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色彩視錯覺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色彩視錯覺范文1
伴隨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平面設計工作成為了人類身邊的一種藝術,這種藝術離不開色彩的引用和配合。近年我國的平面設計行業發展迅速,展現出良好的趨勢,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現代化的平面設計需求越來越注重色彩視錯覺的引用效果,設計工作人員在實際過程中發揮自身分析解決能力,靈活地運用色彩視錯覺提升設計效果,滿足人類的精神和物質兩方面需求。
一色彩視錯覺概念及特性
1色彩視錯覺概念
色彩視錯覺具體內容是在相關聯的條件因素影響下,某些指定的形態、特定的顏色和環境等引發視覺上發生錯誤甚至是歪曲的現象,總體概括而言是人類對于色彩引起的具體視錯覺。能夠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基于人類生理條件和心理條件的共同作用。這種現象基本規劃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心理錯覺,第二類是生理錯覺,生理錯覺具體指由于人類處在外界當中,受到不同條件因素的刺激影響后,人們的生理狀態首先會發生變化,帶動視覺對色彩產生變化,例如對比錯覺、疲勞錯覺等等;心理錯覺是指人們的心理狀態變化引起的視錯覺現象,例如距離錯覺、溫度錯覺等;二者都有自身的特點。
2色彩視錯覺表現形式特點
色彩視錯覺表現形式的特點分為兩個方面體現出來,第一是色彩效果間的作用。具體是指應用不同色彩之間的對比達到表達效果,平時的平面設計工作中,科學合理地搭配色彩具有非常重要的效果,色彩的選用要滿足實際的設計原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作品的感官沖擊效果,如果設計的時候色彩搭配不協調,當作品設計展現給觀眾的時候,會因為色調問題產生不良影響,比如視覺強度不清晰,不能夠準確及時表達原有的設計理念,突出作品內涵和意義。色彩種類非常繁多,設計工作中不能過度應用不協調的色系種類,會導致作品失衡造成受眾的視覺疲勞效果,合理安排色彩效果會引起視覺的興奮和愉悅;第二是使用無色彩對比表達應有的效果。色彩具體指有彩的體系,也是帶有具體特定某種標準色的色,設計行業的無色彩具體指的是銀色、灰色、白色、黑色,其本身不具有任何純度差別,沒有色彩傾向,差別體現在不同的明度上。無彩色是中性色以及調和色,可以通過調和來加深或者是削弱色彩視錯覺,將其作為背景的時候其他色彩受到的干擾相對比較小,可以提升映襯效果,假如兩種并置彩色中出現了無彩色,兩種色彩被恰當地分離,就控制了表達效果,合理搭配這幾種體現出不同的明暗作用,超越原有的客觀屬性,也可以很好地表現出色彩視錯覺的效果。
二色彩視錯覺產生的原因
視覺系統得到信息后在人類大腦中進行全面的處理分析,然后作出合理的判斷,可是如果信息得到的不全面或有偏差的條件下就會產生相應的錯覺,造成視錯覺的原因有很多,腦、眼、物、光共同作用形成了視覺,其中物和光是外界的因素對象,從根本上分析視錯覺產生分為物理性的錯視以及外部的刺激;源于感官器官的錯視;來自知覺中樞內的心理錯視;這幾種因素共同影響作用下造成了視錯覺。色彩視錯覺存在于光色和顏色中。
1光色
光源本身的色彩稱之為光色,光源不同勢必產生不同的色彩,紅綠藍是最基本的三原色,通過不同的比例混合幾乎可以得到所有的光色,這種混合的方法叫作色光混合,實現了不同光源的輻射光投射到一起,其特點是混合的內容越多,對應的色相就變得越弱,如今的顯示屏中表達出來的顏色基本都是色光混合體現出來的效果。如果不同色相的兩種色光混合后變成了白色光,這兩種就成為對方的互補色光,有彩的色光能使用無彩色光將其沖淡調亮。
2顏色
顏料等具體的染色劑可以調整各樣的色彩,顏料產生的色彩與光色產生效果從本質上區分差別非常大,顏料可以吸收不同的光色,肉眼看見的色彩無法吸收且反射的色光。綠色的顏料可以吸收綠色之外的光色,眼睛接受到綠色的光色。顏色的三原色是紅、黃、藍,將三者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更多的色彩,這種方式叫減色混合,減色混合也是物資吸收性色彩的混合。混合后的色彩明度、純度比其中單一的一種低,混合越多混色變得更加渾濁。
三色彩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一)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1包裝設計的基本特點
現代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產品被研發出來為人們生存發展服務,尤其是物品的外包裝行業現今發展勢頭十分良好。物品的包裝設計工作有自身的行業特點,這也是平面設計工作應用比較廣泛的行業。其最基本的特點是必須能夠滿足商業化的推廣和宣傳應用需求,市場經濟的不斷實施,快銷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產品品牌營銷過程中包裝是重要的方式。比如現今的月餅銷售,單純的食物本身價值很低,人們通過具體的包裝,利用鐵盒、木盒、或者是紙盒經過設計包裝后,其售價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是食物本身售價的幾十倍甚至是幾百倍。這也是設計工作達到的效果。此外包裝設計還要保證貨架展示的要求,如今大型超市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更多的外包裝設計要滿足開架展示工作的擺設需要。相同的產品中良好的設計包裝可以更快更好地抓住消費者的眼球,留下更好的印象。此外包裝設計工作還要符合現代物流的要求,符合保護環境低碳環保的需求,色彩設計工作能夠提升經濟,加大美觀性。
2綜合各類因素,爭強包裝吸引力
首先設計工作中必須合理利用色彩的對比錯覺或者是特定的心理錯覺,準確地處理表達文字、形狀與底色之間的安排,加深產品包裝的視覺效果,將產品的營銷價值和推廣效果上升到新的高度。設計工作者要具備專業的知識水平,能夠熟練控制掌握色彩視錯覺的基本性質,在最大化避免作品中色彩效果誤差的基礎上實現色彩視錯覺效果,運用相同的色彩造成外部因素不同條件下同樣醒目的效果,吸引顧客的視線。其次適當的條件下運用色彩操作殘像錯覺和疲勞錯覺,把握不同色彩在視覺中形成的混合效果特點。比如在印刷過程中將藍色和紅色疊加想成紫色,在配合綠色形成褐色等。第三,體現出多面的色彩視錯覺,用新的手段取代以往浪費且復雜的包裝過程。第四,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無彩色控制以及優化色彩特性,根據不同顏色帶來的心理錯覺,總體協調設計作品,引起大眾的共鳴。比如在進行易拉罐汽水設計工作過程中,如果是蘋果口味的汽水可以采用紅色的基本色調,這樣會讓顧客直接聯想到蘋果的外貌和口感,橙子味的易拉罐可以采用橘黃的總體色調,這樣增加了第一感官效果,最大化地發揮了色彩視覺的作用。
(二)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1廣告設計的基本特點
廣告設計工作首先必須符合公司具體的商業化宣傳目的,廣告是現今應用最普遍的一種手段,其主要面向群體是人類,廣告設計工作要依據人作為主體來滿足深入的需求和條件。其次,設計工作應該符合不同傳播途徑的詳細要求,廣告的轉播方式很多,可以通過互聯網播放、電視廣播廣告、平面廣告、樹立廣告牌橫幅等。調查研究顯示出視屏動畫類型的傳播方式效果更佳好,電視網絡的視覺效果優勢比較大。廣告設計的最主要目的是調節主體的差異性訴求、觀念性訴求、情緒性訴求、認知性訴求等,通過設計表達來吸引和引導受眾的購物欲望,讓消費者對該產品認可且樂意享受產品服務,達到宣傳推銷的目的。
2合理把握載體特點,加大宣傳力
設計者開展工作前要充分了解委托者的目的和要求,考慮產品自身的特性,設計工作中首先要分析不同色彩能夠帶來的錯覺效果,選用合理顏色來加深廣告的可辨認度和視覺特性提升推廣度。其次,合理利用色彩的各種心理錯覺,提升廣告表達主題的深度,加大對消費者的感染效果和親和力。然后安排色彩的生理錯覺特性,有目的安排不同的功能環境,將各種因素合理結合到一起,更好地提升廣告帶來的印象,考慮數字平臺成像的特點和其他印刷方式的工作特點。例如在白色的整體背景下引用灰色,這樣可以提升色彩多絕帶來的效果,形成強烈的視覺效應,增加藝術感染效果。例如某個品牌的雞尾酒廣告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其系列廣告中運用的色彩視覺效果就非常好,一款檸檬味的海報廣告用檸檬黃為基本主體,配合具體的水果圖案,消費者可以直接產生刺激,自發形成生理錯覺,感覺到檸檬的味道起到良好效果。這是通過色彩運用產生生理錯覺的良好體現。
(三)網站設計中的應用
1網站設計的特殊性
如今高科技信息技術不斷應用,網站設計工作已經演變成為設計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網站設計工作和傳統的設計要素中有一定的差別,網絡中信息存儲量巨大,用戶通過使用互聯網、網頁瀏覽或者是訪問網站來得到自己想要的內容,網站設計工作中首先要考慮網頁的導航系統,具體包括內部的下拉菜單、索引、導航條等。第二是頁面的總體格局和大小。優秀的網頁內容包含十分豐富,布局和大小等非常合理。有限的頁面限制下,設計必須完整的表達出全部內容,控制設計的整體方向,合理規劃框架大小以及網頁構架。顯示屏的顯色和傳統的表達色不同,必須將色彩控制更加透徹明亮,運用多元化的色彩表達。
2側重色彩應用,構建特色網站
具體設計工作人員必須分析整體的色彩文字信息,處理圖片的布局和排版。設計者明白顯示屏幕的色彩表達特點,靈活的開展工作。因為網站的傳播方式很多,所以色彩效果在純屏顯示時和液晶顯示時會產生區別,這些微小的差別會影響其所帶來的視錯覺效果,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細微的色彩控制調整。設計者利用色彩帶來的生理錯覺,提升網站表達的趣味和動感,這樣可以吸引群眾。如今很多的網站設計過程中使用了過分的表達方式,光色過分的鮮亮,加大了觀眾的視覺錯覺,反而帶來了不理想的效果,所以設計者盡可能控制動態畫面的使用,使用色彩視覺來提升動態視覺,堅持科學的原則,深入研究并且不斷的開發創新,提升實際水平培養客戶的認可度。
3企業視覺形象識別系統設計中的運用
每一個企業都有自身獨特的視覺形象識別系統,這是一種企業文化標志,也可以實現和其他企業的區分。企業、設計標志、和色彩控制相互關聯,聯系緊密。消費者如果看到其中任意一點應可以自發想到另外兩點。開展設計工作的時候,色彩運用要考慮企業的形象和產品,將色彩本身的作用與產品有機調和到一起,設計出符合不同主體的色彩視錯覺應用方案。加大色彩對于受眾的視覺沖擊力,還能夠提升印象。
4書籍裝幀設計中的運用
書籍裝幀的設計過程和包裝設計有通用之處,色彩設計工作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提升書籍的獨特辨認性,還要配合書籍內容加深其藝術文化性,最終起到宣傳的目的。書籍設計工作中必須加深色彩控制應用的重視程度,充分運用色彩造成的心理錯覺效果,讓書籍包裝更加符合其表達主題和內容。比如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家》,封面設計的時候應用了駝色和淡紫色,整體的透明度和純度處于較低層次,然而書名文字卻選用了紅色,不僅提升了書本的基調,還帶來了視覺沖擊的良好效果。總而言之,色彩視錯覺在平面設計行業中的應用是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未來其將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傳統的設計理念必將被更改,面對未來設計行業的發展趨勢,必須進行以人為本的設計定位,結合人類多種感官實際體驗,科學合理地利用生理錯覺,疲勞錯覺等,考慮色彩的應用環境,顏色選擇中充分體現意識的多元性,通過色彩視錯覺設計為人類營造更好的生活質量,滿足人類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設計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帆.視錯覺圖像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分析.[J].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2]張李波.淺談平面設計中錯覺的傳達與應用[J].藝術科技.2013
[3]張紅英.色彩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探析[J].青年文學家.2013
[4]趙蘭曉.淺析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14
色彩視錯覺范文2
1.視錯覺的基本定義
現今為止,國內外學術界對視錯覺的定義并沒有一個詳細的概括,很多研究者都依據自己所知曉的角度進行研究,從而為視錯覺構造出不同的定義,而在這當中,較為全滿的定義主要分為以下幾點:(1)錯覺心理學的相關定義則是指:“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知覺”,“錯視”則是指“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視知覺”。(2)由于自然環境因素的不同,光度、形體以及色彩對其形成不同的干擾,加上生理上產生的不同原因,人對于物體所產生的知覺往往形成一種錯誤的感覺,即:錯覺,人們通常將物體的形狀、色彩有關的錯覺稱之為視錯覺。(3)“視錯覺”是指在特定的情況的刺激之下,形成的一種與事物表現出來的真是物理情況不相符的知覺效應,這種歪曲的知覺偏差和傾向,從人們的主觀努力上很難對其進行糾正,隨著條件的確定和成立,這種歪曲的知覺便會經常性的產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的“視錯覺”就是人們的一種錯誤的“視知覺”,其產生的條件則是通過外界的刺激、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使人們在主觀上昌盛一種心理偏差,并很難去進行客服的一種直覺偏差。如歸要更好的對視錯覺進行研究的話,接下來就要對其產生的因素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掌握其發展的規律,對其進行合理的運用。
2.視錯覺形成的因素
貢布里希曾經說過:“觀看從一開始就有了一定的選擇,研究對事物所反映出來的現象,與生理和心理等許多因素都有關系。”錯覺的產生同樣如此。(1)視錯覺形成的外部因素首先,對于每個人的本身都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表現在對這一整體提供出多種不同層次的含義,這種不同的含義為觀察者所觀察的事物映射出了不同的錯覺。當其中的一種直覺興城市,則另外其他的知覺線索則被無意間的忽視,從而進行相互的轉換,導致原油的知覺線索被隱藏起來,使得之前的知覺線索占據了統治地位。其次,圖形的復雜情況則會對人產生不同程度的炫目效果,稍微復雜的圖形穿插就會使人的眼睛在欣慰的運動和重復中產生不同的視錯覺,很難對圖形的基本構造、傾向及調理進行準確的把握,于是出現一種游離不定的閃爍感,長時間就會使人產生暈眩的效果。再次,在強烈的刺激之下所產生的色彩視錯覺。在視覺反應過程當中,認得肉眼在強烈刺激之下難免會留下不同的“痕跡”,這種刺激過后所留下的痕跡則被稱之為“后象”。它的形成則是由于人類神經系統在興奮之后所留下的痕跡作用。這種現象通常表現為“互補色之間的對比刺激,視覺主動尋求的緩沖色調和調和等等。”強烈的刺激是這種傾向性錯覺產生的必要前提。(2)視錯覺產生的內部因素視錯覺所產生的因素則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種是生理因素,一種是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從生理的角度來說,視錯覺則通常可以理解為由人的眼睛對事物所起到的反射效果,通過大腦和視覺神經的作用從而引起的。視覺上的長短、大小以及高遞等不同的錯覺感受都是由于人類生理方面的功能和需求。觀察事物只要表現在兩個階段:首先光通過照射到物體上進行反射從而發射到人的眼睛,形成“成像”;其次視神經在將其傳入人的大腦,隨后進行判斷和解讀。心理因素許多的錯覺通常是從人類的心理原因所產生的,當人們對物體進行觀察的時候,一方面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另一方面則是用自己的腦子去判斷,有時候自己的眼睛還沒有真正看清楚的時候,自己的大腦就提前做出了一定的判斷,而這種判斷則往往是不正確的,這種錯誤的判斷則會使人走上迷途,從而產生了一些錯覺,這種錯覺的產生則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3.幾何視錯覺和色彩錯覺在平面中的運用
色彩視錯覺范文3
1平面設計中的視錯覺
視錯覺則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發現的一種不可避免的視覺感受,它是在環境及條件的共同作用下使人從心理或生理上產生一種不可避免的、錯誤的視覺影像。這種特定的環境及條件包括內部因素,即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也包括外部因素,即光、形、色等因素等。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產生了豐富的視覺效果,采用視錯覺技法所設計得作品具有多變的層次和不定的空間關系,將會形成很強的形式感和視覺沖擊力,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觀性。
2視錯覺的基本類型
視錯覺現象由于其構成要素的不同,種類也是紛繁多樣的,主要有以下幾類:
2.1幾何圖形視錯覺
幾何圖形錯視覺是幾何形和線形的組合產生了特殊的環境,致使視覺發生錯誤。簡單的幾何圖形錯覺是指單純的點、線、面或者其組合發生的錯覺現象,包括線段的長短錯覺、面積錯覺、分割錯覺、形態扭曲錯覺,復雜一些的幾何圖形視錯覺則還應該包括位移錯覺,角度錯覺,等等。另外,幾何圖形視錯覺中的矛盾空間和反轉錯覺是平面設計中運用最多的錯覺形式之一。
2.2光滲視錯覺
光滲視錯覺一般出現在強烈的對比中,具體是指觀者在強對比的黑白色彩的交界處,凝視稍久,便產生白圈的邊緣比中部更光亮些、光好像是從像中滲透出來似的錯覺。光滲視錯覺隨著明度對比的不同而變化,對比越強烈越明顯,反之越不明顯。而強對比的顏色或者線條經過規律的排列,往往造成炫目效應和律動感,給視覺以強烈的沖擊。光滲視錯覺藝術的光感、動感源自于畫面本身所擁有的特殊動力特質,例如畫面的線條,如垂直線、水平線、曲線的規律性排列;畫面的形狀,如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周期性組合,以及色彩的并置、重疊、圍繞、漸變等,這些元素給視網膜帶來了特殊的刺激。光滲藝術很能激起人們的興趣,它被廣泛運用于裝飾、廣告等方面,成為流行的一種標簽。
2.3色彩視錯覺
色彩視錯覺主要是由不同的色調、明度的色彩對比和色彩的空間混合而產生。同一色彩放在不同的環境中,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也就產生了色彩視錯覺。例如把一塊灰色先放在白色背景上,再放到黑色背景上,便能給人以不同色度的錯覺。同樣,放在黃色背景上的紅色顯得暗,而放在藍色背景上的紅色看上去就明亮些。因為這種對比,產生了色彩的前進和后退錯覺,利用色彩的前進與后退錯覺可以很好的控制色彩縱深度。同時,借助色彩視錯覺原理,還可以突出某種顏色,使觀者產生親近感,也可以隱藏某種顏色,使觀者忽略它。
2.4知覺恒常性錯覺
知覺恒常性是指人們對于一些熟悉、常見的事物,有一種持久、穩定的知覺,往往不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如白紙在紅色的燈光下變成了紅色,而知覺恒常性告訴它依然是白色的,知覺恒常性存在的意義,就是可以根據經驗來糾正因各種條件變化所導致的偏差,回復本來的正常狀態,這本來是人適應變化的一種能力,但有時也會給人造成錯覺。知覺恒常性錯覺在平面設計中對于增強廣告畫面的可讀性作用非常大。平面設計中由于美的需要,常對字體進行各種的夸張、變形,單看一個字容易誤讀,但上下文相連看時,利用知覺恒常性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了。
3視錯覺在平面設計領域中的應用
視錯覺技法的巧妙利用,不僅可以為平面設計作品帶來豐富的視覺效果,還能產生多變的空間層次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從而增強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觀性。
3.1利用視覺錯進行同構
所謂同構,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圖形組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一個新圖形,這個新圖形并不是原圖形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超越或突變,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給予觀者豐富的心理感受。例如我國傳統平面設計中的“四喜圖”(圖1),即是屬于典型利用同構視錯覺設計的藝術精品。四喜圖表現了四個小孩子在快樂玩耍的樣子。這四個小孩子有兩個是背靠背成橫向構圖的狀態,另有二個小孩子是呈面對面、一個頭朝上、一個頭朝下正在游戲的狀態。孩子的樣子憨態可掬、十分可愛。但是觀者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構圖中真正描繪的只有兩個完整的小孩子形象,設計者在上下兩個小孩子的中間追加了兩個肚兜處的銜接點,使之產生了另外兩個完全不同的視覺回路,因而無論從哪個角度上去看,都能夠感知到四個小孩子的形象。
3.2利用視錯覺對圖形進行異構
圖形的異構是將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圖形進行巧妙的但是又合乎情理的變形和重組,使圖形產生既熟悉又生疏的視覺效果,為原本平淡無奇的設計作品產生了新奇的視覺效果。例如圖2的百家姓,設計者匠心獨運,將漢字筆畫進行變形,再為其添加上蝴蝶的觸角,使每個漢字看起來像是一只只展翅的蝴蝶,擺脫原有的呆板之氣而變得靈動可愛起來。
3.3利用視錯覺對圖形進行反構
反構是視錯視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這種圖形運用到設計作品中時,觀者會隨著視角的改變,產生心理上的不同感受。經典的反構作品有魯賓之杯(圖3)。魯賓之杯是設計史上著名的設計圖形,這個花瓶是以丹麥心理學家愛德加•魯賓的“魯賓之杯”為基礎的,是送給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和她的丈夫菲力普王子的銀婚紀念日禮物。設計師利用圖型和背景互換的原理,觀者首先看到的是畫面中白色的杯子,但如果觀者的視線集中在黑色的負形上,就會看到兩個浮現出來的臉型,圖形的設計豐富完美而內蘊豐富,有著極高的藝術參考價值。
色彩視錯覺范文4
1.速度錯覺
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對于速度的判斷并不是依據車速表,更多的是以觀察到的景物變化作為參考條件。隨著車速的提高,駕駛員的視野明顯變窄,注視點隨之遠移,兩側的景物變得模糊。當速度達到105km/h時,視野范圍僅有40°,這種現象叫隧洞視。駕駛員視野范圍與行車速度的對應關系行車速度/(km•h-1)注視點在汽車前方/m視野/(°)4018390~1007236660~8010561040隨著行車速度的提高,駕駛員視野變小,外界景物的相對運動速度增加,導致物體在駕駛員視野內的作用時間變短。如果物體在駕駛員視野內的作用時間小于0.4s,駕駛員就無法發現目標,達不到1s,就無法分辨目標的細節。速度很高時,駕駛員的視點就會前移,駕駛員對速度的敏感程度就會降低。如果長時間處于高速行駛中,駕駛員就會對速度產生一定的適應性,再加上敏感性降低,就會產生高速不高的錯覺。
2.空間錯覺
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對空間的判斷也會產生誤差。同樣的距離,如果光線條件不同,白天看起來就要比昏暗的情況下近。同向/相向行駛時,當前面來車為大車時感覺要比小車距離近,這是因為尺寸誤差所形成的視覺誤差;兩車同向/相向行駛時,駕駛員往往把兩車相遇的距離認為是兩車距離的中點,車速相差越大,判斷的誤差也越大。車輛行駛過程中,如果路上的樹木、行人等參照物多時感覺車輛之間的距離就要比參照物少時近。夜間在林蔭樹夾道的公路上行駛,兩旁樹木的反光會使駕駛員產生一種車輛在狹窄的通道里行駛的感覺,當路兩旁樹木變矮或消失后,駕駛員又會誤以為駛出窄道而加速。這些都是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對空間所產生的錯覺。空間錯覺容易使駕駛員產生距離誤判,針對不同熟練程度的駕駛員所做的2700駕駛試驗中,有38.67%駕駛員認為兩車之間的距離遠于實際距離,56.7%駕駛員認為兩車之間的距離近于實際距離,而只有4.63%駕駛員認為與實際距離大致相當。空間錯覺容易導致交通事故。英國蘇格蘭阿伯丁大學的一項實驗結果顯示:在交通事故中,由于汽車司機的視力錯覺,導致兒童的傷亡事故率要略高一些。人類判斷時間的一種方法,是根據影響他們判斷的物體體積的變化,即迎面而來的物體體積增大的速率(被稱為“視覺流”)。顯然,物體離自己越近,其體積增大的速度也就越快。因此,當物體距離遙遠時,大腦便要尋找其他能夠提供幫助判斷距離的線索。那么當光線不好,并且沒有明顯的參照目標時,駕駛員會將兒童錯誤地看成是遠處的大人,而不是近處的兒童。當做出正確判斷時,已沒有時間采取措施。
3.線形錯覺
在道路幾何設計中,在道路平面線形設計時,同向圓曲線之間如果直線長度較短時,在視覺上容易形成直線與兩端曲線構成反彎的錯覺,當直線過短甚至會把兩條曲線當成一條曲線,破壞了線形的連續性,形成所謂的“斷背曲線”。在凸形豎曲線頂部插入小半徑平曲線時,會使駕駛員產生道路繼續直行沒有轉折的錯覺,不能引導視線,必須接近坡頂才能發現平曲線,并且急轉彎非常容易發生危險。當凸形豎曲線與反向曲線的拐點重合時,駕駛員會產生道路向相反方向轉折的錯覺,造成判斷上的失誤而導致交通事故。另外,駕駛員在長度較短的曲線上行駛,會感覺到曲線的曲率半徑比實際小,造成急轉彎的錯覺。當道路處于比較開闊的區域時,道路的線形隨地形起伏而變化,由于道路兩側景色單調,駕駛員會誤以為在平道上行駛從而不知不覺間加速。對于較長的大下坡,更易因此導致高速。高速行駛時,駕駛員在單位時間內接受的信息量顯著增多,單位時間內出現的刺激物越多,駕駛員就越容易出錯,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4.色彩錯覺
色彩錯覺是指人眼感知到的色彩同客觀存在的色彩之間存在一定差距。色彩錯覺是由人類自身的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外部客觀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生活經驗的積累,人們的心理形成了一種體驗,令色彩也具有了冷暖的溫度錯覺。當看到紅、橙、黃等顏色時會產生溫暖熱烈的感受;看到藍、藍綠、藍紫這些顏色就會感到靜謐、涼爽。暖色中的紅、橙、黃會給人興奮的錯覺,冷色如藍色會給人沉靜的錯覺,而黑色或暗色又讓人感到憂郁、壓抑。同時,色彩還會給人帶來進退和脹縮的感覺。暖色如紅、橙、黃給人以前進、膨脹的錯覺;冷色如藍、藍綠、藍紫給人以后退、收縮的錯覺。所以同樣面積的物體,因顏色不同會給人以面積大小不一的錯覺。此外,色彩還會產生對比視錯覺。亮度不同的色彩相互對比時,明亮的色彩會顯得更加明亮,暗淡的色彩會顯得更加暗淡。深色背景上的亮色有前進感,深色有后退感。淺色背景上的深色有前進感,淺色有后退感。城市中心或經濟發達地區,道路周圍的景觀和廣告牌五顏六色、多姿多彩、顏色錯綜復雜,與交通信號燈和交通標志混雜在一起,會對駕駛員正常的視覺判斷造成干擾,甚至出現嚴重的錯覺,把交通信號燈旁的霓虹燈當成信號燈,或受到廣告牌上信息的吸引,忙于辨認而嚴重干擾了駕駛員的駕駛行為,從而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5.光線錯覺
人眼具有視覺殘留的特征,由物體射來的光線在視網膜上成像后,該像并不立刻消失,而要保留0.04s的時間,這種現象稱為視覺殘像,又稱為連續對比。例如,當長時間注視一種顏色時,即使眼睛已經移開,眼前還會有這種顏色浮現。當視覺受到刺激而感覺疲勞時,還可能會產生與所看顏色相反的顏色。強烈的陽光以及夜間行車所使用的燈光都會使駕駛員的視覺受到刺激,在未適應之前會出現光線錯覺。白天光線較強時,駕駛員的眼睛一方面要聚精會神地注視前方,另一方面還要經常觀察后視鏡及車內儀表,視覺疲勞在所難免。同時,路兩側的建筑和其他車輛反射過來的光也會對駕駛員的視覺造成刺激,時間一長就會產生光線錯覺,視力也開始衰退。晚上,后視鏡里反射的車輛燈光和迎面來車的燈光都會使駕駛員的視覺一時難以適應,無法估計車間距離,甚至會造成視覺盲區,發生交通事故。汽車運行在明暗急劇變化的道路上時,由于視覺感受不能立刻適應,容易發生視覺障礙危及行車安全。另外,在北方冬天雪后天氣晴朗時,由于長時間白色背景下陽光的照射,不但會使駕駛員產生視覺疲勞,還會產生視覺殘像,甚至引發交通事故。
二、視錯覺現象的預防和應用
1.路線設計
我國道路線形設計的主要依據是汽車行駛理論,但也考慮了人的視覺心理特性。在我國《公路路線設計規范》中明確規定:公路線形是三維立體線形。線形設計應做好公路平面、縱斷面、橫斷面三者間的組合,并同自然環境相協調。線形設計除應符合行駛力學要求外,還應考慮駕駛員的視覺、心理與生理方面的要求,以提高汽車行駛的安全性、舒適性與經濟性。為了避免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產生錯覺而發生交通事故,在考慮工程造價的基礎上,兩相鄰曲線間的直線段長度應盡量長些;縱斷面設計過程中,應避免豎曲線前后的坡差過大;平曲線和豎曲線除了要滿足規范規定的各種指標以外,還要相互均衡,并注意與環境的協調。同時,應避免長直線與陡坡或半徑小且長度短的豎曲線組合;避免長的平曲線內包含多個短的豎曲線,或長的豎曲線內設置半徑小的平曲線;避免凸形豎曲線的頂部或凹形豎曲線的底部與反向平曲線的拐點重合等。路線設計完成后,還應用透視圖法對路線的設計效果進行評價。這些路線設計的要求和方法都可以降低駕駛員駕駛過程中產生錯覺的概率。
2.景觀設計
合理而美觀的公路景觀不僅可以使駕駛員產生美的視覺感受和愉悅心情,還可以正確誘導駕駛員的視線,減少事故的發生。例如可以在需要降低速度的道路上種植密集、高大的樹木,使得駕駛員產生前方變窄的錯覺,提前降低車速,當然這種方法在應用時還要考慮道路的視距條件。在隧道口等處可以進行過渡性種植。公路景觀界面的圍合度逐漸過渡,可以使駕駛員盡快適應明暗效應,又可以起到美化作用。在道路的中央分隔帶設置植物屏障起到防眩作用;在已經采用長直線的路段遠處設置建筑或樹木,吸引駕駛員的注意力,控制行車速度,或者在道路兩側采用起伏式的景觀空間形式,即通過反復栽植不同高度的樹木,使得道路空間的圍合度以一定的規律變化,引導駕駛員將其在開敞空間提高的車速在圍合空間降下來。當一條道路設置在主線的彎道處,比較容易引起視錯覺,駕駛員會認為該道路為主線而錯誤駛入,此時,可以采用種植樹木的方式正確引導駕駛員的視線。為了正確誘導駕駛員的視線,可以沿S形曲線道路的凸向種植樹木。
3.交通安全設施設計
預防和利用視錯覺的交通安全設施目前已經廣泛應用。道路交通控制裝置信號燈之所以設置成紅黃綠的顏色,就是利用了人們對色彩所產生的錯覺(如紅色代表禁止,黃色代表警告,綠色和藍色代表安全),以及色彩的對比和錯視規律。另外,在容易發生視錯覺的路段設置交通標志提醒駕駛員前方道路情況,也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其中,視錯覺標線在交通工程中應用廣泛。視錯覺標線是利用視錯覺原理來設置的一種標線,即通過人的視覺及心理上的自然反應提示駕駛員在道路危險地點采取措施,以保障行車安全。與其他控速設施相比,視錯覺減速標線具有不會破壞路面結構,施工時間短,成本低,讓駕駛員主動減速等優點。常見的視錯覺減速標線有以下幾種形式:
(1)立體視錯覺減速標線。這種標線結合三維立體圖形和人的視覺機理制作而成,標線能夠產生立體效果。駕駛員看到這種圖形時,會認為有障礙物放置在路面上,從而自覺減速。這種減速標線在杭州、烏魯木齊等地都有實施,效果良好。另外還有一種立體減速標線是在路面上貼上一層道路被破壞的貼紙,駕駛員發現前方路面有破損而自覺減速通過。這種標線顏色鮮艷,即使下雨天視覺效果也良好,而且行車過程中沒有顛簸、震蕩。但是這種標線應該設置在易于被駕駛員發現的路段,能夠提前踩剎車,以防止駕駛員突然剎車引起后車追尾碰撞。
(2)寬度視錯覺減速標線。這種標線在車道邊緣畫上白色虛線塊,壓縮車道寬度,使得駕駛員產生前方道路變窄和車速偏高的錯覺,從而提高注意力,自覺降低車速。
(3)行車道橫向視錯覺減速標線。這種減速標線垂直于道路中線設置,距離事故多發危險點近的兩條橫線距離最近,后面的橫線逐漸加大距離。當相鄰橫線的間距沿車輛運行方向不斷靠近時,駕駛員會覺得自己的車速在不斷變快,從而使駕駛員自覺降低車速。魚刺形減速標線的原理也是通過兩條魚刺形標線的距離來判斷行車的速度,當車輛駛入畫有標線的路段時,由于每兩條魚刺形標線之間的排列距離依次縮減,駕駛員視線中出現的魚刺形標線頻率不斷增加,產生了速度變快的錯覺,從而自覺降低車速。
(4)交叉口視錯覺減速標線。在干線與支線相交的交叉口,因為干線上車輛速度較快,轉向支線的車輛如果不提前降低車速,易發生交通事故。這種情況下,可以在交叉口右轉的區域使用與路緣石一樣的顏色。使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因為視錯覺以為道路右轉的轉彎半徑變小,從而引起駕駛員的注意而降低車速。
三、結語
色彩視錯覺范文5
“在下樓!”
“在上樓!”
“在下樓!”
小諾和小璐看著這張照片爭執不下。一個覺得照片上的家貓在上樓梯,另一個人覺得貓咪在下樓梯。他們還振振有詞地說著各自的理由。
小諾說:“你看,貓身后面的光亮,一定是從樓梯的底層照上來的,說明這只貓是在上樓。”
然而小璐卻說:“你看,貓咪的尾巴豎得老高,貓咪只有在下樓時才會這樣豎起尾巴保持平衡。”
讓我來為你揭秘吧!這只貓其實是在下樓。
我們常說,眼見為實,是說親眼看到的才是真實的,但是事實一定是這樣嗎?
網格幻覺
當你的眼睛環顧左邊的這幅圖像時,是不是發現,連接處的圓點會一閃一閃的?當你想找出那個閃亮的圓點時,又發現它們變化得比你的眼睛更快!這是視覺科學家邁克爾?施若夫和E.R.威斯特于1997年發現的閃爍的網格幻覺。
黑林圖形
兩條原本平行的直線,被一組圖形分割后看上去似乎不再那么平行,好像在向外彎曲呀!這是由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艾沃德?黑林首先提出的。
看了以上兩個案例,你是不是情不自禁地揉了揉眼睛,不禁對自己的“親眼所見”產生了懷疑?讓我來告訴你,這全是“視覺錯覺”(簡稱“視錯覺”)搗的鬼,有時候眼見不一定就為“實”哦!
為什么會產生“視錯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與外部世界溝通時,視覺是最為重要的感覺之一。然而,我們卻常常會受到自己眼睛的“欺騙”,看到的圖文影像與事物的真實情況存在一定的反差,這就是視覺錯覺。那么,為什么會產生“視錯覺”呢?讓我來為大家解釋一番吧。
“視覺”是怎么形成的
在形成視覺的過程中,涉及人體的兩個重要器官,這就是眼睛和大腦。眼睛用來接收影像,而大腦用來處理接收到的影像,最終形成視覺。這就好比我們用相機拍下一個場景,再利用計算機處理后,將它洗成照片。相機就像我們的“眼睛”,而計算機就好比我們的“大腦”。再回到視覺這個問題,具體來說就是,事物的影像經過眼睛的瞳孔和晶狀體,落在視網膜上,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將光信號轉變成生物電信號并傳給大腦。(本刊雜志2015年第6期的“特別關注”欄目,對眼睛的功能進行了十分詳細地介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行翻閱。)
“視錯覺”的產生
通常,當我們產生“視錯覺”時,會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和我們人類本身的生理構造有關。比如,電影、電視畫面實際上是由許多連續拍攝的影像連接而成(每秒鐘可以變換24個影像),而眼睛有一個奇妙的功能,就是能夠使接收到的“光刺激”暫留一定的時間,所以人們看不到影像之間的間隙,我們看到的電影也才會這么連續、流暢。其實,電影就是利用眼睛的特殊生理構造,而使人們產生的視覺錯覺。只不過這個“錯覺”用得恰到好處。
第二個方面的原因是來自人們的心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個經歷:乘坐火車時透過列車的車窗看到臨近軌道的火車開動時,總有種錯覺是自己所在的列車在開動,可當那輛列車的最后一節車廂也離開你的視線時,你頓時明白,其實自己所在列車并沒有發動。這完全是“視錯覺”在影響你的判斷。還有諸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也都是由于人們心理的作用導致的視覺錯覺。
誰更“迷惑”你的眼
研究視覺錯覺的專家發現,有關幾何圖形和色彩的圖像最容易迷惑人的眼睛,使其產生“視錯覺”。
幾何形狀和線形的組合產生的特殊環境,導致視覺上發生錯誤的情況時常會有。比如由于同周圍事物對比造成的相對大小,使你看到事物的大小與它的實際大小不相符,還有由于其他圖案的干擾使得正常的直線發生了不真實的彎曲感,等等。
色彩也是使你產生“錯覺”的罪魁禍首之一。通常是由于色彩的對比或者色彩的空間混合而產生的。比如我們常說穿黑色的衣服“顯瘦”,這是因為較深的顏色會在視覺上給人以收縮的感覺,而明亮的顏色會有擴張的視覺效果;還有一些視覺錯覺是由于將色彩置于不同的背景所致。
妙用“視錯覺”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古詩形容的是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廬山,游客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山的景象也各不相同,卻也正是這些不同,讓游客飽覽了廬山千姿百態的壯麗風景。其實這就是“視錯覺”的妙處。
巧妙地運用視覺錯覺,可以讓我們對空間產生不一樣的視覺感官。比如可以通過視覺錯覺原理改變“眼中”的方位、大小,來呈現美好的精致畫面。很多藝術家、設計師就充分利用著這一點,創作出驚人的作品。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些圖片,一飽眼福吧!
在室內裝修時,設計師們利用鏡子,使你在視覺上產生房子變“大了”的錯覺。
色彩視錯覺范文6
關鍵詞:標志 視錯覺 形式
檢 索:.cn
Abstract :Based 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mporary logs and optical illusion, the paper expounds the general phenomena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illusion from the point view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It also further illuminates the effects of optical illusion 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forms of logo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sual cognitio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mporary logo design and optical illusion can improve our methods of designing, as well as transform our modes of thinking.
Keywords :Logo, Optical Illusion, Form
Internet :.cn
標志(logo),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記號。[1] 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的飛躍發展,經過精心設計從而具有高度實用性和藝術性的標志,已被廣泛應用于社會一切領域,對人類社會性的發展與進步發揮著巨大作用和影響。
視錯覺也常常被稱為錯視。是當人觀察物體時,基于經驗主義或不當的參照形成的錯誤的判斷和視覺感知。[2]是觀察者在客觀因素干擾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對圖形產生的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錯誤的感覺。
現代標志設計的手法有很多,其中有大量的視錯覺手法,這些視錯覺引起的興趣點共同吸引著設計師與公眾,公眾在追求解開視錯覺的同時也增加了對標志的認識與記憶,使標志起到更好的識別與傳達信息的效果。在這里我們主要分析形的視錯覺、空間視錯覺、光及色彩視錯覺在當代標志形式中的應用:
一、形的視錯覺與標志形式
(一)共生的視錯覺與標志形式
共生是指幾個物形通過共用一些部分或輪廓線,相互借用相互襯托,以一種獨特的緊密關系組合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共生的圖形整體感強,其緊密關系常常用來象征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的含義。這種表現方式在視覺上具有趣味性和動感,起到以一當十的畫面效果。[3]
共生的圖形不僅能達到以少勝多的目的,而且部分共生圖形能讓觀賞者的視覺中心點來回移動,產生物體在運動著的視錯覺感受。三兔共耳敦煌藻井(圖1),明代鑄銅四喜娃,都采用了同構共生的原理。香港著名設計師陳幼堅設計公司的標志則巧妙的利用了這種圖形,來作為了自己公司的標志。(圖2)
(二)正負形視錯覺與標志形式
所謂正負形是由原來的圖底關系轉變而來的。在平面空間中,正形與負形是靠彼此界定的,同時又相互作用。形成正負形的因素有很多,它依賴于對圖形的具體表現與欣賞心理習慣。圖形與背景能夠相互翻轉的圖像,是由兩者之間的線所決定的。[4]在創作中,很多人往往把精力花在正形的刻畫上,而忽略了負形。事實上,一幅好的作品,負形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經營”好負形的作用,須審視和處理好正負形的關系。
關于正負形的研究始于1915年前后,開始于丹麥的心理學家E?魯賓先生。在魯賓的錯覺藝術圖像――魯賓之杯中,兩個人頭之間顯現出古希臘的杯子,這是能夠闡釋其學說的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圖3)
SEA SENTINEL組織是一個非盈利的公益組織,主旨于反對非法捕撈、無節制、未經批準的海上漁獵等非法活動。其總部設在瑞士的日內瓦,該組織的標志(圖4)的手和魚的形象巧妙形成正負形,點明了標志主題。
二、空間的視錯覺與標志形式
雖然圖形通常是表現在二維平面上的,但空間始終是圖形考慮與表現的范疇。空間轉換為在二維平面中實現視錯覺現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通過改變空間關系,從時空轉換中尋找靈感,營造新鮮有趣的視覺形式,是創造性想象的一個重要方式。在標志設計中與空間關系密切的形式主要有混維視錯覺、矛盾空間視錯覺等多種形式。
(一)混維視錯覺與標志形式
所謂混維視錯覺就是將不同的維度空間的形態進行錯位混合,形成的一種視錯覺形式,二維平面與三維空間之間的跨越,或者不同空間層次的移位同構都是產生混維視錯覺的重要方式。
在德國設計大師岡特蘭堡為Fisher出版公司創作的招貼中,書籍封面上印刷的手伸入了現實空間,將書籍與生活的關系以獨特的形式傳達出來,畫面中同一形態同時存在于不同的維度世界,使海報充滿了迷人的魅力。許多標志也都對這種形式情有獨鐘。(圖5,圖6)
(二)矛盾空間與標志形式
矛盾空間視錯覺是一種純理論。其形成通常是利用視點的轉換和交替,在二維的平面上表現了三維的立體形態,但在三維立體的形體中顯現出模棱兩可的視覺效果,造成空間的混亂,形成介于二維和三維之間的空間。
矛盾空間視錯覺現象建立在一些基本的矛盾結構上,如彭羅塞三角棍架(圖7)、魔鬼音叉、彭羅塞臺階等,這些矛盾結構利看似合理、實則充滿矛盾的畫面空間關系。在這類圖形里,畫面的空間結構往往在二維平面中可以表現,但在三維世界中卻無法實現。(圖8)
三、光與色彩的視錯覺與標志形式
(一)選擇性聚焦視錯覺與標志形式
通常而言,有虛實對比的畫面會使人感覺有遠近關系,景深淺,立體空間感強烈。在圖形圖像軟件中,我們可以隨意地進行選擇性聚焦,即使是同一焦平面,也可以制作出不同的虛實關系,通過悖離現實的光影關系產生錯誤的視覺空間感受。這種視錯覺現象應用到標志形式中,也可以增加標志的關注度,人們在解讀標志的時候,無形中已經加深了對標志的認識和記憶。(圖9)
(二)紅藍透疊視錯覺與標志形式
色差式3D技術最早是在1850年由法國人發現的。觀看這種畫面時需要配戴專門的紅藍或者紅綠(青)眼鏡,但在標志中運用算是一種新的形式(圖10),兩種顏色的圖形錯位套疊在一起,人們能看到哪種圖形取決于觀看時所用透鏡的顏色。但顯然,人們在看這些標志的時候不會專門去使用透鏡來看,所以標志真正的意圖是要觀眾進行選擇性讀圖。另外,這類標志也對數字媒體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選擇互技術也可以出現在靜止的二維平面媒體上。
(三)空間混合視錯覺與標志形式
色盲測試的做法來自于上個世紀的新印象主義繪畫。這個繪畫流派主張運用科學化的描寫法追求對外光的表現。從光學原理看,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分割法是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提高反射率與明度。畫家們在畫面上使用純色,不在調色板上調混顏色,這樣中間色是在觀賞者(離畫面有一定的距離)的眼中自然混合而產生的。依據這個原理,他們將色調分割成七種原色――即太陽光的七色,作畫時即純用原色小點排列,利用人們眼睛自行把色彩混合,而把調色的工作直接訴諸視覺作用。事實上,對觀看者而言,這是一種視錯覺現象。因為觀看者必須與畫作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才能識別出畫面的內容,所以這種手法在色彩構成中也被稱為是“空間混合”。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標志開始采用這種形式。(圖11)
色點是這些標志的關鍵所在。當受眾看明白標志的圖案后,他們會感覺自己通過了某種測試,這種感覺有助于標志產生親和感。而對于那些沒看明白標志的圖案的受眾而言,這又無疑增加的標志的神秘感。不管怎樣,標志本身是最大的贏家。
(四)套印偏移視錯覺與標志形式
在印刷工藝技術還不太發達的時候,套印不準一度被認為是多色印刷最難克服的問題之一。當然現在印刷上這種問題已經很少了,設計師卻把這種手法搬到了標志設計中來(圖12)。當人們看到這些好像套印不準的圖像時,都會不由自主地摘下眼鏡,擦掉鏡片上的指紋和其他臟東西。事實上這只是一種基于印刷套印不準的經驗上的視錯覺。為了看清楚圖像的內容,觀看者往往會被好奇心驅使,持續觀看幾秒鐘。這時受眾在解讀標志的同時加深了對標志的認識和記憶,有效地進行了視覺的傳播。也增加了標志的趣味性。看明白之后,你會不由自主地會心一笑。但是這種標志有一個致命弱點,設計師必須把握好這個套印不準的“度”,否則容易使受眾誤以為是印刷的失誤。
四、視錯覺與標志形式的藝術基礎
首先,視覺形態的感受方式一致,二者都是在二維的空間內展示多維的生動形象;其次,二者的表現形式相似,在表現手法上,二者都強裝飾意味,而且二者的造型思維、形式美法則都是一致的;另外,二者都包含著很強的抽象因素,不管是在造型形態上,還是在視覺的表達上,都是抽象和充滿趣味性的。[5]
五、結論
合理利用視錯覺的表現手法可以使標志形式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趣味性;憑借視錯覺圖形的神秘和特別,能使設計師和觀眾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恰當的利用視錯覺的形式能夠很好的表達出設計作品更深層次的內涵,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可以讓觀者在領悟作品本身的主旨外,將標志內涵引向縱深。
值得注意的是:視錯覺是一種特殊的圖形語言,我們應該恰到好處的利用它來創造標志形式的視覺空間感。在對視錯覺的使用過程中應注意對“度”的把握。積極地把視錯覺應用到標志形式中,關注和研究標志形式中的錯視美,能夠發現和選擇不同的視覺元素,并通過合理、恰當,有度的方式創造出新的視覺形象。
注釋
[1] 陳楠.標志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1.
[2] 周景秋.錯視[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4:5.
[3] 江明.圖形創意基礎[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