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得失寸心知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得失寸心知范文1
憧憬、希望、彷徨、激情,這八個字,是我自6月份通過公務員考試,分配進入青島市工商局市北分局遼源路工商所工作一個多月來的真實心情寫照。這四種心情的交融,恰恰是我進入工商系統的真實心態和工作心得。
憧憬。這種心態是每一個剛剛步入新的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內心所發出的第一次共鳴。進入工商系統工作,是我,也應該是我一生之中所做出的重大選擇。在確定考入工商系統后,興奮一直占據著我的大腦。如果說進入工商系統一直是美好的憧憬的話,那么,在來到市北分局報到后,在各位領導與我們的見面會后,在進入遼源路工商所工作的第一天起,我看到的就是切切實實的希望。
希望。在分局黨委熱情而又不乏嚴肅的見面會中,我感受到了兩種希望,其一是各位領導,也是我們的工商前輩對于我們這些新人們所寄予的殷殷希望,這種希望同時也是對于我們的一種鞭策和動力。正是通過看到組織上對我們所寄予的希望之情,讓我從內心深處感覺到一種升騰的希望,也正是在這些工商前輩對于我們所寄予的希望之上,我看到了我們工商事業的希望,看到了我是在一個充滿希望的集體中工作、學習和生活。正是前輩們所寄予我們的帶著壓力的希望,促使我自我加壓,在進入具體的工作崗位后,讓我很快融入了這個集體中。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時,我內心深處也有一種迫切的想法,那就是要通過我的加入、我的努力,同樣能帶給我們的工商前輩們一種希望,這種希望是一種新鮮血液注入的希望,我所期盼的是能讓接觸到我們這些新人的前輩們,看到我們這個集體,看到我們這個系統一種源源不斷的希望,一種旺盛生命力的希望。至少,通過我的努力,我會帶給遼源路工商所一種新的朝氣、新的敬業的精神。現在回過頭來想,我一直在努力著做得更好。
彷徨。希望之后,環境的改變所帶給人的彷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足以使人意志消沉的。不可否認,每一個人的成長,都要經歷一些挫折。實事求是地講,從原來的環境,進入我們現在的工作環境后,在原來所寄予太多的憧憬面前,在切切實實的事實面前,我的心理落差很大,我們理想的工商行政管理和現實中我們所接觸到的工商行政管理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曾經讓我彷徨、迷失,甚至于有時我在想,這是我所夢寐進入的工商嗎?在現在這種工作環境中,能體現出我們存在的價值嗎?我是不是該放棄自己的選擇?在這些問題面前,我迷惑過、彷徨過、消沉過。在我幾乎要懷疑自己選擇的時候,領導們的積極引導還有熱心工商同事們的耐心幫助,讓我不禁一次次的想起了見面會上我所感受到的兩種希望。與其怨天尤人,不思進取,不如奮力拼搏,積極面對。在短時間的彷徨之后,在曾經的迷茫之后,我發現我已經深深熱愛上了工商行政管理這份事業,也正是經歷了由彷徨到熱愛的轉變之后,這份事業真正的讓我割舍不下,使我激情飛揚的面對這近一年的工作、生活和學習。
得失寸心知范文2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字的美,就是自己眼中的美;這種美,首先源于自我的心里,也只有如此真正的如“泉之源頭的噴涌”才能使之流于字里行間,流進讀者的心里,沁人心脾久留余香。
寫作源于感動,感動源于情,而情則萌于生活;所以,個人認為只有熱愛生命,懂得生活的人才能夠寫出所謂的“美文”。其實對于何為“美文”,我一直愚鈍不能參悟其中之道,總覺得只要把自己心里的那種抑制不住的感覺淡淡的躍于紙上就好。至于辭藻的華麗與樸實我從未刻意的去要求自己去精雕細刻過,只是覺得有時還不如像蜻蜓點水般輕盈、簡潔、自然的好些。
文字是自己的,美是大家的;如果你能從文字中欣賞到她的美,感受到她的傷,那么她的美在你的心里。如果你沒有走進她的世界,那她的美依然還在那里;此時你可以選擇回頭,也可以選擇守候。
每個人都是一個天使,文字亦然;所以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當你看到或讀到哪篇文字時,請你帶上一份平靜,或許您會收到一份感動,獲得她心中無言的美!
得失寸心知范文3
在科普前輩李元老師的積極策劃下,由天文學家李競主編,兩位資深天文集郵愛好者徐剛、郭綱合作編寫的《郵票上的天文學》近日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了。作為全球第一本彩色印刷天文郵票圖錄,該書精心收錄全世界215個國家和地區的1371枚天文郵票,運用郵票、郵戳、小型張、小本票等超過20余種郵品素材,對天文學研究領域幾乎實現全覆蓋式的趣味解讀,藝術地再現了日月星辰、天體、天象和深邃宇宙的壯美,展示了古今中外科學家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上取得的成就,回顧了望遠鏡、天文臺、天文館等科學儀器和設施的發展與應用,生動有趣地描述了天文學這門人類最古老的科學與人類日常生活的聯系。
郵票的歷史從1840年開始,然而天文學的源遠流長是集郵史遠遠不能比擬的:人類對天文學的認知早在古巴比倫游牧民族在夜晚辨星識方向時就開始了。在郵票這一小小方寸世界折射出宇宙的壯麗與奇美,可以看做是古老天文學與近代郵政史的一種美妙結合。
你知道全世界第一枚天文郵票是哪枚嗎?你知道哪些天文郵票出現過令人哭笑不得的設計錯誤嗎?你知道天文郵票曾經經歷過幾次發行高峰嗎?你可曾想大名鼎鼎的迪士尼動畫和天文會有怎樣的淵源聯系嗎?嘗試尋找方寸星空的獨特樂趣,收集之,研究之,分享之,也許是收藏天文郵票大有樂趣的奧妙所在。
小小的郵票,卻被稱作“國家名片”,向來充滿別具匠心的設計和意味深長的寓意。展現美麗星空的最好方式也許是照相術,但這個方寸世界的多姿多彩則更是凝聚了設計家們的精妙構思,常常讓人嘆為觀止。
得失寸心知范文4
關鍵詞:新農村、文化建設、文明
中圖分類號:U492文獻標識碼: A
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科學、客觀地提出建設和諧社會、樹立科學發展觀這兩大戰略思想,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通過對“三農”問題的多方探索和實踐,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藍圖勾畫出來,而文化則是這藍圖上絢麗的色彩和閃光的亮點。在中國廣闊的大地上,九億新式農民將以新思想、新方法,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氣象、新風尚。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總結出:“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代表民族的底蘊和內涵,也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根基和靈魂。
新農村的文化現象有其自身的意義和形式,有著鮮明的不可替代性,就其功能起到了凝聚、團結、規范群體的作用,更是任何浮于表面形式化的蜻蜓點水式的“送文化下鄉”和走馬觀花式的“提高農民素質”所不能包括的。
建設新農村的新文化,一方面需要農村基層組織的大力支持和傾心扶持;另一方面需要廣大農民群眾自身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農民,對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的熟知是優越的條件,已提高了生活水平的農民最急需的是思想觀念的更新、生活習俗的改變。精神層面上的富有,才算真正的富有。切實樹立起適應新農村發展的文化觀,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精神家園的主人,在農村的生產、生活中是十分心要的,也將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產生深遠的影響。
促進農村文化和經濟、政治、社會協調發展,已成為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重中之重。
新農村的新文化建設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步和發展的。立足現實,調整思路,確定目標,是新文化建設的新內容。
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多元化的趨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生活條件、物質條件的不斷改善,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廣大農民對精神食糧的需求,日趨多層次、多方面,并有了強烈的迫切感,而文藝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文化產業、文化產品,無論在規模上和數量上都是簡陋的、單一的。其文化門類明顯缺失質量和水平,更存在各種各樣的不足。尤其在文化服務的程度上及覆蓋率上,差距更大。
精神文化產品來源于生活,生活的根基在農村沃土中,在農民的渴望中。我國廣闊的農村、廣大的農民才是文藝事業繁榮的市場和主角,更是文藝工作者創作的立足點的源泉所在。立足現實,緊跟時展步伐,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必須。
農村經濟的發展日新月異,通訊、能源、交通、公用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使得對那些“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新題材、新內容、新形式、新風格的文藝作品有進上步的渴望。廣大農民的迫切需求,也促使文藝創作切實地反映新農村經濟的新局面,歌頌改革開放的新主題;文藝創作必須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渴求。只有農村題材的文化創新保持旺盛、鮮活的生命力,才能使農村文化陣地異彩紛呈、豐富多彩,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落到實處。
應該看到,農村精神文化的生機勃勃,激發了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和創造活力,他們密切聯系群眾,根植于農村天地,著眼于農村歷史的變革,結合社會歷史的發展,把握現實、展望未來,文藝作品的創作血脈與中國發展史的血脈緊緊相連。在實現小康目標的指引下,為把一個欣欣向榮的新農村的新面貌、新氣象展現出來,去努力創造出廣大農民喜聞樂見的新作品,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
新農村新形象,吸引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生產、生活第一線,準確、全面地了解新農村的新風采。摒棄老模式、舊框框,如實描繪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進程。在經濟建設的發展中拼搏奮斗的,有素質、有文化的新農民新風貌。過去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現代的農民懂科學、會管理,市場意識強,創新意識強,這是一代新型農民的新形象。
新農村的文化建設要抓全面,放開眼界,農民的群體開拓進取,為農村發展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和帶頭作用。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在農村的體現,首先是農民觀念的更新、習俗的改變。塑造科技創業、知識創業的新農民形象,才是教育人、鼓舞人的榜樣力量。
廣闊農村的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血緣關系,新文化建設的創新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各種門類、各種題材的文藝作品,豐富了農村文化陣地和文化舞臺,也給廣大農民帶來了精神享受和藝術享受。文化意識的創新,帶來文化產品的創新。提升對農村文藝作品、文化產品的水平和檔次,是衡量文化市場興衰的標準。
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文藝工作者應努力發現農村生活、生產中的亮點,充分發揮創作潛力,為九億中國農民花心血,下工夫,創作出好作品,并根據時代需求,追隨那些從農村走向城市,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的農民大軍,還有那些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投身都市、勇于創業的新式農民,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和時代精神。
各種媒介的利用,為農民和文藝工作者提供了通暢的渠道,也給農村文化建設構建了新的平臺。充分利用民族民間的文化資源,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效結合,滿足廣大農民群眾享有質優價廉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的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使新農村文化建設形成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大眾氣派。
當然,新農村新文化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決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其中蘊含著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則是堅定不移、不可動搖的。
新文化的建設需要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重視,社會力量的關注;也需要相關部門的指導,社會力量的支持。最具主動性的還是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加之軟件、硬件的建立和完善,形成較完整的文化體系和文化氛圍。對傳統文化的記錄、挖掘,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容,對新的文化產品的扶持、愛護,更是落實“戰路思想”的實際行動,當然還要在服務上下苦功夫。
當代中國正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因地制宜地開辟新農村新文化的場所和陣地,切合實際地發揮廣大農民群眾自演自賞、自娛自樂的文藝才能多創作出人們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文化產品,這是新時期賦予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的使命。
得失寸心知范文5
古人非常講究語言的錘煉,我國古代許多著名作家都十分重視語言的錘煉。“語不驚人死不休”、“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王安石寫這首“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詩時,對其中的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最初寫的是“又到江南岸”,后來圈去了“到”,批注說“不好”,改為“過”,又圈掉“過”改作“入”。隨后又改作“滿”??偣舱者@樣修改前后選用了十多個字,最終才確定為“綠”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王國維《人間詞話》評說:“‘紅杏枝頭春意鬧’,這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古人在作詩寫文時,為了一個字,常常弄得寢食不安。文字竟是那樣美輪美奐,作文也應該是富有無限情趣的,但現實中,作文卻讓不少學生避而不及。那么,如何使作文趣味充溢呢?
一、一枝紅杏出墻來:活用詞語
詞語是一個句子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平時從生活和課本中積累了不少高雅、通俗、鮮活的詞語,但要使一個句子靈動起來,還要學會精心選詞。寫景狀物,力求繪形繪色;寫人記事,務必生動傳神;議事說理,力求客觀準確。如:“太陽,你是一部書,擁有世上最大的讀者群。人讀你,讀出欣喜;樹讀你,讀出鮮綠;花讀你,讀出艷麗……”
二、比喻、擬人句的運用,會使文章生動不少。
同學們在寫作時恰當地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就像我們做菜時放點味精、糖等調料品一樣,菜的味道好了,猶如文章生動了一樣。
大量優美的文章,都有比喻、擬人的運用。課文朱自清的《春》中“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三個比喻連用,生動地寫出了春雨的細、密、亮的特點,非大手筆不可為。
三、詩意化語言化文字為傳奇
得失寸心知范文6
關鍵詞:美麗鄉村;農村空心化;問題研究
農業人口大規模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導致農村空心化,造成了農村經濟社會功能整體綜合退化。其過程一般可分為兩個階段: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農村空心化的前期,其主要表現為均質化的村落因規模急劇拓展而呈現“外擴內空”的空間格局;21世紀初至今是農村空心化的后期,其表現為傳統村落因人口向城鎮遷移出現“人走房空”的蕭條景象。綜合來看,農村空心化不唯是傳統村落的空間形態發生了變化,就其本質而言,亦是城鄉關系失衡的具體表現。農村的衰落和空心化成為城鎮化發展中面臨的新問題,為鄉村治理帶來了諸多問題。例如,農村家庭的殘缺與不和諧,造成了農村社會的不和諧;農村教育、文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等公共服務水平與城市差距的加大,使農村呈現出總體性衰敗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農村空心化的治理是實現社會穩定、政治民主和基層治理的重要基礎。其可以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就近、就地解決農民轉移、就業,減少農村人口盲目流失,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恢復農村經濟的活力,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田園城市的理論
19世紀末英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提出的基于“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一體”思想的田園城市理論,對我國現階段下美麗鄉村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也是遏制農村空心化趨勢,建設“田園型農村社區”的重要理論依據。霍華德田園城市理論提出的背景是在英國工業革命后期,大量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農村空心化趨勢越來越嚴重,農村因缺少勞動力面臨發展停滯,而城市不斷擴張,城市?。ㄈ缃煌?、環境等)問題突出,與我國當前的農村發展狀況比較相似?;羧A德指出,理想的田園城市應當既體現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城鄉融合的自然之美,又能反映機會均等、充分就業、無貧民窟的社會公正。他的這一主張實質上強調了要以城鄉發展的互動與和諧取代彼此的孤立與分離。田園城市實質上是城和鄉的結合體,即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霍華德在田園城市規劃理論模型中,把城市規??刂圃?000英畝(約24平方公里),其中心城市面積1000英畝(約4.06平方公里),農業用地5000英畝(約20平方公里),人口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鄉間;市中心建有中央花園和公共服務機構(如圖書館、市政機構、學校、商場、醫院等),由6條林陰大道把城市分為6個部分,并通向鄉村;居住區建有環形鐵路,臨近鐵路建有工廠、牧牛場、市場等,農田中間有小塊宅地由經營農田的農戶居住,田園城市的土地及其收益歸全體居民集體所有,居民生活并工作在田園城市。英國新田園城市理念,融入“社區參與、有機增長和自給自足”三要素,更強調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農村空心化治理的實踐
霍華德的田園城市規劃理論模型最適合我國農村小鄉鎮建設,構建“田園型鄉村社區”,為治理農村空心化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實踐。首先,科學規劃農村空間布局,治理農宅閑置和農田拋荒。農村“空心化”從空間上表現為許多舊村老宅空置,尤其在交通不便利的邊遠山區因無人耕種的農田,長年荒蕪。應按照產業區、生活區和農業區分明的原則合理規劃農村空間布局,將小的自然村和大的行政村進行有規劃的合并,建立適合3萬人左右生活的“田園型鄉村社區”。完善學校、醫院、銀行、圖書館、農貿市場、商業街、休閑娛樂設施和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社區服務中心還應設立工商、衛生、交管等政府公共服務窗口,實現城鄉一體化管理。其次,建設農村新的公共經濟發展模式。隨著農村人口的流動,農村以家庭為單位的土地承包經營狀況發生了很大改變,很多農民退出農業生產。為了規范農村土地的合理有序流轉,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保護土地的再生產能力,需要構建農村新的公共經濟發展模式,由村集體將土地實行統一流轉,按照土地的不同使用途徑進行集體經營管理,在農業區建設高效農業示范區,政府提供農業項目啟動資金,補助特色養殖業發展。村集體可成立“苗木公司”,將原來的林地進行集約化經營,苗木公司每年獲得的效益由全體村民共同受益。村民每畝土地每年可以獲得相應的土地流轉費,農民可就地轉化為苗木公司的“工人”,擴大了農民就業渠道,苗木基地本身則成為綠色防護林和社區的“綠肺”。在產業區建設村辦企業充分吸納農村勞動力,同時拿出一部分非耕地(比如原來的舊村落),建設工業園區,統一建造生產廠房,鼓勵村民興辦企業,就地解決村民就業。第三,提高鄉村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對由鄉鎮改建的“田園型鄉村社區”,建立城鄉統一的居民社保制度,讓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均等化覆蓋社區,村民實現集中居住和福利保障,耕地實現集體流轉,勞動力就地實現就業,農民不再外出打工,合家團聚,空心化趨勢下出現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自然解決,農村、農業、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發展方式發生根本轉變,實現農村傳統社會中的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病有所醫。
榮獲“2013年全國十大美麗鄉村之一”稱號的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就是典型實例,人們在“田園型鄉村社區”――永和社區安居樂業。
加強農村空心化治理,建設美麗鄉村,將使傳統文化得到更好保護,農民生活更有保障,農村社會更加和諧,農業生態更加優良,農民權益得到更好維護,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