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踏青詩句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踏青詩句范文1
1、《不完美的她》以完全的女性視角,將獨立女性的方方面面多元化呈現,并且摒棄掉一部分女性題材劇里“男性庇佑其成長”的內核,去“虛”留“實”。
2、將人格到情感都絕對獨立的女性作為視角,通過劇中女性角色堅定護所愛,不放棄希望與光的性格表達傳遞女性偉大力量,打破命運刻板化極限的同時探照內心感動眾人。
(來源:文章屋網 )
踏青詩句范文2
焦慮發作的頻次和充電樁密度密切相關――打開APP,發現充電樁就分布在自己附近,那懸著的心落地的感覺,如同手機依賴癥“患者”找到了充電寶。
作為深圳聚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賈雪峰的“里程焦慮”轉化為了充電樁團隊踏實建樁的實實在在的壓力。身處一個稚嫩的、快速發展但高度依賴政策的行業,他心中懷有詩和遠方;但更現實的,是讓聚電在新能源汽車的風口中站穩腳跟,“聚電并非撈金者,不做一錘子買賣。賭上身家,賭上個人信譽,召集來一幫合伙人,不是要秀情懷,只希望能在良好的政策之下,在健康的產業環境之中,把聚電的品牌立起來,立下去。”
扎入一個不太熱門的行業
聚電將自己定位為新能源汽車綜合服務商。它擁有幾個國內“第一”。比如第一款真正具備遠程通訊、預約和支付功能的充電樁;第一個用于電動汽車充電位置查找、預約、支付和管理的手機App“聚電樁”,這些又構成了國內第一個針對社會運營需求的電動汽車充電及運營管理系統。
創下諸多“第一”,也得益于聚電入局較早。2012年年底,全國大概有不到3萬輛新能源汽車,其中80%是公交車。
就在那時,賈雪峰動了進入新能源汽車服務業的念頭。他之前的身份是投資人,關注新能源和制造業;之后,他決定親涉創業江湖。選了一個別人還沒準備進入的行業,希望能在一個相對冷門的領域做到最好。
當時媒體對業態的描述是:新能源汽車雷聲大、雨點小,雖然政策很熱,但是市場很冷。賈雪峰坦言,自己并未奢望折騰出一個巨頭公司,他只是覺得,電動汽車要發展,繞不開充電設備。可以說,它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
如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玩家已經越來越多。根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8.32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33.2萬輛,與2014年相比增長317.06%。
公司越做越“重”
賈雪峰借用了一個比喻:創業像是大清早開車出門,何時踩油門何時打轉向無法預判,但是目的地和大方向是確定的。 賈雪峰
一開始,聚電只想給合作伙伴做配套服務,覺得做好宣傳運營,應該也沒太多成本;后來發現“想得太簡單”,就決定自己開發系統和軟件;可是這就好比你開發出了一套安卓系統,但滿大街都是大哥大,不得已,得建生產線,自己做硬件。
在賈雪峰之前的創業藍圖里,開工廠生產充電樁這件事,完全沒有列入計劃之內。他以投資人的身份走訪過一些工廠,看到過那些轟隆隆的機器,但從未深究開座工廠有何門道。但形勢的發展變化,總會把人推到舒適區之外。
“我比較擅長從1到N。”創業讓人對自己的認識更加深刻。賈雪峰的微博名字叫“賈三變”,這是一種調侃,或許也是對自己的提醒。
當年他“客串”產品經理,把程序員折磨得夠嗆。“我的想法天馬行空,一日多變;如果我直接面對的就是開發人員,他會很困惑。那段時間程序員兄弟們的幸福指數很低。”后來賈雪峰才知道,開發產品,需要專業的產品經理來對接需求。
做硬件設備生產也是這樣。他不懂,那就得找懂的人,“把山頭的山大王找到”。而對創業公司來說,找人總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要足夠優秀,在某一領域非常擅長,而且他還必須認同你的創業理念,和公司“三觀”相符,氣質相合;他還得有檔期,愿意加入;在與你一拍即合之后,還能夠和你“相濡以沫”……
賈雪峰調整自己的角色,尋找靠譜的人放在最適合他的位置,去做公司內部的協調者,“哪怕是老板,也別做不該做的事”。
從最開始“輕飄飄”做軟件開發,到后來投資建廠,到如今在各地布局充電站,再到涉足電動汽車銷售領域……賈雪峰說,聚電做成了一家重資產企業。
目前,聚電在全國自建了2?600余個充電樁。
服務不應成為最大“包袱”
根據此前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到2020年,應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2016年1月1日,最新修訂的電動汽車充電接口及通信協議等5項國家標準正式實施。
媒體形容,“充電樁大戰一觸即發。”但就目前來說,提供充電運營服務,還是有點“吃力不討好”。
賣充電樁硬件倒已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但聚電真正想做的,是服務,是運營。先不說賺錢了,要把充電樁落地,就得砸錢。賈雪峰說,給小區、寫字樓做用電擴容,成本動輒上百萬,這筆錢按理說該由小區業主、物業或者電力供應部門出,但人家沒這個動力;最積極的,就是企業。
如果充電樁有穩定使用方,收益就能看得見。但是,“建充電站,國家會給補貼;但運營充電站,各地對服務費有明確限制。”企業若想通過充電服務賺錢,就得賺服務費和電費之間的差價。電費是波動的,服務費的天花板是定死的,在這個相對局限的空間內,掘金難度頗高。
“個人認為,真正應該補貼的,不是建設,而是使用。”賈雪峰一直在思考“補貼”問題:能不能直接補貼用戶,這樣用戶對充電運營服務費和電價的敏感度就會降低;或者干脆放開服務費,讓市場來定價,讓行業能賺錢,吸引更多進入者。
目前通行的做法是,企業從其他業務中獲取利潤,來貼補充電樁運營。“大家都在兜圈子。”賈雪峰坦言,他們最想做的充電服務,如今反而成了最大“包袱”。但是,他又強調,做服務商,這一點,聚電不會變。
賭上身家不是為了秀情懷
聚電的發展,和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緊緊捆綁在一起。他們正在做的,就是試圖將更多潛在車主,變成電動車的真正用戶,并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用車體驗。
作為行業中的游泳者,賈雪峰知道水溫涼熱,也知道前方的暗礁淺灘。他呼吁補貼政策的變革,不僅在充電服務,也在新能源汽車本身。他建議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分散到對汽車的使用周期中去,降低車主用車成本,而非直接補貼汽車購買這一行為。“這樣,造車企業才真正有動力,造出一款質量過硬且用戶買得起的車,用戶也愿意長時間使用新能源車。”
賈雪峰心里有著許多擔心。他擔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貼補政策逐漸退坡之后,新能源汽車發展后續動力不足;他擔心“重賞之下,各顯其能”,而一旦企業忽視質量品控,行業出現安全事故,就足以讓這本就認知度不高的市場遭受巨大打擊……
“每一行有每一行的焦慮。”如今賈雪峰經常出席各類新能源論壇,闡述他對行業的看法。他并不大喜歡“拋頭露面”。賈雪峰說,為了創業,不得不把自己扮成一只“孔雀”。
踏青詩句范文3
(河南大學外語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摘 要】通過文本細讀,試用熱奈特的敘事理論從敘事時距的角度來分析美國作家桑塔格的歷史小說《火山情人》,讓讀者體會到桑塔格的歷史片斷轉換的鮮活場景,把歷史的記憶幻化為場景的流動。
關鍵詞 蘇珊·桑塔格;《火山情人》;敘事時距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桑塔格新歷史主義書寫研究”(2015-QN-358);河南大學科研基金項目 (2013YBRW018)。
作者簡介:劉寧寧(1983—),博士研究生,河南大學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
桑塔格的小說重視變幻的敘事時距的技巧運用。敘事時距是指事件發生所花費的時間與小說敘述文本所占用的空間之間的關系。《敘事話語》中,熱奈特把時距分為四種形式的敘事運動:包括兩個極端運動(停頓與省略)及兩個中間運動(場景與概要);所有這四種敘事運動指示著小說的敘事速度,最大的速度是省略,最小的是描述性的停頓。下面的公式可以較好地概括這四個運動的時間價值,其中NT指敘事時間,ST指故事時間:
省略:NT=0, ST=n. 故:NT<∞ST
概要:NT<ST
場景:NT=ST
停頓:NT=n, ST=0. 故:NT∞>ST;①
這里> 意為長于
< 意為短于
∞ 意為無限
省略也叫省敘,是指時間省略,從時間觀點上,它分析的是被省略的故事時間,包括確定省略與非確定省略。如第二部分的開頭,“歡樂的時刻四年后終于來了”②,正是爵士第一任妻子凱瑟琳去世四年后愛瑪作為“歡樂”的元素進入了爵士的生活,這是確定省略;另一方面,如維蘇威火山的噴發與法國革命等均為非確定省略,只是未加限定含糊地說“很久以后”、“很多年后”諸如此類的時間狀語。此外,從形式觀點上,小說中出現了很多明確省略和暗含省略。前者直接說明省略的時間(確定或非確定),看似簡練的一句或幾句概述,“四年后他和凱瑟琳回到英國,在那又呆了近一年”②或“三十七年來,我都生活在那些粗暴而無節制的人民當中”②,實則這是小說敘述的一種修辭省略,它讓敘述產生一種空白感、缺陷感,同時也變換了敘事節奏,省略了情節的停頓。暗含省略則是“一種在文本中未加聲明,讀者只能憑借某個年代空白或敘述中斷演推出來的省略”①。《火山情人》是一部歷史小說,所以小說故事及情節的發展是根據時間順序來安排的:從1772年的首次回國省親,1776年的第二次省親,1782年第一任妻子去世,1786年第二任妻子到來,1789年法國革命,1791年與愛瑪結婚,1798年英雄尼爾森登場,一直到1803年爵士的逝世,根據這個時序,桑塔格讓文本從一個時期跳躍到另一個時期,這些敘事文本當中出現了很多完全靜默無聲的省略,而以上時間點的確定,就是靠讀者根據小說的上下文的敘事才能得以推斷。這種省略加速了情節發展,同時也反映出歷史的斷裂碎片,折射出不同人的辛酸困苦。
在四種敘事運動中,概要在敘事節奏上僅次于省略,它“沒有言行細節,用幾段或幾頁敘述好幾天、好幾個月或好幾年的生活”①。小說傳統中,不大影響情節發展的細碎事件往往概化,而極大影響情節發展的轉折點或部分則分星擘兩地以場景陳現;一般來說,概要是兩個場景間最通常的過渡,與場景相互映襯背景,成為小說敘事的最佳結締組織,可以說,小說敘事的基本節奏就是通過概要與場景的交替來確定的。對文本故事時間的“濃縮”或“壓縮”能達到加快速敘事速度的效果,同時也恰如其分地展示故事的背景信息,并承上啟下,起到連接不同場景的作用。小說在第一部分主人公首次探親結束后有這樣一小段話:“在英國九個月的休假已使他那張瘦削的臉恢復了昔日那種討人喜歡的奶白色,那雙修長的音樂家的手上被暴曬起的傷痕也變白了。”②簡練的兩句話卻深含了爵士九個來月回國省親的吃喝拉撒睡,行動坐臥走,即概括了概要敘事內的背景信息,又揭示了那不勒斯的艱辛痛楚及倫敦的養尊處優。《火山情人》自然離不開對火山爆發的描寫:“1766,1767,1777…1779,一次更比一次噴發得厲害。每發生一次都進一步向人們清楚地預示了災難的前景,這次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②每次爆發簡化概要,如數家珍,愈演愈烈,同時它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也預兆著激情中的“情人”愈陷愈深。正如小說中所說的那樣:“火山造成破壞的同時也毀掉了自己;人們的激情會消失,作為激情的象征,火山也會死亡。”②此處的概要敘事其功能就在于去展現背景信息,由此來促使小說的戲劇。
所謂場景敘事,是指故事時間與敘事時間吻合的敘事運動,其中的事件被毫無刪節地詳盡描寫,給讀者一種親臨其境的真實感。據熱奈特所言,最純場景敘事是對話,它實現了故事與敘事時間的對等;當然,對事件的詳實描寫也屬于場景敘事。《火山情人》中最典型的詳盡場景莫過于火山爆發,在小說中出現了很多次。1779年5月,主人公爵士帶著仆人爬上維蘇威火山,來欣賞火山的壯觀噴發:“他們步履穩健地迂回前進,以避開熔巖流,避免被濃煙擊退,并繼續向上爬,突然風向變了,把滾滾的硫磺氣噴射到他們的臉上。那種讓人眩目,讓人窒息的濃煙在身邊回旋,堵住了下山的路……”②這里的危險場景描寫可謂不厭其詳,給讀者一種置身其中的感覺,仿佛自己也戰戰兢兢與爵士一起亦步亦趨攀登這座“激情四射”的致命火山。火山在小說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形象,主人公爵士迷戀火山及火山化石勝過其妻,而女主人公愛瑪,這個火山情人,卻深愛著英雄尼爾森。他們的激情就如火山一般,激情所至即是自己的墳場,“每次維蘇威火山爆發之后,山頂都要被削掉一部分。它變鈍,變小,變得更加荒涼”。②
如上文所述,與省略相比,停頓是兩個極端敘事運動中速度最小的,其中,故事時間停滯,敘事時間無限延伸。在《火山情人》中出現兩類停頓:描寫停頓及評論停頓;桑塔格運用很多比喻來描寫當時意大利半島一觸即發的危險局勢。表面上,這種描寫停頓打破了線性時間,減緩了故事發展,但實際上,這正是停頓的功能所在。作者的目的是借以介紹自然環境,來襯托社會現狀:維蘇威火山要噴發,法國大革命要爆發,自然與歷史產生了共鳴。另外,小說中不時出現大段大段的有關歷史、現狀及收藏的討論與分析。運用這些評論停頓,桑塔格融入文本大量的自我意識,小說成了她評論的載體,這些植入文本的自我聲音選擇性的中斷故事,縈繞穿梭于歷史與現實。“歷史”不再是大寫的,它成了一個虛構的空間,任由她注入對現實的個人化的生命體驗,賦予主體心靈以最大限度的自由。
正如桑塔格本人在小說所說的那樣,“人們必須保持敘事的正確速度,正如人們必須同打破后重新修復的波特蘭花瓶保持正確的距離一樣。放慢一點,或者作更深入的思索,人們必然會發現他的錯誤。說快點,只談主要的—它也就過去了。”②桑塔格根據歷史,但又不拘泥于歷史,在她的筆下,歷史只是當下事件的碎片,是放置事件與人物的容器。在跳躍的敘事中,她打斷了非敘述的歷史,把歷史的片斷轉換成一個又一個鮮活的場景,把歷史的記憶幻化為場景的流動。
在她著名的《反對闡釋》中,桑塔格強調,藝術中重要的是風格,而不是內容,是敘事,而不是故事本身。毫無疑問,桑塔格用獨特的敘事藝術造就了這部歷史小說,不是歷史成就了小說,而是敘事成就了歷史,賦予歷史新激情與新感覺。運用上述的敘事策略,桑塔格不僅展示給讀者鮮明生動的人物描寫,更重要的是,把她敏感的思維神經觸及到遙遠陌生的歷史,用現實激活歷史,用歷史審視現實,從全新的精神層面讓讀者獲取對塵封歷史的一種新感受。
參考文獻
[1]Genette, Gerard. Narrative Discourse. Trans. Jane E. Lewin[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Ltd, 1980.
[2]Rimmon-Kenan, Shlomith. Narrative Fiction: Contemporary Poetics[M]. London and New York: Methuen, 1983.
[3]Sontag, Susan. The Volcano Lover[M]. New York: Farrar Straus Giroux, 1992.
[4]熱奈特,熱拉爾.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M].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5]熱拉爾·熱奈特.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M].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6]桑塔格,蘇珊.反對闡釋[M].程巍,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7]王秋海.重構現實主義——解讀桑塔格的《火山情人》[J].外國文學,2005(1):28-32.
[8]王予霞.文化詩學視野中的《火山情人》[J].外國文學評論,2002(4):37-43.
注釋:
①熱奈特,熱拉爾.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M].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踏青詩句范文4
這種敦促春耕的節氣,是怎樣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的呢?應該說這與此前兩天(或一天)的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其實,從歷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跡。原始社會,我們的先民們鉆木取火,火種來之不易,取火的樹種往往因季節變化而不斷變換,因此,改火與換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煙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并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對此,唐代詩人韓的《寒食》詩有生動描寫:"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由于寒食節期間禁止生火做飯,就需準備一些事先做好的熟食(即冷食),以備禁火期間食用,相沿成習,遂成寒食風俗。寒食節期間的食品,在北方,主要有以面粉做成蒸餅,上附紅棗并捏成燕子形狀的"子推燕";有用梗米及麥芽糖調制成的醴酪。在南方,主要有油炸至金黃色近似今日點心的環餅;有用糯米與雀麥草汁舂合而成,以棗泥或豆沙為餡料的蒸食--青白團子。此外,鴨蛋、棗糕、杏仁粥、凍豬肉、凍魚肉,也是寒食節常用的食品。
寒食節期間的習俗,除了禁火冷食,還有后來成為清明節主要內容的祭掃墳墓。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上古時候,家中有人去世時,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墳丘標志,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后來在挖墓坑時還筑起墳丘,將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質上的依托。戰國時期,墓祭之風逐漸濃厚起來。
秦漢時代,祭掃墳墓的風氣更盛。據《漢書》記載,大臣嚴延年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定期還鄉祭掃墓地。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由于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詩人們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韋應物有詩句說:"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白居易也有詩句說:"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朝廷鑒于民間寒食、清明并舉已相沿成習,就以官方文書的形式正式規定,清明到來時,可以與寒食節一起放假。這項規定距今已經1200多年,說明從那時起清明開始具有某種國家法定節日的色彩。
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由附屬于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這不僅表現在上墳掃墓等儀式多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蕩秋千等,也都被清明節收歸所有了。
踏青詩句范文5
蘇洲市高新區通安實驗小學 四(3)楊雪依
春姑娘悄悄地向我們走來了,陽光燦爛、風和日麗的一天,我和爺爺興高采烈地去田間踏青。
田野的空氣十二分的清新。路邊的小草爭先恐后地伸出嫩嫩的小手,向我們招手示意,“歡迎!歡迎!歡迎你們的到來。”在這綠色的“地毯”中,開放著五顏六色的野花,一簇簇、一叢叢、一朵朵。有白的、黃的、紅的、綠的,爭奇斗妍,美麗極了。
“爺爺快看!那遠處一大片黃色的是什么呀?”我邊指邊叫了起來。咱倆走過去一看,喔!原來是菜花地,金黃色的菜花中間,一只只斑斕色彩的蝴蝶展開雙翅翩翩起舞,迷人極了!
踏青詩句范文6
古時踏青從立春那天就揭開序幕,到野外嬉戲玩樂,認為這樣既可消災驅邪,又能健身壯體。《歲華紀麗譜》就記載有“二月二日踏青節,群人游賞散四郊”的詩句,說的就是陰歷二月春游的盛況。到了魏晉時,在“上巳節”即農歷三月三日,也就是清明前后,人們在這天要到水邊舉行一種叫做“祓禊”的儀式,人們聚在水邊沐浴、熏身,用各種草藥擦洗全身,以水除垢祛病。晉代詩人張華的《后園會》詩中就說明了這一點:“陽氣清明,膏澤流盈;習習祥風,啟滯導生;禽鳥逸豫,桑麻滋榮;纖條披綠,翠華含英。” 隨著時代的演進,“祓禊”已漸消逝,到郊野尋芳探勝的習俗則延續下來。
在唐代,春游踏青頗為流行,好友相邀到郊外游賞春色美景,或攜酒相聚而飲,或探訪名園,或放風箏。曾任翰林學士的詩人王涯在《春游曲二首》中寫道:“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這首詩為春天勾勒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卷。“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是杜甫筆下長安城郊曲江風景區踏青的盛景。
宋代后,踏青春游愈加盛行。詩人王令就以《春游》為題,賦詩一首:“春城兒女縱春游,醉倚樓臺笑上樓。滿眼落花多少意,若何無個解春愁。”通篇詩人在盛與衰、熱鬧與孤獨、歡樂與悲愁的對比中,把由春游而產生的獨特感受意味深長地寫了出來。詩人陸游春天到郊外踏青,也寫下了令人心曠神怡的《山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廓,水漲江流近驛亭。客鬢不如堤上柳,數枝春動又青青。”短短四句,詩人踏青時的所見所聞便躍然紙上。
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有一年踏青,看到蝶飛鳥鳴,隨口吟出一首《春詞》:“春風、春暖、春日、春長。春天蒼蒼,春水漾漾。春萌萌,春濃濃,滿園春花開放。門庭春柳碧翠,階前春草芬芳,春鳥啼遍春堂……”全文46句,句內卻嵌入了54個“春”字,自然流暢,回味無窮,可謂描盡踏青時的美好風光。清代吳友如《清明節放風箏》詩云:“只憑風力健,不假羽毛豐,紅線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就是清明民間體育娛樂活動的寫照。
白居易《春游》詩:“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癡人。”這是頗有科學道理的。常言道,一年之計在于春。在迷人的春天,陽光明媚,芳草凄凄,繁花似錦,置身于其間,可陶冶情趣,對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所引起的氣機紊亂狀態也能有所改善,疲乏憂愁也將如縷縷柳絮隨風而去……
春游活動,還可以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游山玩水一方面可觀賞大自然的美景,使人心曠神怡;另一方面爬山涉水又可以使呼吸、循環系統得到鍛煉,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使血脈通暢,還能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增進食欲。對于體質差、活動少的慢性病患者,由于春天氣溫回升,皮膚血管擴張,血液循環旺盛,腦部的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又因氣候冷熱適度,大腦不再受冷刺激而興奮,所以常容易感到乏力,昏昏欲睡,精神不振,稱之為“春困”。開展春游活動,到外面去走走,呼吸新鮮空氣,克服“春困”。在山中、湖畔、海濱、噴泉、瀑布附近,以及廣闊的原野上,空氣中有大量負離子。負離子又被稱為“空氣維生素”,它進入人體后,可以調節大腦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提高人體抵抗力,還可以消除疲勞,振奮精神,并具有鎮痛、鎮靜、鎮咳平喘、降血壓等功效,對于高血壓、氣喘病、關節炎都有治療作用。所以,慢性病患者也要珍惜春天大好時光,參加春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