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凝膠色譜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凝膠色譜范文1
【關鍵詞】凝膠滲透色譜;農藥殘留分析;全球經濟一體化;監測系統
1 引言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問題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食品安全問題也提上記事議程,環境的破壞和食品農藥殘留問題不斷涌現,逐漸成為阻礙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屏障。農藥是一種農業生產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在適量的條件下,對生存與農業、林業和畜牧業之間的害蟲和細菌有積極的預防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動植物的生長,預防各種蟲害,為農業的創收增產和預防傳染病方面有不可磨滅的突出作用。在有限的科技手段中,農藥仍是預防疾病、增產創收、緩解糧食壓力的最快捷、最便利、最廉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是,農藥也不是面面俱到,農藥的使用本身存在著巨大的隱患,由于我國是農業大國,農藥的大量長期使用不僅污染土地和大氣,還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失衡,更嚴重的是,農藥可殘留于食物中,使牲畜和人類中毒,產生嚴重的后果。然而,農藥殘留的原因復雜繁多:使用了價格低廉,不易分解的農藥;使用農藥過量;畜牧業藥浴;在動物即將宰殺前仍使用農藥;飼養牲畜的飼料為受過農藥污染的產品等。近日,農藥殘留分析方法及檢測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食品分類復雜以及農藥品種的化學性質千差萬別,為農藥殘留分析檢測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其中,農藥殘留分析的樣品前處理技術包含先進的固相萃取技術、基質固相分散萃取技術、凝膠滲透色譜技術以及加速溶劑萃取技術等等。這些技術的功能特點不盡相同,有的是專門分析水源和土壤的,有的是分析果蔬的,有的是分析生物樣品的,而本文討論的凝膠滲透色譜技術在大分子樣品分離凈化脂肪、色素等方面有顯著效果。
2 凝膠滲透色譜技術
前處理和測定是農藥殘留分析處理的主要手段,而分析的關鍵是樣品的前處理問題。凝膠滲透色譜技術大部分使用的是XAD系列的凝膠,其洗脫劑是配比不同的乙酸乙酯和環乙烷,將大小分子不同的多孔凝膠分離,把油脂、葉綠素、聚合物和生物堿等大分子物質首先淋洗處理,分子質小的后淋洗處理。然后將洗脫液收集起來再次進行分析。凝膠滲透色譜分離的關鍵因素是柱填料,它分為有機凝膠和無機凝膠,這要求其必須具備強韌的機械強度和化學惰性,還要有流動性小,分離廣等特點。一般的分離方法有機溶劑消耗量極大,誤差也大,從而操作繁瑣,而凝膠滲透色譜技術分離樣品運用物理方法分離蛋白質脂肪,并且過程簡單,誤差小。
2.1 凝膠滲透色譜技術的應用原理
檢驗農藥殘留的方法頗多,目前主要有兩種____生化法和色譜法。生化法操作簡單,測速快效率高。色譜法是使用色譜分離技術,選取合適的儀器測定農藥殘留的方法,也是農藥殘留檢測的常見方法。凝膠滲透色譜技術是根據溶質分子的大小進行分離的技術,它可用于分析化學性質相同但分子體積有差異的同系物質。先用洗脫機把注射進色譜柱中的預處理濃縮樣品洗脫分離完成,使樣品的形狀和分子大小各異,在通過固定凝膠直徑使大分子樣品首先被洗脫出來,小分子隨之被洗脫出來。凝膠滲透色譜是一項十分有發展前景的分子量測量方式的課題,從一開始的生物學向生化、高分子化學、無機化學等廣泛擴展領域,可見其應用范圍之廣泛,滲透領域之普遍,是農藥殘留分析的關鍵性的凈化方法。
2.2 凝膠滲透色譜技術在農藥殘留分析中的應用
農藥殘留分析同時需要靈敏度極高的檢測技術和操作精良的方式方法,其難點就是在除掉雜質的時候保持較高的回收率。提取液的選擇要根據農藥的極性來判斷,即極性弱的提取液配備極性小的有機氯農藥。,而極性強的農藥配備丙酮提取液。對于特殊的復雜基質,如油脂較高的物質常常不能使用較為普遍的液態萃取或者柱層凈化萃取法,使用凝膠滲透色譜技術則可以在柱填料和被分離式樣無相互作用的情況下按自身大小進行自動分離。值得欣慰的是,此技術完全可以在常溫下進行,沒有可逆吸附,能使每一個凝膠滲透色譜技術的分離樣品完全洗脫。并且凝膠滲透色譜凈化法能夠排除大分子的干涉,對各種形態大小復雜的基質都適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農藥品種不斷增多,溶劑體系也不斷加強完善,Bio-Beads SX-3作為凝膠滲透體系的柱填材料也有迅猛發展。我們對凝膠滲透色譜技術在糧食中的應用為例做簡要的分析。糧食中包含脂肪,蛋白質,淀粉等多種材料,這位提取農藥殘留時排除干擾物進入溶劑增加了困難,因此必須用合適的凈化手段對基質的干擾進行解除。將研究人員分為ABCD四個小組,A組用凝膠滲透色譜技術對糙米進行凈化,對糙米中的有機氯農藥和多氯聯苯農藥進行分析時采用氣相色譜技術,測出的平均回收率約為80%-92%。B組還引用了新的氣質聯用技術,分析檢驗了玉米中的三唑醇和三唑酮,結果為農藥回收率大約為96%-115%。而C組使用凝膠滲透色譜技術凈化糙米,對其中可能存在的60多種有機磷農藥進行殘留分析,其中35種農藥回收率在65%-110%之間。D組用詞技術凈化和氣相色譜技術建立大豆中8種二硝基苯胺類除草劑的殘留分析方法,去除量很高。又如,運用凝膠滲透色譜技術同樣能對水果蔬菜的農藥殘留凈化起到積極作用。實驗表明,運用凝膠滲透色譜技術對果蔬進行抽樣凈化,其中有機磷農藥進行分析的結果為回收率67%~105%。
2.3 凝膠滲透色譜技術的缺陷
運用凝膠滲透色譜技術凈化的方法是利用分離大分子干擾雜質,最終可將農藥從基質中脫離出來,其最終效果的如何與分子大小、形狀和阻礙情況有關。但其中也包含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首先,分子分離可能不徹底,這是由于小分子可以被洗脫到農藥里,可大分子極可能跟隨油脂先流出去,這時便需要使用柱色譜來凈化。其次,GPC所耗費的溶劑量很大,這樣當柱色譜內直徑比較大時,處理較多樣品時速度就會減慢,消耗的能量也多。為了避免這一弊端,科學家研制出了自動化的凝膠滲透色譜凈化儀,讓凈化柱更加趨向柱內直徑小,載荷量大和體積小的進樣發展,使其分離度得到改善,應用范圍得以拓寬。第三,其限制的條件較多。基質的選擇和情況對化合物的準確定性和定量有較強的影響力,當從事食品樣品的殘留分析時,必須考慮多種因素才能得到精確的結果,這要求我們既要對基質反復評估又要通過有效途徑進行消除和補償。
3 總結
凝膠滲透色譜技術目前已日臻成熟,其提取和凈化方法的研究和實驗已十分常見,此方法除了農藥外,還被廣泛運用到藥材、甘藍、蜂蜜等成分的分析中,其在農藥殘留方面的貢獻還要遠大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趙子剛,王建,賈斌.凝膠滲透色譜-氣相色譜法檢測小麥中的24種農藥殘留[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
凝膠色譜范文2
關鍵詞:凝膠滲透色譜(GPC);食品安全;應用
中圖分類號: TS213.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7.15.053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問題也日益重視。國家對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也極為重視。食品安全檢測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樣品前處理,樣品前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檢測結果的正確性。因此,在食品檢測中使用正確的前處理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凝膠滲透色譜是最近十幾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樣品前處理方法,因其對分子量大的雜質凈化效率高,可重復使用,適用范圍廣,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在食品檢測中應用廣泛。
凝膠滲透色譜基于體積排阻的分離機理,通過具有分子篩性質的固定相,來分離分子質量不同的物質。凝膠滲透色譜還可以用于分析化學性質相同而體積不同的高分子同系物[1]。
1 凝膠滲透色譜(GPC)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研究新進展
1.1 GPC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研究新進展
GPC技術常用在食品檢測中的樣品凈化,宋鑫等在檢測螃蟹中19種有機氯農藥殘留時應用全自動GPC-SPE聯合凈化,樣品用乙腈提取,凝膠滲透色譜和氨基固相萃取柱聯合凈化。用Bio-Beads S-X3凝膠為填料的凈化柱,以環己烷―乙酸乙酯(1∶1)為流動相,泵流速為4.7 毫升/分鐘,檢測波長為254納米。收集9.0分鐘和15.5分鐘的流出液,并轉至SPE凈化。在實驗中,對經GPC凈化的有機氯農藥的收集時間進行了優化,在單獨使用GPC時樣品凈化不完全,與SPE聯合使用后凈化效果和回收率較好[2]。馬杰等建立在線凝膠滲透色譜――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測定蔬菜、水果中有機磷、氨基甲酸酯、擬除蟲菊酯類農藥,GPC 彌補了QuEChERS 方法凈化干擾物質不徹底的問題, 從而降低分析背景, 改善峰形, 提高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3]。黃武等在檢測大豆中異丙甲草胺殘留量時用在線凝膠滲透色譜法,進行前處理,簡化了樣品前處理過程,且對環境污染較少,具有高效、經濟、快速及簡便等優點,顯著提高前處理效率,減少分析時間,提高農藥殘留分析的速度和靈敏度[4]。
1.2 GPC技術在食品檢測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GPC技術在國外已經普遍應用于樣品的前處理,但在我國應用領域較少。GPC作為食品檢測中的一種全新的樣品前處理技術,能分離大分子類干擾雜質,有效地將大分子類物質從復雜的基質中提取出來。GPC技術優勢是可大大降低大分子基質干擾,自動化和標準化程度高,且可以自動濃縮和定容,減少了人工帶來的誤差,顯著提高方法的精密度和重現性。
但GPC技術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解決。由于GPC柱子內徑比較大,連續處理樣品的能力較慢,所需要的溶劑量較大。又因為所收集的樣品體積大,對于實驗室的濃縮裝置要求較高,這大大減慢了實驗分析的速度。此外,由于不同物質分子大小、形狀以及凝膠阻滯作用的差異,可能會導致樣品分離不完全,較大分子量的物質會提前流出不被收集而影響回收率,一些小分子干擾物會夾雜在樣品中而影響凈化效果。
2 凝膠滲透色譜(GPC)條件的選擇
利用GPC技術進行樣品前處理時,所需選擇及優化的條件主要是色譜柱的選擇,流速的選取以及收集時間的選擇,溶劑的選取等。孫磊麗等在測定甘草中16種農藥殘留時選用填料為中性、多孔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體的S-X3玻璃柱作為GPC凈化柱,體積比為1∶1的乙酸乙酯―環己烷溶液作為流動相,流速為5毫升/分鐘,前7 分鐘收集1份樣品,之后每1分鐘收集1份樣品,共收集28份樣品溶液,分別進行質譜檢測[5]。呂飛等在檢測動物源性食品中17種農藥殘留時,在線凝膠滲透色譜:色譜柱為Shodex CL NpakEV-200 柱;流動相:丙酮―環己烷( 3∶7,V/V) ,流速0. 1毫升/分鐘,柱溫40 ℃,進樣量10微升,檢測波長210納米,農藥殘留組分在線收集時間段:4.35 ~ 6.35分鐘[6]。
3 展望
凝膠滲透色譜技術作為一種前處理技術已經普遍應用于樣品的凈化,S著GPC技術的不斷優化應用范圍越來越大,國外已經研究出很多種成熟的GPC前處理方法。隨著國際形勢發展,我國也應該對GPC技術進行研究開發。目前有很多研究都將GPC技術與QuEchERS 前處理等聯合使用,使得現在的前處理可以聯合處理較為復雜的樣品,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準確度。現在的檢測儀器的精密度較高,對樣品處理較嚴格,GPC技術與其他前處理技術聯合使用可以去除雜質的干擾,對于精密儀器是一種保護。如在線GPC與QuEchERS聯合串聯質譜檢測可以去除樣品里的干擾和基質效應,對樣品分析更準確。因此,發展和研究凝膠滲透色譜技術在食品檢測方面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欒玉靜.凝膠滲透色譜在不同樣本檢驗中的應用和進展[J].刑事技術,2014(04):41-44.
[2]宋鑫,杭學宇,等.檢測螃蟹中有機氯類農藥殘留的全自動GPC-SPE聯合凈化氣相色譜法[J].職業與健康,2016,32(04):483-486.
[3]馬杰.QuEChERS前處理技術與在線凝膠滲透色譜――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測定蔬菜水果中20種農藥殘留[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6,7(01):21-26.
[4]黃武. 在線凝膠滲透色譜――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檢測大豆中異丙甲草胺殘留量[J].食品安全導刊,2016,64(03):126-128.
[5]孫磊麗.凝膠滲透色譜―― 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同時測定甘草中16 種農藥殘留[J].分析測試學報,2012,31(12):136-143.
凝膠色譜范文3
【關鍵詞】 高效液相色譜; 薄層色譜; 心可寧膠囊
心可寧膠囊為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九冊(WS3B171494)收載的中成藥,由丹參、三七、冰片、蟾酥等8味中藥組成,主要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胸悶、心悸、眩暈等癥[1,2]。為了更好地控制產品質量,保證用藥安全、有效,本實驗采用薄層色譜法對本品進行質量研究,為心可寧膠囊的質量控制奠定基礎。結果如下。
1 儀器與試劑
CAMAG REPROSTAR 3數碼成相系統和半自動進樣器(CAMAG),Sartorius BP211D電子分析天平(德國),電熱恒溫水浴鍋(北京醫療設備廠),超聲清洗器(北京市醫療設備二廠),硅膠G和GF254薄層預制板(浙江臺州)。
對照品:華蟾酥毒基(8039202)、丹酚酸B(111562200403)、冰片對照品(110743200504)、膽酸對照品(100078200414)、去氧膽酸對照品(07242000207)均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甲醇、乙醚、醋酸乙酯等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三蒸水。
2 方法與結果
2.1 冰片的鑒別取本品10粒,傾出內容物,加乙醚10 ml,超聲處理5 min,濾過,藥渣備用,濾液揮干,殘渣加醋酸乙酯2 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取缺冰片的陰性對照品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陰性對照品溶液。另取冰片對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毫升含0.5 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再取冰片藥材, 加醋酸乙酯制成每毫升含0.5 mg的溶液, 作為原藥材對照溶液。按照薄層色譜法[2]試驗,吸取上述4種溶液各5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V苯V醋酸乙酯(1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冰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而空白對照品在與對照品相應位置上,無相同顏色的斑點。結果見圖1。
2.2 丹參的鑒別取[鑒別](1)項下的藥渣,加甲醇100 ml超聲提取15 min,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取缺丹參陰性對照品,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陰性對照品溶液。另取丹參藥材1 g,加甲醇10 ml,同法制成,作為原藥材對照溶液。再取丹酚酸B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1 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按照薄層色譜法[2]試驗,吸取上述4種溶液各5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V甲苯V醋酸乙酯V甲醇V甲酸V水(4∶8∶1∶4∶6)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于紫外波長254nm下觀察后,再噴以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顯色,于可見光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而空白對照品在與對照品相應位置上,無相同顏色的斑點。結果見圖2。
轉貼于
2.3 蟾酥的鑒別取本品10粒,傾出內容物,加氯仿30 ml超聲提取15 min,濾過,濾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氫氧化鈉液(0.1 mol/L)20 ml。輕輕振搖,棄去氫氧化鈉液;氯仿液用水20 ml洗滌,棄去水洗液,氯仿液用無水硫酸鈉脫水,回收氯仿,殘渣加乙醇0.5 ml使溶解,作為供試溶液。取缺蟾酥的陰性對照品按供試品溶液的的制備方法制備陰性對照品溶液。另取蟾酥0.2 g,磨細,用氯仿30 ml超聲提取15 min,濾過,濾液回收氯仿, 殘渣用乙醇10 ml使溶解,作為原藥材對照溶液。再取華蟾酥毒基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毫升含0.05 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 μl,對照品溶液3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V氯仿V丙酮-V環已烷(3∶3∶5)為展開劑,二次展開,展距分別為8 cm,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熱至斑點顯色,于可見光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而空白對照液在與對照品相應位置上,無相同的斑點。結果見圖3。
1.冰片對照品 2.冰片原藥材 3和4.供試品 5.陰性樣品
圖1 冰片鑒別圖譜(略)
2.4 牛黃的鑒別取本品10粒,傾出內容物,加10 ml乙醇超聲提取10 min,加少量活性炭脫色,濾過,置水浴 上濃縮至約1 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取缺牛黃的陰性對照品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陰性對照品溶液。取牛黃原藥材0.1 g,同法制備原藥材對照溶液。取膽酸和去氧膽酸對照品各2 mg,置5 ml量瓶中,加乙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品溶液。按照薄層色譜法[2]試驗,吸取上述4種溶液各5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V氯仿V醋酸乙酯V甲酸(16∶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熱10~15 min,于紫外光燈365 nm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原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而空白對照液在與對照品相應位置上,無相同顏色的斑點。結果見圖4。
圖2 丹參鑒別圖譜(略)
圖3 蟾酥鑒別圖譜(略)
圖4 紫外光燈365 nm下牛黃鑒別圖譜(略)
3 討論
本研究在原部頒標準的基礎上在提取方法和指標以及展開系統等因素的選擇上進行改進提高。丹參的鑒別,由于制備工藝只采用了水提,故參照2005年版《中國藥典》Ⅰ部中丹參項下的鑒別要求,對丹參的水溶性活性成分丹酚酸B進行鑒別研究,蟾酥鑒別增加了華蟾酥毒基對照品為指標進行分析;冰片的鑒別在原來理化鑒別的基礎上增加了薄層色譜鑒別,牛黃鑒別增加了去氧膽酸對照,并對展開條件進行優化,色譜更加穩定、清晰。這些都進一步完善了心可寧膠囊的定性鑒別。
本文方法操作簡易,重現性好,專屬性強,為心可寧膠囊的質量標準進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能建立相應的含量控制指標,則會更加完善,這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凝膠色譜范文4
關鍵詞: 凝膠色譜法;凝膠電泳法; 血紅蛋白
G633.91
DNA和蛋白質技術包括DNA的粗提取與鑒定、PCR技術和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等,是開展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技術。蛋白質是生命活動不可或缺的物質。血紅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動物紅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負責血液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運輸。
一、 血紅蛋白蛋白質提取和分離的原理
血紅蛋白蛋白質提取和分離的原理是根據蛋白質各種特性的差異,如分子的形狀和大小、所帶電荷的性質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質和對其他分子的親和力等,可以分離不同種類的蛋白質。
二、 血紅蛋白蛋白質提取和分離技術方法有凝膠色譜法和電泳法。
凝膠色譜法是根據分子量的大小來分離蛋白質的,而電泳法是根據各種分子帶電性質的差異以及分子本身形狀、大小的不同來把蛋白質分離開的。
1. 凝膠色譜法
凝膠色譜法分離蛋白質的原理:在多孔球體的凝膠內,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不同,大分子通過多孔凝膠顆粒的間隙,路程短,流動快;小分子通過凝膠顆粒的內部,路程長,流動慢。相對分子質量的不同蛋白質因此得以分離。凝膠材料是微小的多孔性球體,如葡聚糖或瓊脂糖。
2.凝膠電泳法
電泳法是帶電顆粒在電場中向電荷相反的電極移動的現象。凝膠電泳法原理是:不同蛋白質的帶電性質(正電荷或負電荷)、電量、形狀和大小不同,在電場中受到的作用力大小、方向和阻力不同,導致不同蛋白質在電場中的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不同,因而可聚集形成不同的條帶,因而達到分離的目的。影響蛋白質分子運動速度的因素中,蛋白質的電荷性質決定蛋白質運動方向,蛋白質帶電荷量的多少決定電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形狀和大小形成阻力大小,蛋白質的運動速率由電荷量、分子形狀和分子大小共同決定。
實驗探究 蛋白質為什么帶有帶電荷?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還有一個羧基和一個氨基,在一定的PH下,蛋白質可解離的基因會帶上電荷。
三、實驗操作步驟
蛋白質的提取和操作一般分為五個階段:材料的選擇和預處理、粗分離(細胞的破碎)、提取、純化(包括鹽析,層析,有機溶劑提取,有機溶劑沉淀等)和濃縮干燥及保存。我們取哺乳動物紅細胞(豬的新鮮血液)為材料,來進行血紅蛋白的分離方法。
1.樣品處理及粗分離
⑴ 樣品前處理 包括細胞的破碎有機械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學及生物化學方法。
⑵ 細胞器的分離 從樣品水溶液中提取、用有機溶劑提取、利用表面活性劑提取和對提取物進行保護。
①樣品分離器材:離心機,0.9%的NaCl溶液和20mmol/L的磷酸緩沖液。
②步驟包括:紅細胞的洗滌、血紅蛋白的釋放、分離血紅蛋白溶液和透析。采集的血樣要及時分離紅細胞,分離時采用低速短時間離心(500r/min離心2min),然后用膠頭吸管吸上層透明的黃色血漿,將下層暗紅色的紅細胞液體倒入燒杯,再加入五倍體積的0.9%的NaCl溶液,緩慢攪拌10min,低速短時離心,如此重復洗滌三次,直至上清液不再呈現黃色為止。將洗滌好的紅細胞倒入燒杯中,加蒸餾水到原血液的體積,再加40%體積的甲苯,置于磁力攪拌器上充分攪拌10min。然后轉移到離心管中,以2000r/min的速度離心10min,就可以明顯看到試管中溶液分四層,從上往下數,第一層為無色透明的甲苯層,第二層為白色波層固體,是脂溶性物質沉淀層,第三層是紅色透明液體,這是血紅蛋白的水溶液,第四層是其他雜質的暗紅色沉淀物。將試管中的分層液體用濾紙過濾,除去脂溶性沉淀層,靜置后分出下層的紅色透明液體。取1mL血紅蛋白溶液裝入透析袋子中,將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物質的量濃度20%mmol/L的磷酸緩沖液中(PH為7.0),透析12h即可。
⒉ 凝膠色譜操作
⑴凝膠色譜柱的制作 取長40cm,內徑為1.6cm的玻璃管,兩端磨平。玻璃管兩端色上合適的橡皮塞,中間打孔,孔徑為0.5mL插入移液管,在色V柱下端用移液管頭部作出口部位,連接一細的尼龍管,用螺旋塞控制尼龍管的打開與關閉,尼龍管的另一端放入收集色譜液的收集器內。
⑵ 凝膠色譜柱的裝填凝膠用蒸餾水充分溶脹后,配成配成凝膠懸浮液,在于下端連接的
尼龍管打開的情況下,一次性緩慢倒入色譜柱內,輕輕敲動色譜柱使凝膠裝填均勻。并立即用20mmol/L的磷酸緩沖液充分洗滌,使凝膠裝填緊密。
⑶血紅蛋白樣品的加入和洗脫 加樣前,打開色譜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內凝膠面上的緩沖液下降到與凝膠面平,關閉出口。用吸管小心地將透析后的樣品加到色譜柱的頂端,并打開下端出口,是樣品滲入凝膠床內。等樣品完全進入凝膠層后,關閉下端出口,并加入20mmol/L的磷酸緩沖液到適當的高度,連接洗脫瓶,打開下邊出口,進行洗脫。待紅譜柱接近色譜柱底端時,用試管收集流出液,連續收集。
⒊ 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
⑴原理 蛋白質在十二烷基硫酸鈉(SDS)和巰基乙醇的作用下,分子中的二硫鍵還原,氫鍵等打開,形成按1.4gSDS/1g蛋白質比例的SDS-蛋白質多肽復合物,該復合物帶負電,故可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中向正極遷移,且主要由于凝膠的分子篩作用,遷移速率與蛋白質的分子量大小有關,因此可以濃縮和分離蛋白質多肽。
聚丙烯酰凝膠電泳分離蛋白質多數采用一種不連續的緩沖系統,主要分為較低濃度的成層膠和較高濃度的分離膠,配制凝膠的緩沖液,其pH值和離子強度也相應不同,故電泳時,樣品中的SDS-多肽復合物沿移動的界面移動,在分離膠表面形成了一個極薄的層面,大大濃縮了樣品的體積,即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的濃縮效應。
⑵具體操作包括:①紅細胞的洗滌 ;②色譜柱填料的處理;③凝膠色譜柱的裝填;④蛋白質的分離。
凝膠色譜范文5
【關鍵詞】:中藥材 色譜法
【中圖分類號】R45;R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08)4-0044-04
我國中藥材品種繁多、資源豐富藥用動植物達1萬余種,在當今世界“回歸自然”思潮影響下,尋找天然藥物的呼聲日漸高漲,因而對于我國這樣的中藥材大國首要任務是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鑒別方法和質量保障體系。很多中藥材形態相似,加工處理后形態結構易發生改變,目前采用的經典植物鑒定,性狀鑒定和顯微鑒定等研究方法由于鑒定標識建立在個體形態和客觀觀測水平上,因而存在主觀性強、重現性和穩定性差等不足[1]。而分子標記技術又存在方法不夠完善,資料不豐富,成本偏高無法推廣到生產第一線的缺點[2]。相比之下,色普法已成為中藥材鑒定中不可缺少的常規而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對成分復雜的中藥材有分離分析鑒定的雙重優勢。隨著化學分析色譜技術的成熟和廣泛應用,20世紀70年代,人們將中藥中的化學成分展開于由各種不同載體制成的薄層板、紙片、膠片等物體上,不同的生藥成分顯現出不形狀,顏色的斑點或條紋等,人們可根據斑點或條紋的位置(Rf值)、顏色、數目等特征來鑒別生藥真偽和質量,從而創立了色譜法。目前常用的色譜法有薄層色譜法、氣相色譜法、紙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毛細管電泳和凝膠電泳等。
1 薄層色譜法(TLC)
薄層色譜(TLC)由于操作簡單、直觀、經濟、適用范圍廣闊,在中藥鑒別中應用頻率最高。目前,常用的薄層色譜法有高效薄層層析法、薄層掃描法和反相薄層色譜法等[3]。
1.高效薄層層析法(HPTLC):HPTLC的薄板采用更加細致均勻的吸附劑用噴霧法制成,提高了分離效果,增強了重現性。張虹將榧屬植物葉的提取物經TLC法初步分離,再用HPTLC法測定紫杉酸的含量,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可用于定量檢測[4];米莉莉等用高效薄層色譜掃描法對天然蟲草與人工蟲草菌絲體中核苷類有效成分進行含量測定,同時建立了不同蟲草樣品的熒光淬滅薄層色譜圖譜[5];伍慶等用HPTLC法建立了快速測定知母藥材中菝琪皂苷元的方法[6];曾長青等用高效硅膠薄層板對動物藥不同蛇膽膽汁酸的14種組分進行測定,發現有相似組成[7]。
1.薄層掃描法(TLCS):應用薄層掃描儀將薄層板轉換成薄層圖譜的方法叫做薄層掃描法(TLCS)[8]。TLCS所得到的圖譜比目測的層析圖譜更為客觀準確。張尊聽等以高效薄層色譜掃描法測定野葛根中游離葛根素和總葛根素含量[9];蘇淑分等使用薄層掃描法測定不同品種和產地化甘草并建立了指紋圖譜,可以快速的對藥材品質作出評判[10];顏玉貞等完成了黃連的指紋圖譜研究[11];蘇微微等完成了黃參的薄層掃描指紋圖譜[12]。
1.3 反相薄層色譜(RPTLC):當薄層色譜中流動相的極性大于固定相極性時,就形成了反相薄層色譜(RPTLC),RPTLC主要用于極性成分復雜的藥材樣品。張子忠等對不同產地不同時間采收的蔓荊2種》荊素和對羥基苯甲酸進行了RPTLC定量分析比較考察了多種因素對結果的影響,同時優化了實驗條件,用于蔓荊子中上述兩種成分分析前者回收率93.9%,后者回收率91.2%[13]。
2 氣相色譜法(GC)
氣相色譜法(GC)以氣體為流動相,適合于揮發性成分或通過衍生化后能汽化的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有靈敏度高、操作簡便、樣品無須化學前處理、提供信息量大等優點。目前使用頻率較高的有裂解氣相色譜(適用于不揮發成分)和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等。
2.裂解氣相色譜:該發將樣品放入裂解器內,在一定條件下加熱樣品使其瞬間裂解,生成可揮發的小分子,立即被載氣帶入氣相色譜系統分析拄上,分離后得到裂解氣相色譜圖。袁敏等用此法比較了不同產地連翅的氣相色譜圖,13種樣品的色譜圖近似,重疊率達89%以上[14]。
2.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GC-MS):將氣相色譜與質譜聯合使用的一項技術即為GC-MS。徐勤等GC-MS對前胡中的白花前胡丙素,丁素和紫花前胡苷的含量進行研究,發現前胡兩種標準藥材的圖譜差異顯著,證實了藥典前胡的2個品種化學成分不同的說法[15];魏剛等采用GC-MS法對不同產地廣藿香、組織培養廣藿香、超臨界提取廣藿香、廣藿香對照品共21品種進行了組分分析,發現石牌藿香與高要海南藿香相比,11個成分相對含量均有顯著差異,而高要與海南藿香無明顯差異[16];徐春艷等用此法測定出黃連與肉桂配伍后桂皮醛含量下降,下降程度與黃連比例有關[17];梁永樞等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的揮發油中,用GC-MS對其成分進行分析,分離出20個組分,鑒定出其中的6種組分,并首次從沉香揮發油中分析得到Guaiol和α-Copaen-11-ol[18]。
3 紙色譜
紙色譜(紙上層析)屬于分配色譜的一種。主要用于多功能團或高極性化合物如糖、氨基酸等水溶性成分的分析分離。目前在中藥材中應用較少。
4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
HPLC和其他分離方法相比有柱效高、靈敏度高、分離迅速性和重復性好等特點,若配以不同的檢測器,可對多種藥物成分進行分析,一般用于含量測定,也可根據特征色譜峰進行定性分析[19~20]。曾憲儀等用HPLC法測定枳殼、枳實中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的含量,結果發現枳實中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的含量高于枳殼[21];曹愛民等用HPLC法測定出了決明子中大黃酚含量,含量測定結果線性關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22];楊國紅采用HPLC法對中成藥兩個制劑中桂皮醛進行測量,樣品量在0~0.15范圍內呈線性關系,表明本法適用于對含桂皮醛成分的中成藥進行質量控制[23];另有文獻建立連翹、紅花、刺五加等的HPLC指紋圖譜,以鑒別區分不同來源、不同產地中藥材[24~25]。HPLC與現代檢測器相結合又產生了一些新技術:液相色譜-蒸發光散射檢測(HPLC-ELSD),Park等用HPLC-ELSD法同時分離和測定了人參皂甙Rb、Rc、Rd、Re、Rf、Rg和Rh等[26];液相色譜-質譜(LC-MS),Van Breemen等首次將LC-MS技術用于人參粗提取物中的人參皂甙[27];反相高效液相色譜,張麗艷等用此法測定喜樹堿含量隨生長月份增加而遞增規律,為藥材采收時間的確定提供了依據[28]。
5 高效毛細管電泳(HPCE)
HPCE是20世紀末發展起來的一種高效快速分離技術,是經典電泳技術和現代微柱分離相結合的產物[29],有分離模式多、分離效率高、速度快和分析范圍廣闊的特點。王演以HPCE法對不同屬群大青葉藥材的理化特征進行分析,發現異地栽培的不同屬群大青葉藥材的化學成分和含量差異顯著[30];沈陽等測定不同種類甘草藥材中甘草酸的含量程良好線性關系,本法適用于甘草酸含量的測定[31];張朝暉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出大海馬、線紋海馬、刁海馬、刺海馬、小海馬、貢氏柄頜海龍、三斑海馬、粗吻海龍、海魚、擬海龍、尖海龍和寶珈海龍12種海馬海龍類藥材的電泳圖譜,為海馬海龍類藥材鑒定提供了依據[32]。等提取菟絲子種子植物蛋白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生藥鑒定,結果表明,同屬不同種菟絲子的堿溶性和酸溶性蛋白在成分和含量上均有顯著差異,根據其種子植物蛋白的電泳圖譜可有效鑒別菟絲子的來源[33];孫國祥等用HPCE法對射干的水提取液進行指紋圖譜研究,計算出不同產地射干的CEFP的相思度(S)大于0.92,證明不同產地的射干在化學成分的分布上是十分相似的[34];王實強等采用HPCE,用外標峰面積法測定嬰栗殼中可待因嗎啡和嬰栗堿的含量取得了滿意的效果[35];丁原菊等采用高校毛細管電泳法對紫柴胡中柴胡皂甙a與d對映體進行分離和測定取得良好的結果,柴胡皂甙a與d的回收率達97.1%[36]。
6 凝膠電泳
凝膠電泳技術自20世紀80年代初傳入我國,石俊英教授等率先將現代生物技術與傳統的中藥學科相接合,經多年潛心研究和實踐,創建了“中藥電泳鑒別法”新技術,并在動植物類中藥材鑒別中廣泛應用。目前重要的電泳鑒別多集中在蛋白質的鑒別上,蛋白質又分為貯藏蛋白和同功酶兩種。
6.貯藏蛋白電泳(凝膠蛋白電泳):不同蛋白質因存在分子大小空間結構和電荷數目上的差異,可以通過電泳得到分離。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PAGE)與其他分析手段相比具有分辨率高、性能穩定、凝膠孔徑可調等優點,是目前常用的蛋白質分離分析手段。金躍明等用緩沖葉提取樣品中蛋白質,在10%連續的SDS-PAGE凝膠上進行電泳,結果鹿鞭與其主要偽品牛鞭的電泳圖譜有明顯區別,不同品種鹿鞭電泳圖譜也有明顯區別[37];趙華英等應用蛋白質電泳得出青葙子、牛膝子、雞冠花子、皺果莧子、莧子和反枝莧子的6種種子電泳圖譜,準確的鑒別出了莧科6種種子類藥材[38];趙曉榮等用蛋白質電泳得出了馬鹿鞭、海狗鞭、黃狗鞭和海象鞭的清晰圖譜,準確的鑒別出了4種鞭類藥材,還觀測出黃狗鞭與馬鹿鞭樣品圖譜極為相似,從而提出用黃狗鞭代替馬鹿鞭的設想[39];李鋒等用SDS-PAGE法對羚羊角山羊角、黃羊角、綿羊角和藏羚羊角急性了電泳圖譜比較,發現各樣品有不同的蛋白質成分,成功的區分了這5種角類藥材[40]。
6.同功酶電泳研究:同功酶是指催化作用相同而分子結構不同的一組酶,它存在于同一種屬或同一個體的不同組織或同一細胞的不同亞細胞結構中。同功酶的結構差異來源于基因差異,能穩定的遺傳給后代。因此可以根據同功酶分子結構差異用電泳法來分離。常由于電泳法分離的同功酶有乳酸脫氫酶同功酶、過氧化物酶同功酶和酯酶同功酶等。
6.2.乳酸脫氫酶(LDH)同功酶:20世紀50年現乳酸脫氫酶以來[41],同功酶用于動植物的分析鑒別也緊隨而至。李大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法,對巨蜥的血清、腦、腎、肝、心肌、骨骼肌和小腸的乳酸脫氫酶(LDH)同工酶進行分離和測定.結果表明,LDH同工酶具有明顯的組織特異性[42];任文華等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技術,對刺猬(Erinaceusdealbatus)及游蛇科的黑眉錦蛇 (Elaphetaeniura)、紅點錦蛇(E.rufodorsata)和赤鏈蛇(Dinodonrufozonatum)等在冬眠期和活動期骨骼肌、心肌、肝等的乳酸脫氫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同工酶譜進行了分析,并用比色法測定了以上各種組織的LDH活性,結果表明:LDH同工酶的電泳圖譜只有紅點錦蛇的肝和骨骼肌中存在活動期和冬眠期的明顯差異,在其余動物兩個時期的組織中未表現出明顯變化,刺猬的肝臟LDH活性在冬眠期顯著地高于活動期,而其余的動物組織冬眠期LDH活性均顯著低于活動期,三種蛇類組織LDH4均未見表達[43]。
6.2.過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在高等動植物中,過氧化物酶廣泛而大量的存在著,并有較多的同工酶。李桂蘭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膠電泳對菘藍不同器官的POD同工酶進行分析測定,發現菘藍的POD同工酶酶譜具有一定的器官特異性和穩定性,并且同工酶變化與生物的生長發育之間具有特異性關系,可為生物生長發育的調控研究提供參考[44];于晶等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PAGE)技術對不同種源黃芩過氧化物同工酶進行研究,再利用過氧化物同工酶譜帶聚類分析,可為不同種源黃芩的劃分提供參考[45];陳文強等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PAGE)對天麻3種變型的過氧化物酶(POD)的同工酶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天麻3種變型的過氧化物酶的同工酶活性不同,酶譜條帶數在5~7條之間,且具有特征譜帶.其中烏天麻和紅天麻的酶譜條帶數相同,兩者的酶譜條帶數均多于綠天麻;綠天麻、烏天麻和紅天麻的酶譜條數依次分別為5條、7條和7條;其中基本酶帶有5條,Rf值分別為0.06、0.24、0.83,0.89、0.98;烏天麻與紅天麻的相似度指數為0.86,說明這兩個種親緣關系近;烏天麻與綠天麻的相似度指數為0.71,反映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相對較遠[46]。
6.2.3 酯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是一類水解酶,能催化分子中酯鍵,酯酶同工酶在動植物體內廣泛分布。張麗萍等用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快速簡便的鑒別了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種子,為蒙古黃芪種子真實性的檢驗提供理論依據[47]。
綜上所述,色譜法在中藥材分析和鑒別中的應用已達到一定水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們在逐步探索中去改進,從而達到更有效、更簡便的鑒別中藥材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賈恩禮,黃尉初. 中藥鑒定中現代分析技術的國內應用概況[J].實用醫藥雜志,2006,23(8):989~990
[2]郭偉云等.DNA分子標記技術在中藥材品質鑒定中的應用進展[J].新鄉醫學院學報,2006,23(6)
[3]顧英,馮怡.薄層色譜新技術在中藥藥物分析方面的應用[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12):2589
[4]張虹.TLC-HPLC 法分析非屬植物葉中的紫杉酸[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3,25(5):402
[5]米莉莉,張文素.冬蟲夏草及人工蟲草核苷類成分的TLCS研究[J].中成藥,2003,25(5):402
[6]伍慶.知母中菝琪皂甙元測定方法探討[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2,20(4):72
[7]曾常青.14種蛇膽膽汁酸成分的高校薄層色譜分析[J].中藥材,1996,3:139
[8]于寶珠,陳立亞.薄層色譜在中藥指紋圖譜中的應用[J].中國藥事,2005,19(10):619~620
[9]張尊聽等.太白山野葛根中異黃酮和葛根素含量隨季節的變化[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2,13(6
[10]崔淑芬, 蔣鐵倫, 王小如薄層色譜指紋圖譜在甘草GAP生產與質控的應用[J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 2004 , 18(4) : 3
[11]顏玉貞, 林巧玲, 謝培山, 等黃連指紋圖譜研究[ J ].中國中藥雜志, 1993 , 18 (6) : 329
[12]蘇薇薇.聚類分析法在黃芩鑒別分類中的應用[J ] .中國中藥雜志, 199, 16 (10) : 579
[13]張子忠,袁久榮等.蔓荊子反相薄層色譜分析的研究[J]. 藥物分析雜志,1995,15(2):13
[14]袁敏,張銘光. 不同產地連翅的氣相色譜圖[J]. 中草藥,2003,34(1):70
[15]徐勤.測定白花前胡忠花前胡丁素的含量[J]. 中國藥學雜志,2001,36(2):122
[16]魏剛,符紅.GC-MS法對藿香的研究[J]. 中成藥,2002,24(6):407
[17]徐春艷.氣相色譜法測定黃連與肉桂配伍前后桂皮醛含量變化[J]. 藥物分析雜志,2001,36(2):11~14
[18]粱永樞,劉軍民.沉香藥材揮發油成分的氣象色譜-質樸聯用分析[J]. 時珍國醫國藥,2006,17(12):2518
[19]劉春麗,劉滿倉.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中藥及植物藥進展[J]. 分析化學,2000,28(5):631~643
[20]龍全江,江葳葳,熊健,等. 高效液相色譜在中藥研究應用中的新進展[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 , 1999,(04)
[21]曾憲儀, 陳小紅, 肖嗚,等. HPLC法測定枳殼、枳實中辛弗林和 N-甲基酪胺的含量[J]. 中國中藥雜志 , 1997,(06)
[22]曹愛民, 沙明, 孟淑智, 姜麗,等.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決明子中大黃酚的含量[J].中國中藥雜志 , 1997,(02)
[23]楊國紅.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兩種中成藥中桂皮醛的含量[J]. 中國現代應用藥學,1994,(05)
[24]張文婷, 何翱, 陳浩. 連翹的HPLC指紋譜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 , 2002,(05)
[25]周曉英, 張立新, 張良,等.紅花的HPLC指紋圖譜分析方法研究[J]. 中成藥,2002,(05)
[26]Park MK,Park JH.Chromatogr.A,1996,736:7778
[27]Van Breenmen R B,Fong H.J Anal chem.1995,67:3985
[28]張麗艷, 楊玉琴. 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喜樹果實中喜樹堿的含量[J]. 中國中藥雜志 , 1997,(04)
[29]時淑華; 何茶葉.高效毛細管電泳法在中藥監測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科版),2006,3(7):36
[30]王寅.高效毛細管電泳法用于不同群居大青葉藥材的鑒別[J]. 中草藥,2003,31(2):547
[31]沈陽,莊峙廈,王小如. 高效毛細管電泳法分離測定不同種類甘草藥材中甘草酸的含量[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 , 2004,(S1)
[32]張朝暉,范國榮,徐國鈞,等.12種海馬、海龍類藥材高效毛細管電泳法鑒別[J]中國中藥雜志 , 1998,(05)
[33],羅國安,王如驥,等.中藥菟絲子的高效毛細管電泳法鑒別[J]藥學學報 , 1997,(07) .
[34]孫國祥, 萬月生, 孫毓慶. 射干的毛細管電泳指紋圖譜研究[J]. 色譜 , 2004,(03)
[35]王實強, 首弟武. 高效毛細管電泳法測定罌粟殼中生物堿的含量[J]. 色譜 , 1997,(05)
[36]丁原菊, 陸瑋潔, 主沉浮, 高建軍, 賈炯. 毛細管電泳法對柴胡中柴胡皂甙a與d對映體的分離和測定[J].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 , 2006,(05)
[37]金躍明, 李峰. 鹿鞭藥材及偽品的 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鑒別研究[J]. 遼寧中醫學院學報 , 2005,(06)
[38]趙英華等. 莧科6 種種子類藥材的蛋白電泳鑒別[J]. 中國中藥雜志,2000,25(1):52~53
[39]孫曉榮等.4種鞭類中藥蛋白電泳鑒別[J]. 中國中藥雜志,1997,32(5):271
[40]李鋒等 羚羊及偽品的凝膠電泳鑒別[J]. 中草藥,2001,22(5):454
[41]林巖香, 王建勤. 同功酶用于藥用植物分類鑒別的技術原理與應用探討[J]. 海峽藥學 , 1995,(02)
[42]李大筠. 巨蜥乳酸脫氫酶(LDH)同工酶的分離和測定[J]. 四川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 1996,(04)
[43]任文華; 楊光; 谷宇; 趙祥偉.刺猬和三種游蛇科動物冬眠期和活動期乳酸脫氫酶同工酶的比較[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1.
[44]李桂蘭. 中藥菘藍過氧化物同工酶的測定[J]. 山西中醫學院學報 , 2006,(04)
[45]于晶; 陳君等.不同種源黃芩的過氧化物同工酶研究[J] . 中藥材, 2006,7(5)
[46]陳文強,鄧百萬,丁銳,吳三橋,李新生. 天麻3種變型過氧化物酶的同工酶研究[J]. 西北植物學報 , 2005,(08) .
凝膠色譜范文6
中圖分類號:R78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2-0339-02
[Abstract]Lactoperoxidase has a natural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hich could be widely applied to food and had good antimicrobial antiseptic effect, such as Dairy and meat products, etc. The paper mainly reviewed the separation and pufication technology of lactoperoxidase including ?salting-out method, ultrafiltration method, coupling aqueous two-phase technology and chromatography technology.
乳過氧化物酶(lactoperoxidase,簡稱LP)是過氧化物酶的一種,是存在于動物乳中的一種天然抗菌物質,常見于哺乳動物的乳腺、唾液腺、淚腺及其分泌物中[1]。乳過氧化物酶在食品行業中應用最廣泛的是乳制品,還可將其應用到醫藥和肉制品行業中,具有較好的抑菌防腐效果。本文主要綜述了分離乳過氧化物酶的鹽析法、雙水相萃取技術、膜分離技術以及色譜技術等。
1.鹽析法
鹽析沉淀法是酶分離純化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在高濃度的鹽溶液條件下,大量鹽離子使水分子濃度相對降低,蛋白質水合作用減弱,分子間相互凝聚沉淀析出,由于蛋白質水合作用與蛋白質本身的分子量、等電點等物理化學常數有關,所以在不同鹽析條件下,不同種類的蛋白質發生聚集沉淀析出程度也不同,因而達到分離目的。鹽析法具有操作方法簡便、無需大型昂貴設備和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點,適用范圍十分廣泛。通常把硫酸鈉、硫酸鎂、檸檬酸鈉、硫酸銨等用作鹽析劑,國內有報道用硫酸銨鹽析法分離大豆酸沉蛋白、羔羊皺胃酶和多管藻R-藻紅蛋白和R-藻藍蛋白。鹽析法分離乳過氧化物酶還是較新的技術。
2.雙水相萃取技術
雙水相萃取體系是由兩種聚合物或是一種聚合物和一種鹽組成的,其原理是依據物質在兩相間的具有選擇性分配系數,當物質進入雙水相體系后,由于生物分子量大小、電荷作用和各種力(如疏水鍵、氫鍵和離子鍵等)的存在和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使物質在上相和下相中的分布狀態不同(即分布濃度不同),形成雙水相體系。提取某一物質,只需選擇適宜的雙水相體系,控制合適的條件(pH、雙水相體系物質含量等),就可以得到適宜的分配系數,從而達到分離提取的目的[1]。與傳統的提取方法比較來看,雙水相萃取技術所使用的設備便捷、快速、經濟,被分離物質在溫和條件下進行快速分離,其獲得產品的回收率和純度較高。目前,雙水相萃取技術已廣泛地應用于蛋白質和核酸等生物活性產品的分離提取,并逐步走向工業化生產進程[2]。它為生物分子提供生物兼容的環境,具有連續操作空間,易于擴大生產的優點。國內有研究報道雙水相法提取脂肪酶、糖化酶、淀粉酶等,但是沒有應用雙水相法提取乳過氧化物酶。利用雙水相技術,優化提取牛乳中過氧化物酶提取的工藝條件,為雙水相技術在乳過氧化物酶提取分離方面應用,提供基本的技術支撐,有很重要意義。
3.膜分離技術
膜分離技術是一項新興的高新技術,具有能耗低、分離過程中物質不發生相變、操作簡便、無二次污染、分離產物便于回收且分離效果佳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中的產品分離、純化等。常見的膜分離技術有微濾膜、超濾膜、納濾膜、反滲透膜及離子交換膜[13]。膜分離技術已廣泛的應用的乳品工業中,主要應用于乳清蛋白分離回收、乳清脫鹽、除菌、酪蛋白濃縮、乳蛋白質分級分離等。膜技術主要是陶瓷膜技術分離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以及超濾膜技術純化乳過氧化物酶。
4.色譜分離
色譜分離技術又稱層析技術分離,是一種用于分離成分復雜混合物中各個組分的有效方法。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質在由固定相和流動相構成的體系中具備不同的分配系數,物質在兩相體系作相對運動時,會隨流動相一起運動,并在固相和流動相間進行多次反復的分配,從而使各物質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應用于乳過氧化物酶分離的色譜技術可分為離子交換層析、親和層析、凝膠層析、吸附色譜和分配色譜等技術,此技術比較成熟,詳細介紹一下。
4.1 離子交換層析分離技術
離子交換層析中,基質由帶有電荷的樹脂或纖維素構成,帶有負電荷的為陽離子交換劑,反之為陰離子交換劑。離子交換色譜法分離蛋白質組分原理是依據不同蛋白質組分在一定條件的溶液中帶有相應的電荷,根據蛋白質帶電荷狀態不同會與帶相反電荷的離子交換劑的結合,按結合力的大小,在洗脫時從弱到強依次被洗脫下來而得以分離。
4.2 離子交換膜色譜提取乳過氧化物酶
Clovis K. Chiu等(1997)使用固定化磺酸根陽離子交換膜從乳清中分離乳過氧化物酶,此法優點是速度更快,相對于離子交換色譜柱,膜分離使用更小的尺寸;缺點是生產越多的目標物就需要越多的膜,增加生產成本,難以大量生產。Kerstin Plate等2006年提出了用帶有陽離子的選擇性吸附膜Sartobind S從生產酪蛋白所剩下的的乳清中來提取乳過氧化物酶,此法具有生產快的優點,適用于工業上大規模的生產。Linda Voswinkela等2011年提出使用陰陽離子交換膜色譜法(Sartobind Q and S nano),分兩個步驟(先過陰離子交換膜未吸附物質再過陽離子交換膜)通過改變不同的緩沖液及pH值和洗脫液濃度從牛乳清中快速分離BSA,β-lactogloulin,ImmunoglobulinG,lactoperoxidase,lactoferrin多種蛋白,此法生產周期短,適用于工業生產。
4.3 免疫親和層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
將具有高度特異親和性的二種物質之一以共價鍵形式結合到固定相,通過利用與固定相鍵合的物質具有不同程度的親和性,將具有特異親和性的物質成分與其他雜質分離的色譜法。1989年Bodil Langbakk等人使用一種免疫親和色譜(配基結合免疫球蛋白G)從人乳中分離LP,其過程中LP和配基發生結合,利用含有2% SDS、pH 6.8和0.1 mol/L磷酸鈉緩沖溶液,將乳過氧化物酶洗脫下來,從而分離純化出純度較高的乳過氧化物酶[3]。
4.4 凝膠層析
凝膠層析又稱分子篩,按照分離純化的物質是水溶性的化合物還是有機溶劑可溶物,凝膠色譜又可分為凝膠過濾色譜(GFC)和凝膠滲透色譜(GPC)。GFC主要是根據被分離樣品中各組分分子質量大小的不同而進行分離洗脫的一項高效的色譜技術。1963年Peter Z首先使用離子交換色譜從牛乳中分離出LP,之后使用凝膠色譜進一步純化分離得到純度較高的LP[4]。2011年,Y. Morita等人以牛奶堿性蛋白為原料,將堿性蛋白溶解于磷酸鈉緩沖溶液,先使用SP-Sepharose填料平衡分離,并用0-1.5M NaCl進行洗脫,將所得分離物質收集再使用HiLoad 16/60 Superdex 75 pg進一步純化得到高回收率的乳過氧化物酶。
參考文獻:
[1] 徐長波,王巍杰.雙水相萃取技術研究進展[J].化學技術與開發,2009,38(5):40-44.
[2] 范芳.雙水相萃取技術的應用進展[J].化學與生物工程,2011,28(7):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