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國幼教育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將農村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
摘要:大量研究表明,幼兒教育在兒童的身心發展過程中是不可延時補償的。對幼兒教育的投資回報率高于任何一個教育階段,面向弱勢群體的幼兒教育投入效益最高。國家應該進一步從促進社會公正與和諧,保障農村兒童平等受教育權的角度認識農村幼兒義務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我國財力已經能夠支撐農村幼兒義務教育,將農村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的時機已基本成熟,各種條件已基本具備。為此,我國急需建立以中央政府為主的農村幼兒教育財政投入體制,盡快建立以公辦園為主的農村幼教體系,強化農村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育;義務教育
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我國農村幼兒教育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農村幼兒教育不僅成為學前教育界的研究熱點,而且也成為民間討論的熱點話題。但是成績的背后掩蓋不了農村幼兒教育所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雖然針對當前我國幼兒教育義務化存在爭議,但是分區域、分階段,逐步將我國農村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各種條件已經基本具備,可以在先期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廣。本文所討論的農村幼兒教育是指農村鄉鎮、行政村的幼兒教育,不包括縣/縣級市政府所在地幼兒教育。
一、農村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在5歲之前就已經完成了50%,8歲之前就已經完成了80%。2-3歲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最佳期;3-4歲是兒童求知欲發展最旺盛的時期;4-5歲是兒童書面語言發展的最佳期;5-6歲是兒童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的敏感期。在兒童錯過了這些心智發展的關鍵期或敏感期之后再施加教育影響將收效甚微,甚至無法挽回。這說明幼兒教育在兒童的身心發展過程中是不可延時補償的。大量研究表明,對幼兒教育的投資回報率高于任何一個教育階段,面向弱勢群體的幼兒教育投入效益最高。這就是為什么在討論當前我國的義務教育到底是應該向高中延伸還是幼兒教育延伸時,多數學者建議應該向幼兒教育延伸的原因所在。當前,教育的城鄉差異最大的是城鄉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的農村幼兒教育令人心酸,不少農村地區的孩子還是上不了幼兒園,錯過了學習語言、培養學習興趣等良好時機。時至2010年,湖南省農村基本上沒有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中未經審批的非法辦園占到了40%左右[1]。遲至2016年9月,安徽省S縣一個擁有6萬多人口,總面積100多平方公里的省重點建設中心鎮竟無一所公辦幼兒園。這種現象在我國農村地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專門針對農村幼兒教育的獨立性政策僅有《教育部關于發展農村幼兒教育的幾點意見》(1983年)和《國家教委關于進一步辦好幼兒學前班的意見》(1986年)2項。大部分政策文件對農村幼兒教育僅僅是附帶性提及,國家對農村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仍有待進一步加強,農村幼兒教育在國家政策中的體現不充分,其地位有待進一步強化。為農村兒童提供義務幼兒教育是縮小城鄉差距,推進教育公平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國際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截至2006年,已有30個國家和地區出臺了義務學前教育法律法規[2]。丹麥、芬蘭、韓國、美國、愛爾蘭、葡萄牙、新西蘭、法國、匈牙利、意大利、英國、比利時、瑞典、澳大利亞等經濟發達國家,巴西、墨西哥、古巴、蒙古等發展中國家和我國澳門、臺灣等區,均先后確立了免費學前教育制度,重點保障農村幼兒享有最起碼的幼兒教育。進入21世紀,面對城鄉幼兒教育差距的進一步拉大,農村幼兒所遭受的嚴重不公,許多學者和社會人士積極呼吁將農村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如民進湖南省委、農工黨九江市委、江蘇省政協委員李永達、銅仁市市長夏慶豐等呼吁將農村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我們應該進一步從促進社會公正與和諧,保障農村兒童平等受教育權的角度認識農村幼兒義務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努力使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中西部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不再心酸,切實保障廣大農村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二、農村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可行性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努力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程度”。2014年11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更是明確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著力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當前中央財政重點支持的4大類7個重點項目中有3大類是專門針對農村幼兒教育或者以農村幼兒教育為主,分別為校舍改建類、幼師培訓類及幼兒資助類。如果說此前我國財力確實無力支撐農村幼兒教育,那么到了今天,依然拿國家財力不足回應農村幼兒教育只能說是一個借口。這本身只能說明我們對農村幼兒教育的認識依然停留在過去,沒有與時俱進。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市人大代表沈美萍認為,以前國家沒有考慮幼兒教育是因為財力承擔不起,現在社會經濟發展這么快,應該具備了將幼兒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的經濟實力。國家財力已經能夠支撐農村幼兒義務教育的觀點既有經濟學理論上的支撐,也有農村幼兒教育辦學實踐上的支撐。早在2005年,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謝鴻光就在他提交的一份題為《“反哺”要抓住重點:農村中小學教育》的報告中,著力對義務教育財力不足的問題進行了反駁。他認為這是一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借口的短視理論。根據謝鴻光的分析,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的時機已基本成熟。2016年,經濟并不發達的河南駐馬店,其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7%,學前一年毛入園率達到95%,其中入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幼兒園的比率達到97%[3]。就連經濟不發達的開封都已經具備了實施農村學前一年義務教育的財政實力。寧夏X縣雖然自然環境惡劣,經濟發展滯后,但其學前教育發展在寧夏名列前茅,獲得了省級政府的認可[4]。這些成績的取得還是在“地方為主,中央獎補”的財政投入機制下取得的,如果能夠確立以中央財政投入為主的機制,那么類似寧夏X縣的農村幼兒教育應該能夠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這說明,我國已經具備將農村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的條件。貴州銅仁市市長夏慶豐說,“在全國普及山村幼兒園,實施學前免費教育,解決農村孩子入園難問題,是完全可行的。”有學者已經從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成本、縮小城鄉差別、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國際比較、法治化與規范化管理等方面論證了幼兒教育義務化的必要性與可行性[5]。農村幼兒教育義務化已經不再是資金的問題,而是態度的問題。說穿了還是對農村幼兒教育重視不足。如果對農村幼兒教育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那么,政府會想盡辦法創造條件盡可能地讓農村的孩子享有最起碼的幼兒義務教育;反之,如果對農村幼兒教育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態度,則會列出許許多多的理由來延緩或拒斥農村幼兒義務教育。正如龐麗娟教授所言,“長期以來一些政府部門及其領導對學前教育事業的教育性和公益性認識不夠,對學前教育在教育體系和社會公益事業中的重要地位缺乏應有的正確認識”[6]。一些地方政府的教師招考從來沒有考慮過幼兒教師,部分官員根本不知道發展幼兒教育屬于自己的職責范圍,甚至認為發展幼兒教育是“吃飽飯撐的”[7]。幾十年來,我國對農村幼兒欠下的債務實在是太多了,已經到了償還的時候了。再這樣長此以往不“強迫”,不免費下去,我們將如何面對和諧社會的教育公平。一味地以財力為借口,對農村幼兒教育不“強迫”、不免費,實質上是繼續漠視被城市化取向的幼教政策遺忘了的農村幼教事業,是對農村孩子的嚴重不公。這實際上是對農村落后、愚昧的坐視不管和放任。當初,攻克九年義務教育的難題時,也沒有全國一盤棋,城鄉同步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也是分區域,分階段逐步實施的。再說了,今天有多少農村幼兒進幼兒園是被強迫的?事實恰恰相反,今天的農民不是不愿意送孩子進幼兒園,而是沒有幼兒園可進。
國外幼教理論對幼兒教育的借鑒作用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教育投入的注意力越來越多,尤其重視幼兒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奠基作用。幼兒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基石部分,對一個兒童發展的影響舉足輕重。很多研究表明,人在幼兒階段養成的習慣會伴隨他們終身。我國幼教事業目前仍舊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必須要及時借鑒國外先進的幼教理論來解決我國幼教階段面臨的種種問題。鑒于此,本文將對國外幼教理論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借鑒作用進行簡明的分析。
關鍵詞:國外幼教理論;幼兒教育;借鑒作用
歐美等發達國家聚集的地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幼教理論,因為他們在數年間的發展中已經掌握了熟練地應對各類兒童教育問題的方法。因此我國可以稍加借鑒,但由于各個國家之間文化背景和教育體制等各種差別的存在,在借鑒的時候必須要結合我國的國情,選擇最合適的理論進行應用,才能不斷提高我國幼教的發展水平。
一、國外幼教理論的特點
(一)教學規模小,注重游戲
歐美幼兒園普遍規模較小,尤其是教師和學生的比例控制的十分嚴格[1]。歐美幼兒教育學家認為只有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一對一的關系,才能真正地保證教育質量。在歐洲,尤其是在英國,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大多都是游戲,而不是學習具體的技能,因為游戲是最能開發幼兒智能,激發其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活動,幫助兒童塑造良好的學習能力。
(二)重視多元化的教育
幼兒教育數字出版中知識服務平臺初探
【摘要】文章闡述了幼兒數字教育出版近年來的發展狀況,分析了知識服務的發展歷程、特點及文獻綜述,探討了知識服務平臺的類型和建設流程,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以幼教云平臺為例探討知識服務平臺的運營模式,以期為業界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教育出版;數字出版;知識服務平臺
一、幼兒數字教育出版近年來的發展狀況
傳統的幼兒教育模式多為教師口述式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幼兒對抽象知識的接受能力有限,且單一枯燥的教學形式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不大,教學效果不理想。進入21世紀后,形象性、娛樂性、趣味性較強的數字化產品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幼教出版業逐漸朝數字出版方向轉型升級[1]。《2017—2018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指出,2017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其中在線教育收入高達1010億元,僅次于互聯網廣告和移動出版,位列第三。由此可見,教育出版是出版融合發展的先行軍,隨著人工智能在數字教育出版領域應用的逐漸深入,主打幼兒教育和學前教育的各出版單位開始涉及知識服務業務。目前我國部分少兒出版社已經在數字出版建設中初見成果,其中表現突出的有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等[2],這些出版社與數字技術類平臺合作,開辟幼兒教育數字出版新領域,尋求自身經營模式的革新發展。
二、知識服務的發展歷程、特點及文獻綜述
1.發展歷程和特點
互聯網時代,信息的過量增長和碎片化導致用戶對有效信息的甄別和獲取受到阻礙,信息生產和加工方開始尋找應對策略并做出調整,通過數字化技術幫助用戶縮減篩選信息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知識服務最早在圖書情報領域付諸實踐,指“以搜尋、組織、分析、重組知識的能力為基礎,根據用戶問題和環境,融入其中解決問題,并提供能夠有效支持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的服務”。隨著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知識服務已成為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即“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提供體系化知識的服務”[3]。知識服務具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區別于那些系統化和專業化的普通信息,進入服務系統的知識信息是用戶獲取難度大、難以掌握的專業性指導信息;二是以大數據為基礎,比如分類嚴謹的數據庫可以作為某一領域知識服務的基本素材來源;三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不斷提高數據分析的能力和效率;四是以用戶為導向,從需求出發設計服務體系和模式。
農村幼兒園師資培養體系的構建探究
摘要: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因此也對學前教育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學前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終身學習的開始。為了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進一步實現“幼有所育”,需要保障幼兒師資團隊的質量,尤其是農村師資團隊培養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備受教育界關注。我國農村人口基數較大,同時在學前教育領域的發展相較于城市來說“欠賬”較多,尤其是農村幼兒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整體的師資團隊質量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基于此,對農村幼兒園師資培養體系的構建進行相應的探討和研究,提出具體的構建策略,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師資培養體系;構建策略
早在2012年,國家就出臺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教師〔2012〕1號),通過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幼兒園教師在管理以及師資團隊建設上的相關準則,具有非常顯著的導向功能。但是經過9年的發展,農村地區的幼兒園師資團隊建設工作仍是薄弱環節,存在著很大的進步空間。雖然農村幼兒園園舍條件以及教師質量上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在教育供需矛盾上仍然十分顯著,師資問題仍是導致農村地區學前教育質量始終無法實現創新性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進一步強化對農村地區師資團隊的建設研究,優化其整體的綜合素養,保障農村學前幼兒園師資團隊的專業性,進一步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是實現教育均等化的重要保障。
一、農村幼兒園師資培養體系的重要性
(一)以先進的專業理念引領幼教事業的發展
農村地區的幼兒教師相較于城市教師來說,在教學理念上較為落后,對于幼兒教學工作在思想認知上存在缺陷和不足,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農村幼兒園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以及在育人過程中的專業性,沒有對農村地區的教育事業展開深入思考。而這種只關注日常教學工作,忽略專業教學理念的行為,將會導致我國農村地區的幼教事業無法得到創新性的突破和進展。因此,農村教師應該積極關注整個幼教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優化其滯后的教育理念,提高現階段的教育理論水平,通過現代化的教育理論對自身的教學活動進行引導,合理對幼兒行動進行評價,合理定位自己在支持農村幼教事業上的目標和實現途徑[1]。
(二)以系統的專業知識促進幼教事業的發展
幼教專業聲樂教學思考
一、我國幼教專業聲樂教學的現狀分析
由于我國幼教專業聲樂課程的設置目標與專業聲樂學院差異巨大,所以幼師從小培養幼兒的方式也存在差異。專業聲樂學院培養出來的音樂人才,是具有獨立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專業人才。幼教專業聲樂教學培養出來的是具有音樂綜合素質的專職幼兒教師。這兩者的培養目標、教學重點不同,幼教專業聲樂教學課程設置的側重點是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發聲方法,訓練和強化幼兒歌曲演唱的方法,并讓幼兒掌握教師的教學內容。在我國現階段,幼教專業聲樂教學正在朝著盲目模仿專業聲樂學院的教學模式,強調專業性的演唱技巧和發聲方法,對兒童歌曲演唱學習嚴重忽視。這種教學模式的發展,導致學生在日后走上幼師的工作崗位后,與實際教學內容不相符,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工作質量。
二、影響幼教專業聲樂教學的主要因素
1.幼兒入學音樂零基礎
由于幼教專業聲樂教學的培養目標不同,主要是培養幼兒的音樂綜合能力。部分家長只是考慮學生將來的就業發展方向,而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真的喜歡音樂。家長盲目地把孩子送到學校,大部分學生對聲樂都沒有了解。學生沒有音樂特長和天賦,更沒有接觸過聲樂這門學科,部分學生存在五音不全的問題,對音準、音調這些基礎知識不感興趣。因此,幼兒教師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很難整體把握學生學習歌曲的能力,在音樂教學中出現困難,幼兒也會逐漸失去學習欲望。
2.專業幼兒教師嚴重缺乏實踐經驗
依據目前幼師狀態來看,大多數專業幼師都是剛從音樂學院畢業的。這些幼師踏出大學校門就進入另一個幼兒校門,她們在音樂學員接受的知識是專業性較強的學習,并沒有接觸過幼兒聲樂教學的相關知識。部分幼師雖然能對藝術歌曲很好地把握,但由于沒有幼師實踐的工作經驗,導致在聲樂教學中無法實施真正才華,局限于音樂學院所學的內容教導幼兒。
幼兒教育發展問題及措施
【摘要】
幼兒教育對兒童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我國的幼兒教育事業也隨之得到了蓬勃發展。本文首先闡述了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現狀,并指出了當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三大問題,然后再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為我國幼兒教育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促進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幼兒教育;問題;措施
我國的幼兒教育結構在近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家+集體+個人”的辦園格局正在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學齡前兒童擁有了更多的受教育機會。幼兒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是兒童形成基本社會認知的重要階段,無論是對國家、對家庭還是對幼兒自身發展來說,都不容忽視。
一、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的現狀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教育部門的幼兒園辦園比民辦園的增長速度要緩慢得多,相較1995年,到2001年的時候,我國教育部辦園增長了9.2%,而民辦園卻增長了16.1%。到2004年,我國的民辦幼兒園數量已經達到了6.22萬所,在園人數約584.11萬人,占總入園人數的21%。而截止到2013年,我國的民辦幼兒園在園人數已經超過了總入園人數的51%,由此可見,我國的幼兒園教育體制其實就是以民辦和公辦這兩條腿一同走路的模式。近年來,很多地方性的幼兒園已經開始進行或者正在準備“轉制”,很多的公辦幼兒園開始慢慢向民辦幼兒園過渡。與此同時,部分事業單位或者私營企業在幼兒園事業方面的投資興致愈發濃厚,各種健康幼兒園、藝術幼兒園以及雙語幼兒園等特色幼兒教育機構層出不窮。除此之外,不少幼兒教育機構還開始積極向各鄉鎮和村莊發展,在很多小城市中也出現了民辦和私立幼兒園成為幼兒教育主體的現象。
師德教育視角下幼教市場師資培養
[摘要]我國幼教市場發展迅猛,師資缺口大,高師院校必須加強職前教師教育的管理,為市場培養合格幼師畢業生。文章探索了從職前幼師生到職后幼兒園教師的一體化師德教育策略,在注重綜合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基地上,特別強調對幼師生加強思想引領和人文關懷,提升其對人生價值感和職業幸福感的正確理解,從源頭上促進幼兒園教師的隊伍建設。
[關鍵詞]幼師生;幼兒園;師德;學前教育;師資建設
隨著政府與全社會對學前教育事業的日益關注,中國的幼教市場無論是數量還是內涵都有了迅猛的發展。近幾年,幼兒園教師的師德問題成為民眾普遍關注的問題,其中新入職教師的失德失范問題更為突出。由于幼兒園的新教師主要來自于各級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師畢業生,所以師范院校如何加強師德教育,促進幼師生的師德成長,就成為從源頭上加強幼兒園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問題。幼師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態度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幼兒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通過分析幼師生的個人成長經歷,從產教融合的角度來探索促進其專業素養和師德成長的有效策略,為中國幼教市場培養合格幼師畢業生。
1課題研究的背景
1.1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迅猛的時代背景
從數據上看,2018年,我國幼兒園數量為26.8萬所,比2016年的25.5萬所增加了5.1%,比2008年增加了95.3%,而且據保守估計,未來十年還將增加10萬所左右,幼教市場的體量將一步擴大。從內涵上看,“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將達到80%。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辦園體制和政策保障體系基本完善。投入水平顯著提高,成本分擔機制普遍建立”。“到2035年,我國將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1.2幼兒園師資薄弱的行業背景
學前教育課堂教學改革論文
1、前言
我國幼教事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社會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幼兒園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幼教師資力量與水平方面。一旦某一個幼兒園占據了幼教師資的優勢,就會在社會上享有更高的聲譽。尤其是那些民辦幼兒園,更是需要通過優秀的幼教師資隊伍來占領市場競爭中的制高點。現代社會對于幼教師資的要求突出了綜合性,不僅需要幼師能歌善舞,還需要他們與現代社會需求有機銜接。這就對學前教育專業課堂教學提出了改革要求。縱觀我國學前教育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現狀,很多都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及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型改革,以期能夠培養出更高水平的幼教師資力量。這些幼教師資將為我國幼教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是提高我國幼教質量的根本后盾。
2、我國學前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現狀
(1)學前教育課堂教學從理論知識角度進行了改革。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不少學前教育專業課堂教學非常重視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認為學前教育專業應該培養出研究型與學習型的幼教人才,并能夠引導他們在理論知識的指引下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
(2)學前教育課堂教學從專業技能角度進行了改革。
這就是說,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模式進行了改革,這是從專業技能角度出發所做的改革。有學者認為,學前教育專業應該強化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工作,把文化課與專業課的比例調整為4:6,讓學生可以在展示自己外在技能的過程中,反映出自己較高的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