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栽培基質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栽培基質范文1
泥炭是盆栽基質的主要成分,而過度采集泥炭會對濕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尋找泥炭的替代基質已成為近幾年作物栽培研究熱點之一。中藥渣是中藥煎煮后剩余的固體殘渣,資源量極大。中藥渣經粗粉碎后,采用高溫好氧發酵方法處理后可加工出無害化程度高、無臭味、優質的基質和肥料原料。許多報道指出將處理好的藥渣作為栽培基質或有機肥料用于蔬菜生產不僅可以節省生產成本,而且可以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但藥渣基質在花卉生產應用中的研究較少,本研究以一品紅為試驗材料,分析藥渣基質在花卉生產應用中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討最適于一品紅生產的藥渣基質配方。
材料與方法
試驗于2005年7月至2005年12月在江蘇省南京市蔬菜科技園荷蘭自控溫室里進行,供試的一品紅品種為‘柯蒂絲’,試驗設4個處理,分別為對照(2/3泥炭+1/3珍珠巖),處理1(2/3藥渣基質+1,3珍珠巖)、處理2(2/5泥炭+2/5藥渣基質+1/5珍珠巖+1/5粗沙)、處理3(2/3藥渣基質+1/3珍珠巖+菌肥),以上均按體積比計算。每處理36盆,共計144盆。
藥渣基質和菌肥都由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肥料研究室提供。基質以南京金陵制藥廠生產的脈絡寧注射液的廢棄渣為原料(主要成分為石斛、玄參和金銀花),經濕粉碎、調節水分和pH值、添加發酵菌劑、好氧發酵、翻堆腐熟和脫水等6個步驟配制而成(藥渣主要基質成分見表1)。菌肥為BGB生物菌劑,由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7月16日選同一品種同一規格的種苗(種苗為扦插生根苗,每一顆種苗有5片葉左右,高10cm左右)定植于不同基質花盆內,管理過程中只澆水,不施肥。14天后發現對照處理(泥炭+1/3珍珠巖)的一品紅生長明顯受抑,植株葉色發黃,全部處理改為正常的肥水管理。肥水管理方式為每天澆一次EC值為1.0mS,cm的全素營養液,每3天澆一次清水。 結果與分析
不同基質對一品紅早期(定植后兩周)生長的影響
由于一品紅的生長對肥料的要求很高,在初期不施肥的情況下,單純泥炭與珍珠巖的配方很難保證其肥料供給,生長受到嚴重抑制,以后即使按正常的肥水管理,生長仍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在栽培基質中加入藥渣基質能促進一品紅早期生長,其中以處理3的效果最好,與對照相比處理3的四個指標數據有顯著的差異(表2)。使用藥渣并添加珍珠巖和菌液作為栽培基質,可在不施肥的情況下,植株仍生長旺盛,葉色濃綠,在分枝性、開展度及葉片大小上,都表現出明顯的優勢,特別是有機質加菌肥的配方,優勢更加突出,其開展度和分枝數比對照(分別為17.7 cm和9.5 cm)增加近1倍。 不同基質對一品紅觀賞品質的影響
不同基質配方對一品紅觀賞品質的影響如表3所示。從表3可知,與對照相比,在栽培基質中加入藥渣基質能促進一品紅成品花的株高和開展度(與對照相比有顯著的差異),并且以處理3的效果最好。但最大苞片面積小于對照,轉色期和開花期也晚于對照。因此,使用藥渣基質栽培一品紅時要注意時間安排,提早催化,延長催花時間,促進苞片的生長,提高盆花的觀賞品質。
結論與討論
藥渣基質是一種新型基質,成本價較低,發展前景廣闊。用藥渣基質栽培溫室花卉既可以大幅降低花卉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減少泥炭資源的消耗。本實驗研究了四種不同栽培基質對一品紅生長和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如下:
栽培基質范文2
關鍵詞:十月秋楓紅花槭;栽培基質;控根容器;幼苗生長
中圖分類號:S792.35;S723.1+34;S723.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4-0846-04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Substrate on Container Seedlings Growing of
Acer rubrum cv. October Autumn Maple
HE Yu-zhi,GAO Huan-zhang,SHUI Yu-che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5, Hubei, China)
Abstract: Using Acer rubrum L. cv. October autumn maple as test materials, the effects of 10 kinds of matrix formulation on container seedling growth of A. rubrum cv. October autumn maple was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substrate formula on container seedling growth of A. rubrum cv. October autumn maple was obvious. The change of seedling growth indexes such as height of main trunk, stem leaf number, stem leaf area, height of lateral steam, lateral stem leaf number was obvious, among which the mixture of 50% Osmanthus fragrans Lour. defoliate powder and 50% rotten manure: garden soil = 40∶60 had the best promotion effect on container seedling growth of A. rubrum cv. October autumn maple; followed by peat ∶ O. fragrans Lour. defoliate powder ∶ river sand =10∶20∶70.
Key words: Acer rubrum L. cv. October autumn maple; culture substrate; root control vessel; seedlings growth
美國紅楓(Acer rubrum L.)又名紅花槭、紅糖槭、軟楓、水楓木等,屬槭樹科(Aceraceae)槭樹屬(Acer L.)高大落葉喬木;原產于美國東北部,主要分布于美國和加拿大[1]。該樹適應性強、移栽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既可應用于園林造景,又可做行道樹,是優良的綠化樹種之一。美國紅楓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引種栽培,并且表現良好,是目前最流行的彩色綠化樹種之一,市場需求量很大[2-4]。十月秋楓(A. rubrum cv. October Autumn maple)又名十月光輝(A. rubrum cv. October glory),是美國紅楓改良系列品種之一,其秋季變色的葉片整齊一致,大紅葉色中顯現艷麗亮紅,葉片顏色比普通的改良美國紅楓更紅,比園林綠化上已經大面積推廣的秋紅楓(A. rubrum cv. Autumn maple)的葉色更顯嫩紅、橘紅[5],是下一步園林綠化樹種升級換代、替代普通改良美國紅楓的主推品種。目前國內對美國紅楓的引進、繁殖及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6],生產上對美國紅楓改良系列品種的栽培技術需求迫切。容器育苗就是采用特定容器培育作物或果樹、花卉、林木幼苗的育苗方式;由于容器盛有養分豐富的培養土等基質,并常在塑料大棚、溫室等保護設施內進行育苗管理,可使幼苗的生長發育獲得較佳的營養供應,得到適宜的生長環境條件保障。并且出圃后苗木隨根際土團栽種,起苗和栽種過程中根系受到的損傷少,所以成活率高、緩苗期短、發棵快、生長旺盛,對不耐移栽的作物或樹木尤為適用[7-9];該方法還為機械化、自動化操作的工廠化育苗流程提供了便利。容器育苗的基質是苗木生長發育的養分與水分基礎,是決定苗木質量的關鍵因素;如何選擇和配制好基質及比例,對容器育苗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10-12]。為此,試驗以十月秋楓容器苗為材料,探討不同的栽培基質配方對十月秋楓幼苗生長的影響,以期選擇對十月秋楓容器苗生長有利的最適育苗基質配方,為十月秋楓在國內的大規模生產普及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十月秋楓幼苗由山東省青島市膠南縣綠野彩色苗木基地提供;控根容器由浙江嘉華塑料有限公司提供,規格為高25 cm、直徑30 cm,圓柱型;栽培基質有5種,分別是木屑-肥料混合物[50 %的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枯枝落葉碾碎制成的粉末加50%的腐熟肥料]、園土(當地八嶺山園土)、泥炭(市售)、木屑(桂花枯枝落葉碾碎制成的粉末)、河沙(當地長江邊產)。試驗器具主要有燒杯、玻璃棒、直尺、照相機、標簽、5 mm×5 mm方格紙、噴壺、溫度計等。
1.2 方法
1.2.1 試驗方案 試驗于2010年1~6月在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教學實習基地塑料大棚中進行,共設10個栽培基質配方處理,各配方如下:
配方Ⅰ為木屑-肥料混合物∶園土=50∶50;
配方Ⅱ為木屑-肥料混合物∶園土=40∶60;
配方Ⅲ為木屑-肥料混合物∶園土=30∶70;
配方Ⅳ為木屑-肥料混合物∶園土=20∶80;
配方Ⅴ為木屑-肥料混合物∶園土=10∶90;
配方Ⅵ為泥炭∶木屑∶河沙=5∶20∶75;
配方Ⅶ為泥炭∶木屑∶河沙=10∶20∶70;
配方Ⅷ為泥炭∶木屑∶河沙=15∶20∶65;
配方Ⅸ為泥炭∶木屑∶河沙=20∶20∶60;
配方Ⅹ為泥炭∶木屑∶河沙=25∶20∶55。
1.2.2 試驗進程 2010年1月底將十月秋楓幼苗分別栽入裝有上述10個配方栽培基質的容器中,每個配方15個重復,每個重復種1株十月秋楓幼苗。2月2日將栽好的各處理容器苗移至塑料大棚內,成行擺好,并貼上標簽;田間管理按正常的容器育苗技術實施[13]。到當年5月份每個配方隨機抽取5株樣苗,分別測量容器苗主干的高度、主干上的葉片數、主干所有葉片的葉面積、側干的高度、側干上的葉片數,均取平均值。
1.2.3 數據處理分析 對所得試驗數據采用DPS軟件包進行處理[14],應用SAS 8.1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所有數據都以“均值±標準誤”表述。
2 結果與分析
2.1 基質配方對十月秋楓容器苗主干高度的影響
試驗設計的10個栽培基質配方處理對十月秋楓容器苗主干高主干葉片數主干葉面積側干高側干葉片數各項生長指標的影響結果見表1。從表1可見,不同基質配方對十月秋楓容器苗主干高度有明顯的影響,以配方Ⅱ的主干最高,達到了18.60 cm,配方Ⅸ的最低,僅為6.30 cm;各基質配方的容器苗主干高低的排序為:配方Ⅱ、配方Ⅶ(15.20 cm)、配方Ⅳ(14.80 cm)、配方Ⅲ(13.00 cm)、配方Ⅰ(11.90 cm)、配方Ⅹ(8.00 cm)、配方Ⅷ(7.90 cm)、配方Ⅴ(7.60 cm)、配方Ⅵ(6.40 cm)、配方Ⅸ。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配方Ⅱ與配方Ⅰ、配方Ⅲ、配方Ⅴ、配方Ⅵ、配方Ⅷ、配方Ⅸ、配方Ⅹ之間的主干高度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P
2.2 基質配方對十月秋楓容器苗主干葉片數的影響
從表1還可見,不同基質配方對十月秋楓容器苗主干葉片數有明顯的影響,以配方Ⅱ的主干葉片數最多,為11.00片,配方Ⅵ的最少,僅為5.60片;各基質配方的容器苗主干葉片數多少的排序為配方Ⅱ、配方Ⅶ(9.60片)、配方Ⅳ(9.20片)、配方Ⅲ(8.80片)、配方Ⅰ(8.60片)、配方Ⅷ與配方Ⅸ(6.80片)并列、配方Ⅹ(6.40片)、配方Ⅴ(6.20片)、配方Ⅵ。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配方Ⅱ與配方Ⅰ、配方Ⅲ、配方Ⅴ、配方Ⅵ、配方Ⅷ、配方Ⅸ、配方Ⅹ之間的主干葉片數多少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P
2.3 基質配方對十月秋楓容器苗主干葉面積的影響
從表1還可見,不同基質配方對十月秋楓容器苗主干葉面積有明顯的影響,以配方Ⅱ的主干葉面積最大,達17.45 cm2,以配方Ⅵ的最小,僅為9.04 cm2;各基質配方的容器苗主干葉面積大小的排序為配方Ⅱ、配方Ⅶ(16.36 cm2)、配方Ⅹ(13.16 cm2)、配方Ⅴ(12.94 cm2)、配方Ⅰ(12.65 cm2)、配方Ⅲ(12.54 cm2)、配方Ⅷ(12.31 cm2)、配方Ⅸ(11.49 cm2)、配方Ⅳ(11.40 cm2)、配方Ⅵ。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配方Ⅱ與配方Ⅵ之間的主干葉面積大小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P
2.4 基質配方對十月秋楓容器苗側干高度的影響
從表1還可見,不同基質配方對十月秋楓容器苗側干高度有明顯的影響,以配方Ⅱ的側干最高,達到了13.12 cm,配方Ⅴ的側干最低,僅為2.30 cm;各基質配方的容器苗側干高低的排序為配方Ⅱ、配方Ⅶ(11.00 cm)、配方Ⅰ(9.75 cm)、配方Ⅲ(8.60 cm)、配方Ⅳ(8.20 cm)、配方Ⅷ(5.60 cm)、配方Ⅹ(5.30 cm)、配方Ⅸ(5.10 cm)、配方Ⅵ(3.60 cm)、配方Ⅴ。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配方Ⅱ與配方Ⅲ、配方Ⅳ、配方Ⅴ、配方Ⅵ、配方Ⅷ、配方Ⅸ、配方Ⅹ之間的側干高度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P
2.5 不同基質配方對十月秋楓容器苗側干葉片數的影響
從表1還可見,不同基質配方對十月秋楓容器苗側干葉片數有明顯的影響。以配方Ⅱ的側干葉片數最多,達到了9.00片,以配方Ⅲ和配方Ⅵ的最少,僅為4.00片;各基質配方的容器苗側干葉片數多少的排序為配方Ⅱ、配方Ⅶ(8.00片)、配方Ⅰ(7.60片)、配方Ⅳ(7.40片)、配方Ⅴ(6.80片)、配方Ⅷ(5.60片)、配方Ⅹ(5.20片)、配方Ⅸ(4.80片)、配方Ⅲ和配方Ⅵ并列。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配方Ⅱ與配方Ⅲ、配方Ⅵ、配方Ⅷ、配方Ⅸ、配方Ⅹ之間的側干葉片數多少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P
3 小結與討論
對栽培植物而言,基質是決定植物根系生長發育完善的最主要因素,基質特性影響著植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及根系的擴展,所以用基質栽培的植物在水分、養分供應管理技術方面就相對非基質栽培的植物要簡單得多[15]。合理有效的基質能改善植物的生長環境,一方面使水、肥、氣、熱等土壤環境因子得到科學平衡,從而保障植物生產達到產量高、品質好的目的,并且產品的外觀、顏色、質地等方面都比大田土壤栽培的好[16];另一方面克服了土壤栽培中存在的土壤次生鹽漬化、營養難于控制、病蟲害防不勝防、生產操作強度大等弊端。利用基質育苗更能提高環境的保溫、調溫、保水、增肥的能力,特別是有機肥料做的基質在育苗上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和耕作層理化性狀、增加土壤有效養分、保護地力、提高土壤肥力,從而提高植物的發芽率,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17,18]。
現在農林生產上用于育苗的基質種類很多,本試驗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主要選用的基質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木屑-肥料混合物(50%的桂花枯枝落葉碾碎制成的粉末加50%的腐熟肥料組成的混合物)與園土的組合,用兩者不同的比例調制成5種配方;一類是泥炭、木屑(桂花枯枝落葉碾碎制成的粉末)與河沙的組合,用三者不同的比例調制成5種配方。栽培試驗結果表明,10種不同基質配方對十月秋楓容器苗的主干高主干葉片數主干葉面積側干高側干葉片數的生長均有所影響,其中木屑-肥料混合物∶園土=40∶60的配方促進十月秋楓幼苗生長的效果最為明顯,其各個生長指標在所有配方中均達到最大值;其次是泥炭∶木屑∶河沙=10∶20∶70的配方。下一步將要在上述栽培基質如何促進十月秋楓幼苗的快速生長方面進行探討研究。
參考文獻:
[1] RUSSELL S W, HARRY W Y. Red maple(Acer rubrum L.)[J].Silvics of North America,1990,2:60-69.
[2] 劉同凱,薛曉娜,靳學東,等.美國紅楓嫁接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5):1974-1975.
[3] 容旭升.彩葉樹種新品種――美國紅楓[J].百花園,2002(3):30-31.
[4] 張 健,李玉娟,李 敏,等.典型彩葉樹種美國紅楓研究技術綜述[J].廣西農學報,2009,24(2):55-57.
[5] 李 晶,王承義.彩葉樹種美國紅楓及其開發應用前景[J].中國林副特產,2006(3):102.
[6] 宗樹斌,周春玲,牛立軍,等.美國紅楓的組織培養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06(1):1-3.
[7] 閏杰羅,慶 熙,韓麗萍.工廠化育苗基質研究進展[J].中國蔬菜,2006(2):34-37.
[8] 許 洋,許傳森.主要造林樹種網袋容器育苗輕基質技術[J].林業實用技術,2006(10):37-41.
[9] 羅在柒,王軍輝,許 洋,等.輕基質網袋容器播種育苗產業化效益分析[J].科技促進發展,2009(10):76-77.
[10] 鄧 煜,劉志峰.溫室容器育苗基質及苗木生長規律的研究[J].林業科學,2000,36(5):33-39.
[11] 鄭建福. 容器育苗技術在林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06(8):48-49.
[12] 姜從斌. 對發展容器育苗的建議[J].遼寧林業科技,2003(2):37-38.
[13] 李玉蓮,張亞楠,王子奕.評價出圃苗木質量的幾個主要指標[J].林業科技,2007,32(4):21-22.
[14] 北京林學院. 數理統計[M].北京:林業出版社,1980.175-186.
[15] 田吉林,汪寅虎.設施無土栽培基質的研究現狀、存在問題與展望(綜述)[J].上海農業學報,2000,16(4):87-92.
[16] 魯 敏,姜鳳岐,宋 軒.容器苗質量評定指標的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2002,13(6):763-765.
栽培基質范文3
關鍵詞 香石竹栽培基質;微波加蒸汽基質消毒機;基質含水量;傳送帶速度
中D分類號 S629;S68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2-0147-03
Abstract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 moisture and conveyor speed of sterilizing machine was conducted on disinfection effect.Used substrate of Dianthus caryophyllus L. as tested materials,and the substrate that was not added water and not sterilized as control,machine model of GJ-W5000-10M of microwave and steam disinfection were chosen to search the best conditions of substrate disinfection,in order to establish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substrate disinfection on carnation soilless cultiv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 Hz of machine conveyor speed,20 min of disinfection time and 60% of substrate moisture was the best treatment.The total counts of bacterial colony was the least(1.3×103 cfu/mL),and the growth of carnat-ion by soilless cultivation was the best in the disinfection substrate.
Key words culture substrate of Dianthus caryophyllus L.;machine of microwave and steam disinfection;substrate moisture content;conveyor speed
基質是決定植物根系生長環境的重要因素,也是病蟲害傳播的媒介和繁殖場所。基質可以支持并固定植物,具有透氣、緩沖、為植物提供營養的作用。但栽培基質在種植作物過程中會受到空氣、灌溉水、前茬種植過程滋生的病菌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栽培基質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聚積大量病菌和蟲卵而使后茬作物產生病害,造成整個種植過程的失敗。基質消毒是控制土傳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1]。通過對栽培基質進行消毒處理,能殺死其中大量的有害病原菌、蟲卵,進而防止病蟲害傳播,改善栽培基質狀態,解決設施農業基質連作障礙等問題[2]。目前,基質消毒的方法主要是物理消毒法,主要有太陽能消毒、蒸汽消毒和熱水消毒等[3]。設施農業發達的國家,如荷蘭、日本等國,一般普遍采用蒸汽消毒進行基質消毒[4]。
蒸汽消毒是利用蒸汽鍋爐產生的高溫蒸汽殺死基質中的有害生物。包應時等[5]研究表明,蒸汽消毒能殺死基質中的病菌、蟲卵、害蟲、雜草種子,并能滿足設施園藝種植的要求。蒸汽消毒不僅可以使基質的排水性、通透性有所提高,還能提高基質的持水保肥能力。但是,蒸汽消毒對設備的要求復雜,只適合經濟價值高的作物,降低成本的問題需要有更好的解決辦法。熱蒸汽不易到達基質深層,對于底部消毒不徹底[6]。微波是指頻率在0.3~300.0 GHz范圍內的具有穿透性的電磁波,波長1~1 000 mm[7]。蓋志武等[8]研究表明,微波消毒后,土傳病蟲草害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適當的微波消毒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是微波處理土壤滅菌殺蟲主要是靠微波產生的熱效應,這種方式存在殺滅效率低、成本高、費時費力、殺滅不均勻及微波泄露等問題[9]。微波與蒸汽結合使用,可以使基質消毒滅菌更加徹底,提高效益。目前,這是較先進的消毒方法,但使用較少,需對其進一步研究。因此,本文通過微波加蒸汽基質消毒機對香石竹栽培基質消毒,研究不同基質含水量和消毒機傳送帶速度對香石竹栽培基質消毒效果的影響,為建立無土栽培基質的消毒技術規程服務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及設備
試驗材料為馬斯特品種的香石竹成苗,具有抗病性強、耐高溫、產量高等特點,產自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所寶峰基地。使用過1次的風干香石竹栽培基質,比例為1∶1的陶粒和草炭混合基質。陶粒產自昆明華三建筑有限公司,草炭產自鄂滇保溫材料有限公司。
試驗設備為機器型號為GJ-W5000-10M的微波加蒸汽基質消毒機,產自上海帥耀諾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栽培基質范文4
關鍵詞:綠色食品;韭菜;技術規程
中圖分類號:S633.304 文獻標識號:B 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3-0120-03
綠色食品韭菜有機基質栽培可采用中小拱棚、日光溫室等設施。采用育苗移栽,保護地育苗一般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綠色食品韭菜有機基質栽培引用的規范性文件有GB 4285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T 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NY/T 391 綠色食品蔬菜產地環境條件、NY/T 393 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 394 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產地環境應符合NY/T 391的規定。
1栽培技術
1.1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抗寒、分蘗力強和品質優良的品種,如壽光馬藺韭、諸城大金溝、漢中冬韭及791韭菜等。
1.2育苗
1.2.1育苗基質育苗基質可采用商品育苗基質或自配育苗基質。自配育苗基質的原料主要有:草炭、蛭石、巖棉、珍珠巖、爐渣、鋸末和蘑菇渣等。基質配比,草炭∶爐渣∶蛭石=3∶5∶2,草炭∶蛭石=2∶1,草炭∶蛭石∶珍珠巖=6∶3∶1。在配制時,每立方米基質中加入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糞肥15 kg和氮磷鉀(15-15-15)復合肥1 kg、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 g,混勻。
1.2.2苗床或穴盤的準備育苗可采用苗床育苗或穴盤育苗。用磚、混凝土、泡沫板等材料制作苗床,苗床寬120 cm,高15 cm左右,基質厚度10 cm,苗床間的走道寬40 cm,隔離薄膜可選用普通聚乙烯膜。穴盤育苗可選用128孔穴盤。
1.2.3浸種、催芽用55℃的溫水浸種,并不斷攪拌,待溫度降至25~30℃,再浸泡12 h,撈出后用濕布覆蓋,置于15~20℃處催芽。待70%的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1.2.4播種播前基質澆透水,將催芽的韭菜種子播于苗床或穴盤內。播種后覆蓋1.5~2.0 cm蛭石或育苗基質。
1.2.5苗期管理出苗前,保持基質濕潤。出苗后,保持基質見干見濕。從齊苗到苗高15 cm,葉面噴施0.1% 尿素1~2 次,定植前7~10 d,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1 次。
1.2.6成苗標準苗高18~20 cm,每株5~6片真葉,無病蟲害。
1.3定植前準備
1.3.1栽培槽用磚、水泥、混凝土、泡沫板、硬質塑料板、竹竿或木板條等材料制作栽培槽,寬度90 cm,高20 cm,延長方向坡降0.3%,栽培槽間的走道寬40 cm。隔離薄膜可選用普通聚乙烯膜。
1.3.2灌水系統采用滴灌裝置。
1.3.3栽培基質可采用商品基質或自配基質。自配基質的原料主要有:草炭、蛭石、巖棉、珍珠巖、爐渣、鋸末和蘑菇渣等。配制時,每立方米基質加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糞肥或有機生物菌肥20 kg,混勻。所用肥料均應符合NY/T 394的要求。基質配比,草炭∶爐渣=4∶6,草炭∶爐渣∶蛭石=3∶5∶2,草炭∶菇渣∶珍珠巖=3∶3∶2。基質一般3~5年更換一次。
1.3.4基質消毒利用太陽能或甲醛消毒。太陽能消毒:將基質裝入栽培槽,基質厚度15 cm。基質用水淋濕后,用塑料薄膜密封栽培槽,然后將大棚或溫室密閉10~15 d。甲醛消毒:使用40%甲醛的40~50倍稀釋液,每立方米基質均勻噴灑20~40 L,然后栽培槽用塑料薄膜密封24 h以上,移栽前揭去薄膜讓基質通風兩周。
1.4定植
1.4.1定植時間一般苗高20 cm,有5~6片葉即可定植。
1.4.2定植方法定植前剪去苗的須根先端,留2~3 cm,剪掉部分葉片。在栽培槽內按行距15~20 cm,穴距5~8 cm,每穴8~10株,栽培深度以不埋住分蘗節為宜。
1.5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及時澆水,3~4 d后再次澆水,然后蹲苗。新葉發出后澆緩苗水,保持基質見干見濕。秋季氣溫下降后,減少澆水,保持表面濕潤。及時拔除雜草。
1.6適時扣棚
扣棚前清除枯葉,露出鱗莖,晾曬5~7 d后,覆蓋薄膜。上市前50~60 d扣棚。
1.7生產管理
1.7.1溫濕度管理棚溫白天控制在20~25℃,棚溫達到28℃時,適當放風。夜間不低于6~8℃。根據棚內溫度和天氣情況及時揭蓋草苫。
1.7.2光照管理韭菜長出新葉前,草苫晚揭早蓋。韭菜長出新葉后,草苫早揭晚蓋。雨雪天氣及時清掃積雪并揭開草苫。連陰天應揭開草苫,及時清理薄膜上的塵土、碎草。
1.7.3肥水管理每次收割,將周邊的基質疏松。2~3 d后,每立方米基質追施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糞肥13~15 kg或生物有機肥20 kg,也可追施碳酸氫銨1.0~1.5 kg或氮磷鉀(16-8-18)復合肥1 kg,所用肥料均應符合NY/T 394的要求。施肥后澆透水,保持基質見干見濕。
1.7.4培土 隨韭菜的生長,韭菜基部培基質2~3次,至基質高度2~3 cm。軟化栽培基質高度10 cm左右。
2病蟲害防治
2.1防治原則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按NY/T 393的規定執行。
2.2主要病蟲害
灰霉病、疫病、韭蛆、潛葉蠅等。
2.3農業防治
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配施化肥。適時澆水,合理密植,及時清除病葉、病株。及時清潔棚膜、放風降濕,控制好溫濕度。
2.4物理防治
2.4.1粘蟲板誘殺韭蛆成蟲韭菜棚內每20 m2懸掛一塊20 cm×30 cm的黃色粘蟲板,誘殺韭蛆成蟲。
2.4.2防蟲網保護通風口覆蓋40目的防蟲網,防止韭蛆成蟲、斑潛蠅侵入。
2.5生物防治
2.5.1灰霉病可用1%農抗武夷菌素水劑150~200倍液,或用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木霉菌600~800倍液噴霧防治。
2.5.2韭蛆成蟲韭菜扣棚前及每茬韭菜收割后7 d左右,隨水澆施沼液。每立方米用量為10~15 kg。
2.5.3斑潛蠅可用5%除蟲菊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5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2 500~3 500倍液噴霧防治。
2.6化學防治
2.6.1農藥使用原則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農藥使用應符合GB 4285、GB/T 8321 和NY/T 393的規定。農藥應交替使用,嚴格按照農藥安全間隔期用藥。
2.6.2疫病韭菜收割后新葉長出前,可用30%氫氧化銅懸浮劑6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50%氧化亞銅水分散粒劑600~800倍液噴施。發病初期,用8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2 500倍或72%霜脲錳鋅600~750倍液噴霧,7~10 d噴1次,以上藥劑可交替使用。
2.6.3灰霉病發病初期,可用40%嘧霉胺懸浮劑1 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25%嘧菌酯懸浮液1 000~1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或每666.7m2用10%腐霉利煙劑260~300 g,關閉棚室,熏蒸防治。以上藥劑交替使用。
2.6.4韭蛆防治幼蟲可在收割后新葉長出前采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毒死蜱+辛硫磷乳油1 000~1 2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灌根。
2.6.5斑潛蠅在產卵盛期至幼蟲孵化初期,可用5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2 500~3 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
3收割
根據韭菜的生長情況和市場需求情況,適時收割。晴天清晨收割,割口應整齊一致。
栽培基質范文5
中國是食用菌生產大國,據報道,2014年中國食用菌生產總量為3270萬t,總產值超過2258.1億元,國際市場占有率為65.37%[1-2]。食用菌栽培量的增加,隨之也產生了大量的食用菌廢料。生產中,菌渣常被隨意堆放或燒掉,缺乏有效利用,不僅造成菌渣中養分的流失和浪費,還造成了環境污染。
菌渣中含有多種無機營養、生物活性成分及豐富的有機質[3],對菌渣進行合理開發利用,可以將其用作食用菌再生產的配料,或者將其應用于飼料、有機肥和栽培基質中,因此菌渣在農業中的循環再利用途徑非常環保。該研究對以菌渣為主要栽培基質的秋延遲番茄栽培(圖1)技術進行了整理,以期實現該技術的快速推廣應用。
選擇適宜品種
選擇耐低溫弱光、抗病性和豐產性好的大粉果品種,如‘金棚’系列和‘海澤拉’系列的無限生長型品種,以及抗TY、抗根結線蟲的大粉果品種。
種植槽及水肥一體化系統
栽培槽
栽培槽為長方形,上下同寬,規格為
6 m×0.4 m×0.25 m,四周用標準紅磚或塑料膜與土壤隔離,基質填充厚度為20 cm。栽培基質的配比(體積比)為發酵菌渣:發酵稻殼:腐熟牛糞:河沙=4:2:1:1。基質的基礎理化性狀:pH為7.94,EC為1.92 mS/cm,有機質含量為25.49%,容重為0.64 g/cm3,速效氮含量為1104.5 mg/kg,速效磷含量為2242.1 mg/kg,速效鉀為5618.2 mg/kg。
供水供肥系統
采用性能優良的滴灌系統,滴灌管(帶)與配套的施肥器相連,實現肥水一體化管理。每個栽培槽內鋪設2條滴灌管,滴頭間距30 cm,滴頭流量2 L/h,滴灌工作壓力為0.3 MPa,追施肥料為蔬菜專用水溶肥。
適期定植
一般于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進行定植。選取無病蟲害,高20 cm左右,具有5~7片真葉的番茄幼苗。定植前1天打開滴灌設備滴水2 h,使基質充分吸水。定植時株行距為大行距100 cm,小行距40 cm,株距30 cm。定植后開滴灌2 h,利于植株緩苗。
植株管理
吊蔓
因定植時氣溫較高,植株緩苗、生長較快,定植后10天可以開始綁蔓,吊蔓繩選擇抗老化材料。綁蔓位置為番茄底部第2片真葉上方,以后隨著植株的生長進行纏蔓或使用綁蔓夾固定植株與吊繩。
整枝打杈
該項工作宜選在晴天上午進行,打杈時注意在杈基部留1~2 cm高的樁,忌從杈基部全部抹除,以防止病害侵染植株。將植株底部的病葉、老葉及時摘除,利于植株底部的通風透光,促進果實轉色。
花果管理
采用電動授粉器給番茄授粉或者每穗選留5~6朵正常健壯的花蕾進行蘸花。待坐5~6個果時,再疏除剩余的花蕾。根據果實生長情況,每穗留4~5個果實,及時疏除其余果實,使養分可以集中供應剩余果實,保證果實品質。待植株長至160~170 cm時,留5穗果并進行摘心。
水肥管理
采用水肥一體化設備可以省工省力,澆水施肥時宜“少量多餐”,每次根據植株長勢和基質含水量情況進行肥水滴灌,每5~7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2 h,防止基|過干缺水,影響番茄果實膨大。苗期采用N、P、K比例為20-8-24+TE的水溶肥(TE中包含鈣肥),每15天隨水滴灌5 kg/667 m2。坐果期采用氮磷鉀比例為15-8-24+TE的水溶肥(TE中包含鈣肥),前期每15天隨水滴灌10 kg/667 m2,中期每15天隨水滴灌15 kg/667 m2,后期適當控水控肥。
環境控制
定植時正值高溫季節,需注意室內通風降溫,防止植株徒長,一般白天溫度控制在28~32℃,最高不宜超過32℃。坐果中后期外界溫度下降,晝夜溫差增大,室內濕度增加,要注意及時通風排濕,防止病害發生,此時室內白天溫度宜控制在24~28℃,夜間溫度為15~18℃。
病蟲害安全防控
物理防控
日光溫室的上通風口和下通風口采用防蟲網封閉,在夏季全天候覆蓋。室內懸掛粘蟲板,每667 m2均勻懸掛30片左右,懸掛高度為超過植株頂部15~20 cm,并隨植株的生長不斷提高黃板位置。
化學防治
病毒病 病毒病一般由白粉虱、潛葉蠅等昆蟲傳播,定植初期可用20%鹽酸嗎啉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隔7~10天噴施1次,連噴2~3次,用于防治白粉虱、斑潛蠅等害蟲,并可兼治棉鈴蟲、甜菜夜蛾等。
晚疫病 秋延遲番茄生長后期若遇到低溫高濕環境,容易引發晚疫病,宜進行提前預防。預防方法為采用氟菌?霜霉威懸浮劑800~1000倍液+海藻酸葉面肥噴霧,每隔7~10天噴施1次,連噴2~3次。
果實采收
番茄于10月中旬~11月中下旬開始采收。根據定植時間的不同,采收期持續30~45天左右,在該試驗的栽培密度下,‘金棚8號’的產量可達8402.42 kg/667 m2。下一步將優化番茄苗期與結果期配套水溶肥種類,進一步提高菌渣基質栽培的番茄產量,使該技術可以在傳統日光溫室蔬菜產區及高檔蔬菜生產中進行大面積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栽培基質范文6
菜的無土栽培生產,國內外均以基質栽培為主,水培僅適用于小規模科研、示范或栽培管理水平較高的生產者。相對于基質栽培,水培在果菜生產中存有較大風險,尤其是在高溫季節,完全浸泡在營養液里的植物根系會由于缺氧而進行無氧呼吸并發生酒精中毒,從而造成根系腐爛。筆者在南方從事研究時曾多次遇到類似情況。而基質栽培則是通過基質配方調控三相比,使根部保持“相對穩定”的水、氣環境,加上基質的“緩沖”作用,植物根系不會因缺氧或自毒而受到損傷,生產過程具有可調性。因此,基質栽培是果菜無土栽培的主流。
基質是人為創造的一種固定植株并為其根系提供生長空間,保持良好水、肥、氣環境的載體。人們生產或調配基質的出發點是優于自然界的土壤。如果人為配制基質的品質還不如自然界的土壤,那基質栽培培育的作物產量、品質、口感也會低于土壤栽培。中國的果菜基質無土栽培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缺乏標準化的理想基質
國內的無土栽培基質的分類不明確。同一種基質,如果其產地原料、加工工藝、顆粒大小不同,其物理、化學性質也很難保持一致。比如,國內常用的三種基質:草炭、珍珠巖、蛭石,為了降低基質成本,很多育苗基質生產商和蔬菜無土栽培生產者會選用顆粒直徑小于1.5 mm的蛭石或高度腐解的泥炭來做基質,不利于無土栽培的蔬菜生長。
目前,國內常見的“商品”基質還未形成育苗、栽培的“商品”標準基質,其他就地取材的“基質”就更難達到育苗和生產的理想要求。例如,個別地區用食用菌菇渣、鋸木屑、醋渣、酒糟、爐灰渣、碳化稻殼、沙子等作為育苗或栽培基質。雖然,這些基質均能用于育苗或無土栽培,但如果材料配比不合理或僅用單一材料做基質,其性能會大大低于自然土壤。用這些基質進行無土育苗或無土栽培會對植物根系生長發育形成“脅迫”。溫室內基質栽培蔬菜經常會遇到基質育的苗不長,草莓“枯黃不發”,番茄生長細弱早衰等問題。經分析,這些問題均是由于基質不符合要求導致的。有的是因為基質粒徑過細不透氣(濕時如湖泥,干時硬如鐵),從而引起厭氧發酵,造成次生有害代謝產物積累中毒;有的是因為鈣、磷、鉀超標堿性高(爐灰渣、菇渣用量大);有的是因為人為添加過量復合肥、二銨造成肥害;有的是因為采用工業用基質,重金屬元素含量超標對根系產生毒害(工業用珍珠巖、巖棉)等。如果選擇基質僅以低成本、易取材為出發點,而不考慮利于根系生長、促進根系水肥高效吸收、穩定植株整個生育期理化性狀這幾個指標,就很難使無土育苗、無土栽培實現優質高產。因此,基質的規范化與標準化是實現蔬菜優質、安全和高產的前提。
多年來,歐洲國家大多選用巖棉作為果菜無土栽培基質,因為巖棉對營養液的干擾小,能夠為植物生長提供穩定的三相比和水氣協調環境。我國無土栽培專用的巖棉開發相對滯后,嚴重制約了巖棉無土栽培技術的推廣。
實現徹底“脫鹽”,纖維、顆粒在果菜整個生長期保持良好、穩定的物理、化學性狀,是椰糠成為理想無土栽培基質的關鍵。國內的椰糠基質受資源、脫鹽處理技術不成熟、商品化開發等限制尚未得到大力發展。進口的椰糠基質則因產地和生產工藝不同,質量存在較大差異,為營養液的管理帶來一系列問題,目前也難以成為主流栽培基質。但從基質的三相比、使用過程基質粒徑穩定性及對營養液的干擾程度等方面考慮,椰糠是較為理想的栽培基|之一。
草炭、珍珠巖、蛭石是除巖棉以外在無土栽培中用量最大的基質,也是育苗基質的主要原料。這三種基質在我國的資源相對豐富,產地及生產企業較多,可以根據不同地區、不同作物的栽培需要進行標準化配制,將可形成標準化生產的“混配基質”。
水質的重視程度不夠
無土栽培作物對水的需求,不僅是為了滿足作物最基本的水分代謝需求,更是為了實現無土栽培根際環境的穩定性,避免非必需元素的累積“中毒”或“積鹽”問題,確保無土栽培作物生長健康、活力持久,實現作物的優質高產。
多數人認為沒有受到工業污染的干凈河水、井水、自來水、雨水均可用于無土栽培。但是,在實際生產應用中須關注其中可能含有的各種雜質。例如,河水中可能含有沙子、有機顆粒物、蟲卵、有害微生物及干擾營養液平衡的鹽離子;井水可能含有有機顆粒物、蟲卵、有害微生物或過量的鈣、鎂、硫、鈉、氟、鐵及重金屬元素,其電導率和酸堿度會干擾營養液平衡和有效性;自來水中的可溶性礦物質總離子濃度(電導率)也可能會干擾營養液平衡和有效性;雨水則可能含有工業污染物和自然塵土沉降,未經處理的昆蟲、枯枝爛葉都會影響營養液的酸堿度。
基質無土栽培不同于水耕栽培,水耕栽培一旦營養液鹽分或有害物質含量超標,可以徹底更換營養液,使根部獲得全新、優質的營養環境。基質栽培中,配制營養液的水源中所含的任何一種礦物質、微生物、顆粒物、有機質,都是一種不斷積累、富集的過程。除了作物必需元素含量會出現階段性升降或遞減以外,非必需礦物質、微生物都是逐步累積的,因此,鹽份積聚是基質無土栽培面臨的主要問題。
如果你選擇了最好的栽培基質,卻忽略了對水質的要求,水中有害礦質元素和非必需元素礦物質的富集,會對根際環境產生不可逆轉的破壞,從而使植物生育期縮短,后期產量、品質下降。即使采取滴灌清水“洗鹽”,也不會有太好的效果,還會造成大量的水資源浪費。因此,基質栽培必須重視水質問題。
養分失衡
無土栽培養分供應的最大優點是營養均衡且長期有效,這是實現作物優質高產的前提。目前,國內的無土栽培主要方式為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其優點是管理簡單。但該模式因沿用了土壤栽培的經驗和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在配制基質時,會添加雞糞、豬糞、牛糞、餅肥等農家有機肥,或者添加氮磷鉀復合肥、過磷酸鈣、二銨、尿素等普通化肥。雖然,這些肥料是土壤栽培的優質肥源,但它們并不是無土栽培的理想肥源。這些肥料中含有大量的“雜質”,有些含有過量的鈉,有些含過量的鈣、磷、氮,有些含過量的重金屬汞、砷、鉻和其他無益物質。這些復雜的養分會影響養分無土栽培即時精準的養分管理,并且在不斷追施這些肥料的過程中,大量附屬的無益礦物質、重金屬成份被富集在基質中,使得根部周圍形成高鹽份脅迫環境,影響有益元素的正常吸收(離子拮抗),不利于無土栽培的優質和安全生產。
為此,要實現基質栽培管理過程的標準化和產品質量安全可控,應避免使用普通化肥、普通有機肥作為無土栽培的營養源,即使作為部分“替代性養分”的考慮,也只能在配制基質時作為“基肥”少量添加,不宜大量或依賴這類肥料,尤其不應連續追施,否則,必然是弊大于利。無土栽培應選擇有效成分含量高、純度高,且含植物必需元素的化合物來配制“全價營養液”,使有益元素能完全根據作物的生長發育需要實現“即時調控”,發揮每一種礦質營養的應有“營養價值”,使作物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始終處于理想的養分供給狀態,是現代乃至將來無土栽培營養供給的主要方式。
滴管堵塞 供液不均
現階段國內外的基質無土栽培,其水肥供給的灌溉方式以滴灌為主,滴管的微細滴孔結構作為單純的灌溉使用時,做好水的“過濾”可有效減少“物理堵塞”,并延長到引起“化學堵塞”的使用周期。然而,無土栽培的灌溉是水肥同步的,水中添加的營養液成分增加了滴灌系統物理堵塞的幾率,也加劇了化學堵塞的進程。同時,更容易引起綠藻滋生而產生“生物堵塞”。通常,國內的無土栽培果菜,即便是新安裝的滴灌設施,在一茬果菜未結束前,物理堵塞、生物堵塞現象就已有發生,灌溉進行時或灌溉后檢查因“堵塞”而造成缺水的補救作業,是無土栽培生產者一項較為繁瑣的工作。而第二茬以后的化學堵塞、物理堵塞現象就更為普遍了。
滴管一旦發生局部或成片的堵塞問題,就意味著一個栽培系統內的作物水肥供給不均勻、不均衡,從而導致作物生長發育情況,果實產量、品質不一致,使智能化、標準化、工廠化的無土栽培,變成需要大量人力輔助的農藝作業,作物的商品性、品質難以得到提升,喪失了無土栽培原有的產業優勢。
“肥害”嚴重
國內基質無土栽培的營養與水肥供給管理,多數只重視營養液舛鵲吶渲疲而忽略作物根部基質中的電導率(總離子濃度)變化。例如,溫室內加溫引起空氣干燥時;夏秋溫室內通風降溫時;室內光照強度大、溫度高,植株蒸騰旺盛時,植物根部基質中的離子濃度在白天幾個小時中會迅速升高,造成根部的“鹽分脅迫”,從而導致植株生理性失水萎蔫。
北京地區4~10月份的氣候干燥,光照強度大,容易形成高溫環境,導致作物蒸騰旺盛。此時如果供給的營養液濃度不能實現水肥同步吸收,根部離子濃度就會急速升高,稍不注意就會影響作物的產量、品質。
大多種植者認為無土栽培番茄、甜椒、辣椒、茄子發生“臍腐”是由于“生理缺鈣”引起的,因此會盲目增加營養液中的鈣濃度,甚至進行根外追肥。其實這是嚴重的“高濃度肥害”造成的水分代謝障礙,只要用低濃度營養液或清水進行灌溉,把基質中的總離子濃度降低,果實的臍腐現象就會有所緩解。
通常,植物根部離子濃度偏高,水分吸收已經發生障礙時,葉片會出現無光澤、灰暗,色澤變深,生長點附近節間變短,早晨葉片不吐水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