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機關公文寫作培訓方案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機關公文寫作培訓方案范文1
關鍵詞:公文格式;常見問題;分析辨正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2-0243-01
行政機關公文,是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書。行文就必須有嚴格公文格式,公文格式的準確性、規范性,將直接影響公文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國務院在1993年11月頒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中作了具體規定,2000年8月24日,國務院又了《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對行政機關公文各要素的標識進行了規范。當前行政機關公文格式中仍存在著一些不準確、不規范之處,而且有些問題帶有普遍性。
1發文字號格式不規范
據《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規定,文號由三個部分構成:機關代字、年份、序號,機關代字是機關成立時由主管部門批準并由工商注冊而形成的。也就是說本機關代字在全國是唯一的,不會重復。不是自己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國家行政機關行文的發文字號在橫線上居左排列,左空一字,在實發文中往往被忽略,左空不是多就是少;年份必須是行文年度并用六角括號“〔〕”不是括號[],一些公文違反發文字號序號不編虛位(即l不編為001)、不加“第”字的規定,如出現“×發[×××]第×號”等不規范格式;在序號中經常出現空號和重號,主要原因是發文只用了一本發文簿,不管實際發沒發,都寫在發文本上,空號出原因是文件登記在發文簿上了,文件占用了文號,出于什么原因領導叫暫時不發而最后沒發,其它文件又按后面的序號排下去了而沒補上,重號是同前面領導叫不發時,登記人員認為此文件就不發了,下一個文件就用此文件的文號,而不發的文件領導又叫發去而形成了重號,解決辦法是用兩本登記簿,一本發文登記,不管發不發都登記,另一本實發文登記簿,必須發出去才登記,才有文號,就避免空號和重號。
2簽發人標注不規范
有的單位什么文件都不標注簽發人,而有的單位什么文件都標注簽發人。《辦法》規定下行文、平行文一般不簽發,主要是用于上報公文。國家行政機關上報公文的發文字號居左空1字,簽發人姓名居右空1字,“簽發人”用3號仿宋體字標識,后用全角冒號,冒號后用3號楷體字標識簽發人姓名。問題主要出現在左右沒按要求空1字,還有的簽發人姓名字體不是楷體,而用仿宋體。國家行政機關公文的“請示”應當在附注處注明聯系人的姓名和電話,這個是大部分單位所忽視的。
3標題不規范
標題一般由發文機關+事由+文種三部分構成。
一是發文機關不能寫簡稱。如:××××××財校關于××××××的請示,應為××××××財政貿易學校關于××××××的請示;
二是事由不簡潔,一般標題只占一行,如超一行你就要考慮標題事由是否簡潔;事由不簡潔主要有:(1)介詞重復。例如《關于對××××××問題的報告》。(2)錯用標點符號。《辦法》規定,公文標題中除法規、規章名稱加書名號外,一般不用標點符號。例如“關于印發《××××××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3)內容沒提煉。這與寫作人文字工夫能力有關,(4)換行不當。如確需換行,必須把一個詞完整的放在一行上,不能拆開。
三是文種錯誤。(1)文種重復。《辦法》規定,行政機關公文標題的文種部分,必須與國家規定的13個文種一致。除轉發、批轉某機關的公文必須使用“通知”作載體外,如果公文標題中同時使用兩個文種則屬于文種重復。例如《印發××××××工作意見的通知》中,用“通知”來印發“意見”,造成文種重復。標題正確寫法應該是《關于××××××工作的意見》。(2)沒有文種。例如《轉發××××××關于同意××××××的批復》,標題中的“批復”是××××××批復件的文種,轉發的批復應當用“通知”,正確的寫法應該是《轉發市關于××××××同意××××××批復的通知》。
4印章使用不規范
一是用印位置不對,許多公文還是齊年蓋月,由于現代復印業的發展,若還是齊年蓋月的話,復印的文件就看不清成文日期,《辦法》規定,是上不壓正文,下壓年月日4-7個字來保證復印文件看清成文日期,二是聯合上報的公文,不是都要用印,而是由主辦機關用印;聯合下發的公文,發文機關都必須用印。并規定印章須與正文安排在同一頁內,印章所在頁必須有正文,若沒有,必須通過排版把正文放在印章的一頁,不得出現“此頁無正文”字樣。
5成文日期不對
許多單位把發文日期作為成文日期,有的甚至把寫作日期作為成文日期,成文日期應當是發此文件決定日期為成文日期,如果是開會決定發此文件,成文日期是會議決定日期為成文日期。
6主題詞標注不規范
機關公文寫作培訓方案范文2
按照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市政府決定,從2009年4月開始,以市直行政機關為重點,在全市政府系統開展“能力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如下:
一、“能力建設年”活動的目標任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機關干部作風建設的決策部署,按照“確責、履責、問責”的要求,明確行政機關的職能和崗位職責,加強和改進政府目標管理、公務員考核和行政問責工作,精簡行政審批,優化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行政機關的責任體系和規范、高效、嚴謹、細致的政府執行機制;著眼于提高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能力素質,明確各行政機關和每個崗位的能力席位標準,加強實踐鍛煉和培訓工作,健全公務員執行能力建設的長效機制;努力構建勤政廉政善政、求實務實落實的政府執行文化,為實現“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目標提供政府執行能力和行政效能保證。
二、開展“能力建設年”活動的主要內容
這次“能力建設年”活動是以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為主體的自主建設活動,堅持以責任體系建設為著眼點,立足于提高公務員履職盡責的執行力,核心是推進依法行政。總體上按照“確責明標、提升能力、建章立制”的基本工作進程,緊密結合部門實際有效推進。
(一)確責明標(4月至5月15日)
1、學習動員。各部門要結合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認真組織學習*同志在全市能力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研究制定本部門“能力建設年”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案,及時召開全體公務員動員大會進行動員部署。各部門主要負責人是加強能力建設的第一責任人,要親自掛帥,并成立工作專班具體抓。學習內容為《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罰條例》以及省市領導講話、職位崗位專業知識等,5月10日左右領導小組將組織對學習對象進行考試。
2、明確崗位職責。明確部門和內設機構的職能,重點明確公務員各崗位的工作職責,擬定崗位職位說明書。
3、建立履責體系。重點圍繞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年度工作目標任務,結合本部門年度工作要點和績效考核辦法,逐級分解下達,明確工作時限和要求,落實到崗,責任到人,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履責體系。
(二)提升能力(5月15日開始,貫穿活動始終)
1、制定能力席位標準。以崗位職責為基礎,以能力匹配為原則,以思想水平、綜合素質、專業能力為基本內容,開展能力席位標準討論,分層分類擬定每個崗位的基本能力標準。
2、進行能力反思。對照崗位職責和能力標準,結合工作實際,廣泛開展案例講評和討論,通過自查、互查、上下征求意見等方式,找準單位和個人在履行崗位職責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對照“八種能力”(即推進科學發展、應急和謀遠、創造性工作、統籌協調、團結和諧、廉潔從政、化常為專、服務基層和企業)和能力席位標準,進行能力反思,深刻查找能力不足,形成提升單位和個人能力的工作計劃。
3、加強崗位鍛煉和培訓工作。立足本職工作,堅持干中學、干中練,有效開展業務競賽和工作交流,努力做到化常為專,把完成本職工作作為提高履職履責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用“大家談”等形式開展以“提升能力,履職盡責,做人民滿意公務員”為主題的演講活動。通過單位自講、全市比講、公開評講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崗位鍛煉和履職能力培訓活動引向深入。抓好傳幫帶,積極推行以完成中心工作、緊急任務為目的的團隊建設,著力提高部門、科室和專班等團隊的執行能力。建立健全領導班子集體學習制度,結合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聘請專家學者進行輔導。加強對本部門公務員培訓工作的整體規劃,制定年度培訓計劃,指定專業書目,開展形式多樣、切實有效的內部培訓。重點圍繞辦事、辦文、辦會,在“學、寫、講、干”等方面,開展公務員基本能力培訓。倡導終身學習,提倡在線學習,鼓勵公務員參加“周末課堂”學習培訓,提升素質,提高能力,強化學習型機關建設。
(三)建章立制(7月16日至12月底)
1、完善管理制度。結合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制定按月、按季、按年度或項目的考核辦法,完善責任追究和獎懲措施,健全本部門行政問責制度。建立健全政務值班制度、重點工作督辦制度等,完善部門應急和快速反應機制,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完善電子監察系統,確保市委、市政府政令暢通。大力推行首辦責任制、限時辦結制、AB角工作制、決策責任追究制、接待和政務公開制度,簡化審批程序,優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規范,實行一站式、全程式、跟蹤式服務,加快行政服務網絡體系建設,用管理制度鞏固和規范能力建設。
2、總結評估。從8月下旬開始,各部門對能力建設活動進行總結評估,逐級報送公務員考核材料和總結報告。考核中,要對照個人目標任務責任書認真考核每一個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履職履責情況,對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和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等行為,實施行政問責和過錯責任追究,對能力確實不勝任者要實行離崗培訓,直至責令辭職。市“能力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要采取檢查驗收、群眾評議等方式,對各部門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檢查評估。開展“能力建設年十佳公務員”評選活動。年終,召開市政府“能力建設年”活動總結會議,表彰先進,樹立典型。
三、“能力建設年”活動的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推進措施。市政府成立“能力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名單附后),從有關部門抽調人員組建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市人事局,負責活動的組織領導和具體實施工作。市直各行政機關要把“能力建設年”活動作為今年自身建設的首要任務,用能力建設的要求開展“能力建設年”活動,嚴禁形式主義和走過場。領導小組辦公室要開展經常性的檢查督辦,及時通報活動進展情況和正反典型,重點抽查各單位制定實施方案、建立責任體系、制定能力席位標準和能力建設措施等情況。要通過經驗交流會、工作簡報、媒體報道等措施有效推進工作。在市直行政機關開展公務員能力的抽查測試工作,縣級公務員主要測試政策研究分析能力,科級以下公務員主要測試公文寫作和計算機操作能力,并通報測試結果。設立行政機關和公務員行為投訴電話,開展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不良行為的投拆、轉辦和督辦工作。對不按規定開展活動、流于形式、群眾不滿意,特別是對市委、市政府決策執行不力的單位和個人,要通報批評,對主要負責人實施行政問責。
(二)堅持“三結合”,突出活動“三性”。
1、堅持“三結合”。一是“能力建設年”活動要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相結合。把查找能力不足、進行能力反思作為學習實踐活動分析檢查的重要內容,把建立健全行政機關責任體系,完善政府執行力建設長效機制作為整改落實的重要措施;二是“能力建設年”要與績效考核工作相結合。把能力建設工作納入行政機關績效考核的內容之一,在進一步完善行政機關績效考核的基礎上,抓好公務員考核工作,大膽探索公務員績效考核的有效途徑和辦法,增強考核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公平性;三是“能務建設年”要與政府機關改革相結合。要抓住政府機構改革的契機,進一步優化崗位設置,明確各部門各層級公務員的崗位職責和能力席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