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生命體征的觀察與護理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fā)你的文章創(chuàng)作靈感,歡迎閱讀。
生命體征的觀察與護理范文1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4年9月我院實行擇期手術[4]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示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20~60歲,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2~6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舒適護理模式,進行整體全面的手術室護理,滿足每個患者的各項要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模式。對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的焦慮值進行記錄,監(jiān)測并記錄兩組患者在術前、術中和術后的生命體征,術后調查兩組患者在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
1.2.1術前護理
手術護士在接到醫(yī)生的手術通知單之后,首先需要仔細查閱患者的病歷及檢查數(shù)據(jù)如血壓、呼吸、心率等是否正常。對患者的病情和情況要有所了解,同時自己制定對患者的術前訪談內容,告知患者及家屬自己負責手術整個過程并自我介紹,基本工作做好之后,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述術前注意事項,手術麻醉的過程和術后各種行為的訓練指導如翻身、咳嗽、排便等,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疑問,讓患者對手術的過程和麻醉的目的、過程、意義有所了解,同時讓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增強患者身體對于手術的耐受能力,減輕乃至消除患者的術前緊張心理。
1.2.2術中護理
再次核對患者的病歷及基本病情和手術的房間號,以免出現(xiàn)意外,對待患者要積極熱情,患者如有緊張心理需及時安慰以平復其心情,對手術室的設備及設置向患者做簡單介紹,重點向患者講述手術過程中與麻醉的配合及注意的事項,手術過程患者的安排,手術過程中創(chuàng)造適宜的手術室環(huán)境,溫度調整在21~25℃,濕度保持在50%左右,操作過程需要做到輕、準、穩(wěn),應避免聲響過大而影響患者,手術過程中保持安靜,即使交談也不能談論與手術無關的事情,手術時手機應關機或調靜音,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手術環(huán)境,術中巡回護士需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面部表情及呼氣的幅度,并做好記錄,同時詢問患者是否不適,如有問題及時處理,讓患者舒適放心[4]。
1.2.3術后護理
手術過后送患者回病房,兩天后,對患者進行術后回訪,關心患者的傷口、飲食、心理及精神狀況,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的效果及愈合的時間及注意事項,回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幫助患者樹立早日恢復的信心,并且誠懇的詢問患者及家屬,對整個手術室護理進行滿意度的測試。對患者進行心理方面:生命體征、護理的滿意度等三方面的調查,心理方面;術前術后用同一種焦慮自評量測表[5]來測量患者的焦慮值,將其換算為標準分,其得分越高表明焦慮越明顯。生命體征:術前,術中,術后分別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記錄下來。滿意度:由巡回護士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可分為相當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四個等級,患者可憑此對手術室護理工作進行滿意度評分。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分析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術前和術后焦慮值比較
對照組術前焦慮值(35.5±3.40)分,術后焦慮值(12.8±2.42)分,焦慮差值(20.7±1.23)分;觀察組術前焦慮值(25.6±2.99)分,術后焦慮值(4.2±2.34)分,焦慮差值(21.4±2.12)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生命體征比較
觀察組生命體征無明顯變化,對照組生命體征較術前改變較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滿意度調查比較
觀察組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生命體征的觀察與護理范文2
【中國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09-0104-01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腦卒中患者發(fā)生顯性誤吸致呼吸衰竭的臨床急救措施以及護理要點。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例腦卒中顯性誤吸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病例資料,觀察急救與護理后患者的生命指征變化情況。結果 誤吸后1h患者體溫升高與誤吸后48h相比無統(tǒng)計學明顯差異P>0.05,其它各項生命體征與誤吸后48h相比均有統(tǒng)計學顯著差異,P
【關鍵詞】 老年;腦卒中;顯性誤吸;呼吸衰竭;臨床急救;護理
誤吸在臨床中是指液體、食物以及唾液等經聲帶裂隙而進入到氣管當中的情況[1]。誤吸可分為顯性誤吸與隱性誤吸兩種,并發(fā)咳嗽癥狀的誤吸稱之為顯性誤吸,未并發(fā)咳嗽癥狀的誤吸被稱為隱性誤吸。誤吸可導致引入性肺炎、窒息以及呼吸衰竭從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本次回顧性分析了本院救治的12例腦卒中顯性誤吸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病例,從中總結出了行之有效的急救與護理措施,現(xiàn)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回顧性分析涉及資料為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間救治的缺血性腦卒中后發(fā)生顯性誤吸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共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齡為72~89歲,平均79.56±3.27歲;本組共8例,男6例,女2例,年齡73~88歲。全部患者均有確診的缺血性腦卒中疾病史,腦卒中病情穩(wěn)定后遺留有吞咽反射障礙、進食飲水咳嗆等癥狀;腦卒中后并發(fā)意識模糊者5例。
1.2 方法
1.2.1 急救與護理 急救時應及時去除誤吸誘因[3],給予經纖維支氣管鏡下吸除法清除氣道內的異物與分泌物,清除誤吸的異物后給予吸氧治療以及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觀察患者的具體癥狀并對癥處理,給予臟器功能支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yǎng)支持等綜合處理。對于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應注意及時給予利尿、強心以及擴張血管的綜合治療[4]。
急救過程中配合醫(yī)生行經纖維支氣管鏡下吸除術,術后給予心電監(jiān)護,注意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如發(fā)現(xiàn)持續(xù)高熱、嗆咳及生命體征指標超過或低于正常值范圍應立即向主管醫(yī)生匯報,并給予相應處理。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注意預防再誤吸的發(fā)生。
1.2.2 統(tǒng)計學處理 對比誤吸后1h時與給予急救護理后即誤吸后48h及誤吸后5d時患者體溫、心率、血壓及SPO2各項生命指征的變化情況。48h與5d時的數(shù)據(jù)分別與1h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采取t檢驗,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2. 結果
誤吸后1h患者體溫升高與誤吸后48h相比無統(tǒng)計學明顯差異P>0.05,其它各項生命體征與誤吸后48h相比均有統(tǒng)計學顯著差異,P
誤吸后不同時段患者生命體征統(tǒng)計對比表(x±s)
3. 討論
急救時應盡快將吸入物吸出,盡快恢復患者的正常呼吸功能,盡早吸出吸入的異物以及氣道內的分泌物可有效改善肺部的通氣換氣功能。具體操作時可使患者取側臥位,采取震蕩法與叩擊法將肺葉當中的異物吸引出來。本組中急救患者于急救6分鐘后蘇醒。操作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嚴密監(jiān)護患者的呼吸、心率及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吸引成功后注意對吸出物的性質與量進行觀察。
注意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發(fā)生顯性誤吸后主要臨床特征有體溫升高,咳膿性痰或者咳痰量顯著增加,呼吸頻率加快,呼吸窘迫,低氧合分數(shù),出現(xiàn)低氧血癥,血氣分析顯示為急性的I型呼吸衰竭,肺部可見新濕音,血常規(guī)檢查可見白細胞總數(shù)或者中性粒細胞數(shù)增加,胸部X片可見肺部的新浸潤性陰影,陰影部位與發(fā)生誤吸時的有關。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的癥狀與體征,及時掌握患者相關化驗、檢查的結果,以正確判斷是否出現(xiàn)誤吸。喂食過程當中發(fā)生誤吸的比較容易判定,但應注意對留置胃管患者依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并結合鼻飼的時間、量、及、進食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嗆咳、是否有胃內容物反流、嘔吐等情況作出基本判斷。
急救后給予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以及嚴密的病情觀察,重點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體溫、心率、痰、咳嗽情況、意識狀況、循環(huán)狀態(tài)及血氧飽和度。定時測量患者體溫以便及時了解患者的發(fā)熱癥狀有無緩解。本組病例于顯性誤吸發(fā)生后的6h內發(fā)生肺炎合并細菌性感染,進而出現(xiàn)急性呼吸衰竭,病情進展于1內發(fā)生,于24h內可達峰值。經過急救與護理后大部分的患者病情于48h內出現(xiàn)好轉,生命體征顯著改善,5d左右病情趨于穩(wěn)定。于病情穩(wěn)定后給予重點監(jiān)護,預防再誤吸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王雪英.11例誤吸致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護理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0,16(21):126-127.
[2] 吳克琴.老年腦卒中病人吞咽困難誤吸的臨床護理[J].臨床護理雜志,2010,9(6):42-44.
生命體征的觀察與護理范文3
傷觀
【關鍵詞】顱腦外察護理
顱腦損失的病人,病情急、傷勢嚴重、威脅生命。如何做好顱腦損傷病人的觀察及護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關鍵。護理上需要十分細心、周到全面、全神貫注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配合醫(yī)生協(xié)助每位患者達到最佳康復。
1病情觀察
1.1觀察病人的意識狀態(tài),觀察意識是否清醒,意識障礙的程度和演變過程,通過病人對語言的回答,眼睛的活動,定位動作來判斷病人是否清醒、昏睡、淺昏迷、深昏迷、意識障礙的程度,可協(xié)助辨別腦損傷的輕重,意識障礙出現(xiàn)的遲早和有無繼續(xù)加重可作為區(qū)別原發(fā)性及繼發(fā)性腦損傷的重要依據(jù)。觀察病人意識狀態(tài)不僅應了解有無意識障礙,還應注意意識障礙程度及變化。
1.2瞳孔的變化,正常瞳孔直徑為2.5-4.0mm,對光反射靈敏,雙側瞳孔等大正圓,一側瞳孔散大可能是原發(fā)性動眼神經損傷亦可能是顱內占位性病變或小腦幕切跡壓迫動眼神經所致;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是腦疝晚期或腦干缺氧的表現(xiàn),看瞳孔變化時應了解瞳孔變化的發(fā)展過程,病人的意識狀態(tài),生命體征和神經體征等是否異常,才能評價瞳孔變化的臨床意義。
1.3生命體征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是生命維持的基本癥狀。是機體內壓活動的客觀反映,是衡量集體狀況的指標。合稱為生命體征。生命體征受大腦皮質的控制。正常狀態(tài)下,應該維持在一定范圍且互相之間有一定的關系和影響。生命體征能反映身心的微小變異。通過觀察生命體征可以了解疾病發(fā)生、發(fā)展于轉歸。為預防、診斷、治療與護理提供依據(jù)。生命體征是護理人員最常收集的也是基本的重要的資料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4顱內壓增高的癥狀頭痛,頭痛的程度和性質,一般顱腦外傷患者具有頭痛、嘔吐。如果發(fā)現(xiàn)頭痛為搏動性,嘔吐呈噴射性有視力模糊,最好抬高床頭15°-30°以利于降低顱內壓,高流量氧氣吸入給予鼻導管或面罩給氧,氧氣流量達到3-4升/分,以改善腦缺氧,使腦血管收縮,降低腦血流量。
1.5肢體活動的情況注意觀察肢體有無自主活動,活動是否對稱,有無癱瘓及癱瘓程度等。出現(xiàn)一側癱瘓或兩側肢體不詳,提示顱內高壓的可能。反復頭痛、嘔吐伴偏癱,顱內血腫、腦出血,需要及時手術降壓。由安靜轉入躁動,由躁動轉入安靜,需要查CT,是否有病情惡化趨勢。
2基礎護理
2.1保持呼吸道通暢深昏迷病人取側臥位或側俯臥位,以利口腔內分泌物排除。顱腦損傷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喪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不能有效排除呼吸道分泌物、血液、腦脊液及嘔吐物。嘔吐時將頭轉向一側以免誤吸。深昏迷病人應抬起下頜或放置口咽通氣道,以免舌根后墜阻礙呼吸,短期不能清醒者,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時,要保持室內適宜溫度和濕度,濕化氣道,避免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同時要迅速建立靜脈通道,保證及時有效的供給藥物。
2.2中樞性高熱病人的護理中樞性高熱病人做好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物理降溫分為局部降溫和冷療兩種。冷療直接與皮膚接觸,通過傳導與原發(fā)的物理作用使體溫降低。藥物降溫,主要指應用退熱藥以抑制體溫調節(jié)中樞,減少產熱加速退熱
2.3防治發(fā)生繼發(fā)感染長期臥床及昏迷的病人,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定時翻身,尤應注意骶尾部、足跟、耳部等骨隆突部位,消瘦者傷后初期及高熱者常需每小時翻身,長期昏迷的一般每隔2小時翻身一次。昏迷病人常有排尿功能紊亂,短暫尿滁留后繼以尿床。長期留置導尿管是引起泌尿感染的主要原因。必須導尿時,應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留置導尿過程中,加強會護理,夾閉導尿管并定時,以訓練膀胱貯尿功能;尿管留置時間不宜超過3-5天,已減少泌尿系感染。加強呼吸道護理,定時翻身扣背,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誤吸引起窒息和呼吸道感染。眼瞼閉合不全者,給予眼藥膏保護;無需隨時觀察瞳孔時,可用紗布遮蓋上眼瞼。腦損傷病人因意識不清或肢體功能障礙,可發(fā)生關節(jié)攣縮和肌萎縮,應保持病人肢體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日作四肢關節(jié)被活動及肌按摩2-3次,防止肢體攣縮和畸形。
2.4心理護理消除病人恐懼緊張心理意外傷害,疼痛的刺激及傷后有后遺癥的顧慮,往往使患者情緒不穩(wěn)定,暴躁易怒,性格改變,需保證患者充分睡眠,增加營養(yǎng),增加機體抵抗力,鼓勵他們要有信心敢于面對現(xiàn)實,積極接受治療。
2.5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交代家屬遵守醫(yī)院及科室的規(guī)章制度,安靜的環(huán)境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嚴禁喧嘩,減少探視,做好患者的清潔衛(wèi)生,讓患者舒適,多食蔬菜水果,預防便秘,遵醫(yī)囑按時服口服藥,合理膳食指導,因人而異,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適量鍛煉身體,有意識障礙及偏癱者應注意安全,床上翻身活動,行走時需要有人陪護,防止發(fā)生意外。病人出院后語言肢體功能鍛煉是一個持續(xù)過程,家屬應持之以恒,通過學習最大限度地幫助患者恢復生活和勞動能力。在身體尚未完全康復前,少去公共場所,注意自我保護,防止感染其他疾病,使患者在一個快樂溫馨的環(huán)境中生活。
參考文獻
生命體征的觀察與護理范文4
【關鍵詞】尿道前列腺電切術 護理干預 舒適程度 生命體征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2-200-03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以排尿困難為主要特征的常見病,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是治療前列腺增生有效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相對于開放手術,其優(yōu)點是手術創(chuàng)傷小、痛苦小、患者恢復快等特點,但由于手術原因,將給患者造成術中生命體征的變化及心理和身體的舒適改變。為了維持術中生命體征的穩(wěn)定,提高病人術后舒適程度,我科對2007年8月~2009年3月行TuRP手術患者98例,采取了術中的不同護理干預措施,術后采取問卷調查方式,以分析影響患者生命體征及舒適程度的因素,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以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的穩(wěn)定,把病人的痛苦降低到最低程度。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經檢查診斷符合TuRP手術指征,神志清楚,語言表達正確,術后自愿參加問卷調查男性患者98例,年齡58~74歲,平均年齡(65±11.3)歲,無明顯心肺疾患及凝血功能障礙。
1.2 方法
根據(jù)患者手術安排的日期(單、雙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52例,對照組46例,觀察組:采取手術間蓋棉被,常規(guī)鋪手術巾,膀胱沖洗液加溫至37°C;對照組采取電熱毯加溫保暖,蓋棉被,使用室溫膀胱沖洗液,兩組手術間室溫維持在22°C~25°C。分別于手術前20min、手術開始30min、60min、術后1h,由巡回護士負責觀察并記錄生命體征變化及主觀資料,以統(tǒng)計不同護理措施對患者生命體征的影響。
根據(jù)我科以前積累的護理資料,制定了TuRP術后調查表,于術后第3天由專業(yè)組長進行發(fā)放,并當場收回,實際發(fā)放98份,回收率100%。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術中采取方差分析,術后調查數(shù)據(jù)采用等級資料秩和檢驗。
2 結果
2.1 護理干預對生命體征的比較
對照組在手術開始30min、60min體溫均顯著下降(P<0.05),觀察組術中及術畢各時間點均無顯著差異;組間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體溫變化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SPO2)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影響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的因素主要是體溫的變化。見表1。
2.2 術后影響病人舒適改變的原因分析
影響病人舒適程度的因素是:中度疼痛12例,占12.2%;活動受限、生活不能自理(重度)17例,占17.3%;(重度)擔心繼發(fā)便秘、出血、管道脫落各9例,各占9.1%;重度血尿8例,占8.1%;見表2
表2 行TuRP98例患者術后影響舒適程度的原因
2.3 疾病認知程度對舒適程度的影響分析
從疾病認知程度對病員術后舒適程度的影響中可見:不了解23例,占23.4%;基本了解43例,占43.8%;完全了解29例,占29.6%。見表3
表3 疾病認知程度對舒適程度的影響分析
2.4 文化程度對病人術后舒適影響分析
文化程度對病人術后舒適程度影響密切相關,重度舒適改變中:大專及以上12例,占12.4%;中學10例,占10.2%;小 學及以下2例,占2.0%;用等級秩和檢驗:(HC=9.67,P<0.05)。見表4。
表4 文化程度對病人術后舒適程度的影響
組間比較:P<0.05
3 討論
生命體征的穩(wěn)定是維持機體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證,生命體征變化會引起代謝功能紊亂甚至死亡。許多因素可以引起手術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是體溫的影響,術中低體溫的常見原因為:(1)注入大量低溫液體;(2)手術室溫度偏低,沖洗液未加溫;(3)麻醉肌肉松弛后機體產熱減少,抑制溫度調節(jié)的防御反應;(4)手術野的暴露。以上原因均可使術中熱量散失而影響患者導致體溫降低。
低體溫使組織器官代謝降低,從而可對組織起保護作用;而另一方面,低體溫抑制免疫功能,導致凝血機制紊亂等,可使循環(huán)系統(tǒng)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血管阻力增高,心動過速,血壓下降,心臟傳導阻滯等嚴重并發(fā)癥[1]。結果:采用手術間加蓋棉被及膀胱沖洗液加溫維持在37℃的方法能使TuRP患者術中生命體征保持相對穩(wěn)定,降低了患者的手術風險及術中寒戰(zhàn)、躁動等低體溫癥狀發(fā)生。
舒適護理是護理活動加舒適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會靈性上達到愉快的狀態(tài)或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2] 。護理學認為,舒適是個體在其環(huán)境中保持一種平和安寧的精神狀態(tài),是身體健康沒有疼痛、沒有焦慮的輕松自在的感覺[3] 。隨著護理學的發(fā)展,在開展以人為本護理工作中的最終目的就是讓病人的身心處在最佳接受治療康復狀態(tài),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生存能力。
通過表2問卷調查結果可以分析出:影響患者舒適程度的因素權重分值的前4位因素為:疼痛、活動受限與生活不能自理、擔心管道脫落、繼發(fā)便秘、出血及血尿因素,針對影響因素,采取相應護理措施,以提高病人的舒適度,促進病人的康復、縮短住院天 數(shù),減少醫(yī)療費用。
針對調查結果中反映出患者術后疼痛帶來的不適:(1)加強健康教育,指導病人正確面對,加強心理疏通,消除緊張情緒,尤其是取得家屬的配合與支持;(2)教會患者及其家屬對自控鎮(zhèn)痛泵的使用,以達滿意鎮(zhèn)痛效果;(3)對留置尿管刺激引起的疼痛:在術后要注意留置尿管的固定方法,防止因護理不當造成尿管對尿道的刺激而引起的疼痛;(4)嚴格預防感染。
因活動受限與生活不能自理所帶來的不舒適,采用護理預防措施促進患者舒適:(1)可以使用氣墊以減少身體局部受壓來增加病人的舒適感;(2)介紹術后翻身的要點與方法,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術后6h可協(xié)助病人在護士的指導下進行翻身;術后12h可指導并協(xié)助病人進行抬高下肢進行主動或被動活動,每次5min左右,減少下肢血栓形成,以增加病人的舒適感。
擔心便秘引起繼發(fā)出血:(1)加強術后飲食指導,改變飲食結構,進食易消化,含纖維多的食物;(2)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必要時使用福松等藥物治療;(3)鼓勵病人多飲水,保證飲水量在2500ml/d以上,一方面,達到自然沖洗尿管,減少因尿管刺激引起的不適,另一方面促進腸道水分吸收,減少便秘引起繼發(fā)出血的發(fā)生。
從疾病不同認知程度對舒適的影響分析中可看出(表2):不同認知程度對術后舒適的影響有明顯差異(P<0.05)。基本了解知識的病人,對疾病的轉歸及治療效果信心不足,表現(xiàn)出過于擔心而造成對舒適改變程度較重,對這類病人:(1)在與病人溝通過程中,護士要注意傾聽病人的主訴,進行心理疏導,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在術前應耐心向其講解前列腺增生的有關知識和該手術優(yōu)點及術中配合,消除患者及家屬的緊張心理,讓其了解病情及手術治療效果;(3)以實例進行介紹:選擇病區(qū)內已行該手術患者向其介紹自身的感受與手術效果,以增加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4)建立良好醫(yī)、護、患關系,取得病人的信任。
不同文化程度對病人術后舒適程度的影響分析中顯示(P<0.05,表4)。文化程度越高,舒適改變的程度越重,文化程度對病人的舒適改變的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對自身病情的關注和自理能力方面,知識分子 較其他人敏感。在病情允許條件下,盡量讓病人參與生活護理,以減少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因手術后短期生活不能自理所帶來的心理不適,護士在加強基礎護理工作的同時應換位思考,進行心理疏導,親切關心病人,消除病人的思想顧慮,給予恰如其分的護理,這有助于促進護患雙方相互理解、溝通,調動病人的積極性、主動性,最終達到滿意的結果。
在TuRP中,患者的舒適程度及生命體征受較多因素影響,通過本組資料分析結果顯示:術中膀胱沖洗液的溫度維持在37°C,使之與人體溫度接近,避免低體溫對人體的刺激,是維持TuRP術中生命體征穩(wěn)定的有效方法,術后采取提高病人舒適程度的護理措施,使病人得到了最佳的護理。
參考文獻
[1]蔡文訓,董振明,康榮田,等.低溫對麻醉犬血液動力學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2,20(5):286-288.
生命體征的觀察與護理范文5
護理方法
1心理護理術前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白內障的基本知識、手術的目的以及主要操作流程,介紹成功進行白內障超聲乳化、晶體植入術患者的經歷,以消除患者因手術而引起的緊張、焦慮、抵觸等負面情緒,使患者能盡量配合治療、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術后密切關注患者心理變化,安撫因重見光明而易于激動的情緒,防止眼壓升高、前房出血等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
2飲食護理根據(jù)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以及合并全身疾病的情況,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由于老年患者基礎代謝率較低,且多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因此應給與相應的低糖低脂低鹽飲食,通暢每日鹽攝入量控制在2~4g、糖類攝入量控制在200~280g、脂肪攝入量控制在25~35g。同時嚴格戒煙禁酒,保證準時用餐以及合理的進食量以及速度。
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評價患者入院時及術前30min時的負面情緒情況,測量患者術前30min及術中血壓、心率水平,觀察術后發(fā)生眼壓升高、人工晶體脫位、前房出血的例數(shù)。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對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兩組患者術前焦慮情緒情況經t檢驗,入院時兩組患者SAS評分無差異(P﹥0.05),術前30min時觀察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兩組患者術前及術中生命體征情況經t檢驗,觀察組術中和術前30min各項生命體征無明顯差異(P﹥0.05),對照組術中心率和血壓均明顯高于術前30min(P﹤0.05)。見表2。
生命體征的觀察與護理范文6
【關鍵詞】 整體護理;左心衰竭;急性;SAS;SDS
急性左心衰竭在臨床中屬于較常見的危急重病之一,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肺水腫或者心源性休克,且病情發(fā)展較為迅速,增加了搶救的難度。同時,該病常伴有急性呼吸衰竭,死亡率較高,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極大威脅。本次研究對我院61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整體護理,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其中男性71例,女性51例;年齡50~81歲,平均年齡(66.18±4.12)歲。其中冠心病46例,擴張型心臟病38例,風濕性心臟病38例。誘發(fā)因素為肺部感染61例,情緒因素33例,過度勞累21例,其他7例。將其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組成、性別比例、基礎疾病、誘發(fā)因素等一般臨床資料上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臨床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整體護理。具體操作如下:入院護理:協(xié)助患者采取半坐臥位或者坐位,并保持兩腿下垂,可降低靜脈的回流量,從而為心臟減負。從入院開始就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jiān)測,如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心電圖、電解質等,詳細記錄出入量。給予吸氧護理,首先要保證氣道充分開放,給予高流量(6~8L/min)鼻管吸氧,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采取氣管插管或者面罩給氧或者正壓通氣給氧。在給氧時要經過50%酒精進行濕化,可有效降低肺泡內的泡沫表面張力,消除泡沫,從而對肺部氣體的交換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迅速地緩解患者缺氧的狀態(tài)。若患者耐受力較差,可將酒精的濃度降至30%。同時,濕化氧氣不宜過長時間吸入,可間歇性使用,在吸入過程中要幫助患者排痰,咯出呼吸道中雜物及分泌物,以確保呼吸道通暢。對患者生命體征及外觀體征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及時調節(jié)氧氣流量。患者入院時要迅速開放靜脈通道,并遵醫(yī)囑正確使用藥物,注意觀察記錄療效和不良反應。心理護理:左心衰竭在病發(fā)時會出現(xiàn)嚴重的呼吸困難,讓人有瀕死感覺,再加上對疾病及治療手段不了解,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使交感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上升,加重呼吸困難。因此,護理人員在搶救時要保持鎮(zhèn)靜,熟練操作,有條不紊進行,使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注意不在患者面前討論病情,減少不必要的誤解。要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以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與患者進行交流,掌握其心理狀態(tài),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同時,要多關心與體貼患者,做好基礎和日常的生活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健康教育: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疾病及治療的相關知識,并告誡患者在治療期間要避免誘因。同時指導飲食,主要以清淡、營養(yǎng)為主,并注意休息,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睡眠。④鼓勵措施:向患者講解治療成功案例,鼓勵患者以積極的態(tài)度接受治療,并注意與患者多交流溝通。⑤社會支持:保持與患者和家屬積極溝通,幫助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并鼓勵患者之間進行交流,以便吸取經驗達到共同勉勵的效果。
1.3 觀察指標 注意觀察記錄HR、R、MBP、PaCO2、PaO2、SaO2等生命相關指標,并采取SAS和SDS評分自量表評估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況,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統(tǒng)計患者對護理工作質量的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均依據(jù)軟件Stata9.0進行處理,以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x±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均好轉出院,且均未出現(xiàn)死亡病例,有效率均為100%。兩組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均比治療前顯著改善,且實驗組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1375,9.6893,4.6978,2.8231,3.7166,2.8722,P<0.01),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2.2 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情況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均表現(xiàn)一定程度的焦慮和抑郁(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經過護理后SAS和SDS評分均有所改善,治療前后組內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治療后實驗組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4.9125,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情況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治療前比較,# P<0.01
2.3 兩組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及滿意度調查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顯著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4211,P<0.01);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3782,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及滿意度調查結果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3 討 論
近年來,急性左心衰竭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尤其在老年群體中比較常見,屬于較常見的危急重癥。該病具有發(fā)病急、病情重、變化快等特點,對治療和護理帶來巨大挑戰(zhàn)。一旦發(fā)病,要及時治療,否則死亡率及致殘率顯著上升。
在救治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過程中,需要給予合理、有效的綜合護理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1]。本次研究顯示,經過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后,兩組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焦慮抑郁情況均顯著改善,但實驗組的各項指標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同時,實驗組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明顯短于對照組,而患者滿意度(98.38%)顯著高于對照組(73.77%),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報道相符[2]。整體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從其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方案,對疾病的治療和預后有積極的臨床意義[3]。由于急性左心衰竭來勢兇猛,且病情發(fā)展比較迅速,患者易出現(xiàn)大汗淋漓、煩躁不安及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癥狀,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可通過語言、行為和態(tài)度等方面對其進行心理護理,減輕不良心理,增強戰(zhàn)勝疾病信心。同時,使患者和家屬明確治療的目標,并自覺參與到疾病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促進疾病康復,從而提高患者和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整體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命體征,明顯減緩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縮短住院時間,并且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金萍,趙潔.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入院前急救護理體會[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0,27(2):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