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浙江省高考作文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浙江省高考作文范文1
閱讀下面這段文字,根據要求寫作文。(60分)
只有向自己提出偉大的目標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為之奮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俄]加里寧
我愿生生世世為人,只做蕓蕓眾生中的一個……只要能愛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愿。
――倉央嘉措
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要求: (1) 角度自選,觀點自定,題目自擬。(2) 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
(3) 不得少于800字。(4) 不得抄襲、套作。
【命題意圖】
這個題目意在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態度,對人生做出自己的個性選擇,寫出有個性、有創意的文章。寫作時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命題指向,準確地審題立意。
【寫作立意】
材料中兩句話分別指向不同的人生選擇、生活態度。加里寧的話告訴我們,人要有點偉大的目標,并且要為這個目標奮斗。倉央嘉措的話告訴我們,我們作為蕓蕓眾生中的一個,有時候可以對自己放低一點要求,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覺得坦然安心就可以。
因為題目要求角度自選,所以寫作時,可以以一則材料的含義為主、兼顧另一則,也可以單獨對其中一則材料進行議論、分析。當然相對來說,兩則兼顧的立意會更辯證些。比如,有偉大的目標并為之奮斗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普通人只要心遂所愿也可以;或者反之談平凡人為自己的小小目標而努力是幸福的,但如果所有人都如此,社會的進步就會變緩,所以還是需要有人為偉大的目標而奮斗。
【評分標準】
兼顧兩則材料,主題清晰,層次清楚,語言有特色,得分在54分以上。
從單個角度出發立意,文章材料新穎,層次清楚,闡釋具體,見解深刻,得49―54分。
從單個角度出發立意,主題清晰,層次清楚,但材料不夠新穎,或見解不夠深刻,語言較平淡,得42―48分。
浙江省高考作文范文2
6月7日,浙江省語文高考作文題目公布,題目可謂與時俱進,聚焦當前產業資本最前沿。浙江的作文題為:網上購物、視頻聊天等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普及。有人預言,以后只要裝一個虛擬世界的設備,就可以足不出戶感受虛擬世界的真實場景……
當虛擬世界里的“虛擬”,越來越成為現實世界里的“現實”,你是選擇擁抱這個世界,還是可以遠離他或者保持適當的距離?我們怎么看這一現象呢?應該是接受,還是拒絕,或者是跟它保持一定的距離?根據材料作文,題目自擬。
外界對這一題目有所擔憂:埋頭備考的考生,對虛擬現實是否了解,會不會一下子看懵了?澎湃新聞(thepaper.cn)記者采訪了一位考生家長,對方異常輕松:現在的孩子都愛玩手機,不了解都難啊。
前述考生家長稱,高考作文能出這樣的題目,是浙江的進步,讓語文作文走到了科技熱點的中心。
不過有些家長就茫然了。據浙江在線報道,在杭州高級中學門口,不少家長聽到孩子的匯報后,發出疑問:“VR、虛擬,這都是些什么啊?會不會跑題了?”
對于投資界來說,VR并不陌生,今年甚至可以稱為VR元年。以2014年Facebook 20億美元收購Oculus為標志,VR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商業化普及化的浪潮。無論是國外的科技公司,還是國內的公司,都在積極布局的VR領域。目前,谷歌、蘋果、亞馬遜、微軟、索尼、三星等都擁有VR的完整團隊,更有230多家像Meta,the Void,Atheer,Lytro和8i這樣的公司為VR創造硬件和內容。
國內方面,今4月份,阿里巴巴就曾放出了一段淘寶buy+視頻,表明會做VR購物。
不過,從目前阿里巴巴的布局和VR技術上的發展來看,要實現視頻中描述的一切,恐怕還需要大家等待一些日子。
VR主要有三個特性: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目前,人們更習慣“戴眼鏡”來體驗VR,側重強調體驗VR的“沉浸性”。而交互性、想象性,指的是人們不止能“看或聽”內容,還能和內容產生互動,甚至產生想象。目前來看,這方面人們談論得比較少,開發的進展也不盡如人意。
浙江省高考作文范文3
【教育信條】珍惜與學生結緣的機會,為他們的未來幸福著色。
雖然與張秋達老師未曾謀面,但是因為經常讀他的論文,所以對他在語文教學上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對語文教學的一些獨到見解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作文教學是張秋達老師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中較為關注的一個方面,在多年的實踐和思考中,張老師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作文觀。
張秋達老師的作文觀可以用“自我的表達和表達的自我”來概括。所謂“自我的表達”,是指作文是對自我的表達,即說自己的話,說出自己獨特性的個人情感和思想,它強調作文的對象應該是自我的情感與思想。與此不同的是,“表達的自我”強調的是寫作應該體現屬于“我”的獨特的表達。基于這樣的作文觀,張老師認為,作文訓練不能停留在字、詞、句、段,語法、修辭、邏輯等的訓練上,也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審題、立意、構思能力的訓練,而是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獨特的個人情感和思想通過恰當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實現課程標準提出的“創造性的表述”的目標。
一、自我的表達
張秋達老師認為,作文教學強調“自我的表達”具有多方面的意義。首先,它能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話,實現“感情真摯,思想健康”的作文理念。當前,一些人的社會價值觀存在著誤區,并對青少年產生了影響。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學校、社會都有責任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情感。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有責任,也應該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而不是消極避讓。作家鄭淵潔說:“如果一個國家的孩子說成人話,辦成人事,那個國家的成人就會說孩子話,辦孩子事。”教育一定樹立“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的觀念,引導學生說“自己”的話。其次,它有助于學生砥礪感知世界的細膩之心,并將之內化為自己的作文能力。每個人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外在的自我,一個是內在的自我。作文需要學生用內在世界的細膩和敏感的心來體悟、來表達對自然、對他人和對內在世界的情感和思想。就如著名作家張潔說的:“人和人的眼睛是不同的,每個人的瞳孔,實際上是長在自己的心靈上,他們只能看見各自心靈所給予的那個界限之內的東西。”倡導“自我的表達”,能讓學生通過思考的頭腦、發現的眼睛,發現自己內在的情感、內在的思想。
明確了“自我的表達”的意義之后,張秋達老師還探討了“自我的表達”實現的途徑。一是要樹立“作文應是表達內在世界”的理念。張老師認為,作文一定要打通學生與生活的“隔”,回歸本真。而這需要教師在日常作文指導中轉變觀念,改變過去那種重模式,講技巧,分門別類,反復操練,將文章結構、章法練就成酷似八股文的起承轉合的做法,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感悟自我、自然和社會。但是,表達生活不是照搬生活、復制生活,而是需要選擇和提煉,就像孫紹振老師所說的:“原生的生活和原生的感情都要經過想象的擴張、凝聚和提煉才能轉化生成文章。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原生的嬉笑怒罵,才會超越粗魯的喧囂,升華為個性化的文采、情采和智采。”所以作文教學必須引導學生“表達內在世界”。二是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作文的深度,取決于學生思維的深度。缺乏理性思維的人,是不可能寫出認知深刻、見解獨到、充滿個性的作文的。張老師認為,當前偽“文化散文”依然盛行,許多學生追求美麗辭藻的堆砌,忽視思維的拓展。然而,透過堆砌的辭藻,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一具美麗的軀殼,見不到精神的生成。缺乏思維的文章不可能具有生命力,很容易淪落為文字的游戲;失去思維的生成,學生也容易喪失寫作的內在動力。因此,在寫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辯證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對此,張老師認為,教師需要從僵化的思維中走出來,積極地開啟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的思想自由地飛翔,讓他們敢想敢寫敢歌敢哭,用自己的筆寫出自己的心靈世界。三是要借鑒他人經驗,尋覓培養的契機。張老師特別重視黎錦熙先生所推崇的“設計教學法”、袁衛星老師倡導的“專題式語文學習”和王棟生老師十分注重的“寫作情景創設”。這些方法都有助于教師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激活學生沉睡的感情,促使學生進行“自我的表達”。
二、表達的自我
同樣,張秋達老師認為倡導“表達的自我”對學生寫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力避“套話作文”,使作文在“質樸中見光輝”。“套話作文”的主要特征是材料熟爛化(總是選用歷史文化名人)、結構模式化(用三段歷史文化名人的事跡作為主體)、主題平面化(局限在一個淺顯的平面上而不作開掘)。它從根本上說是有悖于語文教學規律的,也是近年來的高考作文閱卷著力打擊的。這可以說是學生作文一定要有“表達的自我”的一個原因。另外,雖然說質樸是作文的最高境界(很多時候表達上的無技巧恰恰勝過刻意的技巧上的追求),但是,質樸為文也不能走極端。在考場作文中,不能一味追求樸素,要有亮點意識,要有獨特的表達,正如何永康教授說的:“高考作文必須有光輝。沒有太陽,應該有個月亮;沒有月亮,總得有個星星;沒有星星,總得有個螢火蟲吧!如果連螢火蟲都沒有,那就只能在基礎等級徘徊了。”
浙江省高考作文范文4
盧八妹,浙江省新昌縣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語文教研員。多次擔任稽陽(即“稽陽教育聯誼會”,1991年5月3日成立,首批會員有春暉中學、嵊縣中學、新昌中學、浦江中學、諸暨中學等五所省重點中學)聯考主命題工作,在研究高考命題方面實戰經驗豐富,頗有心得。
200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是新材料作文,或說命意作文。浙江高考卷自2004年自主命題開始,還是第一次出現命意作文。從本質上講,命意作文脫胎于材料作文,但又不限制文體,同時保持了話題作文的“三自”開放性,相對于老材料作文,它更具靈活性、新鮮性與開放性,也更能發揮考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因為作文之“意”得從材料中出,相比前幾年的話題作文,則給考生設置了一些無形的障礙。筆者認為要寫好這篇文章,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審清材料的限制因素。作文要求“根據歌詞所表達的主旨”,那么,歌詞的主旨是什么呢?要確定這一點并不難,因為歌詞中有一句歸結性的句子,這個句子就是“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因此,抓住了這一句,也就抓住了歌詞的主旨。但是歌詞中這一表達主旨的句子并不是非常直白的,而是一個含有比喻的句子,因此,弄清其中比喻的含義至關重要。一般人看到“葉”和“根”這兩個字在一起,往往就會想到“葉落歸根”的情景,但“葉落歸根”中的“葉”,一般只指那些在秋冬季節所飄落的“枯葉”,而這里的“葉”,卻是春天里的“綠葉”,是充滿生機活力的,而且也不是“歸根”的“落葉”,而是離開“根”要飄向遠方的“綠葉”。那么這樣的“綠葉”對“根”會懷有怎樣一種“情意”呢?我們知道,“綠葉”的一部分營養是由“根”所輸送的,“根”與“綠葉”的關系就是養育與被養育的關系,而被養育者對養育者總是懷有深深的感恩之心的,當被養育者要“告別”養育者的時候,必然會產生飽含著濃濃感恩的依戀之情。如此,我們就明白了歌詞中主旨句的寓意。應該說這個題目對廣大考生而言并不太難,從立意上講是比較好把握的。但須注意,要從材料中提煉觀點而不是話題。如有的考生只從材料中引出話題“情意”,以致漫無邊際地寫“情意”,比如朋友之間的互相關心,陌路人之間的善意微笑等,這就與材料中的“感恩”有了距離,因為它們都脫離了“綠葉與根”的關系。只有審清材料中的限制因素,才能保證不偏題不跑題。
第二,拓展材料中的未限制空間。雖要求“根據歌詞所表達的主旨”作文,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來構思。審題時可從綠葉與根的辯證關系入手:根滋養撫育綠葉,綠葉才得以蔥綠昌茂;綠葉心懷感恩,縱使飄零一生,也眷戀著根的呵護之情。根作用于綠葉,將水和無機鹽輸送給綠葉;綠葉反作用于根,通過光合作用將制造的有機物輸送給根,反哺給根。考慮到這點,考生自然會聯想到養育我們成長的家和父母,教育我們成長的母校和老師,在即將告別家和父母,或告別母校與老師去遠行時,一定也會深懷感恩、依戀之情,故應該會有很多考生提煉出“感恩”“回報”的觀點,寫“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愛戴”“常回家看看”等等;我們也可抓住歌詞中的“無論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始終投向你,如果我在風中歌唱,那歌聲也是為著你”,而從“游子對故土的感激眷戀”“華僑對國家的回報感恩”著筆,也是可以的;如有考生能超越“感恩”,從材料中進一步品出根與綠葉的延續性關系,將個體心理上升為一種群體情感――“鄉愁的文化心理”,則更能寫出一定的思想深度。總之,只有拓展了作文中的未限制空間,才能在這個空間縱橫馳騁。
第三,選擇適合自己寫的題材與優勢文體。作文要求中說:“可以寫自己的經歷、感受和見解,可以講述自己身邊的故事,也可以發表評論。”就內容主旨上講,考生如有廣博的知識面、發散性的思維和日常積累的功力,就可以寫出立意較高的文章。其實,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三專題“月是故鄉明”給考生提供了很好的范文,考生如能想到其問的有關課文,如《我心歸去》《鄉土情結》《前方》等,并將相關情節和其間引用的詩文自然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則將加大得高分的可能性。就文體上講,擅長感性思維、長于細膩描寫的考生可選擇記敘文;擅長理性思維、長于議論思辨的考生則可選擇議論文。但要有鮮明的文體意識和集中的行文意識,記敘文就是記敘文,議論文就是議論文;記敘不能東拉西扯,議論不能面面俱到。只有選擇了適當的題材和優勢文體,才能在考試中發揮自己的潛力,做到游刃有余。
浙江省高考作文范文5
浙江省特級教師
全國外國語學校優秀教師
2008年英語卷的題型和難度估計都不會變 2007年,浙江省教育考試研究院有關工作人員曾到我校調研,認為高考題型應具有連續性,再加上2008年的考生是使用舊教材的最后一屆學生,題型的改變更應慎重。因此我個人認為,2008年浙江卷題型不變,難度與2007年基本持平。
完型填空:千萬不能忽略敘事類的文章關注近義詞之間的區別
完型填空的選文一般分為敘事類和夾敘夾議類兩種。備考時,同學們經常練習的是夾敘夾議類的文章,但千萬不要忽略敘事類的文章。在敘事類的文章中,事物發展的邏輯性很強,設置空格處往往又涉及很多細節,只要填錯一處,就有可能造成“一步錯,步步錯”的后果。
完型填空題在選項設置上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干擾項往往是正確選項的近義詞。因此,同學們平時一定要關注近義詞的辨析。比如,同為“堅持”,msist on多用于表示對主張、意見的堅持(如He insists on to keep doingmy first name);persist in多用于表示對行動的堅持(如We persist 1n reformingand opening up)。
“吃透”原文,找準主題句
我發現,一些同學在解答閱讀理解題時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把注
“菜譜”(三)
組織、采訪:張雪花 陸狄英
意力主要放在題目上,而對至關重要的原文內容只是瀏覽一下,做題時依據的往往只是自己對題目的理解和發揮,正確率很低。一定要明確一點,“畦透”原文是解答閱讀理解題的第一要素;一定要切記一點,千萬不能憑空加入自己的觀點,或者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原文。
文章的主題句是窺知文章中心思想的一座“橋梁”,主旨大意題、歸納概括題和中心思想題往往可以直接從主題句中找到答案。可以說,找準主題句是解答閱讀理解題的“法寶”之一。這一點,同學們也要牢記。 試試看,你能找出下面一段文章的主題嗎?
The panda is popular.Stones about the panda m the Washington Zoo arealways front page news and important features on telewsion newscasts.Stuffedpandas are among the most popular toys for children,and panda postcards arealways m demand in zoo gift shops.不難看出,第一句就是主題句,后面的內容都是圍繞這個句子展開的。
10篇文章備戰考場作文準確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
說實在的,商考作文其實并不難寫。我建議,針對浙江卷“半開放”式的書面表達,同學們可以請老師給整理10篇題材較為典型的高考作文,對這10篇文章“咬文嚼字”“字斟旬酌”,細細品味、揣摩,直到把它背熟為止。這樣,不管碰到什么樣的話題,只要靈活運用,應該能寫出比較像樣的文章了。
有的同學喜歡使用復雜的長句,以顯示自己的水平,但對詞匯和語法掌握得又不夠熟練,結果差錯很多,使得分大打折扣。說到底,準確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應在保證準確性的基礎上,使用一些比較復雜的句子和高級的詞匯,給文章增添亮色。
英語學科特邀名師:周道義
浙江省英語特級教師
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
第四屆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學園丁獎獲得者
發2008年浙江卷會在材料和設問上求新,難度可能略高于去年
2008年高考英語浙江卷的總體思路不會有大的變化,題型不變,題量穩定,但在材料選擇和設問上會有新變化,使試卷更具有現代氣息。難度會略高于2007年,尤其是單詞拼寫和閱讀理解這兩部分。
關注單項選擇題的10個考點
單項選擇題必考的10個考點如下:①動詞的時態和語態;②動詞的非謂語形式;③動詞及動詞詞組辨析;④情態動詞;⑤連詞;⑥代詞(尤其是不定代詞);⑦形容詞;⑧副詞;⑨交際用語;⑩冠詞。其中,動詞的用法是考查的重中之重。
另外,從句也是很重要的考查內容,主要落實在對引導詞(關系代詞、關系副詞、連詞等)的考查上。’
‘
例1
Professor James will give us a lecture on Western culture, but whenand where- yet.
A. hash' t been decided
B. haven' t decided
C. isn' t being decided
D. aren' t decided.
解析:本題考查動詞的時態和語態。根據語境和句意,如“尚未決定”及關鍵詞"yet"等信息,可以判斷此處應用動詞的現在完成時態和被動語態。答案為A。
完型填空:首句信息至關重要
完型填空選文以人文類為主,經常以故事的形式出現,引出做A和做事的道理。解題時,一定要注意選文的首句。命題人一般不會在首句設置題目,因此首句很容易被一心急著答題的同學忽略。其實,首句很可能提供了有關事件發生的背景信息,對理解事件的發展和整篇文章至關重要。
選文題材更現代,與人們的實際生活聯系密切
閱讀理解題的難度可能要略高于2007年。其考點主要有歸納主旨大意、追究事實細節、進行推理判斷、演繹深層含義和猜測詞意等,也有如理清邏輯線索、理清時間和空間的順序等題目。
閱讀題的素材大多選自英文原版書籍、英文主流媒體,語料真實地道,題材廣泛,涉及記敘文、應用文、說明文、夾敘夾議等多種類型的文章。備戰2008年高考,要特別關注有關人文關懷(如以人為本的理念)、科技進步(如“嫦娥一號”奔月工程)、運動趣事(如2008年奧運會)、風俗習慣(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教育信息等富于時代感的題材的文章,其他如醫療保健(如醫療改革)、食品衛生、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方面也應多加留意。
動詞是短文改錯考查的重點內容
短文改錯經常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現,重點是考查中國學生常犯的語言錯誤和邏輯錯誤。必考內容涉及動詞(包括時態、語態、非謂語動詞、第三人稱單數等),名詞(單復數、可數不可數),介詞的搭配,副詞與形容詞相互間的誤用以及原級、比較級、最高級的誤用,代詞的指代錯誤等。其中,動詞是考查的重點。
例2
Starting your collection of stamps are easy because they are everywhere.
解析:本句的主語是動名詞(Starting your collection of stamps), 為單數名詞,而不是stamps,故應把are改為is。單詞拼寫:重視那些貌似簡單但容易拼錯的單詞單詞拼寫考查的重點是名詞的單復數、動詞的各種形式以及形容詞或副詞的搭配等知識。
復習時,同學們應該著重關注容易拼錯的單詞、用法上比較高級的詞匯和固定搭配中的關鍵詞等如: accept, make a great discovery, beyond one' spower, out of reach, under control, full of energy,experience,
festival,
furniture,
mwte,
measure,manage, message, receive, return to nonmal, serious,support, traffic ,treasure,wisdom...
值得注意的是,同學們經常關注那些拼寫復雜的詞匯,反而忽略了一些比較簡單卻又容易拼錯的單詞,結果在做題時出現“大意失荊州”的現象。比如famous,dangerous兩個單詞都不復雜,但很多同學往往出于習慣在其后添加e,誤寫成:famouse,dangerouse。
書面表達:值得關注的幾個話題
2008年書面表達將以同學們較為熟悉的內容為話題,還以“半開放”式作文的形式出現。以下幾個話題值得同學們特別關注,并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奧運志愿者”“陽光體育活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西方節日對傳統文化的沖擊”“出國留學問題”“幫助弱勢群體”“社會公德和文明禮貌”“中學生使用手機”等。
名師出題1 Shall western hoIidays be celebrated in China?
近年來,西方節日紛紛登陸我國,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青睞。這種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某種擔憂。某英語報就“Shall western hohdays be celebrated inChina?”為題征文,請你簡要描述這種現象,并闡述你個人的觀點,將文章寄往報社應征。注意:1、文章的開頭已寫好。
2,詞數:100~120(文章的題目和開頭已給出,不計詞數)。
I (don' t) think we shall celebrate western holidays m China...[One possible version]
I don't think we shall celebrate western hohday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estern tiohdays are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Chinese
ryouths. When Christmas or Valentine's Day comes, young people flood into barsand restaurants to celebrate these festivals.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wide spreading of westernholidays is enormous, resulting m youths' recognition of foreign holidays whileforgetting our own culture and roots, which is sure to harm our trathtional valuesin years to come. It's time to take some measures
Fortunately, the Chlnase government has added some trational festivals,such as Tomb-Sweeping Day, Dragon-Boat Festrval and Mid-Autumn Festival, tothe list of our public holidays, thus probably making people aware of our nationalculture and strengthening their sense of national pride.名師出題2 Shall students use mobile phones in high school?
手機已經普及,就連中學生也開始帶手機上學。有學生認為帶手機等非 常方便,也很酷;也有學生主張不應該帶手機進學校,手機會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成績。請你根據自己的理解,給《中學生天地》(高中學習版)的編輯寫信,描述這種現象并表達你的意見。
注意:1、開頭已經寫好。
2、詞數:100~120(開頭部分已給出,不計詞數)。
Dear Editor,
I'm wntang to you to...
Smcerely yours,
Jack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Editor,
I'm writing to you to express my concerns about the using of mobilephones in high school.
Nowadays, mobile phones are widely used; even some high school studentshave one, thinking it cool and eonvement for eommuuication Some others,however, don't think it a must to have a mobile phone. According to them, theyhave so much to do at school and frequent communication with the outside worldmay distract then attention from lessons. They also eomplam they are disturbed when phones nng m classrooms.
Personally, I'm strongly agamst students' using of mobile phones mschools. We know it takes joint efforts to create a quietand ideal atmosphere for studies. Mobile phones,obviously a trouble maker, shall be prohibited mschools, especially in classrooms.
浙江省高考作文范文6
一、農村初中生作文現狀
農村初中學生較多的是在三點一線中度過的,這導致了他們生活經驗貧乏。學生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在作文中就抒發不了真情,但為了完成寫作任務,有的學生只好開始胡編亂造。
為了彌補這種遺憾,教師必須教給學生必要的語言表現的方法,讓學生在想表達自己的情感時,能找到合適的語言,能用自己的手寫自己的心。筆者認為,仿寫是一種極好的途徑。
二、作文仿寫的可行性
創造離不開模仿。那么,初中生呢?他們從蹣跚學步、咿呀學語開始,一直在模仿,一直在等待創造。農村初中學生要能夠熟練運用記憶中的素材,用完整的結構、流暢的語言來生動完美地表現主題往往是非常困難的。初中學生還處于模仿的階段,而且還將一直模仿下去。這些就給作文仿寫提供了理論的可行性。那么,哪些作品可以用來仿寫呢?該如何仿寫呢?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三、仿寫過程的實施
1.仿什么——關于仿寫的內容
初中生的人生閱歷,注定了他的文章不可能也不需要字字珠璣。如果其文章中出現一、二好句,往往就能把閱卷者打動,更能讓閱卷者立刻“窺”到作者的文化積淀和人文素養,給他們留下較佳的第一印象。筆者結合農村初中生的實際,從句子入手,羅列了三點關于學生可以仿寫的內容來源。
(1)仿文言文名句:學精煉
進入初中以來,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比較陌生,也比較枯燥難懂。很多學生對其產生了害怕情緒。學了幾篇課文后,學生也能漸漸感受到文言文的精煉之美“無文能及”。如《左傳》中,僅用了一句話描寫春秋時晉國的國君晉景公死亡事件:“將食,漲,如廁,陷而卒。”作為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文言文名句的精煉。
(2)仿古詩詞佳句:學意境
從識字始,學生就開始接觸古詩詞佳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種凄美的意境早就滲透在學生的思想深處。一讀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它的曠達與孤寂感覺瞬間彌漫,縈繞在學生的周圍。中國有如此深厚的古詩詞積淀,何不讓學生靜靜地品味、模仿、捕捉身邊的這種美呢?
(3)仿現代文好句:學遣詞
學生的課外閱讀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各種各樣的讀物充斥在學生的視野內。不管是哪種,如果能夠有意識地積累文章中出現的那些好句,感受它的遣詞,欣賞它的句式,再將它們用在自己的文章里,也就有可能出現“畫龍點睛”的效果。
就近看看我們的教材,每冊20篇左右的現代佳作,足夠我們模仿。教師需要在平時不斷指引學生去發現、感悟課文中的好句,多多在課堂上仿寫,給學生嘗試練習的機會。
2.怎么仿——關于仿的方法
筆者從上述三個方面的仿寫內容出發,通過三個方法進行適度舉例說明。
(1)引用
寫文章時,有意引用現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說明自己對新問題、新道理的見解,這種修辭手法叫引用。
“引用”,雖簡單,但必須恰到好處。在各地的中考、高考作文中經常見到因恰當“引用”而出彩的佳作。
《用旁觀的眼神》中就這樣寫:走進繽紛的書簡,撿拾先行者前行的腳步;打開飄零的冊頁,采擷歷史真摯的淚滴。是誰感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又是誰悲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切的悲喜交錯,似乎都在訴說:請用旁觀的眼神!——這位考生引用了蘇軾《題西林壁》、杜甫《春望》中的古詩詞佳句,意境凄美,引人深思。
這種成功的仿寫,學生要有較深厚的古詩詞積累,只會背誦還不夠,還需要有對古詩詞的理解、領悟,即與詩人的情感共通的能力。
(2)改用
2004年陜西考生的《尋找快樂,精彩人生》的開頭:漫步于秋日落葉徐徐的小徑上,不禁吟了一句:“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愁緒滾滾來。”慨嘆落葉的悲哀與不幸。其實,落葉的生命或許就是這樣,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繽紛。——文中的“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愁緒滾滾來。”改用了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通過描寫落葉,把無窮無盡的愁緒表現得淋漓盡致,簡約雋永,古詩詞佳句在作者的筆下變得靈動,展現了作者的創新能力,令閱卷者眼前一亮。
筆者曾在教學楊絳的《老王》一文時,引導學生欣賞、感悟“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么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有一學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改用了這句——“那天,我們分別了。我送你到車站。你把我買給你的橘子又分還給我了很多。我記不清有多少,因為在我的記憶里,永遠都數不完。爺爺啊,我的慈愛的爺爺!”改用是對經典的“微創新”。
(3)化用
所謂“化用”,即將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開來,根據表達的需要,再重新組合,靈活運用,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化用,是一種融合,是對語言的重新打造。著名作家余秋雨曾這樣化用王維《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點好的行囊,微笑著舉起了酒壺。再來一杯吧,陽關之外,就找不到可以這樣對飲暢談的老朋友了。——余秋雨運用自己的想象和聯想,用自己的語言,再現了當時的送別情境,有了屬于自己的獨特創造。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