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急救知識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急救知識范文1
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女: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
合:大家好!
男:非常高興能和大家相聚在由曲靖紅十字會和曲靖市國土資源局聯合舉辦的災害急救知識及技能競賽的活動現場,我是曲靖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左佑。
女:我是曲靖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劉星星,通過今天的活動,讓我們一起關愛生命健康,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男:對,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識和災害預防的知識是很必要的。星星,你最近在生活中有沒有受過傷?
女:有,比如說昨天早上我急著出門,一不留神就被門把手給劃破了。
男:你當時是怎么處理這個傷口的?
女:因為傷口也不是很大,又急著出門,就找了個創可貼一粘就完了。
男:這我得說說你了,雖然人體的自我防護和免疫系統是比較強,但傷口若是處理不當,很容易發生感染,建議你要進行一些清潔消毒措施之后再包扎。再問你一個問題,你會游泳嗎?
女:會。
男:要是在游泳的時候發生溺水,前去救援的人員應該從哪個方向接近溺水者?
女:這個我以前還真是沒有考慮過,你這么一說我覺得真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這些常識。
男:在今天的比賽當中,我們將和現場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一起來了解這些常識。在比賽開始之前,請允許我們為大家介紹今天蒞臨活動現場的各位領導:
女:(介紹)
男: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在百忙之中參加我們的活動,首先我們有請講話。
女:非常感謝,下面我們有請講話。
男:非常感謝。朋友們,今年是國際人道法頒布61周年,剛剛過去的5月12日是我國第二個防災減災日,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災害急救知識及技能競賽呢宣傳和普及急救技能和緊急逃生避險知識。
女:經過昨天的三輪預賽,我們從15支參賽隊中決出了6支隊伍進入到今晚的決賽,下面請6支決賽隊伍上臺就坐,他們是:
男:我們今天的比賽分為四個環節:必答題、風險題、搶答題和技能操作題,不但要考驗我們選手的動腦能力,還要考驗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而我們也能在選手的操作當中學到最直觀的急救技能。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當我們在生活中萬一發生意外,今天學到的技能馬上就能派上用場。
女:下面我們有請宣布比賽開始。
男:為我們擔任裁判工作的是云南省紅十字會衛生救護培訓中心的幾位老師。首先我們要進行的是必答題的環節,場上的每位選手都要答題,當我們念完題目之后,選手有10秒鐘的答題時間,超時將視為棄權,每個隊有100分的基礎分,必答題回答正確加10分,錯誤不扣分,請大家抓住機會。首先請每個隊的第一位選手準備答題,本輪的題目是判斷題。
女:下面請每個隊的第二位選手準備答題,本輪的題目是問答題。
男:下面請每個隊的第三位選手準備答題,本輪的題目是選擇題。
女:經過必答題環節接下來我們要進入風險題的環節,每個隊有一次答題機會,可從分值分別為10分、20分、30分、40分的四組題目中任選,答對了將加上相應的分值,答錯了就要被扣掉相應的分值,請謹慎選擇、謹慎作答。
男:經過風險題的環節下面我們要進入搶答題的環節,規則是12個題目每題分值為10分,答對加10分,答錯要扣10分,需要注意的是,選手每次搶答必須在主持人說開始之后才能進行,如果提前按鈴視為犯規,犯規的隊將失去下一次搶答的機會。
女:所以我們要求選手在眼疾手快的同時,還要注意冷靜思考,可不要因為犯規失去搶答機會。要是場上選手搶答犯規,那這個題目我們就交給現場的觀眾來回答,您要是回答正確,我們將送上一份紀念品。
男:在開始搶答之前,我們請個隊試一下搶答器。
女:經過緊張激烈的搶答題環節之后接下來我們要進入技能操作競賽的環節,這也是我們本次比賽的一大亮點。每支參賽隊的三名選手將要協同合作,為特定情境下的傷員實施急救。至于是什么樣的情境,要請每個隊派一名選手來我們前臺抽取。
男:星星,要是你在外面發現有人受傷倒地了,你想去救護的話會先做什么?
女:我會先撥打120。
男:其實你應該先觀察傷員的情況,什么部位受傷?傷情如何?等等,這樣也便于在撥打急救電話的時候能夠描述準確。
女:對,其實一個急救的過程是比較復雜的,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各位選手在面對各種復雜情況的時候,是如何做到快速、及時、準確的。
男:我們說計時開始,每個隊有5分鐘的操作時間,超時將會酌情扣分,而裁判將根據選手們在規定時間內的操縱情況進行評分,滿分是50分。請第一隊的一位選手到前臺來抽取命題。
女:經過剛才的一輪技能操作競賽,我們不但從中學到了很多急救的手法和操作流程,還從裁判老師的點評中受益匪淺,現在再來看一下各個參賽隊的最后得分。
男:現在我們的計分臺還將進行最后的核查,一會我們將為大家揭曉今天比賽的各類獎項。在這段時間里面,我們將繼續和現場的觀眾進行互動,希望能把我們準備的禮品全部送出去。
(頒獎)
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女:現場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
男:由曲靖紅十字會和曲靖市國土資源局聯合舉辦的災害急救知識及技能競賽已經全部結束了,再次感謝各位的光臨。
急救知識范文2
根據往年醫院急診統計資料,每年春節前后是心腦血管的高發期,其中,老年人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春節期間,許多潛在的因素都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1 氣候寒冷使得人體的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容易出現收縮和痙攣,易引起體內供血不足,并可能導致栓塞;
2 春節期間更容易過多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導致血管內脂質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心臟病發作、中風等疾病。
3 春節長假期間,親朋好友團聚時往往會用打牌、玩麻將等帶刺激性的娛樂打發時間,而這些活動容易使老人情緒過于激動,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就有可能誘發中風、心臟病的突然發作。
對于心腦血管疾病,年輕人也不能掉以輕心,過節時的過度興奮、嚴重休息不足,加上應酬多,大量煙、酒攝入,都會使心率增快,血壓增高,易誘發冠心病、腦溢血。
如果有人一旦出現暈厥,要讓病人平躺在通風的地方,抬高下胺,飲用精開水或者用力捏患者合谷穴即虎口位置,如果不能恢復,要立即送往醫院。
如是高血壓病人發病,要安慰病人別緊張,臥床休息。立刻服用降壓藥。如果病人突然出現劇烈頭痛,伴有嘔吐,甚至意識障礙和肢體癱瘓,讓病人平臥,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吸人呼吸道,同時撥打急救電話。
遇到心臟病病人發病時,應解開頸、胸、腰部比較緊的衣服。保持患者溫暖,必要時可用毛毯或衣物蓋好。注意不要搖晃病人,不要讓他進食及喝水,發現窒息時要進行人工呼吸并及時送往醫院。
酒精中毒不要使用鎮靜劑
每年春節期間,醫院急診室都會有不少人因酒精中毒來治療。酒精中毒者除了有嘔吐現象外,在神經興奮期時還會有話多、言語不清、動作笨拙等表現。當中毒者進入昏睡期后,一般表現為顏而蒼白、口唇微紫、皮膚濕冷、體溫下降、瞳孔散大、脈搏快、呼吸緩慢有鼾聲。為此,親朋好友相聚時,應相互提醒慢慢飲酒,更不要空腹飲酒。如果有人因飲酒過量出現狂躁癥狀,也千萬不能使用鎮靜劑,更不要用手指刺激咽部來催吐,因為這樣會使腹內壓增高,導致十二指腸內溶物逆流,從而引發急性胰腺炎,如有嚴重酒精中毒情況發生,應及時送往醫院,
急性胃腸炎怎么辦
節日期間,很多家庭的生活規律被打亂,吃飯也變得沒有規律,甚至會出現饑一頓、飽一頓、冷一頓、熱一頓的現象,胃腸功能被嚴重削弱,或是在不干凈的小吃攤點等處進食了含有病原菌及毒素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胃腸道黏膜急性炎癥性改變。一般來說,急性胃腸炎病人多是惡心、嘔吐在先,接著出現腹瀉,腹瀉每日從3-5次甚至達數十次。
一旦出現上述現象,應盡量臥床休息,同時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或是沖兌糖鹽水以補充丟失的體液。如果嘔吐持續或是愎瀉嚴重,則需馬上到醫院翩參,進行相關檢查并靜脈輸液。此時,病人應吃清淡的流質或半流質食品來緩解胃腸茄擔。
鞭炮炸傷如何處理
春節期間,雖然北京是限放,但仍有被炸傷的事故,尤其是孩子為多見。在炸傷事件發生后,如不進行有效處理,將會導致嚴重后果。一般來說,手部和眼睛容易被炸傷,皮膚容易被燒燙傷。如果炸傷眼睛,不要去揉擦和亂沖洗,最多滴入適量消炎眼藥水,并平躺,撥打120或急送有條件的醫院;如手部或足部被鞭炮等炸傷流血,應迅速用雙手為其卡住出血部位的上方,如有云南白藥粉或三七粉可以撒上止血;被炸后,皮膚有燒燙傷癥狀時,應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頭面部被灼傷時,應取冰塊用消毒紗布包住做冷敷。最好的預防辦法:就是燃放鞭炮時一定要注意安全,觀看的人一定要遠離。
急救知識范文3
生時,能夠在第一時間內進行自救與互救,有效地搶救病員的生命,最低限度地
減少傷亡。
如果普及了急救知識,訓練了民眾的救生技能,他們就能運用相關的急救手段疏
導、運輸傷員,進行快捷地止血、包扎等工作,成為救護現場上一支不可忽視的
生力軍。
普及急救知識教育,必須有一支技術精湛、醫德高尚、勇于吃苦、樂于奉獻、以救治病員生命為己任的隊伍為先導,帶動急救工作有秩序地進行。
普及急救知識教育就我國目前狀態,即以大型急救中心為前驅,普及宣傳教育,訓練民眾團體,走出醫院、面向社會,在群眾中宣講急救知識,利用居民的居住的條件,調動社區衛生工作站的力量,參與并協調急救知識的普及教育。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提高群眾參加急救知識普及的自覺性,對群眾進行進行急救知識教育和技能的培養,可采取墻板宣傳等涉及廣、易于普及、通俗易懂、少花錢辦大事的方法,大張旗鼓地宣傳急救知識。大中小學校可在體育課和技能課抽出相應的時間宣傳急救知識,并應在春、秋兩季運動會增加相關的急救項目比賽,做到常抓不懈。
信息服務、網絡傳媒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能夠利用網絡指導大型手術、遠程醫療咨詢,那么,將急救知識教育躋身網絡教育也會事半功倍。
普及急救知識教育就是讓公民了解在急救現場怎么救自己,如何救別人,將死傷減到最小的限度。
隨著生活的快節奏、全球的氣候變暖、溫度的升高,使得從前一些幾近滅絕
急救知識范文4
【中圖分類號】 R 459.7 R 179 G 479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1-0100-01
【關鍵詞】 急救;知識;健康教育;學生
相關研究表明,大學生急救知識掌握程度較低,對急救知識培訓有較大的需求[1]。為了讓大學生遇到急救事件時能夠自救或協助救護,在大學生中進行急救培訓十分必要。校園傳統培訓方式是開設選修課、知識講座或觀看錄相[2,3],在對象和時間選擇上有一定局限性。星點式培訓是一種由點及面的培訓組織模式,以不同校區、學院、年級和宿舍區為點,在每個點上選擇1~2個自愿者作為培訓對象。南京師范大學校醫院采用集中培訓和零星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大學生急救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培訓對象為175名南京師范大學自愿參加培訓的大學生,其中男生100名,女生75名。75名學生接受專業急救培訓師的培訓,100名學生接受學生急救培訓員的培訓。來自不同校區和學院的75名學生參加了第一批培訓,來自不同年級和舍區的100名學生分別參加了第二批培訓。
1.2 方法 培訓安排在周末,免費,每期25人。培訓前后對學員進行急救知識和技能測評。急救培訓師對第一批學員進行急救知識和技能的集中強化培訓,并安排每個學員參與零星現場培訓。學生培訓后可自愿參加《紅十字急救員資格證書》考試。最優秀持證學生成為急救培訓員,在急救培訓師指導下,對第二批學生進行急救培訓。獲得證書的學生在認真準備后,不定期開展急救知識講座。
1.2.1 培訓內容 包括心肺復蘇、包扎、止血、固定和搬運等四大急救知識及技能[1,3]。
1.2.2 培訓方法 (1)醫護人員運用模型講授并演示心肺復蘇、包扎、止血、固定和搬運的操作。(2)學生借助模型輪換進行模擬練習,根據電子模型“安妮”的提示,體會和感悟心肺復蘇術的有效按壓位置、力度、頻率,人工呼吸的有效吹氣力度、速度等內容。(3)利用三角巾、止血帶等練習器材相互組合練習,彼此進行感性體會和強化記憶,急救培訓師巡視給予技術指導和問題解答。(4)根據學生空余時間,將他們安排在不同的時間點和地點,如果在該時間點和地點出現急救狀況,通知參與第一現場急救,增加實戰經驗。
1.3 統計學方法 用Excel軟件整理資料,用SPSS17.0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培訓前后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測試及格率比較 175名學生中,培訓前理論知識測試及格為51人(32.6%),操作技能測試及格率為0;培訓后理論知識及格為169人(96.6%),操作技能測試及格166人(94.9%)。培訓前、后測試成績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2.2 一級培訓和二級培訓效果比較 一級培訓前75名學生中,理論及格20人(26.7%),操作及格人數為0;培訓后理論及格75人(100.0%),操作及格75人(100.0%)。二級培訓前100名學生中,理論及格25人(25.0%),操作及格人數為0;培訓后理論及格94人(94.0%),操作及格91人(91.0%)。二級培訓的100名學生中,個別學生因種種原因,未能參加理論考試和操作考試,但參加考試的均全部通過。50名受培訓學生自愿參加《紅十字急救員資格證書》考試,并獲得資格證書。
3 討論
急救專家呼吁在特殊人群中率先普及急救技術,以提高社會人群對突發事故和疾病的應急能力[4],高校大學生自然屬于這樣的特殊人群。雖然部分高校學生有一定的急救常識,但總體來說專業知識匱乏,操作技能達不到合格水平。因此,對大學生開展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的確非常必要。在大學生中開展急救星點式培訓,一是能夠保證在校園內出現急救事件時,能夠第一時間找到急救員;二是能夠更好地推動我國急救工作的普及。星點式培訓的優勢在于:(1)動機性強。參加培訓的學生自愿參加,對培訓內容感興趣,學習態度認真,操作技術掌握快而準確。傳統培訓有相當部分學生以了解為主或為獲得學分,動機弱。在本次培訓中,50名受培訓學生自愿參加《紅十字急救員資格證書》考試,并獲得資格證書。(2)集中與零星培訓結合。星點式培訓中的集中培訓內容集中,程序規范,醫護人員現場指教、答疑;零星培訓可以使學生獲得一手實戰。傳統培訓由于人手限制,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急救訓練的環境和實戰性。(3)可延續性和普及性強。高年級急救培訓員可以在低年級自愿者中發展急救培訓員和急救員,或者在學生中開展講座,這樣就保證了學生急救隊伍的延續和急救知識的普及。本次培訓,每個校區、每個院系、每個年級、每個舍區和不同的時間段,都有經過專業培訓的學生急救員。
星點式培訓在重視培訓質量的同時,強調大學生急救隊伍的星點式分布和零星培訓。受培訓人員從不同片區選出,培訓后又以星點狀形式插入“片區”,既是“片區”急診救護員,又是帶動傳承、擴大急救隊伍的技術指導人員。因此,星點式培訓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模式,有利于校園內急救工作的普及和發展。
4 參考文獻
[1] 彭迎春,李玉娟,劉蘭秋,等.醫科大學生急救知識培訓現狀與需求調查.衛生軟科學,2008,22(6):449-451.
[2] 郭冰瀅,張瑩瑩,李俊偉,等.對在校護生進行護工指導師培訓模式的探討.護理研究,2009,23(1):74-75.
[3] 祝雪花,楊麗麗,蔡福滿,等.對醫學院非醫學類大學生開展急救知識培訓的探討. 護理研究,2007,21(4):1114-1115.
急救知識范文5
在校的中小學生,由于心理和智力發育不成熟,天性好動,自控能力和對危險的識別能力都比較差,因此很容易發生意外事故。據民營經濟報2007年7月6日報道:兒童、青少年每年在意外事故(溺水、觸電、雷擊、高空跌落、運動受傷等)中傷亡的達7萬人。
在這傷亡的7萬人中,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是由于心臟病突發或溺水、觸電等原因引起呼吸、心臟停止的。這時,如果其他人及時采取正確的急救措施,如采取“心肺復蘇術”,對呼吸、心跳停止的青少年進行現場搶救,有一些人的生命是完全可以挽救的。因此,作為青少年學生“保健醫生”的體育教師,在體育保健課中有必要傳授給學生一些急救知識,這樣一旦發生意外事故,學生就可以及時有效地實施急救,從而贏得最有價值的搶救時機。而且學生畢業后走上社會,也可以為其他人服務,這對于普及全民急救知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施救要點
打鐵須得自身硬,要使學生正確掌握“心肺復蘇術”(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首先體育教師自己要熟練掌握這些急救技術。為了使體育教師熟練、正確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技術,縣區體衛科可以定期請醫院的醫生對體育教師進行培訓和指導,而體育教師自己也可以到醫院親自向醫生學習。在掌握急救技術的同時,在施救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實施現場急救必須分秒必爭,刻不容緩,爭取以最快的時間實施急救。
據急救專家介紹:當人出現呼吸、心跳停止時,只有在5分鐘內反復對病人實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為內容的心肺復蘇,病人才有獲救的可能,否則生還的希望極小,即使病人被搶救,也極易成為植物人。
2.實施現場急救要臨危不亂。
許多學生閱歷淺,心理素質差,缺乏急救知識,一旦有心臟、呼吸停止的現象出現,不能迅速、果斷地搶救,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專業急救人員身上。因此,他們要么坐等救護車,要么慌慌張張地找教師或用車轉送蒙難者。經過翻動、顛簸,蒙難者既錯過了最佳搶救時機,又加速了病情的惡化,甚至導致死亡。因此,在體育保健課中,教師要傳授給學生一些急救知識,使學生掌握自救互救知識,一旦遇到危重病人就能夠及時進行有效救護,挽救那些本不該逝去的生命。
二、常見體育運動損傷的急救
1.肌肉痙攣。
肌肉痙攣是由肌肉不自主的強直性收縮所造成的,俗稱抽筋。
病因:身體受寒冷刺激或大量出汗使體內鹽分大量丟失,肌肉收縮和舒張失調等是造成肌肉痙攣的主要原因。
癥狀:痙攣的肌肉僵硬,疼痛難忍,關節屈伸功能暫時受限,痙攣緩解后,局部仍有酸痛不適感,緩解后易再發。
處理:肌肉痙攣時,通常可以通過緩緩加力、持續牽引痙攣的肌肉,即可使痙攣的肌肉緩解。
另外,還可配合局部按摩,如揉捏等。肌肉痙攣緩解后,不宜繼續進行運動,而應根據病因進行補充鹽水、保暖、放松按摩或牽引等治療。
預防:健身鍛煉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對主要肌群可進行適當的按摩和拉伸。冬季鍛煉時,要注意保暖;夏季鍛煉時,要及時補充鹽分。
2.肌肉拉傷的處理方法。
肌肉突然猛烈收縮或被動牽張而引起的肌肉損傷,叫肌肉拉傷。
原因:肌肉訓練不足,柔韌性差。大腿前后肌群力量發展不平衡、肌力弱等易發生拉傷。
癥狀:肌肉拉傷時,有的傷員可聽到響聲。受傷前也可感到肌肉痙攣或酸痛,受傷時局部疼痛、壓痛、腫脹.出現肌肉痙攣、僵硬及功能障礙。
處理:輕度拉傷時局部冷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或使肌肉處于放松狀態。48小時后開始按摩或針灸理療。
預防:加強易傷肌肉力量練習,使伸屈肌成比例發展,充分做好準備活動。
3.踝關節韌帶扭傷的處理方法。
原因:在外力作用下,關節超過正常范圍的活動造成關節韌帶損傷。
癥狀:傷后踝關節外側疼痛、腫脹,活動受限。
處理:傷后立即冷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固定休息,外敷新傷藥,重者外翻固定。兩天后可在關節周圍進行按摩。亦可配合理療、針灸和藥物治療等。
預防:平時重視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和關節協調性鍛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搞好場地設施,培養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4.急性腰扭傷的處理方法。
在形體鍛煉中,由于負重運動或變換,腰部的肌肉、韌帶、筋膜、滑膜等受到牽扯、扭轉,或肌肉驟然收縮,使少數纖維被拉傷,稱急性腰扭傷。
原因:運動負荷量過大,超過了脊柱肌肉的負荷能力,肌肉突然強烈收縮致傷。
癥狀:(1)肌肉輕度扭傷:患處隱痛,隨意運動受限。損傷較重時,疼痛顯著,脊柱不能伸直,因肌肉痙攣而引起脊柱生理曲線改變;(2)腰椎韌帶拉傷:受傷時即感到局部突然疼痛,過度前彎腰時疼痛加重,腰伸展時疼痛較輕。
處理:(1)腰部急性損傷后,如果起立、坐下或腰旋轉活動困難者,應臥平板床休息2―3天;(2)按摩和針灸治療,先用按摩緩解肌肉痙攣和疼痛,然后用穴位按摩或針灸,點按或針刺腎俞、扭傷、委中等穴位;(3)還可用治療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其他療法。如理療、中西藥物治療、封閉等,均有比較好的療效。
預防:形體鍛煉前要做好熱身運動。加強腰背肌肉力量訓練,并重視腰腹肌的協調性練習。另外,還要適當使用保護腰帶,加強保護和自我保護,經常進行腰部自我按摩和功能鍛煉,等等。
急救知識范文6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救意識逐步增強。加強社區緊急事件的救護與處理,保持健康,已開始為人們所關注。對公眾進行急救知識的培訓教育,使急癥患者在發病早期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理,以控制疾病的發展和惡化,減少殘廢率和死亡率,促進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社區急救成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重要組成部分[1-2]。
為了更好的了解社區居民對急救知識的需求情況,使社區急救知識的培訓教育工作更有針對性的開展,于2008年7~9月對通遼市四個社區300名公眾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采取隨機入戶的方法,分層次抽取通遼市四個社區公眾300人,其中男152人、女148人;年齡18~60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64人,高中或中專112人,初中及以下24人;職業:工人48人,干部92人,職員89人,學生36人,其他35人。
1.2 方法 本次調查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并廣泛征求相關專家意見,反復修改后進行正式調查。調查內容分3個部分。一般情況,包括性別、民族、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婚姻、健康狀況與家庭成員情況;對急救護理的認知情況;對急救護理服務內容的需求。問卷采取現場發放調查,現場填寫、現場收回的方式,發出問卷30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3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2 結果
2.1 對急救護理的認知情況
2.1.1 對急救護理的了解程度 對急救知識不了解的為213人占71%,76人基本了解占25.3%,11人完全了解占3.7%;未接受過院前急救的267人占89%,接受過1次的4122人占7.3%,2次或以上的11人占3.7%。調查對象中35%的人表示不知道120電話號碼的用途。
2.1.2 現有急救知識的來源 對于現有的急救知識主要來源,有45.3%的人來自平時觀看相關的電影電視或新聞報道,18%的人來自對相關書籍的自學,36.7%來自報刊雜志。
2.2 對急救護理服務內容的需求
2.2.1 學習需求 認為學習院前急救作用不大的人占16.3%,83.7%的人認為非常有用; 對于開設院前急救知識培訓班,81%的人認為有必要學習,13.7%的人認為可有可無,5.3%的人認為沒有必要學習。
2.2.2 期望學習急救知識的內容 能正確判斷常見病情及傷勢的占66.3%,了解心肺腦復蘇技術的占89%,了解止血技術,能清理和包扎一般傷口的占85%,了解骨折固定技術的占61%,了解常見傷病員的搬運占83%,了解生命體征的監測占87%,了解急性中毒處理的占76%。
2.2.3 學習方式 期望所在社區開展急救護理保健服務,建立宣傳欄的占62%;期望社區開展急救培訓的占84%;對于培訓的頻率,32%的人認為1個月,28%的人認為3個月,33%的人認為6個月,7%的人認為12個月。
3 討論
社區是急診醫療服務體系的最初環節,也是生存鏈的第一環,有文獻報道,1 088例院前及急診科死亡病例中,院前死亡占同期死亡的56.62%[3]。要提高心肺復蘇搶救的成功率必須依靠全民參與[4]。因此,提高我國社區公眾的急救知識顯得十分緊迫、重要。甚至有調查發現醫學院校大學生院前急救知識水平也有待提高[5]。本次調查發現對急救知識不了解的人群占大多數,且81%公眾表示非常有必要學習掌握急救知識,可見社區公眾對急救知識存在主觀需求。同時以社區為單位開展群眾性衛生救護知識教育普及急救知識和相關的急救技能,提高公眾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也是衛生體制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對社區公眾進行急救技術培訓具有較高價值。
當然急救知識的普及和推廣還需要爭取各級領導的支持,以多種形式向公眾普及急救知識和相關的急救技能[6],以更好的實現急救知識普及培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文武,馮旭明,田方,等.深圳市區域性急救醫療網絡體系.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6,15(5):390-392.
[2] 房蔚霞,鄭文靜,盧月珍.急診患者家屬院外急救知識調查分析.護理學雜志,2006,21(3):64-66.
[3] 褚沛,張翠杰,李海,等.1088例院前及急診科死亡病例分析.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33(4):32-34.
[4] 陳靖.社區居民心肺復蘇知識調查及其對策.護理學雜志,2004,19(1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