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1
一.改變社區管理意識
社區工作者對社區的管理應摒棄傳統的“居委會大媽”式的管理,應為社區的發展制定科學的計劃,提出合理創新的思路,穩步推進社區文化建設的開展。社區居委會應認真籌備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不能再盲目的以完成任務的心態來組織社區文化活動,對與社區文化活動開展相關的因素應考慮更加齊全,準備更加完善,如合適的場所、硬件設備和人員等。社區工作者在組織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時,應努力為社區文化的建設創造更多的條件,積極調動社區居民的參與性,不能再讓社區文化建設流于形式。政府、社區和居民都應真正理解社區文化的含義,明確各自的責任和分工,了解開展社區文化的作用,認真開展社區文化活動,為營造和諧、友愛、安寧、高尚的社區文化而努力。
二.健全社區管理機制
在社區管理中,健全社區管理機制是開展社區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環節。社區是居民自治的組織,應充分發揮居民的主觀能動性,成立相應的基層文化工作隊伍,明確其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責任,并由專人負責,也可以將社區文化工作的內容和社區文化工作的職責以制度的形式規范下來,使社區文化工作的開展有據可依,有理可依,避免在社區文化工作開展過程中出現責任不清、分工不明的問題。同時還應大力激發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的熱情,讓居民在社區中的主導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讓他們參與社區文化管理,由他們制定社區文化活動的計劃和方案,引導社區文化工作的發展向這滿足居民需求的方向發展,形成一種與社會文化發展趨勢相一致的社區文化管理機制,保證社區文化建設的有序發展。
三.因地制宜,以人為本
社區文化活動是在社區中開展進行的,面向全體社區中的居民的一種活動。所以,要想發展好社區文化工作,就一定要堅持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的原則。社區工作者在組織社區文化活動時,一定要考慮本社區內的環境、風俗習慣、地方特色、所處地域特點、經濟發展的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的開展適合社區居民的社區文化活動。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一定要從社區居民出發,了解社區居民的年齡分層、居民從事的行業分類、居民的習俗習慣、生活方式等,有針對性的根據居民的實際需要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比如某個社區的老年人比較多,社區工作者就可以根據社區這一現實情況多開展一些與老年人有關的社區活動,根據老年人自身的喜好,開辦一些社區的藝術班,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社區文化活動還要采取居民樂于接受的、適合居民思想道德觀念的形式來開展,若是社區文化活動所倡導的價值觀背離了社區居民的主流價值觀,那么這個社區的文化活動就會難以持續開展下去。
四.整合社區資源,合理利用
社區文化建設想要得到快速的發展,那一定要學會“借力”,所謂“借力”就是指社區工作者應學會合理利用社區中的資源,借整個社區之力來實現社區文化建設的發展。那么在發展社區文化之前,社區工作者一定要充分整合社區資源,對自己社區的資源有一個全面而清楚的認識,這樣才能在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中合理利用社區資源。社區中可利用的資源有很多,比如社會影響力很大的居民、學校、圖書館、電影院、某單位的大型會議室、照相館等,這些都是社區中可用的資源,社區可以出面去聯系這些社區資源,將社區文化建設的工作與這些社區資源聯系起來,為社區居民謀福利,比如轄區內的居民可以免費使用圖書館、看電影可以打折,組織大型活動的時候可以借用某單位的大會議室等。社區中可用的資源有很多,就看是否能夠被好好的利用起來,社區資源在促進社區文化建設中發揮的功能不可小覷。
五.適當運用激勵手段
在社區文化的建設中,適當使用激勵手段有利于加快社區文化建設的進度和步伐。對社區工作者而言,他能夠如期按照社區文化建設的計劃完成工作任務,就可以由社區出面對其進行物質或者經濟的獎勵,表示對他的工作成果的認可,以此充分調動他的積極性。對社區居民而言,如果他對社區文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時,社區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對其進行表彰,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的獎勵,使居民的個人價值和成就感得到充分體現,激發他對社區文化建設工作的熱情,以便更好的投入到社區文化建設的工作中來,為社區文化的建設添磚加瓦。
六.充分調動社區居民的積極性
社區文化活動順利開展的基本保證是社區居民的參與,社區居民是社區文化的創造者,同時也是社區文化的感受者。社區文化的建設,依賴于社區居民的努力和貢獻,所以社區工作者在組織社區文化活動時,一定要讓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到社區文化活動中來,這樣才能更好的加深社區居民之間的了解,使居民重視對社區文化的營造,有助于形成積極向上、鄰里友愛的社區氛圍。只有讓居民切身參與到社區文化的建設中來,才能推進社區文化健康、穩定的發展,才能有助于幫助社區居民形成與社會主流所倡導的一致的價值觀,從而為社會的穩定發展打好基礎。
七.開發資金支持系統
社區文化的建設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作為保障,缺少資金支持的社區,難以開展具有持續性和富有成效的社區文化活動。我國社區目前大都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所以想要健全社區文化的建設,就一定要解決資金短缺這一問題。開發社區的資金支持系統一定要根據各社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各社區居委會首先應找好自己的定位,社區居委會才是社區管理的主導部門,不能總依賴于政府提供的少量的資金支持,社區工作者應利用社區固有資源,開發新資源。社區首先應充分利用自己的內部資源,從社區內部尋求資金支持,利用社區內居民和企業的優勢,為社區引入資金。比如社區可以和其轄區內的駐地單位進行合作,尋求長期的資金支持合作,作為交換,社區可以為其提供一些便利,比如免費使用社區文化活動設施,或者是通過新聞媒體的報道,為該企業帶來一些社會影響。社區也可以成立一個文化專項基金,將本社區的文化特色宣傳出去,尋求更多的外部社會力量幫助。社區活動資金的開發不僅要開源,也要節流,社區工作者應按月、季度、年這三個時間節點,制定盡可能詳盡的資金使用計劃,將社區有限的資金合理分配,嚴格控制資金的審批程序,制定專人負責,把握社區資金的流向,為社區文化建設的有序發展保駕護航。
八.提升工作人員專業化素質
社區工作人員專業素質的提升也是目前社區文化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社區可以自己組織培訓,也可以聯系相關政府部門請求提供支持,請來專業的老師,根據社區工作人員的知識水平現狀,分階段的對社區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培訓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加深他們對文化的認識,培養他們對開展文化活動的興趣,以此來確保社區文化活動開展的內容和質量,以便加快推進社區文化建設的高效發展。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區居民對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需求的形式也慢慢向多樣化的趨勢發展。社區作為社會的基礎,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交流和學習提供了場所,社區的穩定繁榮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社區文化的發展作為社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對社區自身發展和社會的長久發展都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2
關鍵詞:社區文化;人民群眾;影響發展
社區文化,顧名思義指的是社區這一特定的地域范圍的文化。社區文化作為一種地域文化現象,其載體是社區內的人民群眾。他們是社區文化的接受者,同時也是社區文化的體現者。因此,廣泛的群眾性是社區文化的最主要的特點,社區文化自然成為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組合,它作為現代文明的載體和依托,以一種新的文化形態,推動著社區文明的進步,在社區建設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社區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社區文化作為一種群眾文化,它不同于專業文化,它所承擔的主要任務。在政府倡導下,依靠街道、地區單位和居委會,發動社會力量,組織社區成員開展的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和社會文化服務,滿足本社區范圍內人民群眾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為此社區群眾文化的功能也必須從這一點出發去認識。
(一)宣傳教育功能:宣傳教育功能是指在各個層面的社區文化活動過程中,必然對參與的民眾起到教育和導向作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是社區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普及科學文化知識下,應增加崇向科學、破除迷信、移風易俗和反對等內容。通過精神糧食的供給,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區文化活動在很多方面都體現出它的宣傳教育功能,通過百日廣場文化、重大節慶文化、娛樂展示文化等形式,可以收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如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舉辦各類書畫攝影展,大大增強了社區居民的參于意識、活躍了社區文化、深受各族群眾歡迎,起到很好宣傳教育作用。各社區文化的組織者以群眾自發和社區居委會組織文化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利用文化陣地和文化窗口,發動群眾結合身邊的人和事,自編、自導、自演形式多樣的文藝節目,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將黨的方針、政策宣傳于群眾,使群眾在編節目、演節目、看節目的過程中接受形象化的教育。
(二)娛樂健身功能。社區文化建設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娛體育活動充實著居民生活,并通過居民的 如:社區組織成立的老年秧歌、腰鼓、舞獅等民間表演隊,即能夠娛樂社區居民,有能夠提高居民的身體素質,對培養社區文化氛圍等都會產生積極影響。另外,有的社區以活動為載體,以健身娛樂為目的,組織各族群眾參與的象棋、書法、歌舞等老年健身娛樂活動,讓居民獲得豐富的知識,真正讓中老年群眾感受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三)培育發展功能:社區文化通過各類活動載體,及能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又可以深入挖掘社區文化資源,積極培育出各類群眾性文體團隊和公益性組織,參與到文化建設,從而擴大了社區文化品牌效應。如:各社區堅持利用五一勞動節、國慶節、建黨節、婦女節、中秋節和元旦節等重大節日開展了主題鮮明的群眾文化活動,把活動內容和形式與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結合起來,以生動形象的活動形式褒揚先進。
二、社區文化特征
社區文化的廣泛性:在信息社會的今天,文化發展的迅速和其階段性特點,決定了社區文化活動的不同參與對象,也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當今社區文化活動必須顧及到社會各個層面。社區文化是一種要求“共同參與”的群眾文化。因此,社區文化的開展,需要社區內的單位、部門共同參與,需要社區內廣大居民共同參加。而社區文化的廣泛開展,又會進一步促進“共同參與”,進一步強化社區的“群眾環境”。
社區文化的群眾性:社區文化的生力軍是群眾百姓,社區文化的依靠也是各族群眾,社會文化服務對象更是各族群眾,而且社區文化又形式多樣,雅俗共賞,所以各族群眾對社區文化都非常熱心,他們可以在這里享受健康向上的業余文化生活。同時,由于社區文化的鮮明特點就是廣大群眾的廣泛參與,所以也為樂于參與的群眾創造了條件,通過開展社區群眾文化活動,正好為他們展示才華提供了機會。如:伊寧市人民公園內每天都有上千人晨練,他(她)們當中有練歌的、舞劍的、跳舞的、練武術的、唱戲的、打太極的等等。人民廣場每天早晨有扭秧歌、打腰鼓、還有跳交際舞的,真是種類繁多,豐富多彩。還有許多小區每天晚餐后居民自發到露天燈光場地翩翩起舞,成為小區一景,以上這些活動更形象地反映了社區文化的群眾性,為伊寧市群眾文化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對于加強社區文化的幾點建議
(一)科學利用不同層次的文化設施資源
在合理劃分周邊行政區域的前提下,街道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模式下,合理地配置文化設施資源,市、區兩級政府在文化設施資源配置中應處理好集中與分散的關系。市級文化設施相對集中的前提下,區級文化設施建設應適度分散,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不同層次文化設施的功能和作用。
(二)加強社區工作者的素質培養
培育和建立一支具有社區特色、素質較好、文化業務知識較為全面的文化隊伍,是加強社區文化建設、進一步發展社區文化的迫切要求。為此,一方面對現有有培養潛力的成員加強在職培訓,另一方面從政策上鼓勵相關院校學生、相關院團的文藝、體育人才投身社區文化建設。
(三)有效整合資源,形成工作合力
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3
親愛的社區居民:
創建文明城市,建設美麗陽江,是一件符合社情民意,惠及千家萬戶的大事、好事。xx是陽江重鎮,作為xx社區居民,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為創建文明城市、構建和諧美好家園,出份力、添個彩。在此,謹向社區全體居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從我做起,積極參與。同住一個社區,共愛一個“家”,人人都是優美環境的受益者。創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區,人人有責,全體社區居民要以主人翁姿態投身創文活動,從我做起,通過自己的文明行為,為社區容貌增光添彩,為創建文明城市獻計出力,爭做文明言行的參與者、踐行者和傳播者。
二、身體力行,爭當文明公民。人人出一份力,處處添一份美。自覺履行“三包”義務,不亂扔垃圾、不亂貼亂畫、不隨地吐痰、不損害公共設施、不毀壞花草樹木、不講粗話臟話、不賭博迷信,不奢侈浪費。從日常生活小事入手,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文明習慣;爭說文明話,做文明事、做文明人。
三、傳承紅色基因,樹文明新風。xx是革命老區,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文明新風,爭做時代新人。革除陋習,移風易俗,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守法紀、尚美德。爭當文明創建志愿者、監督者,對于違反環境衛生、綠化保護和社容秩序的行為,我們要勇于制止,共同維護美好xx形象。
文明社區呼喚文明居民,文明居民創造文明社區。美麗xx我的家,文明創建靠大家。讓我們攜手并行,齊心協力打造山清水秀、和諧宜居的美好家園!
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4
1公路建設行為特征
空間特征公路是一類線狀構筑物,由于其在生態系統中的鑲嵌,形成了具有線狀特征的路域生態系統,其空間特性十分明顯[12].1)在空間結構屬性上,具有連續性、動態性和層次性對公路自身來說,其主要由路基路面、橋涵、隧道、路線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等幾個部分組成,整個構筑體線性延伸,形成具有連續性和動態性的空間結構,并且具有多個空間層次.同時,路域自然、社會生態系統的結構與特征也隨著公路線狀延伸而在空間上表現出動態、連續與層次性,并且由于物質、能量及信息循環與交流的空間變化,而形成了公路建設行為的空間特征本質.2)在空間功能屬性上,具有通道和阻隔雙重特征公路建設行為從空間功能屬性上來看,沿公路線性分布過程,具有能量流動的通道功能,這種能量流動包括行車的能量傳遞,也包括自然生物過程的能量流動;同時,在橫向方向上,將原有相同的生境類型進行了分割,導致能量、物質、信息傳遞及流動發生阻隔,因此,公路建設行為具有通道和阻隔的雙重特征.時間特征公路建設行為時間特征與空間特征是相互關聯的,也是和其行為度量相關聯的,即在空間變化過程中,公路建設行為隨時間變化也具有一定的特征屬性,具有動態性、異質性和衰敗特征.基于此,對公路建設行為時間特征進行描述.對公路而言,隨著公路的建設和運營,其行為在時間上具有動態屬性,隨著公路建設行為自身的特征變化而發展.由于建設期和運營期行為特征的不同,在內部也表現出較強的異質性.在建設期,其行為主要是修建公路構筑物,其工程的強度隨時間變化而不同;而在運營期,從公路通車運營開始至公路停止運營,其行為的強度主要體現在車流量變化上.建設期,公路建設行為隨時間和工程進度推移,其施工強度會逐漸減弱,直至建設期結束,工程行為強度逐漸減弱至消除;運營期,從公路通車運營開始,至公路結束運營,呈現一個先高后低的過程,具有明顯的衰變特性.常見情況是在公路開通運營至后續較長時間,該路段車流量會逐漸減少,直至最終該路段運營結束.因此,公路建設行為在時間特征上,其具有動態性、異質性和衰敗等基本特征.
2巖土過程
巖土過程生態功能損益分析巖土過程在時間上是建設期工程施工過程,涉及到公路施工沿線的地表土地類型的變化以及縱向上土壤結構和性質的改變,巖土過程可分為開挖、棄土、填方等3個子過程,各子過程中以開挖量、棄土量和填方量等參數描述,是公路占地范圍生態損益的一種直接驅動力,在時間上該影響體現在建設期,在空間上根據路段里程不同其影響程度也不同,具有時間的短暫性和空間的動態性,最終該過程的影響于建設期結束而消除.巖土過程驅動力直接作用于公路占地范圍動物、植物和民眾3個對象.就植物來說,巖土過程在公路占地范圍內,將原有植被替換成路堤和路塹,植被覆蓋面積隨該過程進行逐漸減少,同時植物多樣性和生物量均下降,隨施工時間推移整個區域植物多樣性、覆蓋度和生物量逐漸趨于零;植物生態損益影響最終體現在生態服務功能影響方面,包括:氣候調節、原材料、氣體調節、土壤形成與保護、水源涵養、廢物處理、娛樂休閑、食物生產和生物多樣性[13-14].公路占地范圍動物則隨地表覆蓋類型變化,棲息地受到影響,由于植物覆蓋降低,依賴植物生存的動物食物來源缺乏,使得該區域動物必須遷徙或消亡,最終導致食物鏈斷裂,使動物食物生產和生物多樣降低[15].對于民眾來說,在該區域內,最主要影響為住宅用地或其他生活用地被占用,該部分民眾一般會由政府安排搬遷.在該損益度量方面,最終改變的是土地利用類型,以此作為最終生態損益量化參數,可從公路建設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資料整理獲得.巖土驅動路徑巖土過程分為開挖、取土和填土3個過程,以棄土量、填方量、取土量和開挖量等指標進行度量,該過程與工程施工量直接相關,決定業主在施工期的投入,在公路———社會經濟的復合生態系統中,業主經濟損益受該過程影響.巖土過程同樣驅動公路占地范圍內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對公路占地范圍內生態服務功能造成直接影響.
3景觀過程
景觀過程生態功能損益分析景觀過程在公路建設行為中定義為公路線狀構筑物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鑲嵌,在景觀尺度上形成新的路域景觀[16],景觀過程主要影響公路沿線生物棲息地形態和面積.景觀生態學的基本理論模型包括綴塊—廊道—基底.公路建設行為導致綴塊改變包括公路主體占地和公路沿線設施,從外貌和性質上改變原有土地利用類型;廊道改變指公路建設行為改變了景觀整體基底結構,將原有相同基底的區域劃分為兩塊,具有廊道的阻隔效應;基底改變指公路建設行為改變了公路沿線原有分布最廣、連續性最大的背景結構.綴塊、廊道和基底的變化能夠較全面反應公路建設行為導致的景觀變化.以公路路段面積(m2/km)、曲度、里程、路基/橋涵/隧道比等參數描述整個公路建設行為在生態系統的鑲嵌,這些參數的變化引起了景觀的改變.景觀過程對生態損益的影響,其驅動本質是廊道的形成,造成生境破碎化及連通性降低[17].景觀過程表征為對原有自然景觀,在廊道、基底和綴塊上的改變,在空間上,以里程作為全局動態性衡量參數,在不同里程路段以面積、路基/橋涵/隧道比、曲度作為度量參數.其生態損益影響對象包括公路沿線動植物和民眾;對于公路沿線動物來說,主要受影響的是其生境的連通性,種群受到阻隔,遷移通道阻隔,食物來源也因此減少;對于公路沿線植物來說,體現在斑塊破碎化方面;對于公路沿線民眾來說,受景觀過程影響主要是道路的阻隔作用致使可通過性降低.景觀過程生態損益驅動過程如圖2所示.3.2景觀過程驅動路徑景觀過程是巖土過程在自然生態系統的鑲嵌過程.該過程以里程、曲度、面積和路基/橋梁/隧道比等參數度量,該過程在運營期造成公路路域———沿線生態系統的邊緣效應帶生態服務功能變化,決定邊緣效應帶的生態損益,最終作用于生態損益對象的受益受損者.
4運營過程
運營過程生態功能損益運營過程指施工過程完成后公路運營的一個長時間尺度生態影響過程.運營過程生態影響主要包括:車輛運行產生的空氣污染,導致公路沿線影響帶動物、植物和人類生存環境變化;車輛運行帶來的噪聲污染,導致公路沿線一定范圍內的聲環境變化;公路路面材料吸熱和車輛運行帶來的路面熱效應,導致公路沿線的小氣候變化,影響生物生存環境.整個公路的運營過程是一個長時期復雜的生態影響過程,運營過程的原始驅動力來源于車輛運行,如公路在有大量車輛長時間運行與只有很少車輛通行的情況下,生態影響程度將有很大差別,整個公路運行過程生態影響程度取決于車流量大小,以年車流量(輛/年)作為衡量基本要素.在公路建設項目運營期,公路為路域生態系統,周邊與之相鄰的是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因此可以引入不同生態系統間的邊緣效應理論進行分析.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性質的生態系統(或其他系統)交互作用處,由于某些生態因子(物質、能量、信息、時機或地域等)或系統屬性的差異和協合作用而引起系統某些組分及行為(如種群密度、生產力和多樣性等)的較大變化,稱為邊緣效應.對于公路與縱向影響帶的邊緣來說,由于公路是一個線狀結構,其綿延數百至數千公里,將沿線的生態系統進行了分割,使生物的生存環境破碎化[18],同時在公路的兩側也產生了與公路同長度的兩個邊緣.與其他的邊緣不同,公路有其自身的特點,具體表現在溫度、光、噪聲和化學污染等方面.在路域生態系統與不同生態系統的邊緣效應帶內,公路運營期,由于線狀構筑物的形成以及行車過程直接驅動邊緣效應帶的外部環境變化,這些變化對公路沿線動植物、民眾具有較明顯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溫度公路路面增溫主要由公路路面土地利用類型變化造成,路面范圍內土地利用類型變化是路面吸熱增溫的驅動要素.其增溫過程與日照時間、路面材質、風速和氣溫等外界環境相關.溫度的邊緣效應對公路沿線邊緣效應帶的動物、植物和民眾來說,都具有較明顯的影響.首先,在植物方面,溫度是植物生長的重要條件,溫度變化直接作用于植物的生長周期.據文獻報告,公路路面增溫會導致喬木類植物具有較明顯增長,對草本類植物生長影響較小;其次,溫度改變作用于動物的生存環境,對邊緣效應帶動物種類和數量具有一定影響,適應溫度變化的動物數量在該區域會有所增加,對溫度改變不適應的動物數量將在該區域減少或消失;對公路沿線民眾來說,溫度變化對其影響不明顯.溫度邊緣效應帶的變化具有以下特征:①路域系統的小氣候有其自身的分布特征,溫度特征主要表現在:投入運營的路域系統中,位于谷底的中央分隔帶處的氣溫通常高于兩側邊坡的氣溫,甚至高于能夠代表當地自然狀況的坡頂的空氣溫度.這種特點無論是在晴天、多云還是雨天,都表現得比較穩定[19-20].②不同下墊面的溫度數據分析表明,瀝青路面的溫度在不同測點都是最高的,路域系統中的植被表面溫度最低,土面和石面介于二者之間,且草面溫度變化和緩,溫度日變化幅度較小.路面增溫對動植物、民眾影響概念性的表示如下式所示.(式略)式中,ETemp為增溫生態服務功能影響,EhT為民眾影響,EaT為動物增溫影響,EpT植物增溫影響。污染物公路路域范圍內的主要污染物為粉塵、汽車尾氣.其中粉塵、尾氣是其特征污染物,其影響面也非常廣.粉塵的來源非常復雜,根據有關統計資料,其中主要為:農田占19%,建筑粉塵23%,路面粉塵43%,風蝕引起的塵土5%,其他約為10%.粉塵不僅對沿線生物的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影響,而且對司乘人員和沿線其他人員也會造成不利影響[21].汽車尾氣,其主要成分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碳氫化合物(HC)和顆粒污染物等.另一類污染物來源于汽車輪胎磨損,經過降雨沖刷輪胎殘留物進入邊緣效應帶,對邊緣效應帶土壤和水質具有一定影響[22-23].根據與路域生態系統相鄰的不同生態系統,這些污染傳播的范圍也不同,如路域生態系統相鄰森林生態系統和草原生態系統,粉塵和尾氣在森林生態系統傳播距離會遠小于草原生態系統,同時也與不同區域的氣候特點相關[24].污染物邊緣效應對公路沿線的動植物和民眾具有一定影響,首先,對邊緣效應帶內植物來說,污染物中含有的N類營養物,進入效應帶導致適應該變化的植物物種增長加快,CO2濃度增加提供植物光合作用來源,但酸性氣體在降水過程中,產生酸性較強液體會對公路邊緣效應帶植物帶來較嚴重的影響;對邊緣效應帶內動物來說,污染物導致生存環境發現變化,如較多文獻分析高速公路非點源污染問題時,提到的水體水質變化致使魚類生境受到影響;對邊緣效應帶內民眾來說,污染物會導致飲用水質變化影響健康,揚塵和尾氣致使空氣質量和生活家居衛生受到影響.運營污染對動植物、民眾影響概念性的表示如下式所示.(式略)式中,Epollution為運營污染生態服務功能影響,EhP為民眾影響,EaP為動物污染影響,EpP植物污染影響.噪聲對于公路路域生態系統與其他生態系統來說,噪聲是其交接邊緣效應帶最顯著的影響輸入之一.運營過程中,不同路段噪聲的驅動力來源車流量,其影響條件還與路面、地形、車速和車距相關,理論度量采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T2.4-1995)中推薦的噪聲預測模式進行預測.噪聲對動物和人類有明顯的影響,目前文獻報道對鳥類研究比較常見,也有部分研究說明了公路噪聲影響陸生動物遷徙的影響.國家就人類影響部分指定了相關的標準,對不同區域和時間規定了公路噪聲的聲級,以及強制性降噪措施和方法.運營噪聲動植物、民眾影響概念性的表示如下式所示.(式略)式中,EN為運營污染生態服務功能影響,EhN為民眾影響,EaN為動物噪聲影響,EpN植物噪聲影響[25].公路沿線影響帶生態損益驅動過程如圖3所示.綜合以上分析,公路與沿線不同生態系統交接帶存在不同寬度的邊緣效應帶,由于生態系統與公路路域生態系統的邊緣效應帶受外界環境影響程度不同,這些邊緣效應帶生態影響程度也不同.因此,這些邊緣效應帶的生態損益計算,可以根據不同影響的范圍和程度進行分析,但目前生態學發展程度很難清晰的說明這些影響會帶來多大的生態損益.本研究以逆向度量方法,消除環境層次的影響源,以此度量生態損益,該部分影響以生態補償價值量法進行計算,用經濟價值直接體現其影響程度.運營過程驅動路徑運營過程是公路建設項目運營期的公路生態影響過程,其驅動力來源于線狀構筑物形成及車流量,決定路段上小氣候、重金屬、空氣污染、水土流失、噪聲和廊道連通性等生態影響的程度,以車流量指標度量運營過程,是公路—社會經濟復合生態系統運營期自然生態損益影響的主要驅動力.車流量同時作用于業主收入和政府經濟收益,是公路—社會經濟復合生態系統運營期社會經濟影響的主要驅動力,最終作用于生態損益對象的受益受損者.
5生態損益驅動網絡
綜上所述,巖土過程最終影響對象是公路占地范圍生態損益和業主經濟損益,景觀過程最終影響對象是公路沿線生態損益,運營過程最終影響對象是公路沿線生態損益、業主經濟損益和政府經濟損益,如圖4所示.從時間和空間特征來看,在建設期,巖土過程驅動起主導作用,其主要驅動源是工程強度,包含開挖量、填方量和棄土量3個驅動度量參數,工程量作用在公路占地范圍內生態系統損益和業主經濟損益對象上,對這兩個對象在建設期的損益起主導作用;景觀過程根據巖土過程隨時間推移開始運行,在建設期其生態損益由于時間較小,其驅動力不明顯.在運營期,運營過程起主要作用,運營過程的驅動源是車流量,車流量對沿線影響帶和行政單元范圍內,生態服務功能、政府、業主和民眾福祉均起主導驅動作用[26],是運營過程中最顯著的驅動要素;景觀過程在運營期,其驅動要素包括曲度、里程和路基/橋涵/隧道比,影響整個運營期公路沿線邊緣效益帶的生態服務功能.
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5
關鍵詞:社區學院;教育建設;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2-0203-02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強國之路”,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也是教育的競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近年來新生產出來的教育在急速的增長,單純的學校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在物質方面的需要得到滿足后也開始關注精神方面的需要,希望通過再教育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以便能夠更好的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在這種背景下終身教育的理念應運而生,終身教育向社會成員提供均等的教育機會和資源,我國也正在對傳統教育體系進行改革,社區學院的概念逐漸被引入,諸多學者希望社區學院能夠推動整個社區教育的進步,為社會成員營造一個終身教育的環境。[1]
一、社區學院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社區學院的概念及特點
社區學院是指設立于社區的、由地方教育行政機構認可并接受其監督,主要為社區成員提供高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及社會性的文化生活教育等方面服務的教育、培訓實體。
社區學院首先立足于社區本身,是社區學校體系的一部分,是社區基礎教育階段學校體系在社區內的延伸;學員主要來自于本社區,也包括在本社區“打工”人員,所開設課程與本社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較為密切,是社區成員享受終身教育的重要實體。因此不同社區文化、社區經濟主業、社區風格,造就風格各異、特點鮮明的不同社區學院。
社區學院既立足本社區,也面向大眾大門敞開。很多社區學院一般不要求學員必須是高中或初中畢業,沒有最低錄取分數線,只要學員具備學習能力,一般都入院參加相應形式和專業的學習。社區學院的學費比較低,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不用住校,吃、住方面都比較省錢,學員課時安排比較靈活,雙休日、晚上、假期都可以靈活安排一些課程,方便一些在職學員。
社區學院形式比較靈活,專業、課程、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都比較靈活、適用。部分社區學院可根據社區人員的需要,開設短期培訓性質和娛樂性質的學習、研修課程。既可以采用課堂教學形式,也可以采用遠程教學形式,學院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隨時或讀或停,只要學會積累達到要求即可。社區學院的專業、課程和教學內容,一般比較實用,課程設置密切結合社區內的企業和其他單位對雇傭人員的要求,結合學院的可持續發展要求。社區學院在本社區內,因此學生們上學比較方便。專職教師的教學責任心相對比較強,科研任務輕,因此進行好日常教學工作就是她們首先考慮的,教學方面責任心比較強。
(二)社區學院的重要性
建立社區學院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載體。21世紀的今天,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的多樣化、信息網絡化的不斷發展,使得教育與經濟、科技、社會逐漸融為一體,終身教育強調了教育的終身性、整體性、系統性、連續性,因此逐漸成為世界教育觀念的主流。社區學院的建立,為很多不能走進大學繼續深造的學員敞開了大門,給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了適合其本身的教育內容和形式。
社區學院是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有力保障。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對眾多的求學人口,有限的高等教育資源要求我們加大投入來擴大高等教育的規模,社區學院立足社區、面向社區、服務社區,滿足社會及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要求,成為我國時間高等教育大眾化目標的一個有力保障。
建立社區學院是完善高等教育體系的需要,通過整合、優化現有職業教育的資源,成立適應區域經濟發展、自主辦學、服務地方的社區學院,能夠完善職業教育資源,增強高等教育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服務能力。同時,社區學院還可以促進成人教育的發展,是成人教育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很好的結合起來,不斷完善高等教育體系。
建立社區學院是教育形式和人才培養多樣化的需要。一個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僅需要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同時還需要較高素質的普通勞動者,這就需要教育機構根據社會的不同需求,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各類型教育。社區學院在普通教育、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之間搭起了溝通的橋梁,促進了區域中的資源共享,提高了教育的投資效益。
二、H市社區學院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H市社區學院概況
H市社區位于H市中心,區域面積為31.46平方公里,覆蓋71個社區,常住人口和外來人口共有49萬。社區內交通便利,是目前H市資金流、物流、人流、信息流高度匯集之地。學院建立之初,包括20個標準教室和10個專用教室,硬件設施及師資力量都屬一流,隨著H市市政府的支持,社區學院不斷發展,將基地資源進行整合、配套,添置網絡設施等,學員可根據自己需要選擇不同的學習層次、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場所等,H市社區學院共有78名專職教師,428名兼職教師,7126名志愿者,其中副高級職稱專職教師有9人,碩士文憑的占6%,本科學歷占94%,兼職大多是高校及科研單位的骨干,因此專業知識比較強。[3]
H市社區學院為社區市民提供了各類學歷教育和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的非學歷教育。立足于本社區,輻射周邊社區,培養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H市社區學院是在原成人教育中心的基礎上整合形成的,它實施成人大專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學歷文憑,與省內的高等學府合作,06年與有關高等院校聯辦的學歷類教育達到5個專業。除了基本知識課程之外,學院開辦了形體健美、插花藝術、書法繪畫等一系列休閑類培訓,豐富了市民生活,陶冶了市民情操。
(二)H市社區學院存在的問題
1、教育經費不足。社區學院的經費往往是社區教育的撥款轉到社區學院,中間經歷了一定的波折,社區學院的教育投資遠遠不能滿足社區學院資源的添置費用,很多活動無法開展。由于社區學教育經費投資的不足,市民學校不管在環境、人員及硬件設施,還是在教學、課程等軟件建設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2、缺乏有效地組織管理機構。目前的社區教育管理存在較強的行政管理色彩,統籌性強,權威性高,覆蓋面廣,不能真正體現社區群眾的自我教育意識。社區學院的建設和教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政府應該樹立現代教育思想的地位,學院的領導和教師普遍認為,統一有效地組織管理機構對社區學院的正確定位和各級社區教育辦學機構的分工合作,對社區學院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3、課程開發缺少針對性和社區性。社區學院區別于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及普通高校的最主要特點就是他的社區性,社區學院在教育上應注重靈活性,課程設置應按照社區不同人群對教育的需要進行設置。社區學院在課程的開發、教材的選用、評選等方面都沒有根據社區成員的實際需要體現其特色。
4、學習者主體地位不明確。社區學院在社區居民中的影響力不夠,社區學院首要屬性屬于社區性,要立足社區,滿足社區居民的實際教育需要是其根本宗旨。社區學院的學習主體是社區居民,社區與社區學院之間應該處于一種互動狀態中,為社區發展做積極貢獻。社區學院宣傳不到位,社區居民了解到社區學院的途徑依然是通過傳統的海報形式,通過網站和新聞報道等現代途徑了解到社區學院的人比較少。
三、促進H市社區學院發展的策略建議
(一)完善社區學院的管理體制
社區學院作為教育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時刻與外部環境保持密切聯系的,因此社區學院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社區學院是有多層級、多單元、多功能、多目標的子系統共同組成的,這些子系統之間是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的。因此我們應該建立一種良好的管理體制,使其人員構成、運行機制等方面都能更好實現社區學院著一系統的開放性。
外部管理體制,社區學院是當地教育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應該接受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當地教育部門結合社區人民群眾教育發展的需要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并在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依照董事會成立的章程或相關條例,在當地建立主管部門批準的董事會。董事會制度不是一個簡單的管理機構的設置,而是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法律制度、私人制度等形成的一個復雜系統。[6]
內部管理體制,即構建社區學院內部組織機構,一般可分為三部分:一是分工及橫向專業部門的劃分;二是協調機制,包括制度規則、溝通網絡和程序等;三是縱向等級結構,包括權利的層級系統和職責劃分。
(二)健全社區學院的保障體制
首先完善社區學院的法制建設,政府部門應該大力支持和發展社區學院,應給予明確的政策支持,特別是在招生、學歷、證書等方面,使社區學院知道自己該怎么做。國家教育部門、地方教育部門及立法部門應該加快有關社區教育與管理的法律法規建設工作。法制制定后,在不同條件的社區學院進行試點運行,繼而向全國推廣。
其次建立多元資金籌措機制,加大對社區學院的投資力度,是社區學院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全民教育的重要措施。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資力度,而后是學院舉辦者的股東投入,另外學院還可以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校企聯辦企業,為學校帶來效益,或者根據當地的經濟狀況,讓學生承擔部分學費。
(三)提高社區學院的教育質量
1、加強師資建設,教師隊伍水平是衡量一個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的因素,社區學院要想在激烈的教育競爭匯總站穩腳跟,就要加強教師的隊伍建設,優化教師資源配置,采用多樣的科學評價體系。完善教師聘任制度,采用公開招聘形式,標準靈活,可以從相關企業、單位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或一線技術人員。社區學院招聘教師必然根據崗位需求進行,不能因事、因情聘任,嚴格按照學科設置、教學和科研,及對人才的需求進行競爭上崗。在確認聘任對象之后,社區學院與教師簽訂任職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確規定雙方享有的權利和公用遵守的義務條款。建立培養教師的有效方案,學校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及教師學歷、實際工作能力、教師發展方向制定合理的教師培養目標。針對不同教師選擇合適的、與時俱進的培養內容,使教師培養內容更具生機和活力。采取靈活的培養方式,在一定的原則和制度基礎上,選擇適合學校發展、教師發展的培養單位或社會性培養機構。
2、創新教學管理,轉變思想,提高管理者素質,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的思想、行為都會對人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社區學院的必須擁有一支政治修養過硬、道德素質優秀的管理隊伍。并不斷完善制度建設,保證管理的規范性,建立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機制,學員提供的課程既為社區的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同時一些非學歷課程的設置也提高了社區居民的整體素質,因此學院建立多樣化的仁慈啊培養機制,給不同類型、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更大的選擇學習進程的自。
3、完善課程設置,課程設置首先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質量第一的原則,教學質量是任何一所學校安身立命之根本,也只有培養出適應社會、能為社會所用的高素質人才,才能樹立社區學院的品牌,促進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服務社區的宗旨,社區學院的一個特點就是其社區性,立足社區,服務社區,依靠社區,發展社區;注重時間和應用的原則,社區學院的課程應體現鮮明的職業性,避免成為本科的縮影,加強實驗室和工作室的建設和應用。在課程設置類型上,首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課程,其專業、課程的設置是以社區近期、長遠的需要及當地工商業的需要和就業趨勢為依據。積極拓寬非學歷的教育課程,這是社區學院的又一大特色,它分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服務對象體現了社區教育的全方位性。不僅滿足了不同文化基礎、不同年齡、不同家庭背景的各類學生的學習需求,也豐富了當地的居民生活內容。
參考文獻:
[1]劉堯.我國社區學院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負擔教育論壇,2008,(02).
[2]王志強.我國社區學院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
[3]王曉燕.我國社區學院建設[J].辦公自動化,2012,(12).
[4]吳小蓉.發達國家社區學院的成人教育模式及借鑒[J].成人教育,2012,(06).
[5]王洪軍.濱海新區創建高品質社區學院的緊迫性與可行性[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0,(04).
[6]高明鳴.基于“教育商城”模式的社區學院形態及職能[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1).
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范文6
【關鍵詞】半橋電路;死區時間;閾值電壓;比較器;正反饋
A kind of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setting dead time circuit designing
HUANG Haiping,JIANG Yanfeng
(Microelectronic research center,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4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a kind of controller circuit which can automaticly set dead time.The controller works in this way that compares the voltage difference between gate and source of MOS tube to threshold voltage.The results of comparing each controls another gat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at the half bridge can not be turned on at the same time.The circuit with positive feedback is used here as to speed up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sponse signal.At last,in the perceptual load,here gives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ults of dead time under the threshold voltage of 1.2V.The simulation results was realized by CSMC 0.5μm CMOS technology.the controller circuit is designed simply,and extra dead time need not to be setted up in the driving circuit.
Key words:Half bridge circuit;Dead time;Threshold voltage;Comparator;Positive feedback
1.引言
高效率的DC-DC變換器得到已經廣泛應用,比如手機,個人電腦,通訊設備等。開關的損耗包括:傳導損耗、開關損耗、直通損耗等。可以通過優化和改善功率管的尺寸和驅動電路來減小前兩者的損耗。為了減小第三種損耗,就必須設法縮短死區時間[1]的大小。死區時間是為了使上下橋臂不會因開關延遲而導致同時開通而設置的一個時間段。因此,死區時間的設置,可以有效消除兩個開關管之間延遲效應,避免直通損壞模塊。如果設置的死區時間較大,電路工作雖然安全可靠,但是會引入輸出波形的失真,從而影響輸出效率;死區時間較小,輸出波形較好,但是降低了電路可靠性,所以死區時間一般為μs級。死區時間的設置如果由定時器或軟件延時產生,會增加定時器或CPU的負擔。死區時間的存在,使占空比調節范圍縮小,降低了變換器動態性能;此外,因為開關器件的關斷時間隨環境溫度、工作電流等因素變化很大,致使死區時間大小不容易掌握。
2.電路設計
2.1 死區時間設置規則
功率MOS管有寄生的二極管,稱為體二極管,其恢復時間與存儲在體二極管內的多余電荷成正比。理論上,在保證電路工作可靠的情況下,死區時間越小越好,設置時間短,體二級管的導通時間就小,則其消耗的功耗也就小。死區時間大時,模塊工作更加可靠,但是體二極管導通時間就大,減小了電路的輸出效率。一般把死區時間的大小設置在4%到一個周期之內,遵循規則如下:
(1)
式(1)中,TD是死區設置時間,Td(off)為開關MOS管的關斷延遲時間,Tf為開關管的下降時間,Td(on)為開關管的開通延遲時間[2]。由于工藝廠商的不同,器件本身結電容放電時間,驅動參數有所不同,實際電路中選擇TD值為2(Td(off)+Tf)。圖1為半橋基本電路結構。
2.2 RC設置的延時電路
在目前的大多數開關電源芯片電路中,設置死區時間的常用方法是:對輸入驅動信號進行一定的延時,使得高電平信號或低電平信號在一個周期時間內不完全重合,然后再與先前驅動信號進行一定的邏輯運算得到所需的死區時間。由此可以得出,延時單元在設置死區時間當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典型的RC電路架構如圖2所示。通過設置不同和R值或C值可以得到不同的死區時間。但是設置較大電容C值時,會增加CMOS反向器的柵極的延時,為了減小這個延時的影響,一般選取的電容值較小,而只是通過較大范圍改變電阻R值。
2.3 死區時間控制電路設計
圖3就是控制電路的基本框架圖。半橋電路驅
動的負載為由LCR組成的諧振網絡。諧振阻抗的公式如下:
(2)
所以諧振網絡既可以工作在容性阻抗下,也可以工作在感性阻抗下。
當(3)
驅動負載表現感性。反之,則表現為容性。上下橋臂的MOS管的柵極各加入一個開關管。當MOSFET的柵源電壓小于閾值電壓,MOSFET就工作在截止區,不導通的狀態,此時另一個橋臂的MOS管才開始被驅動,因此就能消除上下橋臂同時導通,避免器件損壞。其具體的工作原理是:假設MOSFET的閾值電壓為Vth。圖3中M1,M2都是NMOS管,都選用NMOS管的原因是其閾值電壓就相同,就可以避免了后面設置比較值的時候需要兩個不同基準電壓。VH,Vf分別為M1管的柵極,源極的電勢,當VH減去Vf得到的電勢差小于M1的閾值電壓時,M1管就不工作。其中,VH和Vf的電勢差通過圖4電路中I1運算放大器搭建的減法電路來實現。因為電阻比例值為1,所以I1的輸出端的V1的大小為(VH-Vf),其值作為I2比較器的正端輸入,負端為半橋電路MOS管閾值電壓大小的直流電壓。如果(VH-Vf)電壓值大于Vth,I2比較器的輸出端VLc輸出高電平,圖3中M4開關管就導通,M2功率管就不工作。
(VH-Vf)電壓小于Vth,I2比較器的輸出端VLc輸出低電平,M2的柵極控制信號VL就由下橋驅動電路來驅動。同理,下橋臂M2管的工作方式與M1管的一樣。當VL的電勢一直大于M2管的閾值電壓時,VHc始終處于高電平,M1的柵極就處于低電平,不工作。僅當VL的電勢小于M2管的閾值電壓時,VH的電勢才由上橋驅動電路來控制。綜上分析的結果,M1和M2就不可能有同時導通的情況出現,這樣,也沒必要另外設置死區時間,從而來避免總線Vbus和地之間短路的情況發生。
2.4 比較器加速電路的設計
基于上面的原理:要求比較器[3]的速度較快,精度較高。圖5電路為一種鎖存結構,其采用正反饋特性[4,5]加速比較過程。該鎖存結構是由時鐘控制的電路結構,時鐘頻率可取自半橋電路的驅動頻率(振蕩器的頻率)。鎖存電路為兩級放大電路,第一級為MM3和MM4組成的差分結構,輸出為b和a;第二級由MM2和MM1組成的差分結構,輸出為單端輸出d端。其工作原理如下:當輸入信號Latch_clk低電平時,MF1,MF2兩個NMOS管柵壓為低電平,兩管截止,不導通。a,b兩點被MB2,MB1拉為高電平,MM1和MM2也不工作。由于MW3和MW4兩管導通,所以d,c都為高電平。當Latch_clk信號從低電平轉為高電電平后,MF1,MF2兩管導通,如果此時有2nd_o2>2nd_o1,則I(2nd_o2)>I(2nd_o1),從而b點電位比a點電位下降的快,導致MB1開通的速度更快,使得a點電位上升,進而促使MN2比MN1開通的速度快,進一步的降低b點電位。這是其中的一個正反饋過程。另外,因b點電位迅速下降,MM2電流增加,a點電位上升,使得MM1電流減小,d點電位開始拉高,c點電位開始拉低,于是MW1電流開始減小,MW2電流開始增大,這又是第二個正反饋的過程。總而言之,該結構采用了兩級正反饋結構加速比較過程。而比較器電路采用普通的二級比較器電路[6]。
3.仿真結果
圖6代表的是MOS管的柵源電壓和漏電流的關系曲線圖。從圖中的仿真結果可以得出,MOS管的閾值電壓為2V左右,所以在圖4中設置的閾值電壓Vth可以參考這個值,但是為了防止MOS管的亞閾值狀態的出現,圖4中Vth比較值設置為1.2V(甚至可以更小點)。
在圖3電路的仿真過程中,半橋電路的驅動頻
率f選擇為80KHz,電感值L=10μH,電容=2200pF,電阻R=50Ω,得到的仿真結果如圖7和圖8所示。圖7中,上面的曲線代表的是圖3中上橋臂的VH電壓,下面的曲線為圖3中的下橋臂的VL電壓。從圖7中可以讀出死區時間為:
Tdead=(7.2829-6.4785)μS
=0.804(μS)
在圖8中,上面曲線代表的是上橋臂柵極電壓VH,下面的曲線為柵極控制信號VHc電壓信號。從圖8的結果來看,VHc高電平時把VH的電勢拉到最低電平。在圖9中,上面曲線代表的是下橋臂柵極電壓VL,下面的曲線為柵極控制信號VLc電壓信號。從圖8的結果來看,VLc高電平時把VL的電勢拉到最低電平。在同一時刻,結合圖7-9的仿真結果,死區時間完全只由器件柵極上升延遲和下降延遲決定的。
4.實驗驗證
為驗證所設計電路的正確性,搭建了實驗電路板(有些器件模型選擇與仿真有點出入),并得出了實驗波形如圖10所示。在圖10中,共顯示了四路波形:VH,VL,VHc,VLc。上面兩條曲線分別代表是VH,VL波形(每格2V);下面兩條曲線代表是VHc,VLc波形(每格5V)。從圖中可以得出:VH和VL相交的電壓不超過1.2V,滿足設計要求。
5.結論
在半橋電路中,利用控制器電路不斷的檢測上下橋的柵源電壓,當柵源電壓差值小于閾值電壓時,MOS管不導通,此時,另一橋臂的MOS管的柵壓才受驅動電路控制,柵極電壓才開始上升。由此,可以完全避免上下橋臂同時導通的現象出現。從死區時間的結果來看,感抗負載下,死區時間的占空比都不超過10%。此外,通過設置較小的閾值電壓,可以得到更小的死區時間。控制電路設計簡單,比較器中添加正反饋特性,主要是增強反應速度,減小比較器電路延遲時間。
參考文獻
[1]Chang J S,Tan M T,Cheng Z H.Analysis and design of power efficient class D amplifyer output stages[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2000,47(6):897-902.
[2]章建峰.逆變器死區時間對輸出電壓影響分析[J].電力電子技術.2007,41(8):32-33.
[3]Allen.CMOS Analog Circuits Design[M].BeiJing:House Electronics Industry,2002(2):32-33.
[4]吳曉波.一種高精度動態CMOS比較器的設計與研制[J].電路與系統學報,2007,
12(4):120-121.
[5]Fayomi C J B,Roberts G W,Sawan MLow power/low voltage high speed CMOS differential track and latch comparator with railto-rail input[C]ISCAS.Geneva,Switzerland,2000:653-655.
[6]Tomas Reiter,Dieter Polenov,Hartmut and Probstle,PWM Dead Time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Automotive Multiphase DC/ DC-Converters[J]IEEE trans,Power Electron,2010,25(6):1604-1609.
基金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資助(2008)。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