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德育論文答辯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德育論文答辯范文1
1、你的課題主要研究了什么?
回答:講述我們課題的主要研究點就可以,大體上進行課題的研究描述。
2、你的課題運用了什么現代技術?
回答:把我們研究課題中的一些現代技術表述出來即可。
3、論文課題中標題概念的相關內容提問?如:電子商務的特征是什么?
回答:我們會就按照我們會的回答,假如我們不會先不要怕,把我們知道的進行回答表述就可以了。
4、你的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回答:按照我們研究課題的目的進行回答,接著進行一下相關的拓展。
5、你的課題研究的意義是什么?
回答:把我們課題研究的意義進行大概的表述,接著進行我們自己的一些獨特見解。
6、你的課題框架是什么?
回答:針對這個問題,就要求我們在答辯前,一定要了解下我們自己的論文,了解我們論文課題的目錄內容。
7你的課題研究有什么亮點?
回答:把我們課題中采用的亮點表達清楚即可。
8、論文是你寫的嗎?程序是你設計的嗎?
當我們是計算機系學生時,老師有的會提問這樣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回答:論文是自己寫的,程序有些我理解不到位,在老師的幫助下共同完成的。
德育論文答辯范文2
論文致謝感謝老師的話范文一
四月維夏,山有嘉卉。初春的綠城早已艷陽朝天,花滿枝頭,欣欣向榮。在這個美好的季節里,我在電腦上敲出了最后一個字,心中涌現的不是想象已久的歡欣,卻是難以言喻的失落。是的,隨著論文的終結,意味著我生命中最純美的學生時代即將結束,盡管百般不舍,這一天終究會在熙熙攘攘的喧囂中決絕的來臨。
三年寒窗,所收獲的不僅僅是愈加豐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閱讀、實踐中所培養的思維方式、表達能力和廣闊視野。很慶幸這些年來我遇到了許多恩師益友,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和熱心的照顧,讓我在諸多方面都有所成長。感恩之情難以用語言量度,謹以最樸實的話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謝我的恩師岳曉華老師。三年來,岳老師對我的學習和研究都非常嚴格,并給予了悉心的指導,使我受益菲淺。從恩師身上我體味到了豐富的學養、嚴謹的作風、求實的態度,勤奮的精神,這都成為了我不斷前行的動力和標桿。
感謝我的校外導師于起翔老師。于老師身為《廣西日報》的領導,還常常在百忙之中抽空與我們聊天,指導我們的論文和工作。于老師作為一個優秀傳媒人的品質和熱情深深的打動了我,其諄諄教誨也銘記于我心,對此我深深感激。
同時還感謝三年來幫助和教育過我的商娜紅老師、黎明潔老師、江建文老師、周瑩老師、靖鳴老師、李勤老師、李慶林老師……一路走來,從你們的身上我收獲無數,卻無以回報,謹此一并表達我的謝意。
還要感謝我的父母,給予我生命并竭盡全力給予了我接受教育的機會,養育之恩沒齒難忘;感謝我的伴侶雷德坤,無論在精神還是在物質上都給予我莫大的支持;感謝我的同窗好友李靜,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總能給予我安慰和鼓勵,讓我重拾信心。
還有許多人,也許他們只是我生命中匆匆的過客,但他們對我的支持和幫助依然在我記憶中留底了深刻的印象。在此無法一一羅列,但對他們,我始終心懷感激。
最后,我以《瓦爾登湖》里的一句話結束我的論文,并以此作為未來乘風破浪的心靈腳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于我們就是黑暗。但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以此為記。
論文致謝感謝老師的話范文二
很感慨,我在長舒一口氣后開始寫我的畢業論文的致謝辭了。論文的完成標志著我的大學四年即將結束,也意味著,新的生活又將開始了。最近的半年則并行著找工作和寫論文。其間的起起伏伏、悲喜得失,今天想來仍舊唏噓不已。所幸我沒有被失敗擊垮。自信、堅強、樂觀的態度讓我堅持到了最后,并且爭取了最好的結局。
這篇論文所涉及到的議題是我大一時代捧讀《西瀅閑話》及與幾個教授交流看法后定下來的畢業論文自擬題。我由此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能夠寫出一點真正有現實意義的文字。事情的最后結果就是這篇論文,似乎總有些丑陋;但是閱讀、思考和寫作的過程并不輕松,有靈光乍現、興奮不已的時候,而更多的則是近乎“案牘勞神”,痛苦和疲憊相交。
衷心感謝我的導師羅宗宇老師對我的指導和教誨。您開闊的思維、敏銳的洞察力以及詳細的修改意見一直給我很大的啟發。唯一的遺憾是我自己不夠主動,錯過了許多與您交流的機會。
感謝同一小組的曾璐敏、周雙玉、歐陽艷平同學對于我的鼓勵與建議。
感謝愛晚紅楓的朋友們熱切關心我的論文進度,及時督促我認真扎實地完成論文寫作,為我提供免費的論文數據庫檢索賬號并幫忙我收集查找資料。
感謝09級李新建、余亮兩位學長認真幫忙提出論文修改意見。
感謝范寧同學一如既往的支持與鼓勵。
最后,要感謝我的父親母親。兒子永遠不會忘記你們的良苦用心。即使在家庭遭遇天災的艱難情況下,你們也保證了孩子的求學。而在最落魄的日子里,正是父親母親的親切鼓勵,讓自己能夠堅強前行。今天是母親節,媽媽您辛苦了。
德育論文答辯范文3
【關鍵詞】英語 教育 改革 思辨 能力
一、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育現狀
外語教育在中國開展了幾十年,從三十年前的初一起點的英語教育到如今小學一年級起點的英語學習,甚至幼兒園起點的英語早教,英語已經和母語一樣占據著學校教育的大半江山。進入大學之前,學生經過了多年的英語學習,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詞匯和語法,能在沒有輔助工具的情況下閱讀一般性英語讀物。進入大學校園后,英語學習理論上從高中的應試教育轉向能力培養上,但實際教學中,傳統教育對師生刻骨的銘化并沒有使老師的英語教育和學生的英語學習做到知行合一。絕大部分學生面對枯燥的課本,學著沒有新語法知識的課文;部分老師把新單詞和長難句以及篇章的理解成為了英語課堂的講解重點,每堂課中分配給學生練習英語口語,激發學生透徹分析問題并能用英語闡述推理的機會少之又少。
大學生們面對大學英語學習充滿了困惑和期許,他們在質疑了大學英語知識傳授模式化,課程形式固定化、教材內容老化之后,期盼著能在課堂上看到新鮮的變化,如何能做到入學前的英語學習和入學后英語教育的無縫銜接是高校英語教師不斷思考,倍感迷茫的問題。師生都在問:看似經年累月的英語教育真的培養出了學生在從事與英語相關工作時所具備的素質與修養嗎?本文作者試圖通過以英語為工具,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為切入點,探索改革英語教學,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新途徑。
二、將英語思辨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原因
據研究調查,在21世紀的就業市場中,用人單位最看重的3項技能分別是(1)Oral Communication (口頭交際能力) (2)Professionalism/Work Ethic (職業道德)(3) Teamwork/Collaboration (合作精神),而這三項技能恰恰就是辯論給學生們帶來的好處。除此之外,辯論對學生的最有力的影響就是辯論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思辨能力是人類交流不可或缺的必要技能,辯論正是鍛煉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徑。它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而且能拓寬辯手看問題的方法和視角,促使其培B和發展創造性思維。辯論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關注,集語言交際、信息及思維功能于一體,在英語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代的大學英語教育中引進英語辯論教學具有時代性、緊迫性和必然性。
針對“辯論與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這一命題,早在1999年就有國外研究者們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辯論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具有促進作用。其中,Jackson 對來自九國大學的100 名辯論者和147 名非辯論者進行實證研究,發現參加辯論的學生思維能力得分高于沒有參加辯論的學生。Allen等(1999)基于過去五十年中研究者們對公共演講課程、辯論性演說課程和競賽辯論進行的19 項定量研究進行綜合定量分析發現:三類課程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都有促進作用,其中競賽辯論課程對批判性思維的促進最大,參加者比未參加者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更強。
我國外語教學專家束定芳在《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一書中指出:“不能把外語看作與歷史、地理、物理、化學一樣是一門知識課,事實上,外語學習完全是一種能力和技能的培養,需要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大量的語言實踐的基礎上才可能真正掌握外語”。而辯論從準備開始就是在做閱讀練習,辯論的立論要想經得起質詢,就必須要證據確鑿,材料準備充分,這就促使學生查閱大量英文資料,去其糟粕,用其精華。辯論要求學生把聽說讀寫幾方面能力綜合起來,因此英語辯論教學聽說讀寫并能有效促進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整體的英語教學質量將因此有很大的改觀。
通過引入英語思辨教學可以轉換學生死讀書,讀死書的傳統學習模式,以此為契機,實現大學英語學習的新突破,提升學生英語思辨能力,解決學生的“思辨缺席”的現狀,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解決學生“啞巴”英語的現狀,擴大學生英語閱讀量和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度,解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現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英語辯論教學,在基礎知識和拓展知識有效結合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全方位發展,為大學英語教學開拓新的發展方向,也為學生將來就業打下夯實的基礎,增加其就業機會。
三、將英語思辨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挑戰
以英語為交際語,以夯實的知識儲備為基礎,經過觀點的往復交鋒,通過表象看實質,這些都是英語辯論的基本環節。它們的實踐操作對老師和學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從學生層面來說,選擇了英語辯論就選擇了放棄傳統的學習方式,他們必須學會自主學習,主動查閱大量資料,攝入海量知識,學會英漢兩種語言的轉換,學會英語的聽,說,讀,寫,學會包容,學會尊重,學會合作等。
面對學生的轉變和提升,老師必須高瞻遠矚,更上一層樓。老師在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知識儲備的同時,如何發揮引導作用,如何進行課程設計和安排顯得尤為重要。如: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將教學要求和辯論內容有機結合,如何選題,如何有效引導辯論的進行,如何給出即時有效反饋等。
從學校管理層面來說,一是課程體系中能否增設辯論課,如果能增設辯論課,就地方高校而言,學生能力不等,不是所有大學生都能學習這門課,這就涉及到學生分流,分層學習的情況,這勢必對學生的管理帶來很大的不便。二是,如果不能增設這門課,如何在現有教材、現有課時的基礎上進行內容的取舍和課時的分配,此部分的日常學習對學生的終結性評估又有何影響等。
四、結語
英語教學如同我們朝著目的地行走在路途,當前我們行走了很久后發現前路通行有困難時,我們無法選擇退縮、放棄,我們所要做的是尋找轉彎的路口。當地方高校的英語教學毫無生氣,師生皆倦怠的時候,我們該思考將英語教育進行地方化,本土化改革變形的問題,盡管前路充滿挑戰,改革的成果不會很快顯現,但我們相信經過不斷的摸索、調整、堅持,充滿生機的英語學習一定能重現。
參考文獻:
[1]Gary Rybold.Debating in English:A Critical Thinking Approach to Effective Speak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2.
[2]Colbert,K.1995.Enhancing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Through Academic Debate[J].Contemporary Argumentation and Debate (16):52-72.
[3]Allen,M.,S.Berkowitz,S.Hunt & A.Louden.1999.A 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Forensics and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on Critic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 Education,48(1):18-30.
[4]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