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流通經濟與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流通經濟與管理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流通經濟與管理

流通經濟與管理范文1

關鍵詞:物流產業集群;區域競爭力;資源協同;產業協同;競爭協同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6-0184-02

一、區域競爭力的三個層次及其相互關系

區域競爭力是指區域內各經濟主體在市場競爭的過程中形成并表現出來的爭奪資源或市場的能力,或者說是一個區域在更大區域中相對于其他同類區域的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區域競爭力分為三個層次:基礎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和主導競爭力,基礎競爭力是由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本、設施、科技等基礎性要素產生的競爭力;區域的核心競爭力亦即區域的產業競爭力,是指區域內的產業在一定的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環境下,所表現出來的綜合實力及其發展潛力強弱的程度;區域主導競爭力是指區域經濟輻射與聚集能力的大小。

在區域競爭力的三個層次中,基礎競爭力是其他競爭力的前提條件,沒有基礎競爭力的要素,其他競爭力都無從談起,任何產業沒有基礎設施溝不可能形成,區域的聚集力和輻射力也只有在趨于基本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才能獲得。

二、物流產業集群及其競爭優勢分析

(一)物流產業集群的概念與特征

物流產業集群(logistics industry agglomeration)是指以現代物流業為主導的眾多相關企業與機構,基于引致需求、資源整合、彈性專精、專業化分工、集體學習等因素的驅動,按照專業化、規?;脑瓌t共享物流基礎設施,組織物流活動,為物流服務需求方提供更加優質的綜合物流服務,從而獲得競爭優勢,形成以地理空間集聚為外在表現、以競爭―合作關系為本質特征的社會經濟網絡。

物流產業集群的主要特征:第一,基于物流需求的“引致需求”特性,物流產業集群形成的區域產業發展依賴特征;第二,基于現代物流業“基礎設施依附”與“引致需求”特性,物流產業集群形成的區位依賴性;第三,基于現代物流業的“第三產業”的產業屬性,物流產業集群形成的需求集聚特征;第四,基于物流產品差別化特征,物流產業集群形成企業間的競爭合作關系特征。

(二)物流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

物流產業集群具有強烈的地理集聚特征,物流企業間具有空間接近性,有利于集群內物流企業間共享知識溢出效應。區域物流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資源共享優勢

物流企業集聚后獲得一個突出效益源自于對區域內信息資源的共享,完善的信息平臺是現代物流業發展最關鍵的要素之一。集聚區域內企業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的重要物質基礎正是源自信息共享平臺的建立,憑借該共享平臺,區域內的物流企業不僅可以統一協作機制、共享政策法律支持、行業調控以及運行監督,而且使在不同的業務流程上擁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通過共享的物流數據信息資源,可以將具有不同競爭優勢的業務集中于某一個企業,而將其他不屬于本企業核心業務的其他業務功能分包給區域內其他物流企業,這樣便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戰略聯盟。通過信息資源的共享,集群區域內的物流企業可在較低的交易成本下獲取資源整合的協同效應。

2.技術創新優勢

人才、資金和技術等創新資源不足是制約物流企業創新的一個關鍵因素,物流產業集群中的物流企業通過結網形成創新網絡,可以基于功能互補性從多渠道、以較低的成本獲得互補性創新資源。而集群是培育企業學習和創新能力的溫床,物流產業集群內的物流企業由于地理接近、業務聯系緊密、信息交流快捷,市場上任何一個具有潛力和市場前景的重大技術創新,集群內的企業幾乎都會同步吸納、消化創新成果,物流企業通過這種快速學習和模仿來實現自身的更新和升級。

3.外部經濟優勢

物流產業集群的外部經濟優勢來源于其外部性,包括外部規模和范圍經濟優勢等。規模的外部經濟優勢是指集群內物流企業利用地理位置接近的優勢,通過規模經濟使企業生產成本處于或接近最低狀態,使無法獲得內部規模經濟的單個企業通過外部合作獲得規模經濟優勢。范圍的外部經濟優勢是指在某一物流集聚區內,單個企業生產專業化而多個企業分工協作,形成各項成本的節約,產生物流行業的內部范圍經濟。

4.市場信用優勢

市場信用優勢是港口物流業集群的重要優勢,也是產業集群超越單個企業與市場的顯著表現之一,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集群內企業在銀行信貸中的信用優勢;二是集群內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用優勢;三是集群內企業與群外企業的信用優勢;四是集群內企業間的信用優勢。物流產業集群內的企業較容易建立潛信用關系,并產生基于信任的競爭合作行為,而這正是集聚區內企業的信用優勢所在。

5.市場競爭優勢

競爭在地理上越集中,就越能顯示競爭的力量。物流產業集群形成的這種市場競爭優勢體現在國內市場競爭優勢和國際市場競爭優勢兩個方面。國內外的例證表明,聚集程度較高的產業,該產業的出口能力、國際競爭能力都較強。物流企業在某一個區域內集群后,其產業效率邊界變大,利用產業規模優勢可以幫助單個中小物流企業直接參與國際競爭,有利于企業走向國際化經營,增強企業的國際市場競力。

三、物流產業集群對區域競爭力的提升效應

(一)物流產業集群的資源協同效應

1.物流產業集群有助于提高域外資源吸納能力和域內資源利用效率

任何區域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域外資源的流入可以克服區域產業發展的瓶頸、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區域經濟增長?,F代物流比較發達的區域有著比較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如交通運輸設施、通信設施等),這會降低資源的轉移成本,增強對域外資源的吸納能力。作為“第三利潤源”,區域物流系統的完善也有助于企業生產制造流程和流通過程的優化,從而可以更大程度地實現區域內資源的時間效用和空間效用,促進域內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域內資源的利用效率。

2.物流產業集群有助于區域物流技術進步

物流技術包括硬技術和軟技術兩個方面:物流硬技術是指組織實物流動所涉及的各種機械設備、運輸工具、倉儲建筑、場站設施,以及服務于物流的計算機、通訊網絡設備等;物流軟技術則是指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統而使用的系統工程技術、現代管理技術和信息技術等。物流技術并不是一種獨立的技術,物流技術發展的特點是將各個物流環節的物流技術進行綜合、復合化,形成最優系統技術,這使得無力技術進步有著較顯著的擴散和關聯效應,對企業和區域的技術進步有著較高的促進效果。

3.物流產業集群將有效促進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

物流基礎設施是現代物流業運作的平臺,區域物流的發展必然會帶來新一輪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屬于區域基礎設施范疇的交通設施和倉儲、配送等設施,是現代物流基礎設施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將隨著區域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而逐漸完善。

(二)物流產業集群的產業協同效應

物流產業協同發展可以增強區域競爭力,促進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并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化方向轉變。

1.物流產業協同對區域農業發展的貢獻

區域物流產業協同發展不僅可以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還可以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增強農業對市場需求的應變能力,更加適應居民日趨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同時還能夠促進農業社會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改變農業生產資料和農副產品的傳統儲運和銷售方式,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2.物流產業協同對區域工業發展的貢獻

在工業方面,區域物流產業協同發展是提高工業運行質量的重要途徑,通過供應鏈整合可以有效降低工業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成本,提高市場反應速度,實現企業生產和經營流程的優化;促進傳統工業企業的升級改造,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并快速地融入國際經濟貿易體系當中。現代物流產業屬于服務業,區域物流產業協同發展還可以降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流通成本等中間需求成本,增加工業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而簡介提高現代物流產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3.物流產業協同對區域服務業發展的貢獻

區域物流產業協同發展有助于提高服務業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現代物流產業是傳統運輸、倉儲、通訊郵政、商業等產業與新興的信息技術等產業的重組融合,是新型組織管理理念和先進信息技術共同促成的組織管理形式的創新,是現代經濟分工和專業化高度發展的產物,其自身的發展能夠帶來服務業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率的提高。同時,現代物流業對商業、金融業、保險業、旅游業等相關第三產業的關聯作用比較明顯。發展現代物流可以增加第三產業的增加值,提高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使區域產業結構更加合理。

(三)物流產業集群的競爭協同效應

區域主導競爭力主要表現在輻射力和聚集力等方面,發展現代物流,可以增強區域的輻射和聚集功能,增強與其他區域分工協作的經濟關系,從而提升區域的主導競爭力。

從增強區域的輻射功能來說,物流體系越完善,就越能支持產品的對外運輸和對外流通。物流體系較完善的區域,往往也是商業體系比較完備的區域,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較高的相關性?,F代物流體系的建立相當于流通體系的重塑過程,傳統的“生產企業―分銷商―零售商”的流通模式,逐步向“生產企業―零售商”的流通模式轉化,新型商業業態由此得以興起和發展,商業體系的逐步健全與完善會帶動區域輻射能力的增強。

區域域外輸出商品總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區域輻射能力的大小,域外輸出商品總額越大,說明區域輻射力越強。現代物流的發展也有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使產品更具競爭力,從而導致域外市場上的輸出商品總額增加,最終體現為區域輻射力的增強。

參考文獻:

[1]劉秉鐮.現代物流與區域競爭力之間的關聯機理[J].學習與探討,2006,(2):224-227.

[2]李蘭冰.物流產業集群的信任機制研究與政策啟示[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7,(10):16-22.

[3]章建新.析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物流產業集群功能[J].經濟問題,2007,(1):119-121.

[4]宣春霞,朱文濤.基于產業集群的港口物流企業競爭優勢分析[J].改革與戰略,2007,(1):39-41.

流通經濟與管理范文2

關鍵詞:催化裂化 軸流風機 靜葉控制

當系統阻力位于失效線上時,也會發生運行不穩定狀況,風機不能在穩定的工況點上運行。由于氣流不穩定,風機葉片受到氣流脈動力激振,而最終導致葉片斷裂,但當風機在喘振線(性能曲線上已給出)以下工作時,可保證風機的穩定運行。

一、催化裂化軸流風機的阻塞現象

當軸流式主風機在低壓比、大流量下運行,且流量大到動、靜葉之間的氣速超過臨界氣速時,風機流道的有效通流能力減少,風機出口壓力繼續降低,流量不再增加,出現阻塞現象。阻塞多發生在軸流風機的高壓段,阻塞時高壓葉柵內氣流流動紊亂,使葉片和風機排氣缸劇烈振動,若延續時間過長同樣也會振斷葉片。引起催化劑倒流、塌床、和泥,使主風總管阻死無法向再生系統供風。

反阻塞控制和反喘振一樣,因為阻塞點難以測量和預料,同樣在風機阻塞線上設置一條反阻塞線,通過自動控制使風機只能在反阻塞線上運行,以防發生阻塞。反阻塞線的裕度通常為5-10%。在風機出口管理上設一反阻塞單向快速切斷阻尼閥與反逆流閥,參與到兩器流化風低流量自保聯鎖中。也可適當地關閉此閥就能使風機壓比增高,在容積流量減少,從而避免阻塞、催化劑倒流引起的高溫損機。

二、催化裂化軸流風機靜葉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

AV型靜葉可調軸流風機又稱為子午加速風機。由啟動電動機或煙氣輪機通過聯軸器和中間軸帶動葉輪旋轉做功,介質 (氣體) 則通過葉片 (輪) 流道時在子午面上收斂加速,從而獲得動能,再經后導葉整流后進入擴壓器,此時流速下降,大部分動能轉換為靜壓能,從而滿足了系統用風壓、風量需求。該控制系統的主要控制方案有靜葉開度控制與故障鎖位兩種,所有的控制功能都由集成在電液控制柜內的 PLC( 西門子 S-224 型號 ) 或者獨立的靜葉控制器來完成。AV型靜葉可調軸流風機含ANl3~ANS0共23種機號,每種機號可分為13、15、17、19共4種葉片數,每種葉片數又可分為4種葉片安裝角,故能滿足用戶的各種參數要求,從而選出與系統工況具有最佳匹配特性的風機。

1.葉開度控制

中央控制室送出的 4~20mA 控制信號 SP、靜葉開度信號 PV 分別輸入至 S-235 A/D 模數轉換模塊,并將 SP、PV 兩信號進行 PID 運算,其數字量運算結果再由 S-235 D/A 數模轉換模塊輸出到比例閥功率放大器,根據預先設置的編程指令運算,輸出信號的大小控制比例射流指揮閥線圈承受電流大小所產生的位置變化,改變高壓動力油流向,驅動活塞運動,通過連桿來帶動靜葉運行角度。實現葉開度控制。

2.靜葉鎖位控制

靜葉鎖位控制由鎖位電磁閥 DV1 來實現,當控制信號 SP 丟失,靜葉開度反饋信號 PV 丟失,SP 值與PV 值偏差 ΔV過大,液壓油壓力過低以及停電等狀況出現,DV1 失電,將比例閥的液壓油回路切斷,比例閥將無法實現對靜葉開度的控制,實現靜葉鎖位。這些自鎖條件和其它報警信號經一次元件采集后均送入 PLC 或者靜葉控制器系統按預先設置好的程序運行,并將鎖位報警和其他報警信號送入中央控制室 DCS 上顯示。

三、化裂化軸流風機靜葉控制系統的應用

在催化裂化裝置中,一般在設備損壞、控制失靈、放室閥無故打開、操作失誤時,可能發生阻塞現象。若設有反阻塞控制圓路,則在開工時,應將主風機出口蝶閥改遙控,以防止阻塞。風機喘振以后,葉柵喪失壓縮氣體的功能,如果風機出口有一個儲壓容器串聯在催化裂化裝置的再生器、燒焦罐、爐101前的主風管道中,可防止催化劑快速倒流。引起時風機反轉。但倒流流量只有順流流量的幾分之一,如果風機仍有原動機拖動,則原動機功率在風機中變成逆流氣流的摩擦熱。氣流被加熱,倒回風機,很快就可使風機葉片膨脹、擦缸甚至熔化,轉子飛逸。特別是再生器或燒焦罐內含有高溫催化劑粉塵或高溫氣體,倒流后,對主風機破壞性更大,可使機內溫度猛升到1000℃,在短短的30~40秒時間內使機組受到十分嚴重的破壞。

1.轉子的特點。AV型風機葉輪采用曲線優化的等強度葉片;傳遞扭矩及動力的中間軸

只不承受葉輪重量,其兩端連接的剛撓性膜片聯軸器既可補償安裝找正的誤差,又可補償運行中的軸向熱膨脹影響;風機主軸跨度大剛性高,在高速運轉下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性能和風機的臨界轉速,且拆裝非常方便。葉輪檢修時的拆裝步驟為:1)將機殼上半部拆除。2)將護軸管和空心短管拆除。3)從該處拆卸取出葉輪和轉子?;匮b可按反順序進行,檢修和更換軸瓦非常方便,重裝時需轉子找正。同樣對電機齒輪箱、煙氣輪機的連軸系統做平衡修正使整個工作在一條穩定平衡線上,防止不同點的偏振和不平衡引起的殼振發生。

2.冷卻系統的特點。油站系統采用電加熱升溫和冷卻水降溫;通常采用一備一用,環境溫度較高和壓力偏低時可自動啟動雙機同時運行。正常后自動停止備用泵。確保油系統工作。

3.耐磨特性。針對葉片及后導葉易磨損部位進行的區域重點防磨處理,可使葉片表面硬度達HRC55-60;葉輪的流道設計充分考慮了煙氣磨粒對葉片表面的入射角和分布均勻性,從無葉根磨損發生,且后導葉為插入結構,維護更換極其方便。先從管狀導流器旁把轉子套管上的保溫層去掉。拆除轉子套的上半部分及管狀導流器的半邊,從可調節導向輪中心筒體的開口處拆開,準備安裝起吊工具。從襯套上擰松轉子葉輪,用轉子葉輪的頂出螺栓將葉輪從襯套中頂出,通過管狀導流器的開口端抽出轉子葉輪。用檢側工具檢查轉子葉輪磨損、腐蝕情況,焊縫是否出現裂痕等缺陷。當葉片磨損超過原厚度的1/2時,一般需要換新的風輪。

在控制面板上按下“現場”按鈕,便可以進行。操縱手操閥 SV2 的手柄,就能改變手操閥 SV2 兩路輸出口的流向,進行靜葉開關的操作,通過調節調速閥 TV1可調節靜葉開/關的運行速度。當電磁閥 DV1 失電時或控制系統出現故障情況下要用現場操作。

四、結語

主風機靜葉漂移是一個困擾很多煉油廠催化裂化裝置平穩運行的難題,這個案例可徹底解決靜葉漂移的根本問題,并進一步完善了操作手段和控制功能。主風機靜葉操作靈敏、穩定,對其他軸流式壓縮機靜葉調節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建. 關于催化裂化FCC裝置用國產電液執行機構中BD15電液伺服閥使用的幾個問題[J]. 微計算機信息,2011(03) .

流通經濟與管理范文3

關鍵詞:數據包絡分析 流通經濟 消費 協調性

問題提出與文獻評述

流通是與消費緊密相連的重要環節之一,商品流通是生產通向消費的重要樞紐,流通業的發展規模、組織形式、管理體制、基礎設施等都會影響消費的實現。流通經濟的結構配置和發展速度將從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因此,流通經濟的發展與消費增長之間具有重要關系。

國內對流通業發展與消費增長問題的研究集中在兩者之間的關系上,其中采用計量方法實證研究兩者關系的文獻為數眾多。冉凈斐(2008)采用向量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檢驗了我國流通業發展與居民消費、政府消費的關系,檢驗結果表明,流通經濟的發展會促使消費的增長,流通業對居民消費增長的帶動作用高于對政府消費的帶動作用,流通業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帶動力高于對城鎮居民消費的帶動力。李駿陽、包偉、夏禹鋮(2011)通過全對數偏最小二乘回歸模型檢驗了農村流通業發展與農村居民消費水平之間的關系,實證結果表明,流通業發展對農村消費市場的擴大具有顯著的帶動作用。丁凡凡(2012)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發現,我國流通業與居民消費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而且兩者是相互促進的。也有學者從定性角度分析了流通對消費的影響,如宋則、王雪峰(2010)通過分析商貿流通業在增進消費過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商貿流通業促進消費的發展路徑。

流通經濟與消費協調性的實證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數據包羅分析方法對流通經濟與消費的協調性進行評價。數據包絡分析(簡稱DEA)是以相對效率評價為基礎的系統分析方法,它一般采用一定的數學規劃方法,并根據樣本觀測值,對決策單元(DMU)進行投入產出的有效評價。數據包絡分析是一種非參數分析方法,它尤其適用于對同一類型的具有高投入高產出的系統進行評價。

假定第j個決策單元的投入、產出向量分別為:

X=(x1j,x2j,x3j,…,xnj)T (1)

Y =(y1j,y2j,x3j,…,ynj)T (2)

根據DEA模型的形式,可將評價模型寫為:

max μTy0

s. t. vT * x0 = 1,θ

-vT X + μT Y≤0,λ (3)

V≥0,μ≥0

可將上述模型轉化為其對偶形式的線性規劃模型:

min θ

s. t. θ * x0 - X λ≥0,v

Y λ≥y0,μ (4)

λ≥0

現設S- = θ * x0 - Xλ,S+= Y λ-y0,可采用兩階段法對模型進行求解。首先,求解對偶形式模型,得到最優解θ*,然后求解下面的線性規劃問題:

max w = eT S- + eT S+

s.t. θ* x0 -X λ-S- = 0 (5)

Y λ-S+ = y0

λ≥0,S+≥0,S-≥0

上述模型可用于計算決策單元DMU的純技術效率,如果θ* = 1,且S+ = 0,S-= 0,那么稱該決策單元 為DEA有效;如果不能滿足以上條件,則稱決策單元為非DEA有效。將模型應用于流通經濟語消費增長的協調性評價時,當滿足DEA有效時,表明兩者的投入產出效應達到最大,兩者之間的協調程度在所有決策單元內也相對較高。

(二)指標選取

流通經濟與消費協調發展的評價指標可構建如下:

流通經濟發展對消費的協調程度(記為μ1)。該指標反映了流通產業的規模、技術的實際有效程度對流通經濟增長的支持和利用的實際有效程度與消費增長對流通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規模、技術有效值的迫近程度。消費增長對流通經濟的協調程度(記為μ2)。該指標反映了消費增長對流通經濟增長支持的實際有效程度與流通經濟發展對消費所需要的實際協調度的迫近程度。消費增長與流通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發展的協調程度(記為μ0)。該指標用于反映流通經濟發展與消費增長之間的綜合協調程度(Louise Crewe,Nicky Gregson,1998)。

本文設計了流通業發展的評價指標以及消費增長對流通業的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如表1所示。

根據表1的指標體系以及建立的DEA評價模型,流通經濟與消費增長協調性的評價過程如下:

以流通經濟的各項指標作為投入指標,以消費系統的各項指標作為產出指標,便可根據DEA模型得到流通經濟發展對于消費增長的有效程度θ1,流通經濟對消費的綜合協調程度θ1=μ1。以消費系統的各項指標作為投入指標,以流通經濟的各項指標作為產出指標,便可根據DEA模型得到消費增長對于流通經濟發展的有效程度θ2,消費增長對流通經濟的綜合協調程度θ2=μ2。計算反映流通經濟與消費增長協調發展的綜合協調度:

θ0=μ0,其中θ0 = min(θ1,θ2)/max(θ1,θ2) (6)

式(6)表示流通經濟發展與消費增長之間的協調一致程度。協調度越高,則表明流通經濟發展與消費增長之間的協調一致程度也越高;協調度越低,則表明流通經濟發展與消費增長之間的協調一致程度也越低,不是流通經濟的發展滯后于消費水平的提高,就是流通經濟的發展超出了消費增長的支撐能力。

(三)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1996-2011年我國的年度數據為研究樣本,數據來源為《中國統計年鑒2012》、《中國物流年鑒2012》,所有指標都通過原始數據計算得到。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利用DEAP2.1對數據樣本進行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根據表2的實證結果,可得到以下結論:

從θ1的數值可以看出,從1996-2011年,大部分年份我國流通經濟發展對消費增長的帶動力比較滯后,只有2006年和2011年這兩年我國流通經濟發展對消費增長的實際有效協調度為1,即只有兩年達到相對有效,有效率只有12.50%。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我國流通經濟發展對消費增長的適應性較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消費潛力被不斷挖掘,但是受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約束,我國當時的投資基本集中于技術設施建設上,而流通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企業的自我積累,增長速度相對緩慢并未及時產生帶動效應,因此流通經濟發展滯后于消費增長(宋則,2009)。

縱向比較各年度的θ1值可知,從1996-1997年間流通經濟對消費增長的支持度有所提高,進入1998年直至1999年,支持度又呈現下降趨勢,其原因可能在于20世紀90年代末的金融危機對我國流通經濟和消費帶來較嚴重的負面影響。但是自2000年起,θ1值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回顧21世紀初期我國經濟發展的特征可知,政府也加大了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并出臺了促進農村流通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鼓勵許多小型超市、專賣店等進入農村消費市場,農村流通網絡當時被不斷普及,網絡設施水平相比20世紀90年代有明顯提升,因此它對消費增長起到明顯的帶動作用,到2006年θ1值達到有效,即當年流通經濟發展對消費增長的協調性較高。即便2008年再次爆發亞洲金融危機,流通經濟發展對消費增長的協調性有所降低,但是2009年起協調度重新上升,流通經濟與消費的適應性又不斷增強。

從θ2的數值可以看出,從1996-2011年,大部分年份我國消費增長對流通經濟發展的適應性比較薄弱,只有2010年消費增長對流通經濟發展的實際有效協調度為1,達到相對有效,有效率只有6.25%。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城市流通業主要通過外延式的方式發展起來,如增設網點、擴大規模、增加投入等,其競爭優勢主要依靠區位優勢來發揮,且流通市場基本趨于飽和狀態,因此即便消費增長從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流通經濟的增長,但在消費外延式增長的背景下,一旦其趨于飽和,那么流通經濟整體上對消費增長的敏感程度就會下降,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流通業發展走創新道路,而消費增長也要不斷促進流通企業改革內部發展機制,提高科技投入水平,不斷凸顯消費對流通經濟的支持作用。

縱向比較各年度的θ2值可知,1996年至2003年我國消費增長對流通經濟發展的適應性不斷下降,其原因在于改革開放初期居民消費與流通業發展之間的矛盾不斷凸顯,致使居民消費不斷表現出對流通業發展的不適應性。但從2003年起,我國消費增長對流通經濟發展的適應性顯著提升,到2008年達到相對有效,2008-2011年消費增長對流通經濟發展的適應性基本保持良好水平。

從θ0值可以看出,我國流通經濟和消費增長的整體協調性相對較好,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橫向比較θ1、θ2、θ0可知,θ0與θ2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這說明我國流通經濟和消費增長的的協調主要取決于消費增長對流通經濟發展是否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因此,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規范國內消費市場,要把消費增長帶動流通經濟發展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重點之一,切不可盲目地追求內需的增加。

綜上所述,我國流通經濟的發展與消費增長的協調性在大部分時期都相對較弱,流通經濟發展與消費增長的整體協調程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流通業作為連接各個產業與最終消費的重要樞紐,主要依靠引導消費來實現自身的不斷增長,因此,要把消費增長帶動流通經濟發展作為新時期發展的一個重點。另外,國內流通企業要不斷依靠科學技術,提高自身的生產效率,實現流通經濟向集約式發展,不斷適應多層次、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不斷改善當前流通經濟發展滯后于消費增長的局面,從而實現流通經濟與消費之間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冉凈斐.流通發展與消費增長的關系:理論與實證[J].商業時代,2008(1)

2.宋則,王雪峰.商貿流通業增進消費的政策研究[J].財貿經濟,2010(11)

3.丁凡凡.流通業發展與居民消費關系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4.李駿陽,包偉,夏禹鋮.流通業對農村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11)

流通經濟與管理范文4

為了加快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生產、引導消費,實現新型城鎮化道路建設和中國流通業發展的有效銜接,流通企業必須融合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從供應商和客戶兩個視角進行供應鏈管理模式創新,即基于一種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供應商管理和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客戶服務管理,優化供應鏈,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達到供應鏈整體效率和效益最大化,推動流通產業自身發展的同時促進中國經濟均衡增長。

關鍵詞:

流通業;新型城鎮化;供應鏈管理

中圖分類號:F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14

1 引言

21世紀是流通的世紀,經濟一體化和分工國際化程度逐漸加深。流通產業借助全球性的商品流通網絡不斷發展完善,同時也開始打造出新的全球制造網絡和全球消費網絡,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影響著世界各地的經濟。因此,流通產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對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中。

以中國為例,流通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據主導地位,產業增加值不斷提高,且流通產業占GDP的比重也逐年提高。1990年批發零售業占GDP比重約為6.8%,自此逐年增高到2014年達到9.8%。據中國社會與經濟發展統計數據庫統計,2010年中國批發零售業增加值突破3萬億元,不到兩年時間也就是2012年,中國批發零售業增加值為49394.4億元,接近5萬億元,2013年增加值為56284.1億元,超出5萬億元,2014年更是增加到了62215.6億元,沖破6億大關。

盡管中國流通產業近年來取得了很不錯的成就,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需繼續發展。因為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批發零售業占GDP的比重就已經超過了15%。因此,必須結合中國國情和流通業現狀,加快流通產業結構的改造升級,增強流通產業主導全球價值鏈的能力,并進一步地發揮其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目前,國內外眾多學者對流通的概念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國內的學者林文益(1995)、馬龍龍(2015)、丁俊發(2011)、冉凈斐(2012)認為,流通是由多個相互獨立、互為條件、循環往復的商品交換活動連接而成的有機的運行系統,通過對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整合,體現商品交易的社會性,實現商品流通的價值。而大多數國外學者如日本學者田村正紀、田島義博認為流通是由起點和終點連接而成的經濟活動,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消費者,因此也可理解為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

對流通產業的概念,丁俊發(2007)認為,流通產業是指流通領域內包含的所有產業,包括商業、物流業、金融業、信息服務業、餐飲業等幾乎全部的服務業。而馬龍龍(2014)、劉根榮(2014)認為流通產業只包括商業和物流業,具體指服務業中從事商品采購、分銷的批發零售業以及從事物流職能的生產型服務業即物流業。而對現代流通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洪濤(2012)在《中部地區流通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兼對2010年中國零售百強分析》中指出流通產業經歷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變革,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性和基礎性產業。荊林波(2013)在《中國流通業效率實證分析和創新方向》中提到現代流通產業作為服務業的主要內容,其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深深影響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同時也是引導國內消費需求的重要動力來源。

對流通產業的結構和發展戰略問題,黃國雄教授在《把握商品流通發展的基本趨勢――三談流通體制改革的幾點意見》(2012)中針對流通業發展戰略,提出八點要求,其中現代化、一體化、連鎖化是中國流通業在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所要達到的三點重要指標。荊林波,王雪峰《我國流通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2012)中提出中國流通產業為適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必須加強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才能實現流通業的可持續發展。

基于以上對中國流通產業現狀和概念的認識,本文結合中國城鎮化背景,從供應商和客戶兩個維度并融合供應鏈管理的思想,提出能夠實現城鎮化建設與流通業發展有效銜接、加強流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創新對策。

2 新型城鎮化背景分析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流通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日益凸顯。同時,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日趨推進,一方面加快了城鄉物資的流通,為現代流通業打開了巨大的農村消費市場,準確及時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成為流通業未來的發展目標;另一方面,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和農產品供應市場體系逐漸完善,因此與供應商的關系管理逐漸成為流通業關注熱點??傊瑸榱烁玫貙崿F城鄉流通一體化的發展目標,必須以流通業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兩項并舉、相互促進為前提,并進一步地從供應鏈的角度對現代流通企業的商業模式進行創新,尤其在客戶和供應商管理環節。

目前,我國最終消費中由城鎮居民來完成的部分超過50%,隨著城鎮化水平提高,在我國最終消費結構中,80%以上都是由城鎮居民組成。城鎮化成為現代流通業發展的“需求引擎”。而且在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發展的過程中,以分散生產、集中采購為明顯特征的農產品供應市場,對下游的流通渠道和流通過程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流通業的供應鏈管理模式變革迫在眉睫。

首先,為了充分彰顯流通業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必須促進批發市場、百貨商店等傳統業態的改造升級,例如打造以連鎖經營為特征的城鎮商業網點和以天貓超市、京東、唯品會等為代表的新型網絡零售業態,提供滿足城鎮居民需求的多元化、差異化的商品服務,以此充分挖掘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擴大的農村市場的消費潛力。其次,為了適應新型城鎮化的步伐,還必須提升農產品的供應水平、拓寬農產品的供應渠道、完善農產品的供應管理,從而推動新型城鎮化的進程,同時帶動流通業的發展。

3 創新對策

在數字化商業變革的驅動下,中國流通企業從傳統的業態和領域轉向新的業態――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第三方物流,為托運人提供一站式的供應鏈物流戰略。與一般制造企業的供應鏈管理不同的是,流通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并不包括原材料的采購和生產制造,它的上游只包括產品供應商,下游只包括最終客戶,因此,現代流通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創新有兩個切入點:客戶管理和供應商管理?,F代流通企業應更多地傾向于運用預測型與響應型結合的供應鏈模式,進行戰略規劃,并利用新一代網絡技術加強與客戶和供應商的合作,提高供應鏈整體的運作水平。這也是實現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現代流通產業發展兩項并舉,充分發揮流通業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支持功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條件。

3.1 建立差異化、多元化客戶服務機制

新型城鎮化導致不同收入,不同需求結構的居民逐漸向城鎮集中,而不同收入、不同需求結構的人群對商業服務會釋放出異質性的需求。在這種形勢下,一直致力于為一二線城市提供流通服務的流通業,倘若盲目地把大城市的商業運營模式簡單地復制到小城鎮中,而忽略了當地的實際發展狀況,必然會阻礙城鎮化建設進程和流通業自身的發展。因此必須結合當地城鎮化消費群體特征對消費人群進行細分并進行準確地市場定位,根據不同的細分市場、結合實際,由不同流通企業提供不同的流通服務。

一般地,流通企業為滿足不同消費需求會采用不同的經營方式,這種經營方式稱為流通業態,它往往是企業在認真分析自身資源和外部環境后得出的決策結果。隨著全球化、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的發展,流通環境不斷更新,迫切要求流通業態也要不斷創新,以此獲得流通企業的競爭優勢。而傳統流通業態向新型業態轉變的過程中,除了關注企業運營模式的變化,更要注重品牌建立和特色創新。例如,針對不同地域、不同功能的連鎖商業進行品牌細分形成經營梯度,以滿足消費者對不同品牌的選擇性,在推進我國連鎖商業向專業化、特色化方向發展的同時,形成大型縣域城鎮有大型綜合超市、小型區域鄉鎮有大賣場、居民社區有中小超市、居住小區有便利店的梯度格局。

這種差異化客戶服務戰略不僅適用于實體流通企業,在網絡零售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在城鎮化中,隨著網絡的普及和各種智能終端設備如手機、iPad等的應用,移動消費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小城鎮電子商務更是迅速地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網絡零售開始成為城鎮居民生活消費的另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高品質的流通服務成為流通企業打開市場的有力武器。但針對不同區域、不同發展水平、不同消費結構、特色各異的中小城鎮,應適當地結合當地文化、習俗等進行消費群體的劃分和消費市場的定位,然后對營銷策略和流通服務做出相應的調整。例如,中西部地區的農村居民購買家電的時候,在支付方式上,往往喜歡貨到付款,并且希望廠家提供送貨上門和裝修服務;新疆,哈爾濱等偏遠地區的居民在網上選購商品時則一般喜歡包郵的方式;在經濟相對較為發達的縣城和大城市周邊的小城鎮,當得的居民喜歡包裝精致,大方體面的商品,因此對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包裝、加工處理、安全配送等環節更為注重。

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諸如類似的消費特征和消費習俗有很多,流通企業可以通過如訂單信息收集、客戶反饋、客服主動咨詢等方式,定期對這些特征進行總結和歸類,并據此重新劃分消費群體,制定不同的流通服務方案。如同城鎮化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一樣,流通企業也要以動態、多元的方式提供令消費者滿意的流通服務。

3.2 加強供應商管理

農產品在生產和消費上具有明顯的分散生產、集中消費的特征。為了將各類分散的商品集中起來,豐富農村消費市場,提高農產品供應的效率和效益,不能僅從已有的供應商體系中進行選擇,必須開發新的、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供應商。城鎮化要求政府加大對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并在農產品集散地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幫助農產品生產商將大量分散生產的產品聚集起來,充分發揮批發市場的農產品集散功能。流通企業也可以采取與農戶訂立合約的方式,集中收購。但無論是哪一種采購方案,在開發新的供應商的同時也要注重供應商能力的培養,例如,采購方可以派駐地工程師以直接參與的方式,完善批發市場或農場的農產品倉儲運輸、加工處理、包裝、配送、電子結算等信息服務功能,實現供應鏈一體化。幫助供應商建立起內部的改革能力,在供應商樂于接受的基礎上促進績效的持續改善,而這些改善也會提高供應方的服務質量和采購方終端產品的質量。

建設批發市場屬于流通企業外部的、間接的供應商開發,而推進城鄉流通一體化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流通組織的培養,換句話說就是企業直接將供應商納入自己的職能團隊,把供應商作為企業資源的一部分進行管理,這種供應商的早期介入和采購方的早期參與將大大改善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工藝、價值分析等活動,有助于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銷售績效,提升供應鏈整體的運作水平,實現兩者優勢互補產生1+1>2的效果。

因此,要著力引導、鼓勵大型的流通企業在農村建立農副產品生產基地,這種方式更有利于供需雙方的緊密合作,信息的溝通順暢,更有利于供應鏈的同步化和一體化。從供應商的角度,可以快速、準確地捕捉市場需求變化,并快速做出反應,提高供應商的應變能力,同時提高管理水平,增強對農產品制造和農產品質量的控制,增加制造的精益性。從流通企業角度,建立基于互聯網的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共享生產信息(包括生產計劃、庫存水平以及銷售數據等)在生產上幫助供應商,縮短訂貨提前期,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庫存水平,提高流通企業的客戶服務水平和反應速度,保證送貨的準時性;可以共享供應商的技術研發成果,讓供應商參與農產品的設計,加快新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工藝的革新;作為流通企業自己的供應商,甚至可以共享管理經驗,建立聯合的任務小組解決共同關心的問題,提高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供應商也會因為受到激勵更加注重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4 結語

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刺激了城鎮居民對工業品、農副產品、日用品等社會消費品的消費需求,推動了商品流通,為加快現代流通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場條件。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的廣泛應用,流通企業應該深入基于信息共享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創新研究,以此提高流通效率、改善流通服務、提高核心競爭力。尤其要結合新型城鎮化的背景,從客戶管理和供應商管理兩個方面提出創新對策,實現流通業和城鎮化兩者的相互促進發展,在促進中發展,在發展中促進,最終實現中國經濟的均衡增長和經濟結構的優化與調整。

參考文獻

[1]Anderson H.James,Bentancourt Roger,The Distribution Sector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Are there Patterns?Yes[J].Economic Enquiry,2002,40(2):166176.

[2]林文益.論我國現階段商品流通的特點和有序化問題[J].財經理論與實踐,1995,(05):1115.

[3]馬龍龍.淺談當前農產品流通中存在的問題[J].商業經濟研究,2015,(03):19.

[4]丁俊發.中國流通業的變革與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11,(06):2024.

[5]冉凈斐.重構流通經濟學:基于商務經濟學的視角[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2,(10):1418.

[6]張巖.日本流通體制變革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

[7]丁俊發.構建現代流通體系面臨的形勢和任務[J].中國流通經濟,2007,(02):811.

[8]馬龍龍.京津冀一體化 流通產業先行[N].國際商報,20140623(A08).

[9]劉根榮.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國流通產業區域競爭力研究[J].中國經濟問題,2014,(03):7989.

[10]洪濤.中部地區流通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兼對2010年中國零售百強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12,(01):1318,32.

[11]荊林波.中國流通業效率實證分析和創新方向[J].中國流通經濟,2013,(06):1317.

[12]黃國雄.把握商品流通發展的基本趨向――三談流通體制改革的幾點意見[J].中國流通經濟,2012,(07):1720.

[13]荊林波,王雪峰.我國流通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2,(02):1520.

[14]田野.農民專業合作社流通服務功能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4.

流通經濟與管理范文5

關鍵詞:城鄉商貿流通體系一體化 菲德模型 實證研究

引言

從2008年河南的胡蘿卜、白菜滯銷到2011年的河南芹菜、湖北包菜等蔬菜滯銷,類似現象的頻繁出現,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大障礙。頻發的農產品滯銷現象表面上看,反映出廣大農民對市場經濟下的農產品價格規律還很不適應,在種植結構調整上盲目跟風,最終導致某一地區某一時段農產品過剩滯銷;但是究其根本,農產品的滯銷現象充分暴露了農產品流通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比如農產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農超對接不完善等。有關人士在2010年5月的商務部例行會上指出,相較于游資炒作、天氣情況惡化這些短期因素,農產品流通成本的問題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我國的流通環節成本在農產品方面體現得比較高,是國外的2-3倍。加強城鄉商貿流通體系一體化建設是解決農產品滯銷現象頻發的根本原因。

文獻綜述

從國內研究的總體情況來看,大多專家和學者將研究的重點放在農村商品流通體系基本框架的構建上。

周力、周革非(2005)從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兩個方面著手,認為要進一步加快我國農村現代市場流通體系框架的建設,提出要注重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的建立,不僅要規范批發市場,還要發展零售市場。主張農村日用品工業消費品市場和農業生產資料市場應該同時發展,對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秩序要加大整頓力度,建立農資價格監控機制和農資損害賠償機制。要降低農民進入市場的門檻和風險,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并且在加快農村商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政策取向方面提出了一些觀點,如建設加快政策創新加強法制體系及標準體系建設呼吁為農村商品流通體系的建設和運行創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和經濟環境等。

劉湖、彭暉(2006)分析了當前農村商品流通市場發展滯后的影響因素,除了提出新農村現代流通組織網絡建設的建議以外,還認為要加強農村流通管理體系的建設,要弄清政府的角色定位,加強農村消費者維權機構以及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

劉建湖(2006)提出不應該采取二元結構模式分割處理城鄉商品流通問題,而應采取城鄉商品流通梯度消費模式,否則只能分化和加深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發展的鴻溝。他主張在全國商品市場一體化的前提下,根據城鄉不同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水平實行相應的商品供銷配備機制,將城市供應日趨飽和的成熟消費商品通過市場機制積極引導向農村市場逐漸拓展和轉移,確保農村市場商品的物美價廉和消費安全。

張學鵬(2010)認為城鄉流通市場體系不健全造成了農村消費市場發育不良,啟動乏力的局面,嚴重制約著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針對當前各地城鄉流通市場體系建設中存在的體系不完善、規劃滯后、監管不到位和缺少符合農民需求偏好的商品等突出問題,提出一要提高認識水平、強化監督檢查,二要立足優勢發展農產品批發、零售市場,三要著力構建農村日用消費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流通渠道網絡。

各位學者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城鄉流通體系,本文主要以菲德模型為基礎,探討城鄉商貿流通體系一體化對流通經濟的促進效應以及外溢效應。

城鄉商貿流通體系一體化建設的必然性

農業是我國舉足輕重的經濟板塊,探索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具有現實意義,同時對構筑城鄉商貿一體化的流通體系也具有借鑒意義。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不僅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舉措,更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對于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的生產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問題,問題的關鍵在于市場,而市場的關鍵在于流通。城鄉商貿流通體系是涉及城市和農村的雙方的,將流通方向進行分開區別的流通體系。將城市對農村的物流支持和服務體系也納入了整個農業物流的流通體系之中。

從產業組織層面來說,城鄉商貿流通體系一體化可以界定為:城鄉流通服務的供給方、需求方或供需雙方基于提高流通服務品質并實現流通服務供需均衡的需要,以產權控制或資源控制的方式,在一定范圍內對城鄉相關流通資源進行整合的行為(聶凱,2008)。

流通一體化意味著將供應鏈中與流通相關的多個個體整合成為單一個體,由一個組織來完成原本由多個組織承擔的任務,其目的在于提高流通活動的整體效率和效益,強調通過一個系統內所有流通活動之間的協同,去追求流通總成本的最小化和預期的客戶服務水平。

建立城鄉商貿流通體系,利用這個物流渠道將城市工業品送到農村,同時將優質農產品帶進城。建立城鄉商品雙向物流,關鍵是建立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要對農村市場進行細致的調研,通過公共信息平臺,充分及時了解城市和農村的商品流通信息,根據農村市場特點,建立農副產品收購交易平臺,在銷售商品的同時,收購農副產品,增強農民購買力。同時,將收購的農副產品直接進入城鎮市場。

城鄉商貿流通體系實證分析

(一)菲德模型

測算社會收益率即外溢性彈性的模型有許多種,菲德模型就是比較適合本文分析城鎮和鄉村商貿流通的社會收益外溢以及對流通經濟增長的影響。

菲德(Feder,G)(1982)在研究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時,構造出了出口和非出口兩部門模型,并且認為,出口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可分為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為了分別測算這兩種作用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菲德提出了兩部門分析框架,即將整個經濟部門劃分為出口部門和非出口部門,將整個經濟領域的生產活動都界定在這兩個經濟部門中,并且假設出口部門和非出口部門的邊際要素生產率不同,由此分別構建出口部門和非出口部門的生產函數?;趦蓚€部門生產函數的不同,推導出出口對經濟增長直接貢獻和間接貢獻的計量模型。

菲德用該模型對多個國家或地區的1969-1973年的相關數據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證明,出口部門對非出口部門具有重要的外溢作用。第一,出口部門的邊際要素生產率往往比非出口部門高,這就會使得要素從非出口部門流向出口部門,從而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第二,出口部門可以帶動非出口部門在生產管理技術方面的提高,出口部門與國際接軌,生產管理技術得益于國際先進經驗,這樣就可以帶動非出口部門在這方面的提高。

菲德模型的一般形式為:

(1)

其中:K=KX+KN;L=LX+LN。在式(1)中,Y表示整個經濟總產出,X表示出口部門的產出,N表示非出口部門的產出,K、L分別表示投入的資本和勞動要素。

(二)基于菲德模型的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模型構建

基于上述菲德模型的基本思想,本文將整個流通經濟部門劃分為城鎮商貿流通部門和鄉村商貿流通部門兩大部門,兩大部門的生產函數分別為:

Z=f(KZ,LZ) (2)

N=g(KN,LN,Z) (3)

式中:Z為城鎮商貿流通部門的產出;N為鄉村商貿流通部門的產出; L和K 分別是勞動力與資本要素,下標代表部門。式(3)假設城鎮商貿流通部門的產量水平(Z)會影響經濟中鄉村商貿流通部門(N)的產量,即鄉村商貿流通部門會受到城鎮商貿流通部門“外溢效應”的影響。勞動力(L)、資本(K)和社會總產出(Y)可以表示為:

L=LZ+LN (4)

K=KZ+KN (5)

Y=Z+N (6)

用δ估計兩部門間邊際要素生產率的差異,即:令δ=兩部門間邊際要素生產率之差,表示如下:

(7)

gl代表鄉村商貿流通部門勞動的邊際產出,gk代表鄉村商貿流通部門資本的邊際產出;fl代表城鎮商貿流通部門勞動的邊際產出,fk代表城鎮商貿流通部門資本的邊際產出,δ為城鎮商貿流通部門與鄉村商貿流通部門之間相對邊際生產力差異,本文認為其取值為正,即城鎮商貿流通部門的相對邊際生產力高于鄉村商貿流通部門。對式(6)的兩邊求微分得:

dY=gkdKN+gldLN+gzdZ+(1+δ)gkdKZ+(1+δ)gldLZ (8)

將式(4)、式(5)代入式(8)得:

(9)

其中,α是鄉村商貿流通部門資本的邊際產出;β是鄉村商貿流通部門勞動力的彈性系數;γ代表了城鎮商貿流通部門對經濟增長的全部作用,。γ代表城鎮商貿流通部門的外溢作用(gz)與兩部門間要素生產力差異()兩種作用之和。、和分別是總產出、勞動力和城鎮商貿流通部門產出的增長率;是城鎮商貿流通部門產出占社會總產出的比例;是國內投資占總產出的比例,本文將國內資本的投資視同為資本存量。

為了分別估計城鎮商貿流通部門的外溢效應和相對要素生產力差異,假設對鄉村商貿流通部門產出的彈性是不變的,令θ為g關于Z的彈性,則有:

(10)

將式(10)代入式(9),得到:

(11)

分別將一個常數項和一個隨機誤差項加入到式(9)和(11)就成為所需要的回歸方程。通過式(9)對參數γ的估計,可以得到城鎮商貿流通部門對經濟增長的全部作用;對式(11)中的θ和δ進行估計,可以得到城鎮商貿流通部門的外溢作用參數(θ)和相對邊際要素生產力差異(δ)的值。

(三)樣本選取和數據收集

本文構建的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對經濟增長貢獻的測度模型如下:

其中,C代表常數項,μ代表隨機誤差項。

考慮到統計數據的完整性和可得性,在樣本空間尺度的選擇上,本文以我國城鄉作為樣本空間,探究全國范圍內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對流通經濟增長的貢獻。而在時間尺度的選擇上,以2001-2011年的年度數據作為數據處理的對象。

在數據收集過程中,社會總產出(Y)采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勞動力(L)以按城鄉分就業人員數(年底數)作為收集的依據,資本(K)采用按城鄉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商貿流通部門產出(Z)采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市級數據,縣和縣級以下數據即為鄉村商貿流通部門的產出。本文采用SPSS軟件對全國的數據進行分析,所用數據資料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01-2012年)和中國統計局網站。

(四)回歸結果分析

式(12)的回歸分析。對式(12)進行多元線性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對表1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到,R2為0.984,擬合度比較高,F檢驗值為104.728,因此拒絕總體回歸系數為0的原假設。對回歸系數進行t檢驗發現,變量、、()()的t值分別為:2.539、0.650、7.213,分別大于t顯著水平值, 因而拒絕自變量偏回歸系數為0的假設。式(12)的標準化回歸方程為:

模型中解釋變量前系數均為正,且統計意義顯著,反映了固定資產投資對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促進作用,即投資率每提高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提高0.33個百分點;前系數為正,且統計意義顯著,說明就業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促進作用,但是效果不太明顯。

式(13)的回歸分析。對式(13)進行多元線性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通過對表2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到,R2為0.985,擬合度更高,F檢驗值為67.146,因此拒絕總體回歸系數為0的原假設。對回歸系數進行t檢驗發現,變量、、()()、的t值分別為:1.902、0.208、

-0.288、0.520,分別大于t顯著水平值,因而拒絕自變量偏回歸系數為0的假設。式(12)的標準化回歸方程為:

回歸方程中,θ=1.611表示城鎮商貿流通部門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產生1 單位時,其中就會有1.611單位的作用外溢到鄉村商貿流通部門,從而影響鄉村商貿流通部門的產出;城鎮商貿流通部門相對鄉村商貿流通部門具有較高的邊際生產力的作用,如參數δ(通過計算知δ=1.9)所示,δ=1.9表示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時,兩部門同時投入1 元的資金,城鎮商貿流通部門獲得的產出要比鄉村商貿流通部門多1.9倍。這也說明了城鎮商貿流通部門有較高的生產率。可以看出,城鎮商貿流通部門通過以上兩種方式直接和間接地促進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

為了更好地擬合實際,客觀地反映事實,兩個回歸方程都進行了消除自相關的處理,即引入殘差的一階的自相關系數,D-W統計值均在2以上,可以判定本文的回歸已經消除了自相關。

結論

本文實證分析了我國城鎮商貿流通部門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之間的作用關系, 測度結果發現:第一,從我國城鎮商貿流通部門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直接影響來看,城鎮商貿流通部門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起到了強勁的推動作用,是我國流通經濟近年來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第二,從我國城鎮商貿流通部門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間接影響來看,城鎮商貿流通部門對鄉村商貿流通部門的外溢作用不明顯,對流通經濟增長起到的是抑制作用。這一結果說明中國鄉村流通體系存在較大的問題。

基于固定資產投資對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促進作用,要改變以往市場建設中“重城市、輕農村”、“重生產、輕流通”的思想,依托“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逐步構建起以縣域為中心,集鎮網絡為骨干,聯系鄉村分散網點并與農產品采購網絡結合起來的設施先進、運作規范、聯結緊密、輻射半徑大的現代化流通網絡。在農產品流通網絡組建過程中,堅持以企業為主體,采取加盟、連鎖的形式,有選擇性地吸納實力雄厚的大中型流通企業加入到經營網絡中,利用它們商業網點和流動資金解決建設費用缺口。

加強城鄉商貿流通體系一體化建設是實現農民勞動價值、增加農民收入最直接的一條途徑,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擴大就業、提高農民消費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搞活農產品與城鎮工業品的相互流通應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制定有效的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培育農民流通組織發展等措施,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增收。特別是應盡快建立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利用現代高新技術,采取現代組織方式,為農產品流通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程艷.商貿流通理論的發展及評述[J].浙江學刊,2007(5)

2.湯向俊,任保平.統籌城鄉商貿流通體系的約束條件及其路徑選擇[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1(2)

3.丁俊發.構建現代流通體系面臨的形勢和任務[J].中國流通經濟,2007(2)

4.Feder G.On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3,12(1-2)

5.梁云.城鄉商貿統籌發展模式及實踐[J].商業研究,2009(8)

6.宋宇.城鄉雙向流動的物流體系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縱橫,2011(3)

7.陳文玲.新農村建設和構建農村現代商品流通體系[J].商業研究,2006(5)

8.劉湖,彭暉.構建新農村現代商品流通體系實現城鄉和諧發展[J].消費經濟,2006(8)

9.聶凱.農村流通產業組織優化研究[D].湖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10.Feder,Gershon.On export and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12,No.1-2,1982

流通經濟與管理范文6

關鍵詞:商業全球化 國際化經營 市場空間 商業發展

商業全球化的內涵

全球化、經營國際化、跨國經營是三個互相關聯,但又不同一的概念。全球化是對世界經濟運行特征的描述,國際化與跨國經營則是對企業經營地理范圍的界定。經濟全球化和企業經營國際化,或跨國經營,前者是后者的結果和總和,后者則是前者的基礎和條件。商業屬于服務領域,商業活動的全球化屬于服務在跨國流動。商業全球化表現為三個層面:

流通經營模式和技術的全球化

商業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百貨商店之后,相繼出現了超級市場、便利店、大賣場、郵購商店、倉儲式商店、折扣商店、網上購物等新興零售業態,以及連鎖經營、購物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新型流通經營方式。商業的發展是人類進步和科學發展的結果,應為全世界分享。新型業態和先進的流通經營方式可以通過引進、學習的方式在國際間傳播,但跨國經營加速了新興商業模式的擴散,世界零售巨頭的海外擴張客觀上推動了世界各國零售模式和技術的革命。流通經營模式和技術的全球化縮短了世界各國(地區)商業發展的差距,滿足了消費者的需要,符合商業自身發展的規律。

商品流通全球化

以中國為例,近兩年一些世界級零售集團每年前來采購的商品逾百億美元。世界零售企業在中國大量采購商品決不是偶然現象。全球大型商業企業,尤其是那些大型連鎖企業集團在搶灘中國這個巨大的國內市場的同時,已逐步清楚地意識到中國作為亞洲,乃至世界制造中心的存在,他們已將中國列為全球商品采購的重要基地。

由于消費文化與傳統的關系,居民消費的消費品一般以本國產品為主。同時,商品的充分國際化是不經濟的。但這并不等于消費品就不可能全球化。通過國際跨國零售企業的采購,讓世界人民享受到了廉價、優質的商品,這就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也是全球化的優勢所在。

商業資本的全球化

商業資本的跨國流動是商業全球化的載體。商業資本的國際間流動客觀上彌補了一些發展中國家商業資本的不足,幫助這些國家盡快發展新興的零售商業。商業資本國際間的流動體現了各國對這種資本的互相依賴性。

有專家認為,生產的全球化本身是更先進的生產方式的表現。據此我們認為商業或流通經濟的全球化,是一種更為先進的交換方式,是現代化、社會化大生產的一種表現。馬克思指出“只要處在流通過程中的資本的這種職能獨立起來,成為一種特殊資本的特殊職能,并且固定下來,成為一種分工給予特殊類資本家的職能,商品資本就成為商品經營資本或商業資本?!眹H商業資本跨國媒介商品交換,效率大幅度提高。其商業的效率表現在兩方面:大量購進,生產企業盡早回收資金;迅速賣出,滿足消費者的需要,順利實現商品“驚險的跳躍”。商業資本的基本職能媒介商品交換。商業資本的職能與其歸屬和運行的區域范圍無關。因此,作為一種職能資本跨越國界媒介商品流動合乎規律。

我國國際化經營的現狀

與對制造業的全球化基本認可,對中國成為“世界制造中心”表示歡迎不同,國內對商業的全球化表現出特別的敏感和排斥。跨國零售巨子搶灘中國市場,引起了理論界和業界深深的擔憂。然而人們在高度關注外資商業進入對國內流通沖擊的同時,顯然忽略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事實,即我國商業資源已經過剩,發展的空間十分有限,世界級的大型商業難以成長。當前我國商業面臨的挑戰主要并不是應該如何避免(事實上不可避免)被卷如全球化,而是恰恰相反,如何盡快走出去,主動參與全球化以求得進一步發展。

如何擺脫供應過剩、過度競爭,引導商業持續健康發展?國際化經營、融入全球化經濟是有效途徑。

國際化經營為國內商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國內各地區商業發展很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國的比重為36%,商業網點占全國網點的比重高達62%。西部地區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國的比重為17%,零售網點占全國零售網點的比重不足16%。然而將這種不平衡的原因僅僅歸結于商業企業的布局是不客觀的。西部區域內購買力偏低導致商業資源難以在東西間流動。我國市場結構調整需要在一個更大的范圍內進行,即國內的商業資源需要跨越國界進行配置。

商業企業在一個個相互獨立的國內市場展開,各國市場商業的供求和競爭態勢沒有直接的聯系。不同的市場態勢在不同的國內市場并存。這就為借助國際市場調節本國商業提供了條件。中國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商業在對外開放的同時,必須積極向外拓展。單向開放不僅超出承受能力,而且失去機會。商業企業國際化經營,首先,為國內過剩的商業資本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其二,互補的國家國民將從中得益;其三,資本對外擴張可以減緩國內市場的競爭,推動市場結構逐步優化。

國際化經營是培育世界級商業企業的必由之路

2000年美國零售巨人沃爾瑪一年營業額高達2000億美元,家樂福年營業額達789.7億美元,而同年中國的零售業老大――上海聯華超市集團一年營業額僅為111.4億人民幣。人們在感嘆國內商業與世界商業巨子的規模巨大落差時,很少探究造成這種差距的根本原因,即2000億和近800億美元背后需要有多大的購買力給以支撐。

中國需要有自己的世界級商業企業,然而簡單的合并無法造就中國的沃爾瑪和中國的家樂福的,有限的國內市場缺乏培育國際級商業巨鱷的容量。必須走出去,向海外擴張。跨國經營,到國際市場這個大舞臺去謀求發展是培育中國沃爾瑪、家樂福的根本出路。

國內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建議

國際化經營涉及各個方面,是國內商業面臨新的課題,因此需要引入新的思維、探討新的策略和新經營方式。

多層次展開國際化經營

當前在推動國有大型商業向國外滲透的同時,應當支持富有生命力的民營商業資本到海外去尋找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上世紀末開始,我國一大批地區性民營商業企業開始崛起,據報道這些企業的年采購和銷售額已達10-30億元左右,有的已經入圍國內零售前30強。今年初民營企業家,湖南步步高董事長自費請專家起草法案要求制訂“大店法”以限止跨國零售在華的擴張,為民企成長贏得時間和空間。然而,且不說《大店法》與WTO的承諾是否沖突,即使通過《大店法》,在國內商業資源已經過剩的背景下,民營商業企業同樣難有快速發展的機會。

企業實現國際化

要真正成為全球化經濟的一部分,企業必須本身國際化。商業企業國際化的途徑主要有兩個:

經營人才國際化 參與世界市場競爭需要聚集世界一流的管理人才。商業企業或企業集團的管理(總部)當局應該聘請國際著名專家,并為他們主持企業(集團)的管理和經營創造寬松的條件。我國一些成功的商業企業領導有豐富的經商經驗,但他們熟悉的是國內市場,國際化經營則是新的課題。

企業組織國際化 國內商業缺乏海外經營的經歷,應該考慮舉辦合資公司,通過這種方法使國內商業企業鏈接到全球化經濟中去,“借船出海”。合資可以由外方控股,權利和義務對等,外方占有的股份與承擔的風險是對稱的。與那些成功外國商業合作可以分享其豐富的經驗、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已有的影響力和市場。與當地企業合作則是進入海外市場的重要方式。

謹慎選擇目標市場

海外投資目標市場選擇以投資環境的評估為前提。政治方面,東道國政局是否穩定十分重要,政府變化必然影響政策(包括對外資政策)的延續。國內是否存在種族紛爭、宗教沖突或排外情緒,這都嚴重影響外國資本的經營??植阑顒觿t是當前必須考察的,它將對投資和投資者形成威脅。經濟方面,東道國國民的購買力水平制約著市場需求的規模;但從長遠看經濟的增長率的高低,決定外資能否分享成果;勞動力成本和價格水平直接影響外資的經濟效益。此外,還有法律、金融、文化都是選擇國家(地區)需要考察的因素。

我國的商業國際化應從周邊熟悉的國家開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我國經濟關系密切,目前正不斷開放,前景十分廣闊。越南、柬埔寨、泰國、文萊、老撾等國與我國有傳統經濟往來關系,當地華人多,中國商品受歡迎。這些國家同屬“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相關協議將對我國企業在當地投資提供便利。此外,如果有機會,那些與我國關系友好的非洲、拉美國家,也可以成為國內商業發展的目的地,但目前重點似應在周邊熟悉的國家。

根據國情確定業態

零售業態,從百貨商店、超市、便利店、品牌專賣店到大型超市、倉儲式商店,直至購物中心、銷品茂都是和人均國民收入的水平提高相適應的。各國國民的收入不同,需要不同的經營方式與之匹配。同時,零售業態還受城市規劃、人口分布、居民購物習慣等眾多因素制約,因此,無法確定統一的進入業態形式。

進入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應該從百貨公司開始,溫州商人在朝鮮的成功就是先例。但在具有資金和經驗的基礎上,如果當地具備條件(包括當地政府支持,居民收入提高)也可考慮向其他業態發展。進入經濟水平比較高的國家則可以考慮籌建大型超市,這種業態商品齊全,能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購買服務,價格比較低廉,因而比較容易吸引顧客。但必須考慮當地的城市規劃(大超市一般建在城鄉結合部)和當地政府的態度(因為此種業態對周圍商業的生存影響較大)。

政府支持,企業為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91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91.久久 | 国产精品人成人免费国产 |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 麻豆亚洲一区 | 国产 高清 在线 |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 国产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 | 国产高清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18 | 在线中文高清资源免费观看 | 欧美xxxxxbbbb | 久久国产精品偷 | 日本伊人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野外黑人 | 色翁荡息又大又硬又粗又爽 |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 九九热精品在线观看 | 日韩伦理亚洲欧美在线一区 | 就爱啪啪网 | 欧美成人日韩 | 自拍偷拍亚洲视频 | 任你躁欧美一级在线精品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片 |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 日韩有码在线播放 |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 |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 国产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伊人在 | 国产全部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观看在线 | 韩国精品在线观看 | 欧美大陆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