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國民經濟概論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漢語言文學類就業趨向討論
作者:向彪 單位:湖南懷化學院
本文所謂地方本科高校,是指一般布局于區域中心城市,以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宗旨,以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高等院校。這類學校大多是近年來由高等師范??茖W校升格或與其它院校合并而成的普通本科院校。在升本或與其它院校合并以前,這類學校大多以培養中小學教師為宗旨,因而,在課程設置上偏重于教育理論、師范素質與技能培養類課程。升本或與其它院校合并以后,這類學校一部分升格為師范學院,而大部分轉型為綜合性本科院校。近年來,這類院校中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畢業流向呈現出新的趨勢,作為人才培養頂層設計與人才成長載體的課程體系也應順時而變,以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要、人才市場的新要求。
一、地方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畢業流向的新趨勢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由于我國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高校的擴招,地方本科高校中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就業趨向,已經由過去的以教育領域為主衍變為多元化趨勢。以下是筆者對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學生最近三年畢業流向的個案統計:從表1可以看出,各類學校、黨政機關、新聞傳媒、其它事業單位、廠礦企業已經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學生普遍的就業領域,其中,主要就業領域也已經由過去的教育領域擴展為教育和廠礦企業兩個領域,直接進入黨政機關以及其它事業單位的比例也在升高。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這種就業趨勢,也同樣體現在其它地方本科高校中。以下是筆者對吉首大學、湖南科技學院、湘南學院、邵陽學院4所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學生最近三年畢業流向的綜合統計:從表1可以看出,教育行業、黨政機關、新聞傳媒、文化出版、廠礦企業已經成為4所省內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普遍的就業場域,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國家公務員、新聞記者、出版編輯、企業管理、公司文員、廣告宣傳、市場營銷、旅游導游以及自主創業已經成為該專業畢業學生普遍的職業選擇。
總體趨向與我校大體相同。國內其它地方性普通高校的情形也應該大同小異。這說明,就業流向的多元化已經成為地方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就業流向的基本趨勢。隨著漢語言文學專業招生人數的進一步擴大、我國人口出生率的進一步下降以及國家對中小學教師需求的減少,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就業流向的多元化趨勢必將繼續增強。因此,傳統的淡化就業指向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的綜合型設計,已經不能適應該專業學生就業流向的多元化趨勢及其職業素養與技能要求。因此,探索并建構新的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多元化就業趨勢及其職業素養要求相適應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時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擺在地方普通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辦學者面前的緊迫課題。二、地方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主要方向筆者認為,要建構新的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多元化就業趨勢及其職業素養要求相適應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主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設置若干個與人才市場需求對接度高的專業方向
要提高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對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人才市場需求的適應能力,首先要做的是在建構課程體系時,設置兩至三個專業方向。由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個應用面十分廣泛的專業,可以析分衍生出來的專業方向很多,諸如語文教育、對外漢語教學(國際漢語教育)、文秘(包括涉外文秘、中英文秘、商務文秘)、新聞傳播、編輯出版、比較文學、戲劇影視文學、影視文化、文化創意、文化產業管理等都是可供選擇的專業方向設計。根據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及其人才市場需求,我們認為,以下幾個方案不失為帶有普適性的專業方向組合方案:
材料概論雙語翻轉課堂實踐探索
[摘要]材料概論是材料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先導課。雙語教學在本科教育中被教育部所倡導,也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課程教學的發展趨勢。為順應時展,教學團隊對材料概論雙語課程進行了開放共享課的建設,并及時進行了翻轉課堂的實踐。文章對材料概論課程建設過程與做法進行了總結,對翻轉課堂實踐效果進行了分析,可為相關課程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材料概論;雙語課程;開放共享課;翻轉課堂;建設與實踐
近二十年來,隨著全球化程度加深,各行業對國際化人才需求日趨旺盛。為應對人才需求趨勢,我國教育部在2001年第4號文件指出: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暫不具備直接用外語講授條件的學校、專業,可以對部分課程先實行外語教材、中文授課,分步到位。2016年,我國在吉隆坡召開的國際工程聯盟大會上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該協議關于畢業生素質要求的12項指標中,很多項和外語能力有著不同程度的關聯,并把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應用更新與外語能力緊密關聯起來[1]。當前,互聯網得到大面積普及,“互聯網+”深入人心?;ヂ摼W與高等教育相結合,催生了在線開放課程(慕課)。2012年是世界慕課元年,從那以后,傳統教育的時空界限和學校圍墻被打破。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習慣和善于使用“互聯網+”的方式學習知識、捕捉信息。有專業人士指出:教育改變人生,網絡改變教育[2]。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被用于制造一切有用制品的物質。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思維能力的人才,國內多所高校選定材料類專業的先導課進行課程改革與雙語教學[3],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為順應時展,搭上“互聯網+”快車,教學團隊對材料概論雙語課程進行了開放共享課的建設,并及時進行了翻轉課堂的實踐。本文對其課程建設的過程進行整理總結,希望對其他課程建設有所幫助和啟發。
一、開放共享建設課程的選擇
通常來講,一個四年制大學本科專業會有70—90門課程,合計150—180個學分。在所有的課程中,有公共基礎課、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等等。是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進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呢?我們通過調研和調查問卷,認為并不是任何課程都適合進行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經過討論和權衡,我們選擇“材料概論(雙語)”進行在線開放共享課程的建設。在本校的最新版培養方案中,材料概論(雙語)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主干課,也是專業入門課。本課程的開設將注重加強材料領域的基礎知識教育,拓寬專業知識面,激發學生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學習后續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奠定良好的基礎。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求實創新意識和嚴謹的科學素養。本課程將采用中、英文雙語進行授課,對于鞏固英語學習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畢業生具有導向作用。其主要知識目標是熟悉材料的基本概念、材料的基本性能、材料的分類和材料學科與其他各學科之間的關系及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地位;掌握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等結構特征與基本性能,以及結構與性能間的關系;具備歸納、總結材料科學的研究進展、材料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它并不像一些公共基礎課或專業基礎課,課堂教學效果需要更多地和學生互動才能掌握,所以更適合進行開放共享課建設。
二、課程視頻錄制與建設
得益于學校對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重視,本課程在2018年被學校立項資助進行在線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為方便老師進行視頻錄制,學校邀請了多家平臺公司到學校進行宣講,供老師們進行選擇。為便于及時溝通和節約時間,本課程的錄制選擇了在學校有駐點的智慧樹。通過和平臺公司溝通,公司為課程配備了課程顧問,可以全程、方便、及時地就課程視頻的制作進行討論。根據課程顧問的建議,課程團隊選擇了合適的錄制方式。視頻錄制前,平臺公司會把相關準備模板和要求告知課程團隊,團隊根據自己的安排預約錄制時間,提前準備好相關材料,在去錄音棚之前發給課程顧問進行PPT潤色等工作。錄制過程中,需要主講老師和工作人員加強配合,提高效率。視頻錄制完成后,經過視頻工程師的編輯加工,再返回給團隊,進行檢查,有問題的話提出修改意見。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內容,共錄制43個視頻,每個視頻時間長度5-20分鐘不等,總時長426分鐘,其中材料基本知識6個、無機非金屬材料5個、金屬材料10個、高分子材料10個、復合材料6個、先進功能材料5個和材料分析測試表征1個。課程章節的全部視頻錄制完成后,可以進行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按照學校要求,本課程除了由平臺公司進行共享課的建設外,還需在學校自己的課程平臺進行建設。由于本課程開展歷史比較長,歷經多個版本的培養方案,相關資料比較豐富,我們按照一定的框架進行建設,主要包含首頁、課程章節視頻、課程團隊、教學資源、教學文檔、課程改革與建設、教學活動等課程內容。
材料概論雙語翻轉課堂實踐探索
[摘要]材料概論是材料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先導課。雙語教學在本科教育中被教育部所倡導,也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課程教學的發展趨勢。為順應時展,教學團隊對材料概論雙語課程進行了開放共享課的建設,并及時進行了翻轉課堂的實踐。文章對材料概論課程建設過程與做法進行了總結,對翻轉課堂實踐效果進行了分析,可為相關課程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材料概論;雙語課程;開放共享課;翻轉課堂;建設與實踐
近二十年來,隨著全球化程度加深,各行業對國際化人才需求日趨旺盛。為應對人才需求趨勢,我國教育部在2001年第4號文件指出: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暫不具備直接用外語講授條件的學校、專業,可以對部分課程先實行外語教材、中文授課,分步到位。2016年,我國在吉隆坡召開的國際工程聯盟大會上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該協議關于畢業生素質要求的12項指標中,很多項和外語能力有著不同程度的關聯,并把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應用更新與外語能力緊密關聯起來[1]。當前,互聯網得到大面積普及,“互聯網+”深入人心。互聯網與高等教育相結合,催生了在線開放課程(慕課)。2012年是世界慕課元年,從那以后,傳統教育的時空界限和學校圍墻被打破。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習慣和善于使用“互聯網+”的方式學習知識、捕捉信息。有專業人士指出:教育改變人生,網絡改變教育[2]。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被用于制造一切有用制品的物質。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思維能力的人才,國內多所高校選定材料類專業的先導課進行課程改革與雙語教學[3],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為順應時展,搭上“互聯網+”快車,教學團隊對材料概論雙語課程進行了開放共享課的建設,并及時進行了翻轉課堂的實踐。本文對其課程建設的過程進行整理總結,希望對其他課程建設有所幫助和啟發。
一、開放共享建設課程的選擇
通常來講,一個四年制大學本科專業會有70—90門課程,合計150—180個學分。在所有的課程中,有公共基礎課、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等等。是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進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呢?我們通過調研和調查問卷,認為并不是任何課程都適合進行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經過討論和權衡,我們選擇“材料概論(雙語)”進行在線開放共享課程的建設。在本校的最新版培養方案中,材料概論(雙語)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主干課,也是專業入門課。本課程的開設將注重加強材料領域的基礎知識教育,拓寬專業知識面,激發學生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學習后續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奠定良好的基礎。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求實創新意識和嚴謹的科學素養。本課程將采用中、英文雙語進行授課,對于鞏固英語學習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畢業生具有導向作用。其主要知識目標是熟悉材料的基本概念、材料的基本性能、材料的分類和材料學科與其他各學科之間的關系及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地位;掌握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等結構特征與基本性能,以及結構與性能間的關系;具備歸納、總結材料科學的研究進展、材料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它并不像一些公共基礎課或專業基礎課,課堂教學效果需要更多地和學生互動才能掌握,所以更適合進行開放共享課建設。
二、課程視頻錄制與建設
得益于學校對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重視,本課程在2018年被學校立項資助進行在線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為方便老師進行視頻錄制,學校邀請了多家平臺公司到學校進行宣講,供老師們進行選擇。為便于及時溝通和節約時間,本課程的錄制選擇了在學校有駐點的智慧樹。通過和平臺公司溝通,公司為課程配備了課程顧問,可以全程、方便、及時地就課程視頻的制作進行討論。根據課程顧問的建議,課程團隊選擇了合適的錄制方式。視頻錄制前,平臺公司會把相關準備模板和要求告知課程團隊,團隊根據自己的安排預約錄制時間,提前準備好相關材料,在去錄音棚之前發給課程顧問進行PPT潤色等工作。錄制過程中,需要主講老師和工作人員加強配合,提高效率。視頻錄制完成后,經過視頻工程師的編輯加工,再返回給團隊,進行檢查,有問題的話提出修改意見。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內容,共錄制43個視頻,每個視頻時間長度5-20分鐘不等,總時長426分鐘,其中材料基本知識6個、無機非金屬材料5個、金屬材料10個、高分子材料10個、復合材料6個、先進功能材料5個和材料分析測試表征1個。課程章節的全部視頻錄制完成后,可以進行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按照學校要求,本課程除了由平臺公司進行共享課的建設外,還需在學校自己的課程平臺進行建設。由于本課程開展歷史比較長,歷經多個版本的培養方案,相關資料比較豐富,我們按照一定的框架進行建設,主要包含首頁、課程章節視頻、課程團隊、教學資源、教學文檔、課程改革與建設、教學活動等課程內容。
農業機械分類與作用特點
摘要: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現代化對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迅速發展我國農業,促進國民經濟的全面高效發展。文章主要介紹了農業機械的分類及其作用特點。
關鍵詞:農業機械;分類;作用特點
按照農業生產的作業性質,廣義農業機械主要分為農田機械、畜牧機械、排灌機械、果園機械、農副產品加工機械、運輸機械。按主要作業和用途可分為農田基本機械、耕整地機械、種植機械、收獲機械、植物保護機械、中耕機械。按耕作制度和地形可分為山地機械、水田機械、壟作機械、平原旱地機械。按動力可分為機力、畜力、人力[1]。
1農業動力機械
1)拖拉機。與懸掛式或牽引式農具配套,利用拖拉機動力輸出軸和動力輸出皮帶輪等工作裝置,可用于脫粒機,驅動排灌機械等進行固定作業。2)內燃機。適應性廣,機動性強,使用方便經濟。作為拖拉機的發動機的同時,還能作為自走式或牽引式收獲機械,植物保護機械等的有效動力來源。3)電動機。把電能變為機械能的電動機是拖動機械的原動機,各類電動機基本都可用于農業生產,其中大型排灌站裝機容量最大,三相鼠籠式異步電動機容量最小。4)水田機耕船。利用船體支撐整機重量,通過楔形鐵輪與土層作用推動船體前進。5)風力機。依靠氣流吹在風輪葉片上,使得風輪旋轉做功,主要可分為翼式、走馬燈式、鼓型三種。翼式風力機的風輪葉片式為螺旋槳式,構造復雜,效率較高。走馬燈式風力機風輪旋轉方向與風向相同,旋轉軸垂直。
2耕整地機械
1)耕地機械。土壤翻耕目的在于通過翻轉和松碎土壤,恢復土壤結構,將雜草、作物殘渣埋入地下,促進腐化,提高腐殖質含量。按工作部件可分為鏵式犁、圓盤犁、旋耕機。鏵式犁根據鏵數不同可分為單鏵、雙鏵和三鏵。按犁型不同可分為鏵式犁、深耕犁、滾子犁、雙向犁、菱形犁等。在生產生活實踐中耕地機械一般不帶動力,大多是由拖拉機帶動工作,按其與拖拉機掛結方式,可分為懸掛式、半懸掛式、牽引式三種。2)整地機械。通過犁耕翻拋后土塊體積大,土壤中較大空隙,地面起伏不平,進行播種前需松碎土塊,壓實平整地面。整地包括耙與鎮壓兩個過程。耙作用在于破碎土塊,疏松土壤,清除雜草同時兼顧混合表土,平整地面。其中,水田中使用的耙還具有攪拌泥漿、刮平田面作用??煞譃閳A盤耙和水田耙。使用鎮壓器目的在于消除土壤間空隙,減少水分蒸發,形成毛細管。鎮壓器分為表土鎮壓器和心土鎮壓器,心土鎮壓器可深入土中將心土壓實,又在土地表層形成松軟覆蓋層,達到上松下實要求。表土鎮壓器有圓筒型和V型兩種[2]。
對外貿易效益理念界定分析
本文作者:曾衛鋒 單位:集美大學
在我國傳統的計劃經濟或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中,人們從傳統政治經濟學的經濟效益這個基本概念出發對對外貿易經濟效益這個概念進行了界定。人們認為,經濟效益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為了達到一定的經濟目標所耗費的勞動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即產出與投入之比;產出越多而投入越少則經濟效益越好,反之經濟效益就越差。根據經濟效益的這個概念,人們進一步定義,對外貿易經濟效益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投入對外貿易活動的勞動和取得的成果之比。筆者認為,在中國市場經濟深化發展的今天,對外貿易經濟效益這個概念的這種界定,顯然存在著局限性,主要是將經濟效益與經濟效率混為一談,使得人們不能正確使用這個概念來研究有關對外貿易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以及指導中國的對外貿易實踐。因此,正確認識對外貿易經濟效益概念的局限性以及重新定義對外貿易經濟效益概念,具有重要意義。
一、經濟效率與經濟效益的基本概念以及兩者的聯系與區別
在合理界定對外貿易經濟效益這個概念之前,必須首先搞清楚經濟效益與經濟效率這兩個基本概念的聯系與區別。現代市場經濟理論認為,如果能夠使用較少的要素投入獲得較多的產出,同時消費者能夠以較低的價格獲得其所需要的商品,則經濟效率就越高;反之,經濟效率就越低。經濟效益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經濟活動所獲得的經濟利潤與所投入的總成本之比;經濟利潤越多而總成本越低,則經濟效益就越好;反之,經濟效益就越差。經濟效益與經濟效率之間的主要聯系表現為:一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效率的提高是建立在企業講究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的,這是經濟效率與經濟效益的根本聯系。如果企業是理性的,即企業以利潤或經濟效益最大化為其根本目標,則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下,為了實現利潤或經濟效益最大化,企業就會不斷提高生產與經營技術水平以及加強企業管理,從而使得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多的產出,進而促進經濟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一個經濟社會并不講究經濟效益,那么企業就會缺乏改進生產與經營技術的動力,也不會加強企業管理,從而不會追求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多的產出,進而也就談不上提高經濟效率的問題。另一方面,經濟效率與經濟效益在完善的、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會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企業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過程就是提高整個經濟社會的經濟效率的過程。企業為了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就會不斷實現技術創新,同時在技術外溢的作用下,就會提高整個經濟社會的經濟效率;整個經濟社會的經濟效率的提高又會促進市場競爭更為充分,市場競爭程度的提高又會使得企業經濟效益下降,從而又迫使企業不斷地實現技術創新;如此循環往復,經濟效率與經濟效益會在市場競爭的均衡中不斷變化;市場競爭的結果會使得企業的經濟效益出現波動變化,而整個經濟社會的經濟效率則總處于不斷提高的過程之中。
總的來說,對于整個經濟社會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要使得所有企業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而是要使得企業在公平、公正、完善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形成并具有提高經濟效益的內在動力。經濟效益與經濟效率之間的主要區別表現為:一方面,提高經濟效率是整個經濟社會的根本目標,而提高經濟效益是企業的根本目標,這是經濟效益與經濟效率的一個根本區別。對于整個經濟社會來說,如果能夠使用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多的產出,同時消費者能夠以較低的消費支出獲得最大的效用,則經濟社會的生產就能夠節約經濟資源,減少資源耗費和浪費,從而提高了整個經濟社會的經濟效率。對于企業來說,如果其產品的銷售價格越高而成本支出越少,則其經濟效益就會越好?,F代微觀經濟學以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理性假設為基礎來研究如何提高整個經濟社會的經濟效率。另一方面,影響經濟效率與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存在較多的差別:(1)從市場結構來看,在市場的長期均衡中,相對于不完全競爭市場來說,完全競爭市場具有最高的經濟效率,但完全競爭廠商的利潤或經濟效益是最低的;隨著市場壟斷程度的不斷提高,整個經濟社會的經濟效率會下降,但企業的經濟效益會越來越好。(2)從同一個時點的單個行業內部的不同企業來看,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下,生產或經營技術水平較高或管理能力較強的企業,顯然能夠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3)產業技術進步能夠提高經濟效率,但未必能給企業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以中國彩電行業為例,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彩電行業的產業技術水平明顯低于當前的水平,那時彩電行業的經濟效率明顯低于當前的經濟效率,但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大多數彩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好于當前的經濟效益。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較為簡單,20世紀90年代雖然中國彩電行業的產業技術比較落后,但那時市場供小于求,因此,那時彩電企業普遍能夠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而當前彩電行業的產業技術比較先進,但市場供大于求,因此,當前的彩電企業難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由這一點來看,產業技術進步能夠提高經濟效率,而市場供求關系則是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影響因素。
二、對外貿易經濟效益概念的重新合理界定
本文認為,應該將對外貿易經濟效益的概念作重新界定:對外貿易經濟效益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對外貿易活動所獲得的經濟利潤與所投入的總成本之比,經濟利潤越高而總成本越低則經濟效益就越好,反之經濟效益就越差。從企業、產業和國家層次來說,對外貿易經濟效益又可以分外三個層次:(1)外貿企業的經濟效益,它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企業從事對外貿易活動所獲得的經濟利潤與所投入的總成本之比,這是對外貿易的微觀經濟效益;(2)單個行業的對外貿易效益:它是指在一定時期單個行業(如紡織服裝或機械電子或化工等等行業)內所有從事對外貿易活動的企業所獲得的經濟利潤總和與所投入的成本總和之比,這是行業的對外貿易經濟效益;(3)對外貿易宏觀經濟效益,它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國所有從事對外貿易活動的企業所獲得的經濟利潤總和與所投入的成本總和之比。影響對外貿易經濟效益的因素是復雜多樣的,同時影響不同層次的對外貿易經濟效益的因素也是不同的,但是,無論如何,國內外市場的供求狀況是影響三個不同層次的對外貿易經濟效益水平的重要因素。為了更好地理解對外貿易經濟效益的概念,本文同時定義對外貿易經濟效率的概念:對外貿易經濟效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對外貿易活動的產出與投入之比;在對外貿易活動中產出越多而投入越少則對外貿易經濟效率就越高;反之,對外貿易經濟效率就越低。#p#分頁標題#e#
古代書畫在故宮文創產品設計的應用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下,隨著國民消費水平逐年上升,故宮博物院以互聯網為主要銷售渠道,在文創產品銷售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得到社會廣泛關注。這類以古代書畫為設計元素的產品,向民眾科普了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受到海內外消費者廣泛喜愛,同時帶動了全國各省市的博物館、美術館推動發展特色文創產品經濟的意識。本文以故宮文創產品為例,分析其部分產品設計對中國古代書畫元素的應用,探討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中應當考慮的要素與傳統書畫元素相結合的必要性。
【關鍵詞】古代書畫;設計;文創產品
一、文創產品設計與傳統藝術結合的必要性
隨著互聯網市場的沖擊以及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文創產品的訴求,不再是僅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即可,而是要求有文化性、娛樂性、精神性的產品。因此,文創產品設計與中國傳統藝術相結合成為必選的命題。藝術設計與文化創意的結合,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產業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在加快實現由“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轉變的背景下,文創產品設計與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相結合,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傳承,而且順應時展潮流,有望為中國文創產業的未來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時代號召下,故宮博物院走出了嶄新的創新路徑。在故宮網店銷售的文創產品中,中國古代書畫元素系列文創產品的銷量遙遙領先。這種現象的主要功勞在于故宮文創的設計思想及產品類別,不僅能給予消費者傳統美感的熏陶,同時種類豐富、美觀實用,滿足人們日常所需。當代文創產品的設計關鍵是要實現與受眾精神和情感層面的互動,這樣才能廣泛傳播。
二、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應考慮的要素
(一)“文化、流通、互動”三要素
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須考慮到:文化、流通和互動。文創產品的設計應在滿足欣賞的基礎上,努力走到群眾生活中去。博物館的社會職能主要是文化傳播教育,在設計上只有考慮到產品的傳播流動性,與消費者形成良性“互動”,文化的“流通”才能實現可持續性增長。成功的文創產品不僅是傳統文化行走的代言人,也能弘揚與增強國民的民族自信心。文創產品要有實用性,也應是傳統與創新融合的產物。
建筑節能技術在住宅小區的應用
摘要:由于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以及城鄉居民居住條件的明顯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建筑能耗快速增長。目前,建筑用能占全社會能源消費量的比例不斷攀升,從而加劇了能源供應的緊張形勢。為了降低建筑能耗,既要節約,又要開源;因此,努力增加可再生能源在住宅建設用能中的比例,建設低碳生態城市,推廣建筑住宅節能,已經成為我國今后住宅建設中的重要發展戰略,分析和探討了我國現階段建筑節能設備中的太陽能和雨水回收節能技術利用,具有較高的能量轉換效率和較低的投資成本,節能、環保效益卓越,是一種發展快速的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
關鍵詞:建筑設備節能技術,太陽能熱水系統,雨水回收技術
1概述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研究逐漸深入,為城市建設中的節能建筑技術發展提供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建筑設備節能技術應用即是在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節能化發展,促進我國建筑體舒適程度的提升,進而提升我國建筑行業的住房建筑水平。
2建筑節能技術在住宅建設應用原則
在對住宅建設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從居民的生活實際情況出發,應對其日常使用的能源進行處理,減輕住宅使用人員的經濟壓力。從能源需求本身來說,也應積極對建筑體所需的能源進行節約化處理與控制,進而避免出現能源浪費的現象。在住宅建設過程中,節能化應用建設原則是住宅建設的基礎性要求原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住房的能源浪費現象進行避免。現階段我國住宅建設過程中均將節能化建設作為首要推廣的方向目標和關注點。同時,將節能化與智能化兩個方面相結合能夠在極大程度上達成建設設備節能建筑的目標。例如:在暖通空調的運行中,采用鍍鋅鋼板材料,能有效利用輸送管道的溫度效果,減少冷氣的損耗,同時減少制冷機及送風機運行所需的動力,從而節約空調的能耗、費用,實現節能目標。
3建筑節能技術應用
金融保險課程創建思索
本文作者:錢志芳 嚴偉 單位:義烏工商學院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穩定器。中國金融體系在經受了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洗禮和多次金融結構調整以后,已經逐步建立形成了以商業金融為主體、各類金融機構分工合作的金融組織體系。全國各個地區都需要大量的金融保險人才,作為一所地方高職院校的金融保險專業,必須要立足義烏實際情況,以其金融業的發展為導向,確定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培養適合地方發展的金融保險專業人才,為地方經濟服務。
一、分析當地金融行業的形勢與人才需求確定金融保險專業的培養目標
1.當地金融行業的經濟形勢及人才需求分析。
1.1義烏金融市場發展迅速,初步形成區域性金融中心。截止2008年底,義烏已有各類金融機構近50家,其中銀行18家,證券營業部5家,保險分支機構28家;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047.76億元和707.42億元,總量位列浙江省縣市第一位,分別占金華9個縣(市)區同類市場份額的40.66%和36.9%,實現利潤32.82億元;人均存貸額14.95萬元和10.1萬元,同樣位居浙江省縣市第一位。義烏已成為浙江省乃至全國金融業務增長最快的縣市之一。保險方面,2008年義烏市實現保費收入15.36億元,從1997年起連續蟬聯浙江省縣級市榜首。兩年來義烏保險業共計支付各類賠、給付款10.13億元,在保障、服務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功能不斷增強。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專門推出“義烏中國小商品城貿易信用保險”,是我國第一個專門幫助中小企業收匯、規避外貿風險的出口信用保險產品。義烏市金融機構資金實力不斷壯大,經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良好的金融生態和發展前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來義烏設立分支機構,初步形成區域性金融中心??傊?義烏金融業的全面發展,使得金融人才需求在一段時期內將會是持續上升的勢頭,這為本專業學生的就業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1.2金融保險專業學生就業崗位及所需人才能力分析。本專業學生擬就業于金融行業各個職業崗位,也就是說,畢業后能夠在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證券投資公司、信托投資公司等從事金融服務及管理工作,并能適應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的會計、出納等工作。
2.金融保險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本專業培養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英語應用能力、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基本掌握保險、銀行、證券的實務操作技能,并具備一定金融保險理論知識和理財技術,能夠勝任保險業、銀行業、證券業、社會保險機構及非金融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崗位和金融營銷管理工作崗位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