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嬰兒補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嬰兒補鐵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嬰兒補鐵

嬰兒補鐵范文1

大豆含鐵量高,約占9~13%,且吸收率高約7%,可優先選用。肝、瘦肉、動物血含鐵高,吸收率也高,約在11~22%。因此,每周可給孩子吃幾次豬肝、兔肉、牛肉和豬血等。紅棗和紅糖含鐵豐富,也可食用。綠葉蔬菜、新鮮水果,如沙棘、獼猴桃、柚子、桔子、西紅柿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也可多吃一些。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一些鐵強化兒童食品,如含鐵餅干、含鐵糖、含鐵的固體飲料,也可適量攝取。4~6個月內的嬰幼兒鐵的來源主要是母乳,在提倡母乳喂養的同時,要注意及時給嬰兒增添含鐵豐富的輔食和給乳母補充鐵劑。

實踐證明,只要科學合理地調配嬰幼兒膳食,只需連續食用3個月即可收到顯著效果。

如何為嬰兒挑選奶粉

梅浩波 趙建蘭

眾所周知,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物。但近年來因各種原因,母親無乳汁或有乳汁而不能授乳的現象普遍增加,不得不用牛奶或奶制品來替代。

不少父母認為新鮮牛奶喂養嬰兒必定有營養,實際上并非如此。牛奶的成分與母乳不同,牛奶中的磷、鈣和鈉的含量比母乳高得多,但由于磷過多,使鈣不易被嬰兒腸道吸收。因此,嬰兒易患缺鈣性手足痙攣。過多的鈉易使嬰兒出現發熱、腹瀉等癥狀,還會出現高鈉性脫水。現代醫學認為,嬰兒期攝鈉太多,還可能就是將來患高血壓病的因素之一。牛奶除電解質含量對嬰兒不利外,還有過多的酪蛋白和飽和脂肪酸,不利于嬰兒的消化吸收。因此,選擇奶粉更為合適。

然而,市場上的奶制品種類繁多,究竟哪一種奶粉喂養嬰兒最合適?這里,特將主要奶制品逐一介紹,供父母們在選擇奶制品時參考。

一、普通奶粉

奶粉易于貯藏,短期內不易變質。但普通奶粉配制后的成分和鮮奶極為相似,故用于喂養嬰兒也是不合適的。

二、嬰兒奶粉

嬰兒奶粉或稱母乳化奶粉,完全是模擬人乳經過一定程序加工配制的。制造過程中,把奶粉中的各種成分增減,其成分與人乳幾乎完全相同,只是缺少母乳中的免疫和殺菌物質。除此之外,奶粉中還加入了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這種奶粉對足月的嬰兒來說,除母乳外是最合適的。目前,南京紅旗乳品廠生產的“嬰兒奶粉”是市場上較好的一種嬰兒奶粉。

三、早產兒奶粉

早產兒應采用特殊的喂養方法以補先天之不足。當然,早產兒更需要母乳喂養,因早產母乳的成分最適合早產兒的生長發育,甚至連足月母乳喂養早產兒也有許多不足之處。為此,一種較適宜早產兒的奶粉上市了。與其它奶粉相比,早產兒奶粉含有較多早產兒所需的乳清蛋白和易消化吸收的中鏈甘油三酸酯,鈣和磷的比例是2:1,使兩者容易吸收。其中熱量也高,比普通奶粉高12%,完全可以滿足早產兒的需要量。

根據國外的資料表明,使用早產兒奶粉喂養早產兒,可使早產兒體重增加較快而能早日出院。因心衰或動脈導管未閉而要控制補液的嬰兒,用早產兒奶粉喂養可預防嬰兒營養不良的出現。

四、無乳糖奶粉

嬰兒患感染性或壞死性腸炎,或接受腸道手術后,在恢復期間因小腸缺乏乳糖酶而不能消化乳糖。若用含乳糖的母乳和奶粉喂養,會出現持續性腹瀉,嚴重時則出現營養不良。這些嬰兒換用無乳糖奶粉或豆奶最為適宜,待小腸功能恢復后再給含乳糖的奶粉。

嬰兒補鐵范文2

加快了新材料的推廣應用步伐,特別是不透水土工布在防滲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結合施工實踐,淺談高等級不透水土

工布的應用技術。

關鍵詞:西站交通樞紐三布二膜復合土工膜地鐵覆土換填

中圖分類號:C913.32文獻標識碼:A

1111.前言.前言.前言.前言

天津西站交通樞紐工程南廣場(一期)景觀設計范圍約97000m2,南廣場公交車場建于其東側地面層。

公交車場占地面積約12000m2,場地占壓地鐵1號線西站站,包含2004年新建箱體結構和局部上世紀七、

八十年代建設的老箱體結構。現狀地面標高為大沽高程2.02m~2.63m,規劃地面標高為大沽高程+4.5m

左右,地鐵車站上方需增加覆土2~2.5m,增加荷載近50kN/m2,在新的規劃標高條件下,對地基進行了

輕型材料換填處理。

為滿足地鐵1號線箱體結構頂板壓彎裂縫寬度及頂板抗壓強度要求,路基換填方案采用等荷載替換

法對箱體結構頂板上部填土進行替換,使之既滿足結構頂板相關要求,亦滿足規劃路面高程對填土高度

要求,即:通過采用不同容重材料進行組合并使總填筑厚度滿足規劃路面高度要求,同時保證填料對箱

體頂板的壓力(自身重力)及填料自身的抗浮均滿足要求。主要換填材料為:現澆輕質泡沫混凝土,它

的突出特點就是在混凝土內形成泡沫孔,使混凝土輕質化和保溫隔熱化。

由于泡沫混凝土存在較多孔隙的特性,且處于地下環境,因此,保證泡沫混凝土不長期受到地下水

的浸泡而使其特性改變成為本工程質量控制的一個要點。

2222.設計依據.設計依據.設計依據.設計依據

圖1設計換填工程分層設置圖

設計中采用了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做為大面積防水材料,即像“包餃子”一樣,將輕質泡沫混凝

土全部包裹在不透水土工布中,防止地下水的侵蝕、長期浸泡,造成輕質泡沫混凝土容重變化,形成工

程缺陷。

3333.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

3.13.13.13.1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

我國GB50290―98《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范》將土工合成材料分為以下四大類:土工織物、土

工膜、土工復合材料和土工特種材料。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是一種土工復合材料。

3.1.1土工織物(geotextile)

土工織物是一種透水性材料,按制造方法不同,可進一步劃分為以下各種類型:

單絲

織造(有紡)多絲

裂膜

土工織物熱粘合

非織造(無紡)化學粘和

機械粘和(針刺)

編織

圖2土工織物分類

3.1.2土工復合材料(geocomposite)

土工復合材料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土工合成材料組合在一起的制品。這類制品將各組合料的特性相

結合,以滿足工程的特定需要。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綜合功能要求,故土工復合材料的品種繁多,可以

說土工復合材料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發展的大方向。

復合土工膜(compositegeomembrane)俗稱復合防滲膜,是將土工膜和土工織物(包括織造和非織造

型)復合在一起的產品。應用較多的是非織造針刺土工織物,其單位面積質量一般為200~600g/m2。復

合土工膜在工廠制造時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將織物和膜共同壓成;另外也可在織物上涂抹聚合物以形

成二層(俗稱一布一膜)、三層(二布一膜)、五層(三布二膜)的復合土工膜。

3.23.23.23.2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的性能指標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的性能指標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的性能指標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的性能指標

在《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長絲紡粘針刺非織造土工布》(JT/T519-2004)中,針對長絲紡粘針刺

非織造土工布在產品規格系列與尺寸偏差、性能指標、外觀疵點的評定、試驗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相應

規定。

本工程所應用的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主要用于防滲功能,其中,土工布作為土工膜的保護層,保

護防滲層不受損壞。其控制指標為:單位面積質量>1600g/m2,單層膜材厚度≥0.5mm;單層長絲紡粘針

刺土工布重量≥200g/m2;斷裂強度>30kN/m,斷裂伸長率30%~80%;CBR頂部破壞力≥5.4kN;撕破力

≥0.84kN;剝離強度≥6N/cm;耐靜水壓>1.6Mpa;垂直滲透系數:≤10-12cm/s;抗凍性(脆性溫度)不

低于-30°C;

3.33.33.33.3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的生產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的生產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的生產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的生產

3.3.1三布二膜土工布的生產工藝

預熱糾偏基布退卷

螺桿擠壓機擠壓成膜PE切片

成品入庫包裝計量成卷測量定級

YN

處理

圖3復合土工膜生產工藝流程

長絲紡粘針刺土工布和土工膜在分別達到設計要求的情況下,基材通過生產設備熱擠壓,形成復合

土工膜,即生產出了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

3.3.2材料幅寬及長度的選擇

本換填工程所需復合土工膜的面積較大,約19000,而復合土工膜一般為成卷材料,故需要考慮

兩方面問題:其一,成卷材料的接頭連接;其二,成卷材料的搬運、施工。既要減少搭接頭連接以保證

接頭處理較高的施工質量,又要滿足施工過程中材料的方便搬運及施工,此成為材料幅寬和長度選擇的

重點。綜合考慮了工程特點、三布二膜土工布米質量、接頭施工工藝等,通過優化計算,確定了本

工程所采用的成卷材料幅寬4m,單卷幅長20m,幅周甩毛邊15cm。每卷4m×20m×1.6kg/=128kg的重

量可用四人搬運、施工;幅周甩毛邊15cm用于搭接頭連接。同時,卷材攤鋪方向與開挖帶的長邊方向成

一致,即垂直于地鐵線路方向和換填范圍長方向,這樣可在大工作面具備條件下,形成單縫連接長度最

大,使得幅接頭連接施工最大順延,形成自動化施工。

4444.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的施工.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的施工.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的施工.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的施工

4.14.14.14.1儲存、運輸土工布儲存、運輸土工布儲存、運輸土工布儲存、運輸土工布

儲存:產品應貯存在干燥、陰涼、清潔的庫房內,并遠離熱源。

運輸: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應避免日曬、玷污、重壓、強烈碰撞和刮傷等,并保持外包完好無損。

4.24.24.24.2土工布的鋪設方法土工布的鋪設方法土工布的鋪設方法土工布的鋪設方法

①采用人工滾鋪;布面要平整,并適當留有變形余量。

②復合土工膜的兩層內膜的幅接頭采用新型的JIT800型雙軌熱熔焊接機進行熔接。焊接施工時注意

調整好電流、電壓,并由有施工經驗的專業人工進行操作;內膜焊接時保證基面平整,以便自動化施工。

焊前必須進行試焊,并進行拉力試驗,定量測試焊縫的撕裂強度和抗剪強度。在監理工程師確認合

格后,方準按照一定的工序進行正式焊接。

通過測算,此類機器在焊接時,內膜熔焊深度較一般設備提高約1/3,熔接強度很大,且熔焊速度

提高約20%,這成為一項重大優勢,并取得了較好的施工效果。

③復合土工膜的無防布與內膜幅接頭連接采用疊放膠粘結進行連接,施工中必須保證專用粘結膠涂

刷均勻、飽滿,且粘結固定直待膠風干起到粘結作用為止。

④土工布只能用土工布刀進行切割(鉤刀),如在場地內切割,對其他材料須采取特殊保護措施,以

防由于切割土工布而對其造成不必要的損壞。

⑤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共計無紡布三層、土工膜兩層,搭接頭處(10層)連接必須保證熔接牢固、

粘結可靠,每層施工完成后必須經過跟蹤檢驗,合格后才能進行下步施工。

5555.小結.小結.小結.小結

三布二膜不透水土工布做為復合土工膜材料中的一種類型,雖生產技術和施工技術已很成熟,但此

種材料在國內市場上應用較少,如此高質量、高標準、高性能的材料應用于天津西站交通樞紐工程,且

用于輕質泡沫混凝土換填地鐵覆土工程中,在天津市還是首例。為了達到滿足設計標準,達到質量合格

要求,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試驗、數據采集、技術咨詢等,在各方面條件準備充足后再進行大面積施工。

同時,我們采取了跟蹤質檢的方式,由有責任心的專業質檢員負責,會同監理工程師,對現場進行實時

檢驗,不放過一條焊縫的檢查,并形成檢查記錄。工程施工結束后,經過統計,質檢焊縫總長度約5500

延米,合格率達97%以上,有效的保證了整體施工質量。

并且,我們以“確保每道工序施工質量”為控制方向,以“保證整體施工質量”為控制目標,按期、

按質、按量的完成了輕質泡沫混凝土換填整體施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有很高的社會經濟效益,并

受到了各單位的一致好評。

參考文獻:

嬰兒補鐵范文3

學齡前兒童缺鐵(iron deficiency,ID)及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在世界各國廣泛流行。2004年WHO資料顯示,發展中國家4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為46 %~66 %,其中約50 %是IDA[1]。

動物實驗已經證實,在大腦快速發育的關鍵時期,鐵缺乏可通過影響物質代謝、神經遞質傳遞、髓鞘形成以及改變基因和紋狀體的空間網狀結構,進而對腦功能的發育產生長期的、不可逆轉的影響[2]。近40年來,針對血鐵水平與兒童行為、智力之間關系問題進行了諸多研究,但目前尚沒有明確證據表明二者間存在因果關系。除少數幾項研究外,多數人群研究證據表明,血鐵水平過低,尤其是在生命發育早期缺鐵,對兒童認知、行為、社會情感等功能發育均可造成不良影響,并且由缺鐵引起的兒童行為、智力發育異常并不能通過短期的補鐵措施加以逆轉[3~10]。我國5歲以下兒童的貧血患病率為18.8 %,城市和農村分別為12.7 %和20.8 %[11]。目前,對于早期鐵缺乏狀態尚缺少靈敏有效的檢測手段,而貧血僅是缺鐵最嚴重的一個階段。因而據此估計,中國兒童鐵缺乏的患病率將更高。據發達國家報道,非貧血性缺鐵的人群患病率是貧血患病率的2.5倍[12]。假如鐵缺乏是兒童行為、智力發育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那么鐵缺乏對于兒童智力發育造成的影響將成為全球鐵缺乏流行地區的一個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每年由于鐵缺乏給全球帶來的經濟損失將高達數十億美元[13]。因此,闡明兒童鐵缺乏或貧血與其行為、智力發育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學以及社會學意義。

一、動物實驗證據

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很多發育過程高度依賴于含鐵的輔酶和蛋白[2]。因而,鐵缺乏可對CNS的發育產生廣泛的影響,尤其是在腦發育的快速增長時期。在以人群為基礎的研究中,環境中的不利因素往往與鐵缺乏或貧血同時存在,這就使得很難在人群中做出鐵缺乏或貧血與智力行為發育存在因果關系的推論。而動物模型對環境因素進行了很好的控制,可以從CNS的發育機制以及鐵缺乏在大腦發育的不同階段產生的不同作用等方面證實這種因果關系。

第一個有關發育期貧血的動物實驗研究是在大鼠的斷奶期誘導其缺鐵,該階段類似于人類腦發育快速增長期的末期[14]。為了增加與人類嬰兒期缺鐵的可比性,目前的大鼠模型更多的關注于母親胎兒單位,即在大腦發育的早期誘導缺鐵的發生,這一方法可以從缺鐵時限、嚴重程度以及早期鐵缺乏的耐受程度等方面闡明鐵缺乏與腦發育的關系。近年來改進的大鼠模型更加貼近于模擬嬰兒由于飲食攝入不足而導致缺鐵的狀況,該模型大腦缺鐵程度較輕并且很少對體格發育造成影響[15]。另一種模型關注于胎兒期缺鐵,該模型可以幫助了解人類胎兒期存在嚴重的大腦缺鐵但在出生后卻有充足的膳食鐵供應的情況[16]。

早期關于缺鐵大鼠的相關研究表明,缺鐵可影響位于基底神經節的多巴胺神經遞質系統,尤其是D2受體[14]。新近的研究表明,多巴胺、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以及D1受體均可受到影響。在僅輕微缺鐵的大鼠模型中,這些微小的改變甚至在大腦鐵缺乏發現之前就能夠被發現[17]。另外早期的鐵缺乏還可以使神經元表面蛋白Thy1的活性降低[18]。

大鼠發育早期鐵缺乏還會直接影響少突神經膠質細胞的形成。少突細胞構成了髓磷脂以及圍繞在軸突旁的脂肪酸鞘,而軸突能夠加速神經遞質的傳遞。早期鐵缺乏會導致髓磷脂及蛋白持續減少,直至成年期[19],同時該影響并不能通過補鐵措施加以逆轉。早期鐵缺乏還可以改變腦細胞代謝以及導致腦細胞形態變化。在對海馬回形成過程的研究中,尤其是針對胎兒/新生兒的大鼠模型研究證實:早期的鐵缺乏可使神經代謝、樹突的增長與分支形成以及突觸的形成都有所減少。盡管在斷奶時鐵含量充足,但是這種影響會一直持續到青春期以后。海馬回通過一系列的網狀結構影響到認知記憶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認知以及情感功能[20]。近年來排除生長受限影響的孕期/哺乳期大鼠模型研究證實,缺鐵大鼠的紋狀體神經代謝功能也存在改變。紋狀體是基底神經節的一部分,而紋狀體的網狀結構與高級認知與情感功能、激發行為、正向情緒以及運動功能均相關。因而,紋狀體的改變和海馬回的改變一樣,很可能引起多種變化,通過它們廣泛分布的網狀結構發揮影響作用[21]。新的研究證據還表明,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缺鐵均會對基因和蛋白質結構產生影響[22]。

二、以人群為基礎的研究證據

1.現況研究:運動功能的充分發育對于嬰兒獲得充分的視知覺及認知功能發育至關重要。良好的運動功能發育,有助于兒童接觸新事物,探索新環境,并有助于兒童獲得良好的空間定位能力。Pollitt等[23]認為,鐵缺乏對嬰幼兒智力發育產生的影響,首先是由于鐵缺乏對嬰幼兒運動功能發育產生的影響導致的,即鐵缺乏能夠導致兒童的運動功能發育異常。Shafir等[24]一項針對9~10月齡嬰兒進行的研究(n=106)表明,無論貧血與否,缺鐵對于兒童運動功能的發育均可產生不良影響。為了進一步闡明鐵缺乏與兒童運動功能發育之間的關系,Lozoff等[25]從先前的106名兒童中選出9名(缺鐵性貧血兒童4名,血鐵正常兒童5名),利用三維運動捕捉系統,深入評價了嬰兒手臂在伸縮及抓取物品時的運動學特征,結果表明缺鐵性貧血組兒童的手臂控制能力不如血鐵水平正常組兒童。一項針對鐵缺乏與母子間交流關系的研究表明[26],盡管通過補鐵措施糾正了先前慢性缺鐵性貧血的狀況,但先前缺鐵性貧血兒童5歲時的運動功能、正向情緒以及口頭表達能力發生異常的風險高于鐵水平正常組兒童,慢性貧血組兒童母子之間的交流次數少于鐵水平正常組兒童。該研究同時也表明,貧血組兒童在社會情感發育方面存在異常,包括對外界事物更加謹慎,猶豫,孤僻,抑郁,過份依賴于母親以及社交能力差等。梁穎等[27]進行的一項病例對照研究顯示,輕度缺鐵性貧血組(MIDA)嬰幼兒的血紅蛋白(Hb)濃度與智能發育指數及精神心理發育指數呈正相關,病例組與對照組之間的智能發育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患兒與背景資料相同的同齡兒相比,存在社交退縮、不快樂、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易疲勞、手指及手腕精細運動協調性差等行為問題。

除少數幾項研究沒有發現鐵缺乏與不良的兒童行為、智力發育之間存在關系外,多數的現況研究結果表明,鐵缺乏可導致兒童行為、智力等發育異常,但現有的證據仍不能確定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28]。首先,現況研究在確定二者先后順序時受到了限制,即便是缺鐵在前,智力測量結果在后,由于兒童的智力發育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故短期的間隔仍舊不能確定缺鐵對兒童行為、智力發育產生的影響;第二,研究現場大多選在經濟發展水平較差的發展中國家或者發達國家的貧困地區,研究對象在缺鐵的同時往往伴有艾滋病、瘧疾、鉤蟲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同時長期的營養不良及多種營養元素缺乏常常同時存在。因此,研究中存在的諸多難以控制的混雜因素限制了研究結果的解釋。

2.縱向研究:Hurtado等[7]針對0~5歲兒童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兒童發育早期貧血能夠增加智力異常的發生風險(OR=1.28,95% CI=1.05~1.60)。但是該研究沒有考慮低出生體重及營養不良如維生素A缺乏對于兒童智力發育的影響。Tamura等[4]對臍血血清鐵蛋白濃度與5歲時兒童運動、智力功能的發育進行了關聯性研究,結果表明,血清鐵蛋白濃度與智力、運動功能評價量表得分相關。低濃度組兒童發生精細運動功能評價得分較低的風險是中等濃度組的4.8倍(OR=4.8,95 %CI=1.9~12.0)。Sherriff等[29]的一項隨訪研究表明,嬰兒8月齡時的Hb濃度與18月齡時的運功功能量表得分高度相關,8月齡時Hb

衣明紀等[5]對264名兒童進行了為期3年的生長發育縱向監測,結果發現,在1歲時貧血組與正常對照組智力發育指數(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運動發育指數(physical development index,PDI)男女兒童無差異的情況下,至2歲時男童貧血組與正常對照組相比,MDI和PDI分別低10.42和5.38分(P

盡管縱向研究在解釋暴露與結局的時間先后順序上不受限制,但是該類型研究仍然難于控制社會經濟因素對于兒童智力發育的影響作用,尤其是隨訪期間內社會經濟因素的變化情況難于衡量,因此在解釋結果時仍然會受到限制。

3.補鐵干預實驗:Moffatt等[30]在加拿大進行的一項雙盲隨機對照實驗研究表明,2月齡兒童補鐵后,分別對其在6、9、12、15月齡時的PDI、MDI進行了評價,鐵強化組兒童在9及12月齡時的PDI得分比安慰劑組兒童分別高4分和6.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在15月齡時,鐵強化組兒童的PDI得分僅比安慰劑組高2.9分,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該研究表明,補鐵對于兒童運動功能發育帶來的益處很小并且時間短暫,同時補鐵措施僅限于對PDI的影響,而對于MDI則未發現影響作用。一項針對7~18月齡兒童進行的補鐵干預實驗表明[31],鐵強化組兒童的全量表發育得分比非鐵強化組兒童高5.4分(P

Maria等[32, 33]的研究更多的關注于妊娠期補鐵對于嬰兒行為、智力發育的影響作用。研究發現,孕期補鐵組孕婦所生嬰兒與對照組相比,平均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得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妊娠期補鐵對于嬰兒的智力發育沒有影響。但是與對照組相比,補鐵組孕婦所生兒童發生行為異常的風險卻增加(RR=1.97,95 % CI:1.03~3.80)。Tamura等[4]的研究也表明嬰兒鐵蛋白濃度過高可能與兒童早期的智力發育不良有關(RR=3.3,95 %CI:1.2~9.1)。目前的動物實驗也已證實過量的鐵可致小鼠神經功能損傷[10]。上述研究未見日常補鐵措施能夠對嬰兒的智力及生長發育產生積極影響,甚至過量補鐵很有可能帶來行為發育異常等不良影響。

以上以人群為基礎的研究僅僅關注于特定的血鐵濃度水平對特定年齡兒童行為、智力發育產生的影響,而對于兒童缺鐵時長、嚴重程度等方面動態的、系統的研究卻較少,部分原因是由于對以上概念的界定比較困難。在早期缺鐵的兒童很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并且有可能變得更為嚴重。在危地馬拉進行的一項針對6~24月齡兒童的早期小樣本研究表明[34],僅僅在月齡較大的嬰兒中,認知能力得分的差別才比較顯著。僅有少數嬰兒缺鐵方面的研究對于缺鐵程度的影響進行了評估。一項早期的研究表明缺鐵但不貧血的兒童,其認知水平測驗以及行為能力得分均較低。但是除了兒童鐵缺乏相當嚴重以至于達到貧血程度,其他兩項研究并未得出相一致的結論[35, 36]。另有研究僅在嚴重缺鐵兒童中發現了不良的結果[37]。例如,在桑吉巴針對5~59月齡兒童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38],對于最初Hb

綜上所述,盡管近40年來國內外進行了諸多關于缺鐵以及缺鐵性貧血與兒童行為、智力發育水平之間關系的研究,但目前對二者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仍未達成一致意見,甚至有補鐵干預實驗表明,過量的血鐵水平亦可導致兒童的行為表現發生異常[4, 32, 33]。同時在發展中國家進行的諸多研究中,兒童在患有貧血的同時,往往伴有營養不良、鉤蟲感染、瘧疾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這些影響因素均可對研究結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當前諸多研究在缺鐵或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以及行為、智力發育水平的評價標準上尚未統一,因而對于結論的可比性較差。再者,盡管有縱向研究表明暴露組與對照組的運動功能以及智力發育的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并且對于影響因果推論的各種混雜因素如社會背景、家庭環境等作了較全面的分析,但作為隨訪研究,在研究期間社會經濟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的動態變化仍舊會對兒童的智力發育產生影響。隨機分組的對照實驗在推論暴露與結局的因果關系上具有較高的強度,但補鐵與兒童行為、智力發育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目前的相關研究提供的證據有限。因而尚需嚴格設計的大規模、長期的雙盲隨機對照實驗加以證實。

參考文獻

1 Ezzati M, Lopez AD, Rodgers A, et al. Comparative quantification of health risks: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ion to selected major risk factors[J].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4,1:163209.

2 Lozoff B, Georgieff MK. Iron deficiency and brain development[J]. Semin Pediatr Neurol, 2006,13:158165.

3 衣明紀, 馬愛國, 冉霓,等. 缺鐵性貧血嬰幼兒智能行為發育研究[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2001,1:9092.

4 Tamura T, Goldenberg RL, Hou J, et al. Cord serum ferritin concentrations and mental and psychomotor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t five years of age[J]. J Pediatr, 2002,140:165170.

5 衣明紀, 馬愛國. 缺鐵性貧血對嬰幼兒體格生長及智能行為發育的影響[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02,2:128130.

6 Lozoff B, Jimenez E, Hagen J, et al. Poorer behavioral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 more than 10 years after treatment for iron deficiency in infancy[J]. Pediatrics, 2000,105:E51.

7 Hurtado EK, Claussen AH, Scott KG. Early childhood anemia and mild or moderate mental retardation[J]. Am J Clin Nutr, 1999,69:115119.

8 Roncagliolo M, Garrido M, Walter T, et al. Evidence of altere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velopment in infa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t 6 mo: delayed maturation of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J]. Am J Clin Nutr, 1998,68:683690.

9 Makrides M, Leeson R, Gibson R,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increased dietary iron in breastfed infants[J]. J Pediatr, 1998,133:559562.

10 Ward RJ, Wilmet S, Legssyer R, et al. Iron supplementation during pregnancy a necessary or toxic supplement[J]? Bioinorg Chem Appl, 2003:169176.

11 楊曉光, 翟鳳英.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三 2002居民體質與營養狀況[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147

12 WHO/UNICEF/UNU.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ssessment,Prevention,and Control[O].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1.

13 Horton S, Ross J. The economics of iron deficiency[J]. Food Pol, 2003,28:5175.

14 Youdim MB. Nutrient deprivation and brain function: iron[J]. Nutrition, 2000,16:504508.

15 Felt BT, Beard JL, Schallert T, et al. Persistent neurochemical and behavioral abnormalities in adulthood despite early iron supplementation for perinat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rats[J]. Behav Brain Res, 2006,171:261270.

16 de Deungria M, Rao R, Wobken JD, et al. Perinatal iron deficiency decreases cytochrome c oxidase (CytOx) activity in selected regions of neonatal rat brain[J]. Pediatr Res, 2000,48:169176.

17 Beard JL, Felt B, Schallert T, et al. Moderate iron deficiency in infancy: biology and behavior in young rats[J]. Behav Brain Res, 2006,170:224232.

18 Wang X, Wiesinger J, Beard J, et al. Thy1 expression in the brain is affected by iron and is decreased in Restless Legs Syndrome[J]. J Neurol Sci, 2004,220:5966.

19 Connor JR, Menzies SL. Relationship of iron to oligodendrocytes and myelination[J]. Glia, 1996,17:8393.

20 Rao R, Tkac I, Townsend EL, et al. Perinatal iron deficiency alters the neurochemical profile of the developing rat hippocampus[J]. J Nutr, 2003,133:32153221.

21 Dahl RE. Adolescent brain development: a period of vulnerabilities and opportunities. Keynote address[J]. Ann N Y Acad Sci, 2004,1021:122.

22 Siddappa AJ, Rao RB, Wobken JD, et al. Iron deficiency alters iron regulatory protein and iron transport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perinatal rat brain[J]. Pediatr Res, 2003,53:800807.

23 Pollitt E. A developmental view of the undernourished child: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e study in Pangalengan, Indonesia[J]. Eur J Clin Nutr, 2000,54 Suppl 2:S210.

24 Shafir T, AnguloBarroso R, Jing Y, et al. Iron deficiency and infant motor development[J]. Early Hum Dev, 2008,84:479485.

25 Shafir T, AnguloBarroso R, Su J, et 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infancy and reach and grasp development[J]. Infant Behav Dev, 2009,32:366375.

26 Corapci F, Radan AE, Lozoff B. Iron deficiency in infancy and motherchild interaction at 5 years[J]. J Dev Behav Pediatr, 2006,27:371378.

27 梁穎, 趙亞茹. 輕度缺鐵性貧血對嬰幼兒智能及行為發育影響的研究[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2,12:738740.

28 McCann JC, Ames BN. An overview of evidence for a causal relation between iron deficiency during development and deficits in cognitive or behavioral function[J]. Am J Clin Nutr, 2007,85:931945.

29 Sherriff A, Emond A, Bell JC, et al. Should infants be screened for anaemia? A prospective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haemoglobin at 8, 12, and 18 months and development at 18 months[J]. Arch Dis Child, 2001,84:480485.

30 Moffatt ME, Longstaffe S, Besant J, et al. Preven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d psychomotor decline in highrisk infants through use of ironfortified infant formul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 Pediatr, 1994,125:527534.

31 Williams J, Wolff A, Daly A, et al. Iron supplemented formula milk related to reduction in psychomotor decline in infants from inner city areas: randomised study[J]. Bmj, 1999,318:693697.

32 Parsons AG, Zhou SJ, Spurrier NJ, et al. Effect of iron supplementation during pregnancy on the behaviour of children at early school age: longterm followup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Br J Nutr, 2008,99:11331139.

33 Zhou SJ, Gibson RA, Crowther CA, et al. Effect of iron supplementation during pregnancy on the intelligence quotient and behavior of children at 4 y of age: longterm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m J Clin Nutr, 2006,83:11121117.

34 Lozoff B, Brittenham GM, Viteri FE, et al. Developmental deficits in irondeficient infants: effects of age and severity of iron lack[J]. J Pediatr, 1982,101:948952.

35 Lozoff B, Brittenham GM, Wolf AW, et 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nd iron therapy effects on infant developmental test performance[J]. Pediatrics, 1987,79:981995.

36 Walter T, De Andraca I, Chadud P, et 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dverse effects on infant psychomotor development[J]. Pediatrics, 1989,84:717.

37 Lozoff B, Brittenham GM, Viteri FE, et al. The effects of shortterm oral iron therapy on developmental deficits in irondeficient anemic infants[J]. J Pediatr, 1982,100:351357.

嬰兒補鐵范文4

鐵的含量、吸收與排泄

成人正常體內含鐵量約3-6克,隨年齡、體重、血紅蛋白水平而異。男性體內總鐵量稍高于女性。體內鐵約2/3存在于紅細胞的血紅蛋白中,少部分以鐵蛋白形式儲于肝、脾、骨髓、腸粘膜等組織,肌肉、酶、血漿內鐵含量極少,只占總量1/10左右。

鐵主要在十二指腸、空腸上段吸收,食物中鐵屬三價羥化高鐵,在胃內經胃蛋白酶、鹽酸及維生素C 等還原物質的作用,高價鐵變為亞鐵(二價)。鐵的排泄甚微,可通過糞便、尿、汗、膽汁及乳汁等途徑排出體外。正常情況下鐵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動態平衡。

鐵的需要量與來源

一般嬰兒體重每增1公斤,應補鐵35-40毫克;兒童每增2.5公斤,需鐵100毫克;青春期后生長發育增速,女孩子月經來潮失血均應額外補鐵,每日需額外補鐵0.5-1.0毫克。

鐵的來源分內源性、外源性兩種。人體內紅細胞不斷更新,每24小時約有6.3克血紅蛋白(含鐵21毫克)經處理后重新被利用,稱內源性;外源性主要來自食物,雞蛋、豬肝、豆類、豆制品含鐵最多;海帶、木耳、蘑菇次之;芹菜、白菜、菠菜、水果等更次之。小嬰兒受年齡限制,只能選擇蛋黃、菜泥類食品。

小兒為什么易患缺鐵性貧血?

大致原因有:①先天性儲鐵不足:胎兒獲得的鐵以妊娠最后3個月為多,故早產、雙胎、多胎、胎兒失血或孕母嚴重缺鐵均可能使胎兒儲鐵減少;②鐵攝入不足: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鐵量均低,如小嬰兒3-4個月不及時添加蛋黃等含鐵多的輔食,易發生貧血;③嬰兒生長發育過快:1歲時血紅蛋白增加至生時的2倍,如孩子長的大,長的快,那么鐵的需要量將增加;④鐵的吸收障礙,如慢性腹瀉、食物搭配不合理,都可影響吸收,增加排泄量;⑤鐵丟失過多:長期慢性失血的患兒如腸息肉、腸道畸形、鉤蟲病、鮮奶不煮熟直接喂養導致的過敏性腸出血等。

你會早期識別缺鐵性貧血嗎?

缺鐵性貧血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6個月-2歲小兒最多見。因為發病緩慢,家長常不易察覺,不少情況都是在看病的過程中由醫生發現的。早期主要表現為口唇、指甲床漸變白;乏力、不愛活動;食欲低下,易出現舌炎、口腔炎;煩躁不安、精神不集中、偏食、異食癖等;年長兒可表現出學習成績降低。這時應趕快尋找有無缺鐵因素,及早就醫,及早診治。

缺鐵性貧血的治療須知

輕癥可食補,根據患兒的年齡適當增加含鐵質豐富的食物;中度缺鐵貧血,要去除病因(不良的飲食習慣及疾病),口服鐵劑,選用二價鐵鹽制劑,以兩餐之間口服為宜,同時服用維生素C,可減少胃腸不良反應,又可增加吸收。牛奶、咖啡及抗酸類藥與鐵同時服用會影響鐵的吸收。治療1-2周血紅蛋白會逐漸上升,3-4周可恢復正常,這時應繼續服鐵劑1-2個月以增加鐵的儲備。

有的家長去病心切,常要求醫生注射鐵劑,注射鐵劑易發生不良反應,甚至出現過敏反應,有報道因此而導致死亡的案例,必須慎用。除非是系統用鐵劑口服無效或胃腸反應太重,不耐受的,才在醫生指導下決定鐵注射劑的種類和劑型。

缺鐵對人體的免疫功能、小兒生長發育、神經、精神、行為等方面都可造成影響。嬰兒肺炎、腹瀉、佝僂病、營養不良、缺鐵貧血常相伴而生就是個實例。

嬰兒補鐵范文5

對嬰兒來說,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是1歲以內,嬰兒期的嚴重貧血影響的不僅僅是兒童的體格生長,嚴重的甚至會對神經心理發育損害產生嚴重的影響,比如以后的語言、運動、個人社會的能力等。缺鐵 [1]是貧血最常見的原因。由于從母體獲得的鐵消耗殆盡,對于 4~6月齡嬰兒來說,極容易缺鐵,更重要的是此時期是嬰兒生長速度較快的時期,對鐵的需求量增加,缺鐵性貧血易出現。所以本研究選取6月齡嬰兒檢測血常規,這些嬰兒近期均在本院兒童保健門診就診過。由此來分析貧血與產重、性別、輔食添加時間之間的相關關系。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并選取了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的6月齡嬰兒104例為研究對象,這104例均在本院兒保門診就診過,包括男嬰兒53例,女嬰兒51例。除去早產兒、雙胎、產重大于4000g或小于2500g、患有遺傳代謝性疾病的高危兒童,選取母親在孕期無嚴重貧血情況、且均為母乳喂養的嬰兒。

1.2 方法

檢驗科專業人員在嬰兒6月齡時,采取末梢血樣,在血常規檢測時使用sysmex 1000i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從主要帶養人處獲取了一定的的臨床資料。1.3 觀察指標

對于血紅蛋白值來說,介于6~59個月的兒童診斷為貧血是小于110g/L[2]。其中90g/LQHb110g/L的兒童診斷為輕度貧血;而60g/LQHb90g/L可診斷為中度貧血;而對于30g/LQHb60g/L的兒童可診斷為重度貧血;Hb30g/L則可診斷為極重度貧血。

1.4 分類的標準

我們知道,對于足月新生兒來說,平均出生體重3000g,因此比較產重R3000g的6月齡嬰兒組和

1.5 統計方法

對收集數據進行分析時采用 SPSS17.0軟件,用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時P0.05為差異。

2.結果

2.1 血紅蛋白結果的分析關于6月齡嬰兒的研究。分析了研究中的104例6月齡嬰兒關于血紅蛋白的研究結果,其中嬰兒中有91例的血紅蛋白R110g/L而血紅蛋白110g/L的嬰兒有13例,有高達12.50%的貧血率;其中,9個是輕度貧血嬰兒,占據了整體的8.65%(9/104);而中度貧血的嬰兒有4個,占據了整體的3.85%(4/104)。

2.2 關于比較不同性別6月齡嬰兒的貧血率。對不同性別的6月齡嬰兒的貧血率進行比較,貧血率為15.09%的是男嬰,貧血率為9.8%的是女嬰,并沒有明顯的差異存在這兩組數據之間(P0.05)

2.3 6月齡嬰兒的貧血率與產重之間的關系。對產重R3000g和

2.4 研究6月齡嬰兒添加輔食時間和貧血率之間的關系。通過比較不同時間添加輔食的6月齡嬰兒來得出結果。比較大于6月齡和4~6月齡開始添加輔食的兩組6月齡嬰兒的貧血率,其中嬰兒貧血率為5.56%的是4~6月齡開始添加輔食的嬰兒,嬰兒貧血率為20%的是大于6月齡開始添加輔食的嬰兒,由研究的數據明顯可以看出,前者的貧血率小于后者的貧血率(P0.05)

3.討論

孩子是否“缺鈣、缺鋅”一直是中國家長所糾結的問題,而“缺鐵”是嬰兒時期非常容易出現的微量元素缺乏情況。通過多輪的研究與試驗,6月齡嬰兒貧血率高達到12.50%是本研究發現的結果,貧血會不僅僅影響嬰兒體格生長,更嚴重的會影響到神經心理發育的狀況,這點尤為重要。缺鐵作為嬰兒期貧血最常見的原因,對于正常足月出生的健康嬰兒來說,體內的鐵存儲量會呈慢慢下降趨勢,而在4個月后,體內鐵儲存量就降到了出生時鐵量的一半,鐵量較少明顯。因此在此期最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3]的原因就是6月齡嬰兒體內由母體提供的存儲那一部分鐵消耗殆盡。

3.1 由一定數據顯示,女性迎來青春期,發育開始后,月經的出現,微量元素的丟失隨之也開始出現,眾所周知的是,一般女性食物的攝入量小于男性,所以就出現了女性的貧血率遠高于男性的情況[4]。而對于嬰兒期來說,嬰兒期男女擁有一致的血紅蛋白正常參考值,所以,由研究數據可知,嬰兒期性別并不是影響血紅蛋白值的嚴重因素。

3.2 據相關數據報道,對于低出生體重兒來說,嬰兒產重如果越小,鐵蛋白值就會越低,由此可見,出生體重與鐵營養指標有密切相關的關系[5]。我們都知道,3000g是新生兒平均出生的體重,低于該值可能出現而宮內儲備鐵量不足出現的原因可能就是體重低于3000g,由此而來,就大大增大了引發貧血的可能性。

3.3 輔食添加的時間也會對貧血率造成較大影響,其中輔食添加時間大于6月齡嬰兒組貧血率明顯高于4~6月齡嬰兒組(P0.05)。因為嬰兒食品中最好的天然食品就是母乳,所以本研究所選取的是母乳喂B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的可信度就大大增加。嬰兒在母乳喂養時期,嬰兒所需的鐵含量母乳不能完全供給,我們知道,生長速度極快是而4~6月齡嬰兒的生長特點,而此時期嬰兒對鐵的需求量也急劇增加,所以就必須通過其他渠道獲得鐵的供給,而適時地添加輔食是可觀的方式,可有效的增加嬰兒體內鐵含量,用來彌補母乳不能足夠提供給嬰兒的那一部分營養素[6]。

對于4~6月齡嬰兒來說,體內的調節機制還在發育狀態,所以嬰兒體內的鐵代謝也并不完善,這樣一來,營養性貧血就極容易出現,這時候輔食的添加就有必要了。這時期也是家長和有關嬰兒保健人員應注意預防嬰兒貧血的時期了。

而對于廣大家長來說,為了孩子未來的健康發育和成長,家長們也應一定程度的提升自身對嬰兒貧血的認知,做到在家里就能很好的預防寶寶貧血的出現。相關部門也應做好一定的宣傳教育工作,對有關嬰兒貧血的相關知識進行有效宣傳,使之深入社區,深入人心,避免盲從。同時對于普通家長朋友們來說,還要做到的就是合理的進行添加輔食,由此而來,含鐵量較高的水果和蔬菜,以及其他有益健康的食物就應適時適量的作為嬰兒的輔食。這樣一來,鐵的攝入量就得到提高,并且能有效地促進嬰兒對鐵的吸收。所以應將合理的母乳喂養和適時的輔食添加結合起來,使母乳喂養和輔食添加之間的關系得到均衡,用更合理的喂養方式,更科學的輔食添加,使嬰兒具有更健康的營養狀況,這也使廣大家長朋友和廣大醫者所期盼的,也是我們研究的意義所在。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嬰兒時期,保健工作應引起人們的重視,而添加輔食的時間,控制在4~6月齡比較合適,應逐步添加,還應注意,特殊情況特殊考慮。而對于嬰兒的血紅蛋白是否異常,6月齡嬰兒的血常規檢測工作也要做好,以便能夠及時發現是否有異常情況出現。嬰兒的缺鐵性貧血和營養性缺F的患病率都比較高,對于臨床工作者們來說,更加關注6月齡嬰兒貧血問題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兒童是下一代的希望,在嬰兒時期,我們可以利用研究的結果和現代醫學技術對嬰兒的生長和發育盡早的進行干預和治療。值得強調的是,嬰兒時期的保健工作十分重要,不應盲目盲從,醫學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利用現代科技對嬰兒的保健工作做出更科學合理的設計,使保健工作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

參考文獻

[1]Dallman PR, Yip R, Johnson C. Prevalence and causes of anemia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6 to 1980[J]. Am J Clin Nutr,1984,39:437-445.

[2]王衛平.兒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55-358.

[3]賀容.嬰兒不同喂養方式貧血狀況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6):1398-1398.

[4]汪之頊等.青春期后男女學生血紅蛋白及貧血狀況的比較[J].衛生研究,2003,32(3):144-146.

[5]于陽等.低出生體重兒出生時鐵營養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新生兒科雜志,1987,2(2):49-50.

[6] 劉湘云等.兒童保健學[M].4 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60-72.

[7]57例1~4個月嬰兒缺鐵性貧血相關病因初探[J]. 李馨,王健. 貴州醫藥. 2008(12)

[8]乳母補鐵防治嬰兒缺鐵性貧血療效觀察[J]. 張培蘭,屈梅,楊樹杰. 中國社區醫師. 2004(23)

[9]乳母補鐵治療嬰兒缺鐵性貧血效果的評價[J]. 宋紅潮. 廣西醫學. 2003(04)

[10]乳母補鐵對嬰兒缺鐵性貧血防治的觀察[J]. 崔欣華.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03(05)

嬰兒補鐵范文6

孕期缺鐵性貧血的定義及流行現狀

鐵缺乏(Iron Deficiency,ID)是指體內貯存的鐵不能滿足正常組織細胞需要的一種狀態。IDA是指體內用于合成血紅蛋白的貯存鐵耗盡,血紅蛋白生成障礙而導致的貧血。臨床上兼有貧血和缺鐵的癥狀,化驗呈現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象、血清鐵和鐵蛋白濃度及運鐵蛋白飽和度降低,骨髓細胞內外鐵均減少或消失等特點。ID時先出現貯存鐵的耗盡,隨后是紅細胞生成缺鐵期,之后表現出貧血的一系列臨床及實驗室指標改變。我國數據表明,血紅蛋白<110g/L多數與缺鐵有關。由于孕前月經失血和孕期鐵需要量的明顯增加,所以孕婦罹患IDA。

IDA遍及世界,但地區差異大,這與經濟發展情況和婦女社會地位密切相關。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孕婦IDA發生率有顯著性差異,據資料顯示發達國家妊娠期婦女貧血患病率為10%~20%,在發展中國家為30%~40%[4]。我國1998年調查發現[5],孕婦貧血患病率為42.1%,中重度貧血占近一半,部分貧困縣孕婦的貧血患病率達到60%以上。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6],我國孕婦ID、IDA患病率分別是為42.6%、19.1%;隨著孕期的增加,ID、IDA患病率呈明顯增加趨勢,孕早期ID、IDA患病率分別為39.9%、9.6%,孕中期為38.8%、19.8%,孕晚期為51.6%、33.8%。

孕期補鐵的研究

補充鐵的時機:20世紀80年代以前,對于廣泛存在的孕期1DA,以治療為主。但IDA是一個較緩慢的發展過程,一旦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若再加大劑量補充鐵劑往往會因不良反應顯著增大而不能繼續治療。為此,有人提出以預防為基礎的補鐵方式,即預防性增補(preventive supplementation)。①從孕前開始增補:有學者提出,從孕前一段時間開始間隔補鐵,使得育齡婦女進入孕期時即有充足的鐵儲備。一項對育齡婦女的研究顯示,認為長期每周補鐵要優于短期每日補鐵,提示從孕前3~6個月開始每周補充鐵和葉酸,可以在孕早期獲得理想的血紅蛋白和鐵蛋白水平。而WHO在越南對育齡婦女和孕婦的一項最新研究認為孕前至少3個月開始,6個月更佳,對育齡婦女開始補鐵,可顯著降低進入孕期時及整個孕期發生貧血的風險。這也為上述結論提供了佐證。②從孕早期增補:美國Siega等[7]提出孕早期即開始預防性的增補,以保證妊娠期充裕的鐵儲備。在對此進行的研究中,結果表明,孕早期進行預防性的增補可以降低妊娠期ID的危險性,改善不良妊娠結局。另有研究表明,在孕早期開始補充鐵和葉酸會比在孕晚期通過加大劑量的方式補充更能防止鐵和葉酸缺乏現象的發生[8]。國內也有不少學者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認為孕婦補鐵宜從孕早期開始。③從孕中期增補:妊娠20周以前IDA發生率并不高,在妊娠后期,尤其是足月妊娠時發生率明顯上升。妊娠期若不補充鐵劑,大部分孕婦的貯備鐵將被耗盡,鐵水平明顯下降,直至產后6個月血清鐵蛋白也很難恢復至非孕時期的正常水平。近年來對孕期補鐵進行了大量研究,認為從妊娠20周開始適當補充鐵,能明顯改善孕婦鐵的缺乏,故建議對所有孕婦常規補鐵。

補充鐵劑的方式:①常規補鐵:WHO推薦孕婦從孕中期開始應每天補充鐵元素,在IDA發生率<20%的地區,每天應補鐵60mg而在IDA高發地區,每天應補充120mg。我國也有專家建議,妊娠4~5個月開始常規補充鐵劑,每天口服硫酸亞鐵0.3g,直至足月,同時每天補充維生素C 300mg,以促進鐵的吸收。但由于鐵劑不良反應及部分孕婦缺乏對補鐵的認識等因素使常規補鐵方案難執行,目前亦缺乏對孕婦補鐵的依從性隨訪督查資料。②選擇性補鐵:對明確缺鐵者選擇性補鐵較常規補鐵更為理性。有專家提出[9],在實施補鐵之前對體內鐵狀態進行評價,根據一定指標判斷是否需要補鐵,比如以孕早期鐵蛋白含量作為判斷依據,低于30mg/ml則需要補鐵,反之則不需要。Milman[10]進行的一項研究是根據孕婦孕早期體內不同血清鐵蛋白水平來制定其不同預防性增補劑量,該研究認為對于ID的預防,建議體內鐵蛋白≤30μg/L的孕婦每日補鐵80~100mg,體內鐵蛋白在30~70μg/L的孕婦每日可補充鐵劑40mg,對于IDA的預防,建議體內鐵蛋白≤70μg/L的孕婦每日可補充鐵劑40mg,而鐵蛋白>70μg/L者,則可不用補鐵。③間隔增補鐵劑:現已有一些地區實行每周補充一劑或數劑相對較大劑量的鐵劑來代替每日連續補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1~12]。一項評價孕期每日補充鐵劑與間隔補充鐵劑對母嬰影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結果表明,每日補充鐵劑的孕婦不容易發生孕期ID和IDA,但對血液系統的不良反應也較普遍存在,對于妊娠期貧血現象,每日補鐵孕婦和每周補鐵孕婦間無較顯著性差異,但是血液系統不良反應不容易在每周食物補鐵孕婦中發生[13]。每日補鐵的有效劑量與間隔補鐵相比,每片鐵劑平均作用沒有明顯差異,二者改善血紅蛋白的微小差別在于每日補鐵的總劑量要遠遠高于間隔補鐵總劑量,使得前者血紅蛋白效應略高于后者。我國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一項研究認為,每日補充60mg元素鐵與每周補充120mg元素鐵的效果相似。周瑞華[14]的研究也得到類似結論,但間隔補鐵組每周補鐵60mg,12周后雖然血紅蛋白得到改善,但沒有阻止紅細胞游離原葉琳(FEP)的增高,與每日補鐵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孕晚期的ID發生率也明顯高于每日補鐵組,提示每周補鐵組補鐵劑量可能偏低。另外,每周增補不適宜已有貧血的婦女,由于孕期對鐵的需要量增加,如果婦女孕前體內鐵貯存就不足,孕期開始增補鐵劑又較晚的話,增補鐵劑的預防效果往往欠佳,間隔增補尤其如此。因此,有學者提出了預防性增補,即育齡婦女從孕前數月開始每周服用含60mg元素鐵增補劑一次,這樣到懷孕時,體內就具備了相當的鐵貯存。初步研究表明,這種增補方法對于孕婦貧血的預防具有一定作用,但仍需要進一步研究。④鐵劑與其他營養素同時增補:雖然ID是發生孕期營養性貧血最主要的因素,但是體內其他營養素,如維生素A、B12、C、E,核黃素和葉酸的缺乏也會對貧血的發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而IDA與微量元素的關系也逐漸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因此提倡孕婦補鐵的同時補充多種物質。在鐵補充的過程中,單純補鐵不僅吸收率低,而且還出現了很多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便秘等,從而加重孕婦原有的胃腸道疾患。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補鐵過程中,同時補充多種維生素、葉酸、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素,可以促進鐵的吸收[15~17]。然而,Ramakrishnan等[18]曾對單一補鐵方法(FE)和鐵加微量元素配伍補鐵方法(EE)進行比較,結果表明,EE組對象在孕早期平均血紅蛋白水平高于FE組,貧血發生率也低于FE組,在妊娠晚期,兩組中幾乎一半的孕婦均有貧血癥狀,因此,該研究認為鐵加微量元素配伍補充法對不同時期補鐵有效性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孕婦補鐵的安全性

孕期是否常規預防性補鐵及補充安全劑量的確定一直以來是爭論的熱點。對于體內本身不缺鐵的孕婦來說,補鐵可能會造成體內鐵過量。鐵在人體內是封閉式循環,鐵貯存負荷過大,轉運機制完全飽和,會導致鐵運輸過程中的失能,這種形式的鐵很容易被薄壁組織器官吸收。而鐵是第一線的致氧化劑,可導致游離基因對組織的損傷;影響孕婦和胎兒對其他重金屬如鋅的吸收;還會使孕婦血液黏度增加、患色素沉著的幾率增大,對母親和胎兒都造成不良影響[19]。在發展中國家最常見的鐵過量疾病便是重型遺傳性貧血或地中海貧血,對這類臨床病例,應避免補鐵。鐵過負荷還可導致各種臨床疾病,如糖尿病、癌癥及心血管疾病,雖然二者的聯系還不十分明確,但鐵過負荷對機體損害的重要性應值得高度重視[20~22]。目前,國際上沒有妊娠期補鐵的特別推薦或規范,而如何確定誰需要補鐵卻是普遍的共識,可從貧血流行病學的高危因素識別哪些人能從補鐵中獲益。孕婦補鐵需因人而異,有必要進行IDA相關參數的測定,掌握補鐵的適應指證,合理地指導補鐵以免過量補鐵。

總 結

孕期補鐵已顯示對預防或治療無論中等度或嚴重IDA是有利的,但在許多發展中國家,要有效降低貧血,除補鐵之外還應考慮其他營養素的補充,更重要的是必須提高補鐵項目的可操作性以確保其有效性。我國幅員遼闊,東西部經濟發展差距較大,生活水平懸殊,農村孕婦營養水平低于城市婦女,以一種標準和模式指導孕期營養是欠科學、不客觀的,有必要進行地域和人群特異性的大型臨床研究,方可制定出適宜于當地孕婦更科學的營養指南。孕期補鐵存在的安全問題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如補鐵人群的適應指征、安全劑量的確定、補鐵最佳時間、不同鐵劑的應用,以保證補鐵不影響母嬰的身心健康。另外還要適當的補鐵方式,以促進鐵劑的最大吸收率和減輕治療的不良反應。目前科研工作者已將研究重點放在設計一種使用方便、低毒甚至無毒、并具有高生物利用率的鐵富集度高的強化物質上,例如富鐵酵母,用以緩解缺鐵這一全球性的營養素缺乏問題,相信不久會開發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風芝,郝偉偉,姜雯.孕婦貧血狀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20):3833-3839.

2 薛曉麗.1815例孕婦貧血狀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7):2363-2364.

3 Piammongkol S,Chongsuvivatwong V,Williams G,et a1.The 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rural Thai-Muslim pregnant women in Pattani Province[J].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2006,37(3):553-561.

4 許建飛.孕婦貧血狀況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24):3323.

5 林良明,劉玉琳,張新利,等.1998年中國育齡婦女貧血情況調查[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2,13:102-107.

6 廖清奎.中國孕婦、育齡婦女鐵缺乏癥患病率調查[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4,25:653-657.

7 Siegar AM,Hart zema AG,Turnbull C,et al.The effects of prophylactic iron given in prenatal supplements on iron status and birth outcom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 J Obstet Gyneol,2006,194(2):512-519.

8 Lee JI,Lee J A,Lim H S.Effect of time of initation and does of prenatal iron and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iron and folate nutriture of Korean women during pregnancy[J].Am J Clin Nutr,2005,82(4):843-849.

9 Park CH,Lee JK,Seo KA,et al.Is Routine lron Sulpplementation[J].Needed During Gestation J Obstet Gynaecol Res,2003,29:207.

10 Milman N,Byg KE,Bergholt T,et al.Body iron and individual iron prophylaxis in pregnancy-should the iron does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serum ferritin[J].Ann Hematol,2006,85(19):567-573.

11 杜娟,蘇亮,李娟,等.孕母間斷補鐵對預防嬰兒缺鐵性貧血的作用觀察[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14(3):274-275.

12 任愛國,王娟,李竹.間隔增補鐵劑預防孕期貧血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5):681-683.

13 Pena RJP,Viteri FE.Effects of routine oral iron Sulpplementation with or without folic acid for women during pregnancy[DB/CD].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6,19(3):CD004736.

14 周瑞華,李占山,唐詠梅,等.間隔補鐵對防治孕婦缺鐵性貧血效果的評價[J].營養學報,2001,23:313-316.

15 Juarez VJ,Bonizzoni E,Scotti A.Iron plus is more effective than iron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in pregnancy:A randomized,double clinical trial[J].BJOG,2002,109(9):1009-1014.

16 王朝旭,王小雪,武虹,等.妊娠婦女補充核黃素、VA對缺鐵性貧血影響[J].中國公共衛生,2008,24(2):147-148.

17 楊朝愛,張翠芹.微量元素缺乏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研究現狀[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18):2243-2245.

18 Ramakrishnan U,Neufeld LM,Gonzalez LT,et al.Multiple micro-nutrient supplements during pregnancy do not reduce anemia or improve iron status compared to iron-only supplements in Semirural Mexico[J].J Nutr,2004,134(4):898-907.

19 Swaminathan S,Fonseca VA,Alam MG,et al.The role of iron in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J].Duabetes Care,2007,30(7):1926-1933.

20 王莉,段相林,王英澤,等.鐵紊亂相關疾病的研究進展[J].生理科學進展,2007,38(4):307-3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毛片 | 91精品国产99久久 |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91 | 国产精品成 | 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 国内精品99 | 在线中文高清资源免费观看 |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 | 国产一级特黄全黄毛片 | 国产超级乱淫片中文 |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 欧美激情亚洲图片 | 日本亚欧乱色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片91 | 国产91原创| 精品视频第一页 | 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 成人日韩在线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 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亚洲欧洲 |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 | 美日韩中文字幕 |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黄色在线 |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麻豆 | 999成人国产精品 |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 精品国产成人综合久久小说 | 图片一区| 天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入口 | 夜色毛片永久免费 | 欧美交性又色又爽又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