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動物的尾巴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動物的尾巴范文1
尾巴不僅能夠進攻,還有自衛、示警的功能。
大壁虎的尾巴易斷,但能再生,在尾巴受到攻擊時就可以劇烈地擺動身體,通過尾部肌肉強有力的收縮,造成尾椎骨在關節面處發生斷裂,以此來逃避敵害,這種行為被稱為殘體自衛。有些蛇也和壁虎一樣,能夠斷尾而逃,以保全性命。這一招雖然很妙,但代價很高。自殘后的尾巴永遠也不可能恢復到原來的長度,將會影響運動、繁殖和捕食等功能。可見,斷尾對于這些動物來說,并非可以輕易用于御敵,而是一種萬不得已的保護手段。
有一種性情溫良的蟒,會采用“丟車保帥”的方法對付敵人。當遇到威脅時,它會把身體纏繞成球形,將頭藏在下面,而把粗鈍的尾巴高高豎起。敵害以為這就是它的頭,一口咬去,最多咬斷尾巴,蟒卻安然無恙。兩頭蛇的尾巴無論形態和色斑都與頭很相像,它往往以此來迷惑敵手和引誘獵物上鉤。
穿山甲性情溫順、懦弱,膽子很小,不管遇到什么情況,總是把整個身子縮成一團,用寬寬的尾巴包住頭部,形成球狀,一動也不動,使捕食它的動物無從下口,只得悻悻而去。
非洲睡鼠尾巴上的皮膚松弛,容易脫掉。如果被咬住的只是尾巴,非洲睡鼠就會使出“金蟬脫殼”之計,將那層松弛的皮脫下,留在敵害的嘴里,自己趕快溜之大吉。
豪豬尾部都生有粗而直的黑棕色和白色相間的紡錘形棘刺,這些刺中間是空的,由體毛特化而成,容易脫落,有的尖端還生有倒向的鉤子,像一根根利箭,非常堅硬而銳利。它的尾極短,隱藏在棘刺的下面,尾端的數十個棘刺演化成硬毛,頂端膨大,形狀好像一組“小鈴鐺”,走路的時候,這些“小鈴鐺”互相撞擊,發出響亮而清脆的卡嗒、卡嗒的聲音,在數十米以外就能聽見,常常使兇猛的食肉獸類也不敢靠近。
大多數蛇的尾巴都具有警示作用,如蝮蛇、五步蛇等。當它們被激怒時,尾端就會迅速地抖動,如果地面上有干燥的枯枝落葉,就會發出一種“沙沙”的響聲。響尾蛇的“響尾”是一種很復雜的器官,它的音響器稍側扁,兩側各有一條縱溝,將音響器分為上下兩部分。由于這兩部分的相對大小以及各環間連接方式的差異,使整個音響器向上傾斜,甚至成垂直姿態,這樣不但避免與地面的摩擦,也最容易抖出聲音,以警示敵人。也有科學家認為,響尾蛇發出的聲音有點像溪流似的水聲,用來引誘口渴的小動物,也是一種捕食的方法。
有的蛇因模仿響尾蛇而獲益匪淺。牛蛇不僅看上去像響尾蛇,而且能把響尾蛇發出的“嗡嗡”聲模仿得惟妙惟肖。它還能把尾巴放在草葉上振動,加強這種效果。類似的招數甚至連響尾蛇的獵物也能模仿出來。當響尾蛇突然出現的時候,東美花鼠也并不是束手待斃,而是使用一種方法巧妙地讓響尾蛇主動放棄捕食。原來,東美花鼠可以利用抖動它的尾巴和用前肢抓動泥沙的方法,發出一種類似響尾蛇行動時所發出的聲音,常使響尾蛇以為自己遇到了同類。
海獺和臭鼬的尾巴也都是出色的警告器。當海獺發覺敵害襲擊時,就會用其扁平的尾巴猛擊水面,打得噼啪作聲,于是它的伙伴就會立即潛逃得無影無蹤。臭鼬所警告的則是敵方而不是同類。如果見到臭鼬的尾巴往背部卷曲成弓形的姿勢,就該識相一點,趕快避開,否則就會立即遭受其腺所分泌的臭液的襲擊。
聯絡同伴的“信號旗”
動物的尾巴也是動物大家庭的成員之間彼此溝通、聯絡的媒介,有人把它叫做動物的“信號旗”。
野豬在平靜的時候,尾巴總是轉來轉去或者下垂。可是,一旦發現不祥之兆,它便立即揚起尾巴,尾尖上還卷成一個小圓圈,就像一個問號似的。同伴見了,就會馬上警覺起來。
美國加州的一種松鼠,當遇到蛇的時候,就是通過尾巴的特殊“語言”齊心協力,將蛇趕走的。尾巴搖動三次,表示馬上開始集體進攻;搖動兩次,表示再次進攻;搖動一次就是進攻暫停。如果尾巴快速搖動,則表示對眼前的敵人不可輕視,要鼓足勇氣,大膽進攻。
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環尾狐猴又叫節尾狐猴,那條具有11~12個黑白相間圓環的長尾,是其獨一無二的特征。在活動的時候,美麗的環尾經常高高地翹起,好像一面黑白條紋組成的旗子,顯得非常醒目,即使在較遠的地方也能發現,這是環尾狐猴在草叢中或樹林中漫游時彼此保持聯系的信號。尾巴還在空氣中散發著氣味,每種氣味都像人的指紋一樣易于區別,顯示著其所有者在群體中的不同地位,所以斷了尾巴的個體將在種群中處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尾巴還用來劃定種群的領地,這種氣味則主要是由上臂內側及處的角質化斑粒狀腺體分泌的,群體中的成員不斷檢查那種代表邊界的氣味,并將自己的氣味溶于其中。
水鹿尾巴的兩側密生著蓬松的長毛,看上去很像一把扇子,尾巴的后半段呈黑色,腹面顏色雪白,翹起來的時候,在銹棕色的臀周的襯托下十分耀眼,好像掛上了一面醒目的白旗。群體在高山密林或深草中奔跑時,跑在前面的個體總是將尾巴向上翹起,露出雪白而耀眼的腹面,使跑在后面的個體很容易跟隨,這樣就不會掉隊失群了。
其他善于奔跑的群居性哺乳動物,也都常具有鮮明的白色臀斑或尾斑。顯然,這些信號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它是發送給種內同伴的一種報警信號,目的是把捕食者出現的信息告訴其他個體。此外,臀斑或尾斑信號還具有增強社群成員凝聚力的效果,有利于種群成員進行集體防御。臀斑信號還常常伴隨著一種特定的姿勢或動作,以便增強信號的效果。湯氏瞪羚的騰躍運動是與閃尾同時發生的,其功能是吸引捕食者的注意,實際上是在向捕食者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即“我是一個特別健壯的個體(看我跳得多高!),如果你追逐我,我將很容易逃脫”,該信息將會使捕食者去追逐那些沒有騰躍或騰躍不高的個體。事實上,捕食者要想從這樣一個白色臀斑不斷閃現和移動的群體中捕到一只獵物也是非常困難的。
吸引異性的“盛裝”
在動物求偶、繁殖的過程中,尾巴也常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 有的蛇在尾巴的基部有一對囊狀腺體,在繁殖季節會釋放出一種氣味以引誘異性,受到攻擊時也會釋放一種難聞的氣味以退敵。當雌雄時,兩條蛇尾會緊緊地纏在一起,直到結束,這種纏繞使它們的泄殖腔靠在一起,以便順利完成活動。
許多哺乳動物的尾巴非常漂亮,是它們吸引異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浣熊肥大的尾巴比任何熊類都粗而長,有5~6條白色和棕色的環節。小熊貓的身后長著一條像狼一樣又粗又長的尾巴,尾毛上還鑲著9個赤紅色與黃白色相間的環紋,因此又得到一個奇妙的名字――九節狼。石貂尾巴的長度大約為體長的一半,尾巴上的毛非常蓬松,形狀好似一把
掃帚,當它在雪地上行走或奔跑時,就仿佛在掃雪一般,因而又被叫做“掃雪貂”。
這一點在鳥類的尾羽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褐馬雞是我國特產鳥類,尾略微側扁,具有20~24枚尾羽,長長的兩對中央尾羽比最外側尾羽長一倍左右,向體后高高翹起,柔軟而細密的羽支披散下垂,就像蓬松的馬尾,樣子十分別致。當它們在林間疾跑時,遠遠看去就好像一群奔馬,因而被稱之為“馬雞”。
在日本,人們還培育出了一種觀賞雞――長尾雞。它的體型、姿態都與普通的家雞相似,但雄鳥的尾羽極長,達10米以上,它的尾羽也成了世界上最長的羽毛。 在野生雉雞類中,凡是屬于具有扁平型尾羽的種類,如血雉、角雉等,在時雄鳥總是直追著雌鳥,及到雌鳥面前時,就面對著雌鳥,嘴直向下,胸部膨起,幾乎與地面接觸,同時擴展兩翅,并豎起尾羽(或尾屏)如扇,把它上體全部的艷麗羽毛顯耀出來,這就是典型的正面型姿態。凡是具有側扁或細長尾羽的雉雞種類,如長尾雉、錦雞等,在時,雄鳥在雌鳥旁慢步環繞,邊走邊叫,有時狂奔幾步,接近雌鳥頭側就把靠近雌鳥側面的翅膀向下低垂,另一翅膀則向上擴展,這樣就顯示出它的艷麗的背部,同時尾羽扭向一邊而豎立起來,頭部的冠、裙、角或皺領以及臉部肉垂等,也都聳起,脖子顯得膨脹起來,這就是典型的側面型姿態。 琴鳥是澳大利亞的特產珍禽,特別顯眼的是,雄烏有16枚尾羽,最外側的一對彎曲如琴狀。當中2支的羽軸只有很窄的內羽瓣,其余12根的羽軸兩側分散成細絲狀羽枝,就像一個古代的七弦豎琴上的琴弦一樣。平時,雄鳥的尾羽平拖于后,但當它向雌鳥“求愛”時,尾羽就豎立如琴,并且邊舞邊鳴,形成了綺麗多姿的動人場面。因此,它被人們稱贊為身兼樂師、歌手和舞蹈家的藝術巨匠。
說不盡的奇妙
除此之外,動物尾巴還有許多妙用。
彈涂魚在陸地上依靠皮膚進行呼吸。特別是尾巴表皮上的毛細血管。所以,在海邊看到彈涂魚時,常見它身體的大部分露出水面,而尾巴總是留在水中,原來它在呼吸新鮮空氣呢?更有趣的是:當彈涂魚突然受驚時,便紛紛跳進海灘上的洞穴中,并用“掃帚”般的尾巴在灘涂上使勁一刮,連泥帶水一起“掃”進穴中,眨眼間灘涂上變得非常光滑、不留一點痕跡。 生活在非洲的裸臀魚,尾巴上有一個發電器官,每秒鐘能發出300個電脈沖。它不停地從尾巴往外放電,在身體周圍形成一個電場,并且能根據電場中磁力線的變化來判別食物、敵害等情況。
狐貍、松鼠的尾巴是它們睡覺時必不可少的“枕頭”。非洲睡鼠以完全冬眠而得名。冬眠時,它們將下頜放在肚子上,把腳折到鼻頭,尾巴卷在頭上和身上,身體縮成一團,即使被推動都不會醒來。
獅雄獸和雌獸的尾端均有黑色球狀束毛,內藏骨質硬包,就像一個黑色絨毛團。它們常用揮動的尾巴來教育幼仔們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長,提高對事物的反應能力,為了管教和訓練幼仔,表示憤怒的時候,大多輕輕地拍打,但決不會傷著它們。
斑馬的尾巴很長,而且末端叢生長毛,可以用來驅趕身上的蚊、蠅等。野牛的尾巴既當“掃帚”,掃去身上的臟東西;又當“蒼蠅拍”,拍打和趕走叮咬它的牛虻之類的小飛蟲。
在炎熱的夏季,黃鼠一整天仍然表現得相當活躍。待氣溫上升后,它們便背對陽光,高高地豎起毛茸茸的大尾巴,恰似一把小巧玲瓏的陽傘遮住身體。實驗表明,黃鼠尾巴下的陰影,可使溫度下降6℃左右。正是這個原因,才使它們能夠在炎熱的夏季繼續保持活躍的生活。
一些動物還利用自己的尾巴做“糧倉”,貯藏養分。紅頸袋鼠的尾又粗又長,在干旱酷熱或暴雨洪水十分頻繁的時候,這條尾巴就像駱駝的駝峰一樣,成了自己肌體的“小倉庫”,以調劑營養,維持生命。同樣,綿羊的尾巴也有這樣的特異功能。當綿羊來到水草豐盛的地方,就會吃得飽飽的,然后把養料都儲藏到尾巴里去,那條尾巴會一下子脹粗2~3倍;在行走的過程中,綿羊就利用尾巴中的養料過活。當那條粗大的尾巴變成細細的一根時,它又得大吃一頓了。
動物雖然不會說話,但它們也有豐富的情感世界。這一點在狗的身上表現得特別突出,尾巴的擺動就是狗表達內心感情的一種手段,它的動作像語言一樣可以表達出它的喜怒悲傷憂恐驚來。例如,表示高興的時候,狗尾就輕輕左右搖擺;表示憤怒的時候,就把尾高高翹起;表示不高興的時候,就把尾巴低垂下來;表示害怕的時候,就把尾巴緊夾在兩后腿中間。而狗的祖先――狼也有類似的表現,狼群的首領尾巴上翹,尾尖稍卷,是顯示自己有權有勢。狼受到驚嚇,或表示謙卑時,就會夾起尾巴。
然而,雖然動物尾巴的功能如此花樣繁多,但仍有大量的物種尾巴退化或消失。
人類常常會為自己沒有尾巴而自鳴得意,但沒有尾巴并不是人類所獨有的特征。在魚類中,就有幾種鰻魚和少數海水類魚的尾巴已經退化,甚至根本沒有尾巴,所以,它們在水中游動時猶如蛇在陸地上爬行一樣。蛙類也沒有尾巴,因此被稱為無尾兩棲類,它們的尾椎只是一塊尾桿骨,由退化的尾骨愈合而成。
在哺乳動物中,尾巴極短的種類數不勝數,如針鼴、鼠兔、大熊貓……兔子更是留下了“兔子的尾巴長不了”的名聲。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樹袋熊,由于尾巴已經退化,變成了一個“坐墊”,正好可以使自己長時間舒適地坐在桉樹上閉目養神。
人和類人猿的尾椎為3~5塊,已退化成為痕跡器官。尾椎靠前面的部分還保持著一般脊椎骨的突起,后面的尾椎已失去完整的椎骨外形,椎弓和橫突等皆消失,僅保留圓柱狀的椎體。
類人猿用臂懸掛在樹上棲息和移動身體。由于長期的臂行,使身體處于直立狀態,內臟也隨著作了新的排列,兩腿和脊背也相對變短,骨盆和肩膀變寬,雙臂增長,使肩部從猴類的朝向前方,變為稍向上方。
動物的尾巴范文2
1、鳥的尾巴為飛行器。鳥的尾巴能夠靈活轉動,便于掌握飛行方向,在飛行時起到舵的作用。
2、魚的尾巴為游泳器。魚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擺動,促使身體向前推進。魚的尾巴能夠控制方向,并隨不同的擺動方向而轉向游泳。
3、牛的尾巴為平衡器。尾巴的末端擁有叢生的毛,當牛奔跑時,尾巴豎起,起到平衡身體的作用。
4、狐猴的尾巴為倉庫。在食物豐富的雨季,狐猴在尾巴中儲存大量營養品,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依靠消耗尾巴在儲備的營養度日。
動物的尾巴范文3
2006年六月份,我們家搬入了現在的新房子。剛搬完家,爸爸就買來了幾盆好花。門口、客廳里、房間里和陽臺上都擺上了盆景。我對爸爸說:“我們家擺那么多的植物干嗎?都成植物園了。”爸爸笑著說:“植物能制造氧氣,凈化空氣,綠化環境,使人心曠神怡,人和動物都離不開它們,離開了它們都不能生存。”“人和動物離開植物后不能生存?為什么離開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將信將疑。決定做幾個小實驗來證明這個問題。
星期天,我從外面買來了幾只小雞。這幾只可憐的小雞即將成為我的實驗品。它們不停地掙扎著,圓溜溜的小眼睛瞪著我。我把第一只放在一個大魚缸里,用塑料布把魚缸封得嚴嚴實實的,生怕瓶里的空氣與外界的空氣相通。我仔細地觀察著,只見小雞沿缸著壁,繞著缸底快速地向前跑。咦,小雞不是活得好好的嗎?難道爸爸說的不是真的?可是,沒過幾分鐘,只見它跑的速度越來越慢,直到停滯不前,奄奄一息的樣子。頓時,我把塑料布輕輕拿開,捉出第一只,放進第二只小鳥,又搬入了一盆枝繁葉茂的植物。然后輕輕蓋上塑料布。我不停地拍打魚缸,只見小鳥驚慌地亂竄。過了好久也沒要咽氣的樣子。這個實驗證明了植物可以輸送動物所需要的氧氣。
為了進一步證明人類和動物對植物的依賴性。我來到我們我家附近一個煤氣化工廠。那兒的空氣里到處彌漫著一股噥噥的臭雞蛋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難受。然后,我又跑向生態公園的一片樹林里,那是一個空氣新鮮的地方,我感覺極為清爽,。這個實驗證明植物可以凈化空氣。使人呼吸順暢。
這兩個實驗證明,人類和動物的生存與植物有密切的關系。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學道理呢?我來到圖書館去查閱了許多的科技書籍,還到網上查詢,總結出以下幾點:①人必須依靠植物提供氧氣,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氣。如果說一個人幾天不吃飯、幾天不喝水還有一息尚存的可能;如果沒有氧氣,幾分鐘就可能性命難保,氧氣可是人生命活動的第一需要呀!②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約2萬多次,吸入氧氣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動物與植物的呼吸,物質的燃燒,也都要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這樣一來,空氣中的氧氣不就一天天減少么?不!天地間之所以沒有產生過這種危機,就是因為植物既是天然氧氣“制造廠”,又是二氧化碳的“廣闊市場”。③有人做過統計,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能制造氧氣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來,只要有10萬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給人類氧氣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為有植物源源不斷地補充氧氣,空氣中的氧氣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沒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氣只要500年左右的時間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類和動物能夠維持生命,活動時所需要的氧氣,必須歸功于綠色植物。植物與我們人類和動物的生命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此,我要呼吁全社會的人們不要再砍伐植物,讓植物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吧!
動物的尾巴范文4
主持人:
教材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惟一的課程資源。打開校門,走進社會,拓寬領域,開闊視野,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語文課程資源是極為豐富多彩的。學生自身的直接體驗、經驗以及間接的認識(來自社會生活的各種媒體)也都應成為語文課程資源加以開發、利用。這種資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實,更豐富,更具情境性。下面兩個案例不難看出學生對“動物尾巴”和“蔬菜”的認識是較為豐富、真切的。更為可貴的是,學生在獲取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一次呼喚,主動的意識和進取的精神得到一次培植。《比尾巴》教學案例
師:剛才,我們一起到森林里參加了小動物們舉行的“比尾巴”比賽,認識了許多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覺得十分有趣。現在,我們也來舉行一個“動物尾巴介紹會”,請小解說員們準備好自己帶來的有關動物尾巴的資料,誰先上臺向大家介紹你喜歡的動物尾巴的特點?
生:我帶來了一張老虎的圖片,老虎的尾巴長長的,上面還有許多花紋。
師:這位小朋友說得真好!他能用“長”來生動形象地介紹老虎尾巴的特點(板書:長)。大家在介紹時,要向他學習,看誰也能用上本課學到的表示動物尾巴特點的詞,如“短、扁、彎”,還可以發揮想像,用上“好像”這個詞。還有哪位小朋友們想上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生爭先恐后地舉手)
師:這么多的小朋友舉手啊!這樣吧,大家先在四人小組交流,等一下選派一個代表向全班介紹。
生:四人小組交流。
生:各小組選派代表上臺介紹。發言情況舉例如下:
生a托著小魚缸上臺:這是我養的小金魚,金魚的尾巴扁扁的,好像一把小刷子。
生b舉著圖片上臺:這是我昨晚在電視欄目《動物世界》上看到的一只長頸鹿。我把它畫了下來。它的尾巴又細又長,好像小辮子,又好像一根毛筆。
生c拿著玩具袋鼠上臺: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袋鼠經常把它當作椅子坐。
動物的尾巴范文5
第二天,動物們早早地來到了評比場,大象站在高高的土堆上說:“誰先說?”小松鼠性急,搶先說道:“我的尾巴既實用,又時尚。毛茸茸的多好看!”小壁虎挺不服氣,站出來說:“不能光比好看,還得比實用,我的尾巴…”小壁虎還沒說完,老黃牛又插嘴道:“我的尾巴又實用又漂亮,當然應該當第一!”“我的好!”“我的好!”……評比場上一片混亂,最后它們一起問大象:“誰的尾巴最好?”大象并沒有說話,只留下一句:“跟我來吧!”
大象把它們帶到一棵大樹下,說:“誰敢從上面跳下來。”動物們紛紛搖頭,這時小松鼠興奮地叫到:“我敢,我敢……”只見它飛快的爬上樹,從樹上跳了下來,它的尾巴像降落傘一樣保護它平穩落地……
它們又來到了一個臟兮兮的地方,蒼蠅、蚊子滿天飛,動物們癢得直打滾,只有老黃牛例外——它的尾巴像蒼蠅拍一樣為它驅趕蚊蟲……
動物的尾巴范文6
很久很久以前,兔子的尾巴又長又漂亮,別的動物都羨慕極了。而松鼠的尾巴卻很短,兔子經常嘲笑松鼠,說:"你看你那尾巴,短短的,多難看!你看我的尾巴,多漂亮!”說著,還驕傲的甩著尾巴。松鼠卻每次都保持沉默。
有一次,兔子又開始炫耀自己了:“你們看我的尾巴,肯定很羨慕吧!那我就讓你們摸一摸吧!不過,沒次摸要輕輕的摸,而且要交一百塊錢。”兔子看到松鼠來了,對松鼠指指點點:“你那種尾巴,多難看!難怪你沒朋友,他們都嫌你長的丑。。。。。。”她還沒說完,松鼠就走了。
冬天快到了,所有的動物們都在為過冬儲存食物了。松鼠也不例外,她整天忙個不停,一會兒尋找松果,一會兒縫棉被。。。。。。
而兔子呢,卻整天吃喝玩樂,炫耀自己有多漂亮,一點事都不做。狐貍勸她:“快為冬天做準備吧,冬天的時候,你沒東西吃,會被餓死的!”兔子卻說:“以前過冬,別人都給我東西吃,讓我住他們家,我有什么可擔心的!以前怎么過的,現在就怎么過唄!”說著有開始對一群小鳥炫耀自己長長的尾巴是多么的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