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美好人生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美好人生范文1
如果說人生是一輛奔馳的列車,那么誠信便是必不可少的車輪;如果說人生是一次旅行,那么誠信便是必不可少的背囊,它將始終伴隨你前行。
誠信,千百年來就是人所必須具有的美德。從孔子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到廉啵將軍的“勇于認錯,知錯就改”到革命導師列寧敢于承認打碎花瓶的行為,無不體現了一種做人的美德——誠信。
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天空;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綠葉,可以傾倒一個季節;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飛濺起整個海洋。誠信可以喚起沉睡的靈魂,誠信可以創造人間奇跡。
朋友,你想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嗎?你想有所作為嗎?請你擁有做人的美德——誠信吧!
美好人生范文2
生活的要素不是支票本、信用卡、百萬美元、銀行存單或房子。這兒有我們認為的生活的要素,依據這些我們將生活得很美好。什么構成美好的生活呢?我已經列好了一張表。
第一,要有事業。如果你無所事事,你不會幸福,生活的比賽不是比休息。雖然我們必須休息,但是只要能養精蓄銳重新工作就夠了。生活中有四季轉換,有種子,有土地,有陽光雨露,有奇跡的原因是什么?這是在考驗我們,看我們能為它們做些什么。動手吧,別人早就動手了,世界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動手做你能做的事,這樣事業就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
第二,要有好朋友。友誼很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支撐系統,不要拒絕花時間去發展這一支撐系統。朋友就是這樣一類很棒的人,他們了解你的全部,并且始終不渝地喜歡你。我剛剛失去了一位最親密的朋友,他死的時候只有53歲――因為心臟病,戴維走了,但他是我的一位鐵桿哥們。我常說,要是哪個外國政府將我無理控告,打入監牢,而且如果他們只準我打一個電話,我會打給戴維。為什么呢?因為他會趕來營救我,這才是真朋友,他會在關鍵的時候施以援手。現在我們多有泛泛之交,如果你打電話給他們,他們會說:“嗨,要是你回來了,就給我打電話哦,我們聚一聚。”于是,大家伙兒聚到一起。有真正的朋友,也有一般的朋友。
第三,與美好人生相關的是你的文化素養。你的話語、你的音樂、禮儀、傳統、服飾等所有這些都是與你的人生緊密相連的,你必須把它們演繹得生機勃勃。事實上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獨特性所在。一個人的文化素養融匯了這個世界的熱情、能量、干勁、影響力、奇異性與正義。
其四,是你的信仰,你的精神王國,它幫助我們形成了家庭的基礎。家庭又累積成了國家,并使你的學習、行為和教育獲得歸屬。不要忽略了人生中的靈性部分,它告訴我們,我們是誰,區分我們于禽獸,阿貓阿狗,烏鴉與老鼠。
接下來――也就是第五,這是我父母教給我的,不要錯過任何事情,不要錯過比賽,不要錯過演奏會,不要錯過電影,不要錯過表演,不要錯過舞會。到你能去的一切地方,買你能買到的每張票,看你能看的一切,這就是我父母教給我的,并使我至今受益無窮。我父親仙逝時有93歲。在此之前,如果你在晚上10點半或11點打電話,他都不會在家,他在看牛仔的競技表演,他在看孩子們玩球,他在聽音樂會,他在教堂里,總之他都有地方去。
生活要有活力,這就是原因所在,如果你生活得精彩,你賺得也多。如果你生活得快樂,會展現在你的臉上,它會洋溢在你富有磁力的聲音里。如果你生活得充實,你就會風度翩翩,魅力四射,它不僅能給你的個人生活、也能給你的商旅生活帶來鼓舞,它能給你的生命力并不是別的什么所能替代的。
第六點是關于你的家庭和核心圈子。向他們投資,他們也會向你投資,給他們鼓勵,他們也會給你鼓勵,對家庭成員的關心要無微不至。我父親在世的時候,每當我外出旅行時我都會記得給他打電話。他通常每天早晨都會與一些農場主共進早餐。我們住在愛達荷州的西南部,附近鄉下有個小地方叫Ditcoy Inn。爸爸總會在那兒吃早餐,我就會打電話,給他一個驚喜。如果現在我在以色列,我會在半夜爬起來,打電話給爸爸,只需花5到10分鐘。他們會把聽筒交給他,我會說:“爸爸,我現在在以色列。”他會說:“以色列!在以色列干了些什么?”他會故意大聲說,好讓大家都聽見――我兒子在以色列給我打電話。我會說:“昨天晚上,他們在屋頂的平臺上宴請了我,我們可以一邊吃一邊仰望地中海的星空。”他會說:“兒子,屋頂上開宴會,還可以仰望地中海的星空。”于是人人都知道了這件事。我只是花了5到10分鐘的時間,可是對于93歲的父親來說這卻是不同尋常的一天。如果一位父親走出家門后,仍能整天感覺到兒女的甜蜜的吻,他就會力量無窮的。如果一個丈夫走出家門后,仍能整天感覺到妻子真情的擁抱,他將無敵于天下。這是家庭成員之間特殊的禮物,能夠使你強大,有力量,有魅力,有著非常的價值。有位先知說:“世界上有許多美德和珍寶,但是最了不起的,是一個人愛另一個人。”沒有什么比愛更有價值,和你所愛的人生活在海邊的帳篷里比一個人住在豪華別墅里稱孤道寡要強得多。一個人愛另一人,這就是生話的真諦。
美好人生范文3
誠信是一種人人必備的優良品格,一個人講誠信,就代表了他是一個講文明的人。講誠信的人,處處受歡迎;不講誠信的人,人們會忽視他的存在;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講誠信。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
那人為什么要誠信呢?因為誠信處處在我們的身邊。首先呢,誠信是立人之本,“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認為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其次呢,誠信是齊家之道,唐代著名大臣魏微說過“夫婦有恩矣,不誠則離。”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間以誠相待,誠實守信,就能和睦相處,達到“家和萬事興”的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誠信、互不信任,家庭便會逐漸四分五裂。然后呢,誠信是交友之基,只有“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達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無私幫助的目的。否則,朋友之間充滿虛偽、欺騙,就絕不會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接著呢,誠信是為政之法,《左傳》云:“信,國之寶也。”指出誠信是治國的根本法寶。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寧肯“去兵”、“去食”,也要堅持保留“民信”。因為孔子認為“民無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統治者,國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腳。因此,統治者必須“取信于民”,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然后呢,誠信是經商之魂,在現代社會,商人在簽訂合約時,都會期望對方信守合約。誠信更是各種商業活動的最佳競爭手段,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是企業家的一張真正的“金質名片”。最后呢,誠信是心靈良藥,古語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誠無偽,才可使內心無愧,坦然寧靜,給人帶來最大的精神快樂,是人們安慰心靈的良藥。人若不講誠信,就會造成社會秩序混亂,彼此無信任感,后患無窮。正如《呂氏春秋·貴信》篇所說,如果君臣不講信用,則百姓誹謗朝廷、國家不得安寧;做官不講信用,則少不怕長,貴賤相輕;賞罰無信,則人民輕易犯法,難以施令;交友不講信用,則互相怨恨,不能相親;百工無信,則手工產品質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見失信對社會的危害何等大啊!
綜觀而言,誠信對于自我修養、齊家、交友、營商以至為政,都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見誠信在人類社會中是非常重要的。
初三:吳陽婷
美好人生范文4
如果說人生是一輛奔馳的列車,那么誠信便是必不可少的車輪;如果說人生是一次旅行,那么誠信便是必不可少的背囊,它將始終伴隨你前行。
誠信,千百年來就是人所必須具有的美德。從孔子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到廉啵將軍的“勇于認錯,知錯就改”到革命導師列寧敢于承認打碎花瓶的行為,無不體現了一種做人的美德——誠信。
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天空;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綠葉,可以傾倒一個季節;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飛濺起整個海洋。誠信可以喚起沉睡的靈魂,誠信可以創造人間奇跡。
朋友,你想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嗎?你想有所作為嗎?請你擁有做人的美德——誠信吧!
美好人生范文5
經典要和現代結合來解讀
今日教育:我們留意到,中央十分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傳承,而且在“中華傳統文化”前面特別加上了“優秀”二字,您怎么看?
鮮于煌: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多年,經歷了巨大的社會變化、時代的發展,其中有適合當代社會發展的,也有不適合的。之所以特別加上了“優秀”二字,就是要求我們在傳承的過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古為今用。
今日教育:怎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呢?
鮮于煌:幾年前山東省教育廳發出相關通知,要求規范傳統文化的課程教學,各地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時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等內容,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當時引起社會熱議,這說明大家對什么是精華,什么是糟粕,有時也不知如何甄別。我的建議是:首先選擇經典,經典經過了漫長歲月的篩選而留存下來,全社會人民的認可度自然要高些;其次,經典也要和現代相結合來解讀,這就引出了傳統文化教育的師資問題,如何“古為今用”其實考驗的是每一位師者自己的傳統文化素養和視野。
我認為,提出的“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對古代的成功經驗,我們要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這段話值得好好學習、好好琢磨。這其實就為我們“怎么用”中華傳統文化提供了一把衡量的尺子。
今日教育:強調,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您怎么理解?
鮮于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中華優秀文化之根,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充滿旺盛的生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對于這樣一個重大的問題,我們理所當然要追根溯源。所以,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每一個層次,我們都能找到中華優秀的文化淵源。
比如,孔子推行仁者愛人,以“仁愛”治國安邦。孟子宣揚民本思想。這些儒家思想無疑也是今天建設民主社會、和諧社會的文化基石。又如《禮記?禮運篇》中所描繪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與今天所追求的公平、公正的社會是一致的。在談到國家治理時,引用了“禮法合治”“德主刑輔”古代的主張。還有流芳百世的歷史人物留下的眾多膾炙人口的愛國名句,說明人格的修養首當其沖的素質就是“愛國”“愛民”以及“愛人”等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體現了無比宏大廣闊的時代精神。
“十心”教育,詮釋人生之美
今日教育:您曾在電視臺做過《國學經典與美好人生》的講座,好評如潮。您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塑造青少年的美好人生有什么關系呢?
鮮于煌: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中華優秀文化中走來。國學經典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的重要平臺。我從國學經典中通俗地概括出“十心”教育,即要有愛心、孝心、善心、德心、忠心、學心、苦心、財心(正確的財富之心)、法心(敬畏法律之心)、美心,希望青少年以此加強自我修煉。這“十心”與《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所提出的“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以仁愛共濟、立已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是相輔相成的。
對“十心”教育,我擇其中幾“心”,闡述如下:比如,繁體字的“愛”字中有一個心 ,愛心,即是仁者愛人,是用心的愛。《學而》作為《論語》的首篇,傳遞了如“學而時習之”等對今天仍具價值的學習言論。“學心”,即擁有這樣的心性。“苦心”就如孟子說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類似于現在流行的逆商。“財心”是什么呢?是杜甫所說的“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是《增廣賢文》所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法心”,就是有信法、守法、敬法,是韓非子所言“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最后說說“美心”,即孔子所說的“盡美矣,又盡善也”。今年是羊年,何為美?羊大為美,充實之為美。我想告訴青少年,內心的省察、充實,精神的追求才是持久之美。以上述“十心”要求自我,約束行為,雖不能十全十美,也能向著美好人生大踏步地前進。
快餐式閱讀出不來偉大思想
今日教育:面對互聯網文化、快餐式閱讀的沖擊,傳統文化仿佛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鮮于煌:互聯網是一種手段,它產生于現代,但并非和傳統文化有什么本質的對立。充分用好這種手段,可以激發兒童青少年學習的興趣,也可以更廣泛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快餐式閱讀是一種閱讀方式,它也可以適用于傳統文化的學習。但是我始終有一種觀點:任何學習如果只是瀏覽,不深入探究,是出不來偉大思想的。正如作家王蒙的觀點:瀏覽不是閱讀,觸摸不是思考。
美好人生范文6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教育家林格說:“教育要抓根本,這個根本就是習慣。習慣既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又是一切教育的最終成果。”處在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自我意識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強。教育者若能給予恰當的帶有啟蒙性、基礎性的引導和幫助,少年兒童的行為能力就會健康地發展起來。培養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習慣,將能有效促進他們人格結構的優化,使少年兒童終身受益。
乳山市第二實驗小學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學生習慣養成、理想責任教育的有效途徑,以課堂、班校會為主陣地,優化主題教育內容,以系列活動為載體,活化教育形式,以《好習慣養成手冊》和習慣養成“銀行積分卡”為抓手,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育活動安排上,學校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深入研究習慣養成的規律,科學設置評價體系,合理確定發展目標,使學生既主動參與,又多方監督,做到了“三個結合”。
一、創新培養目標,堅持著眼長遠與循序漸進相結合
在習慣培養目標的制訂上,學校廣泛征求學生、教師、家長的意見,學習借鑒外地的做法,制訂出了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兩大類,包括書寫、作業、傾聽、候課、讀書、收集資料、舉止文明、兩操、校內外秩序、個人衛生及自理能力、誠實守信、感恩等12項良好習慣,細化為60項具體目標,涵蓋了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等各個方面的表現。在總目標的基礎上,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習慣養成目標由低到高確定為四個階段,對應一星、二星、三星、四星,每個星級確定15項具體指標,累計有12項達標者即可通過本星級達標。在制訂目標上也嚴格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比如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以簡單的、基本的為主,如個人衛生、執筆姿勢、坐姿、舉手習慣、作業習慣等;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在他們自覺的基礎上,設立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學會保護別人的隱私,不講究吃喝,不攀比,能夠堅持每天閱讀課外讀物,寫好讀書筆記,等等。學生對照這些具體指標,進行“好習慣我知道”(學習、了解、熟知習慣目標的內容)――“好習慣伴我行”(對照目標培養習慣)――“好習慣我能行”(總結表彰好習慣之星)三個階段的強化訓練,使學生學有規范、做有目標、干有方向,不斷修正自身的不良習慣,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創新評價方式,堅持學校評價與家庭評價相結合
在對學生良好習慣評定上,學校堅持既重主觀又重客觀、既重學校又重家庭、既重評分又重評價的做法。評價形式分為學校評價和家庭評價兩部分,學校評價又分為個人自評、小組互評和學科教師評三部分,根據當月學生的綜合表現情況量化為一定的星級。為了更方便、更科學、更全面地評價學生的行為表現,學校為各科教師及班主任設定不同分值的“銀行積分卡”,總分值為800分,為每個學生的“銀行積分卡”存入基礎分30分,各科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課堂習慣養成情況給予一定的積分獎勵,對違反習慣養成目標的同學,適當扣除“銀行”里的基礎分值,月末根據學生得分情況設立精美的“銀行卡積分”袋,學生隨時對自己的積分進行統計,充分體現了評價的激勵性作用。學校非常重視家長在學生行為習慣養成上的導向作用,在好習慣養成手冊里還專門設立了家長評價欄,家長對應學生在家庭中的各項目標對學生進行評價,通過標志為學生獲得家長的笑臉個數,獲得家長10個笑臉可獲得喜羊羊標志,7個為美羊羊標志,5個以下為懶羊羊標志。評價內容均為學生在家庭中的習慣養成情況,如你的孩子放學后能及時回家嗎?你的孩子乘車購物時能自覺排隊嗎?你的孩子睡前洗腳嗎?你的孩子能自己整理房間嗎?你的孩子能及時幫家長倒垃圾嗎?等等。這些目標的設計既貼近學生的生活,也較便于家長隨時監督,拓寬了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渠道。
三、創新教育形式,堅持特色活動與榜樣引領相結合
學校把特色活動作為習慣養成的有效載體,深入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如班主任專題研討――“習慣培養之我見”經驗交流會,《校園管理制度》《課間十不準》《上課五個要》等學生知識競賽,“文明禮儀情景劇展示”“好習慣兒歌創編”“我自理、我自立”主題隊會,等等,促使師生共同參與,促使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增強了學生自立和自我約束能力。與此同時,學校非常細致地進行每月習慣養成工作的匯總,對能順利通過星級達標、家長評價獲喜羊羊標志、“銀行卡積分”達到金太陽級別的同學為“班級好習慣之星”,頒發“習慣之星”證書及“家長喜報”。為充分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學校對習慣之星的表彰采取升級制,連續四個月被評為“班級好習慣之星”的同學將榮升為“校級好習慣之星”,這是習慣之星的最高榮耀,年終作為評選優秀學生的重要依據列入到班級和教師個人考核之中,激勵了廣大師生的參與積極性,激發學生習慣養成的持續性。
自“好習慣伴我行”養成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在學校的高度重視下,經過學生、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首先,在習慣養成上,初步達到了知行合一。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但小學生要養成哪些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沒有系統成文的規定,在學習生活中,不同的家長和教師有不同的要求,有時令學生無所適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習慣的養成。通過開展“好習慣伴我行”活動,切實做到了“知、比、糾、行”,“知”就是教會學生什么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什么是不良的行為習慣,哪些應該改正,哪些應該表揚,從思想上明確認識;“比”就是對照養成教育內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慣,強化訓練;“糾”就是發揮督導隊的作用、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糾正不良行為;“行”就是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做到始終如一,為小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在習慣養成上,初步達到了內外一致。以往教師和家長普遍感覺小學生在學校和家里表現不一樣,在學校是懂規矩、有禮貌的好孩子,而回到家里,就成了問題孩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脫節,人為給學生造成了兩種環境。開展“好習慣伴我行”活動,把學校評價與家庭評價結合起來,不僅重視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也同樣重視放學后的表現,使良好行為習慣貫穿到學生成長的每時每刻,使學生的好習慣得到鞏固,避免了反彈。
再次,在習慣養成上,初步達到了師生一體。兒童的行為是從模仿開始的,教師和家長只有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才能時時處處為學生做表率。通過開展“好習慣伴我行”活動,把評價學生的習慣作為教師考評的一部分,使全體教師把小學生習慣養成作為教育教學的一部分,不僅注重在日常學習中不斷督促、糾正學生的習慣,而且注意給小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注重形式,顧及小節,如上課不帶包、不接聽電話、不穿奇裝異服等,為培養學生健康人格起到了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