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法學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法學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法學案例分析

法學案例分析范文1

[關鍵詞]行政法教學;案例教學法;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

[基金項目]2019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資助項目“我國人大代表結構優化研究”(13BFX025)

[作者簡介]吳春曉(1981—),女,河南焦作人,碩士,河南檢察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講師,管理學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憲法行政法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20)32-0271-03[收稿日期]2020-02-07

法學教育屬于應用型教育,而行政法教學是法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是法學生必須掌握的法律知識之一,因此,行政法教學質量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法學生的專業素質與能力[1-2]。但由于行政法的理論知識枯燥、難以理解,導致大部分學生對行政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嚴重降低教學質量。而隨著案例教學法在行政法教學中的進一步應用,其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行政法知識。同時,案例教學法能讓學生處于獲得一個直觀、形象的教學環境,再通過教師合理的引導,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行政法知識,從而提升其法律運用能力[3]。由此可見,案例教學法在行政法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法學教師應如何開展案例教學呢?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分析,以促進案例教學法在行政法教學中有效開展。

一、對案例教學法的基本認識

(一)案例教學法的界定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備受教育者歡迎的教學方法,但大部分教育者對案例教學法的認識尚未統一,主要觀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案例教學法是指借助案例開展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使學生通過對具體案例的處理來掌握學科的理論知識。第二,案例教學法即為以案例為教學基礎,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學習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第三,案例教學法又稱為實例教學法,主要以案例為教學核心,并根據教學內容來指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最終實習教學任務。第四,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對某一個案例進行描述,并引導學生對這一案例的情景進行討論。根據上述對案例教學法的不同認識,可見,他們對案例教學法的認識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差異之處。

通過對案例教學法的不斷實踐,本文認為案例教學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案例教學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分析案例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以及運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第二,案例教學法所選擇的案例多為針對性強的典型案例。第三,在案例教學法課堂中,要求學生對案例進行充分的討論與分析。故對案例教學法的界定主要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科的教學目標來選擇典型案例,并組織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以達到理論與實際相聯系,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

(二)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言,其更能維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該教學方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案例教學法具有互動性的特點,其能有效突破傳統教學的單向性,使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是雙向互動的;且在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是,教師不再是主導講授案例,而是組織、引導學生完成案例分析,最后再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這樣既能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又能提升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案例教學法的基礎與核心是具體案例,案例的選擇不僅要求真實生動,還要求能為學生營造一種情境,使學生能獲得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第三,案例教學法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案例進行分析,并解決分析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這時則要求學生自行查閱與案例相關的資料,并結合資料進行思考,最終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而這一自主學習過程,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第四,案例教學法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學生對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時,通常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與不同看法的同學進行爭論,這不僅能提升其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還能培養其思維創新精神。

二、案例教學法在行政法教學中的作用

(一)幫助學生理解行政法理論知識

行政法知識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且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而以往的傳統教學方法,多為空講理論,學生即使記住教師所講授的理論知識,但也僅是停留在書本上的認識與收獲,不利于學生對行政法知識的理解[5]。而案例教學法具有真實性與生動性,能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般的體驗,這不僅能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行政法知識,還能將行政法原理與實際相聯系,使學生對所學的行政法知識掌握得更為透徹。若采用案例教學法,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典型案例,不僅能將枯燥變化有趣,還能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了解行政法基本原則,進而更好地掌握行政法基本原則。

(二)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而行政法知識枯燥且復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極易失去興趣;且傳統的教學方法多為理論知識講解,學生多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狀態,這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十分不利。案例教學法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活現性,學生更易于接受,且形象、生動的案例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6]。

(三)提升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對于行政法知識,學生不僅要了解,還需要學會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不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而案例教學法主要要求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直接參與到案例分析、討論過程中,能讓學生運用行政法原理、觀點進行分析,并解決問題,從而提升他們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同時,在對案例進行歸納、討論過程中,能鍛煉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以及思維邏輯能力。此外,案例教學法中的典型案例描述,多屬于一個兩難的困境,能讓學生置身于一個決策者的角色當中,并根據案例材料來作出自己的決定,這能讓學生運用行政法理論知識的能力獲得大幅度提升。

三、案例教學法在行政法教學中的應用

(一)案例的選擇

對于案例教學法,案例不僅是主要教學內容,還是教學的基礎,所以,行政法教學中的案例選擇十分重要。教師在選擇案例時,一定要清楚案例選擇的基本原則,以選出符合教學實際的案例,從而體現案例教學法的價值。

1.選擇具有單一性、樣本性的案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行政法初步教學階段的教學內容主要為行政法基本概念的講解,若在這一階段為學生選擇的案例較為復雜,不僅不利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還容易導致學生產生混淆。例如,江蘇省某縣楓林鎮的花木園藝場,是工商局批準獲得法人資格的村辦企業,主要經營范圍為花、草、木、苗,而楓林鎮政府的32號文件《關于園林綠化工程管理體制規定文件》吊銷了12個園藝工程的單位營業執照,而花木園藝場的經營范圍被限制。該園藝場認為這是不合理的,故到法院進行訴訟。提問學生:“法院是否能受理?為什么?”這樣的案例的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具體行政行為案例有所區別,學生難以在初學階段會不僅難以分析該案例,還極易出現知識混淆情況。故在行政法初步教學階段,教師要為學生選擇一些典型、信息單一以及簡單的案例。這樣的案例需圍繞教學內容的基本理論,并要求對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分析、探討,以加深學生對法學基本理論的理解。

2.選取具有時代性的案例。行政法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教師需盡可能地為學生選擇最新案例,使教學更加貼近實際生活;同時選擇一些新聞時事報道的法律實踐活動,以將行政法課堂與社會聯系起來,并保持教學的新鮮感。這樣具有時代性的案例,使得學生在進行案例分析時,感受到行政法學習并不只是在課堂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學習中與社會緊密相連。因此,在行政立法與行政處罰法教學時,為學生選擇這樣具有時代性的案例,能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理解所學知識,并提升其對社會問題的觀察分析能力。

3.選取具有多樣性的案例。以往行政法教學中的案例教學,多會選擇司法機關所審理的案例,這樣會導致案例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對于大部分行政法問題,司法權無法解決,如行政執法實踐、立法實踐等。故在選擇行政法教學案例時,教師要突破司法成案的選擇局限性,應在法制實踐的整個范圍進行合理篩選。同時,教師還可考慮相關立法實踐的程序問題、立法時機問題、權限問題、法律適用問題等案例,當學生完成對這些案例的分析,則能逐漸培養學生思考社會癥結的立法完善對策的思想意識,使其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法律,從而提升思維創新能力。此外,我國行政法律制度正處于法律建設的快速發展階段,所以行政立法活動多具有活躍性,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案例選擇僅局限于行政法律制度的講解,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后續學習與發展,還會影響其對未來立法活動的基本預測能力形成。基于此,對于案例的選擇,教師需重視多樣性,多選擇一些來源于實際生活但未進行司法程序的案例,以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思維,并鍛煉其判斷、分析案例的能力。

4.選擇具有啟發性、可辯性的案例。行政法教學中的案例選擇,還可考慮理論界限重要與實際界限需要界定的案例,如學術界一直爭論不斷且有待解決的立法問題,使學生所分析的案件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與可辯性。而對于這樣的案例,教師需有較深的認識與體會,以在課堂中能為學生正確總結該案例,且通過對這樣的案例進行分析,不僅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還能提升其辯論能力。除了考慮案例是否與教學內容相符合之外,教師還應考慮案例是否具有一定的疑難性。主要是因為,案例所提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疑難性與挑戰性,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使其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這一問題。同時,案件的分析應得出多種結論性意見,以避免模式化、單一化而固化學生的思維。

總之,案例的選擇需具有針對性,且必須圍繞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相符合;同時教師要考慮案例的真實性、典型性、生動性與新穎性,以確保學生通過案例分析能獲得更多的行政法知識;且案例的選擇需具備綜合性,使學生在案例學習過程中能了解多個領域的行政法知識。

(二)案例介紹

在案例選擇完成,需要求教師對案例進行介紹,提出思考題,并為學生推薦參考文獻,使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行政法教學中的案例教學,單純的理論知識講解、傳授行政法知識不再是教學的重點,其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但為了確保案例教學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進行案例分析前,教師要為學生簡單介紹案例的種類、性質、內容以及對分析評價的要求,同時簡單講解與案例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幫助學生運用理論知識正確分析案例,而學生需根據教師所提出的思路題進行課下準備。

(三)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分組討論交流

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教師需要求學生在自身角度來剖析案例,并詳細闡述自己的觀點,不能照搬所謂權威性的分析評價結論,應要求學生自行分析與評價案例,使其掌握正確處理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在學生完成案例分析后,教師組織進行分組討論,并鼓勵小組之間進行相互辯論,使課堂形成一種激烈的討論氣氛,而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無須過多干涉,讓學生成為案例分析討論的主角,從而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此外,在學生討論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課堂發言、全班交流環節,這一環節中,教師不僅要激勵學生積極發言,還要對學生的案例討論進行適當的引導,以確保案例討論能緊繞問題開展。同時要求學生的發言要有理有據,言簡意賅,能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并認真傾聽其他人的分析與對案例的看法,最后結合自己的看法總結出更為完善的解決方案。

(四)撰寫案例分析報告與歸納總結

首先,課堂討論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結合討論的實際情況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并在報告中表達自己的見解,清楚闡述自己的理由與依據。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不僅能讓學生徹底掌握所學的行政法知識,還能提升學生的案例分析、問題解決能力。其次,案例教學法的最后環節—歸納總結,在學生的分析報告完成后,教師需對案例進行歸納總結,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第一,對學生的分析討論情況進行點評總結,對一些好的分析意見以及獨特、新穎的見解進行肯定,并指出案例討論中的優點與缺點。第二,教師將理論與案例進行結合講解,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可推敲的明確結論,使學生認知案例中所涉及的相關法理。第三,給學生布置一些相關思考題,讓學生運用在本次案例教學中所學到的知識與方法進行分析論證。

法學案例分析范文2

 

法學本科教育,對學生要求之目的最終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習的法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案例。法學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進行重復性工作,而是讓學生學會作為一個“法律人”應當如何從事法律工作。但是,大部分法科畢業生在四年本科教育結束以后卻不能符合教學目的對學生素質的要求,具體體現在法律邏輯思維混亂,雖掌握法學基礎知識和法律條文卻無法在具體案件中靈活應用等等問題。從筆者教學經驗的角度,在授課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方法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案例與實踐教學之概述

 

(一)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case method)是用法律事件提供的虛擬情景教學,透過案件將法律事實帶入課堂,學生通過討論,利用歸納與演繹掌握所需學習的法學知識。[1]案例教學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由蘇格拉底最先使用。他通過問答和論辯方式得出一般結論,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批判質疑的能力和精神。在法學教育中,案例教學法始于1829年英國學者貝雷斯。[2]案例教學是以法學案例為基礎,學生在課堂內外針對案例進行分析和思辨,進而提升學生對已掌握的法學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們在討論中,自主自發的去探索和總結需要其掌握的知識點。案例教學的前提是案例資源的搜集和篩選。案例資源的來源主要有以下渠道:一類是教師在自主從事法律相關事務時,親自處理過的案件。法學院的教師在擔任教師的同時,或多或少會兼任一些從事法律事務的職業,諸如法律顧問,兼職律師等。筆者認為,法學院教師能夠從事法律事務職業,無論是先從事后從教,亦或從教同時兼任,對更好的以教師身份向學生進行課堂講授是有利而無害的。法律職業的從事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法學知識,將已經積累的法學理論投入應用,了解和掌握事務中的新形勢和新問題。而對于案例教學而言,親自處理的法律案件,教師本身會理解和講授的更加透徹,剖析的更為深入和徹底。一類是教師能夠從周邊人親自處理的案件中獲取的真實案件資源。能夠從事高等教育的教師都經受過大學研究生階段的精英教育。而完成這些教育階段,也就為教師提供了相應的人脈資源和案件來源。法學院教師的同學大都從事相關法律職業,包括律師,法官,檢察官等。這些職業特點使得其能夠大量解除相關專業范圍內的實例案件。在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的前提下,不包含隱私和特殊情況的案例可以提供給教師作為教學使用。還有一類是已經形成習題的案例,如司法考試中的案例題,習題集中的案例題等等。就以上三類渠道所獲得的案例而言,任課教師都需要從大量案例中先揀選出針對課堂所需講授的知識點和重點相契合的相關案例,必要時在挑選案例以后還要對現有案例進行修改。盡管如此,前兩類的使用卻較為困難。因為課堂講授需要對真實案例進行法律要素提取,不能向講故事一樣將整個案情全盤托出,全盤講述的介紹方式既浪費了課堂時間,又干擾學生的理解,還有可能會涉及隱私和職業道德問題。而將真實案例提取為法律要素集中的講授案例,本身對教師能力就是一個考驗。最后一類案例使用起來較為簡單,教師甚至可以不經修改直接照搬用于課堂講授,但與前兩類案例相比,學生對最后一類案例的積極性較低,所產生的教學效果也不盡如意。

 

(二)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指以實踐工作為載體,在課堂教學之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方式。[3]實踐教學這一概念與理論教學相對應。法學院對學生假期實習的要求,及實習報告的撰寫,是實踐教學的體現。學生透過實習真正的進入到“法律人”的角色,在實踐中反復鞏固、引證和應用所學習的法學知識,一方面鞏固課堂學習的理論,另一方面提高法律操作技能。通常意義上所認為的,理論教學是課堂之上的教學,實踐教學是課堂之外的教學。典型的實踐教學方式就是實習。各個院校的法學院一般都會要求學生進行畢業實習,時間為3-6個月不等。實習結束后,需要向學院提交實習鑒定報告。還與一些高校的法學院會要求學生進行暑假實習。而現在,這種觀念隨著新的教學體系的構建已經不再符合新情勢。如,法律實驗室中的法律職業扮演。學生可以在課堂之上透過法律職業身份的帶入,去體驗真實處理案件的感受。這種方式也可以稱之為仿真實習。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相互支撐,對于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而言,實踐教學必不可少。

 

(三)案例教學與實踐教學之區別與聯系

 

案例教學與實踐教學都以案例作為其實現的基礎。二者的教學目的都是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法律職業技能,實踐能力和法律適用能力。在教學實踐中,二者有相重疊和競合的部分。盡管如此,從實現方式而言,二者又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方法。

 

在案例教學中,雖然有學生參與,但依然以教師為主導。而就實踐方式而言,案例教學中,教師拋出案例,教師與學生的參與方式依然是口述和反思。另外,案例中的關鍵要素往往已經被提取,學生只需要將要素與法學理論相連接,來尋求法律處理即可。學生自主參與的內容十分有限,最主要的參與方式是思考。而實踐教學中,學生需要親自進入到一個按鍵和訴訟中,所獲得的案例是一個復雜案例,也即關鍵要素未被提取的案例。復雜案例中存在很多干擾因素,有些因素對案件的最終結果毫無關系,有些至關重要。學生首先需要自己去尋找案件中的關鍵要素,而如果第一步提取失敗,有可能會決定整個案情的走向和法律適用的錯誤。在要素提取以后,學生還需要將復雜要素進行簡化,將一般事實提取為法律要素以后,再與法學理論相連接。由此可見,實踐教學對學生的職業技能要求更高。也可以說,案例教學是學生能夠妥善進行實踐教學的前提,不可能不經案例教學就能夠直接完成實踐教學,而實踐教學是案例教學的延伸,進一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二、案例教學與實踐教學在法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鞏固學生的法學理論知識

 

培養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兼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法律人才是法學教育的培養目標。學生想要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案例教學的教學過程,就需要先對法學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積累,這是進行案例分析和實踐的前提。案例和實踐教學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并透過實踐倒過來反思理論,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研究,鞏固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

 

(二)提高學生的法律實踐技能

 

案例教學幫助學生在學習階段確立法學邏輯思維,搭建法學理論與處理案例的橋梁。在進行案例教學時,教師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學生梳理邏輯思維,也就是如何應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掌握了處理法律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夠正確構建法條與具體案件的橋梁,為具體案件尋求正確的法律適用。另外,透過實踐,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法律素養,反思精神,創造精神和應用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法學修養和法律道德

 

實踐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法律人素養,提升法學修養,用法律道德約束自身。法律研究者,若只是單單具備了法律知識,斷不能算做是法律人才。法律學問是成為法律人才的基礎,只有具備了法律學問,才能夠認識和改善法律。但是,僅僅具備了法律學問并不代表能夠應用法律,只有具備了社會常識,才能夠正確并恰當的適用法律。而具備了法律學問和社會常識,并不代表就有資格執行法律,他還需要具備法律道德。故而,真正的法律人才,需要于法律學問以外,同時再具備高尚的法律道德。[4]在實踐階段,學生透過擔任法律職位,能夠接觸到社會對法律人修養和道德的要求,從而提升自己,并且嚴格要求自身。

 

(四)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案例和實踐教學方法對教師綜合素質具有較高要求,既要求任何教師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還要求教師掌握熟練的教學技巧,并且教師自身要能夠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這些要求使得在進行案例和實踐教學的同時,教師本身要不斷的提升和學習,重視司法實踐中的新情況,對社會上的熱門法律問題有敏感性,能夠及時發現法律中存在的新問題,并且不斷地透過實踐來尋求新的案例。

 

三、教學操作中的問題與方法

 

法學教育具有職業技能培訓性和學術研究性,就培養目的性而言,法學教育又具有實踐型人才培訓和學者型人才培養的二重性。[5]實踐中,案例教學中教師存在以自我為重視,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情形。老師成為整個案例講述的主導者和掌控者,導致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講授,而無法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法學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學生的實習往往是被迫進行,并且存在普遍的作弊現象。典型的方式體現在學生會依靠家庭關系,在需要提交實習報告時,尋求一個親戚或者熟人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蓋上公章提交一份實習鑒定,而并沒有真正實習過。在實習階段,學院監管存在不及時和不到位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實踐教學流于形式,而達不到教學目的。

 

從筆者已有的教學經驗,案例與實踐教學的實現方式有以下方法和模式:

 

就案例教學而言,“稱職的教師應當能夠向學生證明,亂七八糟的案例和條文可以被歸納為一套有序的原則,這些原則可以被納入清晰的、有邏輯的和系統的形式之中。”[6]在具體操作中,教師首先要能夠妥善的甄選案例,并對案例的要素進行篩選和總結,將案情盡可能簡介扼要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節省課堂時間。其次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因為學生參與是實現案例教學目的重要實現方式,在這里就要求教師在案例選擇上就選取了能夠讓學生感興趣的案件,如與熱門相關的,或與學生的生活有關聯的。并且,在向學生講述案情時要具有趣味性。再次,教師要做好引導和總結工作。引導學生應用正確的法學思維和邏輯推理,在案件講述結束后,對案件所涉及的相關法律規范,知識點進行總結,并用最簡潔的邏輯推理過程將案情重新梳理一遍,幫助學生在不斷處理案件的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

 

就實踐教學而言,最典型的模式依然是“實習”實踐。但是基于目前在實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學校和學院應當在學生實習階段履行好監管工作。包括對學生所計劃實習單位進行預報留存,在實習過程中不定時向實習單位進行電話訪問,以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和工作內容。如果情況允許,還可以進行走訪,以確定學生是否真正在崗。在實習完成以后,對學生所撰寫的實習報告嚴格要求,可以抽取學生進行實習問答。另外,對于存在實習作弊的學生進行嚴格處罰。除了“實習”義務,高校可以采用的實踐教學有:一是模擬法庭。模擬法庭是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進入到相應角色中,以親身體驗的方式,來完成一個法學案件,或者一個訴訟過程的教學方式。在采用模擬法庭這一教學方式時,要注意讓學生對所演練的案件進行總結,其內容包括審理的焦點、判決的理由,所適用的法律等;另外,鼓勵學生的相互質詢;最后,教師需要進行總結并做全面性啟示。[7]二是法律實驗室。法律實驗室是以我國傳統法學教育目標和模式背景下,對法律診所的變形。法律實驗室為學生在畢業前提供參與法律實務,提高實踐能力的機會,旨在幫助學生培養反思能力和職業高等技能。但是法律實驗室的缺陷在于,并非所有法學學科都能夠適用該種方式。其實現方式以為專門課程開設為宜,另外,應為至少一門必修課設置,使得全部學生都能夠接觸到此類教學方式,透過教學成果的總結,選擇繼續開設選修課,為適應該種教學方式的學生提供選擇的可能。

 

綜上所述,法學教育的職業化要求在法學教育中應當提供給學生基本的法律知識和法律觀點,脫離了法律職業的法學教育與教育目的相違背。[8]而案例和實踐教學能夠幫助正在接受高等法科教育的學生符合法律職業對法科生的基本要求。案例教學著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梳理正確的法律邏輯思維,掌握自主利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著重于培養學生在掌握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技能以后,能夠獨立的承擔法律工作的能力。雖然,目前在教學實踐中,案例和實踐教學依然存在各種問題和困境,但在實現法學本科教育的教學目的,提升學生素質,塑造符合社會和職業要求的“法律人”而言極具促進作用。教師應當主動學習并提升自身業務技能和法學素養,以提高教學能力,積極創新,為培養社會需要的法學人才而努力。

法學案例分析范文3

關鍵詞:案例教學 合作討論 探究性學習

    前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經濟專業課教學的理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教學理念的轉變必然帶來教學方法的變化。案例教學越來越引起廣大專業課教師的重視。 

一、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案例教學具有三個重要特點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第一、案例教學是討論對話取向的而非灌輸“獨白”取向的。案例教學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討論對話,重視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平等交往與彼此的尊重和信任,注重形成相互間的理解與溝通。案例教學的這個特點體現了“一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的新課程理念。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教師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而且連自己的知識也是不能強加給學生的。案例教學法讓學生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他們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第二、案例教學是集體合作取向的而非個體“單干”取向的。案例教學強調有效的學習只能發生于共同的合作與集體之中,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那種單干方式是與案例教學的思想背道而馳的。案例教學的這個特點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新課程理念。案例教學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在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發展權的基礎上,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承認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最終發展程度上的差別。案例教學給每個人提供了創造才能的機會,鼓勵他們通過討論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合作、探究的課堂處處洋滋著民主的氣息,寬松和諧的氣氛,使每個人都充滿自信,充分發展了他們的潛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支撐。第三,案例教學是批判反思取向的而非結論教條取向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正確結論”的至高無上性,學生的義務就是要循規蹈矩地遵從那個神圣不可侵犯的標準化、程式化、固定化結論。而案例教學強調學生的自我探索,珍視學生個人的想法和意見。案例教學為人們反思自我、社會及其兩者的關系提供了可能性。探究式案例教學通過把一些真實典型的事例展現在學生面前,要求他們設身處地地作出反應,讓他們分析、推理、思考、概括,幫助學生逐步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法,提供了一個相對個性化的、多渠道的獲取知識的機會,形成了主動參與、探究發展、交流合作、樂觀向上的學習方法,符合新課程“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的價值取向。 

    二、案例教學法中案例的選擇 

    學校是學習的小課堂,社會是學習的大課堂。案例是現實問題的縮影,它能把大課堂中的真實生活引進小課堂,通過展現一些真實的典型問題,讓學生進人案例情景,設身處地地做出反應。但案例不是信手拈來的,而是事先經過精心選擇的。一個好的案例是一種把部分真實生活引入課堂,從而可使教師和全班同學對之進行分析和學習的工具,它可使課堂討論一直圍繞只有真實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問題來進行。所以案例的選擇,應依據教學目標、課程內容,以及案例教學法的特點進行選定。教學案例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能夠適應新課程教學的教學案例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第一、目的明確性。進行案例教學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良好的案例至少應該能使學生通過討論加深對課程中的某些重點和難點的理解,并能利用課程中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第二、生動典型性。應從千變萬化、錯綜復雜的的實際活動中,分門別類地選擇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經濟法實例,并能反映同類事物的一般特性,對學生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同時選擇的案例必須生動活潑、引人人勝,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以便展開深人的討論。 

    第三、綜合時效性。教學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要過于簡單也不應是陳年舊事。應有意識的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緊跟形勢的案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感興趣,可激發學生進行深人仔細的調查研究和分析評價,便于對這些難點和重點問題的認識和掌握,從而取得更好的整體教學效果。如在講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的義務時,舉了網吧非法通宵營業致學生死亡的案例,切中了學生的關注點、興奮點,使學生在飽滿的精神狀態下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案例教學法的組織實施 

案例教學實質可歸為一種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為基礎,從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生活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主要以個人和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最常用的是討論法和實驗法。我認為討論法案例教學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第一步是閱讀案例、個人分析階段。這是案例討論的準備階段,由教師根據課堂教學要求選好案例,下發案例材料(教師可以選擇一個或幾個案例,提前一周左右發給每一位學生,)或創設案例情境,同時。下發一些思考題,供學生分析、閱讀。

有些與生活聯系比較密切的案例可以提前發動學生自己搜集、歸納、案例應貼近現實生活,可讀性、趣味性較強,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能很快進人了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關事實、情況;很容易將自己已有的知識與過去形成的經驗與案例展示的背景材料整合起來,通過思考、分析、推理,從個體的角度形成初步的結論;同時在此過程中獲得樂趣、自信及終生學習的方法。第二步是分組討論、形成共識階段。合作小組是課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單位,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好討論的效益,根據我校實際,把每4位同學劃為一個合作小組,討論中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要簡要地談出結論形成的過程和思考,允許意見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記錄員應認真把意見記錄在《合作小組討論記錄本》上,討論一致的形成本組意見,有疑同的帶人全班討論。通過分組討論,使大家對于復雜的安全的觀點能夠充分展開,在這個過程中,互相啟發,相互補充,分工協作,鼓勵支持,便可以逐漸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謀求最佳的解決對策。這一階段工作主要是由學員自主完成的,教師只

需適當維持課堂秩序,控制討論節奏即可。第三步是正式發言、全班交流階段。全班討論是小組討論的繼續,由組長匯報本組的觀點,同時將本組案例分析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提出討論,全班討論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看問題,通過擺事實的方法講道理,使不同觀點相互補充、相互接納,形成合力解決問題,繼續允許不同意見進行爭論,集全體同學的智慧,共同討論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進行必要的引導,使案例討論緊緊圍繞中心問題展開。但是教師一般不輕易參與爭論,也不發表權威性意見。只是鼓勵大家充分表述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及分析,同時注意吸取其他人的見解,發言時要求盡量做到邏輯清晰、言簡意賅、有理有據。第四步是總結歸納、消化提升階段。在全部討論結束后,教師要進行系統的總結。教師對案例討論結果不應簡單做結論,而只就整個討論情況做出評價,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論問題及討論的優點和不足,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其深人思考,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總結,既要充分肯定學員討論中的科學分析和獨到見解,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如發言的熱烈程度,論題的集中程度,問題分析透徹程度等。這樣有利于逐步提高案例討論的質量。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寫出案例分析書面報告,以此來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全局觀念和書面表達能力。 

   四、運用案例教學法中注意問題  

法學案例分析范文4

【關鍵詞】機械性窒息;勒死

在機械性窒息中,勒死的案件雖然沒有縊死和扼死多見,但因其案件性質較復雜,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勒死是以繩索類物纏繞頸項部,在繩索交叉的兩端,由自身的體重以外的其他力量,使繩索類物勒緊并壓迫頸項部而導致窒息死亡。勒死的機制,包括壓迫呼吸道、壓迫頸部血管和壓迫迷走神經以及頸動脈竇引起的反射性心跳停止三方面。勒死的法醫學鑒定主要根據頸部勒頸形成的有生活反應的索溝,相應的皮下組織以及喉頭軟骨的損傷和出血,全身(尤其索溝以上的頸部及頭面部)比較明顯的窒息現象等。根據現場勘查分析、系統尸體檢驗,結合案情調查并同時排除其他致死原因等,勒死一般不難確定。

1 尸體檢驗

1.1 一般情況 死者頭東腳西仰臥于地面上。上身;下身穿紅色內褲,襠部織有白花,后部內卷至處;赤腳。尸長163 cm,發棕黃色,長25 cm不等,發根部呈黑色長4 cm。尸僵存在于全身各大關節,已開始緩解;尸斑分布于背部及胸部,背部指壓不褪色,胸部指壓稍褪色。

1.2 尸表檢驗 頭皮未見明顯外傷,顱骨未觸及骨擦感。右耳廓外上緣有一1.3×0.5 cm擦挫傷,耳廓可見血跡。顏面部淤血腫脹伴散在出血點,雙眼閉合,角膜中度混濁,雙瞳孔等大,直徑0.5 cm,瞼結膜點片狀出血。口鼻腔少量血性液體,舌尖抵于兩齒間,口唇及唇黏膜未見損傷。頸前有自甲狀軟骨下緣水平向兩側延伸的索溝,頸左側至頸椎脊突左側3 cm處中斷,其中左乳突正下方處索溝方向可見改變,并有皮下出血;頸右側至頸椎脊突右側6 cm處中斷,索溝總長26 cm,最寬處0.8 cm,深約0.2 cm,索溝處表皮剝脫,呈皮革樣化。索溝內可見白色絨毛狀物。左肩峰前有直徑0.2 cm色素痣。左肩胛處有9.6×0.7 cm表皮擦傷,無生活反應,左肩胛內側有1.5×0.6 cm小片狀表皮擦傷,右肩胛內側有3.0×2.4 cm條狀表皮擦傷,右肩胛下有5.5×0.3 cm條狀表皮擦傷,方向自左下向右上。左腕背側腕紋上3 cm處有兩處等大直徑為0.7×0.8 cm的陳舊疤痕。雙手十指紫紺明顯。胸腹部未見損傷,未見損傷,處女膜5點處陳舊破裂達基底部。余未見異常。

1.3 解剖檢驗 冠狀切開頭皮,見左顳頂部有13.5×10.0 cm頭皮下出血;右顳部有6.3×5.5 cm頭皮下出血,對應部位顳肌有6.0×5.5 cm出血。分離頭皮,未見顱骨骨折。打開顱骨見大腦左顳頂部有14.0×11.0 cm蛛網膜下腔出血,左顳葉有4.0×3.0 cm腦組織挫碎。沿前正中線由頦下至恥骨聯合上方繞臍左側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暴露頸部肌肉及骨性胸廓。頸部肌肉未見出血,咽后壁可見點狀出血,舌骨未見骨折。胸肋骨未見骨折,心肺表面均有點狀出血。胃內容已排空,僅存少量粘液。盆腔內有少量淡黃色液體,子宮大小正常,宮頸口呈圓形。

2 毒化檢驗未檢出毒物

3 死亡原因

系被人用繩索類物體勒壓頸部致機械性窒息死亡勒死的死亡方式可分為他勒、自勒和意外勒死三種。其中以他勒最多見,勒死尸體,除有一般的窒息征象外,最主要的特征是在頸項部有勒溝。

本案中根據:第一,尸體檢驗,死者頭皮未見損傷,頭皮下有片狀出血,顱骨未見骨折,蛛網膜下出血及腦挫傷,分析系受鈍性暴力作用所致,徒手打擊、磕碰可以形成。第二,死者頸部索溝明顯,除肩背部少許表皮擦傷外,體表余未見機械性損傷;顏面部淤血伴散在出血點,眼結膜點片狀出血及口唇、指甲紫紺,解剖見腦無致命性損傷,心臟未見病理改變,心肺表面點片狀出血。胃內容作毒化檢驗陰性。

綜合以上檢驗情況分析,死者機械性窒息征象明顯,認為系被人用繩索類物體勒壓頸部致機械性窒息死亡。

4 成傷機制

第一,根據尸檢情況,若死者在清醒狀態下被勒頸,正常情況下由于掙扎反抗在索溝周圍應當有擦傷或抵抗傷,而尸檢見索溝表皮剝脫不明顯,上下緣無擦傷,周圍無抵抗傷,由此說明死者在昏迷狀態下被勒頸可能性大。左顳頂部頭皮下片狀出血,大腦左顳頂部蛛網膜下腔出血且有挫傷,而顱骨未見骨折,死者頭部左側磕碰硬物可以形成,向后倒地碰撞地面也可以形成,并且程度足以導致昏迷,以此分析死者可能為向后倒地頭部磕碰地面致昏迷后被勒頸致窒息死亡。第二,根據索溝情況,索溝呈水平方向由頸前向兩側延伸且項部有提空,結合以上分析,分析嫌疑人在死者昏迷后騎跨在死者身上實施勒頸,結合頸部左側索溝有分叉現象,分析死者當時姿勢可能為身體左側觸地側躺在地。第三,根據尸斑情況,胸背部均有尸斑分布,說明死者死后為仰臥位,并且是在保持這種姿勢6 h以上才移尸的。再結合死者背部兩肩胛處均有表皮擦傷,并有一定方向性,分析死者被勒死后有呈仰臥位被拖住頭部拖拉的過程。又由于尸僵的發生,超過12 h后尸體不易被放入旅行箱內,說明死者死后12 h內被放入旅行箱內 。

綜合分析嫌疑人在死者昏迷后騎跨在其身上將其用繩索類物體勒死,然后呈仰臥位拖拉到一個隱蔽地方藏尸6~12 h。

5 結論

死者系被人打擊頭部致昏迷后用繩索類物體勒壓頸部致機械性窒息死亡

法學案例分析范文5

為了準備這節課,我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考慮到學生對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要性認識不足,畢竟這是一個理論性很強的問題,學生接觸不多,感受不深,需要一些具體事例來喚醒他們。

我聯系到當前全國最大的環境污染問題----------霧霾。于是,我先百度到相關視頻,再用手機拍攝下來進行視頻播放轉化,再插入到課件中。接著,我采取同樣的方法,又插入了三段視頻,一段是河南商丘癌癥村引發原因及其現狀的視頻,一段是鳳凰衛視播放的霧霾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的視頻,最后一段是河北治理霧霾的舉措。

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87的三段文字,要求學生思考,為什么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限時3分鐘。在學生看完書后,我讓學生觀看三段視頻:河北鋼鐵大煙囪直接排煙、霧霾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癌癥村的成因及其現狀。學生看完這三段視頻,內心是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神情凝重,對一些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任意排放廢水廢氣是深惡痛絕的。我希望他們長大后做企業時真有社會責任感,做有良心的企業家,讓他們的企業流淌道德的血液。在看到嚴重的霧霾時,我說,當前最流行這樣一句話: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是誰。同學們哄堂大笑。是啊,霧霾嚴重,能見度極差,導致汽車停運、高速關閉,飛機停航,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居民的身心健康。

看完視頻,學生再回答思考題,給答案就容易多了:一是要扭轉片面追求GDP的導致的后果的必然要求;二是科學發展觀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

那么什么是科學發展觀呢?怎樣貫徹科學發展觀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書上,直接看書就可以了。老師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轉換問題。因為書上只介紹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老師需要告訴學生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就是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就回答了怎么辦。

在學生看完書后,我首先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記住四個關鍵詞即第一要義、核心立場、基本要求和統籌兼顧。然后讓學生討論:江蘇張家港市四個看不見是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學生通過探討,給出了正確答案。

法學案例分析范文6

【摘要】 目的 探討司法精神醫學鑒定現狀及發展方向。 方法 對731例司法精神醫學鑒定案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 案由以傷殘評定居首,其次為兇殺、性犯罪和傷害案;以男性、低年齡、低文化程度、農民、已婚者多;完全責任能力107例(14.64%),限制責任能力76例(10.40%),無責任能力177例(24.21%);傷殘與誘因直接相關150例(20.55%)。 結論 司法精神醫學鑒定正處于發展、變化時期,民事案件、精神損傷程度評定逐年上升。

【關鍵詞】 司法精神病學鑒定;精神損傷;發展;現狀

A survey of 731 cases forensic psychiatric expertise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quo of forensic psychiatry in Henan. Methods The data of 731 cases of forensic psychiatric expertise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Results It indicated that the first main point of cases was disability evaluation, the next was murder, sexual guilt and injure case. The persons who was male, younger, poor education, peasant and married had more cases. All of the cases, 107 ones(14.64%) had complete responsibility,76 0nes(10.40%) had diminished responsibility and 177 ones(24.21%)had irresponsibility, 150 cases(20.55%) which disability was directly correlation to predisposing course. Conclusion Forensic psychiatric expertise is at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n Henan, civil cases and mental injury are increasing yearly.

【Keywords】 Forensic psychiatric expertise; mental injury; development; status quo

為探討河南省司法精神醫學鑒定工作的實際狀況,作者對2003~2004年河南省精神病醫院司法精神醫學鑒定中心鑒定的731例鑒定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2003年~2004年河南省精神病醫院司法鑒定中心鑒定的731例案例為調查對象。其中2003年359例,2004年372例。

1.2 方法 通過對731例鑒定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從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婚姻、案由、鑒定結果及責任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所有數據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并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731例鑒定案例中,男473例,女258例。年齡≤40 a558例(76.33%),>40 a173例(23.67%)。職業:農民459例(62.79%),工人123例(16.83%),干部19例,教師8例,待業41例,學生43例,居民22例,其他16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24例(16.96%),初中292例(39.95%),小學169例(23.12%),文盲101例(13.82%),不詳45例。婚姻:未婚167例(22.85%),已婚469例(64.16%),離異55例(7.52%),喪偶13例,再婚19例,不詳8例。其中2003年未婚35例(20.95%),已婚285例(79.39%);2004年未婚132例(35.48%),已婚184例(49.46%),2 a相比差異有極顯著性(χ2=78.07,P<0.01)。

2.2 案由 兇殺125例(17.10%),傷害107例(14.64%),性犯罪116例(15.87%),偷盜38例,搶劫28例,傷殘評定160例(21.89%),離婚10例,縱火6例,詐騙1例,治安案件37例,政治案件4例,其他案件5例。2003年傷殘評定52例(14.48%),2004年108例(29.03%),2 a相比差異有極顯著性(χ2=22.614,P<0.01)。

2.3 鑒定結論 精神分裂癥269例(36.80%),精神發育遲滯127例(17.37%),應激障礙51例(6.98%),顱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109例(14.91%),癲癇所致精神障礙18例,人格障礙6例,癔癥16例,情感障礙27例,普通醉酒15例,復雜醉酒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礙7例,正常72例(9.85%),其他12例。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診斷標準。

2.4 責任能力評定 完全責任能力137例(18.74%),限制責任能力96例(13.13%),無責任能力217例(29.69%)。無性防衛能力88例(12.04%)。傷殘評定與誘因直接相關155例(21.20%),傷殘評定與誘因無直接相關5例(0.68%),其他33例(4.51%)。

3 討論

本組案例特點是,以男性、低年齡(≤40 a558例,占76.33%)、農民(459例,62.79%)、低文化程度(初中、小學、文盲562例,76.89%)、已婚者(469例,64.16%)居多,但2004年未婚者比例明顯上升。提示違法行為可能與文化、職業、經濟及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有關。

本組傷殘評定居首位(160例,21.89%),2004年較2003年有較大幅度的增多,其他依次為兇殺、性犯罪和傷害案。本組性犯罪的受害者大多為精神發育遲滯患者,反映出精神病患者的有效監護和性自衛能力需進一步加強。

本調查發現,被鑒定者精神分裂癥占第一位(269例,36.80%),其他為精神發育遲滯(127例,17.37%)、顱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109例,14.91%)、正常(72例,9.85%)、應激障礙(51例,6.98%)。而精神分裂癥鑒定案例中兇殺案又居多,其受害者多為自己的親人,所以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和監護,是減少精神殘疾、維護社會安定、減輕勞動能力損害程度和促進精神康復的重要措施。關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攻擊行為,多與幻覺、妄想、情感不適切,以 及怪異思維有關[1]。多數精神病患者的兇殺行為發生突然、殘忍,隨機性強,作案后常滯留現場,所以通常不難于正常人識別。

本調查責任能力認定中,無責任能力者217例(24.21%),完全責任能力者137例(14.64%),限制責任能力者96例(10.40%);無性防衛能力者88例(9.30%)。發病與誘因直接相關者占155例(20.52%)。近年來,有較多的研究顯示,暴力攻擊行為與神經生物學,以及基因方面的改變有關[2,3],有可能為今后對高危人群的預防和監護提供幫助。

本組資料顯示出近2 a河南省司法精神醫學鑒定的特點,提示今后應加強對民事案件、精神損傷程度、精神病患者作案規律和責任能力評定的研究。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久久| 亚洲一区日韩一区欧美一区a | a色毛片免费视频 |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 | 一久久|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色 |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三区色裕 | 免费观看的黄色网址 | 欧美 日韩 高清 | 精品亚洲性xxx久久久 | 国产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 免费在线看a | 欧美成人禁片在线www | 日韩欧美三区 |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黄色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 国产毛片久久久久久国产毛片 |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 国产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 日韩网站 |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中文高清资源免费观看 | 一级毛片私人影院免费 | 国产精品糟蹋漂亮女教师 | 欧美最猛性xxxxx动态图 | 亚洲自拍偷拍区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1 | 97伊人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蜜月 |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欧美日本一道本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99热 |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 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91视频一区| 看一级特黄a大片日本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