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字體設計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字體設計范文1
文字的誕生開啟了人類文明的大門,同時也是平面設計發展的源頭。遠古時代,文字的表現形式比較單一,隨著精神物質生活的豐富,文字與圖形、插圖、標志、色彩等相互結合,成為平面設計的基本元素。
文字是人類生產與社會實踐的產物,而字體設計伴隨著文字的產生而產生,并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逐漸成熟。現代字體設計的內涵更加全面與復雜,它不再只是對字形進行筆畫上簡單的變形與裝飾,而是指運用創新的思維和方法,以及視覺要素的設計法則,用現代設計理念來探索文字的個體或組合形態,了解與之相關聯的載體環境等諸多應用特性,在特定的空間上設計出滿足實用要求、符合視覺審美或者是表現自我意識的文字形態。
字體的繪寫技巧
第一、漢字標準體的繪寫技巧。
雖然我們現在可以十分方便的利用電腦輸出所需的各種標準字體,但是字體的創作最終還需從手稿開始,所以掌握字體手繪技巧是每一位合格的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我們在書寫前應該準備好紙張、鉛筆、橡皮、三角板、曲線板、直線筆、毛筆、廣告顏料等主要工具。
書寫的步驟是:構思、打格、布局、起稿、著色、修整。在繪寫宋體字的筆畫時,應該注意相同筆形的角度要保持基本一致,這樣會顯得更加嚴謹美觀。黑體字的筆畫是橫、豎粗細相等的,但由于黑體的筆畫較粗,在繪寫時應稍稍收縮筆形厚度,使其筆形兩頭略寬于中間部位。這樣黑體看起來就不那么笨拙了。圓黑體的筆畫粗細也是相同的,但由于它的筆畫都很細,在繪寫時保持筆形的一致性,筆形起始端的圓弧度應是相同的。
視覺錯覺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廣泛的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比如,肥胖的人穿豎線條紋款式的服裝會顯得苗條一點;一個正方形的畫,掛在那里卻像是高度方向更長一點的長方形,只有刻意把高度方向的邊做長一點,看起來才會像是正方形。
漢字具有獨特的筆畫形態、造型結構和審美意識。在漢字體設計過程中,視覺錯覺的現象也同樣存在,為了使字體看上去更加協調和完美,符合人們審美的需要,就應當從以下幾方面的技巧著手。
1. 視覺中心的調整。由于人在平面空間中的視覺中心比在幾何中心略高,因此文字的上半部分應盡量緊湊,下半部分則可以舒暢些,這樣字體才不會顯得頭重腳輕。
2. 空間布局的調整。首先要做到橫細豎粗,因為同樣粗細的橫和豎,橫線則看起來要粗一些,因此在做字體設計時,應把橫畫安排的略緊,豎畫安排的略松。
第二、拉丁字母標準體的繪寫技巧
拉丁字母是由圓弧線和直線組成的幾何形結構。按照字母的基本構造,可以分為四類:圓形字母:O、C、D、G、Q;對稱字母:H、A、N、M、T、U、V、Y、X、W、Z;不對稱字母:E、F、B、L、P、R、S;特殊字母:K、I、J。通過對字母造型結構的分類和了解,能夠更好的掌握拉丁字母的書寫。
在拉丁字母的設計中,應當明確一些相關的概念:
基線:也就是水平線,所有字母都安排到這條線上。
X高度:與小寫字母“x”的高度相等,是字體主體的高度。小寫字母“x”被視為衡量所有字母高度的標準。
上升高度:指大小寫字母字體高于“x”高度的部分。
下沉高度:指小寫字母字體低于“x”高度的部分。
頂角:兩個筆畫相交處的最外點,例如字母A或者M的丁目。
字碗:橢圓形的筆畫,包括其中的“字幣”,例如字母b、p、o。
字耳:一種略微突出的筆畫,附著于字母g的字碗,或者字母r的竹竿。
字尾:基線上的短筆畫,例如字母R和K。
字腿:向下的斜筆畫,例如R和K,也可稱為“筆部”。
字臂:想水平方向或者向上突出的筆畫,他不在某個字符的內部,例如字母b、d、k。
字環:字母g中低于基線的全封閉部分。
連接線:連接g“字碗”和“字環”的筆畫。
中心軸線:字母粗細筆畫之間的關系所引發的傾斜度,大小寫字符存在著傾斜軸線或者垂直軸線。
同漢字的書寫一樣,拉丁字母書寫時也應當將視覺中心向上調整,像E、B、H、S、K、X等的中心都在絕對中心之上,這樣才能使字母看上去更加舒服和挺拔。
方形字母(M、N等)圓形字母(O、C等)和三角形字母(A、L等),當他們排列在一起時,方形字母會顯得最大,圓形字母次之,三角形字母顯得最小,因此,在繪寫時,應讓圓形和三角形字母的上端略高于方形字母,這樣視覺上就會比較均衡了。
(作者單位:黃淮學院)
字體設計范文2
關鍵詞:信息設計;城市交通導視系統字體設計
信息時代數字化的迅速發展使人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狀態,傳媒業的興盛及互聯網的普及,使全球資訊得以共享,信息設計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信息設計是用合理的設計方式將難以描述、枯燥乏味、煩瑣復雜的信息和數據進行分析和組織來進行信息傳播,讓復雜難懂的數據信息易于理解和接受。城市交通導視系統作為信息設計的一個方面是伴隨著經濟繁榮、城市交通發展而產生的。它是由文字、導向符號和導向圖形構成,用于引導和指示方向。它主要包括交通道路和交通設施中的指向牌、信號燈、指向符號、地名牌、路牌、車站牌、交通信息熒光屏、街區地圖等。[1]成功的城市交通導視系統設計可以幫助人們便利出行,減少出行時間避免出行延誤。城市交通導視系統中的字體設計作為城市交通導視系統中的核心元素,要清晰、準確、無障礙化的傳達城市交通信息。
1 國外城市交通導視系統字體設計的發展
早在1850年人們就關注城市交叉口處交通安全和擁堵。1868年,英國工程師納伊特在倫敦威斯特敏斯特街口安裝了一臺紅綠兩色的煤氣照明燈,用來控制交叉路口馬車的通行。加拿大多倫多市于1964年完成了計算機控制信號燈的實用化。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汽車的普及,城市交通擁擠、阻塞現象日趨惡化,隨之產生了智能交通系統。與此同時歐美的城市交通導視系統的字體設計的研究也達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
1.1 英國的城市交通導視系統字體設計
19世紀的英國倫敦已經成為全國的商業、金融、貿易中心和社會文明的神經樞紐。1863年倫敦已擁有第一條民用地鐵。英國機電工程師哈里?貝克在1932 年設計了第一張倫敦地鐵圖,為人們提供了現代地鐵地圖的范本。
倫敦地鐵圖運用了愛德華?約翰斯頓(Edward Johnston)在1916 年為倫敦交通公司設計的“無襯線字體”。這套字體以經典的羅馬字體的基本形態為基礎。為了使文字清晰、易識、規范統一,約翰斯頓去掉了羅馬式字體的裝飾性筆觸,削弱了字母線條粗細的變化。最終在視覺上達到比例和諧的效果。這套字體的識別性很強,主要使用在海報和指示牌上。因此英國成為最早在地鐵導視系統中使用現代無襯線字體的國家。該套字體后來添加了小寫字樣的新版本“New Johnston”至今仍然使用。“無襯線字體”字號的選擇根據地鐵圖的印刷尺幅而定。站名緊靠站點標識,文字編排也與線路方位保持一致,便于使用者閱讀。英文采用了水平或對角線傾斜排列,注意了文字秩序性與一致性的原則,保證了圖面的整體效果。[2]“鐵路體”是世界上第一款城市交通導視系統的專用字體。“鐵路體”的產生,標志著城市交通導視系統中字體設計理論體系的形成。
1950年,英國建立了第一條高速公路。由于之前舊的路標系統沒有公開可見的規范說明,也沒有法律明確規定,于是當時的郡議會采用他們自己的設計,或是采用來自制作商的各項標準條例進行設計。當時的路牌基座往往刻上制作商名稱,路牌上的文字信息排布也過于復雜,文字周圍容易出現縫隙,影響辨識度。認識到這些不足,1957年英國政府組織了一個顧問委員會來研究針對時速70英里(約113公里)的新高速公路重新設計路標系統。切爾西藝術學校的平面設計師喬克?金尼爾(Jock Kinneir)被指派進行設計。新的字體取名為“Transport”(圖1)。“Transport”具有空心的,清晰的字形,根據歐洲和美國的實際經驗,使用大寫和小寫字體,而不是1933年以來英國公路上使用的大寫字體,這樣增加了字體的易讀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1.2 德國的城市交通導視系統字體設計
德國在二十世紀初就開始了交通用字設計的標準化。由皇家普魯士鐵路設計的DIN 1451的字體是德國的公共設計標準用字。DIN 1451 的設計力求簡練和標準化,是以一個網格系統為基礎,使用尺規,以至于手繪都能夠完成繪制的基本字形。DIN 1451字體包括 DIN Mittelschrift 和 DIN Engschrift 兩款,前者是后者的窄體版(圖2),兩者都具有很高的區分度和易讀性。1936年開始,DIN 1451 成為德國路標和公路的標準用字。
1.3 美國的城市交通導視系統字體設計
美國早期的城市交通導視系統字體設計FHWA(The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美國公路管理局)系列字體是在20世紀50年代晚期開發。FHWA字體包括七個系列(從窄到寬依次為):A系(已被棄用)、B系、C系、D系、E系、E(M)系(比E系筆畫寬約20%)和F系。現在FHWA同樣在加拿大和臺灣作為路標用字使用。(圖3)[4]
近年來,對FHWA改良的新字體Clearview取得美國聯邦政府認可。在美加兩國的一些地區,新字體Clearview成為舊標準FHWA字體的唯一替代者,開始被廣泛使用。
Clearview字形設計的特點:1)小寫字母設計的較高,如:小寫字母b, d, f, h, i, j, k和l的頂部都穿過了頂部的X線,提高了字母的區分度。字母g的圓弧部分被設計在基線上部,增強整體識別性(圖4)。2)字母中間的空間設計的較寬闊用以提高識別性,并且字形也考慮到在普通和高光材料對年長司機(美國截至2005年65歲以上司機3600萬人,占司機總數的1/5)的視覺影響,使字體設計更加人性化。3) Clearview 的設計使用了大小寫混排提高易讀性。實驗表明,Clearview提高易讀性使時速72公里的車輛識別距離增多24米,或多出1.2秒的反應時間。而在年長司機夜間開車的研究中,大小寫混排的Clearview的識別性比全部大寫的FHWA提高了16%。[4]
1.4 對亞洲的啟示
亞洲的城市交通導視系統發展較晚,歐美的城市交通導視系統的字體設計對亞洲有著很深的影響。為了容易讓司機在較快速度情況下能夠清楚地閱讀標志,許多國家使用無襯線的黑體字或類似字體。例如:臺灣和韓國使用的是美國的舊標準 FHWA,香港使用的則是英國的標準字體 Transport。近年來,香港和韓國在新路牌中越來越多地使用海爾維蒂卡體(Helvetica)。在中文用字方面,中國大陸、港臺地區,選擇了商用印刷字體。歐美的實驗方法和通用的標準如字距、筆畫粗細、內部空間設計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而這方面,日本經過針對道路功能的細致考量設計出的高速公路字體,是值得學習的。
日本道路公團標準文字(圖5)由前日本道路公團設計,這款字體設計舍棄了傳統的漢字筆畫的美學,也不按照日本的漢字標準進行設計,而是大量省掉細節、簡化筆畫,將筆畫盡量歸納為厚重的橫、豎、45度斜線。雖然近看不符合常規,但這種設計在高速運動中的實驗效果極好,基本達到了設計的初衷:“時速100公里,距離140米,判斷所需時間在5~6秒”。日本道路公團標準文字在日本高速公路被廣泛使用,對亞洲地區有啟示性的意義。
2 我國城市交通導視系統的字體設計
2.1 我國城市交通導視系統的字體設計的現狀
由于公共交通環境的特殊性,我國的城市交通導視系統字體一般選擇使用黑體字和Helvetica字體(從2009年起英文字體改用FHWA字體)。黑體字筆畫粗細相等、字體構架方正、易于識別,在一定運動速度和距離內辯識度較高。仿宋體字形清秀優美,老宋體字形端莊有力,在靜止和近距離狀態下閱讀的效果較好。但是與同樣大小的黑體字相比在遠距離和高速運動的情況下,仿宋體字的全部筆畫,老宋體字的橫筆畫由于過細而識別不清,容易產生錯覺和疑問。[5]
雖然中國大陸使用黑體字,但設計時具體該選哪一款黑體字,沒有統一要求,字距設計、文字比例、中英文比例基本上都沒有一個規范。因此我國城市交通導視系統中的字體設計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從(圖6)中看,字體統一用的是黑體,但是是兩個不同的黑體,而英文字體運用比較混亂,右邊公路用字似乎是Helvetica,從比較典型的G和R就可以看出。而左邊的公路用字似乎就不是Helvetica了,因為G的底部是圓滑的。而在京滬高速公路上出現了使用襯線字體的情況,這些都是有待改進的方面。
總之,我國城市交通導視系統中字體設計需要再優化,字體的選擇、文字的排版、信息翻譯的規范等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提高我國城市交通導視系統的設計水平。
2.2 城市交通導視系統的字體設計原則
(1)字體設計應當清晰、易識便于受眾理解。由于城市人群密集、流動性大,城市環境復雜,就要求城市交通導視系統字體設計要清晰、易識、便于受眾理解。因此在設計時字體輪廓要簡潔,盡量使用無裝飾線的字體,保證人們能夠在一定距離內看清楚內容。字體色彩與背景色彩要區別開來,字體色調與背景色調反差越大,字體的醒目程度和易識程度就越高。一般采用醒目的白色、黃色或紅色配以深色底色,以保證有較大的對比度,這樣不會造成誤導。[6]
(2)字體設計應當注意在動態閱讀時的辨識度。我們在城市交通導視系統字體設計中還要注意字體在動態閱讀時的辨識度。在城市交通導視系統字體設計中,有些字體是供以每小時80公里的車行速度來閱讀的,而有些是供行人停下來時仔細閱讀的。標識作為一個城市交通導視系統的一方面,它的識別多是在一個動態空間之內,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那么字體的體量與尺度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字體設計時注意信息內容分類清晰、字體間距大小調整適中。過大的間距會導致人們的閱讀受阻,破壞視線移動的流暢性,過小又會造成識別度降低。與此同時每行字需要對齊,以便于人們在遠距離閱讀、辨識時不會跳行偏行。[6]
(3)字體設計應當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在城市交通導視系統字體設計應當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就要注意文字整體風格的協調統一,設計時每個字符體量大小要勻稱,字符之間排列整體和諧。漢字字體設計時應當注意字體間架結構的處理,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感。漢字的筆畫結構相當于文字的骨架,無論怎么改變字體筆畫的形態,都應當對文字結構的疏密進行仔細的推敲,達到字體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高度統一。
(4)字體設計應當體現民族文化符號特征。城市交通導視系統字體設計應當體現民族文化符號特征。優秀的字體設計能夠體現本民族的文化內涵,傳達民族審美觀,增強民族自豪感。不同時代的很多國家設計師以及字體愛好者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字體設計上。我國的城市導視系統的字體設計以漢字設計為主要部分,國際語言的使用為輔。我國的漢字字體設計的歷史悠久,經歷了殷商的甲骨文、秦小篆、漢隸書、魏晉隋唐楷書、宋代雕版印刷字等文字體系,一脈相承沿用至今。由于漢字筆畫多、結構復雜的特點使得要進行漢字字體設計的難度較大。因此在進行城市交通導視系統字體設計時需要注意漢字的視錯覺、字面和重心等這些方面的問題。
(5)字體設計應當遵循無障礙設計原則。1974年,聯合國組織提出無障礙設計(Barrier Free Design)這個概念。無障礙設計強調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一切有關人類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間環境以及各類建筑設施、設備的規劃設計,都必須充分考慮具有不同程度生理傷殘缺陷者和正常活動能力衰退者(如殘疾人、老年人)群眾的使用需求,配備能夠應答、滿足這些需求的服務功能與裝置,營造一個充滿愛與關懷、切實保障人類安全、方便、舒適的現代生活環境。城市交通導視系統字體設計也應當遵循這一原則。
由于在城市道路中人群視力、記憶力的反應等各種能力的不同。很多小孩老年人往往難以領會復雜的出行信息,這就要求城市交通導視系統的字體設計所表達的信息符合小孩、老年人等人群認知能力的特點:1)所設立的標識牌要位置明顯,標識牌上的示意圖設計簡單明了,使的絕大多數人能很快識別。2)文字凹凸程度大,高度適中,使人們清楚看到,視覺障礙者能觸摸掌握。[7]盲道的轉彎分岔處,應考慮將盲文或聲像導向設計于其中,以遵循無障礙設計原則,實現人類安全、方便、舒適的現代生活環境。
3 小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交通需要提供的信息量越來越大,信息與信息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復雜,這就要求城市交通導視系統中的字體設計快速、清晰、準確的傳遞信息,給城市居民帶來便捷的出行環境,提供便利的指示和服務。同時城市交通導視系統字體設計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和人文情感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姚曉理.城市交通導視系統中的字體設計[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1.
[2] 艾歡.地圖中的信息設計――以倫敦地鐵有軌電車圖為例[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73.
[3] 貝恩斯,狄克遜(英).標牌與標識――環境中的標識語言[M].柳沙,譯.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20-27.
[4] 小川.美國和中國的路標字體設計(拉中國距離)[EB/OL].. 2008-11-19.
[5] 黃瀟瀟.城市建筑綜合體中的標識系統設計與研究――基于杭州市民中心標識系統設計實踐[D].上海:同濟大學,2009:31.
[6] 張楠.淺談城市導向標識字體設計[J].現代企業教育,2009(04):186.
[7] 尹治軍.城市道路的無障礙設計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9:52.
[8] 杜凱.漢字設計在視覺傳達中的應用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2.
字體設計范文3
所謂字體設計是指對文字的形態重新設計,是對文字按視覺規律加以創作的過程。其方法是根據文字本身的筆畫、間架結構、造型特征等,在不改變文字原意的基礎上,對文字的筆畫、間架結構、造型等進行重新規劃、組合,結合恰當的表達方式,使其擁有更為獨特的內在語意表達能力和更為豐富的外在形式。品牌文字的字體設計也稱為企業標準字體設計。對于品牌來說,標志文字設計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在時尚品牌的標志設計中,對字體的選擇和設計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啟示。經過精心設計的品牌標志字體與普通的印刷字體有著很大的差異性,除了外觀造型不同外,更重要的是它是根據品牌自身的個性特征而設計的,整體標志字體設計更加符合品牌的個性。品牌標志的字體對筆畫的形態、粗細、字間的連接、組合造型等,都作了細致嚴密的規劃,與普通字體相比更美觀,更具特色,在達到突出品牌個性的同時兼具醒目、易記的傳播功能。而時尚品牌在標志設計上對文字細節的重視及不斷突破,使得其標志字體設計也成為經典。
二、研究時尚品牌標志字體設計的原因
時尚品牌被大眾追逐、采用,其流行迅速且傳播廣泛。當然,時尚的范疇相當廣泛,時尚品牌的種類也很多。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大眾開始關注時尚,追求時尚,一些追求短暫利益的商家們也開始走上了模仿時尚品牌之路。與此同時,由于時尚品牌的受歡迎程度和傳播速度,使時尚品牌的標志——無論是圖形還是文字,都成為銷售的利益點,于是標志也開始被某些商家模仿了。例如:雙“C”、雙“G”、雙“F”等等的著名品牌,隨時可能在你身邊出現,只不過是換了個字母而已,其實是字體、顏色、組合方式等都一樣的仿標志。由此可見,標志的意義對于品牌的忠實追隨者來說,勝過一切。由于時尚品牌的標志如其產品一樣,都是經過精心細致的設計而呈現在大家眼前的,又加之時尚品牌的知名度和廣泛性,使我們有必要對時尚品牌標志的字體設計進行分析和研究。
三、時尚品牌標志字體設計的現狀分析
(一)時尚品牌拉丁文字標志的字體設計現狀
在拉丁文字體系中時尚品牌繁多,而引領時尚界的則非奢侈品品牌莫屬。這些奢侈品品牌可以說是時尚界的風向標,世界流行時尚文化即由這些奢侈品牌所主導。這些奢侈品品牌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設計傳統,發展至今一直是其它品牌膜拜的對象,也成了其它品牌發展的目標。奢侈品品牌往往在標志上力求精簡,色彩低調,造型上相似。一些具有百年歷史的品牌,總是強調自己的傳統工藝和優良的設計。這些氣質和風格也體現在其標志字體上:范思哲的先鋒時尚,香奈兒的簡潔、高雅,伊夫•圣羅蘭的前衛古典,喬治•阿瑪尼的典雅時尚品牌標志字體設計的特點一方面表現在經典字體的運用上。1957年誕生于瑞士的Helvetica字體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流行的字體之一。它干凈、清晰的字形引領了一股清楚、快速的閱讀潮流。Helvetica被廣泛用于世界上使用拉丁文的國家。意大利品牌芬迪,用Helvetica作為標志字體的設計參照,字體設計較Helvetica略微調整了比例,使其在成為國際知名奢侈品牌的道路上又邁了一大步,隨后推出雙“F”的組合形式,使其大受歡迎。充滿法式浪漫的迪多字體,也被很多時尚雜志作為標志字體。如眾所周知的時尚品牌雜志——美國的《Harper’sBAZAAR》、法國的《Vogue》、《ELLE》等拉丁文字的版本都是用的迪多體。這種字體后來也受到阿瑪尼、巴寶利等眾多高端時尚品牌的青睞。另一方面表現在標志字體設計的創新上。前面所述的時尚品牌標志的文字設計更多的是對字體的選擇,這是關鍵的一步,然后在文字的角度、粗細、字間距離上作些變化,而在品牌標志字體的設計創意上有新意的并不多。喬治•阿瑪尼較為夸張的襯線連體表現,略有突破;而與伊夫•圣羅蘭相比較則后者更為引人注意,其品牌標志在字體設計上顯得更有思想。略微夸張的字體比例關系,獨特的字母組合形式,顯得整體干凈利落,均衡而不失節奏感,而且在同時采用在無襯線字體與襯線字體設計中找到了一種平衡,又結合了襯線字體的手寫元素的字體設計方法,削弱了無襯線字體的冷漠,使得整個品牌標志的字體設計在字里行間中散發出優雅、簡練的氣質。這與伊夫•圣羅蘭的前衛而古典的風格相符合。而來自瑞典的快時尚品牌H&M則大膽地采用了手寫體作為其標志字體,搭配鮮艷的紅色使其更加突出。以上這些奢侈品時尚品牌標志的字體設計,可以說是拉丁文字標志字體設計的典范。下面再來探討與大眾日常接觸較多的時尚品牌漢字標志文字的字體設計。
(二)時尚品牌漢字標志的字體設計現狀
在中國對漢字字體的選擇方面,很多人都是是隨心所欲的,有的根本不去考慮這個字體的個性是否適合于品牌標志的字體設計。漢字的印刷體普遍采用的是宋體和黑體。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漢字的認識及字體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漢字的字庫也正在不斷的豐富起來。不過由于漢字自身的間架結構、筆畫特征的關系,使得漢字字體的設計相當復雜,因此字庫的更新和發展也遠不及拉丁文字。
1.標志字體設計的自主創新如今,隨著人們對漢字的愈加重視,設計上對其字體也逐漸轉入有選擇地使用的階段。2009年6月時尚傳媒集團推出了“時尚中黑簡體”。時尚傳媒集團用這種獨創字體作為其標志字體,同時在時尚雜志及網站等媒介中運用。該標志字體筆畫均衡,整體感強,方中帶圓,簡約時尚。而“時尚”雜志創刊時的刊名“時尚”二字是繁體的圓體,是由設計師一筆一劃寫成的美術字。由于電腦技術的發展,圓體已經不能體現時尚傳媒集團的個性了。“時尚中黑簡體”良好地遵循了“時尚”字形的筆畫規律,保證了與時尚傳媒集團品牌形象的統一性。由此可以看出,國內的時尚品牌已經注意并認識到其對漢字品牌標志字體設計的重要性了,對字體的選擇和設計都不再是隨意濫用,而是設計與企業思想保持一致。
2.標志字體設計對傳統的書法體的運用當社會進入高度信息化之后,國人也更加重視本國的傳統了,認為這種傳統也是一種時尚。在時尚品牌中也有一些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的傳統品牌,如酒類的五糧液、茅臺,飾品類的老鳳祥以及傳統的服飾品牌等等都采用了書法體,在體現文化歷史的同時強調了中國概念。一些電視欄目品牌采用書法體或者手寫體的也越來越多。
3.全球一體化背景下的時尚品牌標志的字體設計現狀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有的企業走出去,有的企業走進來,標志文字也開始入鄉隨俗。當中國的企業把市場拓展到國外時,像海爾、聯想集團等,也越來越注重拉丁文字的品牌標志字體設計。海爾,其拉丁文字“haier”的字體設計選擇的是小寫體,設計上簡潔大氣。而漢字標志“海爾”兩個字的字體采用的是手寫體,在展現大氣的同時兼具民族個性。拉丁文字與漢字的字體粗細產生對比,形成反差。拉丁文字標志的字體設計更加工整,漢字標志的字體設計更加有意境。而與國內品牌進入國外市場不同,國外的品牌進入中國后,其品牌的漢字標志很多都保持了原拉丁文字標志的風格。例如大家熟知的時尚飲品品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經典的拉丁字母標志的字體設計采用了流動的曲線造型,活潑生動,其在漢字標志字體設計時,同樣保持并延續了這一品牌標志字體設計的獨特性。同樣,百事可樂也是如此,進入中國市場后也是選擇了延續原標志字體設計的特性——簡潔明了,漢字標志設計也是簡潔明了,標志字體設計在拉丁文字與漢字的粗細上盡可能地保持了視覺的一致。
字體設計范文4
毫無疑問,字體設計的基礎,首先就是會寫美術字,寫好美術字。美術字的書寫鍛煉了學生對字的書寫規律、書寫方法的掌握,但美術字的書寫掌握不宜耗用太多課時,抓教學重點才是關鍵。在網絡普及的今天,學生早已熟用電腦,對傳統美術字的書寫則缺少新鮮感和耐心。這時教師要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一組優秀的字體設計是如何誕生的,從設計師的規范性字體手稿到字體的設計演變,進行直觀展示。這樣,學生就清晰地認識到,規范性地書寫美術字是開始設計的第一步。教師在教學上,要抓住美術字的重點,讓學生著重練習美術字的筆畫結構、布局、視覺中心等關鍵性問題,而不是拘泥于宋體、黑體美術字的書寫裝飾,關鍵是讓學生隨手寫出的字也能規范,符合視覺規律。字體的設計首先從筆畫開始,抽象的點、橫、豎、撇、捺是構成筆畫最必需的元素,而筆畫又是構成字體最基本的單位。字體設計的主要功能是傳遞信息,因此字體設計要求具備清晰、醒目、易于辨認的基本要求,同時還要求文字要美觀、有裝飾性,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美術字的書寫練習鍛煉了學生對文字的筆畫位置大小,以及字是否準確協調的判斷。在指導學生美術字的書寫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分析漢字的字形結構,理解每個字的主要和次要筆畫是哪些,這是今后字體開始進行變化設計最基礎的一步。
二、把握字體設計的易識別性
掌握基本字體的書寫方法,對字體結構規律有了較深的認識后,可以開展商業字體設計。字體的設計方法有多種,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字體設計風格多傾向于人文情調、趣味性與商業直觀性,像20世紀常用的透視字體、變化較大難以識別的創意字體、筆畫共生影響視覺識別度的字體設計方法等早已慢慢減少了使用頻率。在商業字體設計練習中,最為重要的是文字的識別性,文字作為視覺傳達中的重要媒介,旨在向大眾傳達信息,將字面信息內容直白地傳達給大眾。因此,在做字體設計時,必須首要考慮文字的視覺識別性,給大眾清晰、直接的認知感。現代商業字體設計更加注重文字的可識別性,字體設計中筆畫的變多變少,要把握好度,不能過度追求字體的變化,而失去對字體的辨識功能。漢字的筆畫結構、書寫規律早已在人們心中形成共識,因此在進行字形結構設計時要避免凌亂繁雜,有些不必要的裝飾變化可以減去,以免干擾大眾對文字的認識。字體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表達內容和美化字體,同時易認、易懂,更好地傳達信息。綜合考慮以上要求,作為設計師應對所要設計的字形結構深入分析,對于增減筆畫、變動字形結構要以易于識別為出發點。大部分商業字體設計以變體美術字為主,對局部筆畫進行設計,而純創意字體因變化太多,則很少應用于商業美術設計中。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字體設計練習時,著重練習元素替換法、局部筆畫拉伸法、筆形統一法、筆畫連斷法、減細法、俏皮設計法、錯落擺放法等設計手法,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變化的度量是每個字體設計師需要著重考慮的因素。同時,教師要多分析市場上的字體設計方法與動態,受大眾喜愛并常運用的字體方法有哪些,這樣在教學中才會有重點地讓學生在有限的課時,練習字體設計的熱點方法。那些早已淘汰過時的設計表現形式可作為知識內容介紹,弱化或減少設計練習,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在有限的課時學習并掌握到市場上的熱點設計方法,從而為就業鋪下基石。
三、導入商業字體設計項目,在實踐中得到提升
字體設計范文5
現代的字體設計,設計師運用了白色形狀和黑色形狀,將它們周圍的內在關系形成新的創意,這種非常巧妙的運用了背景和圖的關系來對字體進行設計的方法,多數都應用在標識中。漢字和拉丁字母比起來更加的抽象并且能引發設計師更多的想象。以字母的形狀為原型,然后將其打散再重組,是平面設計中經常看到的設計手法。在版式編排和標識設計中字體通常被作為最單純的形狀,它是最基本的設計要素,通過對字體形狀的多樣性和相似性而產生了整體性設計。雜志《Families》的標識是赫布•盧巴林設計的,是以家庭的形象取代了字母i、l、i,詮釋了家族的概念。這個標識的創意點是來源于字體和形狀的相似性,從圖形表現可以一目了然字體的形象,它運用了表面的形象從而強化了內在的信息傳遞的這種手段。運用哪種圖形對筆畫替代、歸納、添加、簡化都是需要設計不斷的推敲實驗的創意過程。
在日本有位著名的字體設計師小林章先生,在接受中國網絡媒體采訪的時候,提到了他的字體設計的靈感來源“我的靈感通常來自很古舊的材料,如報紙或其他作品,很像16、17世紀的歷史比較久遠傳統的一些東西。我設計的一款字體靈感來源于15世紀的時的一款意大利字體,叫做Conrect,還有一款字體的名字叫做Cliberd,這個靈感源于18世紀的一款英文字體。”
現今的字體設計的風格有的是把字體的邊緣做了粗糙的效果,或者將字跟字間排列出高低起伏的,或者大小不一的變化,呈現出了一種復古的感覺。還有一些是對曾流行的字體設計風格的現代化演繹。2008紐約字體指導俱樂部最佳字體設計揭曉,共有20種字體榮獲獎項,風格都偏向于古典的手寫的拉丁字母,從中吸取優美的部分,再加之變形、夸張,在可讀性的基礎上,表現出了特有的形式美。用視覺沖擊力很強的歌德體代替了筆畫簡潔的,醒目的,變化不多的等線體,還有一些把早期新藝術運動的曲線字體進行了夸張,強調了線的形式美感和粗細的變化,形成了光效果的藝術視覺效果。還有的在字與字的距離上進行了調整,間距變的越來越沒有規則,筆畫可以連接甚至可以重疊。在設計方面拉丁字母的感覺是回歸了傳統和手寫體。在今天,電腦的軟件和硬件已經不斷的在更新,在設計領域中電腦已經是重要的制作表現工具,在早期設計師用電腦進行設計,追求的是機械感和統一,而現在隨著電腦技術的進步,對于各種圖像的處理功能的增多,設計師便開始了回歸,運用不同的軟件對字體進行處理,比如邊緣和肌理的處理,這樣會形成手繪自然的效果,使字體有圖形化的變化。還有的使用不同的軟件對字體進行位移、分解、重組、交錯、疊加等,最終目的是讓觀者看上去畫面是復雜的、變化多樣的,形成視覺上的噪音,用字體設計的變化形成肌理。
何為視覺肌理?設計師運用繪畫、電腦、拍攝等一系列的手段去獲得的視覺圖案,可以稱為視覺肌理。這種肌理既拓展了視覺和想象的空間,并且更體現了親和力和人情味。只要是用手去觸摸能感覺到的,都屬于觸覺肌理。平面設計中,運用立體的材料進行的設計,還運用了拍攝的手法把設計體現在畫面上,這種就是觸覺感受的體現。《羅•瑞德》這幅海報的作者是施德明,他在闡述創意構思的時候說“這個設計是為了慶祝新唱片的發行,這個歌詞是很個人化的,為了能更好的體現這個特點,所以將歌詞寫在了演唱者的臉上。”不論什么立體的東西都可以是設計師的素材,奧蒂德•埃澤爾是以色列的字體設計師,他以聚集的,懸掛的釘子形成字母的形狀。在字體設計中肌理的使用,我們可以看出設計師所追求的變化,創新的設計,打破了紙質媒介的約束,在新的素材的應用中我們應該繼續去探索和不斷的實踐。伴隨著新媒體的產生和全球性的語境變化,字體設計已經不是單純的“紙上談兵”,在各種媒體和網絡中也應用的很廣泛。據調查,很多字體設計師都是從事數字屏幕媒體和紙質印刷媒體的,這二者中,字體設計仍是很主要的傳達方式。
伴隨著字體設計應用的領域不斷擴大,新型的數字感字體已經產生。主要是將光和影加入字體,是字體的可讀性和造型上的新挑戰,但這種光影效果很適合運用到數字媒體中,會突出現代感很強的視覺沖擊力。當今的形式是新媒體和傳統紙質媒體齊爭艷,在設計領域中字體設計的比重越來越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想設計出一部很有創意的字體作品,是需要設計師百分之百的投入的。各種各樣的字體比賽層出不窮,中外字體設計師的研討會經常性的召開,可以看出字體設計的發展領域還有很大。新形勢的字體設計不斷出現,不管是現代元素的運用還是傳統字體風格的復興,都能體現出字體的特有風格。(本文作者:王旖旎、李欣 單位: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字體設計范文6
文字設計的著眼點在于文字的視覺造型化、符號化,把文字作為視覺構成元素來對待,強調文字的視覺信息傳達功能,把它作為畫面的構成元素來對待,在這里,它在某種理解上可稱為畫面而非字面價值的體現,故而,文字設計在強調完美實現圖形化、視覺化的信息傳遞價值意義的基礎上,進而追求和體現它的文字功能。它首先滿足的是文字的圖形化功能,其次才是文字的信息記載、傳達功能,因此,它更注重信息的視覺造型化,已經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文字信息傳達功能,具有了文字信息與視覺符號化、視覺造型化的多重屬性。在這里,文字設計的原則是,以視覺畫面為中心,按照構成原理,把文字的處理構成化,加強文字特征的構成化處理,但不放棄文字自身的文字特征與視認性,以滿足并加強文字形象化的視覺審美感受,最大限度的體現文字的視覺美感和信息傳達功能。也就是說,對于設計師而言,文字首先只是點、線、面三大構成元素所組成的視覺符號,他首先滿足并考慮的是它的視覺信息傳達功能,其次才是文字功能,然后才是二者的完美結合。不過,能否完美結合二者功能直接決定設計的成敗,所以,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制約,互為因果。另外,文字設計的應用范圍多為視覺畫面的標題、字構標志、簽名、字構圖案、以字構為主的畫面等,但基本上屬于文字字數較少的情況。以文字為設計構型對象加以藝術化處理,來實現設計思想理念或主題信息的傳達的時候,這幾個文字往往是畫面的視覺及信息中心或主要中心之一,關系到畫面信息傳達的大效果、大方向,就有指導性或引導性的作用。而較大篇幅帶有字體設計性質的信息說明文字,主要起到信息補充、說明和深化主題的作用。
二、字體設計的再認識
對于字體設計的認識首先要體現在一個“體”上面,體是一套系統;一種規則;一種模式,有著可普遍遵循的規律,有著嚴格的規范與法則,所有的信息處理都要符合規則的需要與要求。字體設計強調的是整體的視覺效果與信息傳達功能及關系;解決大面積文字在閱讀過程中視覺上的流暢性;體現出視覺審美的愉悅感和舒適感,在此基礎之上,才是文字個性屬性的追求與發揮。為什么字體或字體設計要遵循這些規則呢?那是因為大面積文字的閱讀用時相對較長,過于變化的文字造型會使人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視覺及精神上的疲勞感,不利于信息的傳達。以我們漢文字為例,我們所常見的字體有行楷、魏碑、隸書、琥珀、舒體、黑體等等,應該不下幾十種吧,然而,我們所接觸到的以文字信息為主的書籍,基本上卻是以宋體字為主,為什么?究其原因,無外乎,宋體字有一定的規范和秩序,它完美解決了文字個性審美與共性審美的認識問題,精準把握兩個審美的“度”,個性美完全服從共性美,而共性美中又不失個性美。因而它不過分張揚,在點線的處理上,曲直兼顧、舒張有度,比例和諧、結構合理、動靜兼顧,完美的實現了文字功能與審美的高度統一,成為記敘性、說明性文字字體的首選。雖然其他一些字體的使用頻率也較高,像黑體字,使用的范圍就比較廣,但基本上都控制在一定的篇幅和文字數量的范圍之內,不宜大面積、大篇幅使用,否則極易產生視覺上的不適。而從視覺上講,這些字體都很漂亮,都很有個性審美特征,甚至像舒體、魏碑、隸書等本身就是藝術審美性極高的書法藝術字體,但是,一旦需要強調整體感、共性美,或者閱讀時的愉悅感、流暢感的時候,各種字體優劣便很快顯現出來。故此,字體設計并不追求文字個體特性,而注重文字的整體視覺效果和整體風格,強調的是文字整體的視覺審美。較多文字內容的時候,適宜的往往是較規范的字體。一般情況下,字體設計使用在說明性文字與敘述性等文字數量較多的情況下,為了滿足觀眾閱讀時的愉悅感和興趣,大都采用與設計風格及主題相適應的的字體設計,以適應并體現整體設計主題和觀眾的心理需求。
三、文字設計與字體設計的區別
從前面的認識過程不難看出,文字設計與字體設計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兩者的設計理念和出發點完全不同,文字設計首先把文字看做畫面視覺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淡化文字屬性,強化文字構成與圖案圖畫方面的視覺審美與信息傳達功能。在這里,它首先是視覺形象,其次才是文字,它是視覺與文字信息的結合體,它既服從與畫面信息傳達的需要,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特別是文字的屬性。而字體設計注重量化文字的視覺整體性,強調的是在文字的規范性、程序性、標準性的基礎上,給閱讀者帶來的視覺審美及信息感受時的愉悅感、舒適感。它更側重于文字信息屬性的表達。二者相對而言,一個注重視覺造型的圖案化、符號化功能,強化個性語言的表達;一個則注重文字信息傳達的準確性、規范性與標準性,強化共性語言的表達。一個強調視認性,一個強調閱讀性。四、文字設計與字體設計的共性與關聯其實,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或層面講,文字設計與字體設計并不是沒有關聯性,我們所進行文字的設計工作,都屬于對文字的藝術處理與表現,以滿足其在特定環境中的需要,而字體設計本身也就是文字設計或稱文字設計的一種形式。但從狹義的角度出發,厘清二者的關系,有助于糾正有些人文字設計、字體設計概念不清,認識不明、思想意識表述不準確的客觀現象。而從認識的角度講,文字設計與字體設計在其他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關聯與共性:
1.都強調藝術個性:
在設計作品中,始終要求體現作者獨到的設計創意,追求個性化視覺語言,完美體現設計構想,實現并達成設計目標和初衷。故而,在畫面文字與字體的設計與使用上,根據視覺信息傳達的需要,設計師不但重視,而且最大可能地強調其個的發揮。也就是說,對于設計師及其設計作品而言,在同一畫面或視覺宣傳體系中,在各自的信息傳達功能上,不管文字設計也好,字體設計也罷,都已經最大限度的體現了各自的藝術個性。
2.都強調視覺審美:
只有美的事物才能吸引觀眾;只有美的事物才能打動觀眾;只有美的事物才能影響觀眾,那么,也只有觀眾認為美的設計作品才是成功的設計。因此,設計師對于文字設計與字體設計的態度,都是在各自功能屬性的基礎與前提下,追求并試圖審美上的突破與再完善。
3.互為補充,互為依托:
對設計師而言,視覺畫面中每一視覺元素,都是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視覺元素是一個整體,都為一個中心服務,根本不存在誰主誰輔,孰重孰輕的問題,畫面中的所有元素都是同等重要的,互為補充,互為依托。所以,文字設計與字體設計都是為視覺畫面主題信息的傳達服務,二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