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民間故事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民間故事范文1
一、選擇適宜多元的故事題材
1.選擇經典高雅的民間故事作品。
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審美感知、情感態度、能力素養等,我們在眾多的民間故事中篩選出健康向上、淺顯易懂、貼近幼兒生活,寓趣味性、知識性、審美性(包括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韻律美、情感美等)于一體的故事。小班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差,我們選擇語義淺顯、用詞自然、感染力強的內容。中大班幼兒認知理解能力變強了,我們選擇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能引起幼兒思想共鳴的內容,如繪本《漏》《老鼠嫁女》《守株待兔》等,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選擇最具有教育性的民間故事作品。
教育性是選擇民間故事內容的重要要素。在作品選擇時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愛的教育。如:《孔融讓梨》《木蘭從軍》等,使孩子明白:要學習故事中的人物,要做一個愛父母、愛老人、愛老師、愛伙伴、愛集體、愛祖國的好孩子。二是德的教育。如《狼來了》《愚公移山》等,這些民間故事詼諧幽默,能讓孩子明白很多道理,像正直、勇敢、誠實、信用、勤學、持之以恒等,為孩子的發展作好了鋪墊。
3.選擇耳熟能詳的本地化民間故事作品。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歷史積淀使本地區的民風民俗充滿特色,也流傳著好多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民間故事,被廣大人民所樂道。如:《馬馱沙的傳說》、《湯包的傳說》等,這些來源于本地的傳說故事同樣能引起幼兒強烈的認知共鳴、情感共鳴,激起孩子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開辟多元互動的實施途徑
1.親子共享。
邀請父母共同搜集資料并參與各類活動。我們請幼兒做小記者,采訪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所了解的民間故事,并請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通過網絡、書籍等形式,收集一些民間故事。收集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習的過程,在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一些被記憶遺忘的民間故事被重新拾掇了起來。孩子們對民間故事的興趣是越來越高了,自信心提高了,自我表達能力也有很大進步,一些平時不愛也不敢說話的孩子,現在也大膽了許多。
2.教師專題教研。
除了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進行探索嘗試外,我們還定期開展教研活動,組織教師討論創設主題環境、撰寫主題方案,進行集體備課、觀摩和研討,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在一次次的討論與反思中完善教育教學活動方案。如:在《馬馱沙的傳說》中,老師們改編故事、自制繪本;在《漏》的教學中,老師們融音樂、美術于其中,打開了所有觀摩教師的思路,使教師感受到:其實教學活動并不需要照搬照抄別人的東西,只要有心,我們身邊就能挖掘許多好教材。
3.滲透性活動。
滲透性教育活動是指在環境及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動。幼兒的能力是經過長期的、反復的、日積月累的過程逐漸發展的。我們借助傳統民間故事這一資源,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幼兒接觸更多的能力培養,讓幼兒在更大程度上獲得多元智能的發展。如:創設區角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在非正規活動中,在與環境互動中。
4.專門性的展示活動。
針對孩子喜歡表現的天性,我們每學期都舉行一次專門性的展示活動,有針對家庭開展的,如:民間故事家庭表演秀,每個家庭自由選擇一個民間故事,自制道具和服裝,根據民間故事情節分配角色,爸爸、媽媽和寶寶都必須要有角色,然后進行表演。也有針對幼兒開展。如:“說說歷史傳說,夸夸現代濱江”詩歌故事會,鼓勵幼兒自愿報名,積極參與。在孩子精彩的演繹中,我們也看到了民間故事對孩子的魅力。
三、生成多元創新的教學組織形式
1.民間故事生成主題活動。
根據幼兒園教育主題內容的特點將適合的民間故事內容滲透在涉及到的五大領域內容中,發揮各種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形式及資源的整體作用,使整個教學過程最優化。如在《我喜愛的小動物》主題活動中,生成了“小兔乖乖”系列活動。其中:語言活動《小兔兒乖乖》,分享感受這個有趣的民間故事;音樂游戲《我是長耳朵》,讓孩子分辨音樂、提高對聲音的辨別能力,體驗作為“長耳朵”小兔的自豪感;美術活動《兔子偶》,用半成品制作自己喜歡的兔子偶;情境表演《小兔兒乖乖》;科學活動《可愛的小兔子》《兔子吃什么》來讓孩子更深地來了解兔子的形象特征。
2.民間故事生成美術創作。
單純的講故事、看故事滿足不了孩子對民間故事的好奇心,每個民間故事都不僅僅是一個故事,它都沒有結束,還可以傳承,或者說是再創作。繪畫活動有助于幼兒對民間故事進行再創造并通過它表現出來。因而,我們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用靈動的畫筆,把傳統的民間故事續編、再創作。如生成“故事畫”――孩子們從聽到的、看到的故事中構畫出再造畫面;生成“自由畫”――在民間故事中,可以發揮想象、自由展現;可以 “圖書畫”――把觀察內容、聽來的有趣故事等作為做圖書的素材,用連環畫的手法、畫簡筆畫的方式繪畫下來,編成“小人書”。
3.民間故事生成游戲創新。
民間故事范文2
牛郎織女的傳說始于《詩經 大東》:跂彼織女”、睆彼牽牛”的記載。《古詩十九首 迢迢牽牛星》已稱牛郎織女為夫妻。應劭《風俗通》逸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并與七夕習俗相結合。
孟姜女的傳說起源于《左傳》杞梁妻拒絕齊侯郊吊,遵守禮法的記載,后來加上《檀弓》的齊莊公襲莒于奪,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雛型。漢 劉向《列女傳》(四)記:齊杞梁殖戰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琱玉集》記秦時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為妻,因良被筑長城官吏所擊殺,仲姿哭長城下,城即崩倒。”可知這個傳說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傳說中已改名為孟姜女和范喜良。
梁祝的故事最早見于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記載了梁、祝二人嘗同學”、同冢”的故事。晚唐張讀的《宣寶志》有較詳細的記載。到明代馮夢龍的《古今小說》,又增加了英臺不解帶,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節。
民間故事范文3
作者/睢城
清朝道光年間,黃州城有家最大的藥店叫同春堂。但就在近日,同春堂店主謝長福因女兒謝婉兒的怪病一籌莫展。怎么回事呢?原來,月初同春堂管家謝強帶著謝婉兒去芙蓉寺上香,回來謝婉兒就染上了怪病。一連數日,謝婉兒不省人事,渾身通紅腫脹,呼吸困難。謝長福雖醫術精湛,但也只知道女兒是中了毒,怎么解毒卻束手無策。為了治好女兒的病,他遍請名醫,結果卻一次次失望。
這天,同春堂來了個小伙子,相貌堂堂,背上還背了個大煙槍。小伙子口口聲聲說他能治小姐的病。管家謝強趕緊把他請到后院來見謝長福。謝長福聽說有人來給女兒治病,打起了幾分精神,可一見進來的是個20出頭的小伙子,頓時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小伙子也不在意,仔細觀察了一番謝婉兒的氣色,又把了把脈,然后解開背上的煙槍,從煙袋中取出一些煙絲,再從一小瓶中倒出一點紅色藥粉,將煙絲和藥粉混在一起,用火點燃,很快一股淡紅色的輕煙躥了上來。小伙子猛吸一口,含住煙氣,從謝婉兒的鼻孔中噴了進去。沒過多久,謝婉兒“嗯”的一聲醒了過來,吐出一口血痰,身上的紅腫漸漸消退,呼吸也恢復了正常。
謝長福大喜,讓謝強趕緊去拿銀子酬謝小伙子。小伙子搖頭道:“治病救人是積德,怎么能收錢呢?”謝長福大為贊許,笑道:“你實在不愿收銀子,若不嫌老夫年邁無能,做我的徒弟如何?”小伙子大喜,連忙跪在地上,口呼:“弟子丁向俊拜見師傅。”
在黃州城誰不認識謝長福啊?也都知道他從來不收徒弟,今日這是破例,小伙子當然求之不得了。謝長福之所以這么出名,很大程度在于他的店里有許多珍奇的藥材,其中一種名為靈蛇菇的藥材格外珍貴。相傳靈蛇菇只生長在黃州城外洗藥峰那陰濕的山洞中,它自身能散發出奇異的香味,吸引毒蛇久久圍繞著它,因此而得名。
靈蛇菇一年只生長一次,一次只長兩株,有延年益壽、返老還童的奇效。一直以來,靈蛇菇都是皇室的貢品,價值連城。雖然人人都想得到靈蛇菇,但世上只有謝長福才可以取得到這樣寶貝,其他去挖靈蛇菇的人全都被毒蛇咬死了。至于謝長福是如何得到靈蛇菇的,一直都是一個謎。
再說那丁向俊拜在謝長福的門下后,為人勤快,嘴又甜,很快就深受謝長福的信任。
謝長福漸漸把一些不外傳的秘方一一告訴了他,但關于靈蛇菇的事卻一點也沒提。
一晃半年過去了。這日,謝長福不知從什么地方拎來了兩個鐵籠子,籠子里各關了一只同樣的動物。丁向俊從外面進來,正好遇見了。他看見籠子里的東西大約2尺長,黑白相間的頭是扁的,嘴尤其長,背為灰黑色,爪子非常鋒利。
“這是什么?蠻可愛的。”丁向俊好奇地問。“你可別小瞧這家伙!它叫蜜獾,是我托人從萬里之外的南蠻之地弄來的。這家伙可厲害了,連毒蛇都怕它三分。”謝長福笑著說。
“為什么叫蜜獾?難道這東西愛吃蜜?”丁向俊又問,謝長福點點頭,“蜜獾嗜蜜如命。它的血液中含有抗劇毒的抗體,不但能夠抵抗蜜蜂的叮咬,還能抵御蛇毒。”
“師傅,你弄來這兩只蜜獾,是想……”丁向俊兩眼緊緊地盯住謝長福。
謝長福猶豫了一下,告訴丁向俊:“你來同春堂已經半年多了,按理這事我早該告訴你,可我擔心你年輕,會傳了出去。”丁向俊趕緊跪在地上發誓:“徒兒要是說了出去,定被千萬條毒蛇咬死。”
謝長福趕緊把他扶了起來,說道:“我同春堂世代興旺,靠的就是靈蛇菇,而摘取靈蛇菇全靠這兩只蜜獾。每次我去摘靈蛇菇,便帶上其中一只。那些毒蛇都害怕蜜獾,不敢上前咬我。就算一不小心被蛇咬了一口,立刻抽一點蜜獾的血,再配上中藥,也能化解蛇毒。摘得靈蛇菇后,我會端上一桶蜂蜜,讓蜜獾飽餐一頓。所以,這家伙也樂得隨我一同前去。”“原來如此!”丁向俊恍然大悟。
“可蜜獾也有致命的弱點,就是貪婪。貪吃、貪色,為了吃上甜美的蜂蜜,竟可以不惜生命。”謝長福繼續說,“切記不能像蜜獾這樣貪心,一次只能帶一只蜜獾去取靈蛇菇,一次只采摘一株靈蛇菇。”丁向俊點了點頭,牢記心中。
次日一早,謝長福帶著一只蜜獾前去洗藥峰摘取靈蛇菇。夕陽下山了,謝長福還沒回來。謝婉兒急得眼淚嘩嘩的,往年父親中午時便已回來了。丁向俊趕緊帶著店里幾個伙計打著燈籠去洗藥峰尋找謝長福。眾人找了一個多時辰,才在一個小土丘上發現了謝長福的尸體,尸體旁邊還有一只蜜獾,正舔著謝長福的傷口,看樣子還有些依依不舍。那謝長福是被毒蛇咬死的,渾身都是傷口,慘不忍睹。
丁向俊一看,頓時放聲大哭,心里卻歡喜得不得了。原來這丁向俊本是徽州一家藥店的店主,他垂涎謝長福的靈蛇菇,暗暗買通謝長福的管家謝強,讓謝強趁謝婉兒去芙蓉寺上香的機會,在她燒的香中放下了丁向俊精心配制的禁藥。然后,丁向俊趁解救謝婉兒的機會,拜了謝長福為師。
這日謝長福去洗藥峰摘靈蛇菇,丁向俊讓謝強一路暗暗跟蹤。等謝長福把蜜獾帶進洞中后,謝強把帶來的蜂蜜悄悄灑在洞口。貪婪的蜜獾一聞到蜂蜜的味道,自然棄謝長福于不顧,沖出洞來,舔食蜂蜜。可憐謝長福還不知發生了什么事,便被群蛇攻擊,頃刻之間毒發身亡。
謝長福死了,謝婉兒還小,同春堂的大權落在了丁向俊手里。再過幾日,就到了要交貢品靈蛇菇的期限了,丁向俊決定和謝強各帶一只蜜獾去洗藥峰。
“老頭子不是說過一次只能帶一只蜜獾去的嗎?”謝強有些猶豫。
丁向俊微微一笑,“謝長福他一個人去,當然只能帶一只了。咱們帶上兩只,把那兩株靈蛇菇都采回來,一株當貢品,另一株還能賣個大價錢呢。”謝強還想說什么,丁向俊把手一擺,“謝長福那么小心謹慎,最后還不是死在毒蛇口下?做事就要干脆。”
第二天一早,丁向俊和謝強各提一只鐵籠出發了。一個多時辰后,兩人便到了洗藥峰那個生長靈蛇菇的山洞。
丁向俊和謝強都是第一次來采靈蛇菇,心里十分緊張,尤其是謝強,渾身都被汗濕透了。“進去吧!到了這里就沒有回頭路了!我先進,你跟著我。”說著,丁向俊一手提著燈,一手提著鐵籠進去了。那洞中果然有數不清的蛇。看見他倆手里提著的蜜獾,蛇十分畏懼,縮著腦袋不敢攻擊他們。
大約半炷香的工夫,兩人已經走到了洞的深處。“你快看!那是什么?”丁向俊忽然發現山洞的巖壁上長出了兩株類似靈芝一樣的東西。“對!就是它!它就是靈蛇菇!”謝強見過靈蛇菇,興奮地喊了起來。這兩株靈蛇菇依次長在巖壁高處,其中一株長得還比較高,要爬上巖壁才能采到。
洞中的蛇越聚越多,顯然它們已經發現了這兩個不速之客。有幾條蛇瞅見鐵籠中的蜜獾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漸漸地靠近了過來。
“快把蜜獾放出來,鎮住這些該死的蛇。你在這里舉著燈,我爬上去采靈蛇菇!”丁向俊趕緊吩咐謝強。謝強用袖子抹了一把臉上的汗,連忙打開兩個鐵籠,把兩只蜜獾都放了出來。這兩只蜜獾從鐵籠中鉆出來之后,竟然互相追咬起來。頭碰頭,尾碰尾,像是在打架,可看那股親昵勁又不像。謝強正在發愣,卻怎么也想不到兩只蜜獾突然同時叫了一聲,接著閃電般向洞口奔去,把周圍的毒蛇都嚇了一跳。眨眼間,兩只蜜獾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謝強和丁向俊面面相覷,嚇得魂飛魄散,來不及逃命,被一群毒蛇咬得遍體鱗傷。他倆臨死也想不到這兩只蜜獾乃是一公一母,因為沖出洞外尋歡作樂去了。看來貪婪不僅僅是蜜獾的弱點,同樣也是人性的弱點啊!
開場白
王恩亮
自去年炒股以來,某電視臺的一個股評欄目深深地吸引了我。這個欄目不僅云集了各路股評專家,而且每每開播時主持人喊出的“玩的就是心跳,掙的就是鈔票”的開場白,更是為我增添了不少做多的信心。
民間故事范文4
老爐殿坐落于大運河滑縣段河西村南端的河堤外,始建于北宋年間。據傳,在河西村的南端河段水面上,一夜之間從上游順流沖下了大批的木材梁檁,沿岸百姓打撈期間,發現河面浮起一瓷壇,里面裝有廟院整體布置圖紙一卷及金條、元寶若干。眾人經商議皆認為是上天之意要將廟宇建于此地,遂推舉德高望重的鄉紳賢士牽頭謀劃建設,經一年有余建成此廟。廟院落成之時,有一鶴發童顏老者送來一口鑄鐵大鐘,上鑄有大篆書體--“捐老爐殿”,河西老爐殿由此得名。
關于河西老爐殿,還有一個傳說。據說清末民初時期,火神廟與縣里的一個戲班子,簽訂了一份五十年的演戲合同,每年正月古會,都要先到河西火神廟來唱戲,不能誤事。可中間有一年,浚縣新鎮也寫了他們的戲,時間恰好與道口的正月廟會沖突,新鎮一再要求這次給他們先唱,并表示多出錢。于是戲班子里的班頭就自作主張,臨時“變通”了一下,暗自答應下來。
道口鎮這邊已經起會,客商們早在火神廟一帶扎好攤點,遠近客人也陸續趕來,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可是一看,戲臺上還空空如也,不見一點動靜。管事的人一看開戲時間到了,可唱戲的班子還沒到來,這可怎么辦呢?直急得會首像熱鍋上的螞蟻,只得派人尋找。后來才得知,他們早已動身前往新鎮方向去了。
唱戲的那幫人雇用的車子走到滑縣南坡時,突然發現前面的一輛車子起火,眨眼間其它幾輛車子也都先后冒出黑煙。一時間,煙塵滾滾,火苗竄起。大家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馬上停下來,對新鎮的來人說:“新鎮的,今天上您那里去不成了。看,起火了,就是去到也沒辦法再演了,戲裝都給燒毀了……”新鎮的人一看情形只得作罷,急匆匆趕回去報告。戲班子的負責人,馬上意識到可能是違約得罪了火神爺。于是立即改轅易轍,帶著人馬急匆匆地回去了。他們一到火神廟便匍匐在地,連連磕頭謝罪,表示知錯必改,再不敢冒犯。當他們在為燒掉的戲裝發愁,不知該如何辦時。突然傳來驚喜聲:“咦,戲裝還沒有被燒壞!”管事的人半信半疑地跑過去,接連把幾個箱子全都打開,被眼前的情景一下子驚呆了——箱箱戲裝道具完好無損!
民間故事范文5
丹麥人自古以來就有講故事、聽故事的民族傳統,因此,童話作家安徒生出在丹麥不是一件偶然的事。然而在丹麥民間,故事根本不是“講”出來,而是用歌“唱”出來的。敘事歌是丹麥民歌中最重要的體裁,許多其它類別的民歌都和敘事歌有關,丹麥器樂曲和歌舞曲中的許多曲調也是從敘事歌演變來的。
丹麥的敘事歌可以按其產生的時代分為三類,它們不僅內容不同,歌詞的格律和旋律結構也不相同。
第一類敘事歌是中世紀產生的,其特點是歌詞為兩行或四行一段,兩行的歌詞每行都壓韻,四行的第二、四行壓韻。這類歌曲的內容分為兩種,一種是“民間敘事歌”,包括中世紀的神話和傳說,另一種是“滑稽敘事歌”,大多是諷刺和笑話違背宗教戒律者的故事。它們在音樂上沒有區別,旋律采用七聲音階或五聲音階,音域窄小,一般不超過六度,曲調由兩個樂句和一個短小的副歌組成。
第二類敘事歌是在16和17世紀產生的,稱為“回聲歌”,內容包括神話、歷史傳說和抒情史詩等,抒情史詩中有不少敘述有關騎士及其情人的浪漫故事。這類敘事歌歌詞的格律和第一類相同,曲調大多從德國傳來,音域比第一類寬,一般為八度,節奏也比第一類更規整。
第三類敘事歌是進入18世紀以后產生的,內容包括水手航海的故事、愛情故事、戰爭故事等。這些敘事歌的曲調都采用大、小調,音域曲調中常出現分解和弦的音調,每個樂段都包括四個樂句,結構形式為AABA或ABCD。
在古代,丹麥的敘事歌用口傳心授的方式代代相傳,19世紀初,民俗學家開始搜集流行在民間的敘事歌,并將它們整理、出版。由于丹麥人喜歡講故事,這些本來是用于學術研究的民間敘事歌曲集出版后大受歡迎。于是,出版家們印了各種各樣的敘事歌曲集以滿足群眾的需求。在1850年以后,民間敘事歌在丹麥不是依靠口傳,而是通過出版物傳承的。今天,在首都哥本哈根和其他丹麥城市的街頭,還能看見演唱敘事歌的民間藝人,欣賞他們演唱的、古老的敘事歌。
除了敘事歌外,丹麥民歌中還有兒歌、叫賣調和舞蹈歌等品種,但這些民歌的曲調差不多都和敘事歌有關。如兒歌中有不少調子和第一類敘事歌相仿,孩子們聽故事時聽會了這些曲調,做游戲時也就唱了起來。丹麥人唱敘事歌,一般用小提琴伴奏,跳舞也用這種樂器伴奏,因此許多舞曲也是從敘事歌的曲調演變來的。
民間故事范文6
玉兔搗藥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舍地離開妻兒,踏著云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
兔仙不知發生了什么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多么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并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于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愿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