、可有可無的語言一定要剔除,總之,簡潔的語言是構成小小說最基本的材料。
(五)精巧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