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貧血的護理診斷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fā)你的文章創(chuàng)作靈感,歡迎閱讀。
貧血的護理診斷范文1
關鍵詞:妊娠;缺鐵性貧血;產前篩查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340-01
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妊娠期最常見的貧血,約占妊娠期貧血的95%。正常非妊娠的婦女,鐵微量排泄和代償攝取量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約有25%的孕婦可因吸收不良,或因來源缺乏致使鐵的攝入不足,產生缺鐵性貧血。我國孕婦貧血的診斷標準是計紅細胞數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筆者所在醫(yī)院接收了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孕產婦60例,年齡23-36歲,其中初產婦18例,經產婦42例,孕前確診11例,孕期確診49例,城鎮(zhèn)人口14例,農村人口46例。按照其血紅蛋白
1.2貧血原因:由于大部分(約98%)孕婦為來自農村,缺乏醫(yī)學知識,沒有聽過相關的宣傳,在整個孕期很少或從未做過產前檢查,所以根本不知道,也發(fā)現(xiàn)不了是否有貧血。另外由于家庭貧困,生活條件差,不注意孕期飲食的合理搭配,造成鐵的攝入不足,加之又沒有及時補充鐵劑,這樣就容易造成貧血。
1.3統(tǒng)計學方法:本實驗數據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4.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且對數據進行t檢驗,當P
2護理與治療
2.1一般護理:首先詳細評估病人的貧血程度,了解病人疾病狀況。在護理活動中與病人建立良好信任的護患關系。其次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幫助病人了解引起該貧血的原因,為病人提供治療疾病的有效信息,鼓勵參與和決定自己的護理以及治療方案。利用可被利用的資源和系統(tǒng),減輕病人精神的壓力,正確認識自己的健康狀況,以便積極配合治療。
2.2心理護理: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的孕婦,大部分來自農村,文化程度較低,對貧血的認識有不同的心理態(tài)度,也不懂得檢查和預防。所以在出現(xiàn)了全身無力、頭昏眼花、重度水腫甚至影響到行走等明顯影響時,才急忙到醫(yī)院就診。這時孕婦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緊張、焦慮,甚至煩躁,因此做好心理護理便顯得十分重要。我們首先應該積極主動與孕婦和家屬進行溝通,讓孕婦有安心、放心。然后再根據具體情況,給孕婦及家屬講解該病的病因、治療、護理方法,對孕婦和胎兒健康的影響以及預后的相關知識,讓孕婦和家屬既了解到準確的信息,又不容易加重心理負擔,能夠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還要多和孕婦交談,鼓勵和開導孕婦,使她們保持良好愉悅的心情,積極配合醫(yī)院治療和護理。
2.3飲食與藥物護理:妊娠期缺鐵性貧血治療主要原則是補充鐵劑和去除導致缺鐵的因素。
加強營養(yǎng)治療法:鼓勵孕婦進食高蛋白及含鐵量豐富的食物。如:黑木耳、紫菜、海帶、肝、豬、牛、蛋類、豆類等。這些食品含鐵量豐富,且容易吸收。
藥物治療補充鐵劑法:藥物治療具有良好的療效和鑒別診斷的作用。
口服給藥療法:一般主張口服給藥。因為其簡單、易行、安全有效、價格低廉。血紅蛋白>3.7mmol/L(609/L)的缺鐵性貧血患者,采用口服藥物補鐵的方法為主,常選用琥珀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硫酸亞鐵等。為了使得鐵劑更易吸收,進行口服補鐵的同時可以服用稀鹽酸或維生素C,應注意在用藥期間不要飲用茶水。口服鐵劑最好在飯后進行,可以減少消化道的反應。假如病情嚴重或者口服療效差,可采用注射方法進行鐵劑的補充。常用的有右旋糖酐鐵和山梨醇鐵注射液,注射補鐵其利用率比較高,但是鐵的刺激性較強,注射時應行深部肌肉注射。除此之外,在用藥的過程里要讓病人熟悉鐵劑的作用、用藥途徑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副反應,以取得病人積極的配合。
3結果
見表1。
4討論
妊娠期缺鐵性貧血是產科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該地居民有喝奶茶的習慣,而奶茶能嚴重阻止人體對鐵,鈣元素的吸收。飲食又較單一,生活條件困難,加之妊娠期婦女對鐵劑的需要量增加,而孕婦又很難從膳食中獲得鐵劑,所以該地便成為孕婦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的高發(fā)區(qū)。所以通過進行全方位、多形式的健康宣傳教育和定期按時產前檢查發(fā)現(xiàn),預防和發(fā)現(xiàn)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的關鍵,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對降低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有非常有積極效的作用,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讓更多的孕婦脫離貧血的困擾。
參考文獻
[1]陳子松.孕婦妊娠期合并貧血情況調查與分析[J].檢驗醫(yī)學2007,22(3)
[2]修霞.婦產科護理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5):144
貧血的護理診斷范文2
[關鍵詞] 微信;延續(xù)護理;非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4(a)-0183-03
Application of continuing nursing by WeChat in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
DAI Xiao-ying CHEN Ning-ping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People′s Hospital in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2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ntinuing nursing by WeChat in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 (NSAA). Methods From May to December 2014,44 NSAA patients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continuing nursing group and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in random.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only regular guidance on discharge and telephone follow-up were provided,while in the continuing nursing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by WeChat was continued even after being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Results Six months after being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efficacy in the continuing nursing group was in increasing trend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and self-care 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were both improved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
[Key words] WeChat;Continuing nursing;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 (NSAA)
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和發(fā)病機制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礙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全血細胞減少所致的貧血、出血和感染等[1]。臨床上分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和非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NSAA)。SAA較NSAA起病急,進展快,預后較差[2],NSAA也稱為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CAA),隨著環(huán)孢素等免疫抑制劑和雄激素等促造血的治療應用,多數可緩解甚至部分可治愈。NSAA常治療3~6個月顯效,總療程需數年,不恰當的中斷治療和護理會影響療效甚至惡化病情,發(fā)展為SAA[3]。
出院患者延續(xù)護理是對其提供的持續(xù)性隨訪和指導,可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改善出院后的生活質量,從而節(jié)約社會和家庭人力資源[4]。通常延續(xù)護理采用電話、電子郵件、信函、登門造訪、門診隨訪等方式進行,然而這些傳統(tǒng)手段存在著如下問題:時間空間可及性差、電話更換、家庭住址變動、拒訪、互動性參與性不強等,總體隨訪率不高[5]。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微信軟件開發(fā)應用,微信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種方便快捷的交流平臺。微信軟件功能強大,操作簡單,可以發(fā)送文字、聲音、視頻和圖片,包括實時現(xiàn)場聲音視頻等,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化工具,微信已被嘗試應用于延續(xù)護理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6]。本文旨在研究基于微信的延續(xù)護理在NSAA出院患者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5~12月在我科住院的NSAA患者44例,將其隨機分為延續(xù)護理組和常規(guī)護理組,各22例,延續(xù)護理組中男9例,女13例,年齡12~55歲,平均(29.81±8.92)歲;對照組中男11例,女11例,年齡11~59歲,平均(30.21±6.52)歲。納入標準:根據《血液病診斷及治療標準》(第3版)[7]NSAA的診斷標準,并且好轉出院的患者;患者或家屬能夠使用智能手機并能通過微信進行信息交流;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排除標準:患者失訪或退出;患者在觀察期間死亡。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護理組 給予常規(guī)出院指導,發(fā)放出院宣教單,出院后定期(出院后半個月、1、3、6個月)電話隨訪。宣教單內容包括:①NSAA療程較長,即使病情好轉甚至臨床治愈仍需進行鞏固治療,病情穩(wěn)定程度取決于患者本身,因此患者出院后仍應堅持遵醫(yī)囑治療和護理。②治療NSAA的主要藥物如環(huán)孢素和雄激素需長期服用,并且會出現(xiàn)一些藥物不良反應。如環(huán)孢素會引起肝腎功能損害,牙齦增生及消化道反應;雄激素會引起女性男性化,肝腎功能損害等,應定期檢查血常規(guī)。患者需遵醫(yī)囑服藥,不能擅自停藥或調整用藥量。③患者及家屬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對待疾病,安排好患者的起居生活,合理休息與活動。④患者選擇朝南的居室并定期消毒,做好個人衛(wèi)生特別是口腔、肛周的清潔,預防感染;平時活動輕柔,用軟毛牙刷刷牙,防出血;如有不適及時就診。⑤飲食上多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以軟食為主并注意清潔衛(wèi)生。⑥平時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和放射性物質,如家用殺蟲劑、染發(fā)劑等。⑦患者堅持定時復查,有疑問可撥打醫(yī)生或者護士辦公室的電話。
1.2.2 延續(xù)護理組 組建NSAA微信群(簡稱“愛心群”),并申請注冊NSAA微信公眾平臺(簡稱“生命樹”)。出院時,邀請患者及家屬加入“愛心群”,并掃描關注“生命樹”。在我科成立延續(xù)護理組團隊,由護士長,2名主治醫(yī)師,4名專業(yè)知識全面護師職稱以上的責任護士組成,護士長擔任團隊組長負責監(jiān)督工作,2名主治醫(yī)師為團隊顧問,4名責任護士承擔具體的延續(xù)護理工作。每周由一名責任護士負責“生命樹”和“愛心群”。基于微信提供的延續(xù)護理服務包括:①將出院宣教單的內容錄入“生命樹”,患者及家屬關注“生命樹”成功后,平臺將自動推送內容。②利用“生命樹”及時推送NSAA相關知識或鏈接,內容包括NSAA疾病介紹,最新治療進展,病情控制較好的案例分析,疾病自我護理知識如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生活習慣、衛(wèi)生保健、如何預防并發(fā)癥及如何觀察病情等;推送的形式多樣有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由延續(xù)護理組成員共同審核;推送時間要避開患者及家屬午間及夜間休息的時間。③每天18:00~19:00責任護士負責在線“愛心群”,回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患者及家屬們也可以在“愛心群”內群聊,相互交流,相互督促。④對所有編輯發(fā)送的內容和患者反饋的信息做好記錄,對不參與、不回復的患者進行電話隨訪。
1.3 評價方法
患者出院6個月后,由專人負責調查收集資料,調查前向患者及家屬解釋調查目的和意義,獲得他們的同意。延續(xù)護理組在患者復診或微信服務時收集資料,而常規(guī)護理組在患者復診或電話回訪時進行。調查兩組患者的NSAA臨床療效、自護能力和對護理工作質量的滿意度。①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3版》中相關規(guī)定:臨床癥狀消失,貧血或出癥狀消失,血紅蛋白恢復正常水平,白細胞含量達3.5×109/L,血小板數量有所提高,持續(xù)3個月病情穩(wěn)定為緩解。貧血或出血癥狀明顯改善,無輸血時血紅蛋白增長30 g/L以上,持續(xù)3個月病情穩(wěn)定為有效。貧血及出血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病情加重為無效。②患者自護能力:科室自行制定患者自護能力表,從健康飲食、正確服藥、口腔和肛周護理、定期臥室消毒和復查6個方面去調查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③患者對護理工作質量的滿意度:按照本院護理部制定的出院病人滿意度調查表中的內容,詢問患者。該表的評分標準包括非常滿意(10分)、較滿意(7分)、一般(4分)、不滿意(1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患者自護能力的比較
兩組患者自護能力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質量滿意度的比較
延續(xù)護理組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基于微信平臺為NSAA患者提供延續(xù)護理,提高NSAA臨床療效、患者的自護能力和滿意度
NSAA的治療是一個反復長期的過程,疾病的預后很大程度地取決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8]。由于患者出院時情緒激動又有出院手續(xù)等事情需要處理,只能記住60%的常規(guī)的出院宣教指導內容[9],出院后患者往往對醫(yī)囑淡忘,治療依從性降低。延續(xù)護理作為出院后護理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出院患者實施延續(xù)護理可明顯提高治療依從性、控制病情、降低反復住院率[10-11]。同時,通過微信這種新型電子交流手段,縮短了患者和醫(yī)護人員之間,病友之間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可隨時隨地的交流督促,也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延續(xù)護理及良好的治療依從性是NSAA治療與康復的重要保障之一。本研究通過微信將延續(xù)護理應用于NSAA患者,從而提高了患者的自護能力及滿意度,疾病療效也有一定增高趨勢,但因該研究觀察時間短、樣本量小未顯示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需要增加觀察時間和樣本量來進一步研究。
3.2 基于微信平臺提供延續(xù)護理的優(yōu)點和缺點
在延續(xù)護理的實施中,微信相對于電話、電子郵件、信函、登門造訪、門診隨訪等傳統(tǒng)方式體現(xiàn)了其優(yōu)勢,微信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功能強大且免費[12]。近年來,隨著無線網絡與智能手機的普及化,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患者可隨時十分方便地主動查看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是被動地接受[13]。但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化工具并未完全普及,使用者大多是年輕人和一些有文化素質的中年人,所以基于微信開展延續(xù)護理有一定局限性,在現(xiàn)實護理教育中,可以通過教育如何使用微信克服其不足。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出院6個月的NSAA患者,延續(xù)護理組較常規(guī)護理組NSAA疾病療效有明顯增高,同時患者自護能力及滿意度得到提高。
3.3 基于醫(yī)院開展的延續(xù)護理需要發(fā)展和完善
延續(xù)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再住院率、縮減平均住院費用,患者對其有較高的需求,特別是慢性疾病患者[14]。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改革深化的需要,基于醫(yī)院的延續(xù)護理得到了一定的重視和發(fā)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規(guī)范性低、服務能力有限和服務形式單一等[15]。本研究中我科延續(xù)護理團隊在實施延續(xù)護理過程中也遇到了時間、精力不足及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
綜上所述,對于NSAA出院患者,運用基于微信這種新型電子網路交流的延續(xù)護理,可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和滿意度,對疾病療效的提高有一定輔助作用,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旗,李莉,閆金松.2009年英國再生障礙性貧血診療指南解讀[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1,3(4):109-115.
[2] 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557.
[3] 李月,李紅,沙源清.護理干預提高非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依從性[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15,35(1):64-66.
[4] 覃桂榮.出院患者延續(xù)護理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護理學雜志,2012,27(2):89-91.
[5] 付偉,李萍,鐘銀燕.延續(xù)性護理研究綜述[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4):27-30.
[6] 周琦,沈彩琴,匡曉紅.支氣管哮喘患兒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護理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4,21(18):49-51.
[7] 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9-23.
[8] 陸琴.護理干預在西醫(yī)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0):24-26.
[9] 崔梅清,蘇海丹,黃春燕.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并發(fā)癥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7):603-604.
[10] 劉巧俠,王紅,張穎.延續(xù)護理對腎病綜合征患者遵醫(yī)行為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12):209-210.
[11] 林曉姝.延續(xù)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卒中出院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5):45-46.
[12] 胡竹芳,萬承賢,徐璐,等.運用微信對強直性脊柱炎出院患者行延續(xù)護理的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175-178.
[13] 沈彩琴.微信在兒科健康教育和延續(xù)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2):60-61.
[14] 劉維維,楊鐵花.慢性病患者延續(xù)護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3,28(12):16-18.
貧血的護理診斷范文3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2年6月住院的SAA和AA共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齡4-65歲,中位年齡35歲。其中重型再障-I型(SAA-I)6例,重型再障-Ⅱ型(SAA-Ⅱ)3例,非重型AA 4例。臨床診斷與分型均符合第四屆全國再生障礙性貧血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2]。
1.2 治療方法
治療藥物包括:(1)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豬-ATG(P-ATG,國產)20-25 mg?kg/?d,兔-ATG(R-ATG,德國)2.5-5.0mg?kg/d,連用5 d為1個療程。(2)環(huán)孢素A(cyclosporin A CSA)。CSA膠囊,劑量為5―8 mg?kg-1-d一,1 d劑量分為早晚2次口服,療程至少6個月。(3)輔助治療:雄性激素,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成分輸血,抗感染和對癥治療。
2 結果
13例患者臨床總有效率75%,6例SAA-I,4例有效,有效率%;3例SAA.II,2例有效,有效率%;4例非重型AA,全部有效,有效率100.00%。2例在ATG/ALG治療后發(fā)生血清病,均早期發(fā)現(xiàn),采用皮質激素控制。6例發(fā)生感染,表現(xiàn)為發(fā)熱、呼吸道感染癥狀和真菌感染,經積極抗生素、抗真菌藥物治療,感染均得以控制。所有患者未發(fā)生不可逆的重要臟器損害,無感染、出血或不良反應導致的治療相關死亡。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
再生障礙性貧血病程長,患者求治心切,對治療期望值高。為此,治療前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特點、治療要點及護理重點,并交代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并發(fā)癥,使患者對治療有較恰當的估價,對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有一定的思想準備。患者在較長時期內可能治療效果不明顯,會產生孤獨、焦慮、消極等不良心理反應。加強與患者的聯(lián)系,護士深入病房,傾聽患者訴說,了解其心理需求,恰當地運用支持、鼓勵、疏導、撫慰等手段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充分調動病人的積極性,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2 預防感染
盡可能把患者安排在單人房間或同類患者的房間,采取保護性隔離,房間每日定時開窗通
風,保持空氣清新,每晚用紫外線消毒2次。指導患者保持好個人衛(wèi)生,做到皮膚清潔。勤洗澡、更衣、剪指甲。外出時戴口罩。AA患者的感染部位常見于口腔和肛周,這是由于口腔和肛周是人體整個消化道的入口和出口,直接與外界環(huán)境接觸,由于本身的特殊解剖結構,極易藏污納垢,成為細菌繁殖和侵入機體的主要門戶[3]。因此,囑患者保持口腔衛(wèi)生,三餐后漱口,有口腔潰瘍時,做口腔護理。女患者注意會護理,每晚用l: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以保持會清潔。注意肛周清潔,便后坐浴。嚴密觀察感染癥狀,若出現(xiàn)咽痛、咳嗽,流涕,尿痛、腹瀉、牙齦腫痛、紅腫等,應及時報告醫(yī)師,以便早期處理。
3.3 預防出血
患者應盡量臥床休息,根據病情輕重可進行適當的活動,靜脈輸液時慎用止血帶,拔針后壓迫針眼處5-10minI 囑患者切勿使用牙簽剔牙。,進食宜慢,避免口腔黏膜及牙齦受損?預防鼻腔黏膜干燥,用薄荷油滴鼻液保護,防止出血。女患者注意月經量及時間。保持大便通暢,勿用力排便,出現(xiàn)便秘時可用潤浸劑。保持情緒平穩(wěn),避免各種引發(fā)顱內壓升高的情緒和行為。觀察有無嘔血、咯血、尿血、不明原因的腹痛等內臟出血先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神志.瞳孔變化情況,如出現(xiàn)頭痛.嘔吐、精神煩躁不安等,及時報告醫(yī)師。
3.4 飲食護理
鼓勵病人多進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纖維素飲食,對已有感染或發(fā)熱病人,鼓勵多飲水,補充機體丟失水分和有助于增加毒素的排出。
3.5 治療期間的觀察及護理
3.5.1 ATG/ALG
ATG/ALG是異種動物蛋白類免疫抑制劑,使用時要嚴密觀察其有無類過敏反應、血清病、免疫損傷血小板和免疫功能抑制等主要不良反應。應用ATG前必須做過敏試驗,以防發(fā)生強烈的過敏反應。皮試方法:取0.05 mlATG原液直接皮內注射,15 min后觀察注射部位
是否有變化、反應,皮試陰性后方可靜脈滴注ATG。滴注ATG前30 rain,肌注非那根25 mg,然后靜脈滴注琥珀酸氫化可的松5 mg?ks-'?h-1,再開通另一路靜脈,ATG或ALG加入生理鹽水500 ml,緩慢靜脈滴注1 h,密切觀察有無發(fā)熱、皮疹、血壓下降等過敏反應。
如無上述反應為靜脈過敏試驗陰性,將剩余劑量的ATG/ALG用輸液泵控制輸液時間
在8―10 h滴注完.琥珀酸氫化可的松為5-6 h。輸注ATG/ALG時如出現(xiàn)發(fā)熱、皮疹,可暫停輸注,對癥處理待體溫
3.5.2 輸血護理
再障患者常需進行各種成分輸血,如紅細胞、單采血小板、血漿,白蛋白等。嚴格遵守輸血管理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輸血前及時執(zhí)行有關預防輸血反應的醫(yī)囑,輸血時控制適當的滴速,期間密切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輸液反應。
4討論
AA是一種獲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癥,主要表現(xiàn)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細胞減少和貧血、出血、感染。急性再障起病急、進展快,常有嚴重的皮膚黏膜出血。口腔血泡,呼吸道消化道出血常見,顱內出血多見。感染可由多種病菌引起,以革蘭染色陰性桿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肺部感染常見,常引起敗血癥,出現(xiàn)高熱或超高熱。慢性再障起病緩、進展慢,主要表現(xiàn)為貧血,出血僅限于皮膚、黏膜。感染多見于上呼吸道,內臟出血及嚴重感染少見,個別病例可發(fā)生急性變,出現(xiàn)急性再障的表現(xiàn)。優(yōu)質、耐心和細致的全身心護理是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成功的關鍵。在臨床實踐中應在為患者解決問題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做好有效的觀察和護理,通過努力讓患者受益,使護理服務真正落實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邵宗鴻,袁燁.再生障礙性貧血免疫發(fā)病機制及免疫治療[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4:16―19
貧血的護理診斷范文4
摘要: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急進性腎炎,為一組病情發(fā)展急驟、由蛋白尿、血尿迅速發(fā)展為無尿或少尿、急性腎衰竭、預后惡劣的腎小球腎炎。本病的病理改變特征為腎小球囊內細胞增生、纖維蛋白沉著,故又稱新月體型腎炎。
關鍵詞: 急進性腎 小球腎炎 護理
一、病因與發(fā)病機制 本病有多種病因,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可繼發(fā)于過敏性紫癜、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病因不明者則為原發(fā)性急進性腎炎,這類疾病是本節(jié)描述的重點。 本病的發(fā)病機制按照免疫病理表現(xiàn)不同分為三型:第一型為抗腎小球基膜抗體型,該抗體與腎小球基膜抗原結合激活補體而致病;第二型為免疫復合物型,即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沉積或原位免疫復合物形成于腎小球激活補體而致病;第三型為非體液免疫介導型,可能與腎微血管炎有關。 二、診斷 凡呈急性腎炎綜合征的患者,腎功能急劇惡化,均應疑及此病并及時進行腎活檢。若病理證實為新月體腎炎,可以排除是由系統(tǒng)性疾病引起時,診斷即可成立。 三、常見護理問題 (一)水腫 1.相關因素 與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有關。 2.護理措施 見急性腎小球腎炎。 (二)有感染的危險 1.相關因素 與激素、細胞毒藥物的應用、血液凈化、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 2.護理措施 (1)定期進行病室空氣消毒,告知患者及家屬減少探視人員及次數,以免發(fā)生交叉感染。 (2)加強全身皮膚和口腔黏膜的清潔衛(wèi)生。對于水腫病人,應注意保護好水腫部位的皮膚,保證皮膚完整,加強翻身。注意觀察口腔黏膜情況,定時行咽拭子培養(yǎng),每日用碳酸氫鈉漱口數次,預防真菌感染。 (3)對于有頸靜脈插管行血漿置換治療的患者,應加強對頸靜脈插管處的護理。保持插管處的干燥清潔,定期更換插管處敷料,同時指導患者保護好管道,勿扭曲及污染,當敷料處受潮或污染時,應及時進行消毒和更換。 (4)監(jiān)測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是體溫的變化,體溫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應早期發(fā)現(xiàn)感染灶,及早治療。當體溫高于38.5℃時,應抽血進行血培養(yǎng),懷疑有頸靜脈插管感染時應從插管處抽血行血培養(yǎng),必要時拔管行管道培養(yǎng),再重新置管。 (5)MP沖擊治療的護理 ①做好心理護理:MP沖擊治療時,多數患者有精神興奮癥狀,告知患者,必要時給予地西泮等鎮(zhèn)靜藥物治療。 ②密切觀察患者腎功能情況:MP沖擊治療后,血尿素、肌酐有一過性升高,應注意觀察,同時告知患者,減輕患者思想負擔。 ③密切觀察血電解質情況:MP沖擊治療會引起水鈉潴留、排鉀增加,飲食上應指導患者進食低鹽,同時注意患者有無水腫、血壓升高及低血鉀的癥狀,若出現(xiàn)乏力、納差等癥狀,應懷疑低血鉀的情況,及時抽血進行血電解質的化驗,如果結果顯示血鉀低于正常值,指導患者進食香蕉、橘子、菌類等含鉀高的食物。 ④觀察尿量情況:MP沖擊治療后,患者會出現(xiàn)尿量增加,應注意尿量和體重的情況,尿量大于2500ml/d以上時,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脫水和低血鉀癥狀發(fā)生。 ⑤MP治療時,容易造成消化道潰瘍,因此在應用甲潑尼龍治療時,應輔有保胃藥物如奧美拉唑的使用,減少消化道潰瘍的發(fā)生。 ⑥MP治療時容易隱藏、誘發(fā)并加重原有的感染,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各項護理操作應注意無菌,告知患者保持個人衛(wèi)生,尤其口腔、會陰清潔衛(wèi)生,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三)活動無耐力 1.相關因素 與病情的迅速發(fā)展、貧血有關。 2.護理措施 (1)休息:盡量臥床休息,不宜進行較重的體力活動。 (2)改善貧血:①減少活動量,貧血可造成機體攜氧能力下降,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因此應避免劇烈運動,以減少機體的氧需求量。當血紅蛋白較低時,可給予吸氧以改善機體氧供。②糾正貧血,貧血主要由于腎臟產生的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和合成紅細胞的原料減少有關,因此遵醫(yī)囑予以葉酸、鐵劑補充紅細胞生成的原料,同時皮下注射紅細胞生成素等藥物改善貧血。指導患者進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豬肝、大棗等。③加強患者的生活護理。 (四)潛在并發(fā)癥:心力衰竭、急性腎衰竭 1.相關因素 與水鈉潴留、腎功能急劇惡化有關。 2.護理措施 (1)準確記錄24h出入液量:當出量明顯少于入量,而患者又出現(xiàn)高血壓、肢體發(fā)生水腫的情況時,應告知醫(yī)生,一方面遵醫(yī)囑給予利尿藥,若利尿效果不明顯,患者表現(xiàn)出體內水分過多的情況,如呼吸困難、心悸等,可積極聯(lián)系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加強脫水,改善體內水過多情況。 (2)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尿量的變化:急進性腎炎由于新月體形成,如果治療不及時,很容易發(fā)展為腎衰竭,因此應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尿量的變化,若尿量迅速減少,往往提示急性腎衰竭的發(fā)生,治療過程中注意監(jiān)測。腎功能的變化,尤其是血肌酐、血尿素氮的情況。 (3)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水腫及發(fā)生水腫的部位、范圍、程度:觀察患者有無心悸、呼吸困難、腹脹等心力衰竭表現(xiàn),有無腹水、胸腔積液等。 (4)控制入水量:對于急進性。腎炎,不可過度限水,以免加重腎衰竭,亦不可過多攝入水分,以免少尿造成體液過多,發(fā)生心力衰竭。因此每日攝水量為尿量加不顯性失水量。參考文獻[1]胡明亮,石曉峰.68例腎活檢病理分析[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1期.[2]曹肇慧,翟德佩,暢繼武.急進性腎小球腎炎—附5例報告[J].天津醫(yī)藥.1980年11期.[3]楊玲.一例急進性腎炎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83年05期.[4]鄭建華.小兒急性腎衰血液透析的護理[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貧血的護理診斷范文5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我院2013年5月一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貧血患者和50例健康對照者,50例患者都進行專業(yè)形態(tài)學診斷確診,觀察組主要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齡在7_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1土5.3)歲,對照組健康者主要包括男性25例,女性25例,健康者年齡在7_6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2±5.4)歲。本研究對那些具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進行了有效排除,還對精神異常患者進行了有效排除。兩組在基本信息和相關資料上沒有明顯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共100例參與者都在清晨進行靜脈抽血,要保證兩組參與者都處于空腹狀態(tài),抽血量為2毫升,把抽取到的血液都放到專業(yè)抗凝管當中進行搖勻,接著把兩組血液標本放到計數儀器當中進行細胞計數,使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器對患者貧血情況進行診斷檢測。
1.3觀察指標
(1)紅細胞計數(RBCh
(2)紅細胞比容(MCV)K
(3)RBC/MCV。
(4)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Hb);
(5)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h(6)紅細胞比容寬度一變異系數(RDW一CV)。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主要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計學相關研究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主要采用t進行檢驗,而計數資料主要采用X2進行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兩組在血液檢驗相關指標上對比情況經過檢驗結果對比析,在MCV、RDW以及MCH這三個指標上,觀察組是比對照組要高的,而在RBC和RBC/MCV這兩個指標上,觀察組是比對照組要低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C0.05)。
3.討論
貧血的護理診斷范文6
【關鍵詞】蔗糖鐵注射液 缺鐵性癌性貧血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2-169-02
癌性貧血是腫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所致的慢性貧血,又稱為腫瘤相關性貧血。貧血不僅降低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降低放、化療的耐受性、敏感度及影響預后[1]。蔗糖鐵注射液是治療癌性貧血一種安全有效的藥物,可明顯改善患者貧血癥狀,減少因貧血而引起的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率。現(xiàn)將本科室48例蔗糖鐵注射液治療癌性貧血的護理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4月―2010年11月我科住院患者48例,均經病理學確診為惡性腫瘤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 32-70歲,平均年齡41.7歲。
1.2 方法
1.2.1 治療組 將100mg蔗糖鐵注射液稀釋于100ml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點滴,每周2次,直至完成補鐵預計量。
1.2.2 研究組 口服硫酸亞鐵片300mg/次,3次/天,餐后2小時服用,交代患者禁忌飲茶、咖啡、牛奶等,可進食含VC豐富的食物,如橙子、檸檬等,以促進鐵的吸收。
兩組病例觀察8周,期間均使用EPO治療,劑量為每周120u/kg,分兩次皮下注射。如患者的Hb>120g/L,則將EPO劑量減少25%。
2 護理
2.1 用藥的護理
2.1.1 用藥前的準備 注射液裝在棕色玻璃安瓿內,密閉,避光,室溫(10-30℃)保存。嚴格查對制度、無菌操作規(guī)程。使用前檢查安瓿無沉淀和破損,無顆粒物質和變色,加入生理鹽水后無絮狀物可使用。在患者第一次治療前,按照推薦的方法先給予一個小劑量1-2.5ml(即20-50mg)進行測試。如果在給藥15分鐘后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繼續(xù)給予余下的藥液。床邊備有心肺復蘇設備。
2.1.2 用藥過程觀察 用藥過程中不與其它藥物混合注射。在治療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用藥的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血象,肝腎功能和心電圖變化。
2.1.3 用藥后護理 不能與口服鐵劑同時使用,和所用非腸道鐵劑一樣,蔗糖鐵注射液會減少口服鐵劑的吸收。靜脈注射后,應伸展病人的胳膊。
2.2 心理護理 根據癌癥患者的心理特點,減輕癌癥患者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避免情緒激動、緊張等不良刺激,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告知患者蔗糖鐵注射液治療癌性貧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該藥罕見過敏反應,偶爾出現(xiàn)下列不良反應≥1%:金屬味、頭痛、惡心、嘔吐、腹瀉、痙攣、嗜睡、咳嗽、瘙癢,極少出現(xiàn)副交感神經興奮、胃腸功能障礙、肌肉痛、發(fā)熱、面色潮紅、四肢腫脹。耐心細致地給患者及其家屬解釋藥液呈棕褐色是因藥液中含有鐵離子的緣故,減輕恐懼和緊張心理,降低患者的敏感性,提高認識。指導患者運用適當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以積極地心態(tài)面對疾病和積極配合治療。協(xié)助患者取得家庭和社會的支持,主動詢問和關心患者的需要,增加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信心。
2.3 飲食護理 良好的營養(yǎng)狀態(tài)是維持機體免疫功能穩(wěn)定的基礎,也是患者與癌癥作戰(zhàn)的必要條件。應強調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飲食搭配。忌飲濃茶、咖啡,多補充含鐵劑、葉酸、維生素B12豐富的食物,如動物的肝、腎、瘦肉、蛋、海味、貝殼類食物,而動物含鐵食品比植物含鐵食品更易被人體吸收[2]。健康教育時建議患者多食動物含鐵食品,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營養(yǎng),提高營養(yǎng)質量,維持較好的營養(yǎng)狀況。
2.4 輸液護理 ①開始靜脈輸注前后均應用生理鹽水沖管,減少蔗糖鐵注射液對局部血管的刺激。②開始滴注時速度宜慢。③癌癥患者多采用深靜脈置管,留置時間長,降低了靜脈炎的發(fā)生。應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嚴密保護,精心護理,最大限度地預防藥液的滲漏出現(xiàn)。④靜脈滴注后,應伸展病人胳膊,促進藥液的吸收。⑤如發(fā)現(xiàn)靜脈周圍皮膚紅、腫、熱、痛,應停止輸液。⑥一旦藥液出現(xiàn)外漏現(xiàn)象,立即停止輸液。用少量生理鹽水沖洗,為了加快鐵的清除,指導病人用粘多糖或油膏涂在針眼處,輕輕涂抹粘多糖和油膏,禁止按摩以避免鐵的進一步擴散。局部冷敷24小時,可使血管收縮,減少藥液的吸收,避免引起永久性組織損傷。
2.5 不良反應的護理
2.5.1 胃腸道反應護理 輸液前應進食,因空腹輸液會增加胃腸道不良反應。若出現(xiàn)嘔吐,囑患者保持鎮(zhèn)靜,不要驚慌失措,及時清除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腹痛輕微可以腹部按摩,適當活動,音樂放松療法,以減輕和緩解胃腸道不適癥狀。必要時遵囑使用止痛、止瀉、解痙藥,胃腸道反應劇烈者,應禁食,遵醫(yī)囑給予及時處理。
2.5.2 低血壓護理 減慢輸液速度,迅速囑患者平臥位或半臥位,吸氧,保持鎮(zhèn)靜,與患者的基礎血壓對照同時報告醫(yī)生。嚴密監(jiān)測患者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加強觀察和護理。仔細對照患者用藥前后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2.5.3 痙攣的護理 痙攣患者表情緊張,肢體突然劇烈疼痛,肌肉強直。保持呼吸道通暢,平臥,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鼻、咽喉內的分泌物或嘔吐物,防止窒息。囑其穩(wěn)定情緒,全身放松,為患者肢體按摩,松弛痙攣肌肉,解除患者痛苦,使其疼痛減輕。根據病情狀況,病人心理狀態(tài)和藥物反應程度給予適時和恰當的處理,可取得良好效果。
2.5.4 過敏反應的護理 立即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注意監(jiān)測血壓、尿量的變化,必要時給予留置導尿。注意發(fā)紺癥狀有無減輕,呼吸困難是否改善,是否合并有其他并發(fā)癥,記錄尿量,預防發(fā)生腎衰竭,并做好護理記錄。
2.6 排泄護理 鐵的每日排泄量很少,主要通過腸粘膜及皮膚上皮細胞脫落而排泄,尿液、膽汁和汗液也排泄較少量,未被吸收的鐵全部經糞便排泄,糞便可成黑褐色。囑患者不要緊張,這屬于正常現(xiàn)象,正確對待。多飲水,多食纖維素及粗纖維食物或流質。停藥后糞便會正常。
3 結果
我國癌癥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癌癥本身就是一難治而多發(fā)的疾病,癌性貧血的發(fā)生增加了治療的難度。缺鐵性貧血多由各種導致體內鐵缺乏的原因引起,如鐵的吸收利用障礙,鐵的攝入不足,急、慢性失血而致鐵丟失過多等。癌性貧血的常見原因有:急慢性出血;溶血(紅細胞破壞過多);骨髓被腫瘤組織細胞所浸潤;營養(yǎng)缺乏(鐵、葉酸、維生素B12 缺乏)致紅細胞成熟障礙;慢性疾病性貧血;化療對骨髓的抑制。癌性貧血的發(fā)生對患者生活質量有明顯影響,放化療進一步加重貧血的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腫瘤使骨髓的造血機能受到部分或全部破壞,貧血的治療就顯得較為困難,不易收到較好的效果。病人在知曉自己的診斷后,預感疾病的預后不佳而表現(xiàn)憤怒或逃避現(xiàn)實,甚至絕望的心理不減,反而增加了許多顧慮。
蔗糖鐵注射液靜脈點滴可被迅速動員和釋放入網狀內皮系統(tǒng),并立即為紅細胞的生成所用[3],從而迅速糾正癌癥患者的貧血癥狀,維持鐵的平衡,增加鐵的儲備量,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癌性貧血的的糾正,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放療化療的通過率,從而提高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Glaspy J.The impact of epoetin alfa on quality of quality of life during cancer dhemotherapy:A fresh look at an old problem[J].semin Hematol,1997,34(3 Suppl 2):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