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海洋環境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海洋環境管理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海洋環境管理

藍色經濟發展與海岸帶綜合管理

 

藍色經濟包括為開發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以及直接或間接為開發海洋資源及空間的相關服務性產業活動,這些產業活動形成的經濟集合均被視為現代藍色經濟范疇。藍色經濟是既依托海洋又超越傳統的海洋經濟,既是一種經濟形態,又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它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保護生態環境核心理念的一種新的藍色發展理念。我國算得上是海洋大國,但還遠不是藍色經濟強國,我國的海洋產業正處于成長期,產業結構正從傳統海洋產業為主向海洋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崛起與傳統海洋產業改造相結合的狀態發展。青島作為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和港口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游勝地,是山東省最大的出海口和信息、金融、貨物集散中心。以其所具有的港口貿易、海洋科研、現代工業、發達農業、金融服務、旅游度假等優勢與開發潛力,成為中國最具有經濟活力的城市之一。但是青島在發展藍色經濟的同時,使得青島海岸帶環境經受著巨大的壓力,圍海造地使得青島的海岸線不斷縮短,各種排污使得近岸海水污染嚴重,滸苔多年爆發多年無法解決,海岸帶生物多樣性匱乏。為了解決這些實踐問題,我們應當在發展藍色經濟的同時,大力倡導海洋生態保護與建設,努力實現藍色區域經濟建設與海洋生態建設協調發展。   一、人類的經濟活動已經完全改變了青島海岸帶的自然面貌   (一)青島市是人類活動活躍的區域   青島市現轄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黃島、城陽七區及即墨、膠州、膠南、平度、萊西五市,總面積11282平方公里,全市戶籍總人口為763.64萬人,青島的大陸海岸線長730.64公里,加上所屬海島的岸線,全市海岸線總長862.64公里。[1]201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5666.19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550元。[2]從以上統計數據看青島市的城市居民和農民的收入和支出在全國都位于前列。青島市是人類經濟活動很活躍的區域。人類改變了整個海岸帶生態系統的組成,成為控制海岸帶生態系統的的關鍵種。   (二)人類改變了青島的海岸線形狀   隨著青島市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海岸帶的開發活動越來越多,強度越來越大,對海岸線的改造也越來越大。從上個世紀50年代至今,青島海岸地貌形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西部老城區的海岸線已經向海里推進了數公里,東部也都建起了鋼筋水泥的堤壩。最令青島人驕傲的膠州灣的海岸線也在不斷縮短,面積也由50年前的500萬平方千米縮小為現在的300萬平方千米。可以說青島現在的自然海岸線已經不存在了,我們在青島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人工改造后的海岸線。   (三)人類改變了青島海岸帶海水的水質   人類活動使得青島海岸帶區域海水的質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果沒有人類的活動,或者人類的經濟活動較輕,青島海岸帶區域的海水應當是清潔的,沒有污染的,而且同緯度海岸帶水質應當沒有很大的區別的。在20世紀80年代青島的海岸帶海水是很清潔的,清潔到沒有足夠的營養供給養殖在海邊的海帶,海帶生長緩慢。但是由于青島經濟的快速發展,向海域排放的污染物量不斷增多,致使青島近岸海域海水嚴重富營養化,膠州灣數次爆發赤潮。最極端的例子就是青島從2007年開始就有了滸苔爆發的現象,至今已經是第5個年頭,盡管每年都花費很多人力物力來進行清理,但是第二年仍然爆發不誤,青島市也想了很多辦法來處理這個問題,但是迄今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四)人類活動使青島海岸帶生物多樣性匱乏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位于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青島氣候溫和,適合各種生物的生長繁衍。青島的海岸帶曾經充滿升生機,有說不清的生物在海岸上歇息,有成群的大型海洋動物在近岸棲息,有很多鳥在海邊飛翔。但是這些景象現在在青島很難見到,最常見的不斷涌向海邊的綠色的滸苔。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知,青島海岸帶的生態環境已經基本被人類改造了,所以要想讓海岸帶的生態環境向有利于人類生存的方向發展就應當通過各種政策、法律來控制人類的行為,在發展藍色經濟的同時以生態系統的原則為導向,進行海岸帶綜合管理,創造人類的良好的生存環境。   二、以藍色經濟理念為導向對青島海岸帶進行綜合管理   (一)管理法規方面   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國已經基本上形成了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依法治國已經成為整個社會追求的目標。法律除了具有指引作用、預防作用和校正作用外還具有扭轉社會風氣、凈化人們的心靈、凈化社會環境的社會性效益。所以做好青島的海岸帶環境綜合管理工作,完善相關的法規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在海岸帶管理方面國家已經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規,如《海洋環境保護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島保護法》、《漁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各種污染防治法以及為實施法律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因地制宜地管理好青島的海岸帶區域,青島市也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規,如《青島市海洋漁業管理條例》、《青島市無居民海島管理條例》、《青島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定》、《青島城鄉規劃條例》《青島市城市排水條例》、《青島市旅游條例》等。這些法律法規在青島市海岸帶的保護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調整和規范作用。但是不論是國家立法還是地方立法都存在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都存在著法規的滯后性,一些法規例如《海洋環境保護法》、《青島市海洋漁業管理條例》等,由于得不到及時的修訂,其中的規定已經不能適應海岸帶管理的需要。有些法規雖有規定但難以執行。例如為了保護膠州灣,《青島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定》中有專門的一章“生態保護”,規定“嚴格保護濱海沙灘、濕地、植被、礁石等自然資源。海洋與漁業部門應當結合本地區海洋自然環境的狀況和特點,加強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和典型性生態系統的保護,建設人工魚礁,實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對受到破壞的海洋生態進行整治和恢復。對在海洋生態系統、資源等方面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區域,由海洋與漁業部門依法申報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或者海洋特別保護區……”。然而對應這些規定并沒有規定相應的法律責任,很難想象沒有相應法律責任的規定能夠得到嚴格的執行,而得不到嚴格執行的法律甚至會成為一紙空文。其中還有一章“膠州灣特別保護規定”,采取了比其他海域更加嚴格的保護措施。但是除了對《海洋環境保護法》和其實施條例的的規定進行重述以外,看不出來有哪些是針對膠州灣的生態環境特點而做出的規定。再如雖然出臺了《青島市無居民海島管理條例》,但相對于無居民海島來說,有人居住海島的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等更需要人們去關注。通過對青島市海岸帶管理有關法規分析,我們發現盡管現在已經對生態保護有所重視,提出了一些措施,但是對生態系統的整體性認識不夠,缺乏建設健康生態系統的理念。#p#分頁標題#e#   (二)規劃層面   規劃是進行比較全面的長遠的發展計劃,是對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思考、考量和設計未來整套行動方案。青島要大力發展藍色經濟,肯定會做好藍色經濟區的發展規劃。而要做到在發展藍色經濟的同時保護好海岸帶的環境,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一定要與其城市發展規劃規劃、各種行業如漁業發展規劃、旅游發展規劃以及海洋環境環境保護規劃相協調。但是由于規劃涉及的內容繁多,制定的部門不一,最應當注意的是各個部門的溝通,目標一致。應當根據生態學原理,將建設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作為青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重要內容,并且應當在青島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體現出來。雖然我國為了指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已經出臺了《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山東省為了指導生態損害案件的處理出臺了《山東省海洋生態損害賠償費和損失補償費管理暫行辦法》,但是至今我國仍然沒有一個通用的健康的海岸帶生態標準。科學上通常將各種生物指標,物種的豐富度、多樣性的均勻度、生物完整性指數、生態結構和服務功能等作為衡量一個生態系統是否健康的標準。不論以哪一種指標來進行評估,一漂滿海苔的生態系統都不是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既然人類控制著青島海岸帶生態系統,通過規劃設計,也肯定能使其向有利于人類生存的健康方向發展。   (三)管理措施層面   1.調查評價。在以往許多海岸帶管理過程中,有關人類活動對社會、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影響難以評價,沒有得到充分的分析和解釋,生態學問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其原因可能在于缺乏量化的生態學指標,運用生態系統管理的方法可以幫助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進行某項開發建設活動或規劃之前,對該建設活動建成后或該規劃實施或可能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調查、預測和評定,并為防止和減少環境損害制定最佳方案,為建設項目或規劃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對于涉海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律明確規定應當包括:工程所在海域環境現狀和相鄰海域開發利用情況;工程對海洋環境和海洋資源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工程對相鄰海域功能和其他開發利用活動影響的分析及預測;工程對海洋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和環境風險分析;擬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及其經濟、技術論證。對于建設項目要求執行“三同時”制度,也就是建設項目的建設項目中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但是這些規定在實踐當仍然需要強化執行。以膠州灣大橋的建設為例,膠州灣大橋將青、紅、黃三島便捷地聯系在一起,使青島至黃島陸路距離縮短近30公里。如果以每小時80公里的時速計算,走大橋將比走高速路節省22分鐘。大橋的建設毫無疑問會對青島和黃島的開發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建設大橋對滄口水道的水流有所阻擋,自從大橋開始修建,膠州灣的水循環開始變弱,膠州灣每年都會出現海冰,膠州灣污染物向外海擴散速度減慢,使其污染加劇。盡管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膠州灣大橋的建設是應當的,但是,在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法律的規定,采取相應地措施,將影響降到最低,或者力爭使其有利于近岸生態向健康的方向轉化。   2.實行目標管理。首先確定生態系統管理的優先問題和目標,在度量海岸帶生態系統的變化并分析海岸帶的社會、經濟和自然信息的基礎上,根據海岸帶的時空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就可以確定海岸帶綜合管理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海岸帶綜合管理的優先內容往往取決于海岸帶的社會經濟、自然環境的時空背景:生態系統管理作為海岸帶綜合管理的基礎,應明確的對象和內容至少包括:確定管理的范圍;區分生態系統管理的主次。目前,青島生態系統管理優先問題是海岸帶水質惡化、綠潮爆發、攤涂濕地喪失以及海岸侵蝕等。在確定管理的優先問題的基礎上應確定管理的目標,每個階段的海岸帶管理規劃必須要有具體明確的、可操作的和可衡量的目標。3.監測和調控海岸帶生態環境的變化。生態環境管理的優先內容明確之后,由于生態效應的滯后性,必須對生態系統進行長期的定位觀測,才能為管理決策提供事實依據。應仔細選擇和利用環境管理的工具和技術。其中數據采集標準和數據共享是系統監測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兩大問題,在監測過程中,還應識別海岸帶生態系統內部的動態特征,確定海岸帶生態學限制因子,并注意幅度和尺度,判斷可忽略性和不確定性。優先問題和生態退化的敏感參數應成為監測重點。將獲取的信息進行選擇、分析和整合,再根據這些信息對管理的內容、目標和方法進行調整,從而調控和管理整個海岸帶環境。值得注意的是,環境以及人類的價值取向是動態變化的,不確定性又是生態系統管理中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因此,海岸帶環境管理應是適應這一系列動態特征的管理過程。   (四)推進綜合管理   綜合管理是青島海岸帶管理應選的道路。綜合管理應當著重考慮以下內容:   1.倡導管理部門之間的協作。綜合管理是一個整體過程,它要求不同部門參加,而且部門必須有效協作。各管理部門必須認清海岸帶環境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聯系。而傳統的海洋管理體制中,海洋管理各部門之間不了解相互作用機制,缺乏協調的正常渠道,或者存在競爭,最終導致各個部門都傾向于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定,而忽視整個海岸帶環境的變化。當然國家法律中也有相關協作的規定,《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涉海工程的主管部門在批準(核準)環境影響報告書之前,必須征求相關的主管部門的意見;主管部門在在批準設置入海排污口之前,要征求有關部門的意見。但是在實際工作當中,是否真正地按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則是不得而知。這只是個例,海洋環境保護的其他方面也需要不同部門的溝通與合作。   2.廣泛的公眾參與,平衡各方利益。公眾參與能有效彌補市場調節和國家干預的不足。對海岸帶而言,僅有市場調節和國家干預是遠遠不夠的,且不說執法環節存在著諸多弊端,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市場和國家往往不能及時對新事物作出快速有效的反應。而公眾則是環境問題的直接承受者,他們的環境利益促使他們能及時發現問題,控制環境污染等不利影響。因此,公眾參與原則有利于彌補市場調節和國家干預的不足,有效促進環境保護。對于公眾參與原則,我國《憲法》、《環境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規定了公眾的信息知情權、環境監督權、發表意見權等。廣泛的公眾參與才能保障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p#分頁標題#e#   3.推進海洋環境教育。青島有著進行海洋環境教育得天獨厚的條件。全中國的海洋科研力量的三分之一在青島,有著在中國最著名的海洋方面的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每年還隆重地舉行海洋節。所以青島應當做全國海洋環境教育的排頭兵。不但可以增加群眾相關知識,還可帶動相關的產業。

閱讀全文

我國海洋環境治理路徑探究

摘要:2019年主席站在人類未來發展的高度,首次提出“海洋命運共同體”這一理論,為我國海洋環境治理和保護指引了新的方向。本文先是綜述了國內外關于海洋環境治理現狀的研究,然后闡述了馬克思、恩格斯和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的海洋生態思想,并分析了我國在海洋環境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后從政府、海洋環保組織和社會公眾三方面出發探索了我國海洋環境治理的路徑選擇,旨在為其提供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海洋命運共同體;海洋環境治理;海洋生態文明

1海洋環境治理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1.1國外研究現狀。以蕾切爾·卡遜出版《寂靜的春天》為開端,西方環境治理理論開始了蓬勃發展的歷程。這一期間,一些優秀的理論被世界各海洋大國廣泛的應用到了本國的海洋環境治理中去。1982年通過了被認為是海洋法所有論述起點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1987年首次明確提出并界定了“可持續發展”的含義;1992年成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目前國際上參與海洋環境保護的有諸如國際海事組織、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世界氣象組織等在內的二十多家組織,有與海洋環境相關的二十多個國際性公約。同時世界各主要海洋大國在海洋環境治理方面也采取過一些措施,如日本在21世紀初先后出臺了《海洋基本法》《環境教育保護法》等。

1.2國內研究現狀。我國海洋環境治理起步較晚,相關理論以及概念界定的研究是近年來才興起的,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也尚未上升到國家的高度。具體的成就可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部分:一是海洋環保法律法規。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以《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海洋環保法律為主體的,《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等海洋環保規劃和政策為基礎的,《海洋傾廢管理條例》等海洋環保行政法規為補充的,以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海洋公約為協調的總的一整套海洋環境治理法律體系。二是海洋環保政府機構設置。隨著生態環境部于2018年3月成立,我國通過部門整合這一方式將海洋環境管理趨于集中,并由生態環境部下設的海洋生態環境司承擔著這一職能。三是海洋環境保護技術。目前我國海洋調查范圍不僅從近岸拓展到四大洋和南北極,還研制出“山東艦”“天鯤號”“深海一號”等“國之重器”。綜上,目前我國學者對于海洋環境治理的研究側重于以政府為主體的現狀分析和路徑選擇,而世界海洋大國在海洋環境治理過程中的一些有益的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去借鑒學習。

2海洋環境治理的理論依據

2.1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生態思想。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伴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功,西方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當歐洲工廠生產的產品不足以被本地市場所容納時,資本家便將視線轉移到了海洋。但當時對于海洋的開發主要集中在海洋運輸和近海捕撈等方面,深海資源的開發和應用仍然是空白狀態。同時他們還指出正是由于資本主義工業在早期發展的過程中忽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無序、過度的開發利用資源,才會發生諸如倫敦毒霧之類的生態悲劇。

閱讀全文

海洋環境污染治理與保護

一、渤海環境的主要問題

渤海海域面積為717萬km2,平均水深18m,小于10m水深的海域面積約占總面積的26%,海岸線總長6584km,占全國海岸線的20.6%。近年來,遼寧省的“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河北省的“曹妃甸循環經濟示范區”和“滄州渤海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和山東省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等開發規劃將進一步加大渤海環境壓力,渤海開發與保護的矛盾日益凸顯。根據國家海洋局的《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和《渤海海洋環境質量公報》,2001—2011年,渤海未達清潔海域水質標準面積總體呈增加的趨勢,影響渤海環境質量的主要問題有近岸水體富營養化加劇、高溫高鹽水大量入海、陸源污染入海嚴重、海源污染增多,嚴重影響了渤海水體環境和生態系統健康。

1、近岸水體富營養化加劇

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沿岸海域開發活動增多以及近岸海域集約化和半集約化養殖的興起,大量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業污水、養殖污水等排放入海,渤海近岸海域污染日趨嚴重,以渤海三灣和部分城市近岸海域污染為甚,海水富營養化程度不斷加劇。氮磷比作為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指標,一般海水中正常的氮磷比值為16∶1。在20世紀80年代初,渤海海域氮磷比為2∶1~3∶1,在90年代初為5∶1~10∶1,在90年代末升高為16∶1~24∶1,2004—2006年氮磷比均值約為50∶1,至2008年渤海海域氮磷比達到67∶1,局部海域高達200∶1,其中無機氮含量日益升高,渤海海域營養鹽結構由氮限制演化為現今的磷限制。水體的富營養化使得赤潮發生的概率大大增加,渤海赤潮災害發生的頻率和規模也確實在不斷上升。據不完全統計,渤海有史以來記錄到的赤潮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每年僅為0.1次,年發生面積90km2,進入90年代后平均每年發生赤潮2.7次,年發生面積超過1750km2,21世紀初年平均發生赤潮11.4次,年發生面積超過2830km2,2011年發生赤潮13次,累計面積為217km2。

2、高溫高鹽水入海,直接影響渤海水體環境環

渤海地區經濟發達,地處海河流域、遼河流域、黃河流域下游和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緊張的區域。為緩解淡水資源短缺的壓力,各省市大力發展海水淡化項目,至2010年,環渤海地區主要海水淡化工程的海水處理能力已達到36萬t/d,在淡化海水過程中大量濃縮的高鹽海水排放入海,對渤海近岸海域的生態系統造成一定負面影響。而且近些年來,各地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地下水資源被破壞等問題,使得入海徑流大大減少,尤其是黃河流量大幅減少,這些都是造成渤海海洋生態用水量逐年降低,海水鹽度不斷升高的原因。環渤海燃煤電廠已有40余座,均采用海水直流冷卻方式,大量的溫排水涌入海中,加之渤海灣內水動力條件較差,溫升擴散相對開放型海域較差,溫排水的影響使得近岸海域的生物群落結構、主要生物物種和種群密度等都發生變化,浮游生物、底棲生物、游泳動物等的生存環境也隨之改變,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系統,并造成一定程度上漁業資源的損失。

3、陸源污染嚴重,損害近岸海域生態系統

閱讀全文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推行現狀

[摘要]據資料顯示,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總體良好,近岸局部海域的污染還相當嚴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形勢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在國家海洋強國戰略背景下,以現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機制進行客觀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完善健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及相關管理體制等建議,更有效地維護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強國;保護機制

地球有一半的面積被海洋包圍,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資源,隨著海洋資源的不斷深入開發被利用,也致使海洋生態環境在不合理發開中遭受到嚴重的破壞,也因此對人類發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經濟利用損失[1]。我國在政府報告中再次強調建設海洋強國,海洋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也因此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相比于陸地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還亟需進一步地加強。

1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機制的定義

1.1海洋生態環境

目前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定義還沒有達成共識,但通常來講,普遍認為海洋生態環境包含了地球生態圈各個層次的內容,是對海水、海洋生物、海岸以及海洋土壤等的所有內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2]。

1.2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機制

閱讀全文

海洋環境污染治理

一、我國海洋環境污染治理地方政府間協調的邏輯

由于海洋環境污染具有流動性的特點,一旦發生海洋環境污染問題往往涉及多個沿海地方政府,作為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核心主體,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效果。一方面,海洋環境污染復雜,治理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單個地方政府難以承擔全部治理活動。尤其是面臨重大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時,僅靠單個地方政府也難以及時有效解決。另一方面,由于海洋環境污染的流動性和擴散性,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相鄰行政區域的海洋環境。各地方政府的互不合作,分散運作,往往會因溝通不暢,信息不對稱而引起海洋環境污染的外溢甚至矛盾沖突。而地方政府之間合作共治,則有利于共同提高治污水平,實現海洋環境的改善,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達到各地方政府共贏的局面。可見,海洋環境污染的特殊性要求在治理過程中各政府的協調與合作,而地方政府自主意識的增強以及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引發的“各自為政現象”是協調合作的最大障礙。在傳統的海洋環境污染治理行動中多是由中央政府憑借強制權力在沿海地方政府間實施科層型協調機制。諸如在處理海洋環境污染突發事件中建立中央一級海洋環境管理機構,聯合沿海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對突發性海洋環境污染事件做出自主、統一管理;完善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并通過環保部門實行垂直管理來加強環保執法等等。然而,由于海洋環境污染的流動性和污染自然累積性決定了治理污染難以有清晰的行政邊界限制,是一種跨區域的公共物品,無法回避“搭便車”及外部性原因引起的供給與維護等問題,地方政府也不必為自身海洋開發活動所造成的海洋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承擔責任,科層協調機制存在著無法掩飾的運作困境并常常遭致失敗。并且,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情況下,率先進行先進設備或技術投資的地方政府不愿同落后地區分享自己的投資成果,彼此之間的利益難以協調,各地方政府理性博弈的結果便導致了海洋環境污染治理中政府間的自然無關聯。因此,作為理性經濟人,地方政府部門在權衡利弊后,往往選擇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不作為,從而增加了社會成本。科層型協調機制之外有替代選擇嗎?若我們將海洋環境污染看作是公共池塘資源,將海洋環境污染區域看作一個社區,將沿海地方政府看作是平等的社區成員,則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提出的自主治理方式或許可以成為解決海洋環境污染治理協調困境的一個出路,從而形成一種有別于科層型協調機制的沿海地方政府間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協調機制。但是這種協調機制強調基于協商的沿海各地方政府間的溝通與信任關系,而“利益關系”是地方政府間最根本最實質的關系,因此,在構建沿海地方政府間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協調機制前,必須要深入分析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行為。

二、我國海洋環境污染治理地方政府間協調的利益博弈分析

為了深入分析地方政府間的利益關系,本文將采用子博弈精練納什均衡分析方法,解讀地方政府在海洋環境污染合作治理過程中的動態行為。在地方政府治理海洋環境污染的博弈模型中,各地方政府的行動是選擇污染治理的投入,由于治理海洋環境污染的行動總是開始于一個沿海行政區政府,稱之為地方政府1,地方政府1首先選擇污染治理投入q1≥0。隨著海洋環境污染的漂移和擴散,上級政府(中央政府等)要求污染涉及到的以及即將涉及到的各毗鄰沿海轄區政府協調合作,共同治理污染,此時,后加入的為地方政府2觀測到q1,然后選擇自己的投入q2≥0。因此,這是一個完美的信息動態博弈。因為地方政府2選擇q2前能夠觀測到q1,而地方政府1首先行動,不能根據q2來選擇q1,因此,地方政府2的戰略應該是從Q1到Q2的一個函數,即S2:Q1→Q2(這里Q1=[0,∞)是地方政府1的污染治理投入空間,Q2=[0,∞)是地方政府2的污染治理投入空間),而地方政府1的戰略就是簡單地選擇q1,純戰略均衡結果是投入向量(q1,s2(q1)),支付函數為u1(q1,s2(q1))。假定治理海洋環境污染的逆需求函數為P(Q)=a-q1-q2,則支付函數為:πi(q1,q2)=qi(P(Q)),i=1,2(1)求解這個博弈的子博弈精練納什均衡可以選用逆向歸納法。首先考慮給定q1的情況下,地方政府2的最優選擇。地方政府2的問題是用盡量少的海洋環境污染治理投入產生出最大的治理效果,用數學式表達為:Maxπ2(q1,q2)=q2(a-q1-q2)q2≥0(2)最優化的一階條件意味著:s2(q1)=1/2(a-q1)(3)因為地方政府1預測到地方政府2將根據s2(q1)選擇q2,地方政府1希望其他地方政府能夠較多地分擔海洋環境污染治理成本,降低自身的治污投入而能產生較好的治理效果,則其在第一階段的問題用數學式表達為:Maxπ1(q1,s2(q1))=q1(a-q1-s2(q1))q1≥0(4)解一階條件得:q1*=1/2a(5)將q1*帶入s2(q1)得:q2*=s2(q1)=1/4a(6)(q1*,s2(q1))就是子博弈精練納什均衡,這里的q1*=1/2a和q2*=1/4a是此次博弈的均衡結果。即地方政府2由于擁有信息優勢在治污投入博弈中處于優勢地位,其投入僅為地方政府1投入的一半即可達到預期的治污效果。但如果地方政府2在決策之前不能觀測到地方政府1的投入水平,此時地方政府2的信息優勢就不存在了。這也可以解釋現實海洋污染治理過程中,哪怕是各行政區海域污染面積幾乎同等大小,也總是由某個地方政府擔任治污主力,投入較多,其他地方政府發揮參與和輔助的作用,投入較少,并不能達到治污成本均攤的現象,這就導致各個地方政府都不愿意先行動,除非有上級強制壓力或者社會輿論壓力或者是地方政府間形成的協議,否則選擇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不作為是符合邏輯的做法。協議約束被認為是促進海洋環境污染治理地方政府間協調合作較為科學有效的方式,但是在缺乏有效監管和懲罰機制的情況下,不排除地方政府以種種借口拖延治污投入或者少投入的可能。問題的關鍵在于自上而下的監管成本是巨大的。通常上級政府不愿意花費巨大成本進行信息收集和辨別,而且上級政府實際監督能力也不足以展開核查就能查出各地方政府是否消極對待海洋環境污染治理問題,理性的上級政府會選擇不核查,即處于“理性無知”的局面。而在上層政府不核查條件下,地方政府的理性選擇當然就是不投入或者少投入了。以上討論的是序貫博弈,前提是一次性合作。但是海洋環境污染治理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作,關系到海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整體社會福利的提升,沒有一個沿海地方政府可以獨善其身,地方政府之間的博弈是動態多次的,這就創造了重復博弈的條件。也就是說各個地方政府都清楚海洋環境污染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沿海各地方政府的通力協作,而且在歷次海洋環境污染治理過程中各地方政府的表現是觀測得到的,一個地方政府可以使自己在某個階段博弈的選擇依賴于其他地方政府的行動歷史(即針鋒相對策略,如:如果這次你選擇了不作為任由海洋環境污染擴散至我轄區海域,我下次也將選擇不作為任由污染漂移至你轄區海域),因此,在重復博弈中地方政府的戰略空間遠遠大于和復雜于在每個階段博弈中的戰略空間。這意味著,重復博弈可能帶來一些“額外的”均衡結果。影響重復博弈均衡結果的主要因素是博弈重復的次數和信息的完備性。重復次數的重要性主要來自于地方政府在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之間的權衡。當博弈只進行一次時,每個地方政府只關心一次性的污染治理投入;但如果博弈重復多次,每個地方政府可能會為了長遠利益而犧牲眼前利益從而選擇不同的均衡戰略。信息完備的重要性簡單說就是當一個地方政府的支付函數(特征)不為其他地方政府所知時,該地方政府可能有治理海洋環境污染的積極性建立一個“好”聲譽以換取長遠利益。因此,在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過程中沿海地方政府間能否形成有效的協調機制,關鍵在于三個要素:技術路徑、組織形式和利益分配。這三方面要素就構成了我國海洋環境污染治理地方政府間協調機制的框架。

三、我國海洋環境污染治理地方政府間協調機制的構建

1.技術路徑:電子政府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提出的自主治理方式為海洋環境污染治理協調問題展現了一種利益相關者共同對話以促進溝通進而達成沿海地方政府間集體理性行動的美好愿景。盡管如此,這一愿景的實現很大程度上仍有賴于溝通技術手段的改進。電子政府的蓬勃興起為這一愿景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所謂電子政府(e-government)簡言之就是打破行政機關的組織界限和行政區劃界限,快捷便利地政府相關信息的網絡平臺。電子政府的建立,為跨行政區的海洋環境污染治理地方政府間的協調創造了技術條件。不僅有利于增進地方政府間橫向信息交流、建立信任與協調合作,也有利于海洋環境污染及其治理情況的通報和信息共享。其運作形式依賴于互聯網絡支撐下的電子信息系統擁有如下優勢:支持開放各種政務信息且可供跨界查詢;協同各行政區域信息使跨區亦能以連貫一致的方式敞開;任何政府組織均可以交互表達和傳遞信息;通過計算機網絡減少中間環節,保證信息交換的“直通”。可見,電子政府的廣泛應用對于溝通沿海地方政府橫向之間的信息交流,進而培養相互間的信任感、促進對海洋環境污染的協作治理大有裨益。同時,電子政府使得政府治理結構呈現出“扁平化”特征,政府決策層的管理幅度也隨之拓寬。如“省管縣”就是一種典型的“政府扁平化”改革。電子政府運用現代網絡技術,使省縣間時空距離大為縮短,為省管縣提供了可行性。在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過程中,沿海各省級政府獲取來自縣級政府有關轄區內海洋環境污染的各種信息就將更加便捷和真實,為科學合理地制定基層政府樂于接受的治理決策創造條件;同時,“去科層化”的省管縣改革,亦為縣級政府間交往、溝通提供了更多機會,這也有助于縣級政府間協作完成省級政府交付的海洋環境污染治理任務,從而有利于省轄海域范圍內環境污染問題的減少,增進縣級政府間橫向協調以及海洋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電子政府也為拓寬海洋環境污染治理參與主體方面提供了技術支持,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地方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溝通和信任、合作關系,公眾的利益訴求得以表達;另一方面,有利于促進信息公開化、透明化,加強對地方政府決策的監督,使地方政府對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決策更趨于合理。一旦地方政府對轄區海洋環境污染治理不力、出現了地方保護或者隱瞞真相的情形,該地方政府即可能遭致公眾的拷問并削弱公眾對其合法性的支持,這將極大增強地方政府尋求與毗鄰合作以實現海洋環境污染協作治理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因此,地方政府間依托電子政府實現信息共享與交流,確立互信關系,在海洋環境污染治理行動中能夠形成真誠合作的、富有創新精神和反饋及時的互動協調機制。

閱讀全文

環境監測技術質量控制方法探討

摘要:在科技不斷創新的背景下,環境監測技術也得到了長遠發展,對于環境保護效果的提升帶來了極大的有利作用,對于國家乃至全球環境保護都具有現實意義。不過整體來看,當前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依然處于待提升的狀態中,在質量控制方面還面臨著一系列不足,亟待加強探索與改進。文章分析了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具體應用,并結合現實情況提出一系列質量控制方法,旨在推動我國環境監測技術水平的提升,加強質量控制,保護賴以生存的環境。

關鍵詞:環境監測技術;質量控制;現實意義;方法

隨著全球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加強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顯得十分有必要。詳細來看,環境檢測指的是借助于先進設備和儀器對環境進行檢測,明確環境污染的具體情況,并根據詳細的數據信息制定環境管理方法,加強質量控制的活動。從當前我國環境檢測領域的實際發展情況而言,有關部門在開展環境監測的時候往往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境,環境監測的效果并不理想,深入探究和尋找環境監測問題,制定科學的完善策略,不斷提升環境監測的有效性,加強質量控制意義重大。

1環境監測技術的概述

1.1環境監測技術的含義。環境監測技術指的是運用一定的理論方法和科學技術,對環境中有害于人類發展的物質含量進行抽取,將實際檢測標準與科學環境狀態進行對比,從而對當前自然環境的實際狀況進行確定的活動。通過環境監測,能夠為環境治理以及各項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促進環境治理效果的提升。環境監測方法較多,過程也較為復雜,比如:需要優化布點、抽樣調查、背景調查、數據分析等,涉及諸多化學手段、物理手段等,是一項專業性要求較高的工作。

1.2環境監測的特點。(1)綜合性特點。從檢測手段方面而言,在開展環境監測的過程中需要利用多種手段,要對環境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對各種數據信息進行抽取等,比如:會運用生物手段、化學手段、物理手段等,通過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提升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從檢測對象方面而言,總體涵蓋了兩個層面的內容,即被污染的環境、無污染環境;從檢測數據層面而言,在定性評估和處理數據的時候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具體分析,不可一貫采用統一標準。(2)連續性特點。環境監測工作是一項循環往復的工作,需要長期堅持檢測,連續開展這項工作,并不是檢測一次即可。因為人類生產活動不會停歇,環境始終是處于不斷變化過程中,只有連續監測才能夠及時發現環境污染的具體情況,并及時做出解決。

1.3環境監測的意義。環境監測不管是對于環境保護而言,還是對于人類社會的長遠持續發展而言都是十分有意義的。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帶動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環境污染卻不斷加劇,影響著人們未來的生活。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政府提出了“美麗中國建設”“可持續發展”等理念,這些理念的有效落實離不開環境保護,同時也離不開環境檢測。通過有效開展環境檢測工作,能夠及時發現環境中的有害因素,并及時制定針對性的環境保護策略,推動環境質量控制效果的提升。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環境監測技術高低代表了國家整體技術水平的先進與否,而環境保護的成效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所以,有效開展環境監測工作對于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義。

閱讀全文

AMBI評估生態質量的適用性

1引言(Introduction)

近年來,隨著沿海經濟的發展,人類對海岸帶環境的影響逐漸增大.海底沉積物富集來自表層水體的天然和人為化合物,如重金屬等.它們對沿海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如導致其物理化學性質的改變、棲息地的破壞及生物多樣性的變化(Halpernetal.,2007;2008).大型底棲生物個體較大,種類豐富且易于收集(Pelletieretal.,2010),生活環境相對穩定,多數種類的成體終生棲息在固定場所或只在底質表面有限范圍內活動,對逆境的逃避相對遲緩,對海底環境的擾動敏感而深刻,可以反映當地的環境狀況,因此被廣泛地用作環境質量狀況的指示生物(Zmarzlyetal.,1994;Dieneretal.,1995;Dorseyetal.,1995;Stull,1995;Bayetal.,1997;Smithetal.,2001).單變量和多變量法已經成為海洋污染生物效應評價的重要分析方法.單變量法,如多樣性指數、均勻度指數等,優勢在于可以將大量的信息整合到一個指數中,但不易區分環境變化是人為因素還是自然因素導致的(Warwicketal.,1993).相反,多變量分析法如典范對應分析(CanonicalCorrespondenceAnalysis)、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非參數多維分析(non-metricMultidimensionalScaling)等在檢測群落變化方面比單變量分析法更敏感(Warwicketal.,1991).然而,其結果一般難以被非科學家們(如環境影響評價人員、海洋環境質量監測的決策者、利益相關者等)理解.在某些情況下(如環境管理、環境影響評價研究等),環境管理者和決策者需要簡單有效的生物指數以了解當地的生態質量狀況(Elliott,1994;Engleetal.,1999).Borja等(2000)為對歐洲河口及近岸海域軟底質生態質量狀況進行完整性評價,依據Pearson等(1978)、Glémarce等(1981)、Grall等(1997)學者的理論框架模型提出了AMBI(AZTI'sMarineBiologicalIndex,AZTI海洋生物指數)方法,并被納入到《歐盟水框架指令》(EuropeanWaterFrameworkDirective)生態質量評價體系(Muxikaetal.,2005).在不同的環境脅迫條件下,如富營養化、采砂、缺氧、疏浚及魚蝦貝類養殖、重金屬污染、石油開采、港口和堤防的建設及運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生物污染等,AMBI均可使用(Borjaetal.,2003;Muxikaetal.,2005;Munizetal.,2005).目前,AMBI指數在歐洲(Borjaetal.,2009;Grémareetal.,2009;Josefsonetal.,2008)、亞洲(Caietal.,2003;Cheungetal.,2008;陳宜清等,2007;羅民波,2008)、北非(Aflietal.,2008;Bakalemetal.,2009;Bazairietal.,2005)、南美洲(Munizetal.,2005)、北美洲(Borjaetal.,2008;Borjaetal.,2011;Callieretal.,2008,2009)和法屬留尼汪島(Bigotetal.,2008)等地皆有應用.鑒于AMBI在世界各地應用的廣泛性和適用性,本文首次將AMBI法引入中國渤海海域,以檢測其在評價渤海海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上的敏感性,并以此擴大AMBI法應用的地理范圍.

2材料與方法(Materialsandmethods)

2.1材料和采樣方法

所用材料是2008年9月16日至28日采自渤海海域11個潮間帶斷面的大型底棲生物(見圖1,由ArcGIS9.0軟件繪圖),每個潮間帶區域按照高、中、低3個潮區進行采集,通常在高潮區布設2站,中潮區3站,低潮區1至2站.在灘面較短的潮間帶,高潮區布設1站、中潮區3站、低潮區1站(國家海洋局908專項辦公室,2006).根據實際情況,本次調查對東營、高沙嶺、濰坊等潮間帶距離較長的灘面,高潮區布設1站,中潮區1至2站,低潮區1至2站;而在潮間帶距離較短的站點如萊州灣、金州灣等僅在高潮區、中潮區、低潮區各設一個站點;由于歧口、雙臺子河等站點為軟泥質海灘,無法在中、低潮區實施采樣,只采高潮區樣本.本次調查共獲得30個樣本,除歧口高潮帶和東營中潮帶外,其它28個樣本皆采用AMBI法進行分析.用0.5m×0.5m的采樣框定量取樣,取樣深度約為30cm,每次采集1至2次,所取泥樣用孔徑為0.5mm的篩網沖洗,標本用75%酒精現場固定,帶回實驗室進行種類鑒定、計數以及稱重(濕重)等工作(國家海洋局908專項辦公室,2006),并計算其生物量和棲息密度.

2.2評價方法

2.2.1香農-威納多樣性指數(H)通常,在清潔的沉積環境中物種多樣性高.但由于競爭,各種生物僅以有限的數量存在,且相互制約以維持生態平衡.當沉積環境及水體受到污染后,不能適應的生物死亡被淘汰,或者逃離;能適應的生物生存下來.隨著競爭生物的減少,生存下來的少數物種的個體數大大增加.因此,清潔水域中生物種類多,每一種的個體數少;而污染水域中生物種類少,優勢種明顯且個體數多,這是建立物種多樣性指數公式的基礎.公式如下(孫儒泳,2001):H=-∑Si=1(Pi)(log2Pi)(1)式中,Pi為樣本中第i種的個體所占的比例,如樣品總個體為N,第i種個體數為ni,則Pi=ni/N;s代表收集到的底棲動物種類數.H值等于0,說明無底棲生物即表示嚴重污染;0~1之間代表重污染,1~2之間代表中度污染;2~3之間代表輕度污染;大于3則代表清潔(蔡立哲等,2002).

閱讀全文

環境監測的方法評價和問題探究思考

摘要:我國環境監測起步相比于其他國家較晚,但是在近些年發展非常迅速,在這一領域已經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我國目前各個領域的發展速度都很快,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環境問題。而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的基礎,是改善這些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的前提,環境監測的方法也在不斷革新。但是在方法上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在污染源布點、采樣、運輸儲存等方面做得不夠,而在監測儀器和技術方面,相比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通過就目前我國比較先進的監測方法的特性和應用進行討論,分析我國目前監測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對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希望能為我國環境監測方法的改進提供參考意見,以滿足我國對環境監測日益增長的需求。

關鍵詞:環境監測方法;應用現狀;現有問題;發展前景

近些年來我國環保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我國目前環境監測工作人員的工作素養以及現行的環境檢測標準與有關法律法規暫時還可以適應目前的工作需求。但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給未來帶來了很多未知的變量,根據有關數據,《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公報》顯示,2017年全國有239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顯然,我們面臨的環境污染問題遠遠不局限于大氣污染,其他方面的環境污染(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甚至包括毒物的出現等)也非常嚴重。即使現在科技已經相當成熟,相應的技術等因素也需要及時地更新,我們仍然需要加大對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力度,保證環境監測工作的準確性與科學性。所以,環境監測部門應改進監測方法以進一步完善數據共享平臺,使不同級別的環保部門能使用相對權威的數據。跟隨大數據時代的潮流,精確分析并篩選監測數據,把不同時間段,不同區域的監測數據進行分析比較,以制定合理的法律規定與參考標準,確保環境監測這一事業深深扎根在國內,為人們提供更多的保障和福祉。

1.環境監測的主要方法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逐步提高,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地位至關重要,同時,環境監測方法也是我國“兩級五類”環境保護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我國具有470余項較為完整的環境監測方法(見表1)[1],其中囊括了對水質、空氣、土壤、噪聲等方面的監測方法,這些環境監測標準的實行對我國環境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

(1)水污染的監測方法

傳統水質監測方法包括生物法、遙感法、理化法等[2]。傳統方法中的遙感法,采用了衛星遙感技術,通過衛星對水體進行遙感監測并提取數據,與科研人員實地采樣數據進行分析,并使用衛星遙感技術進行水體環境反演,實現實時監測。根據不同物質的光譜不同,在遙感衛星上搭載專業級別的光譜傳感器,遙感衛星通過接收物質反射回來的光譜進行分析。水體受到污染時,根據受污染程度不同,水體中的污染物濃度與性質會隨之發生變化,可通過實地檢測數值與衛星遙感所接收的特征光譜進行對比分析,反演得出水體污染程度。水質監測方法中,生物監測的應用也正在逐步趨向于完善化,生物監測可以為環境保護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的技術參考資料,有助于水環境中生態系統的改善和提高。水質生物監測方法具有監測項目多、檢測標準復雜、對研究人員專業要求較高等特點[3]。

閱讀全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 在线观着免费观看国产黄 | 国产视频二区 | 国产一区 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欧洲一区 | 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午夜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性欧美激情xxxd |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一级 | 亚洲伊人网站 | 日本七十路 | 久久免费视频观看 | 一区在线播放 | 国产91精品黄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午夜影院欧美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高清 | 粉嫩美女流白浆视频 | 国产区最新|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 | 久久国产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一二三区 | 91频道|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国产在线视频不卡 | 一级大黄毛片 |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 |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午夜不卡17 |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 | 国产一区精品在线观看 | 美日韩中文字幕 | 好看的电影网站亚洲一区 | 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