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出版社征稿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出版社征稿范文1
征稿啟事是出版社、報刊雜志編輯部、大型展覽的組織者、大型紀念活動組委會以及各類團體或部門,為征集某一專題文稿或書法、繪畫、攝影作品而向全社會的一種啟事。如果征集對象限定在文稿范圍內,也可以稱為“征文啟事”。
征稿啟事可以應用于出版社征集某一叢書的文稿,例如“《中國當代作家精品文叢征稿啟事”;可用于報刊雜志的某一專題活動,例如“紀念反法西斯斗爭勝利五十周年征稿啟事”;可以應用于書法展覽的籌備工作,例如“離退體老干部書法繪畫展征稿啟事”;可以發動群眾進行某一項專題研究或專題調查,例如“中小學教學改革專題調查征稿啟事”等。
(二)征稿啟事的寫作
1.標題
征稿啟事的標題由叢書名稱加文種,或活動名稱加文種的模式組成,例如《首屆“古風杯”華夏散文大獎賽征稿啟事》這一標題,“首屆古風杯華夏散文大獎賽”是活動名稱,“征稿啟事”是文種。有時也可以簡寫為“征稿啟事”或“征文啟事”。
2.正文
征稿啟事的正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征稿的目的和意義。例如“為全方位展示當代散文創作優秀成果及強大的作者陣營,拓展名家,推出新人,促進新世紀文學繁榮……現面向海內外隆重征稿。”
第二,征稿的內容和體裁。例如“叢書選收小說、散文、詩歌、劇本等各種體裁的個人專集(不低于4印張約9萬字),并特別關注題材好、品位高的中長篇小說。”
第三,選擇稿件的方法。例如“我部將聘請專家組成審稿委員會負責選拔優秀文稿予以出版”。
第四,出版或發表程序。例如“《文叢》按來稿先后分輯出版,每輯10本,出版周期三個月。稿件送審通過后,即簽訂出版合同(凡審閱未通過之原稿,一律奉還)。不向作者收取入選、編審、出版管理等費用。”
第五,截稿時間。例如“截稿時間為20__年6月30日”。
第六,投寄地址。例如“投稿請寄:北京市672信箱·古風杯華夏散文大獎賽組委會,郵編100025”。
第七,聯系方式。可列出電話、傳真、電子郵箱等。
3.落款
署明征稿單位名稱和日期。如正文中這些項目已經出現,可以省略落款。
【 例 文 】
《中國當代作家精品文叢》征稿啟事
出版宗旨:薈萃文學藝術成果,展示文學藝術實績,繁榮文學藝術創作,出版數套全面反映我國當代作家精神風貌的精品文學叢書。
征稿內容:《文叢》選收小說、散文、詩歌、劇本等各種體裁的個人專集(不低于4印張約9萬字),并特別關注題材好、品位高的中長篇小說。
成書規格:《文叢》為大32開本(850毫米×1168毫米)軟精裝,封面為157克進口銅版紙,4色彩印,寬型勒口,覆亞光膜;內文60克膠印紙;印刷精美,為當今最流行款式。激光排照,平臺膠印,統一設計、制作。勒口處印作者彩照及簡歷。由國家級出版社出版。
出版程序:《文叢》按來稿先后分輯出版,每輯10本,出版周期三個月。稿件送審通過后,即簽訂出版合同(凡審閱未通過之原稿,一律奉還)。不向作者收取入選、編審、出版管理等費用。
歡迎各文化組織統一組稿,凡滿10本者,將以地區專輯形式推出,并由組稿者出任主編;《文叢》出版后,將選部分優秀作品在《青年時代》雜志上發表。
來稿抄寫、打印、剪貼、復印均可,錄入軟盤更佳,請編好目錄,附200字內簡歷和近照一張,注明詳細地址、郵編、電話。未盡事宜,請來函來電索取簡章。
編纂單位:北京龍騰圖書編著中心,《青年時代》雜志社,北京世紀文滔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發行部。
截稿日期:20__年12月31日。
來稿請寄至:北京25支局-康-01信箱·北京龍騰圖書編著中心
郵 編:100025 電話:(010)85760629 85768913(兼傳真)
出版社征稿范文2
一、宋元:初創期的機巧與含蓄
據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宋刊本《新編四六必用方輿勝覽》一書《拾遺》目錄之前有這樣一則啟事:
是編既鋟流布矣。重惟天下奇聞壯觀見于文人才士記述者,浩不可窮。耳目所及,幸而得之,則亦泰山一毫芒耳。因閱群書,復抄小集,附刊于后,名以《拾遺》。每州各空其紙,以俟博雅君子續自筆入,或因鬻書者錄以見寄,使足成此一奇書,蓋所深望云。[1]
這是一則征稿廣告。頗具營銷創意的是,該書內容是記述天下各州的奇聞壯觀。圖書出版者有意在書中《拾遺》部分的各州之后留了空白紙張,希望讀者將他們知道的而該書又沒有記載的內容寫下來,通過售書商反饋到圖書刊刻者這里,以便將來刻成一部更為完善的“奇書”。這樣讓讀者參與進來完成圖書的編纂,讀者不再是消極閱讀,而是調動起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儲備,興致勃勃地去檢查該書是否遺漏了什么“天下奇聞壯觀”;倘若有,再得意洋洋地在書中所附空白紙張上寫下來。這在某種程度上和現代營銷中一度流行的DIY(do it yourself)模式相似,可以極大地激發消費者的消費興趣。另外,可以推想的是,倘若刊刻者真的根據反饋回來的征稿完善該書并再度印行的話,那些曾經參與征稿活動的讀者極有可能成為穩定的消費者群——因為參與該書的編纂激發的自豪感、榮譽感會促使他們成為“回頭客”。
在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建安書堂刊刻的《元詩》一書上,也出現了征稿廣告:
本堂今求名公詩篇,隨得即刊,難以人品齒爵為序。四方吟壇多友,幸勿責其錯綜之編。倘有佳章,毋惜附示,庶無滄海遺珠之嘆云。
李氏建安書堂謹咨
張秀民先生認為:“這類建本征稿廣告是空前的,明代書坊有所仿效。”[2]說明代書坊也有征稿廣告是對的(詳見下文);但說這類廣告是空前的恐怕不確,因為如上文所述,宋刊本中就有類似征稿廣告了,而且極具營銷機巧。
有意思的是,上述兩則宋、元時期的征稿廣告都未曾提到報酬。這或許和儒家傳統恥于言利的教化有關。畢竟,雖然也有營利目標,圖書出版怎么說也是“讀書人的事”,一切還是含蓄些更好。不過,到了明代,這類征稿廣告的商業氣息就逐漸濃厚起來了,廣告中會明白提到報酬問題。
二、明清:興盛期的細致與務實
明代天啟三年(1623年)陳仁錫評選的《明文奇賞》一書,首為陳仁錫序,次為總目,再次即為用淺藍色墨刻印的征稿廣告:《征昭代海內名公笥藏家刻文稿選入名文奇賞續集述引》。如果說上述宋、元兩則征稿廣告因文字簡短,歸到牌記中也并無不可的話,那這則廣告絕對不屬于牌記,而是純粹以啟事形式出現的征稿廣告。全文節錄如下:
古今文章,以傳重,更以選重。……先生曰:“……獨慮往昔名作,或已刻而流布未廣;或未刻而秘藏于家;或苦于后傳之散失而蠹簡猶存;或留于知賞之珍收而遺澤未斬。若非設法征續,終是掛一漏萬。子雅意斯文,何策以處此?”不敏受命唯唯,退而作征書法于左:
一,名公文集,雖經刻板,刷印未廣,地理遙隔,未能流傳此處。接武名賢,不忍先澤之落落。或郵傳,或特令信鴻赍至,選定發抄,不動筆,亦不沾污,完日仍以原帙繳還,決不浪失。萬一愿以本集易他書者,一一惟命。
一,名公著作雖富,或屈于力而未梓,后賢珍藏,慨以原稿來成勝舉者,本家計其道里之費、繕寫之勞,一一報之,所不吝焉。
一,名公文集無論已刻、未刻,成卷、不成卷,不拘多寡,有特賞高賢、好事良賈多方覓來,共成不朽,本家重酬,不敢匪薄。
愿與征者,或封寄,或面授,須至蘇州閶門書坊酉酉堂陳龍山當面交付,萬勿差誤。
是訂。
吳門后學沈國元頓首
該廣告聲稱征稿編續集是為了讓更多的好文章經過編選、刊刻流傳得更廣泛、更久遠。在陳仁錫(即廣告中的“先生”)的話里以及沈國元擬定的征稿辦法第一條里,更是流露出對文人好作品以及好書的珍視、愛惜之情。這使得整篇征稿廣告在開頭也羞答答地蒙上了一層文人的人文關懷氣息,但后文“本家計其道里之費、繕寫之勞,一一報之,所不吝焉”、“本家重酬,不敢匪薄”這類文字則流露出明顯的商業氣息,說明這并非是一個熱心的學者為了文化的傳承在做公益之事這么單純,實際上是書坊主在策劃下一個選題的圖書出版。
類似的征稿廣告在明崇禎年間刊刻的何偉然選、陸云龍評《皇明十六家小品》中也有。不過與上述廣告不同的是,該廣告所征求的文稿更加多樣化,列了《行笈二集》《廣輿續集》《續西湖志》《明文歸》《皇明百家詩文選》《行笈別集》《型世言二集》等七種擬刊書名,而所征文稿除了詩文、制誥、奏疏等,還有戲曲、小說,范圍很廣泛。很顯然,刊登廣告者并不是單純為了編一部選文的續集,而是預先設計好眾多選題,然后面向社會廣泛征稿。這在圖書出版業的營運中,具有更加鮮明的商業色彩。從這一征稿廣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圖書出版業者(書坊主)為了圖書的生產,整個流程和今天很類似,即策劃選題、征稿或組稿、編選(編輯)、刊刻出版。
清代編選出版了大量詩文總集,而總集的編選,往往涉及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眾多作家與作品,單靠選家一人或數人的見聞所及,不僅前期尋訪周期過長,而且不免掛一漏萬,最便捷周全的方式自然是利用書中的征稿廣告來匯聚稿源。這些征稿廣告大多是包含在書前的凡例中,但也有以啟事形式專門出現的。例如,清初魏憲編選詩歌總集《詩持》,二集于登選姓氏之后另附啟事曰“征言”,其中說“是選一集……茲謀新增是集,兼訂三集,次第出質大方。凡我同人,有先世遺篇,平生枕秘,統祈全集郵教,共襄千秋盛業,幸甚”[3]。這是在為《詩持》第三集征稿。
與宋元時期的征稿廣告比較而言,明清時期的征稿廣告不僅不諱言報酬、更具商業性,而且征稿方法細致具體、接收征稿的地址詳明準確,極具可操作性。這充分說明,隨著時代的發展、圖書出版業內競爭的加劇,征稿廣告這一營銷方式在這一時期的運用不僅越來越廣泛,而且在形式上也越發成熟。
三、古代啟事式征稿廣告的若干啟示
上述啟事式征稿廣告都是附載于已刊刻的圖書中,隨著圖書的流通,將廣告信息傳達給廣告受眾。中國古代圖書出版業者這樣做,顯然并不僅僅是為了省掉另外找傳播媒介的麻煩,而是考慮到征稿廣告的目標有意為之。征稿廣告的目的是吸引稿源。有藏稿者或有意提供稿源者多為讀書人。利用書籍作為廣告媒介,能將廣告信息更準確地傳達給廣告受眾,實現更好的廣告效果。現如今,對于征稿廣告而言,除了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等大眾傳播媒介外,圖書自身仍不失為一種準確直達受眾的媒介,有著極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其次,啟事式征稿廣告出現的具置,基本上是在一書正文之前:或在目錄前,或在目錄后,有的甚至直接居于一書卷首。例如,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趙炎刊刻《詩藏》,卷首有征稿啟事,啟事最后說:“近體先經付梓,諸卷嗣將匯成。第恐孤吟之困于壤蟲,寸管難窺夫全豹,敢懇高賢長者,錫之佳制,俯慰調饑。或前編登載無多,大名不妨再見;或新詠各體具備,壓卷藉以增光。至于爵銜里居,原名別號,亦祈細加詳示,以便刊入簡端。”正文之前刊登廣告,既不與正文內容相淆,又容易引起讀者注意,這同樣有利于廣告效果的實現。
再次,征稿廣告多是為續集或同類性質圖書征稿。一般來說,讀者購買閱讀某一圖書,說明其對該領域有興趣,甚至頗有造詣,其中自不乏有類似稿源者。倘若已刊刻的圖書內容受讀者歡迎,銷售得不錯,編輯出版者的實力和能力得到認可,這些人就會很樂意應征,這樣圖書的生產和銷售就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例如,王樹《淄陽詩話》一書前二卷刊于清咸豐十年(1860年),前有一啟事——“征詩入淄陽詩話引”;此書后二卷刊于同治元年(1862年),應該是前二卷刊行后所續征詩歌而成。可見征稿廣告對新圖書的出版起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注釋:
[1]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383頁。
[2]張秀民:《中國印刷史》,韓琦增訂,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頁。
[3]《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38冊,四庫禁毀書叢刊編委會編,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114頁。
出版社征稿范文3
【摘要】目前,我國法律并未對征集廣告語著作權的相關問題作出明確規定,致使該類案件爭議頗多。劉毅訴南寧卷煙廠和南寧真龍偉業廣告有限公司著作權侵權一案一波三折,無疑對我國處理該類案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其實,征稿方與應征者雙方在征集廣告語的活動中,實質上形成了委托創作合同關系。因此,對于雙方明確約定的事項,遵從約定;而在未明確約定廣告語歸屬的情況下,廣告語著作權屬受托人即應征者所有。
【關鍵詞】廣告語;委托創作合同;著作權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商業廣告已經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手段之一。因此,可稱作品的廣告語在著作權法上的保護應當予以重視。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條規定,商業廣告用語符合獨創性、可復制性的特點,屬于著作權法上所稱“作品”。在眾多的廣告語著作權糾紛案件中,劉毅訴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卷煙廠、南寧真龍偉業廣告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權糾紛案最具典型性,也是引起爭議較多的典型案例。本文以此案為例,對著作權的歸屬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筆者對本案的理解及觀點。
二、廣西“真龍”案情簡介及焦點分析
(一)一條廣告語引發50萬元官司
南寧卷煙廠委托真龍廣告公司刊登“拾萬元誠征‘禮品真龍’廣告用語”啟事。啟事中列明了廣告語要求、入選數目(20句)及獎勵辦法等相關事宜。
劉毅后創作廣告語寄給真龍廣告公司,但無音訊。2003年初看見其作品“天高幾許?問真龍”以廣告形式出現在桂林街頭。認為二被告未支付獎金及未經許可大量復制發表其作品的行為已侵犯了其著作權。提訟要求二被告(南寧卷煙廠及真龍廣告公司)停止侵權、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50萬元。
(二)從一審、二審看案件焦點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真龍廣告公司刊登的征集廣告語啟事是要約邀請而非要約,因此原告與真龍廣告公司并未形成委托創作合同關系。作品的著作權歸劉毅所有,因此被告擅自使用原告作品并對作品進行修改,構成侵權。
二審法院認為真龍廣告公司刊登的征集廣告語啟事符合要約的構成要件,依法應認定為委托創作合同的要約。而原告劉毅在投稿時對征集廣告語啟事的條款沒有提出異議,應認定為承諾,委托創作合同成立。據此,原告劉毅享有著作權,而推定部分著作財產權屬于真龍廣告公司。因此被告行為未構成侵權。
從以上可以看出,被告是否侵權,關鍵看原被告之間是否存在委托創作合同關系。即如果存在,則著作財產權依法歸廣告公司所有,則不構成侵權;若不存在委托合同關系,則著作財產權歸劉毅所有,則被告侵權。
三、一審原被告之間是否形成委托合同關系
廣告語征集雙方是否形成委托合同關系,對確定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影響甚巨,也是法院判決該類案件的關鍵所在。原被告之間是否存在委托合同關系,筆者認為關鍵是對南寧真龍偉業廣告公司的征稿啟事進行定性。
(一)征稿行為是雙方法律行為
有學者認為,廣告用語征集行為應屬單獨行為。其認為,根據《著作權法》對委托作品的規定,若征集者在征集廣告中聲明“著作權歸本公司所有”,則在作品被選中后,該作品的著作人身權也歸征集者所有,與《著作權法》保護作者權益的精神相悖。
然而,首先,在民事關系中,在保護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同時,也強調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對于委托作品,《著作權法》第十七條規定委托作品的著作人身權可以歸委托人,其就存在對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進行尊重的考慮。同時,征集廣告中聲明“著作權歸本公司所有”,該“著作權”并不當然包括著作人身權。著作權法第十七條所稱雙方可以約定“著作權”的歸屬,但并未解釋該“著作權”是否均包含著作財產權和著作人身權。因此,也不能說明該作品被選中后,作品著作人身權也歸征集者所有。
其二,其認為,在委托合同中,雙方當事人均需有締約能力。而對于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來說,若將廣告征集用于作為委托作品,則會出現一個未成年人創作了符合要求的廣告用語,但因其無民事行為能力,其創作行為無效,不享有著作權。在此,很顯然該學者未明確區分“創作行為”和“合同行為”兩個行為。若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創作了符合要求的廣告,則其與征稿方的委托合同無效,而其創作行為作為獨立于合同行為的另一民事法律行為,其受《著作權法》的保護,則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依然具有著作權。
筆者認為,征稿行為應屬于雙方行為。首先,從單獨行為和雙方行為的概念來看,單獨行為是僅有一方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就能成立的民事行為。其特點是無需他人的同意就發生法律效力。而雙方行為需要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對于征稿啟事來講,若僅有征稿啟事,即僅僅征稿人的意思表示并不能產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僅當應征者對征稿方進行同意的意思表示,才能帶來合同的法律后果。其次,單方民事行為通常只在兩種情況下出現:一種是有關行為的后果一般僅使相對人取得權利而不承擔相應義務的,如授權行為與遺贈行為等;二是行為人依法或者根據合同而享有單方行為權利的,如撤銷行為、解除行為、追認行為等。據此,該征稿行為顯然不能屬于單獨行為。
(二)征稿啟事應定性為要約
1.征稿啟事滿足要約的要件
根據合同法第十四條,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須符合內容具體明確、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的條件。因此一般要約要求為,其一,有締結合同的目的,其二,內容必須具體明確。
如前所述,在征稿啟事中,該意思表示明確了邀約人的名稱和住所、合同標的委托作品的內容要求等。其所列之內容,清楚詳盡,完全涵蓋合同要約所需之條款。因此通過以上可以看出,該啟事作為意思表示內容具體明確,符合要約的要求。
同時,通過該啟事易知卷煙廠方有明確訂立合同的意圖,一旦對方承諾,即受到該意思表示的約束。征稿啟事中,列明了獎勵辦法:一等獎1名,獎金捌萬元人民幣;二等獎2名,獎金各伍仟元人民幣;三等獎3名,獎金各壹仟元;入圍獎一十四名,每名五百元人民幣。該獎勵內容表明,真龍公司承諾,當作品入圍時,將對入圍者予以獎勵,顯然顯示出其受到該廣告內容約束之意思表示,因此其確有訂立合同的意圖。
2.關于該啟事向不特定的多數人發出
很多持該啟事為要約邀請觀點的人認為,要約必須向相對人發出,而該啟事在報刊上刊登,顯然是向不特定的多數人發出,應當構成要約邀請。
筆者認為,根據《合同法》第十五條,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是否以締結合同為目的,是要約與要約邀請的主要區別。真龍廣告公司在啟事內容中,對各項事宜描述清楚詳細,并寫明了雙方各自的權利義務,其意思表示顯然為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顯然希望與入圍作品的作者訂立合同,因此征稿啟事不是要約邀請。同時,《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這表明在立法時,為了保護交易安全,《合同法》將一定情況下的商業廣告認定為要約。而征稿啟事與商業廣告有諸多類似之處,若籠統地將所有的征稿啟事定性為要約邀請,勢必與法理相違背,不利于市場的穩定安全。
四、廣告語著作權的歸屬及行使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征稿啟事為要約,應征行為即為承諾。因此一審原被告之間形成了委托創作合同關系,因此適用《著作權法》第十七條的規定。而真龍公司的征稿啟事中并未寫明該作品的著作權歸屬,而僅僅說明了“入圍作品的使用權、所有權歸南寧真龍偉業廣告有限公司所屬”,應當認為該條款并不是對著作權歸屬的約定,因此根據《著作權法》第十七條,該廣告語的著作權屬于受托人,即劉毅所有。
對于“入圍作品的使用權、所有權歸南寧真龍偉業廣告有限公司所屬”的條款,應如何進行法律定性呢?首先根據以上對是否屬于委托合同的分析,可知該條款應作為合同條款。那么,該條款約定作品的“使用權”、“所有權”歸真龍偉業廣告有限公司所有,應當如何認定呢?二審法院認為該條款意在對著作財產權進行轉讓,即該廣告語的著作財產權轉讓給真龍偉業廣告有限公司,而著作人身權具有人身屬性不可轉讓則仍屬著作權人劉毅所有。對于該解釋,筆者認為,籠統地將著作財產權歸真龍偉業廣告有限公司所有,必會帶來不公平。因為該條款中的“使用權”并不能夠完全地包括著作財產權中十三項權利的全部,而“所有權”更是不同于著作財產權,不屬于知識產權的范疇。因此,應認為,在雙方的合同中,僅僅約定原告將該作品著作財產權中的使用權轉讓給了被告真龍偉業廣告有限公司。
五、結語
廣告語著作權糾紛案件并不是新類型的案件,但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其中,廣告語應當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征集行為的定性以及雙方是否形成委托合同關系以及雙方各自享有何種著作權是解決這類案件的關鍵所在。
廣告語可被復制、具有獨創性,理應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同時,法律未對廣告語征集廣告語作出明確規定,但我國司法中常常將其認定為要約,且根據《合同法》對商業廣告的規定,征集廣告語的行為應當認定為要約,由此雙方形成著作權委托合同。在此基礎上,雙方根據合同條款,確定著作人身權未轉移,著作財產權中使用權轉移給委托人,其他未轉移。
法律不外乎人情事理,在立法時,其背后也隱藏著對人情和事理的考量。在廣告語著作權糾紛中,也要對人情、事理予以考察,在此基礎上,對有關案件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斷。
參考文獻:
[1]周冕.廣告語著作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探討[J].中國版權,2005(006):20-22
[2]唐正榮,顏煒.廣告征集用語的著作權保護[J].法學雜志,2004,25(4):79-80
[3]金焰.一句廣告語引出的官司[J].中國社會導刊,2005(08S):33-35
[4]魏振瀛.民法學[J].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E32馬新彥.美同衡平法上的地役權研究,2000,3(2):43-48
[5]吳漢東.知識產權制度基礎理論研究[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
出版社征稿范文4
中國攝影家協會信息中心將于2001年10月舉辦《金秋拍胡楊》攝影創作班。
全程10天(10月4日-14日)。路線:銀川-阿拉善左旗-額濟納旗-胡楊林-黑水城-大同城-怪樹林-八道橋沙漠-塔王府-銀川(散團)。
拍攝內容:胡楊林、戈壁、沙漠、駝隊、古堡遺址、怪樹林等。經費:每人3000元。贈每位學員《金色的胡楊》等畫冊。報名咨詢:中國攝影家協會信息中心,電話:010-65211285,主任:解海龍,聯系人:張瑾。詳情請見八月上旬中國攝影報及中國攝影家協會網站。名額有限,額滿即停止報名。
2001年7月17日,北京鳳凰傳世廣告有限公司召開了柯達EasyShare系統新聞會。柯達公司對用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圖像解決方案,即柯達EasyShare系統。此系統由一個相機底座和新型數碼相機組成――柯達DX3500和DX3600數碼相機,它秉承了傳統相機的使用特點,即使最初級的用戶也能夠隨時上手使用,實現了easyofuse的真正意義。
7月3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故宮博物院訴中國商業出版社侵犯著作權糾紛案,判決被告賠償原告63.2萬元。被告出版的《中國宋元瓷器圖錄》、《中國清代瓷器圖錄》兩本書中未經允許從故宮博物院編輯的出版物中選用了790幅圖片,這些圖片著作權悉歸故宮所有。
8月25、26日,佳能公司在北京百腦匯商城開展了促銷活動,活動分為“數碼引力,精彩佳能”和“佳能教室”兩個部分。“數碼引力,精彩佳能”對佳能新推出的S系列打印機和新款掃描儀做了現場的打印和掃描演示。“佳能教室”由專業人員對佳能打印的系列技術做了講解,同時就現場聽眾提出的技術應用疑問進行了解答。據悉,佳能將在國慶節和圣誕節這兩個盛大節日在北京海龍電腦城和百腦匯商城舉辦更大規模的促銷活動。
影賽
第三屆國際民俗攝影《人類貢獻獎》年賽征稿,該賽只收組照(35mm反轉片可參賽),不收單幅作品,不收暗房制作或數字處理過的照片。組照分人物服飾類(代碼A)、建筑文化類(代碼B)、生活習俗類(代碼C)、節日文化類(代碼D)、文體游藝類(代碼E)、綜合類(代碼F)。年賽設《人類貢獻獎》年賽大獎:一名獎金60000元;一至六等獎,獎金分別為16000-1600元,并提供參加頒獎典禮期間住宿費用;年賽截稿日期為:2002年3月31日;作品寄:北京東城區趙府街32號《人類貢獻獎》辦公室;郵編:100009;電話:010-84045882
“中國樂凱”首屆全國生態環境攝影展即日起征稿,2001年11月30日截稿。作品還將編輯成《綠色家園的呼喚》大型攝影畫冊。來稿請寄:北京宣武區廣安門內廣義街7號樂凱大廈605室;電話:010-83151764。
影展
由中華名人協會及陜西民俗攝影協會聯合主辦的《米脂婆姨的風采》攝影作品展,于7月6日至9日在北京首都圖書館展出。影展通過近200幅攝影作品集中表現了闖王李自成故鄉米脂的風土人情及米脂婆姨的時代風采。
出版社征稿范文5
開幕式當晚,14個“中國好漫畫”在有華語動漫奧斯卡之稱的金龍獎上獲得表彰,受獎勵的還包括10部動畫作品。當晚,Benjamin、姚非拉、丁冰、朱斌等金龍獎包裝打造的動漫明星,法國昂古萊姆漫畫節亞洲區總裁尼古拉斯、韓國漫畫大師金童話、馬來西亞漫畫家張家輝、中國臺灣漫畫家彭杰等,踏上組委會為動漫創作者特意打造的“動漫星光大道”,并與現場數千名動漫愛好者一起見證了這批動漫新星的誕生。眾多充滿動漫特色的節目表演讓觀眾大呼過癮。香港著名歌、影、視三棲藝人鄧麗欣等娛樂明星也紛紛現場獻藝,借助青春偶像的影響力,為原創動漫藝術喝彩。另外,由網絡名人泡泡哥表演的奇幻泡泡秀、夏達《長歌行》Cosplay表演、《蜘蛛俠》表演等節目同樣賺足眼球。
據統計,本屆大賽自啟動全球征稿以來,征集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投稿8544份,與上屆相比超一成增長,并實現了連續三年征稿量的提升,同時稿件質量也呈整體上升趨勢,佳作頻現。
漫畫家職業化大潮來臨
本屆金龍獎大賽褒獎的14個“中國好漫畫”中,漫畫創作公司簽約漫畫家占據8個席位,更收獲三項大獎,漫畫創作的職業化趨勢非常明顯——臺灣友善文創旗下漫畫家彭杰憑借《方舟奇航》獲得“最佳少年漫畫獎”,翻翻動漫旗下漫畫家米沙憑借《偃師·隱龍之澤》拿下“最佳少女漫畫獎”,此外奧冬漫畫工作室的《大話降龍》也在“最佳幽默漫畫獎”的激烈競爭中勝出。
專家表示,漫畫工作室職業高效、團隊制作的形式可使漫畫產量明顯上升,其興起和發展,可以說是中國原創動漫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金龍獎組委會主任金城稱,以前的中國漫畫界,單打獨斗的人居多,現在則逐漸走向職業化。職業化后的創作群體不再單憑自己的激情或好惡去創作,遇到客觀環境因素的阻礙時也能確保完成創作任務,這對于整個中國原創漫畫的發展,是一種保障,也是一種推動。
漫畫創作進入微時代
微博的興起與深度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號,從微博、微小說、微信、微動漫,到炙手可熱逐漸進入主流的微電影,牽引著人們進入“微時代”。第9屆金龍獎以“微生活”作為大賽主題,呼吁動漫創作者拋棄閉門造車的創作態度,用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創造,再現生活細節,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角色,借此產生震撼心靈的動漫佳作。金龍獎與“騰訊動漫”合作,采取微博征稿模式,共征集投稿3671份。最終,北京創作者赤顏犬以一幅多格水墨作品《聽雨》摘取了“微漫畫主題獎”。
第六屆中國漫畫家大會以“搭建數字動漫開放平臺,助力原創動漫騰飛”為議題,研討如何搭建有利于“微動漫”成長的開放平臺,助力原創動漫在新媒體領域大展拳腳。中國移動手機動漫基地副總經理曾達峰,中國電信動漫運營中心副主任李鴻年,新浪網微漫畫副總裁劉小朋,著名漫畫家、杭州夏天島影視動漫制作有限公司總編創姚非拉等嘉賓一致認為,借力國家扶持動漫產業及“三網融合”的契機,數字動漫大有可為,使用各種新媒體手段,把單純的平面出版同時轉化為游戲、手機動漫、數字出版等形式,實現載體與形式的多維度輸出,將有助于進一步加強漫畫在產業鏈中的基礎作用和地位,促進動漫產業鏈和市場進一步完善,從根本上構建中國動漫產業的綠色生態體系,對國內動漫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漫畫家大會論劍成人漫畫
出版社征稿范文6
一、征稿對象: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師、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及碩博士研究生,社會各界關心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的人士。
二、主要欄目:專家觀點、理論與政策、區域改革與發展、院校治理、比較教育、人才培養、教師與學生、課程與教學等。本刊也歡迎視角獨特、觀點新穎、現實意義強,能夠涵蓋職業教育的高等教育研究或教育研究論文。
三、來稿要求
1.篇幅:以5000一8000字為宜。
2.題名:簡明、具體、明確,概括論文要旨;不超過20個字。
3.作者姓名及工作單位:多名作者姓名之間要用逗號隔開,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于其姓名右上角及工作單位名稱前標注相應的數字序號;工作單位名稱包括工作單位全稱(含院系)、所在省市名稱及郵政編碼。
4.摘要:直接概括論文的學術觀點和結論,一般不超過300字。
5.關鍵詞:3一5個,中間用分號隔開。
6.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一),性別,籍貫,學位,職稱,研究方向,置于論文首頁的頁腳。
7.圖表:插圖、表格要清晰、整齊,用序號標明,并命名圖題和表題。
8.注釋與參考文獻:注釋是對論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用帶圈數字注于當頁頁腳;參考文獻是論文中引用的觀點、數據和材料等內容的出處,用帶方括號的數字按順序編碼標明,并與文末編碼對應。
9.英文翻譯:包括論文題名、摘要、關鍵同、作者姓名、工作單位,置于參考文獻后。
四、注意事項
1.本刊以刊發較高質量論文為原則,優先刊發依托國家級、省級科研立項課題的研究成果。
2.本刊不收任何版面費,實行優稿優酬。
3.本刊編輯對來稿有必要的修改或刪節權,作者對此若有異議,請在來稿時說明。
4.請務必在文末注明作者聯系方式,包括詳細通訊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
五、投稿方式:本刊已啟用在線投稿系統,地址gzvef.gzpyp.edu.cn。請將按步驟填寫資料,將論文電子版上傳至本系統,原投稿郵箱gzpypxh@126.com保留使用。聯系電話:020-84738555。來稿審稿期約一個月,自投稿之日起一個月內未收到采用意見,作者可自行處理。
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及示例、文獻類型代碼、電子文獻載體代碼
1.普通圖書、學位論文、論文集、報告〔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代碼〕.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
[1〕王英杰.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08.
[2〕王偉宜.中國不同社會階層子女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差異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6.
[3〕王樂夫.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與課程建設研究[C].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8. 21-22.
[4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R].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3-25.
2.論文集中析出的文獻〔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A].原文獻主要責任者.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例:
[1〕賀修炎.終身教育體系中的高職教育[A].王樂夫.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與課程建設研究[C].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8. 265-272.
3.期刊論文〔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出版年,(期):起止頁碼.
例:
[1金頂兵.美國七所世界一流大學本科生專業選擇的比較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 , (3):129-139.
4.報紙〔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稱,年一月一日(版次).
例:
[1〕焦新.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全面啟動〔N].中國教育報,2010-12-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