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三位數乘兩位數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三位數乘兩位數范文1
一、復習引領
指名板演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同時其他同學做口算練習。
1.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小朋友,你們看它來了。
生:小老鼠!
師:是的,它給大家帶來一個問題想要考考大家。
演示課件:學校準備發練習本,發給12個班,每班發45本。學校應買多少本練習本?
師:請同學們默讀題,誰能列出解決問題的算式?
學生讀題分析列出算式:45×12
指名板演:45×12(用豎式計算)
2.其他同學同時做口算:45×2= 145×2 =
師:誰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說算理:先用2乘個位的5得10,再用2乘十位的4得80,最后把10和80加起來,所以45×2=90。
學生口述,師演示多媒體:同法敘述145×2的結果。
3.全班學生交流黑板上板演的同學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說算理時強調學生說出: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
二、新知探索
1.創設情境:請你試一試。
師:同學們你們能試一試解決這道題嗎?
出示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2.分析。
求該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也就是求12個145是多少,用乘法145乘12或12乘145都可以。
師:同學們看這個算式,比較一下它和我們以前學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因數的數位多了。
師:是的,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重點。
師:同學們你會做嗎?
生:可不可以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那樣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呢?
生:那就先用個位的數乘另一個因數,再用十位上的數乘另一個因數吧,這樣做應該是可以的。
3.學生試用筆算求積。
師:那同學們就用自己的筆來驗證一下你們的想法是否正確吧!
4.指名板演。
師:同學們這兩種算法都對,你認為哪種算法比較簡便?
生:看來用豎式計算乘法時,一般把位數多的因數放在上面,把位數少的因數放在下面,這樣算簡便。
生:我們還可以再看一下題目,知道1740千米的路程,乘火車需要走12個小時。
生:也就是說,火車跑12個小時,能行駛1700多千米的路吧。
生:這節課的關鍵是學習使用乘法豎式,三位數乘兩位數: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先用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因數,再用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因數,得數與第一個因數的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5.練習:請你說一說下面的題該怎樣做?134×12176×47
三、實踐應用
1.考考你的眼力(屏幕演示改錯題,學生口述,師演示)。
師:同學們,我用剛才你們總結的方法做了三道題,你們看我做得對嗎?
2 3 62 5 63 2 5
×3 2 × 4 2×2 6
4 7 25 1 21 9 5 0
7 0 81 0 2 46 5
1 1 8 01 5 3 62 6 0 0
2.你喜歡算哪道題,就算哪道題:232×13 213×12 122×21
學生練習,全班交流,再述乘法法則: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先用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因數,再用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因數,得數與第一個因數的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3.解決問題(只列式,不計算)。
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園有124公頃森林。1公頃森林,一年可滯塵32噸,一天可從地下吸出約85噸水。
(1)這個公園的森林一年大約可滯塵多少噸?
(2)這個公園的森林一年大約可從地下吸水多少噸?
生:用124×32和124×85來解決這兩個問題。
四、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我又遇到了一個大難題,你能幫我嗎?
出示1 4 5 × 2 1 3 =
生:我想先用個位的3乘145,再用十位的1乘145,接著用百位的2乘145,最后把三次乘得的積加起來應該可以。
師:太好了,你真棒!同學們你們大家說說,這樣做行嗎?
生:試試就知道了。
師:敢于挑戰,你們太棒了!那就動手吧!
三位數乘兩位數范文2
三位數乘兩位數
同步測試D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你們一定進步不少吧,今天就讓我們來檢驗一下!
一、填空題
(共11題;共27分)
1.
(8分)
筆算.
(1)
173×46=________
(2)
930÷15=________
2.
(2分)
最大的三位數乘最小兩位數的積是________.
3.
(1分)
估算.
7×199≈________
8×413≈________
4.
(2分)
估算51×113時,可以把51看作________,把113看作________,積大約是________。
5.
(2分)
填空
________
6.
(2分)
用豎式計算
________
7.
(2分)
筆算.
(1)
490×50=________
(2)
272÷17=________
8.
(2分)
四(7)班有42人,250個這樣的班級大約________人.
9.
(2分)
口算下面各題.
(1)
18×5=________11×30=________70×500=________
(2)
7200÷72=________1800÷300=________6400÷40=________
10.
(2分)
計算.
24×507=________
11.
(2分)
103個46相加,積的尾數是________;積的最高位是________位,最高位上的數是________。
二、單選題
(共1題;共2分)
12.
(2分)
16×100=(
)
A
.
1350
B
.
1500
C
.
1600
D
.
1250
三、判斷題
(共1題;共4分)
13.
(4分)
判斷對錯.
四、解答題
(共6題;共35分)
14.
(5分)
新區新建一棟28層住宅樓,每層有14戶,平均每戶的建筑面積是102平方米,平均每戶房價約68萬元。
(1)
這棟住宅樓一共有多少戶?
(2)
估一估,這棟住宅樓的建筑總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
估一估,這棟住宅樓售房總價有多少萬元?
15.
(5分)
請寫出用5,6,7,8,0組成的乘積最大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
16.
(5分)
下面五個成語都缺一個字.請你補上所缺的字,并按要求組成算式,算出得數.
干??霄?光?????上?日
二??云?十?????八?千
凈??外?色?????下?里
17.
(10分)
育英學校138名學生參加全市小學生團體操比賽,需要統一著裝,每套衣服62元.8000元錢夠嗎?
18.
(5分)
下面各題錯在哪里?請改正:
(1)
改正:
(2)
改正:
(3)
改正:
19.
(5分)
一塊果園,每行種43棵樹苗,種了118行,估計一下這塊果園大約種了多少棵樹苗?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共11題;共27分)
1-1、
1-2、
2-1、
3-1、
4-1、
5-1、
6-1、
7-1、
7-2、
8-1、
9-1、
9-2、
10-1、
11-1、
二、單選題
(共1題;共2分)
12-1、
三、判斷題
(共1題;共4分)
13-1、
四、解答題
(共6題;共35分)
14-1、
14-2、
14-3、
15-1、
16-1、
17-1、
18-1、
18-2、
三位數乘兩位數范文3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課件呈現我國宇航員楊利偉太空飛行的情境)
師:同學們,認識他嗎?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我國已發射了許多人造地球衛星,你們認識這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嗎?
(呈現字幕: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叫東方紅一號,它繞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鐘)
師:根據這個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揭示課題:兩、三位數乘法的計算)
【設計意圖】教師設計了我國宇航員楊利偉太空飛行的情境,讓數學與現實生活融合起來,上課伊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提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就會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場”。
二、自主探索,構建新知
1.舊知鋪墊。
(1)小結上一教學環節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2圈、8圈、10圈需要多少時間?
(2)嘗試練習。
(3)討論:為什么這樣列式?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提問:“為什么這樣列式?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列式的意義及計算的方法進行解釋,喚起學生對知識的回憶,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兩、三位數乘法的計算”作好充分準備。
2.探索新知。
(1)提出問題。
師: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21圈需要多少時間?
師:怎么列式?為什么?
生1:114×21。
生2:繞地球21圈,表示有21個114分,所以用乘法計算。
(2)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對算式的結果進行估算,并對估算的結果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在計算教學中讓學生估計計算的結果,不僅能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而且可以使學生對筆算結果有個大致的把握,減少筆算的錯誤。在準確計算之前安排估算這一個學習環節,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3)準確計算。
師:通過估算我們只知道結果的大致范圍,但是要知道準確答案,還要進行筆算。
①學生獨立練習;
②學生在小組中交流筆算的方法;
③全班展示匯報,強化算理。
【設計意圖】對“114×21”算法的探究,先是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豎式計算的方法。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也有利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會合作、學會分享。
(4)檢查驗算。
①將筆算的結果與估算結果進行比較;
②利用乘法進行驗算。
【設計意圖】小結并出示課題,使學生知道:在解決這樣的問題時,要用到筆算的方法。同時,在計算中強調用估算驗算的方法,使學生感到把估算和筆算結合起來可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估算對于筆算的重要性。
三、鞏固提高,強化訓練
1.完成課文第34頁的“試一試”。先讓學生估算出每一題的結果,再讓學生獨立筆算,教師巡視輔導,最后進行反饋。
2.課件出示課本第34頁“練一練”第2題。學生先獨立觀察算式的每一步計算,找出錯誤的地方,思考錯誤的原因,再與同桌進行討論,并寫出正確的豎式計算過程。
3.學生獨立練習:甲地到乙地的火車要開22小時,火車每小時行駛142千米,從甲地到乙地一共有多少千米?
【設計意圖】針對知識的重點進行有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本課所學的知識。同時,通過讓學生解決“從甲地到乙地一共有多少千米”,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樹立學以致用的觀念。
四、全課總結,交流收獲
三位數乘兩位數范文4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形成內力
在教學中,教師創設具體的現實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愛計算的內力。例如:筆者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課始,伴隨著動感的音樂,把2013年廈門國際馬拉松賽的場面播放給學生看,在看的過程中拋出問題“其中一名運動員每分鐘跑245米,它12分鐘能跑多少米”。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對學生來說有親切感,既為他們開展學習活動增添了濃厚的興趣,又實現了數學內容的生活化。
當然,教師還要避免創設情境只為引出算式的誤區,不能干擾和弱化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數學思維的發展,而應該作為便于學生探索、理解算理的“輔料”。筆者聽過福州臺江三小鄭汛老師執教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課。他設計以招待12名朋友在福州住一天的吃、住、玩、買紀念品等消費為情境貫穿于整節課教學。學生興趣就很高,個個都為幫老師解決問題而充滿了成就感。因此,創設貼切的生活情境為學生計算學習中“三算”合用,為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提供了保證。
二、溝通知識銜接點,巧用遷移,自主發現筆算方法
在計算教學中,運算能力不僅是一種數學操作能力,更是一種數學的思維能力。例如,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設計中,由于小學階段關于整數乘法筆算的學習已進入尾聲,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是小學階段筆算的最后一個內容,應該說在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通過知識遷移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是學生的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激活原知——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計算方法及解題經驗。其次,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讓他們感受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嚴密性。再次,通過激趣引探“老師還沒有教過,你們怎么都會了?”讓學生去探究它們之間的本質聯系。最后,再通過明晰算理、完整表述、即時練習、提煉方法等環節去溝通“兩位數乘兩位數”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質的不同,構建新舊知識的完美遷移,讓學生自主發現多位數乘多位數的筆算方法。在課最后總結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對小學階段的筆算學習進行一個回顧,并在回顧遷移中對多位數乘多位數筆算有一個整體感知,認識到多位數乘多位數的筆算方法就是“先分后合”。這既是思維能力的一次訓練,還提高了學生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三、把握“精”“估”結合點,妙用估算驗精算
在解決問題中,筆算與估算都是一種解題策略,筆算與估算之間又相互驗證、相互促進。估算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筆者認為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搭建估算的平臺,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進行估算,把估算與精確計算的結果適時地進行對比分析。如新課開始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航模198元1個,買12個,只有2000元錢夠不夠?你是怎么想的?學生首先進行估算,那到底夠不夠呢?學生感受到還是用精算比較精確。然后,組織學生將精確計算結果與先前的估算進行對比,認真分析精確計算結果是否
(上接第50頁)在估算范圍內,從而判斷在計算過程中有沒有明顯的錯誤。又如在應用部分的“闖關活動”,通過一猜二算三交流,一步步體驗估算的價值,一次次領略估算的魅力。
四、立足“三算”融合點,活用策略解決問題
三位數乘兩位數范文5
拓展即開拓展示。從學生的學習能力來看:小學低年級的計算主要為中年級的計算學習打基礎,也就是說中年級的計算的算理與算法其實是在低年級算理算法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從知識的前后關系上看:整數的計算內容到中年級基本結束,學生升入高年級主要接觸的是小數與分數的計算,而小數計算的方法以整數的算法為基礎,因此整數計算的基礎扎實了,才更有利于小數計算的學習。從學習方法上看: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知識點合理進行拓展,有利于學生形成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
一、在口算教學中進行拓展
三年級要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學生在理解了口算的算理,明確了算法以后,教師可將被除數的位數從三位改到多位,讓學生想一想可以怎樣算,為什么能這樣算?如學習300÷3以后,拓展到3000÷3、30000÷3,使學生明確“被除數不管是幾位數,只要末尾有零”的一類口算題的算法。學習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以后,拓展到整十數乘整百數、整百數乘整百數等口算。這樣學生學到的口算方法就從一道題類化為一類題。在進行以上拓展的時候并沒有加重學生過多的負擔,學生只要運用知識的正遷移很順利就掌握了一類題目的計算方法,在遇到單位轉化的問題,出現整百或整千數的計算時,學生也能靈活解決了。假如按照書上的計算要求不進行一點拓展,如果在計算中稍有變化,有些學生是很難遷移運用的,只要出現被除數或者乘數稍有變化,學生就會因為沒有學過而不知所措。因而在口算教學中加入拓展,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養成良好思維方式的好方法。
二、在筆算教學中進行拓展
三年級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四年級學習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關于整數部分的筆算學習就全部結束。其實學生到了五年級進行小數乘除法計算的時候常常會碰到多位數乘多位數的計算內容,比如計算圓周長面積的時候常常需要用到3.14這個數去乘,乘數的數位會變多,除法中被除數與除數的數位也會變多。如果在整數計算階段進行乘數及被除數、除數位數的拓展,到了五年級,多位數乘除法的筆算方法也可以直接遷移到小數的計算中。如果在整數計算階段不拓展,那么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碰到了多位數的乘除法計算就不能正確計算了。進行乘除法筆算教學拓展的方法也不一樣。乘法從兩位數乘兩位數拓展到多位數乘多位數分兩步走。先在三年級上學期學習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時候進行一次拓展,從三位數擴展到多位數乘一位數,讓學生通過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算法遷移,明確多位數乘一位數,就要用一位數去乘多位數的每一位數。然后到三年級下學期,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后拓展到多位數乘兩位數,多位數數乘三位數。以上乘法筆算的拓展都不需要另外增加課時,只需在新授時加入一兩道題,進行算法遷移即可。而除法的筆算拓展內容需要另立一課時,對除法的筆算法則進行全面梳理,并且重點突出跟商0有關的筆算書寫格式。除法筆算的拓展也分兩步走。首先是三年級下學期學習了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之后進行拓展,將被除數拓展到多位數除以一位數。本次拓展不需要增加課時,只要直接在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新授課時增加一道四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題目,學生就能將算法進行遷移了。在四年級上學期學習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時,這次拓展需要另立一課時,幫助學生對于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進行整體構建。實際上乘除法筆算的拓展不僅僅是幫五年級小數乘除法打基礎,也是讓學生在四年級階段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時能順利計算。
三、在簡便運算中進行拓展
四年級學習混合運算以后,學生開始學習整數計算中的簡便運算,到了高年級這些簡便運算從整數拓展到小數與分數中。教材編寫時,考慮到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性,四年級上學期只要求學習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下學期學習乘法分配率,整數階段的簡便運算。課本上雖然沒有涉及減法與除法的性質,但是學生學習了加法與乘法的運算律,是否能避免將這些簡便方法進行負遷移呢?學生遇到有些復雜的簡便運算題涉及了減法與除法的性質,教師是否就題論題講過就算了呢?到了高年級小數的簡便運算的學習是否只限于加法與乘法的簡便計算呢?基于這三點,我覺得學習了整數的簡便運算需要拓展,而且拓展的內容較多,需要增加一些課時來幫助學生對比消化,以達到靈活運用。在四年級上學期學習加法與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后,需要增加減法的性質與除法的性質,既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加法與乘法運算律,又可以避免學生將這些運算律進行負遷移;下學期主要是學習了乘法分配率以后與上學期所學習的乘法結合律要進行對比強化,讓學生正確建模,達到分辨清楚的效果。
三位數乘兩位數范文6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新課程理論為指導,以構建主義心理學與理論為基礎,致力于改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在課堂中推進素質教育,力圖體現新課改精神。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從中年級邁向高年級,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該班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為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能力。
2、提供關于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4、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六、課時安排
一、大數的認識(11課時)
1億有多大?………………………………………………………1課時
二、角的度量(4課時)
三、三位數乘兩位數(9課時)
1.口算乘法…………………………………………………2課時左右
2.筆算乘法…………………………………………………7課時左右
四、平行四邊形和梯形(6課時)
五、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15課時)
1.口算除法…………………………………………………2課時左右
2.筆算除法……………………………………………… 12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 1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