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乙烯加聚反應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乙烯加聚反應范文1
一、選擇題
1.能證明乙炔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鍵的是(
)
A.乙炔能使溴水褪色
B.乙炔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乙炔可以和HCl氣體加成
D.1mol乙炔可以和2mol氫氣發生加成反應
2.25℃、101.3
kPa時,乙烷、乙炔和丙烯組成的混合烴32
mL與過量氧氣混合并完全燃燒,除去水蒸氣,恢復到原來的溫度和壓強,氣體總體積縮小了72
mL,原混合烴中乙炔的體積分數為()
A.12.5%
B.25%
C.50%
D.75%
3.下列有關乙炔的敘述中,既不同于乙烯又不同于乙烷的是(
)
A.能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能發生聚合反應
C.分子內所有原子共平面
D.能與氯化氫反應生成氯乙烯
4.已知:等都屬于離子型化合物;碳化鈣和水發生反應制備的方程式如下:。請通過制的反應進行思考,從中得到必要的啟示,判斷下列反應產物正確的是(
)
A.水解生成乙烷
B.水解生成丙烷
C.水解生成丙炔
D.水解生成乙烯
5.下列物質中存在順反異構體的是(
)
A.2-氯丙烯
B.丙烯
C.1-丁烯
D.2-丁烯
6.下列關于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最多有9個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有7個碳原子在同一直線上
D.至少有6個碳原子在同一直線上
7.兩種氣態烴組成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后所得到的物質的量隨混合烴總物質的量的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對混合烴的判斷正確的是(
)
①一定有乙烯
②一定有甲烷
③一定有丙烷
④一定沒有乙烷
⑤可能有甲烷
⑥可能有乙炔
A.②⑤⑥
B.②⑥
C.②④
D.②③
8.含有一個碳碳三鍵的炔烴,氫化后的產物的結構簡式如圖,此炔烴可能的結構簡式有(
)
A.1種
B.2種
C.3種
D.4種
9.關于下列四種烴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催化加氫可生成3-甲基己烷
B.③與④催化加氫后產物的質譜圖完全一樣
C.③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面
D.②中在同一直線上的碳原子有5個
10.已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上述四種物質互為同系物
B.上述反應的四種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共面
C.與結構相似,含有碳碳雙鍵和苯環的同分異構體還有4種
D.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時,只能生成
11.下列關于烯烴、炔烴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某物質的名稱為2-乙基-1-丁烯,它的結構簡式為
B.分子結構中的6個碳原子可能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C.相同物質的量的乙炔與苯分別在足量的氧氣中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量相同
D.月桂烯的結構簡式為,該物質與等物質的量的溴發生加成反應的產物(不考慮立體異構)理論上最多有4種
二、填空題
12.C是一種合成樹脂,用于制備塑料和合成纖維,D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用它可以催熟果實。根據以下化學反應框圖填空:
(1)寫出A的電子式: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碳化鈣與水反應制取A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BC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其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___。
(3)D還可以用石蠟油制取,石蠟油(17個碳原子以上的液態烷烴混合物)的分解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部分儀器已省略)。在試管Ⅰ中加入石蠟油和氧化鋁(催化石蠟油分解);試管Ⅱ放在冷水中,試管Ⅲ中加入溴水。
實驗現象:
試管Ⅰ中加熱一段時間后,可以看到試管內液體沸騰;試管Ⅱ中有少量液體凝結,聞到汽油的氣味,往液體中滴加幾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溶液顏色褪去。
根據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
①裝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試管Ⅰ中發生的主要反應有:;。丁烷可進一步裂解,除得到甲烷和乙烷外,還可以得到另外兩種有機化合物,它們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這兩種有機化合物混合后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產物的結構可能為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A.
B.
C.
D.
③寫出試管Ⅲ中反應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3.A~E是幾種烴的分子球棍模型(如下圖所示),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含碳量最高的烴是(填對應字母)_____________;
(2)互為同系物的烴是(填對應字母)________________;
(3)等質量的以上物質完全燃燒時消耗的量最多的是(填對應字母)_____________;
(4)等物質的量的以上物質完全燃燒時消耗的量最多的是(填對應字母)_____________;
(5)在120℃、下時,有兩種氣態烴和足量的氧氣混合點燃,相同條件下測得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沒有發生變化,這兩種氣體是(填對應字母)______________;
(6)相對分子質量為72的烷烴,其分子式為___________,其存在_______種同分異構體,若該有機物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種,則其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該物質用系統命名法命名為______________。
14.如圖中的實驗裝置可用于制取乙炔.
請填空:
(1).圖中,A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制取乙炔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
(2).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乙炔發生了__________反應.
(3).乙炔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乙炔發生了__________反應.
(4).為了安全,點燃乙炔前應__________,乙炔燃燒時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碳碳三鍵不穩定.其中有2個碳碳鍵易斷裂.故加成時乙炔和氫氣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而前三項只能證明乙炔分子含有不飽和鍵.但不能證明不飽和的程度。
2.答案:B
解析:根據反應:;;。設混合烴中為mL,為mL,為mL,則有32①;②,由①②可得=8,故原混合烴中乙炔的體積分數為。
3.答案:D
解析:乙炔、乙烯、乙烷都能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炔、乙烯都能發生加聚反應;乙炔、乙烯分子內所有原子都共平面;只有乙炔可與HCl加成生成氯乙烯。
4.答案:C
解析:等都屬于離子型化合物,與水反應生成,類比與水的反應,根據原子守恒得,所以另一種產物為,A項錯誤;與水反應生成,根據原子守恒得,所以另一種產物為,B項錯誤;與水反應生成,根據原子守恒得,所以另一種產物為,C項正確;與水反應生成LiOH,根據原子守恒得,所以另一種產物為,
D項錯誤。
5.答案:D
解析:2-氯丙烯結構簡式為CH2=CClCH3,有一個雙鍵碳原子上連有兩個H原子,無順反異構體,A項錯誤;丙烯結構簡式為CH2=CHCH3,有一個雙鍵碳原子上連有兩個H原子,無順反異構體,B項錯誤;1-丁烯結構簡式為CH3CH2CH=CH2,有一個雙鍵碳原子上連有兩個H原子,無順反異構體,C項錯誤;2-丁烯結構簡式為CH3CH=CHCH3,每個雙鍵碳原子上都連有一個H原子和一個-CH3,存在順反異構體,D項正確。
6.答案:A
解析:碳碳三鍵為直線形結構,苯環、碳碳雙鍵為平面形結構,單鍵可以任意旋轉,則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A正確;由選項A可知,最多有11個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故B錯誤;三鍵碳原子、苯環上與乙炔基相連的碳原子及其對位碳原子、和苯環直接相連的雙鍵碳原子位于同一直線上,即至少有5個碳原子在同一直線上,C、D錯誤。
7.答案:C
解析:由題圖可知,1
mol混合烴完全燃燒生成1.6
mol
和2
mol
,則混合烴分子中平均含有的氫原子數為4,平均碳原子數為1.6,故兩種氣態烴的平均分子組成為。根據平均碳原子數可知,混合物中一定有甲烷;根據平均氫原子數可知,另一種氣態烴分子中氫原子數也為4,且碳原子數大于1.6,因此可能含有乙烯、丙炔,一定沒有乙烷、丙烷,正確的有②④,故選C。
8.答案:B
解析:炔烴與氫氣加成后,碳碳三鍵兩端的碳原子上至少連有兩個氫原子,滿足此條件的碳碳三鍵的位置有2種(圖中2個乙基等效),如圖,故B正確。
9.答案:C
解析:催化加氫生成,名稱為3-甲基庚烷,故A錯誤;催化加氫后的物為,名稱為3-甲基己烷,催化加氫后的產物為,名稱為2-甲基己烷,二者的加成產物的碳架結構不同,質譜圖不完全一樣,故B錯誤;
中雙鍵碳原子與甲基、乙基、乙烯基相連,
碳碳雙鍵為平面結構,單鍵可以旋轉,所以③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面,故C正確;乙炔分子中4個原子共線,因此中有3個碳原子共線,故D錯誤。
10.答案:AC
解析:、中含有苯環,與、的結構不相似,不互為同系物故A錯誤;碳碳雙鍵和苯環均為平面結構,單鍵可以旋轉,題述反應的四種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共面,故B正確;與結構相似,含有碳碳雙鍵和苯環的同分異構體還有、、、、5種,故C錯誤;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生加成反應生成,故D正確。
11.答案:AD
解析:2-乙基-1-丁烯的結構簡式為,故A正確;雙鍵兩端的碳原子和與之直接相連的碳原子處于同平面,鍵角約是120°,不是直線結構,故B錯誤;1
mol乙炔完全燃燒消耗2.5
mol氧氣,而1
mol苯完全燃燒消耗7.5
mol氧氣,故等物質的量的乙炔和苯完全燃燒的耗氧量不同,故C錯誤;該分子中存在3個碳碳雙鍵,且與溴按物質的量之比為1:1反應時可以發生1,2-加成和1,4-加成,共有4種產物,故D正確。
12.答案:(1)
(2);
;加聚反應
(3)①防止試管Ⅲ中的液體倒吸到試管Ⅱ中
②;;
AC
③(或)
解析:根據題給轉化關系和信息推斷,碳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氣體A,則氣體A為乙炔,乙炔與氯化氫發生加成反應生成B,B為氯化烯,氯化烯發生加聚反應生成的C是一種合成樹脂,則C為聚氯乙烯;D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用它可以催熟果實,則D為乙烯;苯和液溴在催化劑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生成E,則E為溴苯。
(1)A為,電子式為。
(2)碳化鈣與水反應生成乙炔和氫氧化鈣,化學方程式為;氯乙烯在催化劑條件下發生加聚反應生成聚氯乙烯,化學方程式為
,其反應類型為加聚反應。
(3)①試管Ⅱ中有氣體冷凝為液體,石蠟油分解產物中的烯烴與試管Ⅲ中溴水發生加成反應,造成裝置內氣體壓強減小,會發生倒吸,故裝置A的作用是防止試管Ⅲ中的液體倒吸到試管
Ⅱ中。
②根據題給信息和原子守恒,可知丁烷可進一步分解,除得到乙烷和甲烷外,還可以得到乙烯和丙烯,結構簡式為、。根據加聚反應的特點判斷乙烯和丙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加聚反應生成的高聚物的結構簡式為、,選AC。
③試管Ⅲ中,分解產物中的乙烯、丙烯等短鏈不飽和烴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3.答案:(1)D
(2)ACE
(3)A
(4)D
(5)AB
(6)
;
3
;
;
2,2-二甲基丙烷
14.答案:(1).調節水面的高度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CaC2+2H2OC2H2+Ca(OH)2
(2).KMnO4溶液褪色;氧化
(3).溴的CCl4溶液褪色;加成
(4).檢驗乙炔的純度;
乙烯加聚反應范文2
關鍵詞:合成 化學反應 氧化還原 催化 化工
一、合成過程介紹
合成過程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比較簡單的物質,以化學反應原理為基礎,通過發生質的變化而產生所需新物質的過程。合成過程必須注意原材料發生反應的比例關系及發生化學反應所需的條件,從而減少資源浪費、節約成本。
合成過程所發生的化學反應主要包括氧化、還原、催化、聚合、氯化、硝化、重氮化、酸化、堿化等,在一些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熱氣、危害氣體、易燃易爆等危險物質,因此在不同的合成生產過程應該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以確保合成過程順利、安全的進行,提高化學試驗、生產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二、合成過程中常見的化學反應及要求
不同的合成過程,其生產工藝也不一樣,因此在進行合成反應中,還要注意成本的節約和過程的安全、合理。
1.氧化還原
氧化還原反應是物質間電子數目的等量傳遞,氧化與還原是兩種同時發生且不可分開的化學反應,氧化的同時進行著還原反應,而還原的同時也伴隨著氧化的發生。氧化過程需要加熱,而還原過程需要放熱,因此在氧化還原過程,需要注意環境的溫度補給與降溫。
工廠生產常見的問題,對于危害氣體SO2的回收利用,通常采用石灰漿Ca(OH)2進行吸收,反應方程式:SO2+Ca(OH)2=CaSO3+H2O。在反應設備中,SO22氧化反應過程釋放出大量的熱量,為未發生反應的SO2提供所需的溫度,減少外界供給,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又可以平衡設備中的溫度,減少因還原反應釋放溫度而損壞反應設備。
2.催化反應
催化反應是指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發生的化學反應,例如氮氣和氫氣合成氨、二氧化硫和氧氣合成三氧化硫、乙烯和氧氣合成環氧乙烷等都屬于催化反應。石油化工產常見的化學合成過程――汽油餾分的催化重整,是在催化劑及一定的溫度、壓力條件下使汽油中烴分子重新排列重組的過程,不僅可以產生優質的汽油,還可以生產出具有芳香性的碳氫化合物芳烴。
催化劑是催化反應過程不可或缺的一種物質,其在化學反應前后不變,且具有選擇性。有的催化劑本身無害、無危險性,但在反應過程可能因溫度的變化產生危險,例如因二氧化錳加快催化反應過程而引起的溫度迅速上升、沖料等危險情況,甚至產生火災等危險,因此在使用催化劑的化學生產、試驗中要全面考慮反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用量適中,反應設備散熱良好,以降低危險和損害。
從安全角度考慮,催化反應過程還要注意生成物的屬性,如產生氯化氫、硫化氫等危險物質時,生產人員應注意戴好防護措施、禁止明火,防止中毒或由高溫高壓引起爆炸等危險造成的人員安全事故;同時注意反應容器的選擇,以防止因容器腐蝕、損壞造成的事故。
3.聚合反應
聚合反應是指低分子單體合成聚合物的反應,按聚合物和單體元素組成結構不同可將聚合反應分為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加聚反應是指單體加成而聚合的反應,元素組成不變,與加聚反應不同的是,縮聚反應同時還產生水、醇、氨等低分子副產物,例如氯乙烯聚合成聚氯乙烯屬于加聚反應,已二胺和已二酸反應生成尼隆―66屬于縮聚反應。
聚合反應中的單體大多數屬于易燃易爆的物質,而聚合反應發生的條件則是高壓,反應過程易發生燃燒、爆炸等危險,由于反映本身會釋放熱量,所以對于反應條件的控制要求相當嚴格,引發劑的配比要求科學合理、反應容器設備要求優材優質、反應過程必須保證溫度低于危險系數等。
4.氯化反應
氯化反應是指以氯原子取代有機化合物中氫原子的過程,其主要原料是含有氯原子的氯化劑。在石油化工提取及生產中,氯化反應尤為重要,其產物主要有甲烷、乙烷、戊烷、天然氣、苯、甲苯及荼等。
在氯化反應過程中,氯化劑除了與原料進行反應外,與生成的衍生物也發生作用,例如CeO2+2NH4Cl=CeOCl+1/2Cl2+2NH3+H2O,反應生成的CeOCl與NH4Cl繼續發生化學反應CeOCl+2NH4Cl= CeCl+2NH3+H2O。由此可見,在氯化反應過程中不僅會產生一氯取代物,甚至可能產生二氯取代物甚至三氯取代物,所以氯化反應產物也是各種不同濃度的氯化物的混合物。
氯化過程往往會伴有氯氣的產生,如工業生產常見反應2NaCl+2H2O == 2NaOH+H2+Cl2。氯氣是一種易燃易爆的有毒氣體,因此對于產生氯氣的氯化反應過程要做好尾氣收集或尾氣處理,以防化學反應造成的爆炸或中毒。另外一個注意事項是,對于氯化反應有氯化氫氣產生的反應設備,要求嚴密不漏氣且要具有防腐蝕性;氯化氫氣體產生后可采用冷卻法、水洗滌吸收法、蒸餾分離法等將氣體回收,同時在排氣管上安裝自動信號分析儀,借以檢測是否有殘留危害氣體被排除,減少環境污染,降低化學反應產生的危害。
5.烷基化反應
烷基化反應是指有機化合物中的碳、氧和氮等原子被烷基(R-)所取代的化學反應,主要的烷基團有甲基(-CH3)、乙基(-C2H5)、丙基(-C3H7)、丁基(-C4H9)等。C-烷基化反應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向芳環碳上引入烷基生成烷基苯的過程,N-烷基化是向氨或銨中得氮原子上引入烷基生成各種類型的銨鹽的過程,O-烷基化反應是向醇、酚中得氧原子上引入烷基生成醚類化合物。
烷基化反應過程存在的主要危險有:首先,烷基化的原料、烷基化劑及烷基化反應產物均屬于易燃易爆的物質,例如苯的閃點為-11℃,爆炸極限為1.5%~9.5%;丙烯的爆炸極限是1.3%~4.2%;其次,烷基化過程所使用的催化劑活性較強,遇水易放出危險有害氣體,極易發生爆炸;然后,烷基化反應條件要求嚴格控制,對于原料、催化劑、烷基化劑的添加順序要科學掌控,不允許顛倒順序、加快添加速度或者是攪拌,否則會引起反應加速,從而導致的沖料、著火,甚至爆炸。
參考文獻
[1](美)卡雷、(美)松德貝里 高等有機化學:反應與合成(第五版) 科學出版社 2009-01.
[2](美)史密斯.馬奇 高等有機化學:反應、機理與結構(原著第5版修訂)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0-01.
[3]張子峰、張凡軍 甲醇合成反應的化學平衡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8.
乙烯加聚反應范文3
較大,因此,學好有機化學是高考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但是,由于有機化合物的種類繁多,結構復雜
,各類有機物的性質差異大,學生普遍感覺理解與記憶困難,容易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逐漸失去對有
機化合物的學習興趣。本文從自己多年教學經驗出發談談如何學好高中有機化學。
【關鍵詞】有機化學碳碳雙鍵官能團
有機化學是高中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種類繁多、結構復雜、與生產生活聯系甚為密切,使
之成為高考的熱點。不少同學抱怨有機化學難學,甚至成為化學學習的分化點。基于這種現象,筆者針
對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常見困難進行了匯總、分析,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總結出了一些有機化學的學習方
法,希望對廣大同學有所幫助。
一、轉變思維定勢,入好有機化學之門
俗話說:"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有機物和無機物是化學領域中相對獨立的兩大塊,不僅理論上
存在較大差異,學習的思維方法也各不相同。有機初學者往往慣于拿以往的學習無機的思維方法來學習
有機物,結果越學越難學,逐漸失去對有機化合物的學習興趣。因此,對于初學者,必須轉變這種思維
定勢,明確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差異,學會正確的有機學習方法,入好有機化學之門。比如:對于無機物
的性質,我們通常是機械地記住就行了,但對于有機物的性質,一定要抓住它的結構特點,理解官能團
的變化才能掌握好它的性質;再如:大多數無機物的組成簡單,種類少,記它們的化學式并不難,但是有
機物種類繁多,結構復雜,加上表示的式子多,死記是行不通的,一定要聯系有機物名稱、官能團以及
碳四鍵的結構特點來書寫有機物結構式或結構簡式,并注意結構式、結構簡式、分子式、電子式的區別
。例如寫乙醇的結構式時,名稱中的"乙"表示有2個碳原子,"醇"表示含羥基-OH,先寫出2個碳的骨架,
再接上-OH,最后根據碳四鍵原則補足H。按照這樣的方法,其它的有機物(醇類、醛類、羧酸類)等的書
寫也迎刃而解了。
二、注重課堂上教師的形象化演示,深刻理解有機反應原理
有機化合物的種類再繁多,都離不開碳四鍵的基本原則,結構再復雜,也都離不開常見的幾種官能團組
成。因此,抓好有機物結構特點和變化規律,理解各種有機反應原理是提高有機物解題能力的關鍵。由
于有機物結構抽象,教師往往運用實物、模型或多媒體等手段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學生一定要注重課
堂上教師演示的各種有機物的分子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記清楚各種有機物的結構特點和官能團
,并通過觀察老師的演示深刻理解有機反應原理。我們除了注重多媒體、模型等這些教師常用的演示之
外,還可用"人"來模擬想象有機反應過程,因為人的四肢正如碳的四個鍵。例如:甲烷的一元取代就好
比人的一只手上的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二元取代就好比雙手上東西都換了,三元、四元取代以此類推;
乙烯的加成反應過程也可以用"人"來模擬,如果伸展的四肢代表四個單鍵的話,那么雙手相握就好比容
易斷裂的雙鍵,當握著的雙手打開后就變成了伸展的四肢,就如雙鍵斷開變成了單鍵。理解了這點后,
加聚反應也就容易理解了:好象無數個人由自己雙手相握變成手拉手的過程。我們還可以根據以上的模
擬過程聯想其它的有機反應原理:比如消去反應、酯化反應等。
三、善于總結規律,學會學習方法
學習有機物的一般規律:先從代表物的結構性質用途制法,然后類推到一類物質。學生在學習有
機物時要抓住這條規律進行學習,特別是結構與性質的關系--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這條規律
貫穿所有有機物部分內容,指導有機化合物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思路。必修課第三章開始進入有機物的學
習,由甲烷牢固的正四面體結構決定它的性質穩定,一般情況下不能跟強酸強堿以及強氧化劑反應,特
定條件下能發生燃燒、取代以及分解反應,然后由性質決定它的用途,最后由甲烷的性質類推到跟它結
構相似的一類烷烴的性質。接著乙烯的學習也是從結構特點出發,乙烯含有一個容易斷裂的碳碳雙鍵,
它的化學性質就表現在這個雙鍵上,結構決定性質,其中加成反應、加聚反應、消去反應都涉及雙鍵的
斷裂和形成,因此乙烯能發生以上這些反應,最后類推到含有碳碳雙鍵的烯烴,也具有與乙烯相似的化
學性質。在以后的有機物學習中,基本上都按照這條規律進行: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一類物質。
四、以官能團之間的聯系為主線,構建知識框架
將各類物質或官能團的性質分別突破以后,我們會覺得知識有些散亂,此時我們不防以一些重要物質或
官能團為主線,建立它們之間的聯系,從而構建有機知識框架,為有機合成和推斷提供明確的思路。有
機化學的基礎知識是中學化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掌握簡要而系統的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可
以加深和拓寬對化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學好有機化學知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嘗試。1、聯系結構,
記清性質2、對比種類,記準性質 3、舉一反三,用活性質。
總的來說,有機化學在高考中占有相當的比重。有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反應原理、官能團之
間的轉化關系是高考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要學好有機化學,突破有機化學難點,學生要從常規課堂
切入:轉變學習的思維方法,入好有機化學之門;注重課堂上教師的形象化演示,深刻理解有機反應原
理;善于總結規律,學會學習方法;以官能團之間的聯系為主線,構建知識框架。
參考文獻
乙烯加聚反應范文4
中學階段,化學可分為有機與無機兩大塊,結束無機化學的學習,同學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這時候,是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期。也是進行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總結出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規律與方法: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法(工業制法、實驗室制法)一類物質。
比如“乙烯”這一節的教學,我就打破書本上的順序,先講乙烯的分子結構。介紹乙烯分子的結構時,先由分子組成講到化學鍵類型、分子的極性、空間構型;據碳原子結合的氫原子數少于烷烴分子中碳所結合的氫原子數引出不飽和烴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不飽和烴。再由其結構看其物理、化學性質,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氣體,讓學生從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幾個方面來思考;根據乙烯結構中化學鍵的特征——雙鍵容易斷裂講乙烯的特征化學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根據絕大部分有機物易燃燒的性質講乙烯的氧化反應(補充講乙烯能跟強氧化劑發生氧化反應)。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來講其用途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機溶劑(物理性質)、制造塑料和纖維(化學性質)等。最后對這一類含有碳碳雙鍵的烴。介紹其物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以后幾節的教學,我都反復強調這樣的學習方法: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一類物質。到了講烴的衍生物,我請同學自己站起來闡述這樣的研究方法,我順著這樣的思路一點一點地講下去,很清晰。學生自己掌握,復習時也就感覺到有規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機化學其實很好學,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時時提醒學生。以后就是進入高一級學校,有機化學的學習與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樣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與探索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與能力培養
1自學能力的培養
適應于有機化學的特點,在教學學習方法和知識的同時,我還加強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機化學的一般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自己總結。比如“乙醛”這一節,通過約20min的閱讀,我就請同學自己列提綱,然后復述,重點圍繞“乙醛的組成和結構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質(展示樣品)、化學性質?由這樣的物理、化學性質決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業上如何制取?這類物質(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學性質?”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訓練,我覺得學生不但強化了方法,更培養了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
2觀察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有機實驗的過程中,我時時提醒同學要細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維。比如實驗室制取乙烯時,加藥品的過程,溫度計的擺放,實驗中燒瓶、集氣瓶內的變化,為什么要加石棉網、碎瓷片等等都應特別重視,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3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強調觀察、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反應后。我就請兩個同學來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樣反應,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并指出其錯誤。在演示完乙醇與鈉的反應實驗后,要求同學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有的同學竟用大塊的鈉并用手去撥。通過這些課堂實驗,課堂上及時糾正錯誤,學生感受頗深,他們自己做實驗時就很動腦筋,也很規范。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記憶能力的培養
人類沒有記憶就沒有智力活動可言,“不記則思不起”,沒有記憶,思維、想象、創造就失去了基礎化學是半記憶性學科,同樣的教,同樣的學,有的同學就是學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記得牢。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與復習中。我就重視記憶方法、記憶能力的培養。如:銀鏡反應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學生“一二三”記憶法,即一水二銀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學與記憶,我就提醒同學根據分子中官能團的異同對比記憶其化學性質:我還提醒同學根據實驗現象進行記憶,如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實驗有紅色沉淀物(Cu2O)生成以幫助記憶這個反應。
總之,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反復強調“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一類物質”的學習方法,并對自學能力的培養、觀察能力的培養、動手能力的培養、記憶能力的培養來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乙烯加聚反應范文5
關鍵詞:有機化學 能力方法
在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當前國際上共同關心的教育理論問題之一。教學過程中到底教會學生什么?是“魚”還是“漁”?是教學生還是教學生學?在有機化學部分的教學中,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方法與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教學過程與學習方法的培養
中學階段,化學可分為有機與無機兩大塊,結束無機化學的學習,同學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這時候,是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期,也是進行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總結出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規律與方法: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法(工業制法、實驗室制法)一類物質。
比如“乙烯”這一節的教學,我就打破書本上的順序,先講乙烯的分子結構。介紹乙烯分子的結構時,先由分子組成講到化學鍵類型、分子的極性、空間構型;據碳原子結合的氫原子數少于烷烴分子中碳所結合的氫原子數引出不飽和烴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不飽和烴。再由其結構看其物理、化學性質,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氣體,讓學生從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幾個方面來思考;根據乙烯結構中化學鍵的特征――雙鍵容易斷裂講乙烯的特征化學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根據絕大部分有機物易燃燒的性質講乙烯的氧化反應(補充講乙烯能跟強氧化劑發生氧化反應)。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來講其用途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機溶劑(物理性質)、制造塑料和纖維(化學性質)等。最后對這一類含有碳碳雙鍵的烴,介紹其物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以后幾節的教學,我都反復強調這樣的學習方法: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一類物質。到了講烴的衍生物,我請同學自己站起來闡述這樣的研究方法,我順著這樣的思路一點一點地講下去,很清晰。學生自己掌握,復習時也就感覺到有規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機化學其實很好學,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時時提醒學生,以后就是進入高一級學校,有機化學的學習與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樣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與探索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與能力培養
1.自學能力的培養
適應于有機化學的特點,在教學學習方法和知識的同時,我還加強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機化學的一般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自己總結。比如“乙醛”這一節,通過約20min的閱讀,我就請同學自己列提綱,然后復述,重點圍繞“乙醛的組成和結構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質(展示樣品)、化學性質?由這樣的物理、化學性質決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業上如何制取?這類物質(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學性質?”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訓練,我覺得學生不但強化了方法,更培養了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
2.觀察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有機實驗的過程中,我時時提醒同學要細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維。比如實驗室制取乙烯時,加藥品的過程,溫度計的擺放,實驗中燒瓶、集氣瓶內的變化,為什么要加石棉網、碎瓷片等等都應特別重視,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3.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強調觀察、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反應后,我就請兩個同學來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樣反應,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并指出其錯誤。在演示完乙醇與鈉的反應實驗后,要求同學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有的同學竟用大塊的鈉并用手去撥。通過這些課堂實驗,課堂上及時糾正錯誤,學生感受頗深,他們自己做實驗時就很動腦筋,也很規范,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乙烯加聚反應范文6
【關鍵詞】聚氯乙烯 懸浮法 單體
1、國內外 pvc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
聚氯乙烯( PVC)是五大熱塑性合成樹脂之一,塑料制品是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品種之一。可通過模壓、層合、注塑、擠塑、壓延、吹塑中空等方式進行加工,而且具有較好的機械性能、耐化學腐蝕性和難燃性等特點,以其低廉的價格和非常突出的性能而廣泛地用于生產板材、門窗、管道和閥門等硬制品,也用于生產人造革、薄膜、電線電纜等軟制品。近年來,盡管在發達國家受到來自環保等多方面的壓力,但世界對的總需求量仍出現穩定的增長態勢。
我國聚氯乙烯(PVC)工業起步于50年代,僅次于酚醛樹脂是最早工業化生產的熱塑性樹脂,第一個PVC裝置于1958年在錦西化工廠建成投產,生產能力為3000噸/年。此后全國各地的PVC裝置相繼建成投產,到目前為止,我國有PVC樹脂生產企業80余家,遍布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總生產能力達220萬噸/年。
2、單體合成工藝路線
2. 1乙炔路線
原料為來自電石水解產生的乙炔和氯化氫氣體,在催化劑氧化汞的作用下反應生成氯乙烯。
具體工藝為:從乙炔發生器來的乙炔氣經水洗一塔溫度降至35℃以下,在保證乙炔氣柜至一定高度時,進入升壓機組加壓至80kpa?G左右,加壓后的乙炔氣先進入水洗二塔深度降溫至10℃以下,再進入硫酸清凈塔中除去粗乙炔氣中的S、P等雜質。 最后進入中和塔中和過多的酸性氣體,處理后的乙炔氣經塔頂除霧器除去飽和水分,制得純度達98.5%以上,不含S、P的合格精制乙炔氣送氯乙烯合成工序。
乙炔法路線VCM 工業化方法,設備工藝簡單,但耗電量大,對環境污染嚴重。目前,該方法在國外基本上已經被淘汰,由于我國具有豐富廉價的煤炭資源,因此用煤炭和石灰石生成碳化鈣電石、然后電石加水生成乙炔的生產路線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我國的VCM 生產目前仍以乙炔法工藝路線為主[2]。乙炔與氯化氫反應生成 可采用氣相或液VCM相工藝,其中氣相工藝使用較多。
2.2乙烯路線
乙烯氧氯化法由美國公司Goodrich 首先實現工業化生產,該工藝原料來源廣泛,生產工藝合理,目前世界上采用本工藝生產的產能VCM約占總產能的VCM 95%以上。
乙烯氧氯化法的反應工藝分為乙烯直接氯化制二氯乙烷(EDC)、乙烯氧氯化制EDC和EDC裂解3個部分,生產裝置主要由直接氯化單元、氧氯化單元、EDC裂解單元、EDC 精制單元和VCM單元精制等工藝單元組成。乙烯和氯氣在直接氯化單元反應生成EDC。乙烯、氧氣以及循環的HCl在氧氯化單元生成EDC。生成的粗EDC在EDC精制單元精制、提純。然后在精EDC 裂解單元裂解生成的產物進入VCM單元,VCM精制后得到純VCM產品,未裂解的EDC返回EDC精制單元回收,而HCl則返回氧氯化反應單元循環使用。直接氯化有低溫氯化法和高溫氯化法; 氧氯化按反應器型式的不同有流化床法和固定床法, 按所用氧源種類分有空氣法和純氧法;EDC裂解按進料狀態分有液相進料工藝和氣相進料工藝等。具有代表性的 司的Inovyl工藝是將乙烯氧氯化法提純的循環 EDC和VCM直接氯化的 EDC在裂解爐中進行裂解生產VCM 。HCl經急冷和能量回收后,將產品分離出 HCl(循環用于氧氯化)、高純度VCM和未反應的EDC(循環用于氯化和提純)。來自VCM裝置的含水物流被汽提,并送至界外處理,以減少廢水的生化耗氧量(BOD)。采用該生產工藝,乙烯和氯的轉化率超過98%,目前世界上已經有50多套裝置采用該工藝技術,總生產能力已經超過470萬噸/年。
2.3聚合工藝實踐方法
目前世界上PVC的主要生產方法有4種:懸浮法、本體法、乳液法和微懸浮法。其中以懸浮法生產的PVC占PVC總產量的近90%,在PVC生產中占重要地位,近年來,該技術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3懸浮聚合生產工藝
懸浮聚合法生產聚氯乙烯樹脂的一般工藝過程是在清理后的聚合釜中加入水和懸浮劑、抗氧劑,然后加入氯乙烯單體,在去離子水中攪拌,將單體分散成小液滴,這些小液滴由保護膠加以穩定,并加入可溶于單體的引發劑或引發劑乳液,保持反應過程中的反應速度平穩,然后升溫聚合,一般聚合溫度在45~70℃之間。使用低溫聚合時(如42~45℃),可生產高分子質量的聚氯乙烯樹脂;使用高溫聚合時(一般在62~71℃)可生產出低分子質量(或超低分子質量)的聚氯乙烯樹脂。近年來,為了提高聚合速度和生產效率,國外還研究成功兩步懸浮聚合工藝,一般是第一步聚合度控制在600左右,在第二步聚合前加入部分新單體繼續聚合。采用兩步法聚合的優點是顯著縮短了聚合周期,生產出的樹脂具有良好的凝膠性能、模塑性能和機械強度。
4 聚合機理
氯乙烯懸浮聚合反應,屬于自由基鏈鎖加聚反應,它的反應一般由鏈引發,鏈增長,鏈終止,鏈轉移及基元反應組成。
①鏈引發。過氧化物引發劑受熱后過氧鏈斷裂生成兩個自由基:初級自由基與VCM形成單體自由基。
②鏈增長。單體自由基具有很高的活性,所以打開單體的雙鍵形成自由基,新的自由基活性并不衰減,繼續與其它單體反應生成更多的鏈自由基。
③鏈終止。聚合反應不斷進行,當達到一定的聚合度,分子鏈己足夠長,單體的濃度逐漸降低,使大分子的活動受到限制,就會大分子失去活性即失去電子而終 止與其它氯乙烯活性分子反應。終止有偶合終止和歧化終止。
l)偶合終止。兩個活性大分子自由基相遇時,兩個自由基頭部獨立電子對配對形成共價鍵所形成的飽和大分子叫偶合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