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常規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常規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1
關鍵詞 老年 骨質疏松癥 護理
骨質疏松癥(OP)是一種以骨量減少、質量改變、骨強度降低、脆性增加及易致骨折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的代謝性骨病。目前,全世界患OP總人數超過2億,是位居第6位的常見病、多發病[1],也是一種重要的老年性疾病[2]。通過綜合性的護理措施,指導與管理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80例,診斷均符合合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學科組建議的診斷標準,年齡50~80歲,均無骨折,以腰背痛為主就診[3]。隨機分為實驗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臨床表現、病程長短等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
方法:對照組患者予內分泌科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除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外,給予綜合性的護理指導與管理措施,隨訪觀察腰背痛緩解情況,骨密度改善情況以及骨折發生情況。①健康教育:維在骨質疏松的治療及預防藥物中,活性維生素D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該藥物既能增進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促進新骨形成,又能減少骨量的丟失。②飲食管理:為了維持骨骼健康,延緩骨量流失,人體需要每天從飲食中攝入足量的鈣和維生素D。老年人每天鈣的攝入量應不少于800~1000mg,含鈣高的食物包括各種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醬、海帶、蝦米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有禽類、蛋類、動物肝臟等。③運動指導:維持每天適量的運動是不可缺少的,特別是適量的戶外運動,并保證充分的日光照射,在預防骨質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④用藥護理:指導患者應根據不同的疏松程度,按醫囑及時、正規用藥,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掌握合理的用藥途徑;每種藥的用法、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者。鈣劑服用最佳時間在晚上臨睡前比較好[4],因甲狀旁腺介導的骨吸收主要發生在晚上空腹時;服用鈣劑要多飲水,減少泌尿系結石的機會。繼發性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改善較慢,在服藥的同時,提醒積極治療原發病,以免影響療效。⑤并發癥預防:入院即加強安全防護的指導,幫助評估誘發跌倒因素,告知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預防措施,提供安全的住院環境:房內設施簡單,病床高矮適合,房間設防滑標志,衛生間設坐廁并安扶手,走廊設扶手。指導老人起臥緩慢,站穩后移步,提高動作協調性。
觀察指標:隨訪1年,觀察腰背痛情況,骨密度改善情況以及骨折發生情況。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
結 果
實驗組再發腰背痛,骨折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骨密度改善優于對照組。兩組再發腰背痛、骨折發生、骨密度改善發生情況比較,見表1。
討 論
老年OP又稱二型OP,屬于原發性OP的一種,男性在70歲以后出現,女性在絕經后20年出現,女性發病率為男性的2倍,活動不足、日照減少、微量元素、維生素D缺乏等都是老年OP的誘因。采取系統化、有針對性的護理指導與管理,不僅能有效防止患者發生各種并發癥,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患者康復及預防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給予積極的綜合性的護理措管理及干預措施,能有效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南登昆.康復醫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231.
2 陳灝珠,主編.實用內科學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118.
常規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2
關鍵詞:風濕免疫疾病;肺;并發癥;預防治療;護理干預
風濕免疫疾病患者中,出現肺部并發癥的情況比較常見,其中主要以呼吸道感染最為常見[1]。若不采取積極的治療,不僅會加重患者病情,還會導致肺部感染而引起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除了積極治療意外,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和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率。選取2008年8月~2013年8月的87例風濕免疫疾病患者,分析預防治療與護理干預的作用與重要性。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08年8月~2013年8月的87例風濕免疫疾病患者為對象,男38例,女49例,年齡26~75歲,平均 (43.17±6.78)歲。所有患者入院時均明確診斷,87例患者有中系統性紅斑狼瘡41例,干燥綜合征46例,并且入院時患者無明顯的肺部疾病癥狀。將87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7例)與對照組(4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8~75歲,平均 (42.29±8.62)歲,其中男19例,女28例,系統性紅斑狼瘡22例,干燥綜合征2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6~73歲,平均 (44.18±6.91)歲,男19例,女21例,系統性紅斑狼瘡19例,干燥綜合征患者21例。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 (P>0.05)。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基礎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常規基礎護理干預措施的基礎上行針對性肺部并發癥預防治療與護理干預,干預措施包括病房管理,超聲霧化吸入,口腔護理,咳痰護理及心理干預。
2.1病房管理 很大程度上,患者肺部并發癥為醫院獲得性感染而致,因此加起病房管理十分重要。首先保持病房基本清潔衛生,控制病房室內溫度與濕度。其次要定時開窗通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要求患者注意個人生理衛生,定期換衣服及床單。
2.2超聲霧化吸入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使用抗生素和肺部化痰等藥物進行超聲霧化治療,使用超聲霧化治療可以使藥物充分緩慢的接觸肺泡,更好的進行抗炎、抗菌治療,肺部化痰治療可以稀釋痰液作用[2]。
2.3口腔護理 合理的口腔護理能使常寄菌減少到最低限度, 提高黏膜吞噬、排除、消滅細菌的能力,特別是意識障礙的患者的口腔護理是預防、控制感染的基礎操作之一[3]。
2.4咳痰護理 在進行叩擊或者震動時,要注意觀察患者的面部狀況以及呼吸情況,并囑咐患者要進行深呼吸, 必要時故意咳嗽,將咽喉里的痰咳出。所謂叩擊法,是指用杯形手掌對患者的背部進行叩擊,由下而上、由外而內的反復叩擊。所謂震動法,是指利用手力在患者的胸背部作來回滾動、按摩或者震顫,叩擊與震動的時間一般各控制在5min之內,具體時間視患者病情而定[4]。
2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肺部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47例患者接受具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后,發生肺部并發癥共計2例,發生率僅為4.26%,而對照組40例患者僅接受常規基礎護理干預措施后,發生肺部并發癥共計8例,發生率為20.00%。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肺部并發癥發生情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266,P=0.024
3 討論
風濕免疫性疾病大多是多系統的損傷,其中肺部損傷尤為嚴重,加之患者入院治療時存在院內感染的風險,因此風濕免疫疾病患者發生肺部并發癥的幾率相當大。其中肺部損傷的機制主要是由于肺泡上皮和下皮損傷,肺泡以及周圍組織的自身免疫能力明顯下降,出現肺纖維化,導致肺泡殘氣量顯著增多,出現末梢阻力的增大以及小氣道的通氣功能障礙。
因此,對風濕免疫患者實施針對性的預防治療和護理干預措施能明顯降低患者肺部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情程度。在本組觀察分析中,結果顯示,實施針對性的預防治療和進行病房管理,超聲霧化吸入,口腔護理,咳痰護理及心理干預等護理干預措施,肺部并發癥的發生率僅為4.26%,而對照組實施常規基礎護理干預措施,期并發癥的發生率高達20.00%,兩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266,P=0.024
綜上,對風濕免疫患者咋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預防治療措施和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肺病并發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張群慧,倪麗.風濕免疫疾病中肺部并發癥預防及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33):4874-4875.
[2]張波.免疫力功能低下患者肺部并發癥的診斷思路[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0,33(10):723-725.
常規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3
【關鍵詞】 漂浮導管;嚴重燒傷;臨床監測;護理干預
本文將對本院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間收治的70例嚴重燒傷(專業診斷為特重燒傷)患者進行臨床研究, 從而探討嚴重燒傷患者應用漂浮導管進行臨床監測時護理干預措施的有效性, 為提高其監測準確性及治療效果提供可靠依據,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70例特重燒傷患者中男47例、女23例, 年齡19~71歲, 平均年齡(46.71±4.25)歲。燒傷總面積50%~98%, 平均燒傷面積(74.90±11.32)%, 其中Ⅲ度燒傷所占比例30%~81%總體表面積(TBSA), 平均所占比例(57.27± 6.43)% TBSA。按照就診時間將70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2012~2013年, 39例)與對照組(2009~2011年, 31例), 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燒傷情況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臨床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研究方法 兩組特重燒傷患者均采用漂浮導管監測生命體征, 由美國太空實驗室公司提供(Spacelabs Healthcare)Ultraview SL多功能監護儀、由美國箭牌公司( Arrow International, Inc, ARROW)提供漂浮導管。對照組僅給予臨床常規護理措施, 內容包括病情觀察、生命體征監測、給藥護理、一般并發癥的預防等;研究組總結以前護理經驗的同時, 在臨床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漂浮導管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預防情況、導管留置時間等情況, 給予統計學分析后得出結論。
1. 2. 2 護理干預措施 ①加強有關漂浮導管監測的知識培訓, 由護士長、責任組長檢查值班護士的各種操作質量, 確保各種操作準確無誤;②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出現異常反應及時查找原因、告知醫生并配合其進行處理;③提供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 保持溫度、濕度適宜, 定期對地面、空氣及物品消毒預防感染;④使用1~2 ml/h沖管液(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肝素鈉注射液12500 U)對漂浮導管沖管保持暢通, 若患者凝血功能較差可直接使用生理鹽水沖管。若監視器顯示PAP壓力曲線振幅呈直線或較之前顯著減弱, 提示可能形成血栓, 應及時清理血栓后再沖管;⑤保持換能器與患者腋中線始終處于同一水平線, 若患者改變則應重新調零確保監測值準確無誤;⑥導管在監測過程中可能發生扭曲、打結、氣囊破裂等異常情況, 應及時更換并保持氣囊充氣量不宜超過1.5 ml;⑦一過性心律失常可將導管退出后恢復, 若心律失常嚴重應立即拔管并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⑧每間隔1~2 h監測1次肺動脈楔壓, 若波形異常增高則提示出現肺動脈破裂、肺栓塞等情況, 應立即請示醫師處理;⑨意識清醒患者要重視心理護理, 如講解疾病知識、介紹治療及護理措施、列舉成功治療病例等, 緩解其緊張、恐懼、焦慮情緒, 取得治療及護理的配合;⑩拔管后對局部加壓止血, 常規對所拔出導管進行微生物檢測, 以便及時掌握患者感染狀況, 也為全身應用抗生素提高依據。
1. 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特重燒傷患者經不同方法護理后, 研究組平均置管時間(9.23±1.89)d, 顯著長于對照組平均置管(5.37±1.12)d, 且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28.21%)較對照組(83.87%)顯著減少, 對比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Swan-Ganz導管臨床又稱為肺動脈漂浮導管, 其主要材質為聚氯乙烯, 特點為多腔、X線不可穿透、頂端帶膠囊等。目前主要應用于肺動脈楔壓、肺動脈壓、右房壓、右室壓及中心靜脈壓等指標監測, 同時應用冰鹽水注射進行心輸出量(CO)的監測, 也可由頂端將患者混合靜脈血液抽取后便于監測及計算機體氧代謝情況, 為臨床醫生診斷及治療疾病提供所需血流動力學參考數據[1]。研究表明, 漂浮導管除具有上述監測功能外, 還可提供血容量、泵功能及呼吸機送氣壓力等情況, 利于醫護人員及時判斷低血壓發生原因如輸液情況(數量、速度等)、藥物使用(利尿劑、血管活性藥物等)、呼吸機使用(送氣壓力)等, 并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改善低血壓狀態, 是ICU病房危重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有效監測手段[2]。
有資料表明, 應用漂浮導管監測危重患者時, 給予正確的臨床護理措施可顯著提高其生存率,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3, 4]。本文兩組特重燒傷患者均采用漂浮導管進行生命體征監測,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漂浮導管護理干預措施后, 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 使漂浮導管得以留置更長時間進行監測, 護理效果較為滿意。
綜上所述, 嚴重燒傷患者采用漂浮導管進行臨床監測時, 給予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保障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 提高其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勁濤, 陳宇, 王超, 等.漂浮導管技術在危重癥患者圍術期的臨床應用.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 17(7):72-73.
[2] 冷凌涵, 王平, 王國祥, 等.床旁置入漂浮導管并發癥及安全性分析.現代臨床醫學, 2013, 38(6):473-475.
[3] 嚴麗華. 應用漂浮導管進行血流動力學監測的護理. 實用醫學雜志, 2012, 16(3):256.
常規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4
探討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狀態的效果。方法
將82例腦卒中后抑郁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2例)和對照組(40例),分別采取整體護理干預措施和常規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并在干預前及干預后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兩組患者抑郁狀態于護理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護理干預的實施,有利于減輕腦卒中患者的抑郁狀態,有利于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改善預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 腦卒中;抑郁;護理干預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the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PSD were p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42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randomly, the gene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easures were adopted respectively in two groups.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the questionnaires.Results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alleviate the depression state of patients with PSD, help the cure of disease, improve the prognosis and 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cerebral apoplexy; depres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腦卒中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多數國家腦卒中發病率為每年200/10萬左右,我國約120~180/10萬。60歲以上發病率高達859/10萬, 2/3幸存者有后遺癥。腦卒中除引起多種軀體功能障礙外,還常常導致心理活動失調,而抑郁則是腦血管病后心理活動失調的常見表現之一,在腦血管病后情感障礙中居首位。病人的抑郁癥狀與功能轉歸及后遺殘疾相關。尤其對老年病人的影響更大,因為老年人身患多種疾病,而抑郁情緒可使軀體疾病惡化或加重,減緩康復并增加社會功能缺陷和自殺的危險。因此,在臨床上積極實施有效地護理措施,對改善腦卒中后抑郁,促進機體康復,提高醫療護理質量有重要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的82例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均為2006年2月—2008年3月在本院神經科住院的患者,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齡33~69歲,平均年齡56歲。出血性腦卒中32例,缺血性腦卒中50例,其中首次發作60例。受教育程度:大專以上20例,高中及中專28例,小學28例,未受教育6例。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如下標準: (1)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經螺旋CT或磁共振(MRI)檢查明確有腦卒中;(2)經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測定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3)年齡在70歲以下;(4)排除精神病史、精神病家族史及意識障礙病史。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的抗抑郁藥物治療,對照組行神經內科的常規護理、生活護理;觀察組另行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康復護理,具體實施如下。
1.2.1
評分方法
(1)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后均進行HAMD評分, >17分則診斷為腦卒中后抑郁;(2)對照組接受腦卒中常規治療、護理,隨意鍛煉,病人提出問題時予以解答;觀察組除按腦卒中常規治療、護理外,同時實施精神支持、健康教育、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入組時及實施6周后采用HAMD分別測評兩組病人康復效果并比較,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
1.2.2
支持性心理治療
腦卒中發病較急,患者往往對突如其來的生理功能障礙引起的日常生活自理困難難以接受,加上對預后的害怕和擔心,易產生恐懼、消極、悲觀、煩躁的心理反應。隨著“立即”痊愈的希望破滅之后,往往陷入絕望和擔憂的抑郁狀態。(1)給病人提供安全舒適的住院環境,同情關心病人,與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2)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態,針對不同的心理表現而采取護理措施[3]。利用首因效應、疏導和支持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緒,改善患者的精神和軀體的狀態。(3)松弛緊張心理,引導病人放松[4]。
1.2.3
實施健康教育
采取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如用恢復較好的患者做現身說法的義務宣傳,促進病人之間的良好情緒交流;留親人陪伴等。講解疾病保健知識,觀看康復錄像,以便消除抑郁情緒,使其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增強康復的信心。
1.2.4
早期康復訓練
早期介入康復護理,對患者的康復過程進行干預。
2
結果與討論
2.1
兩組6周后HAMD評分分別與入組時比較
見表1。統計學分析差異有顯著性(P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2.2
全面評估患者狀況
護士應全面了解和評估患者的情況,包括患者的軀體不適癥狀、對疾病的認識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情緒、家庭經濟條件及家庭成員間關系等,以便了解有無抑郁的促發因素,從而制定系統有效的護理措施。
2.3
加強心理護理,增強護患溝通
醫護人員要主動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積極加強護患溝通,主動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多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及先進治療手段,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尊重他們的意見,傾聽他們的訴說,盡量了解其內心的真實感受,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5]。
2.4
加強行為學干預,促進肢體和語言康復
在患者病情穩定后要早期進行偏癱肢體和語言的功能鍛煉,促進其盡早康復。要注意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指導,使其充分認識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各種治療、護理和康復活動。
2.5
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
醫護人員應充分與患者家庭成員及朋友等進行溝通,鼓勵他們多探視、多陪伴,給予患者更多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并要充分考慮到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案,以免因經濟負擔過重而誘發患者出現抑郁。
參考文獻
1
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 29(6): 381-382.
2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135-142.
3
仲梅,吳曉群.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需求的調查分析.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10):40.
4
包慶惠,蕭蕙,張廣清,等.情志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護理學報,2007,14(3):1.
常規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5
【關鍵詞】全腦血管造影;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8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8-0305-01
數字減影全腦血管造影(DSA)是診斷腦血管病的重要檢查方法之一,是目前評價腦血管的唯一“金標準”[1]。近年來隨著此項技術的不斷推廣應用,逐漸得到了醫務界和總多病人的認可,然而DSA作為一項有創檢查,存在許多操作風險及許多并發癥,因此對病人的心理有較大的影響,許多病人表現出緊張情緒,個別病人產生恐懼心理,以至于放棄造影手術,從而失去治療機會[2],造成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為了提到病人對該項檢查的認識和心理應激水平,我們對血腦血管造影病人進行了護理干預。結果顯示,掌握有關知識的病人能夠較好配合檢查,有效提高了全腦血管造影的成功率和檢查的準確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自2005年3月~2009年6月我科共行全腦血管造影檢查100例,其中38例為明確頭痛原因,34例為蛛網膜下腔出血為明確病因,26位頸內動脈海綿竇漏的確診,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常規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齡20~75歲,平均55.4歲。干預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18~68歲,平均54.27歲。兩組病人均初次行腦血管造影檢查,均有同一醫師和助手進行操作,排除有嚴重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其年齡、性別、職業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組方法:有責任護士向病人常規介紹手術目的、方法、術前各項準備工作以及術中注意事項,取得病人的合作。
1.2.2 干預方法。干預組除按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外,對病人進行護理行為干預。具體方法是由專人負責,介紹病房的環境、主管醫生,責任護士以及導管室的環境。與病人進行交談評估其心理狀況,部分病人緊張、恐懼,均為缺乏腦血管造影知識導致。鑒于這種情況我們向病人講解有關腦血管造影的檢查方法、簡要經過、安全和可靠性、檢查中可能有什么感覺、應怎樣配合。術中護士有意識的握住病人的手,表示安慰及鼓勵,注意觀察病人表情,如出現緊張、恐懼等問題時,及時指導病人放松,做深呼吸,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舒適的。在與病人交談時,語言和藹,語調親切,目光柔和。
1.3 觀察指標與方法
1.3.1 焦慮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測量兩組病人的焦慮值,由專人負責進行評定,比較兩組病人焦慮情況。
1.3.2 血壓和脈率監測:采用A3監護儀進行連續監測,并記錄了病人的動脈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的變化。
1.4 統計方法: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x2檢驗,以P
2 結果
見表1。
3 討論
腦血管造影檢查是一項有創檢查,在進行治療時,病人的心理是影響耐受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病人緊張,恐懼情緒往往反映某些行的改變[4]。干預組在行腦血管造影檢查前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術中密切配合醫生,嚴密觀察病人表情,幫助病人樹立信心,提高了心理應激水平,使機體調整到最佳適應狀態,消除緊張、恐懼情緒,從而減輕病人的焦慮,穩定血壓和心率,減少手術并發癥,使手術順利完成。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后,干預組SA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血壓及心率均明顯低于常規組(P
通過以上觀察,采取行之有效的、良好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減少或減輕病人的不良反應,積極配合檢查,對提高檢查的成功率和診斷的準確率、減輕病人的痛苦極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姜衛劍,王擁軍,戴建平.缺血性腦血管病血管內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
[2] 黃佐,趙君,吳宗貴等.知情同意簽字對冠狀動脈造影病人焦慮情緒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雜志.2001 29(3):152-154
常規護理診斷及措施范文6
【關鍵詞】 超聲引導;前列腺穿刺活檢術;圍手術期;護理
根據臨床統計, 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不斷升高。早期能夠明確診斷以及采取及時有效的手術治療措施, 可以有效的提高臨床療效, 穿刺活檢是確診前列腺癌的金標準[1], 經直腸超聲引導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檢術操作簡單、準確率高。綜合有效的護理措施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和有效預防并發癥發生的基礎[2]。本院對42例前列腺占位患者行超聲引導下經直腸前列腺穿刺活檢術, 療效滿意, 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2015年1月42例行超聲引導下經直腸前列腺穿刺活檢術前列腺占位患者, 患者年齡42~79歲, 平均年齡61.5歲; 26例診斷為前列腺增生癥, 16例診斷為前列腺癌。
1. 2 方法 患者便后取左側臥位, 常規消毒、鋪無菌巾, 常規1%利多卡因行肛周局部浸潤麻醉[3], 用自動活檢槍(美國BARD公司)及18 G自動活檢針在B超引導下于前列腺兩側葉的中間、基底部以及尖部間隔穿刺3點, 共6針[4]。退針后將一塊碘伏紗布塞入直腸內局部壓迫止血, 穿刺標本家屬過目后送病理檢查。
1. 3 護理方法
1. 3. 1 術前護理
1. 3. 1. 1 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對穿刺活檢缺乏足夠的了解, 一般均會有不同程度上的緊張以及焦慮情緒。要求護理人員要有熱情的態度和耐心, 詳細介紹病理活檢的重要性以及安全性。講述手術的過程、術中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配合的注意事項[5]。盡可能的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的不良心理反應, 以積極的心態接受并配合手術。
1. 3. 1. 2 術前準備 術前充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術前檢查血常規及凝血功能。對長期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 停藥1周后穿刺, 術前常規口服抗生素3 d, 以抑制腸道內細菌, 指導患者進行肌肉放松訓練以及深呼吸、張口腹式呼吸, 目的是放松, 降低疼痛不適的感覺。術前1 h予以0.1%肥皂水灌腸, 有利于保證超聲圖像的清晰準確, 減少腸道感染幾率。
1. 3. 2 術后護理
1. 3. 2. 1 一般護理 護理人員要及時巡視病房, 術畢后囑患者臥床休息6 h, 觀察患者排尿及排便是否通暢, 尿液及大便性狀, 避免活動造成穿刺點出血。穿刺后1~2 d 部分患者有輕微血尿及大便帶血, 不需特殊處理, 屬正常情況, 一般于6~48 h內自行停止。術后保持大便通暢, 逐步恢復正常飲食, 患者 術后1周內避免劇烈咳嗽、增加腹壓而導致活動性出血[6] 。
1. 3. 2. 2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①發熱:前列腺穿刺活檢為有菌入性操作, 術后需要嚴密監測體溫波動情況。及時發現可能發生的感染并及時給予處置。②排尿困難:應嚴密觀察患者的排尿情況, 鼓勵患者多飲水, 飲水量>2 000 ml/d, 尿潴留患者要遵醫囑留置導尿。留置尿管期間要保持尿管引流通暢, 防止受壓、扭曲以及滑脫[7]。③直腸出血:穿刺后迅速將碘伏紗條置于內壓迫止血, 指導患者保持大便通暢, 3 d內進流食或半流易消化多纖維食物, 觀察患者排便情況, 避免排便費力造成繼發性出血。④血尿:護理人員加強巡視病房并觀察患者尿液的顏色, 術后應囑患者避免劇烈運動, 對持續出血的患者護士要及時通知主管醫生, 遵醫囑給予對癥處理[8]。
2 結果
42例前列腺穿刺活檢術均順利完成, 前列腺穿刺活檢準確率100% , 術后血尿6例, 大便帶血絲2例, 排尿困難1例, 經積極的對癥處理后, 癥狀緩解, 無休克、嚴重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3 小結
近年來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逐年增加, 穿刺活檢是確診前列腺癌的金標準, 圍手術期護理在前列腺穿刺活檢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穿刺前的心理護理可以減輕患者的恐懼及緊張情緒, 為操作順利完成創造良好條件;術后的護理為預防穿刺后并發癥起著重要作用。
總之, 綜合、全面的護理措施的實施為保證前列腺穿刺成功、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高綾, 賴秀香.經直腸超聲引導前列腺穿刺活檢術圍手術期護理125例.福建醫藥雜志, 2009, 4(2):149-150.
[2] 方建華, 許亮, 雷克鍇, 等.經直腸超聲引導下改良穿刺法的價值.中國超聲診斷雜志, 2006, 7(4):277-279.
[3] 王文營, 邵強, 杜林棟.前列腺穿刺活檢研究近況.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06, 27(2):141-143.
[4] 楊柳平, 鄧軍洪, 鐘紅, 等.經直腸超聲引導13點前列腺系統穿刺活檢術.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2005, 28(6):17-18.
[5] 周秋英.前列腺穿刺活檢術后并發癥的防治與護理.上海護理, 2005, 5(4):30-31.
[6] 資青蘭.經直腸超聲引導13點前列腺穿刺活檢術患者的護理. 護理研究, 2004, 18(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