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建筑設備識圖實訓總結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建筑設備識圖實訓總結范文1
關鍵詞:工程實際;崗位任務;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TU-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1
通過自己的現場施工工作經歷和對建筑相關企業調研的基礎上,對所培養的高職土建類專業學生進行專業定位。在對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分析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施工及施工管理相應崗位典型的工作任務,進一步對施工員崗位的工作進行分析、取舍,凝練出行動領域和相應的學習領域。構建了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以"面向工程實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一、施工員崗位任務
作為土建施工人員應該具備以下要求,能貫徹執行國家的有關各項技術方針、政策、執行各項技術規范、規程和標準;具有識讀施工圖的能力;具有常用工程材料的應用能力;具有進行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管理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工程造價預算知識;具有主要工種的操作能力;具有施工質量檢驗的能力;具有處理施工中一般結構或構造問題的能力;具有計算機的應用能力,能熟練運用office軟件、AutoCAD軟件及有關專業軟件。
二、課程體系建設
通過對施工員崗位任務分析,建立課程體系結構和課程設置
1.課程體系結構
本課程體系由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三部分組成,通識課程由學校統一安排。
專業課程包括:專業平臺課程,建筑制圖與識圖、建筑材料、建筑測量、建筑力學、房屋建筑學、建筑設備、建筑工程事故分析與處理、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建筑法規、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專業方向課程,地基與基礎工程、砌體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裝飾工程施工、鋼結構施工、施工組織與管理實務、施工技術資料管理實務、建筑安全技術與管理、平法識圖;專業素質拓展課程,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建設項目管理、建筑電工基礎、市政工程概論。
實踐課程包括:集中實訓,建筑制圖實訓(平、立、剖面圖)、建筑測量實訓、建筑CAD實訓、地基基礎實訓(土工試驗)、工程計量與計價綜合實訓、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綜合實訓、工種操作實訓;專業實踐課程,認知實習、專業實踐、畢業設計、頂崗實習。
2.課程設置
建筑設備識圖實訓總結范文2
2011年8月教育部的《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當前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在專業、課程與教材體系,教學與考試評價等方面仍然存在脫節、斷層或重復現象……迫切需要更新觀念、明確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并提出開展職業教育內部銜接的要求。中職與高職的銜接是我國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而課程銜接又是其基礎。如何實現中職與高職課程銜接,不僅關系到中職與高職教育專業內部銜接的順利實現,也切實關系到中職與高職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培養目標的銜接
中高職的銜接要著眼區域經濟發展,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主動對接區域產業鏈對不同層次和類型的人才需求,整合區域內行業、企業、政府和學校的資源,按照職業分類和職業標準,確定從初級到高級的職業能力標準的層次結構,明確中高職各自的培養目標及規格。中職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熟練的一線工人和初中級人才。高職生在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術上要比中職生有進一步的提升,不僅要掌握專業領域基本技能,還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高職專業主要培養具有動手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創新能力并能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我院中高職銜接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內同時開辦中職。中職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決定著建筑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成敗。我院中職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培養的是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理論和知識,具備崗位職業能力,從事建筑工程生產、技術與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學生畢業后可在建筑(市政)施工企業,從事材料試驗、測量放線、鋼筋翻樣及加工、工程資料管理等工作,也可協助從事施工現場技術與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造價計算等工作。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的是適應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需要,掌握工程基本理論和知識,具備施工技術與管理崗位的職業能力,具有較強就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從事建筑工程技術與管理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可在各類建筑(市政)施工企業從事施工現場技術與管理工作,也可從事質量管理、安全管理、造價計算和技術資料管理等工作。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設置體現了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層次的不同和職業能力水平要求的差異。
二、課程目標的銜接
中高職教育銜接培養的關鍵是課程整合設計。要打破中高職分段格局,設計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就必須進行詳細的市場調研,針對企業對應崗位的知識和能力要求進行職業能力分析,推進課程模塊化建設。在課程目標銜接上,要嚴格按照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確定能力遞進的標準和層次結構。按照職業技能由淺入深的要求來設置課程,中職課程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應用,給學生初步職業概念;高職課程注重實踐研究與探索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模擬工作場景中發揮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中高職階段分別完成知識技能的培養,實現地方產業所需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如中職《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知識結構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了解房屋的墓本構造,學會識讀建筑工程施工圖。高職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較強空間想象和思維能力,掌握房屋結構組成,材料的選擇及做法,并具備較強的建筑施工圖會審能力。中高職教學重復的部分為投影知識和制圖基本規范。高職教育階段只需花少量課時進行復習整理,重點應放在房屋的結構組成上,添加中職教育階段未作要求的構造設計規范知識。通過采取綜合實訓、實習實踐方式,讓學生將所學的投形基礎、制圖規范、構造知識等知識結構進行融匯貫通、綜合運用。
三、課程內容的銜接
在課程內容的銜接上,根據中高職建筑專業大類的特點和要求,制定中高職課程標準之間的接口,以職業能力為主線設置課程內容,確定合理的教學路線。中職學生學完相關的中職基礎課程后又去讀高職,只需要追加學習高職的相關基礎課程,就可以獲得整個高職階段基礎課程的全部學分。這樣既避免了重復的職業課程內容,而且還擴大和深化了課程內容,真正整合了中高職課程,實現課程內容的連續性,有效解決中高職課程的內容重復及掉鏈的問題。
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高職能力與課程銜接體系,中專主要培養建筑施工與技術人員,大專主要培養建筑施工組織與管理人員。中專對應的專業核心能力有識讀建筑工程施工圖的能力、用CAD(或天正)軟件繪制建筑工程施工圖的能力、繪制現場施工平面圖及編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的能力、利用測量儀器進行施工測量放線的能力、鋼筋放樣加工的能力、墻體砌筑抹灰的能力、腳手架模板支撐的能力、施工質量檢驗的能力、施工資料收集整理的能力、工程量計算的能力;大專對應的專業核心能力建筑工程圖識讀能力、基本建筑構件驗算及一般設計能力、常見建筑材料應用及檢測能力、建筑施工技術應用能力、建筑施工組織與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成本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質量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測量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主要工種操作能力。中專的專業核心課程有建筑識圖與構造、建筑工程測量、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量計價、建筑CAD繪圖等;大專的核心課程有建筑識圖與構造、建筑材料與檢測、建筑力學與結構、建筑施工技術、地基與基礎工程工程、建筑設備、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施工組織管理等。中專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有測量放線工(中級工)等;大專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有施工員、預算員、測量員等。從培養方向到對應的專業核心能力再到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及對畢業生職業資格證的要求,都是由淺入深的層遞關系。
四、教材編寫的銜接
編寫中高職校本教材是實現中高職課程銜接的重要手段。通過分析中高職學生的學情,以建筑施工工作過程為主線,根據中高職職業崗位群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以中高職知識與技能的銜接為目的形成教材結構體系和內容,設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項目,進行模塊化教學,突出職業實踐活動,穿插各類圖片、表格、工藝流程圖,增強啟發性和趣味性;引入行業和國家職業標準,吸收企業技術人員參與教材編寫,將工程實際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編入到教材中去,體現崗位的針對性。教師編寫中高職教材,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能及時刪減,調整課程內容體系,更新教材內容,實現中高職人才目標的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