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微博信息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微博信息范文1
【摘要】社交網絡上的信息傳播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在社交網絡平臺上,傳播者為普通受眾提供新鮮及時的內容,普通受眾則從中進行價值判斷與選擇,不停地傳遞著不同價值的內容,不同價值的信息流動使得社交網絡平臺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是,不同的社交平臺上信息流動的內容和話題存在著明顯差異,內容不同是社交網絡平臺之間存在著差異化的外在表現。而在這些差異化的背后,其實是網絡社交平臺之間人際社會關系差異化的體現。
關鍵詞 社交網絡新浪微博騰訊微信人際關系謠言渠道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與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正在逐步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了解社會變化的重要媒介工具。正如麥克盧漢所說:“媒介即信息”,越來越多的獨家報道、現場視頻、專家解讀等信息出現在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這兩者的社交屬性開始弱化,新聞輿論場屬性開始增強,特別是當遭遇突發事件,受眾對于事件信息的需求旺盛,不同立場觀點的強烈碰撞,進一步加速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之間的信息流動。
但是,由于這兩大社交平臺存在著本質上的功能差異,造成了當中信息傳播內容上存在著明顯的不同,本文就以突發事件“馬航MH370”空難為例,淺析新浪微博與微信朋友圈之間的信息傳播差異。
2014 年3 月8 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一架載有239 人的航班在飛往北京的途中失去聯系。該航班原定于北京時間6:30抵達首都機場,但至今為止仍然下落不明。一時間,消息謠言四起,各種前后矛盾的新聞出現在各大網絡平臺之上。
現通過梳理時間軸,來對比分析一下微信朋友圈與微博之間信息流動的特點和區別(微博以@微天下消息為基準,微信以受訪用戶朋友圈為基準,受訪用戶背景身份為某新聞網站記者)。案例選取的起始時間定為3 月8 日上午8:20,結束時間為3 月9 日上午8:00。(見表1)
通過消息傳播時間線的對比,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微博與微信朋友圈之間信息流動轉發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些傳播性質上的差異,從“馬航”案例的信息傳播來看,歸納起來可以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第一,微博平臺上信息傳播速度更快,信息轉發的大范圍傳播效果明顯。從上面時間軸的對比統計中可以看出,相較于微信的朋友圈,“馬航”失事的第一手信息是由微博發出的,并且微博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發出世界權威媒體的信息,為受眾提供權威的轉載信息源,因而促成微博網絡社交平臺上的大規模轉發。
第二,微信朋友圈則信息流動相對滯后,被積極轉發的信息普遍具有二手加工的痕跡,朋友圈受眾也更喜歡轉發傳播加工過的信息。如表1 中所示,大約在微博上信息出現一小時之后,微信的公共賬號才有所行動,對有關信息進行編輯推送;在微博上信息出現大約兩小時之后,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進入到了大規模轉發階段。
第三,微博平臺上轉發的信息更公開透明,信息被驗證的機會更多。微信朋友圈則信息相對比較封閉,轉發信息是謠言的可能性更高。表1 中的數據表明,微博上信息從出現謠言到被證實是虛假信息的時間差更短,相關的轉發信息在微博平臺上更容易受到受眾的監督,而微信的朋友圈則謠言和事實相互夾雜,眾多冠以“專家”名號進行事件分析的轉發無處不在,由于朋友圈軟件本身設計的原因,相關轉載信息在微信朋友圈當中接受受眾監督的機會較少,一直到案例采樣時間的最后,微信朋友圈中依然存在著已經被證實為謠言的信息。
綜合以上的調查和數據分析,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之間信息轉發流動的差別已經顯然易見。微信朋友圈是一個窄傳播、深社交、緊關系的小社會“沙龍聚會”性質的網絡社交平臺,而新浪微博則與之相反,是一個具有廣傳播、淺社交、松關系的大社會“廣播電臺”性質的網絡社交平臺。
1、區域性信息的“沙龍聚會”與全社會信息的“廣播電臺”
微信從設計伊始,就以避免信息騷擾,優先社交為功能基礎,在信息傳播速度以及便捷性方面都做了大量限制。當有重大系統性事件出現的時候,微信朋友圈無法進行信息的跟進和推演,專題式的信息轟炸和沖擊受到極大的限制。
信息在微信朋友圈的轉發傳遞過程中,易造成信息擱淺,信息不會形成病毒式傳播。新浪微博上的信息傳播范圍非常之廣,微博上消息的“一鍵轉發”功能能夠快速轉發傳遞信息,這條被轉發的信息既能影響到轉發者,也能影響到轉發者的受眾,用戶在微博上既是圍觀者也是參與者。
微博上的信息極容易形成病毒式的鏈式傳播。但是,新浪微博用戶之間的關系紐帶非常薄弱,微博上的轉發互動對象往往是陌生人,用戶之間即使沒有關注也可以互動、查看信息。這就造成了用戶之間的社會關系十分松散,可以隨時流失或者中止。
同時,新浪微博上信息傳播呈現一種爆炸式的幾何增長狀態,有效信息會被湮沒。從現實意義上來看,如果某些信息需要進行大面積曝光或者宣傳營銷,微博的傳播是病毒式幾何級傳播,速度極快,非常適合這些信息的傳遞。
2、謠言滋生的溫床與強烈的人際傳播渠道
從謠言誕生與迅速傳播來看,新浪微博是絕佳的溫床。新浪微博具有信息高速轉發、轉發用戶相對匿名等特點,十分符合謠言發生的環境基礎,一旦有謠言發生,就可以產生巨大的傳播效果。但是,由于新浪微博是一個開放的“廣播電臺”,謠言也會在第一時間接受大眾的考驗與審視,信息的真實性與虛假性,也容易在大規模傳播之后被大眾所發現和辟謠。
因此,謠言在微博上的傳播范圍廣大,但是傳播持久性較小。從謠言的傳播影響來看,騰訊微信是一個強有力的人際傳播渠道。微信用戶之間的聯系是強有力的人際關系聯系,在這種強人際關系的聯系圈之中,謠言不易產生,用戶之間的信任關系強烈。但是,一旦在這種強信任圈中出現謠言,謠言便會披著“熟人”信息可信賴的面紗,大規模的在好友圈內傳播,產生強大的人際傳播能力。這種圈內傳播,因為沒有曝光在大眾的審視與監督之下,對信息進行辟謠,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因此,謠言在微信上具有強大的人際傳播能力和持久的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①楊冠超,《微博客熱點話題發現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2011
②單曉彤,《微信傳播模式探析》[J].《新聞世界》,2013(2)
③張爾煦,《微信推廣的病毒性營銷分析》[J]《. 新聞傳播》,2012(6)
④方志鑫、蔡莉白,《從傳播學角度看微信的興起》[J]《. 科教導刊》,2012(5)
微博信息范文2
【關鍵詞】微博傳播機制 困境趨勢
一、“微博”的興起與現狀
“微博”也被網友稱為 “圍脖”。譯自英文micro- blogging,就是微型博客,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是傳統博客的一種變體。用戶可以通過手機、im、e-mail、web 等方式向個人微博短消息,以140個字符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
微博概念,最早來自美國人埃文·威廉姆斯。2007 年3 月,twitter 網站正式上線。網站的首頁有一句很醒目的問句“what are you doing?”,博友把自己所思所做的內容以簡短語句的形式回答并,這正是微博所追求的實時性和動態性。
根據相關公開數據,截至2010年1月份,微博在全球已經擁有7500萬注冊用戶。2009年8月份
要解決上述問題,微博運營商必須做好宏觀的平衡工作,平衡正常經營以及滿足新一代網絡用戶的需求和政府監管政策這兩者之間的微妙關系,在政府的互聯網管理政策的邊界找到一個適合的生存方式。
微博信息范文3
微博,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獲取的平臺,用戶可以通過瀏覽器、手機、及時通訊軟件(MSN、QQ等)及外部API接口等多種渠道140字以內的信息[1]。微博讓人隨時隨地體驗和分享信息的樂趣,滿足用戶社會性、協作性和個性化的要求,使整個網絡變成一個可寫、可交互的媒體。
在人數眾多的課堂里,教師難于對每個學生都投以較多的關注。學生普遍存在怕出錯、害怕回答的心理,教師不提問,學生不主動回答。另一方面,現代學生熱衷于玩qq、發短信、上微博,對各種新技術有無窮的探索欲望。筆者針對這些情況將微博引入信息技術教學中,以期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學效率,探索微博應用于教學的規律,總結經驗,形成相應的教學模式,實現微博應用的日常化。
一、微博應用于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
以建構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現代化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微博的“去中心化、開放性、即時性、交互性”特性與建構主義理念相吻合,滿足學生的個性化、主動性、協作性的發展需求。
1.微博“去中心化”特征,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在教師帶領下的傳統課堂,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微博倡導“去中心”的交流,每個學生都能微博信息、參與微博討論、分享作品成果,多樣化的操作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使學習成為一種主動、積極的過程。
2.微博“開放性”特征,有利于信息共享。微博不僅能文字,還可以圖片、聲音、視頻等多媒體信息。“人人都能發聲,人人都可能被關注。”微博不受時空和對象的限制。每個人不僅是信息的消費者,還是信息的貢獻者,通過主體間的聯系實現信息的分享。
3.微博“即時性”特征,有利于教學反饋。教師與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和各種互聯網客戶端,隨時隨地在微博上開展教學活動。微博的關注者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最新信息。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大大提高了反饋效率。
4.微博“交互性”特征,有利于探索新型教學方式。互動是是微博的魅力所在。微博采取背對面的交流方式[2],吸引學生參與到微博互動。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相互競爭,打破了傳統一對一的活動方式,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延伸到課外,有利于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探索與創新。
二、微博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實例
目前,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關注微博的教育應用。為了充分發揮微博的教育優勢,教師應根據微博的特征、教學內容、學生特點等,合理地組織教學形式,開展微博應用于教學的實踐。筆者結合自己的長期實踐,現將一次教學實例展示如下:
前期準備:教師建立微博群,并把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相關資源提前在微博里。
教學過程:
教師:“根據微博上提出的問題預習這周的課程,同學們預習做得怎么樣?”
學生們會心一笑,回答:“我們預習好了!”
教師:“非常好!我們這節課將學習在flash中制作引導層動畫。”
學生:“老師,我在微博里回答了第一個問題‘引導層動畫能創造哪些效果’。運用引導層動畫,能實現如樹葉飄落,小鳥飛翔,蝴蝶飛舞,激光寫字等效果。”
學生:“能創造出星體運動,如太陽、地球、月亮的運動。”
學生:“能創造出拋物線運動,如水平扔球的拋物線運動。”
教師:“非常不錯,同學們能把想法寫在微博里,還能聯系生活,學以致用。來,我們一起欣賞同學們收集到的flash作品。”
教師:“這么多的效果,哪個同學能歸納這些動畫的特點?”
學生A:“曲線運動。”
學生B:“按照一定的路徑運動”。
教師展示兩個對比作品,并問:“引導層動畫和普通的動作補間動畫有什么不同?”
學生:“多了一個圖層并且畫有動畫對象運動的軌跡。”
教師:“歸納而言,引導層動畫由引導層和被引導層組成,引導層用于放置對象運動的路徑,被引導層用于放置運動的對象。”
教師:“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創建引導層?哪個小組能展示制作的方法?”
學生:“老師,我在微博里回答了這個問題。方法是:右鍵單擊圖層,選中‘添加引導層’。”
學生:“老師,我會演示了操作方法。”
學生演示操作方法,教師把操作步驟記錄在黑板上。
教師:“第三個問題是:如何繪制引導線?”
……
教師:“我們學校將舉辦運動會,請同學們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學校創作一個宣傳動畫。完成了的作品請在微博里。我們要多多點評別人的作品哦!”
學生:“老師,我的作品完成了!”
學生:“老師,小明的作品比我的好!”
……
案例分析:
把微博應用于信息技術教學的做法讓我們眼前一亮:原來信息技術課是可以這樣上的。
課前,教師在微博中提供教學資料,把課程內容化整為零。學生在微博討論學習疑點、探討學習方法、分享學習心得。教師通過微博能提前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在課堂教學中答疑解惑。
課堂里,教師結合微博的引導,利用有效的課堂時間里幫助學生掌握課堂知識,還能有的放矢地解答個別學生的學習疑點。學生在微博中作品,能激勵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師生在微博中對作品進行評價、辯論,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判斷力、反應力和思維力。
課后,教師可以提供更多的觀點、資料,幫助學生進一步拓展課堂知識。學生通過與教師、同學進行的交流,拓展自己的知識范疇,實現共享思想、實現互動,共同提高學習成績。
三、建議與對策
微博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嘗試。在微博與教學實踐結合的過程中,仍需注意以下事項:
1.課堂教學為主,微博利用為輔。目前,在與傳統教學結合時,微博尚不能滿足全面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因此,微博只能輔助課堂教學,而不能取代傳統教學。微博應被視為資源的承載和提供工具,以及交流分享的工具。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必須分清主次。
2.發揮教師主導和監督的作用。微博其精神核心是“去中心”。學生的自覺性和自控能力較低,如果管理不到位,引導不及時,極易影響教學實效。因此,教師需要建立信息把關機制,引導、監督、約束、規范學生的微博行為,避免信息垃圾、偏離主題、學習流于形式等非不良學習現象的出現。
四、結束語
微博為世界帶來一個“人人都能發聲,人人都可能被關注的時代”。微博與信息技術教學的結合,有益于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和探索。我們期待微博能將教育推向新的高峰。
參考文獻:
微博信息范文4
關鍵詞:微博;政府信息公開;政府信息資源管理;突發事件;電子政務
一、 緒論
當今時代,微博以其簡單、即時、交互、平民化等特征受到廣大網民的追捧,政務微博也因其特性而成為政府信息公開的新途徑。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政務微博也一定會勢不可擋,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其進行系統化的研究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力圖在各位專家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整合各家所成,并根據自己在實際微博運用中的感受與發現的一些現象,對微博在政府信息資源管理中運用的優點缺點進行概括,并提出改進意見,使之系統化,全面與完整,希望為以后的研究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二、 微博及相關概念的界定
微博,即微博客的簡稱,是用戶間進行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臺,用戶可以通過多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以內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最著名也是最早的微博是美國的twitter,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月份,該產品在全球已經擁有7500萬注冊用戶。2009年8月份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網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成為門戶網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緊接著,騰訊、網易等門戶網站也開通了此服務。微博正式進入上網主流人群的視野。
政務微博,是指政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主流門戶網站上開設的微博,通過政府最新消息,辟謠等相關措施,力行“織博為民”。政務微博在社會管理創新、新聞輿論引導、政府信息公開、樹立政府形象、傾聽民眾呼聲、群眾政治參與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09年下半年,湖南桃源縣官方微博“桃源網”出爐,成為中國最早開通的政務微博。緊接著云南省委宣傳部的官方微博“微博云南”面世。隨后,以“平安肇慶”、“平安北京”為代表的全國各地的公安微博,以及各級黨政領導的微博如雨后春筍般開通。
三、從突發事件看微博在政府信息公開中的作用
(一) 突發事件的最新消息
由于微博的實時性的特點,使得各地各部門政府部門能在突發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消息,澄清謠言,表明政府的態度。在近期發生的突發事件中,微博作用突出。比如,與我們密切相關的江安校區中毒事件發生以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微博“成都”于4月19日了事情的最新進展:“校醫院初步診斷為急性腸胃炎。初步調查基本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具體原因正在調查之中。成都市食藥局表示,所有患者癥狀較輕、生命體征平穩。”這或多或少讓家人、社會少了一份擔心,也讓我們少了一份推測與疑慮。又例如,2012年05月28日10時22分,唐山發生地震以后,“平安武侯”于10時42分即轉發微博:“國家臺網測定:05月28日10時22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市轄區、灤縣交界(北緯39.7度,東經118.5度)發生4.8級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唐山為4.8級地震震中,距離北京僅180公里。”這讓遠在成都的我們能第一時間了解到這一事件的發生。”作為新聞報道的一種嶄新高效的渠道,微博平臺登上網絡問政的舞臺,并逐步為政府機構所廣泛采用。
(二) 增強官民關系的新渠道
突發事件的處理關系到各方利益,不僅各級政府積極應對,社會各界群眾在突發事件的處理中也往往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微博作為官民溝通的橋梁,不僅有利于事件的處理,其實在事件的處理過程中,也無形的拉近了官員與群眾之間的關系。例如在“平安武侯”關于地震的消息后,就有網友發表評論,表達自己經歷地震后的感受。而在“成都”公布江安校區中毒的消息后,就有很多網友發表不同評論,表達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有抱怨的,質疑的,支持的,即便如此,在這爭論當中,官民關系也可以得到拉近。
四、微博推動政府信息管理的發展展望
(一) 轉變思想觀念,推進政府及其部門開通官方微博
要想官員從思想觀念上接受微博,真正利用它為政府信息公開服務,還得從根本上改變其思想觀念,提高公務人員的新媒體素質。對于封閉式工作方式的公務人員來說,必須對其加強培訓,提高新媒體素養,倡導他們積極關注微博、即時通信、移動互聯網等網絡工具的發展,并有選擇地在工作中加以利用。山東衛生局局長督促公務人員開通微博的做法也許有待改進,但其思想卻符合時展的步伐,也有利于政府信息公開。
(二) 制定微博平臺使用指南,指導黨政機構和官員對微博的使用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在中國黨政機構和官員微博發展報告(之三)中,給黨政機構和官員微博的七點建議:一要坦誠面對網民的質疑和批評;二要慎重處理網民對現實問題的訴求;三要積極面對網絡舉報;四要提升與網友溝通的技巧;五要在突發事件中用好微博;六要處理好個人和公職身份的角色定位;七要對微博“關注”、訪問和維護。這種指導性的意見,對于黨政機構及其官員對微博的使用,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對于不同的政府部門,不同級別的政府機關,國家可以出臺相應的微博平臺使用指南,用以規范公務人員的言行,使其能夠更好的與群眾溝通,更快速的解決群眾所提出的問題,更好的服務群眾。此外,可以通過一些榜樣微博來宣傳,比如,個人就感覺“平安武侯”做得非常好,在報道實事的同時語言詼諧幽默,很好的拉近了官民的距離。
(三) 制定相關制度措施,加強對官方微博的管理和利用
首先,應該通過制度來確保政務微博運營的規范性和權威性,比如對名字的命名進行規范,使群眾能夠簡單快捷的搜索到自己所想要關注的官方微博;對網友評論的反饋性,對人們合理的、有建設性意義的觀點、意見要及時回復,即使業務繁忙,也可以安排經過素質訓練的專門人員進行回復;對發表內容的真實性,公務人員應該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在溝通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灌輸給網友正確的、積極地、有利于國家發展的思想。其次,應該通過制度來確保微博在政務信息公開中的法定地位,使其不僅僅成為一個“花瓶”和“擺設”,而正在起到信息公開、信息透明的作用。
政務微博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有效途徑之一。政務微博以其暢達性、快速性、親和性等優勢,拉近了政府部門、公務人員與群眾的距離,改善了政府部門的工作作風,將成為推動政府轉型的有效力量。(作者單位:四川大學)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 0 1 2年1月)[ R / O L ].2 0 1 2 [ 2 0 1 2 - 0 3 - 0 3 ].省略/research/bgxz/tjbg/201201/P020120118512855484817.pdf.
[2] 張志安,賈佳.中國政務微博研究報告[J].新聞記者,2011(6):35.
微博信息范文5
關鍵詞:政務微博;信息;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2)09-0017-03
隨著微博發展的日益成熟,以政府機構為背景的政務微博迅速崛起,成為微博大軍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和官員“試水”微博,讓政務微博成了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和潮流。據上海交通大學公共關系研究中心、輿情研究實驗室日前聯合《2011年中國政務微博報告》統計:截至2011年11月5日,新浪政務微博總數已達18694個,其中政府機構微博數10023個,公務人員微博數8671個。2011年“兩會”開幕前一天,《人民日報》曾經發表評論《政務微博也遵照微博特性和傳播規律》,對政務微博的發展持樂觀態度,認為“一些政府機構積極利用微博平臺,肯定其重視利用技術便利,產生了良好的溝通效果。”而在2012年的兩會期間,政務微博發展更是進入了一個快車道,政務微博數量和官員微博的數量都比2011年增加了七成左右。
那么,在政務微博快速成長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政務微博的定位?微博的草根特性和政府部門權威特性該怎樣有機的融合?如何更好地使用政務微博?這些都成為了當下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筆者將結合我國政務微博發展的實際案例,對政務微博日常信息內容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期對政務微博的未來發展形成有價值的參考意見。本文以新浪的政務微博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文本分析和個案研究,對政務微博日常信息內容提出以下四點具體化建議:
一、注重內容的互動性
吸引粉絲關注、留住忠誠粉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是在微博平臺上,經常保持和粉絲、網友之間的互動。政務微博要避免走政務網站的老路——自說自話,為了而,忽視了微博與網民互動的特性,既不回應網友反映的問題,也沒原創內容。這樣的政務微博不僅不能成為代表政府形象和管理服務功能的窗口,甚至會影響公眾對政府部門的執政印象。當然也有很多政務微博有較強的互動意識,河北省公安廳的微博就明確表示:“請大家關注我們,轉發文章。我們將始終以草根的心態、網友的身份與您進行在線交流互動。”為加強和粉絲的互動,政務微博可以注意以下幾點策略:
1.主動發起與粉絲的互動。加強互動,正是政務微博可為之處。微博上的互動類型有很多種,比如提問和回答、征集意見、發起話題討論、不同觀點的辯論、發起投票、有獎競猜、組織活動比賽等。
模式A:提問和回答。南京市委宣傳部新聞新浪官方微博——南京(2011年11月25日):[南京天氣]早點洗洗睡了,攢足精神明天出去玩玩哦!今天夜里晴轉多云,明天多云,明晨局部有霧;偏東風轉偏南風,風力都是3~4級;明晨最低溫度:9~10度,明天最高溫度:20~21度。對了,明天你打算去哪塊玩啊?
模式B:發起話題討論。南京市委宣傳部新聞新浪官方微博——南京(2011年11月25日):今天是周末了,明天你“革么四(音)呢?是宅在家里頭,還是出去玩啊?跟@南京阿槑說說你星期天的打算吧......
模式C:組織活動比賽。外交部新浪官方微博—外交小靈通(2011年11月24日):“很多通心粉認為小靈通的頭像LOGO很神秘,其實那是一個花壇的俯瞰圖。通心粉接近百萬之際,小靈通將舉辦“LOGO設計比賽”,向通心粉征集“外交小靈通”微博LOGO形象設計方案,我們的地盤我們做主!最佳作品設計者將獲得一臺價值4000元左右的平板電腦哦!心動不如行動,比賽現在拉開帷幕……須知附下:…… ”
模式D:征集意見。銀川市委市政府新浪官方微博——微博銀川(2011年11月25日):@微博銀川:【銀川開展“獻言黨代會 共謀新發展”“四問”活動】活動時間:11.25~12.20。參與方式:1.點擊“黨代會建言獻策”直接留言/Syo3lf。2.編輯手機短信“wz建言獻策+內容”,發送到10639999。3.發送電子郵件到。4.微博:#建言獻策#+具體內容@微博銀川@問政銀川
模式E:組織投票。北京市公安局新浪官方微博——平安北京(2011年10月28日):#微投票—行車陋習#文明行車,安全出行,這是對司機的最基本的要求,但往往有些司機沾染了一些陋習,不但可能違反交規,而且給他人造成了很多麻煩。下面是媒體總結出的行車陋習,大家最反感都是哪幾種,自己身上有沒有這樣的陋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良好的交通秩序需要大家一起來維護!(/ShoOms)
做這些互動時,要注意幾點:首先,在寫微博時,微博內容可以適當留出擴展、發揮的余地,給別人接續話題的空間,或者再創造的欲望,不要寫成所謂的“死帖”。其次,對于問題型的微博,既然發問了,就一定要負責任地查看粉絲的每一個回復和評論,積極地參加討論。
2.注重對粉絲反饋的及時回應。除了主動地在微博上發起與粉絲間的互動,還要特別留意粉絲的反饋,及時作出正確回應,這也是保證粉絲忠誠度、增加粉絲數量的關鍵。
微博信息范文6
關鍵詞 微博 圖書館 應用 優勢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85
Application of Microblogging in Library un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ckground
WANG Lu
(Library of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Xingtai, Hebei 054000)
Abstract Microblogging social networking tool as in contemporary social lif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its transfer function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but also won the majority of users. Carried out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microblogging service, both to achieve college libra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of the college library, and better service for our readers.
Key words microblogging; library; application; advantage
1 微博在圖書館管理中應用的必要性
1.1 讀者閱讀方式的轉變
信息化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閱讀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文本閱讀受到沖擊,人們越來越傾向于網絡閱讀。與傳統的文本閱讀方式相比,網絡閱讀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首先,網絡閱讀較文本閱讀便捷。在傳統的文本閱讀模式中,高校學生只有通過借閱的方式或者高校提供的圖書館閱讀場地來獲得圖書資源,而網絡閱讀則可以直接公共網絡下載或者在線閱讀的方式,避免了高校學生排隊、借閱等過程,便捷可行。其次,網絡閱讀突破了文本閱讀的時空限制,讀者可以通過網絡(如利用手機、電腦)等隨時隨地地閱讀圖書,而不必攜帶文本。最后,網絡閱讀的資源信息量也遠遠勝過文本閱讀。文獻資料、時事新聞、小說散文等等,都可以通過網絡閱讀來獲取,豐富的信息有利于學生拓展視野。
1.2 圖書服務與時俱進的需要
就整個高校的管理而言,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逐漸讓位于信息化管理,高校的圖書館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應當與時俱進,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管理,微博管理便應運而生。為了促進知識、信息的傳播,諸多高校都創建了網絡閱讀平臺,某高校在校園圖書館內創建了讀秀網,可以通過校園互聯網查閱文獻資料、下載小說。而微博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也被廣泛地應用到圖書館管理上來。與時俱進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和管理模式,不僅能夠為高校師生借閱圖書提供便捷的條件,同時也能夠提升高校圖書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增強其與時俱進的意識,不斷促進高校圖書管理和服務的信息化。
1.3 圖書管理人員素質提升的需要
高校圖書館要提高自身的影響力,關鍵在于圖書館從業人員素質的高低,開設圖書館微博服務實際上是為圖書館工作人員提供了一個提升自我素質的途徑。當前我國的一些高校圖書館微博業務發展滯后,微博的內容淺顯,不能夠滿足廣大師生的需要,而且一些微博信息更新的速度較緩慢,不能夠吸引師生的注意,不能充分發揮圖書館微博的作用。這些問題的出現與圖書館管理人員是有關系的,與其思想意識、信息素養、應用微博能力有著極大的關系。首先,圖書管理人員應當充分認識到微博在圖書管理和交流上的重要意義,不能抱著圖書館微博可有可無的觀念,應付了事。其次,應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能夠及時地對圖書信息和師生的借閱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為師生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最后,應提升個人的微博應用能力,對微博的功能進行系統而全面的學習,完善微博的認證機制,保證微博的賬號安全,提升微博的公信力。圖書館微博的管理關鍵在于人,只有從業人員素質提高了,才能真正發揮圖書館微博的服務機能。
2 微博在圖書館中的應用
高校的圖書館微博與傳統的高校圖書館管理一樣,重在從高校學生的需要出發,服務學生,傳播知識。因此當前許多高校的圖書館微博應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與圖書相關的新聞動態
高校圖書館微博要及時圖書信息,與圖書相關的活動;同時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關注當前社會的圖書信息,以幫助高校學生了解當前圖書動態以及圖書的受歡迎程度,從而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一定的參考。當前我國的圖書出版業蓬勃發展,文化市場的繁榮為高校師生提供了越來越多可供閱讀的圖書,而且網絡圖書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興盛局面。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微博最新的圖書信息,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選擇余地,讓學生從自身的興趣和愛好出發選擇圖書,促進學生的多樣化發展。
2.2 電子圖書的下載與在線閱讀服務
文本閱讀是我國傳統的閱讀方式,但是在高校,紙質圖書必須要通過借閱程序從圖書館中借出,且紙質圖書攜帶起來也非常不方便,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通過手機下載電子圖書,可以隨時隨地地翻閱圖書。學生登錄高校的網絡圖書館或者圖書館微博,其主要目的在于借閱圖書,這一點與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是一致的,同樣也能夠達到讓學生增長知識、,開拓視野的目的。高校圖書館微博要為學生的學習、閱讀提供可供下載的文獻,方便學生閱讀和查閱資料。
2.3 交流、傳遞信息
學生通過圖書館微博不僅可以獲得相應的文獻資料、信息資源,而且可以通過圖書館微博交流讀書心得,進行圖書推薦,需求信息等等。高校學生作為具有自主性的學習和閱讀個體,其閱讀的心得和體驗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這種具有一定差異性的觀點一旦通過圖書館微博進行交流,就會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發散思維,鍛煉了他們的思考和認識能力。同時高校圖書館微博也可以增設師生交流版塊,讓學生和老師之間進行及時的溝通,既能夠幫助學生解答問題,同時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師生通過這種方式教學相長,共同提高。另外,圖書館微博也要將促進學生、教師與圖書管理人員之間的交流,以便師生能夠及時獲得圖書信息,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圖書館服務的親和力和及時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圖書館微博技術的成熟,圖書館微博的功能也在不斷的拓展,上文僅就其重要的服務內容進行分析,然而窺一斑而見全豹,圖書館微博將在高校圖書管理服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 微博在圖書館應用中的優勢
3.1 成本低廉,效率較高
高校圖書館是一個面向高校師生的服務窗口,在傳統的圖書館服務管理模式中,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對圖書進行分類、整理和維護,對師生的借閱行為進行規范、管理等工作。而將微博運用到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中,可以節約勞動成本,管理者通過網絡微博進行管理,讀者只需要進行簡單的微博注冊和登錄就可以享受到借閱、咨詢等服務。低廉的成本,高效的服務,使得圖書館微博備受師生歡迎。
3.2 提高服務,加強互動
與傳統的圖書館被動服務的模式不同,圖書館微博則能夠提升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服務意識,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通過微博管理,可以清晰地呈現高校圖書館圖書的受歡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師生的閱讀愛好。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網絡數據的匯總和分析,來為高校師生提供主動的服務。同時也可以通過微博平臺與師生進行交流互動,及時為師生的借閱提供服務,如通知、進行閱讀指導、了解師生需求等。
3.3 匯總觀點,碰撞思維
微博在圖書館中應用,不僅僅要發揮其圖書借閱功能,同時也要發揮其交流功能。而在高校師生進行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師生的生活體驗、閱讀感想、突發靈感等都可以通過微博及時充分的表達,通過這些觀點的匯總和碰撞能夠將其內化吸收為自己的知識和體驗,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有利于高校師生將隱性的體驗和知識轉化為顯性的知識和體驗,從而形成不斷豐富、不斷拓展的高層次知識和觀念。
4 小結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和高校管理數字化的的前提下,圖書館借助微博這一平臺開展管理和服務,方便了廣大師生。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聊天工具頻出,如微信平臺的出現,微博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如何促進微博在圖書館管理工作中的優化,值得圖書管理人員進行全面深入的探究。
參考文獻
[1] 楊洋.微博在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