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裝飾材料室內設計論文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裝飾材料室內設計論文范文1
(一)裝飾材料的視覺特征
室內設計中所有的感覺都是通過裝飾材料來傳播的,而室內設計中的色彩是給人們的第一印象,是人們對整個空間的最直觀感受。不同顏色可以反饋出不同的情感特征。從藝術特征來講,裝飾材料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物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比如,黑色給人以神秘感具有想象特征,白色給人一種純凈和視覺的擴張感,黃色給人一種柔和感,紅色讓人充滿激情,生活充滿能量。這些裝飾材料特有的特征賦予了空間生命力,色彩的搭配可以說對整個室內的影響作用是很重要的,在色彩的使用上要注重這個空間的具體結構,同時也要把握整個室內的裝飾風格來進行色彩搭配,以充分實現渲染空間氣氛和情感內涵的特點。
(二)裝飾材料的觸覺特征
裝飾材料根據材料本身所表現的結構和組織特征,是材料本身的自然屬性,這種屬性就是我們通常在材料選擇上對材料的觸感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質感。這種給人們表現出的質感感受可以引發人們不同的觸覺感受。主要表現有粗糙或者光滑,透明度,這種視覺結果同人們的觸覺感受是相聯系的,給人們一種真實感。在一定程度上傳達了一種藝術特征,這也是裝飾材料重要的藝術特征。例如毛絨給人舒適感、皮質表現大氣典雅、木材表現的事親切和安全等等。
(三)裝飾材料的肌理特征
裝飾材料的肌理特征就是物體表面所表現的一切現象。這種材料在室內設計應用的時候可以給整個室內環境營造一種特定的表面藝術品位。由此可見裝飾材料的肌理特征是進行室內設計的重要表現形式。肌理特征和人的視覺表現是分不開的,人們對環境的細節感受都是來源于材料的肌理特征。這種肌理特征大致分為兩種人為創造的肌理和自然形成的物質肌理。這些肌理特征賦予了室內空間一種節奏的美感,同樣為室內的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視覺材料。
(四)裝飾材料的規格特征
裝飾材料都是以自身或者特定情況相愛經過設計或者雕琢的形態出現的,這種形態被統稱為材料的規格。這些規格具有大小之分,而在室內設計中對規格的運用也是表現規格特征的重要表現。在進行材料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整個空間和材料本身的尺寸進行設計的,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整個空間的協調感,充分體現不同材料表現的藝術風格,這種規格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空間在形式上的美感。
二、裝飾材料藝術特征在室內設計中創新
在進行室內設計的時候要針對裝飾材料所表現的藝術特征進行不斷地創新,充分體現整個空間的藝術形態,空間感覺。利用更新和創造為室內增添魅力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和審美需求。
(一)在裝飾材料的色彩上進行創新
在進行室內設計上要對色彩進行大膽的嘗試,色彩的嘗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生活的疲勞,使人們生活充滿激情。采用創新設計的原理,利用更新創造改變的法則使裝飾材料遵循設計的要求,打破常規使用方法,為室內空間注入無限的趣味與魅力,滿足個性化的審美需求。
(二)在裝飾材料的形狀組合上進行創新
運用材料所表現出的固有的肌理特征,在室內設計中對圖形組合進行創新和探索,可以營造出材料的圖形藝術,可以通過夸張對比的組合方式體現圖形的結構特定變化,形成新的結構組合。打破圖形固有的形狀進行全新的組合可以打破材料本身固有的形狀特征,給人以全新的視覺再造感受。利用裝飾材料不同肌理形成的表面進行圖形變化,針對需要的比例進行大小的變化可以改變呆板的藝術形狀,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空間活力,同時一定的形狀可以給人強烈的線條感和運動感。
(三)裝飾材料的質感轉換創新設計
裝飾材料固有的質感特征給人一種真實的觸覺感受。在室內設計上需要把握其固有的質感特征進行創新設計,可以突破事物的固有質感特征從本質上進行反差性的干煸,這樣可以打破常規的視覺框架,構造出全新的質感,從根本上激發出固有的審美價值。質感上的變化可以有力的提升材料的藝術表現力,還可以從改變材料本身屬性的角度進行實踐創新,賦予材料一定的感情,在視覺上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竹子我們可以改變常規的固有屬性。利用塑料或者金屬進行創新制造,在保留原有的形態和色彩特征基礎上,改變質感和屬性。這種創新后不但給人一種時尚感,在一定程度上給人一種視覺沖擊,使人們在藝術欣賞上產生了一定的張力。
(四)廢舊材料的再生利用與創新設計
在進行室內材料創新上,人們往往會忽略原有的舊的材料,而往往這些材料是創新靈感的來源。舊的材料帶有時間的痕跡,可以體現出另外一種感覺。對廢舊材料的創新和改造,可以給舊的材料一種新的生命。如對收納筐進行創新,可以將這種柳條的材質設計成臺燈或者裝飾花瓶等等,同一材料在空間上進行再造可以體現出不同的利用價值,也會賦予該材料一個不同的意義。如交換空間節目中對廢舊材料的改造,就是對廢舊材料最好的處理方式,不僅一定程度上降低資源和金錢方面的浪費,同時給空間一種改頭換面的感覺。由此可見,廢舊材料的再造創新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體現出再造人的情感思想,同時也體現了材料的空間趣味特征。這種廢舊材料創新再造是當前室內設計中廣為應用的創新方法,值得大家廣泛應用。
三、結束語
裝飾材料室內設計論文范文2
關鍵字 裝飾材料 質感 室內設計 應用研究
現代建筑裝飾設計要求設計師們必須要在所處的環境和相應標準下要綜合運用現代的物質、科技、藝術手段,創造出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性格明顯,能夠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在建筑裝飾設計中,必須從整體把握設計對象,其依據因素是:使用性質、所處環境、相應標準。
一、 現代建筑裝飾設計的要素、原則
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和所處環境,綜合運用物質技術手段,遵循形式美的法則,綜合考慮使用功能、結構施工、材料設備、造價標準等多種因素,把建筑裝飾的功能和藝術美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出滿足人們使用功能要求和精神功能要求的室內外環境,并使這個環境舒適化、科學化、藝術化和個性化。
室內裝飾設計要素:空間要素、色彩要素、光影要素、裝飾要素、陳設要素和綠化要素;室內裝飾設計的基本原則是要滿足使用功能、精神功能、現代技術以及符合地區特點與民族風格的要求。
其裝飾設計方法的要求設計時進行設計時要大處著眼、細處著手,總體與細部深入推敲;從里到外、從外到里,局部與整體協調統一;要重視立意與表達并重進行。
二、現代建筑裝飾設計的功能實現
功能即使用效果。是為了區分功能和藝術兩個概念,我們把功能分為物質功能、精神功能和技術功能三類。精神功能往往指建筑的藝術性。
物質功能是指建筑裝飾設計應充分考慮使用者對空間尺度、空間形狀、及空間性質的要求。
精神功能是指建筑裝飾設計要考慮供人們居住和使用該建筑對人的精神感受產生的影響。如宮廷建筑、宗教建筑、近代公共建筑等。
技術功能指室內設計的技術功能主要包括通風、采光、聲學、安全、消防等方面內容。
(一)室內空間環境和界面設計
客觀環境因素和人們對環境的主觀感受,是現代室內環境設計需要探討和研究的主要問題;而室內空間界面設計是根據空間的設計要求,對室內空間的天花、墻面、地面以及建筑構件造型、紋樣、色彩、肌理和質感等的處理,以及界面和結構構件的連接構造,界面和風、水、電等管線設施的協調配合等方面的設計。
(二)家具設計
包括家具自身的設計和家具在室內空間的組織與布置兩個方面。家具自身的設計必須以滿足使用方便、舒適為目標,在造型風格上與室內空間環境相協調。家具在室內空間組織與布置方面能對室內空間環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建筑裝飾效果設計
1.色彩設計:是對整體環境色彩的綜合考慮,色彩設計得當則可提高設計作品的效果。色彩設計一定要考慮其時效性。
2.照明設計:主要包括確定照明方式,照度分配,光色、燈具的選用。
3.陳設設計:室內陳設包括確定室內工藝品、藝術品以及相關的陳設品、裝飾織物、綠化小品和水體、山石的選用與布置等。
(四)技術要素設計
是指在建筑裝飾設計中充分運用當代科學技術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結構構成和施工工藝,以及處理好通風、采暖、溫濕調節、通訊、消防、隔噪、視聽等要素,使建筑空間環境具有安全性和舒適性。
三、裝飾材料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隨著人們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室內設計過程中,現代室內設計師們越來越強調設計的簡潔化,“簡潔”的設計思想有著深刻的美學根源,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周圍的事物產生了越簡潔越輕松的感覺。當前室內設計過程中,對材料的肌理效果和質地的重視,逐漸已經上升到了一個被設計界前所未有重視的高度。因此,對裝飾材料質感效果的最大化的運用也成了當前設計師們最勇于追求的一個目標。
在室內設計的過程中,為了滿足室內使用功能的前提,運用單純和抽象的幾何學形態要素形成室內點、線、面以及單純的線面和面的交錯排列處理來達到創新和簡約的造型。另外在室內設計中,對裝飾材料本身的肌理效果和質地的重視,也逐漸開始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
裝飾材料既是設計的基礎,同時裝飾材料自身的紋理也為我們進行室內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設計思路和靈感。因為裝飾材料本身擁有著一定的設計語言,也彰顯了表現力,因此要對室內設計風格的展現或者說設計思想表達的內容做到極致,就必須要考慮材料與設計的結合這樣,也是設計師設計理念和風格一體化成敗的最關鍵的運用手段之一。因此,就設計理念和意義而言,設計活動中一切的“物化”的過程(材料被賦予相應文化與室內整體設計風格融為一體的過程),室內設計師們通過借助于不同的裝飾材料而進行的“再設計”和“再創造”,充分運用裝飾材料自身紋理而賦予它們在整個室內設計項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重新賦予了裝飾材料以往在設計中只具備功能、使用性能之外的新的含義和理解,使得構成室內空間環境設計和室內環境變化和格局影響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總結
以上關于材料在室內設計中的探索只是階段性的反映,隨著設計師們不斷對裝飾材料創作手法的再創新和運用,未來將會有提供給設計師們裝飾材料與視覺藝術相結合更大的創造空間,裝飾材料自身質感的體現將在未來設計領域提供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
參考文獻:
[1]陳選程.淺談住宅室內裝飾材料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1):265,29.
裝飾材料室內設計論文范文3
1.1好的功能劃分立足引入自然環境的設計觀念,提高室內舒適度,設計師應多引入人性化、自然化的觀念和手法,分析不同地域環境、不同建筑空間特點,最大限度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節約資源,創造自然宜人的舒適空間環境。
首先,分析居室所處的外部環境,如果有良好的外部環境,那么我們應該設法借用。其次,分析居室的內部結構,包括空間部分組成,劃分動靜,公共、私密空間。要盡可能保留建筑的原來結構,少做隔墻、隔斷。保證每個空間都有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良好的通風采光。如果一定要通過隔墻、隔斷來表達設計效果、設計理念,則要盡可能把握不影響通風采光這樣一個原則,否則的話,必然導致采用其他人工方式照明,增加能耗。另外,在室內設計過程中,要注重硬裝修設計,盡可能簡約。當然,簡約并不是簡單,它要求設計師要有專業的設計技能,熟練地運用設計技巧和裝修材料來提升業主居室的裝修品位,營造良好的居家氛圍,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材料的浪費。實際上硬裝的復雜“滿做”并不等于豪華,天花、吊頂、墻飾等過于繁雜的設計,即使居室顯得壓抑沉悶,也浪費材料。節約是我們現代社會所提倡的。
1.2良好的光環境就人類視覺來說,沒有光就沒有一切。在室內設計中,光不僅是為滿足人們視覺功能的需要,而且是一個重要的美學因素。光可以形成空間或者破壞空間,它直接影響到人對物體大小、形狀、質地和色彩的感知。一個好的室內設計方案很多時候需要靠燈光來營造良好的氛圍。但是在效果和節能之間我們應該做好取舍。當然能達到一種平衡是最佳的狀態。比如:在室內劃分動靜兩個區域,動———客人來時及會餐時要把大多數光源打開;靜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看電視或聊天時,在沙發頂上或背后設計幾盞裝飾性很強的造型燈(用節能燈),此時打開,自然就有另一種“靜”的氛圍,如此一來既能達到豪宅的效果又能滿足節能方案。
1.3好的色彩視覺效果人對環境的感受一方面是生理上的,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如何保證達到真正的“節能”,這與專業的設計密不可分。室內設計中大面積色彩的使JournalofAnyangInstituteofTechnology2009年用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因此,我們要把握好室內設計中色彩的設計[1]。
在進行室內色彩設計時,應首先了解和色彩有密切聯系的以下幾個問題:空間的大小形式,空間的方位。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線作用下的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別,因此,可利用色彩來進行調整,減少因為光線不足而長時間采用人工照明而減少節能。另外,因為色彩的冷暖感可以從心理上給人降溫增溫,從而可以將空調溫度調高一些,或者將暖氣開小一些。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同時在室內設計過程中,可以隨季節的變化而更換室內的一些軟裝飾,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
2節能從材料入手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盡可能選擇裝飾材料后場制作,然后現場安裝。據統計占整個裝修成本60%左右的裝飾材料,在現場裝修時損耗率常在10%左右,但是如果采取“后場制作,現場安裝”,可將材料的損耗降低2%~3%。在廚房的裝修過程中,廚房的櫥柜,可把后備板省略,后面直接就是瓷磚。除了節約材料外,后備板也有味且易生蟲,受潮就很難處理。地板下鋪活性炭:新居客廳鋪的復合地板,很多人會在復合地板下面鋪大芯板,現在可以鋪一種叫鋪墊寶的東西,加上活性碳,隔涼又隔潮而且不用黏合劑。減少建筑陶瓷使用量:家庭裝修時使用陶瓷能使住宅更美觀,不過,浪費也就此產生。部分家庭甚至存在奢侈裝修的現象;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另外盡可能使用輕鋼龍骨、石膏板等輕質隔墻材料、塑鋼門窗、節能燈等節能材料,盡量少用黏土實心磚、鋁合金門窗等。
3節能本論文由整理提供需要技術的支持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調等)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調,占到20%[2]。
而要解決采暖和空調能耗做好的辦法就是保溫、增效、降耗。
3.1窗戶“保溫”性要強裝修節能重點要做好室內保溫。要特別注意選用符合所在地區標準的節能門窗,使氣密、水密、隔聲、保溫、隔熱等主要物理指標達到規定要求。使用中空玻璃塑鋼窗;西向窗戶最好安裝可調控的外遮陽裝置,并選擇隔熱保暖效果好的窗簾;不隨意在墻面開槽,以免破壞原有墻面的內保溫層;陽臺與內室連通時要在陽臺的墻面加裝保溫層。
入戶門可在門腔內填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充玻璃棉或礦棉等防火保溫材料,安裝密閉效果好的防盜門,在外門窗口加裝密封條。使用建筑玻璃隔熱膜:當今的建筑物比以往越來越多地采用玻璃。流行的大開間、高頂以及大面積使用玻璃已成為人們優先選擇的規范。但是玻璃窗在浪費能源方面卻是臭名昭著:玻璃反射產生眩光,玻璃能導致熱量聚集致使能耗增加,而建筑玻璃隔熱膜一層膜相當于24cm磚墻,隔擋高達79%的熱量,高隔熱節能,降低空調費用,保持室內冬暖夏涼。另外還有一種具有節能環保功效的低輻射鍍膜玻璃,在發達國家已被廣泛應用。歐美發達國家甚至通過立法要求必須或鼓勵使用低輻射鍍膜玻璃,其用量的大幅度上升,獲得了巨大的節能效益。我們也應該在這方面引起重視。
3.2暖氣管“熱”到好處家里的暖氣管道,在裝修改造時,一定要認真進行整體規劃,有的地方完全可以不必保留暖氣片。市場上有一種精確智能控制室內溫度的溫控閥。它可以感知室內自由熱量(人體散發的熱量)根據設定溫度計算定內所需熱量調節散熱器達到舒適目的,并且可以設定一周溫度模式。比如白天家里沒人可心設定8度,下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班人回家前30分鐘能將定溫調至18度。
另外可將客廳設定22度,臥室16度,而衛生間可更高一些,洗澡時更舒服。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更好的利用分戶計量,真正達到節能、經濟、舒適的目的。另外,暖氣片作為采暖主要來源,對其進行裝修時,宜少包飾,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散熱性。很多的設計師在設計暖氣片包飾時,通常的做法是將上邊用板材封閉,只留出正面的部分,或花飾,或百葉,或其他形式。這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冷熱氣流的方向問題,我們應該將暖氣片上邊也應該留空,供氣流上下很好的循環,提高室內氣溫,減小能耗。
3.3提高建筑物的保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保溫性能將會達到很好的節能效果。計算表明,對于一間不采暖的房間從周圍房間獲取傳熱量可維持12~14℃室溫,其他用戶有近1/4~1/5的熱量傳給了該房間,其他用戶將多支付這部分熱費,很不合理。所以有必要增強戶間建筑結構的隔熱性能[3]。作為頂層住宅,我們同時還要考慮屋面給室內本論文由整理提供造成的能源消耗,除做好屋頂保溫隔熱工作之外,可以大力推廣屋頂花園,一方面節約能源,另外一方面,可以解決城市綠地面積不足的問題。
沒有屋頂綠化覆蓋的平屋頂,夏季由于太陽的直接照射,屋面溫度比氣溫高許多,不同顏色和材料的屋頂溫度升高幅度不一樣,最高的可達到80度以上。
而經過綠化的屋頂上,夏季綠化較好的屋頂,其種植層下屋頂表面溫度僅僅20~25度左右,有效阻止了屋表面溫度的升高從而降低了屋頂下室內溫度。如果屋頂是地毯式草坪,墻壁是爬滿凌霄,常春藤和爬山虎的,那么在夏季室內溫度可下降2~4度,可節約空調耗電量的20%~40%。相反,在冬季,地毯式植物組成的“毛毯”層對屋頂起到保溫的作用,平均氣溫要高2~4度[4]。
3.4大力推廣太陽能的使用新能源是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中最具決定力的五大技術領域之一。太陽能是一種清潔、高效和永本論文由整理提供不衰竭的新能源。在新世紀中,各國政府都將太陽能資源利用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太陽能具有普遍性、永久性、無污染性、安全可靠性。而且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是未來建筑的發展趨勢。
4節能需要提高人的意識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動著家庭用能的升級。一個普通的城市家庭在用電,用水,用氣等都有大幅度增長。
家庭能源開銷也水漲船高,因此,無論是從自己的角度還是從國家的節能要求來講,我們都應該樹立強的節能意識。
4.1家庭照明改用節能燈以高品質節能燈代替白熾燈,不僅減少耗電,還能提高照明效果。以11瓦節能燈代替60瓦白熾燈,每天照明4小時計算,1支節能燈1年可節電約71.5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68.6千克。按照全國每年更換1億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支白熾燈的保守估計,可節電71.5億度,減排二氧化碳686萬噸。
4.2在家隨手關燈養成在家隨手關燈的好習慣,每戶每年可節電約4.9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7千克。如果全國3.9億戶家庭本論文由整理提供
都能做到,那么每年可節電約19.6億度,減排二氧化碳188萬噸。與此同時,除了有節約用電的意識,還包括節約用水等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活動。除上所列舉的有關住宅室內設計過程中的節能方法之外,還有諸如生態建筑技術體系,導光產品,可調節的自動照明技術等節能方式。都有待大家一一去認識和接受[5]。
5結論節能問題是我國“十一五”規劃中重點目標之一,而建筑節能是重中之重。關于住宅室內設計中的節能問題,還沒有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和足夠重視,國家法律不夠完善,尤其是對普通民眾,沒有很強的約束機制。希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望政府能在這方面做出努力,健全節能法律措施。
參考文獻:
[1]季翔,陳志東.蘇北地區住宅建筑節能與室內設計研究[J].工業建筑,2003(9):26-28.
[2]王超,周冰,徐蘭蘭.淺析建筑及室內設計中節能技術的應用[J].山西建筑,2008,34(7):249-250.
[3]夏大明,王峰.住宅建筑節能與室內設計研究[J].江蘇建筑,2005,3(101):17-18.
裝飾材料室內設計論文范文4
關鍵詞:日本:禪:居室空間:材料:色彩:源:元
Abstract: the beauty of nature, contracted meaning deep, having realized some design concept throughout the Japan of the modern interior design, we can fully feel unique "and" culture brings the "zen" design, to develop a taste of a modern means "buddhist landscapes", the Japanese have will zen aesthetics, the "empty" and "ji", deeply into the Japa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life in each level. Why the Japanese interior design will reveal the buddhist meaning deep everywhere? Is the ancients aesthetic recover? Or the modern way of life need a rest, the clear thought? All in all, one thousand years, dating back to find today, interior decoration material and color in the buddhist meaning space want to present a what kind of expression and spirit, is still we need to probe into a problem.
Keywords: Japan: zen: bedroom space: material: colour: source: yua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禪意與空間審美觀
(一)禪宗在日本的起源和發展
禪宗在日本成立較早,且禪宗在日本佛教史、日本思想史、日本文化史,以及整個日本的歷史上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日本禪宗起源于日本本土且吸收了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的禪。當從印度傳至中國的禪宗在其發展至頂峰,在它最豐富飽滿的時候,天時、地利、人和,自然地就被東鄰這個被稱為"扶桑"的島國吸入囊中。日本禪宗是隨各國禪師的密切交往而逐步發展的。日僧明庵榮西可謂是日本禪宗的創始人。在宋代,他兩次來中國,受獻和受傳臨濟心印,歸國后大興臨濟禪法,從而,臨濟宗作為日本禪宗的最早宗派誕生于日本。
(二)融入禪意的居室空間所呈現出的外貌特征
自然素色,樸實真純是他們所要追求的設計風格,這也就是日本室內設計的出發點和根源。有時甚至連粉刷空間墻體的油漆也不使用,就讓裝飾材料素面朝人,也被日本人稱之為“素面造”。在木質結構的居室空間中,全部都保持原木的素色和原木的紋理,這種樸實之美,使和式空間中融入了禪宗的簡盡樸素之蘊。
(三)裝飾材料如何表現禪意居室空間的外貌?色彩如何修飾空間?
在構成空間環境的諸多因素中,各界面裝飾材料的質感對空間環境的變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質感包括形態、色彩、質地和肌理等幾個當面的特征。要形成個性化的室內空間環境,不必刻意運用過多的技巧處理空間形態和細部造型,應主要依靠材質本身的屬性來體現設計理念,其重點在于對材料四大屬性——色彩、肌理、規格、工藝的組合運用。
(四)禪意居室空間的審美特點與精神面貌
什么是禪境?自古以來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禪的境界主要是空的、寒的、靜的。禪宗認為要去除雜染,必歸心悟,一心念清凈,處處蓮花開。禪之境是片云點太清,寒潭映白月,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孤、寒、空等都是典型的禪境,又充滿著意蘊深長的美感。
二、分析日本居室空間的設計手法、意境表達、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方式以及空間中的材料和色彩的組合形式、表情和精神特點
禪蓄意,意容景,景生情。設計其實就是對“情”的表達。在日本傳統的居室空間中,空寂淡靜的室內環境看似簡單,其實設計師用了更多的情和意。他們其實就是參禪者,就是佛光撫下的侍僧。設計師運用了如下的表現手法來體現禪意居室空間的意境、材料和色彩的組合方式以及共同呈現出來的表情和精神面貌:
(一)對比。在看似簡單,色彩單一的日本禪意居室空間中,實際上是存在著強烈的對比效果。動與靜,暢通流動的空氣,靜止柔和的墻體,這是每一個參禪者都能感覺到的。無與有,看似空間中什么都沒有,空空如也,其實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禪意,無中萬般有,無就是有,空就是滿,這其實也是一種意念和現實的對比。
(二)和諧。和諧包含諧調之意。它是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各種室內物體的形、色、光、質等組合得到協調,成為一個非常和諧統一的整體。和諧還可分為環境及造型的和諧、材料質感的和諧、色調的和諧、風格樣式的和諧等。在日本傳統的居室空間中,意念和物質都達到了禪境中的高度和諧。
(三)呼應。在日本傳統居室空間中,我認為設計師所要呈現的呼應絕非簡簡單單的物理審美上的呼應,而是一種物質和精神高度統一的深層次的審美呼應。
(四)獨特。禪意空間中通常都非常簡單,但細部設計卻是頗費心機甚至是殫精竭慮的。在非常有限的空間里,細節的變化極其豐富而復雜。在這里,通過簡單與復雜的對立統一,為人們在虛飾繁雜的都市生活中創造出一片自然的天地。在這里,簡單與復雜的有機組合就是獨特。
結語
時間逝過,重閱資料,老師教導,放下一切,重新拾起,此時我突然頓悟,原來的我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象和事物的反映而從來都沒有去思考過其根源和其本質。現在在我看來任何好的設計都是有其特定的出發點的,都是有其特定的根源的,看似簡單的設計往往其背后蘊藏著淵源長久的文化底蘊。我雖初略禪宗,但時常也會初感頓悟,思維在變,邏輯在變,本元不變。老師時常教導我們說,做設計時,,對資料的收集和研究很重要,要從中理解更深層次的內容。室內設計離不開縝密的邏輯思維,更離不開能讓人感受到的設計手段,因為這是支撐整個設計的靈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回歸本真,方能拈花一笑。
參考文獻:
[1]山田無文.和顏愛語.黃山書社,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011.
[2]鈴木俊隆.禪的真義.海南出版社,2009.
[3]黃瀅.禪意東方.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1.
[4]邱曉葵.建筑裝飾材料.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9.
裝飾材料室內設計論文范文5
室內設計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發展至今,已經有三四十多年的歷史,雖遠遠不能比擬建筑設計的歷史,但作為和人們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場所,室內設計需要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比建筑單純注重建筑的結構和形式要求要高得多。這決定了空間的主體是“人”,一切都要以人為本,以人的需求作為根本原則。人們為了滿足自身需求對自然資源大肆開采,而忽略了裝修過程中對資源的消耗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隨著自然不可再生資源的逐步消耗殆盡,生態逐步失衡,人們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同時,裝修污染嚴重損害著人們的健康,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嚴峻的事實:中國室內裝飾協會環境檢測中心透露,全國每年由于室內空氣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數已達11.1萬人,每天大約是三百多人。這個數字,恰好相當于全國每天因車禍死亡的人數。所以,尋求新的設計理念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軟裝飾的種種優勢正符合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和發展方向。
概述
1.軟裝飾涵義
所謂軟裝飾,是指裝修完成后,利用那些容易更換、變動位置的裝飾物或陳設品,如家具、陳設品、工藝品、燈具、植物、窗簾等對室內的二次布置和設計(圖1)。軟裝飾品作為可以隨時變換的物品,更能體現主人的需求和品位,在營造空間環境氛圍起到畫龍點睛之筆。
2.什么是可持續性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了影響全球的題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深度系統地探討了人類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特別是環境問題,報告中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定義,“可持續發展是這樣一種發展,它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人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這一觀點把人們單純考慮環境保護引導到環境保護和人類發展切實結合起來[1]。
可持續性是指一種可以長久維持的過程或狀態。可持續和發展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二者互為前提。可持續性發展理論使越來越多的設計工作者轉向從深層次上探索設計行業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尋求通過設計,在人與環境之間建立一種可持續發展機制(圖2)。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提出,引導了設計業開始發展和倡導可持續性設計,力求通過設計來改變室內小環境和生態大環境。
通常從五個方面評價可持續性設計,即5R原則,Revalue(再思考、再認識)、Renew(更新、改造)、Reuse(再利用)、Reduce(減少)、Recycle(循環再用)。這五個原則從宏觀層面上上引導了室內裝飾的可持續設計大方向。設計師可以從很多方面來重視可持續性設計,從而維護室內空間環境的潔凈,減少室內裝修的負面影響。通過可持續性設計,最大限度的減少非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和垃圾的產生,發揮材料的最大利用價值。
軟裝飾的可持續性
軟裝飾設計的可持續性也就是軟裝飾設計的生態性,他包含兩個方面的涵義:最基本的層次是物理可持續性,即利用裝飾材料本身的低耗能、可再生、可循環等環保特性,減少資源的消耗和廢物的產生。較高層次的是指設計的視覺可持續性,也可稱為心理可持續性,是人對裝飾效果產生的心理和情感效應。
1.物理可持續性
裝飾材料對室內空間進行裝飾,而室內空間環境是通過裝飾材料來表達環境的氛圍和意境的。室內軟裝飾品大多都可以重復使用,材料的可持續重復利用進而創新并不矛盾,而是對材料特質的最好詮釋,常用表現手法為反其道而行之,與其他裝飾材料形成巨大反差;對材料缺陷的凸顯;挑戰人們習慣尺度的故意、夸張及聯想等。
室內空間軟裝飾材料大致可概括為家具陳設品、室內織物、室內綠化和燈具。
(1)家具陳設品
幾乎所有的室內空間都會需要家具,家具也是室內空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統計數據顯示:居住、辦公空間的家具約占室內空間面積的35%--40%左右,至于像餐廳、教室、影劇院這種類型的室內空間,家具所占的面積會更大,而我們每天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和家具呆在一起。家具陳設品在建筑與人之間建立起一種過渡關系,使室內空間變得更加舒適和便捷。
家具陳設品不僅內容豐富,形式和材質也非常多變。家具的主材有木材、竹藤、金屬、塑料等常用材料,除此之外還有玻璃、石材、陶瓷、皮革、織物以及合成紙類等。隨著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家具行業也發生了巨大變革,一批批的綠色家具涌向市場。綠色家具在用材上更加注重生態和環保,可以拆卸并分解,其零部件通過翻新處理,可以重新使用。在滿足環境目標要求的同時,保護產品應有的功能、使用壽命、質量等。
例如,紐約設計師馬特?加儂(MattGagnon)用舊報紙制成的板子代替輕質混凝土制成了咖啡桌和茶幾等家具(圖3),這些家具形式新穎,時尚簡潔,而且價格不菲。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從垃圾中尋找制作高檔家具的材料,舊的廣告牌、自行車輪圈和廢棄水管都成了設計師們的最愛。
(2)室內織物
織物是以纖維為主要原料,利用手工或機械手段編織或通過擠壓成型等方式制成的柔性材料。織物材料大概可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兩大類。天然纖維主要產自植物和動物,包括棉、麻、絲、毛等。化學纖維又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織物的藝術感染力來自材料的質感、紋路、色彩和圖案等特征,不但會給我們帶來輕柔、舒適、親切感,還具有控制噪音和保暖的作用。
室內織物裝飾可重復利用、可回收、易于變換、環保節能,對室內環境不會造成負面影響,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是理想的室內裝飾材料。
(3)室內綠化
室內綠化是利用植物、水體、山石等材料,借鑒、結合園林的設計手法和技術手段來完善、豐富室內空間,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創造出具有自然氣息、舒適的室內空間環境。植物是室內綠化的主要材料,室內綠化植物種類繁多,隨季節變化不停地改變其外形特征,為室內帶來生機勃勃(圖4)。恰當的運用室內植物可使室內環境產生某種意境或氣氛,賦予其文化內涵。
室內植物綠化能夠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宜人,遮擋過強光線,阻擋與吸附塵埃,以及吸聲、降噪等作用,有些植物還具有殺菌、過濾有害氣體(如一氧化碳、苯、甲醛等)的作用。
(4)燈具
燈具是光源、燈罩、燈架以及底座等附件的總稱。燈具并非只是簡單地照明裝置,而是照明功能和裝飾效果的和諧統一體。常用的燈具材料有金屬、竹、木、紙、布、藤、陶瓷、玻璃、石材、塑料等。
燈具在室內空間屬于點綴裝飾,但往往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燈具的選用上采用節能、低耗的燈具。帶有燈座的燈具也能夠重復使用,也便于更換。
2. 心理可持續性
在室內環境設計中,裝飾品對心理方面的影響所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人類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對空間都有明顯的心理效應。由此產生的色彩心理、造型心理、照明心理、文化心理等,都會對室內環境產生作用從而又影響到在這個環境中的人。通過室內空間布局、家具器物樣式的選擇、材料質感的搭配以及界面造型等一系列環境的設計來形成的空間的整體美,營造出空間的整體美和空間的意境美感,使人深刻地領會到設計的內在的個性和情調[2]。
建筑空間之所以能夠打動我們,不只是由于它的功能性,更多的是在于建筑場所表達的空間關系和情感體現[3]。通過裝飾品營造的不同空間氛圍,會使人產生不同的空間情感,或莊嚴肅穆,或歡快愉悅,或寧靜安逸,或浪漫超脫等。人在空間中受到感染,產生情感的聯想,從而不自覺地就和空間環境進行情感的交流,使室內空間內涵得到深化和升華(圖5)。
情感是設計之本,人們在使用空間的同時還能與空間進行情感的交流,使人和空間完美的交融在一起。好的空間設計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情感,還應該體現某種文化特征,而軟裝飾有助于對室內空間文化內涵的詮釋。這些文化特征體現了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興趣愛好、地域文化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室內軟裝飾的布置,所達到的空間意境便是他在精神層面的追求。
軟裝飾的可調性、成長性、多變性和模糊性等使其具備了很多硬裝飾無法比擬的特征。首先,軟裝飾使室內環境更符合人們的行為習慣和心理特征。例如,人們在商場購物,已經從以前純購物的單一行為變成現在購物、休閑、游覽等多行為并存的活動,所以商場購物區結合茶座、兒童游樂區、商品體驗區等布局方式應運而生。其次,軟裝飾更能夠考慮使用者的個性,重視使用者提出的環境設計要求,充分理解使用者的個性和需求。在室內裝飾的過程中,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軟裝飾品,營造自己喜歡的風格,也可以隨著自己欣賞品味的變化來不斷更新室內軟裝飾品。因此,室內軟裝飾是對使用者心理需求的外在表現和延續,是內心情感發展物質化的可持續呈現。
軟裝飾的前景展望
軟裝飾設計適應了人們的廣泛需求時代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輕裝修,重裝飾”理念的提出,更加凸顯了軟裝飾在室內設計中的地位。這種既經濟又環保的設計理念勢必會得到廣泛的推崇,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軟裝飾也會不斷更新、深化,結合生活文化和鮮明的時代特征,走一條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設計之路。
參考文獻:
[1]可持續性設計理念與室內設計方向的淺析[J]. 張琳.現代裝飾.理論.2011(07)
[2]室內軟裝飾審美情感研究[J]. 張丹.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09(02)
[3]建筑空間的精神材料-光影[J]. 徐云強、陳軍. 江蘇建筑.2011(7)
[4]室內設計原理[M]. 隋洋. 吉林美術出版社. 2007.01
(作者單位: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設計與裝飾學院)
裝飾材料室內設計論文范文6
[論文摘要]當代室內設計美學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審美思維的變化,它在現代哲學與科學思想的雙重影響和推動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因而完全擺脫了總體性的、線型的和理性的思維慣性,邁向了一種更富有當代性的新思維之路。當代室內設計不僅需要滿足人們的生理、心理等要求,從環境整體的高度綜合地處理人與環境、人際交往、文化內涵、實用功能等多項關系,而且需要注重表達審美情感、體現審美意義和價值。因此,美學理論為當代室內設計提供了指導性的作用。
室內設計是建筑設計的繼續和深化,是完善空間、傳播文化、創造美的藝術,是運用現代工藝、技術將美學理念、文化內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內空間環境的藝術。完美的室內設計產生于高度的現代文明,成功的室內設計同時創造著先進的文化。作為美學分支的藝術與技術美學是指導室內設計的重要學科之一,它是研究設計領域審美問題的一門新興學科。
今天,人們已日益明晰地認識到被裝修空間的布局、質感、色彩;家具的布置;設備的安裝;通信等網絡的建設不再是簡單的組合、時尚的反映,而應提升到人性化和個性化的層面去實現文化、科技、環保和效率的有機結合。現代室內設計需要滿足人們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綜合地處理人與環境、人際交往等多項關系,需要在為人服務的前提下,綜合解決使用功能、經濟效益、舒適美觀、環境氛圍等種種要求。現代美學理論在當代室內設計中發揮著指導性的作用。本文就此加以論述。
一、從形態學視角看室內設計中的美學要素
就本質而言,室內設計是將多種視覺的物質元素組合構成具有三維空間形態特征的造物活動,屬造型藝術的范疇,然而與其它純粹欣賞藝術形式不同的是,室內設計同時具有著實用的動能屬性。從形態學的角度看,室內設計中的美學要素及內容任務主要分為一下幾個方面:
(一)空間要素:空間合理化并給人們以美的感受是設計的基本任務,因此,設計者不能拘泥于過去形成的空間形象,要勇于探索發現時代技術與審美特點賦于空間的新形象。
(二)美學色彩要求:室內色彩除對視覺環境產生影響外,還直接影響人們的情緒、心理。科學的運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應做到色彩處理得當,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內色彩設計除了必須遵守一般的色彩規律外,還應隨著時代審美觀的變化而有所不同。
(三)美學裝飾要素:室內整體空間中的柱子等建筑構件以及墻、頂等各界面,對其進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裝飾,是構成完美的室內環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裝飾材料的質地和豐富多變的裝飾形式,可以獲得千變萬化和不同風格的室內藝術審美效果,同時亦能體現不同地域的歷史文化特征。
以上美學要素雖有其相對獨立的價值,卻不能孤立對待,因為從形態學的角度分析,總體應大于所有個體的總和,僅僅依靠總體中的一部分不能解釋總體。因此,室內設計整體審美價值的產生要憑籍各美學要素統一框架下的意義整合而獲得。
在所有的與視覺有關的藝術設計中,形態學提供了基本的部件構成形式和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的準則,當然其中也包括設計中依附于形式的各美學要素的組合法則。不僅如此,形態學理論還被應用在甄別藝術設計風格流派及研究藝術設計的特征等方面。具體到室內設計操作過程中,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把設計的個性從那種“壓迫性的總體性”中解救出來,如何充分發展差異性和異質性。其實,這種把大敘述和小敘述對立起來,把總體性和差異性對立起來,把同一性和異質性對立起來,以非總體性、非中心的思維方式來審視、規范自我的創造的思維特征,不僅是建筑與室內設計領域,而且也是當代藝術與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從實踐來說,它也確實已經對當代室內設計創作帶來了積極的富有成效的影響。
二、整體環境觀念下的功能與審美意義表達
處于隨社會變化而不斷發展中的當代室內設計,或稱室內環境設計,應確立整體環境的設計觀念,這里的“環境”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建筑實體圍合形成的室內環境,它主要包括室內空間形態、視覺環境、空氣質量環境、聲光熱等物理環境、心理環境等諸多要素;其二是指包括建筑外觀在內的庭院、街道、廣場乃至整個社區、城市、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大環境概念。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因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社會背景、生產力水平等因素,在不同時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審美取向與理想精神,所有這一切經歷史的積淀與傳承而形成具有個性差異、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它和地貌、物種、氣候交織一起共同構成了這個地區的自然與文化景觀。以人為中心的室內設計,不但要從功能上考慮符合人們生活方式和生存所需的各種實用要求,而且更應從心理方面進行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精神需求的人文關照,以及滿足人們渴望親近自然的愿望。室內設計作為文化的物化創造活動,其風格形式的表現應從大環境整體的高度,運用符號學的理論、方法,把室內環境視作一個符號系統,通過對設計元素在組合中的符號化處理,使能指與所指有效結合而具意指作用,充分運用設計形態符號的象征、隱喻功能,準確反映出室內設計的地域文化內涵和時代特色,以及表達審美情感、體現審美意義和價值。
室內設計的“里”,和室外大環境的“外”,具有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系,作為大環境系列“鏈中一環”的室內設計,不可脫離開大環境中的自然、文化與社會特征、意義而孤芳自賞。正是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內環境設計,就愈加需要對環境整體綜合因素有足夠的了解和分析,著手于室內,但著眼于“室外”。當前室內設計還存在著相互類同、缺少創新和個性的情況,對環境整體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從而使設計缺失內涵而流于一般,設計構思局限封閉。
三、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審美結合
當代室內設計的另一個顯著特點便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審美結合。設計的科學性在帶來空間環境功能的合理、舒適、高效、安全的同時,其結構、材料、工藝本身具有的技術美感與設計形式處理產生的藝術美感,共同形成了當代室內設計審美的一個重要特征。
在室內環境的創造中,現代美學要求室內設計不但高度重視藝術性,而且還高度重視科學性,及其相互的結合。從建筑和室內設計發展的歷史來看,具有創新風格的興起,總是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價值觀和審美觀的改變,促使室內設計必須充分重視并積極運用當代科學技術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結構構成和施工工藝,以及為創造良好聲、光、熱環境的設施設備。當代室內設計的科學性,除了在設計觀念上需要進一步確立以外,在設計方法和表現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視,設計者已開始認真的以科學的方法,分析和確定室內物理和心理環境的優劣。另外,在設計表現方面,計算機技術進行設計和繪圖的廣泛普及應用,可使我們在初始設計階段中便能運用其所提供的三維視覺技術去探測第四維效果。例如美籍華裔著名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早在20世紀80年代來中國講學時所展示的華盛頓藝術館東館室內透視的比較方案,就是以電子計算機繪制的,這些精確繪制的非直角的形體和空間關系,極為細致真實地表達了室內空間的視覺形象,并把新技術產生的視覺美感展現在我們面前。
針對當代建筑和室內設計中的高科技和高情感問題,室內設計在采用物質技術手段的同時,當高度重視并運用現代美學原理,將科學性與藝術性、生理要求與心理要求、物質因素與精神因素進行綜合而全面的考量,從而創造出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室內空間和形象、以及具有視覺愉悅感和文化內涵的室內環境,使生活在當代社會高科技、高節奏中的人們,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和滿足。
綜上所述,處于多學科交叉、滲透、融合、發展中的當代室內設計,離不開美學理論的參與和指導。理論必須是明白清楚的,它是學術和應用的重要工具。沒有理論的指導,室內設計便缺乏組織基礎且是脆弱的。同時,人類社會的發展,不論是物質技術的,還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歷史的延續性,當代室內設計應因地制宜地有效借助美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并緊跟時代和尊重歷史,從整體環境的角度出發,采取具有民族特點、地域風格、充分考慮文化的延續和發展的設計手法,創造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文化內涵意義與審美價值的當代室內設計文化。
參考文獻
[1]王世仁,理性與浪漫的交織:中國建筑美學論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2]候幼彬,中國建筑美學,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