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自由貿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自由貿易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自由貿易范文1

推動外貿物流創新發展:整合了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四大保稅區后的上海自貿區利好外貿物流。長江是全球最大的內河水運通道,被稱為黃金水道。上海港90%的集裝箱貨源來自長江經濟帶,浦東機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貨運機場也依賴長江經濟帶。

FTZ與FTA的本質區別: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FTZ):是根據本國(地區)法律法規在本國(地區)境內設立的區域性經濟特區。這種方式屬一國(或地區)境內關外的貿易行為,即某一國(或地區)在其轄區內劃出一塊地盤作為市場對外做買賣(貿易),對該地盤的買賣活動不過多的插手干預、且對外運入的貨物不收或優惠過路費(關稅)。與國際上傳統自由貿易區(FTA)不同的是,傳統自由貿易區是多個國家一起玩,游戲規則多國共同制定;而這種方式是一國在自個的地盤玩,自己地盤自己做主,游戲規則自己制定。

傳統的自由貿易區(FTA):是根據多個國家之間協議設立的包括協議國(地區)在內的區域經濟貿易團體。指多個國家或地區(經濟體)之間做買賣生意(貿易),為改善買賣市場,彼此給予各種優惠政策:至于怎樣做買賣,不是某一國說了算,而是在國際協議的基礎上多國合作伙伴一起商議制定游戲規則,按多國共同制定的規則進行。

上海自貿區肩負四項重大使命

上海自貿區建設的重大意義已被理論界普遍認可。面積達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不僅是國內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區,更是后WTO時代應對美國主導下的全球自由貿易新格局的重大舉措,也是調整國內經濟貿易結構、促進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先行試驗區。專家也將其視為與1979年建立深圳特區、2001年加入WTO同等級別的重大改革舉措。因此,上海自貿區的成立肩負了重大使命。

一是貿易自由化:即沒有海關監管、查禁、關稅干預下的貨物自由進口、制造和再出口。上海要做貿易中心,盡管有航運的優勢,但是比不過舟山和寧波,所以上海的目的不是做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是做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倫敦不過就是幾百萬標箱)。這里面最核心部件有兩個,一是吸引跨國公司總部(包括資金、運營和營銷),另一個就是構架大宗商品交易平臺。

二是投資的自由化: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非禁即入,除了負面清單規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這特別針對的是服務業――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社會服務、文化服務,六大領域全部開放。實踐證明,不管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凡是對外開放比較徹底、積極參與全球資源競合的領域,都會發展較好、競爭力變強。因此自貿區內投資大部分會實行備案制,取消外資持股比例或經營范圍等諸多限制。

自由貿易范文2

關鍵詞:中國;韓國;中韓自由貿易區

一、中韓經貿關系

1992年中國與韓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后,中韓兩國間的對外貿易和經濟合作在兩國政府及民間團體的積極推動和不斷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中韓雙邊貿易發展迅速,貿易額從1992年50億美元迅速攀升至2008年的1861億美元,增加了36倍。表1給出了2001-2008年中韓貿易的變化情況。現在韓國是中國第6大貿易伙伴。從2004年7月起至今,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韓國第1大貿易伙伴。

在中韓貿易關系迅速發展的同時,中韓之間投資增長快速而且投資規模也不斷擴大。中國商務部《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顯示到2008年底,中國共對韓投資將達9.66美元。2008年韓國對華投資項目為2226個,實際直接投資也31.35億美元。

二、中韓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

所謂的中韓自由貿易區就是指中韓兩國為取消中韓之間的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實現中韓相互之間的貿易自由化所進行的地區性自由貿易安排。

中日自由貿易區理論上的可行性。一般而言,自由貿易區的靜態效應初步包括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兩個方面。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效應取決于貿易創造效應與貿易轉移效應之間的比較,一般來說,當貿易創造效應大于貿易轉移效應時,則建立自由貿易區是有利的。自由貿易區除了可以帶來靜態福利效應外,還可獲得動態效應。這些動態效應是由于競爭的加強、經濟的規模化、投資的增大以及經濟資源的有效利用的動態增長效應。一般而言,建立自由貿易協定所產生的動態效應被認為比靜態效應要大得多,而且更為重要,這成為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重要決定因素。陳巖(2001)對兩國自由貿易區的理論的分析,包含且超越了一般的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的分析,這也適于中韓自由貿易區。

(一)韓國是中國第6大貿易伙伴,而中國是韓國的第1大貿易伙伴

從國際上實行自由貿易區的實踐來看,中日兩國貿易的結合度比一些實行了自由貿易區的國家要高。就中韓自由貿易區的福利增加而言,我們的預測是1-2年短期將增加300億美元的貿易額,有助于中韓貿易早日突破2000億美元,甚至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超過中日貿易額。

(二)中韓經濟的互補性

中韓勞動力資源的互補,中國有大量富余的勞動力,勞動力成本較低,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不及韓國的1/10,而韓國勞動力成本高。中韓的產業結構互補,韓國技術密集型產業和IT產業發達,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制造業發達。中韓出口商品結構互補,兩國在商品貿易上不存在過于明顯的競爭關系卻存在著很強的合作空間。

(三)中韓都是WTO成員和APEC成員

韓國較早加入了WTO。中國2001年加入WTO,WTO評估的結果是中國已經按照WTO規則要求積極調整有關經濟法規政策,即原來的貿易政策和法規向國際接軌,使外商投資與貿易及其生產經營更有利于市場規律和國際慣例進行,中國做出的市場開放承諾使市場準入程度有大幅度擴大,擴寬了投資與貿易領域;關稅壁壘及非關稅壁壘的大幅度取消降低,中國實現了加入WTO時的承諾。

(四)中韓有地理、歷史、文化淵源

中韓地理上鄰近,適合開展經濟貿易,兩國在歷史、文化上淵源久遠,中韓兩國自古是友好鄰邦,文化、傳統就非常接近,人文交流十分頻繁,能彼此交融,在價值觀上差異不大,都屬儒家文化區,這為兩國間的合作減少了因文化、價值觀差異所帶來的障礙,在經濟貿易投資等方面能更順利合作。

同時,中韓自由貿易區建立可以突破“難產”的中日韓自由貿易的工作。

三、推動中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

中韓自由貿易區是可行的,在這個問題上已經很明確。接下來就應該開始中韓兩國的自由貿易區談判工作,將建立中韓自由貿易區落實到行動上。

我們注意到中韓自貿區官產學聯合研究于2006年11月由兩國政府宣布啟動,到現在雙方已舉行了5次會議。第一次會議于2007年3月22-23日在北京舉行。第二次會議于2007年7月3-4日在韓國首爾舉行,雙方討論了部分工業部門以及原產地規則和貿易救濟措施等問題。第三次會議于2007年10月24-26日在山東威海舉行,雙方就貨物貿易的部分工業部門和農林漁業、服務貿易以及投資等相關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第四次會議于2008年2月18-20日在韓國濟州舉行,雙方就農林漁業、制造業、競爭政策、知識產權、政府采購、動植物檢驗檢疫(SPS)、海關程序、原產地規則和經濟合作等進行了討論。第五次會議于2008年6月11-13日在北京舉行,雙方就聯合研究報告中的農林漁業、韓棄用兩項“特保條款”和總體結論建議等進行了討論。這種研究時間有些過長了,可能已經“吃掉”了一定的中韓自由貿易福利。現在需要的是切實的行動,第一步要在關稅上中韓實現自由貿易區的要求,而后再逐步在非關稅壁壘等方面實現自由貿易區的要求,有些特殊的產業、產品問題等可以擱置。

總之,現在中韓兩國應該要積極推進中韓自由貿易區建設,不要浪費中韓自由貿易區的潛在福利。

參考文獻:

1、陳巖.國際一體化經濟學[M].商務印書館,2001.

2、陳巖.東亞再崛起[M].人民出版社,1999.

自由貿易范文3

中國和智利于2005年11月18日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FTA),于2006年10月1日啟動實施。該協定是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以來中國與外國簽訂的第二個自由貿易協定,是中國與拉美國家簽署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也是中國簽署的第一個國家間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對中智全面合作伙伴關系產生深遠影響。雖然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協定是中國第一個國家間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但是國內對于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協定會產生的貿易效應以及中智產品貿易結構的研究很有限,大部分還是對中智自由貿易協定的評價及展望。鑒于此,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對中智自由貿易協定對中智貿易的影響進行實證檢驗。

一、中智貿易規模與結構

自1970年12月15日開始,智利與中國建交,是拉美國家中同中國開展經貿交往較早的國家之一。經過多年發展,中智貿易發展迅速,特別是中智自由貿易協定簽署以來,中智貿易加快發展。

(一)中智總體貿易規模

從2006年中智自由貿易協定實施以來,2007年兩國雙邊貿易額達146.91億美元,增長率從實施前的20%提高到了目前的66.10%;其中,中國從智利進口102.806億美元,出口44.156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79.23%和42.03%。到2010年中智兩國建交40周年之際,中智兩國的貿易進出口額達到259.777億美元,中國對智利的出口額達到80.246億美元,從智利的進口額達到179.531億美元。相比2006年中智貿易總額的88.449億美元,增長率為193.70%,接近200%。而且在中智自由貿易協定實施的1年后即2007年,中智貿易總額達到了146.961億美元,同比增長66.15%。2008年、2009年因為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貿易總額的增長率有所降低,但與其他國家相比受影響很小,分別為18.12%和2.76%,但是到2010年,中智貿易總額的同比增長率又迅速回升到45.62%,貿易總額再創新高,達到了259.777億美元。

(二)中智產品貿易結構分析

1.中國對智利出口商品結構

2011年,中國對智利出口的產品主要是機電類產品、紡織品、資源型產品占主導地位,占66.5%左右。機電類產品包括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車輛及其零附件(鐵道車輛除外),占43%左右。紡織品包括非針織或非鉤編的服裝及衣著附件,針織或鉤編的服裝及衣著附件鞋靴,護腿和類似品及其零件,占從中國進口的19.5%左右。鋼鐵和鋼鐵制品屬于資源型產品,占7.4%左右。

2.智利對中國出口商品結構

智利的礦業、林業、漁業和農業資源豐富,是國民經濟四大支柱。礦藏、森林和水產資源豐富,以盛產銅聞名,素稱“銅礦之國”。探明的銅儲藏量達2億噸以上,居世界第1位,約占世界儲藏量的1/3。銅的產量和出口量也均為世界第一,2011年銅及其制品和礦砂、礦渣及礦灰等對中國的出口額占智利對中國出口總額的89%,在智利對中國的出口貿易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智利的林業包括木漿木材等,對中國出口的比重在2011年達到了5.2%,是對中國出口的第三大類產品。2011年,魚粉等漁業產品以及紅葡萄酒、水果等農業產品,在對中國出口的比重為2.5%,是智利對中國出口的第四大類產品。

二、貿易創造效應的實證研究

(一)引力模型的建立

貿易創造效應是指自貿區內進口國家的消費者能獲得廉價產品和服務的同時,自由貿易區內出口也能增加從而擴大締約國的經濟效果,即將貿易從低效率的本國生產者向高效率的自由貿易區內成員國轉移。因此,我們可以用虛擬變量來度量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區對雙邊貿易的影響。為了考察中智自由貿易協定的貿易創造效應,本文在基本引力模型的基礎上引入代表FTA效應的虛擬變量,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如下:InXtij=β0+β1In(GDPtiGDPtj)+β1InDistij+β3Dtij+μtij(1)Xtij表示中國和j國之間在t年的貿易額,GDPitGDPjt表示中國和j國在t年的GDP乘積。Distij表示中國和j國兩國首都之間的距離。Dijt用來度量t年的貿易創造效應。當中國和j國同屬于自由貿易區時,Dijt取值為1,否則為0。β0是常數,β1,β2,β3是Xij對GDPitGDPjt,Distij和Dijt的彈性,uijt是誤差項。GDP度量了該國家的經濟規模,兩個國家間的距離可以有效度量運輸成本、時間成本、交易成本以及文化的差異。被解釋變量Xijt和解釋變量Dijt能顯示出貿易創造效應,當中國和j國同屬于一個自由貿易區,Xijt將會增加,其差額是貿易創造效應,預期為正。

(二)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檢驗

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國和包括智利在內的11個貿易伙伴(智利、法國、韓國、加拿大、英國、美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印尼、菲律賓)的相關數據對方程1進行檢驗。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區在2005年底成立,因此將2006年作為轉折點,2006年之前虛擬變量值為0,2006年之后虛擬變量值為1。假定2006年之前不存在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區效應。雙邊進口和出口的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各國GDP數據來自世界銀行網站,兩國之間的距離通過計算出來。所有國家都被賦予相同的截距,使用最小二乘法。首先在實證檢驗之前,本文對面板數據各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以避免因序列存在單位根而導致偽回歸問題。在檢驗方法上,本文利用Eviews6.0軟件對變量進行了基于同根的LLC檢驗方法和基于異根的IPS檢驗方法進行檢驗以保證檢驗結果的穩定性。LLC的檢驗結果表明,變量Lnx、LnDist在1%的顯著水平下拒絕了原假設,lnGDPitGDPjt變量在10%的水平上拒絕了原假設,IPS的檢驗結果表明,Lnx和lnGDPitGDPjt在5%的水平上拒絕了原假設,lnDistij在1%的水平上拒絕了原假設,說明原序列不存在單位根,為平穩序列。因此,應用隨機效應對方程1進行估計,估計的回歸方程結果如下:InXtij=-7.5477+0.6728InGDPtiGDPtj-0.7102InDistij+0.485Dtij(2)(-5.3989)(27.4921)(-14.7696)(5.7379)其中,回歸系數的t值較顯著,R2=0.992顯示方程較符合。當樣本容量為121、自變量數量為3時,我們取樣品容量為150的值,分別為du=1.7741,dl=1.6931,可以得出du<D-W<4-du,說明誤差項不存在自相關問題。如模型實證結果所示,如果其他條件不變,GDP乘積上升1%,雙邊貿易上升0.67%;當兩國間距離上升1%,雙邊貿易額下降0.71%;當j國不屬于自由貿易區時,雙邊貿易額上升0.62%。Xijt與Dijt的差額為正,所以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區存在貿易創造效應,并且t年中國智力自由貿易區的貿易創造是0.6241%。#p#分頁標題#e#

三、貿易轉移效應的實證研究

(一)引力模型的建立

貿易轉移效應是指在形成自由貿易區后,一國降低從生產成本較低的非成員國進口,轉向從成員國的進口。在引力模型中,貿易轉移效應可以通過虛擬變量來度量自由貿易區對減少從非成員國進口所產生的影響。根據引力模型和貿易創造效應的引力模型,構造實證分析貿易轉移效應的引力模型如下:1nIMPijt=β0+β11n(GDPitGDPjt)+β21nDistij+β3Dijt+uijt(3)IMPijt表示中國在t年從j國的進口。Dijt是虛擬變量,當j國在t年是貿易區外的國家時,值為1,否則為0。其他變量含義與貿易創造效應模型中的變量相同。當IMPijt與Dijt差額為負,表示存在貿易轉移效應。

(二)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檢驗

首先對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運用兩種方法對Lnimp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Lnimp變量分別在1%和5%的置信水平上拒絕了原假設,說明Lnimp變量為平穩序列,對方程3進行回歸的結果如下:1nIMPijt=2.1153+0.54991nGDPitGDPjt-0.93371nDistij-0.4304Dijt+uijt(4)(1.2695)(18.7332)(-15.9631)(-6.4880)除常數t值不顯著,其他變量的t值都非常顯著,R2=0.8240顯示方程較符合。同時,du<D-W<4-du,說明誤差項不存在自相關問題。如模型所示,當其他條件不變時,GDP乘積上升1%,中國進口量上升0.55%;當兩國間的距離增加1%,中國進口量降低0.93%;當j國屬于自由貿易區時,中國從其進口額下降0.54%。IMPijt與Dijt差額為負,說明中國智利間存在貿易轉移效應,并且t年中國從第三國進口的貿易轉移是0.5372%。

四、發展中智雙邊貿易的啟示

本文通過對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區對貿易的影響包括貿易創造效應,貿易轉移效應的實證研究,以及對中智兩國貿易現狀的分析,得出應根據中智兩國貿易特征擴大貿易創造效應的結論。同時,對國家和企業應采取的發展戰略也有很多的啟示。根據中國智利的貿易結構,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一)進一步發展銅礦等資源產品的經貿合作

中國許多礦產資源不足的現狀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的瓶頸,為了保障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積極地開展國際合作,利用國外的礦產資源,開辟長期穩定的礦產供給源。中國是最大的銅消費國,對銅的需求也在逐年快速增加,智利已經成為中國進口銅的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因此,中國必須進一步拓展與智利現有的銅礦合作。應該繼續重點發展兩國在銅資源開發領域的經濟合作,探討新的合作模式。根據本文數據可知,銅產品在中智雙邊貿易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如何開展兩國在這一領域的合作保證,和鞏固雙邊的貿易往來是雙邊經濟合作的重點。在銅礦領域的合作中,一方面,政府應加強政策間的對話,盡快完善協調機制,推動中智銅資源合作健康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在合作的形式上,中國的企業也可以投資購買智利現有銅礦企業的股份和采礦權,實行勘探、開采和經營的一體化,或者向智利企業提供低息貸款、技術支持和進行采購來支持和鼓勵本國的企業去勘探和開發國外礦產資源。再者,中國可以以合資的方式,通過開展政府間的礦業技術合作項目,來爭取銅資源開發項目。此外,通過投資和合作,還能帶動我國礦山機械設備的出口。

(二)進一步發展農林業領域的合作

自由貿易范文4

關鍵詞:國外;自由貿易園區;立法

一、自由貿易園區的發展歷程

縱觀自由貿易園區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大階段。自由貿易園區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即自由港階段。這一時期的自由貿易園區以自由港的形式出現。自由貿易園區發展進入第二階段是在二戰之后,即出口加工區階段。這一時期的自由貿易園區大多以出口加工區的形式出現,即在一國領土內劃出特定區域進行出口加工,進行隔離管理,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歐洲的香農自由貿易園區是最早的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園區的第三個階段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之后,即自由貿易園區階段。

二、自由貿易園區的典型模式

由于各國存在著歷史條件、地理位置以及經濟環境的差異,自由貿易園區的發展現狀也有所不同。(一)歐洲物流集散模式,地理位置以及交通條件是這一模式的首要因素。西歐沿海城市充分利用其便利的航運條件,通過設立自由港來發展其港口貿易。(二)亞太型綜合型模式,即園區內功能多樣,不再是以出口或是物流等單一的業務作為園區發展模式,涵蓋了轉口貿易、出口加工及金融、商業、旅游等各種服務業。(三)美國商貿結合模式,其典型特點便是園區的主區和輔區制度。即在主區內,主要從事進出口貿易,而在輔區內,則簡單進行加工和裝配制造。

三、國外自由貿易園區主要法律制度

(一)管理法律制度

對自由貿易園區的管理一般采取國家管理和園區管理相結合的方式。以美國對外貿易區為例,在行政管理體制方面,對外貿易區采用的是政府主導,市場為輔的管理模式。聯邦政府設立對外貿易管理委員會負責對全國的對外貿易區進行管理,在海關監管方面,主要有海關部門負責對進出境內的貨物進行監督。對外貿易管理委員會與海關是聯邦政府授權的中央管理機關,即體現了美國以政府為主導的管理體制。其次,在園區管理方面,美國采用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方式。在對外貿易園區內,由園區所在地州政府與園區內企業分工管理體制,政府充分相信企業能夠依法經營管理,政府起到是事后監督管理的作用。此外,美國最具特色的管理制度為口岸關長制。其最典型的特點在于由關長負責對外貿易區進行管理,同時也是具體執行管理職能的機構。

(二)稅收法律制度

稅收優惠是自由貿易園區的優惠政策之一,通過關稅豁免和其他關稅減免,可以降低企業的運作成本,吸引境內外投資,促進了經濟發展。1.在關稅豁免方面,根據園區“境內關外”的法律特征,只有貨物從園區進入本國市場時,才征收相應關稅,外國或本國產品進入園區或從園區運入境外,則不征收任何關稅。2.在其他相關稅收減免方面,以美國為例,美國在稅收減免方面設計的稅種較多。例如,免除州和地方的從價稅,出口退稅等。這些稅收優惠政策均為企業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企業的效益。在歐洲,以香農自由貿易園區為例,國際上通常以香農自由貿易園區作為首個以出口加工為主的自由貿易園區。相對于美國來說,香農自由貿易園區的稅收優惠主要以補助的形式進行減免。

四、啟示與借鑒

在自由貿易園區建設過程中,需要立法來為其提供制度保障。在法律制度的建設方面,主要涉及的是管理、海關監管、投資以及稅收等法律制度。因此,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經驗,達到揚長避短的作用。

(一)在管理法律制度方面,在我國成立首個自由貿易園區之前,我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際上發揮著自由貿易園區的部分功能。但是,我國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管理出現了部門職能交叉的現象,全國并沒有統一的管理機關,地方政府分工不明,管理出現矛盾現象。因此,我國在建設自由貿易園區的過程中,需要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可以美國為參考,引入市場管理體制,實現分工有序管理。

(二)在海關監管法律制度方面,傳統的海關監管程序繁瑣復雜,通關效率較低,不僅浪費了海關資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企業利益。因此,在海關監管方面,我國要進行不斷創新,學習國外便利化制度,簡化通關手續,提高海關監管效率。

(三)在投資法律制度方面,我國傳統的吸引外商投資的政策單一,缺乏吸引力,因此,我國應該在充分了解外商需要的基礎上,參照歐美國家經驗,采用多種稅種優惠政策,以降低投資成本,增強吸引力。

(四)在稅收法律制度方面,我國建立與國際接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系列稅收優惠法律制度,完善國內關于關稅、區內企業經營稅收、所得稅等相關法律制度。

[參考文獻]

[1]祁欣,孟文秀.全球自由貿易園區發展模式及對比分析[J].國際商務論壇,2010(06):42-1113/F:20-23.

[2]周陽.美對外貿易區制度及對我國保稅港區的啟示[J].水運管理,2009(02):20.

[3]吳蓉.借鑒美國對外貿易區經驗推進我國保稅區發展[J].環球了望,2004(06):61.

[4]孫德紅.漢堡自由港管理對我國港口保稅區監管的幾點啟示[J].中國港口,2007(02):46.

自由貿易范文5

多哈回合談判與“貿易促進授權”

之所以說多哈回合已經死了90%, 主要原因在于美國布什政府手中的“貿易促進授權”(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俗稱“快行道授權”)即將于明年7月到期。如果在今年年底之前各方無法達成最終協議,留給布什政府說服國會議員通過協議的時間將所剩無幾。而一旦布什手中的“貿易促進授權”過期,國會又沒能繼續授予總統這一權限,簽署多邊貿易協議的主動權將從白宮轉移到國會。無休止的附加議案和修正案,將最終讓通過協議變成天方夜譚。這可不是嚇唬人,克林頓就是因為在第二個總統任期沒有獲得快行道授權,使得在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后近五年的時間里,WTO新一回合的多邊貿易談判根本無法開始。

美國的“貿易促進授權”,是指由國會議員表決是否給予總統以全權貿易談判資格的一項授權。一旦總統獲得國會的授權,總統將責成其貿易談判代表參與多邊、地區及雙邊貿易談判,所達成的協議,再由總統提交國會審議通過。國會議員要么通過協議,要么否決協議,不得對協議內容進行修改,也不得在協議議案之后附加其他議案一同進行表決。這一授權的要害在于,國會通過授予總統貿易談判全權,將貿易保護勢力的院外游說壓力最大程度地轉移出去。

另一方面,總統實際上將談判的工作交給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USTR),由貿易談判代表負責具體談判事宜。貿易談判代表這一職位更加特殊,他不僅是政府的閣員,同時要對國會負責。通過貿易談判代表這一“行政中間人”,總統和政府也避免了直接面對貿易保護勢力的政治壓力。于是,在“貿易促進授權”程序下達成的“政府-國會-貿易談判代表”這一三角形結構,為最大限度地削弱國內貿易保護勢力的影響,盡力促成以最終實現自由貿易為目標的多邊貿易談判進程,提供了政治策略上的保障。

如果總統無法取得“貿易促進授權”,那么根據法律,總統無權代表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此時,貿易談判代表所代表的將不是美國政府,而是美國國會。貿易協議由貿易談判代表提交國會后,國會議員有權力在協議后面要求修訂案和其他附加議案。這就給各位議員通過修訂案或附加議案代言院外利益集團和各自選區利益提供了便利。理論上,縱然林林總總的附加議題得以在國會通過,面目全非的貿易協議也將被WTO所駁回。考慮到WTO規定,協議必須獲得所有成員國的批準方可有效,上述情況一旦發生,多邊貿易談判也就在事實上變得不可能進行了。

不管人們愿不愿意承認,美國是當今全球貿易中最重要的貿易對象。無論多邊、區域還是雙邊貿易,美國在最近三十年里始終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也正因此, 美國總統能否取得“貿易促進授權”就成為多哈回合談判能否進行下去的決定性因素。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布什任內,美國的貿易逆差持續擴大,而多哈回合一拖再拖,加之面臨2008大選年以及布什和國會并不算太好的關系,政府在2007年7 月之后獲得新一個“貿易促進授權”的可能性不大。從這個意義上講,說多哈回合談判死了九成并非危言聳聽。

全球自由貿易的深層危機

就在拉米宣布談判暫停之后第二天,美國、歐盟和G20(發展中國家集團)的貿易談判代表們,就開始迫不及待地相互指責對方為協議達成制造了太多人為的貿易保護主義障礙。他們似乎都忘了,就在之前的G8首腦峰會上,最發達的八個工業國首腦們還在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盡最大努力促成多哈回合的重新啟動,并承諾通過完成多哈回合來向貧困的發展中國家提供實質性幫助。事隔一周,這些都已徹底淪為空話。

美國的輿論一致批評歐盟在降低農產品關稅上缺乏誠意。這一說法明顯欠缺公平。表面上,美國同意今后5年內減少60%農業補貼的承諾要大大超過歐盟 38%的農產品關稅降幅。但雙方真正的沖突并不在于對方削減農產品保護的幅度上。歐盟原本希望通過降低農產品關稅,換取其他國家在制造業和服務業方面大幅度的關稅降低,發揮歐盟整體產業結構的優勢。但歐盟的麻煩來自兩方面,首先是法國為首的傳統農業保護勢力不肯進一步降低農產品關稅,令歐盟在美國的開價面前顯得底氣不足又缺乏誠意;此外,其他國家也不肯將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關稅降至令歐盟滿意的程度。內外夾擊,讓歐盟的談判余地喪失殆盡,從而失去了達成協議所必須的靈活性。

而美國方面計劃削減60%的農產品出口補貼,只是美國政府在多邊貿易談判時所慣用的“擴大出口”政策的籌碼。通過大幅度減少某些產品的貿易補貼,并做出促進自由貿易的政治姿態,進而在美國產品進入他國市場的“市場準入”方面要價強硬,借以發揮出美國產品的比較優勢,抵消削減補貼帶來的經濟和政治上的損失。這不過是將歐盟的做法改頭換面――換句話說,美國并不比歐盟有更多的 “誠意”。

以印度和巴西為首的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在談判中表現出來的強硬姿態,似乎說明它們真的在顧及全體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可實際完全不是這樣,根據歐盟和美國的要求,作為對削減農產品關稅的回報,印度和巴西要將本國的工業品進口關稅降至最高15%,關稅降幅超過50%。這讓印度和巴西覺得吃了虧,于是他們要求歐盟將關稅削減幅度增加到54%,美國的農產品補貼削減幅度也要增加到70%。談判變成了各方漫天要價,所有各方都缺乏足夠的誠意。當然,印度和巴西這些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并不真的擔心談判失敗,它們有自己的算計――全球性的多邊貿易談判失敗對他們而言損失并不大,相反,可以通過雙邊和區域性自由貿易協定來彌補這些損失。

是的,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大國,現在都熱心于更容易達成協議,更容易凸現政治和經濟效果的雙邊和區域性貿易協定。但雙邊貿易協定往往會極大地有利于協議中貿易強勢的一方。而首先努力推廣雙邊和區域性貿易協定的國家恰恰是美國。為什么是美國?因為長期而言,這種變通的貿易游戲將是 “贏家通吃”,而美國恰恰最有可能成為這樣一個“大贏家”。這要感謝美國前副國務卿、布什政府第一任貿易談判代表羅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的深謀遠慮了。他曾經說過,“通過把全球、區域和雙邊談判結合在一起,美國正在自由化中創建一個競爭機制,從而把美國放在一系列開放市場談判的核心位置上。”這幾乎成了所有熱衷雙邊和區域談判國家的心態。

事實上,佐立克的智慧只有利于雙邊或者區域性貿易談判中貿易最強勢的一方,而不利于相對處于弱勢的一方。而且,一旦將之理解為多邊貿易談判的有效替代,將最終威脅到全球自由貿易進程的發展。

類似多哈回合這種多邊貿易談判的好處在于,窮國可以和較發達的發展中大國結成有效的集體談判聯盟,同發達國家在貿易條件上討價還價。換句話說,窮國可以通過多邊貿易協議“搭便車”,最大程度地回避自身談判能力的弱勢地位。而一旦變成雙邊或區域貿易談判,這些窮國就不得不直接面對遠較自己發達的國家,在談判力量高度失衡的狀態下達成的貿易協定,到底對哪一方更為有利可謂不言自明。用雙邊或區域貿易談判代替多邊貿易談判,使得窮國在分享到全球自由貿易的好處之前,就已經被不得不接受的雙邊和區域談判打垮了。

自由貿易范文6

關鍵詞:中國 東盟;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浪潮的推進,世界各地的貿易形式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各國和地區之間紛紛開始采取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方式來實現貿易自由化,實踐表明建立自由貿易區也是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最好方式。伴隨著自由貿易區數量的增多,自由貿易協議的內容和范圍也有了新的變化,尤其隨著服務業的迅猛發展,世界各國也更加重視發展本國服務業,服務貿易在自由貿易協議中的比重也在增大。

一、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概述

(一)我國服務貿易總體發展狀況

我國服務貿易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興起的,由于起步較晚,技術較低,服務貿易的競爭力低下,但在2001年我國加入WTO之后,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對外逐步開放,在規模、結構等方面都有了迅速的發展。

2001年我國服務貿易的進出口額為719億美元,占世界服務貿易的比重為2.4%。2010年的總額為3624.2億美元,占世界的比重為5.1%,比2001年增加力2.7%;出口額為1702.5 億美元,占世界的比重為4.6%。比2001年增加了2.4%;進口額為1921.7 億美元,占世界的比重為5.5%,比2001年增加了2.9%。而且2010年服務貿易總額占世界比重的5.1%。

雖然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貿易總額在逐年的增大,但是逆差嚴重。從2000年到2010 年我國服務貿易一直逆差,從2007 年開始逆差更加加劇,雖然在2009年以后有回升的趨勢,但是2010年的服務貿易逆差仍然達到220億美元,這說明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不強,仍然處在劣勢。

(二)我國服務貿易行業結構發展狀況

從服務貿易出口額上看,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一直是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主要部門,近些年建筑服務、計算機和咨詢方面也有較快的發展。而通訊、保險和金融服務等方面雖然有所增加但所占的份額較少。

從服務貿易進口額上看,我國服務貿易進口仍然集中在運輸和旅游行業,而且進口額在逐年增加。保險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及其他商業服務所占的份額也比較大,但是相對于旅游和運輸來說份額較小。

在對我國服務貿易總量、行業結構分析后,發現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非常的迅速,在世界的排名不斷的上升。但是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嚴重,整體的競爭力不強,貿易結構不平衡,具有競爭力的行業主要集中在傳統的服務部門。

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我國發展服務貿易的影響

馬來西亞的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三個部門,這三個部門的貿易額占到總體的80%以上。馬來西亞在通訊、建筑、保險、金融服務和專有權利等方面都比較薄弱,發展的比較緩慢,其中金融是其發展最弱的行業。

印尼的服務貿易也主要集中在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上,但是份額照馬來西亞要少的多,而且印尼除了通訊和旅游是貿易順差,其余均是貿易逆差。近幾年,印尼運輸出口逆差非常的嚴重,而且出口發展的非常緩慢。

菲律賓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其他商業服務,順差額在逐年的增加,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也表現出來良好的發展勢頭。像旅游和運輸雖然所占份額比較大,但是發展很緩慢,運輸的逆差很嚴重,旅游在2009年也出現了逆差。

新加坡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要高于東盟的其他國家,也是東盟唯一的一個與中國服務貿易額比較接近的國家。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決定其運輸業的快速發展。運輸、其他服務和其他商業服務所占份額較大。

泰國的服務貿易的核心部門是旅游,旅游的出口額占其總出口額的40%多,在2010年順差額為46.6億美元,而且發展的非常迅速。其他商業服務、文化和娛樂服務的逆差比較嚴重,逆差額在不斷的增加。

比較來看,東盟五國的服務貿易結構和我國既有相似性又有互補性,雙方服務貿易的主要部門集中在旅游和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部門。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和東盟之間旅游合作非常融洽,并且有很好的發展趨勢。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和菲律賓是我國居民出國旅游的主要國家。在運輸方面,我國的運輸行業發展前景要好與東盟,東盟五國中除了新加坡的運輸業是順差,其余國家均是貿易逆差,雙方的合作機會很大。

三、自由貿易區戰略指導下我國發展服務貿易面臨的問題

從上述的討論中我們能夠看出,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非常迅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在發展的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要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從我國服務貿易角度來看,我國服務貿易規模較小、行業結構發展不平衡、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多元化程度不夠、競爭力偏低、逆差嚴重及法制不健全,這些對貿易自由化都起到了阻礙的作用。盡管我國可以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來促進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但是由于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結構不完善,國內市場競爭不充分,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四、自由貿易區戰略指導下我國發展服務貿易應采取的對策

我們已經分析了我國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那么我們就應該采取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保證我國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

第一,當務之急就是要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優化服務產業結構,改組傳統產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把重點放在信息、咨詢、科技、法律服務等行業上,對于具有巨大發展空間的房地產、旅游、教育等行業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和重視度,使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運用高科技的服務技術,改造餐飲、交通運輸等行業,從而拉動服務貿易整體水平的提高。

第二,完善我國自由貿易區戰略布局,加強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積極參與服務貿易自由化談判,加大我國服務貿易的開放力度。確定貿易伙伴的選擇標準,要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考慮,拓寬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重點放在周邊國家,加快與日、韓的談判進程。同時向四周發展,擴散到全球。

第三,制定完善的法制體系,提高政府制定政策的透明度,建立新型的科學管理制度。世界上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之所以快速發展,與其有一套完整的法制體系和高效的政府管理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國要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借鑒其在服務貿易領域的立法經驗,并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以提高國家利益為前提逐步加大對金融、保險等服務行業的支持力度和開放力度。(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參考文獻:

[1]卜國琴.中國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動因與前景分析[J].時代經貿,2008(97):94-95.

[2]蔡潔,蒙英華.貿易自由化福利收益模型和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實選擇[J].國際貿易問題,2007(05):84-90.

[3]陳力菲.中國自由貿易區發展戰略研究[J].上海海關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 (01):55-58.

[4]陳妙英.東盟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法律規劃探析[J].東南亞縱橫,2009 (01):29-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最刺激黄a大片免费观看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 | 91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不卡 |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日韩欧美制服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不卡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孕妇与黑人xxxxxx | 欧美不卡激情三级在线观看 | 91亚洲 欧美 国产 制服 动漫 |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 成人日韩在线 | 热久久伊人 | 国产日韩欧美91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另类ac |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 国产区网址 | 国产成人夜色91 |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国语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 午夜国产 | 欧美 第一页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 亚洲一区中文 |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日本国产 | 欧美成人福利 |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 99久久免费国产精精品 |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一区二区 | 国产一级做a爰片在线看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 亚洲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成人 | 国内精品在线播放 | 亚洲性一区 | 免费爱爱视频网站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